📖 ZKIZ Archives


企業要興盛 靠廟大或菩薩大?

2011-9-26  TCW



若將組織比擬成「廟」,人才就猶如「菩薩」,然而,企業想要用最有競爭力的人才,卻又怕對其管理能耐造成考 驗,宸鴻是如何啟動人才與組織間的良性循環?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人才為公司成功的必備條件,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高級管理人才,更是公司 發展必要條件。但留住高級人才代價也高,不但要求異於他人的薪資,也希望有更大的舞台,能更上層樓。但公司 高階職位有限,這些人才自然會向外尋找機會,其他競爭者也會伺機而動進行挖角,如果挖角成功,不僅公司損失 人才,還給競爭者增加戰力,造成雙重損失。因此公司高級人才會頻頻要求更高的職位、更多的權力、更高的薪資。公司為了安撫這些人才,只好應允所請,造成公司極大的不公平。

但也有另一派的理論認為,公司的成功不是個人的貢獻,而是公司的名聲和經營團隊的結果。個人貢獻有限,不能 讓任何人成為公司不可缺的人才,即使個人離開公司,無論職位多高,對公司的影響有限,不應為了個人而破壞公 司制度。而且對付對手挖角的做法很多,內升、反挖角都是選項,終究是廟大而不是菩薩大。這個議題你怎麼看?

宸鴻科技集團總裁暨執行長孫大明(以下簡稱孫):「廟大,還是菩薩大?」我覺得絕對是廟大。因為一定要有廟,才會有菩薩,要不然菩薩在哪?

發展人才同時,要先做知識管理? 開始是菩薩把生意做起來,但廟造化那個菩薩,就像假設這裡有個舞台,給你燈光、麥克風與樂隊,在上面表演你就變明星,這些事你常不察覺;等下了舞台,還有沒有這麼多配套讓你成事?那就是未知數。

菩薩大了,廟也可擴大,菩薩就可做更多事,是相輔相成的。

 湯:可是台灣很多公司老闆不敢教徒弟,舉例來說,因為我們對IP(智慧財產權、專利)保護不足,老闆怕教了徒弟,就跑出去跟他競爭了。他想,只要我這個菩薩大就好。但也因為這樣,企業無法成長,你如何管理這個問題?

孫:發展人才同時, 知識一定要靠制度分享出來,要不然等於是一夫當關,整個公司就是靠著這個人,那就會發生 你剛才講的,公司不敢把專利拿出去,永遠也做不大,因為怕人家偷了。

人才單獨做(事),其實對(自己)本身是不利的。像我,並不是天生就會做執行長的,我是從實習工程師開始做 起,再由工程師轉為經理人。(我感受到兩者)最大差別不是職銜,而是原來我從只靠自己兩隻手做事,變成我指 揮下面的每一隻手,都為了我的方向一起努力,那個快樂,是不得了的。

我遇到九成以上的技術人都想要更上一層樓,等於說他要跟廟一起成長。如果技術人要轉經理人,他不是天生就會 領導,站在公司的角度一定要幫他。公司要有接班人計畫,要有好的人才發展計畫,要有好的獎酬……。
湯:但對人才來說,獎酬是永遠不夠的!何況市場永遠有機會等著他? 孫:這個「不夠」也可以變成激勵誘因。拿宸鴻來講,我是綁你四年,你看到四年的大餅,然後根據公司的政策與目標,和你的表現,你今年可以拿到四分之一的餅,剩下的四分之三被儲存起來,明年這個時候又來一次,你要不要再繼續做?(現在)我的廟還在擴大,還有很大的空間呀!所以你看,宸鴻做了兩件事,我們一方面在擴張,另一方面就把機會給員工,他們可以帶更多的團隊,發展更多的事情。

我覺得獎酬是一回事啦,當然這是看得見摸得到的,但管理、解決問題本身會帶給人快樂。客戶是流動的,他如果 不滿意就會轉,你這個團隊就會解(散),個人也不會成功。我們要求良率要做到九成,過程中大家都有努力,差 別只在最後一%、二%最後一哩。

我們科技公司男孩子多一點,每天回到家裡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自己最清楚我今天的價值是什麼。如果不把問題解 決,他回家是很鬱卒的(指男人的人生價值建立在事業成就感上)。我覺得我們公司要帶給每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就是讓他回家那個時刻,覺得活得非常值得。過程就像吃苦瓜,吃完了之後眼睛會亮。

管理過程,無論如何都會有痛苦的狀態,重要是結果要得到,公司要賺錢,我才能拿錢去做研發。公司第一年我也 就跟大家(員工)承諾,一定要賺錢。我跟客戶講,你要我賠錢,不要來找我,因為我要有能力回頭去投資研發,改造我的管理流程,不然明天我就不可能還是最好的。

我們一直很努力去帶入一個良性循環,把廟經營好,讓菩薩快樂,可以成長,然後他就會讓廟更大,把香火弄得更 好。一定要這樣下去,不然(一個環節)你走不好,就會變成惡性循環。

湯:宸鴻的管理制度,有摩托羅拉這種美式管理風格,講「數字管理」、嚴格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透明化、「對事不對人」、結果導向……,雖然宸鴻是科技公司,但對事不對人,這種制度在講求人情與關係的台灣行得通嗎?

孫:可以,我們在中間有個平衡。舉例來說,我們有個做法叫「關懷圈」,十人一組,互相關懷,那才會知道,誰 誰誰怎麼了,生病了或怎麼了。

B咖變A咖,可以靠團隊管理? 湯:在數字管理加上人性關懷……。這是說,廟要是經營得好,才可以留住菩薩,也讓菩薩長大,再把廟經營更好;但經營得好的前提是,嚴格有紀律的管理, 而嚴格管理又要加上人性面去做平衡。

好,接下來我想請教,理論上領導人應該花最多的時間在A級人才,就是被視為菩薩的這群人上,因為他可以做最多 事,但事實上,經常管理B級的人時間更多。

孫:對,或者就把時間花在C身上。不過回頭來講,是不是A級人才最重要?像奇異集團的做法,它整個A級人才都屬 於同樣的(群體)上面,結果就變得好像是外籍兵團在經營國事,人家(被分派到經理人的單位)會覺得你是外來 的。我其實不太贊成這種把A級人才聚在一起的做法。

我們也給評考等級(grading), 也給,也有B,也有C,但不管如何,我們的ABCD都是一個團隊的,沒有突然外來 的人。因為是團隊,每個人可以去找標竿學習,今天B、C如果努力,你沒有理由告訴他,明天你不會變成A呀!也因 為工作的環境很動態,A咖可能會變B咖,B咖也會變A咖。

最後除能力,是態度來決定是不是成功。很多人怪廟不夠大,這個廟是你自己要去建!當人家在做接班人計畫,要 升人時,有些人只會自己一直窩著,但那個人已經開始打了領帶主動去聯絡客戶,看客戶滿不滿意,那接班人會選 誰?

湯:我在想這個結論會不會是,你其實不需要A級人才,因為管理流程嚴謹,任何人一上了線,在這個平台上,紀律 和表現就出來啦;或者說,你沒有必要去分A咖或B咖。所以對宸鴻來說,一定是廟大而不是菩薩大。

孫:還是有(分A咖或B咖)。只是對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公司文化很清楚,所有遊戲規則都很清楚,剩下 的就是如何一起共同努力。

管理精華CEO的天職就是要讓「廟」大於「菩薩」,宸鴻的做法是透過知識管理,將A級人才的知識和其他成員分享,透過團隊管理,讓其他成員和A級人才學習,透過績效管理,讓每個成員都想成為A級人才,A級人才也會高興留在公司發揮才能,透過人才發展管理,培養下一代A級人才。同時,公司也建立制度、舞台,讓A級人才離開公司制度就無法達到A級的績效。 這樣,廟和菩薩一起成長。廟一定比菩薩大。

【延伸閱讀】宸鴻人才與組織管理績效學

333養才理論宸鴻培養人才仿照摩托羅拉制度,認為一個夠格的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在企業內部至少經過3個不同事業 單位、3個不同工作崗位與3個國家的歷練。這是以輪調,訓練人才跨領域與跨文化的能力。宸鴻成立時間短,不太 可能執行跨國輪調,因此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團隊,在團隊重組或客戶轉換時機,實踐輪調,培養人才能力。

A級員工獎勵比率占50%如果將企業盈餘要分給員工的獎勵視為一塊餅,宸鴻分給A級人才的約二分之一,即50%的 比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