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相機後記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4.html我的那部數碼相機雖然用了八年有多,但功能還是很好,所以一直在用而沒有更換。直到最近想買一張容量較大的記憶卡,可是竟然買不到。到腦場問問,原來那款記憶卡已經停產,要買就唯有到拍買網站去找。
以前的菲林相機沒有這些「時效」。當年我學習攝影,就是用家父的那一部,全人手操作,連對焦,測光也是手動。但就是因為這樣,我很早就能掌握運用光圈和快門等的技巧。
畢竟時代已轉變,無莫也要接受,唯有到電器舖購置一部新的相機。在商場逛了一圈,發覺某連鎖店的較便宜一些,在店員介紹下買了一部比較合意。豈料準備付錢時,驚喜一浪接一浪。
首先,店員說因我買這款型號是推廣產品(可能因為剛出了新款,所以將舊型做promotion),所以加送禮物若干,包括原廠鏡頭清潔掃和相機袋。接著店
員跟我說,在他們的店舖買相機會有免費禮品,當中包括容量比原廠大一倍的記憶卡、讀卡器、後備電池、螢幕保護貼、鏡頭清潔套裝和腳架。而且腳架有三款可以
選擇,分別是1.5米的大腳架,1米高的中腳架,和坐檯小腳架。最後,店員還額外加送一盒砌圖遊戲給我。
就在店員為相機做設定,和貼上螢幕保護貼時,另一位店員向我介紹他們的電器保險計劃。其實已並非第一次聽,對顧客來說的確頑吸引的,因為電子產品容易壞,
多花數百元買個三年的保險計落有「So」。不過,暫時未試過索償,所以還不能下定論。但我一直在想,現在的顧客換電子產品那麼頻密,壞了就買過一部款式更
新的,究竟有多少人會真的在三年保養期內去做保修呢,所以應該是一門挺賺錢的生意。
其後店員還為我們即場申請該集團的購物積分卡,並且兜售集團同系電訊公司的電話卡。買一部相機就這樣照顧周全,而且也一併抓住那麼多商機,怪不得該集團年年賺大錢了。
QE3對香港樓市有甚麼影響?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qe3.htmlQE3終於推出,此措施涉及每月購入400億美元的按揭債券,最「恐怖」是此措施沒有期限,而且美國聯儲局還說,若果美國的失業情況沒有好轉,還會額外購買資產,直至就業市場有改善為止。
其他不說,單是香港樓市,QE3肯定將會進一步推高樓價。
眾所周知,QE3會令美元貶值,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港元也會一同貶值。可是,樓宇的實質價值不會因港元貶值而轉變,很自然地,樓宇的票面值就要追上去,以反映樓宇的真實價值。
舉個例子,一個物業的現值是500萬港元,假設1個Unit的購買力相等於1港元,物業的現值就相等於500個Unit的購買力。
假設港元跟隨美元貶值10%,那麼1個Unit的購買力變成1.1港元,貶值後500萬港元等於455個Unit購買力(500/1.1)。
可是,物業的價值本來就是500個Unit,那麼,按新的兌換率1.1計算,物業的現值將會是550萬港元(500 units x1.1)。
換句話說,我們坐著甚麼都不做,只要美元每貶值10%,香港的樓價就會上升10%。而還未上車的話的香港打工仔,若想買樓,除非收入也同步增長10%,否則要置業就更難了。
再談QE3對香港樓市的影響:美元將會貶值多少?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qe3_17.html上一篇《
QE3對香港樓市有甚麼影響?》解釋了為何推出QE3,就算坐著甚麼都不做,香港的樓價也會上升,而且還用例子做計算,只要美元每貶值10%,樓價就會升值10%。
那麼,這次QE3會令美元貶值多少,因而令本港樓價「被逼」上升多少呢?在網上搜尋了一下,可是暫時還未有人做預測。不過,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由推出QE1和QE2至今,美元兌換價的走勢,希望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看看美元和人民幣的兌換價。QE1於2008年11月開始推出,當時是1美元兌6.8621人民幣。再看看2011年6月,即是QE2結束的時間,兌換價已是6.4593,計算兩者差價,美元貶值了5.9%。可是,人民幣還未可以自由兌換,所以對其參考價值有保留。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看看澳元吧。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1.5480澳元,2011年6月則是0.9469澳元,即是美元貶值了38.8%。
看看日圓如何?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93.5日圓,2011年6月則是80.27,即是美元貶值了14.1%。英鎊也是國際主要貨幣,不如
也看一看。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0.6710鎊,2011年6月則是0.6464鎊,即是美元貶值了3.7%。
既然用英鎊,不如也試試歐元。2008年11月的兌換價是1美元兌0.7879歐元,2011年6月則是0.7000歐元,美元貶值了11.2%。
既然用貨幣來比較各有差異,由3.7%至38.8%不等,何不試試利用其他,例如黃金?2008年11月,黃金的兌換價1安士兌779.215美
元,2011年6月則是1531.690美元,即是美元貶值了49.1%。不過,黃金價格升值不單是因為美元貶值,而且也有自身的因素令其上升,例如供
求。所以,我們不能以此作結論,說美元貶值如斯。
人民幣、澳元、日圓、英鎊、歐元,甚至黃金都用了,究竟美元貶值了多少?其實所謂貶值是相對的,就以上述例子為例,利用不同的對象做比較,貶值或升值幅度都會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準確說出美元貶值了若干。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參考「
美匯指數 US dollar index」。
這個指數是將美元與一籃子主要貨幣掛鉤,並且計算出美元匯價和各國貨幣的變化。一籃子貨幣中,各種貨幣的比重都不同。根據維基,歐元比重最大佔
57.6%,接著是日圓13.6%、英鎊11.9%、加元9.1%、瑞典克朗4.2%,以及瑞士法郎3.6%。2008年11月,指數是
86.72,2011年6月則是74.3,反映美元經過QE1和QE2後貶值了14.3%。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參考由美國聯儲局所創出來的「
美元貿易加權指數 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這個指數與「美匯指數」類似,不過用來做比較的外國貨幣更多更廣。2008年11月,指數是100.983,2011年6月則是95.646,反映美元貶值了13.8%。
以前要看某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或貶值了多少,我們大多數會都採用美元做比較,因為美元受國際廣泛接納,而且價格又相對穩定。可是,現在出事的是美元,就像用來量度長度的間尺都出了問題一樣,現在全球的金融體系有幾混亂可想而知。
撇除黃金價格不計,若參考美匯指數和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即是美元因QE1和QE2已令美元貶值了14%。QE1的規模是1.725萬億美元,QE2則是6000億美元。若這次QE3的規模相若,即是說,單是貨幣因素,我們就要預備香港樓價將會至少再「乾」升14%。
點解要放pea?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pea.html朋友的公司有兩位同事,他們都屬於表現出色的員工。可是,最近頂頭上司換了人,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他倆對新來的頂頭上司都非常不滿,皆因這位上司非常自私,功就自己獨領,鑊就向下屬盡卸。另外,從前公司都不時派他們去參加一些講座和研討會,好讓他們學習新知識和瞭解業界行情。可是,新上司永遠不讓他們去參加。
遇到此等上司,兩人採取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
A君抱著「踼一踼,郁一郁」的態度,大概他在想,就算自己做得如何出色,最後的功勞必定歸老頂,既然如此,不如hea住做算了。此外,他對老頂的不滿也溢於言表,在人前人後盡講老頂的不是,永遠都是一副死豬不怕燙的樣子,要炒就炒,一於話知你。
B君則不一樣,就算明知功勞被搶,只要是對公司有利的,他還是很認真地去工作。雖然對老頂不滿,但不會太過出面,表面上仍舊客客氣氣。
某日朋友和大老闆談些東西,期間提及到他們,原來大老闆一早就知道他們的事,並且心中早已有盤算。當然,大老闆不肯向朋友透露他會怎樣做,但就以A君和B
君的來說,他覺得B君成熟穩重,很有大將之才,公司要切法留著並要重點培養他。至於A君,朋友說大老闆顯得有點勞氣和失望,並揚言若他態度不改的話,就不
要怪他無情了。
這個故事對你有甚麼啟發?於我而言,我是屬於B君那個類型。皆因我一向都認為,因為別人的不是而令自己受到影響,是世上最不值得的事情。情場上「被人撇」而放棄自己已經很不值得,為了一個自己討厭的上司而放pea自己?咪講笑!
QP畢業生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9/qp.html在今期會計師公會的期刊《A Plus》中,看到今屆QP畢業生的名單,密密麻麻兩大版,估計超過1000人。印象中公會通常會列出畢業生的總人數,但今次卻不刊登。另外,發現
網上版A Plus居然沒有了QP畢業生名單的那兩頁,為何會有這樣安排呢?因為QP畢業生名單屬於廣告?還是因為與近年會員人數「爆升」,令部份會員不滿有關?
香港會計師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7月,會計師人數已經達到34159人。我認識不少同行,特別是較年輕的都認為,弄致今日激烈競爭的局面,全因公會不肯控制會員人數,所以難辭其咎。
但我並不這樣想。首先,一個專業團體要發展得好,並且要在社會上具影響力,會員人數必不能少。再者,會計師專業試是公開考試,只要能達到所需要求,加上相關的工作經驗就可以。因控制人數而將達標的新生拒諸於門外,這樣就有欠公平了。
其實造成今日局面,並不是公會的責任,問題全在於整個社會。由於香港近年的經濟過於依賴金融業,學生爭相報讀商業和金融相關的學科。就算不是修讀商科的大
學畢業生,由於在香港找不到相關學科的工作機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要轉投商業和金融相關的行業,加上於商界中,會計師專業是少有可以接納沒有會計背景
的人,所以近年「會計師」變得馨香。現在的情況有點像當年IT熱的初期,當時學生爭相修讀IT,IT人地位一時無兩。
由於競爭激烈,今時今日的會計師若要有好發展,學歷和經驗都不能少。學歷基本上要大專畢業,並按自身的發展需要再去修讀其他專科。經驗也要多元化,就以
「地域」為例,香港的會計師不單要熟悉香港的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他地方如中國大陸也不能少,若加上鄰近一、二個地方更是優勢。
同仁們,共勉之!
FCPA合規審計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fcpa.html有朋友問甚麼是FCPA合規審計(Compliance audit)。首先解釋一下甚麼是FCPA。FCPA的全寫是「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 act of 1977」,是一項美國法例,中文譯名是「海外反腐敗法」。此項法例產生的原因,主要因為於1970年代,美國證監會(SEC)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不少美國公司藉賄賂海外政府官員的手段來獲取生意或便利。
FCPA規定所有美國企業不可以向海外的政府官員提供任何利益,但加速費(Facilitating
payment)除外。倘若違反此項法例,個人或企業都需要負上很重的刑責。例如企業違反了法例中的賄賂條款,刑事罰款可以達到200萬美元,甚至藉賄賂
而獲得利益的兩倍;又例如違反了當中的會計條款,刑事罰款可以達到2500萬美元,或藉賄賂而獲得利益的兩倍。
所以,很多美國公司都會定期進行FCPA的合規審計,特別是那些在美國國外有分支的企業。還有一點,此法牽連甚廣,不單美國企業本身要遵守,連其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得也要跟從。
此項審計主要分兩方面,首先是評估目前企業的控制是否足夠,之後再抽查交易,看看是否有問題。
關於控制,首先少不了一份Policy以及一個Anti-corruption
program。當中應包括如何防止企業違反相關規定,例如對指定類別的人或機構進行背景調查(background
check),包括某職級或以上的新員工、供應商、商業夥伴、外判商、顧問,甚至客戶等等。
除此以外,企業所有商業合同和員工合約等,也要加插FCPA遵從條款,規定合約另一方也要遵守,而且企業有權要求對方合作,讓企業派員到場進行合規審查。另外,企業應要制定投訴機制和調查程序,接受員工、顧客、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等的投訴,並按既定程序去調查和處理。
上述的措施屬於「內控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接下來就要在「內部控制(Control activities)」下功夫。基本上,涉及兩個部分,就是收入與支出。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FCPA不就是行賄嗎?為何會涉及收入。因為行賄有很多方法,當中一種就是提供廉價或免費商品或服務,例如貨品價值是1000,但故意
少收900而只收100。所以,企業應有一個機制,若折扣優惠超過某限額,就必須得到某職級管理人的批准。而企業應也有一個報告列出所有異常交易,並定期
送交管理層審閱。關於支出,除了一切交易需要審批外,也必需具備足夠的憑證去支持每一項支出。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企業應定期對FCPA的合規進行風險評估和合規審視。隨著營商環境和法律環境轉變,企業面對的風險也可能有所改變,所以定期的風險評估是必須的。而合規審查則是監察的重要手段,通過此法協助管理層確保企業遵從FCPA。
最後一提,FCPA寫明其條款並不適用於加速費(Facilitating
payment)。賄賂與加速費的最大分別,是前者會影響獲取生意或得益的結果,後者則只是加快速度,支付並不影響結果。例如申請牌照,藉著付錢給當地政
府官員去獲取牌照就是賄賂,若果牌照申請早已批准,付錢只為了加快批出的速度,這則是加速費,不受FCPA條款約束。不過,要證明支付是加速而不是賄賂並
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會踩界。
Bookkeeper與Accountant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ookkeeperaccountant.html最近在討論區看到一則有趣的留言,有位版友在訴苦,並責備他公司的Auditor是麻煩兼無知,皆因公司已經決定採用141D來編制財務報
告,Auditor還要將本年的數據和去年來比較,並且要求他解釋當中的變化。版友認為Auditor多此一舉,因為他已經將所有單據如實記錄並且入賬,
比較數據來做甚麼?解釋又有何用?
這事令我想起Bookkeeper(簿記)與Accountant(會計師)的最大分別。
Auditor的工作是審計,看到賬目的數字有變化,要求解釋是自然不過的事。於會計而言,旦凡賬目的數字有重大變化,即代表必有事發生。例如應收賬的結
餘大了很多,若果當年的營業額沒有相應增加,而且應收周轉期上升的話,那就很大機會是收錢方面出了問題。又例如應酬費用大了很多,照理營業額也應該相應增
加,或者客戶數量上升。若果不是的話,是否公司在找新客和維持客戶關係方面出了問題?還是物價通脹、很多私人開支包括其中,甚至有部份開支入錯了賬目?
一位只懂得「見單入數」的,頂多只能算是Bookkeeper,一位稱職的Accountant,是會主動找出數字異常的原因。若果甚麼都不理會,認為單
據如實入賬就完成了工作的話,那如何確保賬目不會出錯呢?不能確保賬目準確,不要說Accountant,嚴格來說連Bookkeeper也不能勝任呀!
演員預付款費和編劇費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5.html根據報章報導,影藝界名人黃百鳴先生的天馬娛樂控股有限公司準備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在招股書中披露了一項頗為有趣的資訊,就是公司於2010年與一名演員
訂立了協議,於簽定日期起的六年內為公司拍攝九部電影,而公司則向該演員預付了4800萬元。外間估計這位演員是古天樂,也有傳聞說是甄子丹。
看到這宗新聞,我第一個想法是,若果演員沒有守約怎辦?又或者演員不再受歡迎時又如何?該份協議應該有些條款保障公司的利益吧?八掛心態下取了該份招股書來看,在「風險因素」的章節內找到了答案。
根據招股說所載,該協議的權利及義務是不可轉讓,而且支付了的4800萬元預付款是不會退還的!另外,倘若這六年期間因演員的知名度下降而終止協議,公司
是不能取回預付款的。還有,演員能否參與拍攝要視乎公司與演員(或其經理人)進一步討論和協定。即是說,若演員在六年期內未能完成九部電影,公司也無權取
回預付款。不知道這些是否行規,但對於公司來說,保障是否少了點?
另一項有趣的資料是關於銷售成本。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財務資料,以2012年的數字來看,「日常及後期製作開支」佔成本最多,金額是3959萬港元,佔總成
本的48.9%;第二高是「演員費用」,金額是3296萬港元,佔總成本的40.7%;接著「導演費用」佔8.5%,「製作行政人員費用」佔1.2%;
「編劇費用」則最少,2012年的金額只有59萬港元,佔總成本0.7%。
由於銷售成本是以攤銷方法入賬,所以不知道具體的編劇費用,在招股書內也找不到涉及多少部電影。不過,單看成本比例,編劇費用實在少得可憐!經常聽到香港編劇的收入微薄,原來所言非虛,而且也沒有想過是這樣低得不成比例。
山旮旯出差免不了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8.html從事審計的人,不論是外審和內審,山長水遠去出差在所難免,很多時候還有到訪一些「山旮旯」的地方,生活環境包括食和住都可以很差。在我的出差生涯中,論最差的食和住要算是到訪吐魯番的那一次。
之前寫過一篇叫《
新疆雜記(七):吐魯番見聞》
的文章,講述我第一次到當地的所見所聞。那次之後還去了一次,但不是即日回烏魯木齊,而是要在當地的職員宿舍住上一晚。其實我可以要求入住當地酒店的,而
且聽說房間和服務質素都不錯。不過,我當時在想,橫豎只停留一晚,而且怎樣差的地方我也住過,「以為」自己可以接受,所以安排自己住在職員宿舍吧。
完成工作後便跟隨當地同事到職員宿舍。宿舍其實是一座民房,從外觀來看樓齡沒有三十都有二十年吧。宿舍負責人領我到一個大房間,內裡有多個板間房,中間有一個小客廳供大房間各人使用,旁邊則有兩個洗手間,除了供房間各人應召大自然的呼喚外,也是用來淋浴的。
當晚我就入住了當中的一間板間房,房內設備簡陋,除了三張單人床和一個大衣櫃外就沒有其他傢俱了。見到有三張床,問問負責人我應睡那一張,他說任我挑,反
正今晚沒有其他人來的了。說是睡床,我覺得用床板來形容適合些,床上有一個軟得像棉花糖的枕頭,一張毯子,和一張薄薄的床墊。其實一早已經預計得到是這
樣,不過比較「難頂」的是有床蚤整晚伴隨罷了。不過,最令我不習慣是那兩個洗手間,是那種看見了就不想用的那種狀況。在裡面洗澡更是難受,大抵你不會站在
公廁廁格來淋浴吧?加上當地晚上天氣寒冷,從熱水爐出來的水很弱,冷水那邊扭大一些會很凍,扭少一些則很燙,唯有匆匆洗了一下就算了。
吃晚飯也不太習慣,可能那位廚子(其實是宿舍負責人)的口味比較重吧,餸菜肥膩多油,那碟炒青菜像用油泡過,肉比較辛辣但我不吃辣,基本上當晚是吃不飽的。可幸的是吐魯番以出產優質生果見稱,廚子拿了很多出來招呼我,最後狂吃來充饑。
我是男生也覺得難頂,女生就肯定受不了吧?所以,有很多公司在招請內審職位時都會將實際情況預先說明。記得在一次Interview時將這些有機會碰到的
情況告訴某申請人,她聽了後就已經表明受不了,所以即時撤回申請。那也好,不用浪費大家時間,最怕是以為自己可以適應而勉強接受,到發覺自己真的不能忍受
時,大家既麻煩又難做了。
輸在起跑線,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2.html很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所以拼命地為他們安排補習班、學習班、音樂班、書法班,語言班等等,為的都只是想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知從那時開始有起跑線這個說法,實在要讚一下那位始創者,繪影繪聲把道理說出來。
不過,起跑線真的這麼重要嗎?我懷疑。就像每年各會計畢業生都爭著進入四大一樣,為的是希望在會計師之路上跑得比人好比人快,但是真的如此?
記得有一次聽香Sir(香樹輝先生)在某電台節目中講過,「輸在起跑線」根本正常不過,完全不須要介懷。他舉了一個例子,牙買加短跑飛人保特起跑時永遠都「大脫腳」兼且慢過人,但每次都全靠後勁贏得冠軍。
可能有人會說,起跑線比人前始終較著數呀!若果保特起跑不脫腳不就跑得更快嗎?聽來好像很合理,但大家可能忘記了,龍生九種,種種不同,每人都有優點和弱
點,若果保特專注改善脫腳的弱點,難保會忽略後勁的優點。況且,將起跑線推前只能令自己較有利,最重要還是要跑。若你只是一只蝸牛,就算放你在最前,最終
也會給別人追上。
其實「輸在起跑線」根本是就是「和別人比較」,世上最沒有意思之事也莫過於此。就好像最近有個訪問節目叫做《最佳男主角》,第一集訪問劉德華。論成就,他
可算演藝界數一數二之人物,普通人難以和他比較吧?可是,若論享天倫樂,他就難以和普通人比較了。他說就算去到外國,想和老父上酒樓飲茶也能,因為酒樓必
定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他想安生飲茶根本不用想。在這方面,他就比不上普通人了。
不論是人生還是事業發展,每人都有自己的賽道,正如我喜歡跑100米短跑,你卻喜歡跑馬拉松,你拿自己和我去比較誰快,不是和自己開玩笑嗎?若真的要比較的話,世上只有一個人值得你這樣做,就是「你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共勉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