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團隊表示,特朗普將任命自己的女婿賈里德·庫什納(特朗普女兒伊萬卡·特朗普的丈夫)為白宮高級顧問。
而在庫什納被任命的同時,有外媒消息稱,此前同樣在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中出力極大的伊萬卡本人將不會在白宮工作。
據路透社援引特朗普團隊高層代表的話稱,伊萬卡將從其父公司的領導崗位離職並與丈夫搬家到華盛頓,她的3個孩子也將被安排到華盛頓的學校。伊萬卡也將不參加父親的諸多項目,並只領取有限的固定收入以代替商業股息。
另據CNN消息,特朗普過渡團隊的一個官員透露,伊萬卡很可能只保留“第一女兒”的頭銜,而沒有正式的職稱。據稱,伊萬卡是否會在白宮有一個辦公室一事還尚未決定。
但是不論伊萬卡是否會進駐白宮,特朗普此前已明確表示,伊萬卡在不會在他任職總統期間經營他的公司。
伊萬卡和庫什納在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中常伴其左右。
當地時間1月11日,特朗普將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他將宣布如何區分管理國家和公司。特朗普這位千金究竟會不會進入白宮幫老爸,到時也許一切都將明了。
能夠站穩腳跟的人,往往是有著多元技能的“通才”。
本文由真格基金(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Andy Warhol 在 1968 年提出,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十五分鐘。
社交網絡和網上內容傳播平臺的崛起讓 Warhol 的預言成為了現實:從Youtube, Instagram 到微博、微信,這些新興的內容平臺正在構建起新的產業生態。
怎麽才能讓內容制作人保持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對於這個內容創業者們的終極問題,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在去年11月帶領 9 家優秀內容創業公司來到美國西海岸開啟了 ZhenBridge 內容產業之旅,向美國的頂級 streaming company 、科技公司和頂級網紅們“取了經”。
邵恒是真格基金高級傳媒顧問,畢業於哈佛大學政治系,在此之前她曾任福布斯英文雜誌記者。
登上 BuzzFeed 公司位於洛杉磯日落大道上的辦公樓頂層,眼前頓時一亮:藍得刺眼的晴空下,高大碧綠的棕櫚樹穿插在一棟棟小洋房之間,一直綿延到 4 英里外的好萊塢山下。山脊上巨大的白色“Hollywood”標誌清晰可見,雜誌封面般的景色瞬間讓這棟不起眼的五層辦公樓染上了一層低調的奢華。
王強沒顧上欣賞景色,他攔住 BuzzFeed 視頻與影視部的商務拓展負責人 Matthew Henick,問了一個他思索許久的問題:怎麽才能讓內容制作人保持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真格基金的聯合創始人王強是“真格基金文化創業產業之旅”的領隊。
11 月初,他帶著真格基金投資或合作的 Papi醬團隊、熊貓TV、新榜、即刻等 9 家新媒體和“網紅”公司,參觀了 BuzzFeed、YouTube、Facebook、CAA 等美國一線科技媒體和娛樂產業巨頭,讓中國內容創業新秀“走近美國文化創業搖籃”。在位於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王強和 Papi醬與 500 多位中國留學生進行了對話,這是 Papi醬走紅後公開訪談首秀。
讓人費解的是,在真格基金整個投資團隊中,王強應該是離“網紅”和“流行”最遠的投資人。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和收藏稀有的經典圖書以及古書上。別說“網紅”不是他關註的重點,就連流行圖書他認為都沒有讀的必要——在他看來“流行”就意味著很快會過氣。
在與 Papi醬的對話活動上,王強開門見山地表達了他對“網紅”概念的否定:“任何紅起來的東西很可能馬上就會走下坡路,任何高潮都意味著達到頂點,走向低潮。”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否定一切借助互聯網崛起的內容創業者—對於那些有能力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創業者,他更願意用另外一個概念來定位他們的身份—“Digital Talent”:這是王強在此次美國之行學到的一個新詞,原本泛指在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領域具有專業技能的人。但王強賦予了它一個新的涵義:富有才華的內容創造者,能夠通過網絡呈現內容、傳播並進行商業化,簡稱 “網才”。
AndyWarhol 在 1968 年提出,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十五分鐘。社交網絡和網上內容傳播平臺的崛起讓 Warhol 的預言成為了現實。在海外,視頻網站巨頭 YouTube 憑借清晰的收入分成機制和廣泛的用戶基礎成為了最強大的“網紅”輸出平臺。
2015 年福布斯首次發布 YouTube 明星富豪榜,年僅25歲的電競遊戲玩家 PewDiePie 身居榜首,年收入高達 1200 萬美金。在榜單上收入排名前十的還有小提琴演奏家 Lindsey Stirling:這個愛好一邊跳舞一邊用小提琴演奏流行曲的女孩可謂是通過社交媒體實現“草根逆襲”的典範。知名唱片公司曾拒絕和她簽約,她參加電視真人秀節目 America’s Got Talent 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出局,出局的原因是評委認為她並非世界級的小提琴家。不久後 Lindsey Stirling 就在 YouTube 上找到了自己的觀眾。目前她的 YouTube 頻道有近九百萬訂閱者,她不僅發布了多張唱片,舉辦了世界巡演,出版了自傳,還作為嘉賓被邀請回訪新一季的 America’s Got Talent。
繼 YouTube 作為網紅制造機而崛起,近兩年出現的新型社交媒體也奮起直追。“6秒短視頻” 網站 Vine、以“閱後即焚”著名的社交應用 SnapChat、被 Facebook 收購的圖片與短視頻分享社區 Instagram、以及主打電競遊戲直播的網站 Twitch 都是美國網紅生態中近幾年崛起的生力軍。
人才是網紅經濟的核心生命力
美國最大的藝人經紀公司之一,創立於 1975 年的 Creative Arts Agency 是此次真格文化創業產業之旅的第一站。來到其位於洛杉磯市西部世紀城區的總部,一行人首先被告知室內不允許拍照,因為在辦公樓內隨時有可能遇到耳熟能詳的明星藝人。湯姆克魯斯、碧昂斯、貝克漢姆、詹姆斯等諸多娛樂和體育巨星都是 CAA 的客戶。
雖然在傳統娛樂行業有著穩固的地位,CAA 卻敏銳地嗅到“網紅”的商業價值,專門成立了 “Digital Talents” 部門,做起了幫“網紅”過渡到主流娛樂產業的生意。CAA 的經紀人觀察到“網紅”與傳統娛樂明星的一個鮮明的區別:傳統娛樂明星往往集中精力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而這些新興“網紅”更希望在新媒體、電影、圖書出版、電商等多個領域同步推進。這背後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區別,更是互聯網這樣多元化、飛速發展的大舞臺所催生的人的變化:
CAA 簽約的短視頻 “網紅” Zach King 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個瘦高的中美混血男孩背著雙肩背,穿著休閑帽衫,一頂鴨舌帽反扣在頭上走進了會議室。他用蹩腳的中文打了個招呼:“你好”,立刻引起了一屋子人的笑聲。
1990 年出生的 Zach King 畢業於南加州一所基督教大學,主修電影專業。他用視頻剪輯工具制作魔術般的特效短視頻,在 Vine 網站上積累了四百萬粉絲。今年,在持續輸出新內容的同時,他與全球五大出版商之一 HarperCollins 簽約,出版了傳記性質的故事集。在此之後不久,他又與導演斯皮爾伯格簽署了將傳記改編成電影的合約。同時,他還在籌備一個能與他的視頻剪輯技術相結合的教育項目。
“我邀請你來中國,與我們投資的線上教育公司“一起作業”開展合作!” 王強聽了 Zach King 的介紹,立即向他發出了熱情的邀請。在 CAA 接觸到的“網紅”,以及此次行程中與 BuzzFeed 的交流,讓王強在思考已久的“網紅”生命力問題上獲得了不少啟發。
“你看,像 BuzzFeed 這樣的公司,招人的時候只招“通才”。內容制作人並非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他必須什麽都會,自己會拍攝、采訪、寫作、剪輯視頻。” 王強說,這正是文章開頭 BuzzFeed 影視部負責人 Matthew Henick 傳授的“經驗”。
“網紅”如何避免成為曇花一現的現象?王強提出了一個“CIA”理論——這跟美國中情局沒有任何關系,而是指 Content(內容)、Interaction(與觀眾的互動)以及 Advertising(廣告變現的能力)。從人才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網紅”也需要成為“通才”。他們不僅需要是富有創造力的內容制作者,也需要在媒體運營、商業對接等多方面具有能力乃至天賦。
美國新媒體巨頭 BuzzFeed 是此次真格內容之行的重要一站。團隊參觀的 BuzzFeed 洛杉磯辦公室是日落大道上一棟五層高的白色小樓,雖然外觀毫不起眼,但一進門就發現,辦公樓的“大廳”竟是一家雅致的咖啡廳,坐在前臺的女孩懷抱著一只吉娃娃正為訪客登記,空氣里彌漫著美國互聯網科技公司特有的休閑和人文氣息。
BuzzFeed 成立於 2006 年,早期依靠發布娛樂性質的榜單、測試題以及熱門事件鏈接積累了大量用戶。2014 年,BuzzFeed 正式設立了影視部門,自行生產創意視頻內容。300人的視頻團隊每周在 YouTube、Facebook、Snapchat 等各大平臺發布 100 多個原創視頻。
“BuzzFeed 隨便做的一個節目,我就在想這個節目如果在國內做,我需要多少人才能做出相同質量的節目,我覺得要耗費他們幾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ImbaTV 的創始人周淩翔對於 BuzzFeed 的生產效率和制作成本感受頗深。網名“海濤”的周淩翔是活躍在電競行業的“網紅”,走在洛杉磯街頭都被華人粉絲認出要求合影。他曾經是優酷網遊戲頻道點播量最高的主播,在 2014 年創立了生產電競直播內容的 ImbaTV。
“主要還是從業者素質有差距,最優秀的人才還沒有到我們這個行業中,”周淩翔說。“大家雖然會覺得電競是個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在中央電視臺做一個編導,會比在電競行業做一個編導獲得更多的認可。這個觀念慢慢在改變,但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做得更好。”
機制與數據是創造力的基石
除了人才本身的素質以外,對於人才的管理機制和與觀眾互動的數據反饋機制也是美國內容公司保持創造力的“秘訣”之一。
談到 BuzzFeed 團隊的創作過程,Henick 介紹說 BuzzFeed 的視頻編輯們會定期組合成小隊,圍繞某個特定的主題進行創作。該主題的任務完成後,編輯們再重新分組,開始下一個階段新主題的創作。
而在選題上,BuzzFeed極度關註內容與觀眾的互動,對用戶的反饋進行大量的、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對於內容的傳播平臺也有十分精準的定位。
Henick 以 BuzzFeed 的火爆視頻節目“Tasty”為例:這是一期專門針對社交網站 Facebook 制作的節目。在觀察 Facebook 用戶的瀏覽習慣時,BuzzFeed 視頻團隊發現絕大多數用戶都是在聲音關閉的情況下瀏覽視頻。針對這個特點,視頻團隊推出了一系列美食教學視頻,搭配指示食材的字幕,這樣用戶無需打開聲音即可獲得視頻傳遞的所有信息。
在測試階段,BuzzFeed 團隊又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由頂部垂直向下拍攝的視頻播放量格外高,於是 Tasty 所有的視頻都采用了這種特殊的角度拍攝。目前 Tasty 已經成為 BuzzFeed 最受歡迎的視頻系列,在 Facebook 上吸引了將近 8000 萬訂閱者。
Henick 還帶著真格團隊參觀了 Tasty 的拍攝間,整個拍攝間是個偌大的公共廚房,六、七個燈火通明的“爐竈”供拍攝使用,旁邊占滿一整面墻的架子上擺著各式各樣的調料。緊挨著拍攝區的是一排辦公桌,七八個 BuzzFeed 的員工正坐在桌邊敲擊著電腦。
“現在國內的內容制作還是偏感性的,只強調整體的調性,但是對數據的收集和用戶的反饋並不是特別重視。而國外的內容創作者非常重視社交性,數據對於內容的產出導向是非常明確的。” 智能新聞推送 APP 即刻的創始人林航感嘆道。
“數據驅動決策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 Facebook 的視頻在網站上自動播放,這並非是某個產品經理拍腦袋決定的事,而是數據工程師做了小範圍測試後,才決定全平臺要使用這種方式。我覺得這些經驗都是我們平時在產品開發和叠代中可以借鑒的。” 林航說。
Papi醬團隊的內容負責人霍泥芳也收獲頗豐,在離開 BuzzFeed 的路上和同行的成員興奮地交流著感想。今年 7 月,Papi醬與合夥人楊銘創立了新項目 PapiTube,致力於孵化 Papi醬一樣有現象級傳播潛力的“網紅”,目前已經吸收了將近 20 名創作者。然而霍泥芳表示,PapiTube 的各個“網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進行獨立創作,彼此之間少有合作。她認為 BuzzFeed 將制作團隊打散重組的機制或許值得借鑒嘗試。
“網紅”跨境,路在何方
“Papi醬今天來了嗎?哪位是Papi?” 在CAA參觀行程中安排的一場交流會上,Collab 公司亞洲負責人 Eugene Choi 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
Collab 是一家從事 Content Claiming(版權聲明)的公司,是 YouTube 平臺成熟的廣告分成與版權機制下的特殊產物。這家公司的一項核心業務是為網紅“維權”:舉例來說,如果 Papi醬是合作客戶,那麽這家公司的工作就是在 YouTube 上尋找所有與 Papi醬相關的視頻,對於其中未經 Papi醬授權發布的視頻,Collab 會在 YouTube 上將視頻標記為 Papi醬版權所有。如此一來,這些未經授權發布的視頻在 YouTube 平臺上產生的一切廣告收入,都將自動進入 Papi醬和 Collab 的賬戶。
對於缺乏海外運作經驗和資源的中國內容制作者來說,這種方式也許是除了將視頻內容上傳 YouTube 之外,門檻最低的海外商業化渠道。然而如何進行更深一步的商業化和內容合作,克服“水土不服”,中美兩方的內容制作者似乎都沒想清楚明確的路徑。
“要成為世界級的公司,這條路還蠻遠的,因為涉及到環境、國情決定的東西,在國外不適用。國外的公司進入中國需要本土化,國內的公司進入國外的時候依然要進行本土化,甚至根據不同的國家本土化。” 熊貓TV 的 COO 張菊元聽了 YouTube 針對美國、日本、印度市場的特性進行本土化的介紹,有感而發。
張菊元認為競爭的激烈程度是中美商業環境最主要的不同之一。電競直播起家的熊貓TV 在一年前成立,逐漸拓寬到了泛娛樂直播領域。整個 2016 年,中國直播市場經歷了爆發性的增長,300 多家直播平臺異軍突起。而在美國,電競直播平臺 Twitch 和社交直播平臺 YouNow 在各自的領域一家獨大。社交網站巨頭 Facebook 雖然推出了 Facebook Live,但是一直作為社交網站的輔助功能進行開發推廣,並未像中國的直播行業一樣形成獨立的產品和生態。
FacebookLive 的介紹讓張菊元松了一口氣。“從直播這個細分領域來看我們其實已經超越了美國,他們處於比較安逸的狀態,風平浪靜、沒有特別大的競爭壓力。而中國每一步都在賽跑,因為一旦動作慢了,就掉隊被淘汰了。國內的很多東西是在極大的競爭壓力下,企業逼迫自己迅速發展出來的新模式,是更加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式。”他說。
在互聯網大潮的新產業中,對於國內企業的崛起乃至反超,張菊元認為為吸引頂尖人才回國發展創造了極大的機會。此次真格文化產業之旅的一站是與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進行交流,兩個小時的對話結束後,張菊元迅速被湧到臺前的學生圍住。
“我在跟這些學生交流中發現,以前留學生向往的是留在國外,但是現在通過一些中美交流他們發現國內互聯網領域蘊含著更大的機會,” 張菊元說。“如果中國能夠發展出更多更好的商業模式和就業機會,能夠極大地促進世界級的人才回流。而人才回流的直接結果就是生產力的提升。”
站在 BuzzFeed 的天臺上,真格訪問團的成員與好萊塢山的背景合影,也感嘆著美國科技公司舒適的工作環境。王強拿出一本裝幀精美的《書蠹牛津消夏記》,送給了 BuzzFeed 的負責人 Matthew Henick 以表感謝。這是王強今年剛剛出版的“藏書筆記”,書中展示了不少他的藏品中極為罕見的典籍。
“雖然你看不懂中文,也可以看看圖片。”王強笑著詮釋這份禮物。也許,從這些流芳百世的經典作品中,他和 Henick 都能琢磨出更多關於創造力的奧秘。
1月12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奧巴馬政府在即將卸任前正力促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開發公司與監管部門之間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系,監管部門將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行駛以及無人機在空中航線飛行制定規則。
美國運輸部周三表示,運輸部將成立一個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主要汽車和科技公司的高管,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博拉(Mary Barra)將擔任聯席主席,25名成員將由亞馬遜公司、優步、Alphabet和聯邦快遞集團等公司高管組成。
政府在如此晚的時間在一個聯邦機構成立一個大型顧問委員會有些不尋常,但州和聯邦交通部門官員認為,在這項技術迅速發展之際,自動駕駛汽車的監管和安全標準問題將依然重要。
特朗普已經批評了通用汽車,指責該公司在墨西哥生產部分汽車的決定,這使博拉成為圍繞工業和貿易政策之爭的焦點。美國運輸部任命洛杉磯市長Eric Garcetti擔任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而這位民主黨議員在去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曾猛烈批評特朗普。此外,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勞工部長Robert Reich也是委員會成員,Reich曾猛烈攻擊過共和黨的勞工和經濟政策。
1月1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一些高級顧問正在考慮商業和政府資金共同投資太空項目的方式,這麽做是為了加快載人太空探索。
這些知情人士稱,目前尚未形成具體提議,相關細節預計要等到做出人事決定以及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未來幾周宣布新的領導團隊後才能確定。
但在特朗普高級顧問兼首席策略師Steve Bannon的參與下,最近對公私合作探索月球、火星或太陽系其他星球的討論日趨熱烈。本月早些時候Bannon會晤了商業太空探索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中包括SpaceX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和加州莫哈韋宇航中心前首席執行長Stuart Witt。
有其他跡象顯示,特朗普團隊的關註焦點正在轉向讓商業實體在未來探索計劃中發揮更大作用。據三名知情人士稱,在過渡期的下一階段,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商科教授、商業太空探索的堅定支持者Gregory Autry已經被選定為派駐NASA的專家團隊的負責人。
Autry主要研究政府如何促進初創太空企業並支持新興的新太空產業。除了馬斯克的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外,該行業還包括亞馬遜(CEO貝佐斯(Jeff Bezos)創立的Blue Origin LLC。Autry以及這一趨勢的其他支持者認為,商業太空公司將推動技術創新並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據臺灣“今日新聞”1月23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剛上任,他任命的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就遭到美國反情報機構(U.S. counterintelligence agents)調查。他們懷疑弗林長期與俄羅斯官員聯系。據多家媒體報道,起因是情報部門監聽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電話時發現弗林數次與其通話。
弗林
《華爾街日報》稱,弗林是特朗普團隊中第一個受到調查的成員,他所負責的業務與國家安全相關,做為調查的一部分,其他機構如: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安全局(NSA)及財政部也會調查,確定俄羅斯政府與特朗普幕僚接觸的程度。
報道稱,目前仍不清楚反情報調查什麽時後會啟動,也未公布掌握了哪些證據。作為退將任職國家安全顧問的弗林,被認為在美國與俄羅斯的聯系上擔任重要角色。目前調查單位正試圖查明弗林於12月29日與俄駐美大使基斯耶克(Sergey Kislyak)的一連串電話聯系,想厘清雙方的關系。
白宮方面23日回應說,弗林僅與基斯利亞克通話兩次,溝通內容主要是安排工作事務。
新任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23日說,他22日與弗林溝通過,弗林與基斯利亞克通過兩次話,談話內容涉及四方面——安排特朗普上任後與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通電話事宜;敘利亞和談問題;互致節日祝福;向前些日子俄羅斯圖-154飛機失事中遇難者致哀。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在受到特斯拉用戶的批評之後,馬斯克(Elon Musk)周四發推文表示將繼續留在特朗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他表示留在該委員會是為了更好地反對移民禁令。
此前據CNBC報道,一些用戶對馬斯克加入該委員會表示不滿,甚至取消了特斯拉Model 3的訂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商業顧問委員會,馬斯克還是特朗普制造業工作倡議計劃的支持者。
當地時間1月27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禁止7個伊斯蘭國家的公民在90天內進入美國。此後,馬斯克也受到了輿論的批評。他在回應批評時稱,繼續留在委員會是為了與其他委員會成員共同對目前的這項行政命令提出反對意見,並對相關政策的修改提出建議。
在Uber 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宣布退出特朗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數小時後,馬斯克也發表了自己的聲明,內容如下:
今年12月我加入了總統顧問論壇,是為了對一些我認為於國家和世界都很重要的問題提出反饋意見。在明天會上,我會聯合其他成員表達對目前的這項行政命令的反對,並對相關政策的修改提出建議。
顧問委員會只負責提供咨詢,加入該委員會不代表我完全認同政府的行為。我的目標是加速人類社會向可持續能源轉型並發展更高的行星文明。如果能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能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並擁抱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理解那些批評者的心情,不過我認為親自參與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討論利大於弊。
據路透社報道, 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已發內部信宣布將退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
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包括某些科技行業巨頭在內的一些公司考慮聯名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抗議他最近的移民禁令,提出與白宮合作制定不同的政策。審閱過聯名信草稿並可能參與的科技公司包括Alphabet、微軟、亞馬遜公司、eBay和優步,多家非科技公司也參與了這一行動。
信件草稿中表達了對特朗普行政令的擔憂,稱其可能會影響到很多在美國努力工作、為美國的成功做出貢獻的簽證持有者。出於對恐怖活動風險的擔憂,總統行政令禁止七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境內。
此前特朗普於1月27日發布“移民行政令”。該行政令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規定即日起120天內所有來自這些地區的難民將被禁止入境美國,90天內來自這7個國家的普通公民將被禁止入境美國,美國國務院還將無限期對敘利亞公民停發簽證並停止處理所有敘利亞難民的庇護申請。另外,該政策還延伸到上述國家中持美國綠卡的公民、留學生、尋醫者、遊客和其他人員。
知情人士稱,圍繞信件草稿的討論仍處於初級階段,簽字方、信件確切內容及是否最終發出都尚未決定。
當地時間2月1日晚,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帶著女兒阿拉貝拉前往中國駐美大使館,恭賀中國農歷新年。在中美關系因特朗普入主白宮後面臨許多新的不確定性之時,伊萬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活動格外引人關註。
而據美國彭博社8日報道稱,在當天,伊萬卡的丈夫、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庫什納還與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進行了閉門會面。據一名白宮官員透露,庫什納與崔大使進行了“廣泛而積極的對話”。這名官員要求匿名,因為這些會面都是私下的。
2月1日,伊萬卡帶著正在學中文的女兒參加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的2017年中國文化之夜。(圖:央視新聞)
英國《每日郵報》8日稱,庫什納和伊萬卡不同,他有白宮顧問的官職,他與中國大使的接觸為中國提供了美國國務院之外的渠道。此外,伊萬卡一家和中國大使館還是鄰居,他們同在華盛頓的卡洛拉馬街區。
庫什納於1月被任命為白宮高級顧問,其工作預計集中在政府和私營部門的聯系、中東以及貿易協議上。(圖:東方IC)
報道稱,有專家認為,與特朗普家人接觸,是中美關系保持穩定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特朗普及其家人還與中國商界有著密切聯系。特朗普上月會見馬雲,而庫什納也與中國企業有聯系。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行動將對特朗普本人產生何種影響。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當地時間2月13日深夜宣布辭職。
幾個小時前,美國司法部剛剛通知白宮,認為弗林在同俄羅斯外交人員的聯絡上存在不當行為,並且還為副總統彭斯、白宮發言人等官員提供了“誤導的信息”,此外,弗林可能面臨受到俄羅斯政府勒索的風險。
但是,據白宮的一位官員向《華盛頓郵報》透露,總統特朗普並沒有炒掉弗林,而是弗林自己提出的辭職,弗林13日晚間向特朗普遞交辭職信之後,特朗普接受了他的辭呈。
國家安全顧問毫無疑問是白宮內閣最重要的職位之一。同內閣其他成員不同,國家安全顧問由總統直接任命,且不需要經過參議院的“會審”。
白宮要員弗林成了特朗普班子中第一個“出師未捷”者,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越過了看不見的“紅線”。
“我不經意地向副總統和其他人通報了與俄羅斯大使打電話的不完整信息,我真誠地向總統和副總統道歉,他們已經接受了我的道歉。” 弗林在白宮公布的辭職信中說。
辭職還不算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包括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在內的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對弗林與俄羅斯政府的關系,以及弗林此前與其他俄羅斯人士的聯絡展開調查。
白宮原本不會服軟?
白宮發表的聲明還指出,特朗普提名陸軍退役中將約瑟夫·基思·凱洛格(Joseph Keith Kellogg)暫時接過國安顧問的職位。
72歲的凱洛格退役前為美國陸軍具有傳奇色彩的精銳部隊第82空降師的總指揮,曾在越南服役,並曾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擔任在巴格達的西方聯軍的總司令。在退役前,凱洛格擔任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指揮、控制、通訊和聯絡的司長。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凱洛格曾是特朗普的一位高級政策顧問,目前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幕僚長。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電視臺引用一位白宮官員的話說,特朗普有意考慮讓凱洛格全權接替國安顧問的職位。同時,國安顧問的考慮人選名單中還有另外兩位:一個是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的副總指揮哈瓦德(Robert Harward),還有一個是之前特朗普考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中情局前局長彼得雷烏斯。
凱洛格、彼得雷烏斯與哈瓦德目前都是潛在接替人選
過去的3周來,弗林一直被指在去年12月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基斯利亞通過電話。起初弗林否認在電話中與基斯利亞討論過涉及制裁俄羅斯的議題,彭斯還因為相信弗林而在多家美國媒體中為他發聲表示支持。後來,弗林又對白宮表示,他可能在談話中談了制裁的事。而在本星期,弗林在被問到相關議題時表示,自己“記不清楚是否談了制裁的事”。
“白宮的許多人都認為他暫時不會被解職。畢竟,在媒體的各種負面攻擊和民主黨呼籲炒掉他的時候,最不應該出現的一個局面就是對這些反對的聲音服軟。”白宮的一位官員告訴《華盛頓郵報》。
因此,雖然弗林的處境一直“不妙”,但白宮多位官員直到其辭職當天,都還為弗林作辯護。
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媒體和外界也都認為,弗林“可能暫時不會丟了飯碗”,因為,如果特朗普解除弗林的職位,就等同於承認自己用人不當,也會暴露出他剛組建的班子內部混亂。
除了民主黨方面一直對弗林繼續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合法性提出質疑,更有多位民主黨議員要求特朗普應該立即把弗林解職,而且,共和黨方面也對弗林自相矛盾的態度不滿。弗林也一直被共和黨要求“必須向特朗普和彭斯把事情說個清楚,讓白宮能徹底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
媒體也一直窮追猛打。上周末有消息稱,特朗普上周在佛羅里達招待安倍晉三時,曾對弗林給他造成的麻煩表示不滿。後來白宮發言人斯派策表示,“這個消息不真實”。
正因如此,弗林一直都在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下稱“國安會”)顧問的身份正常工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接見工作由他主導,13日當天的加拿大總理訪問白宮也是由他主要負責,周一早上的特朗普總統國家安全例行簡報也是由他主持。周一的一整天都和以往一樣,直到晚間,美國新任財政部長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誓就職後,弗林向特朗普遞交了辭職信。
“弗林應該是感受到了那樣的一個時刻。”白宮的這位官員表示,“他在白宮的辦公室四周一看,卻找不到一個‘朋友’了,比如,誤導副總統彭斯的事就絕對不是在白宮里能過得去的一件小事,所有人都知道這點。”這位官員說。
那麽,國安會在白宮里到底有多重要?在白宮西翼的一角,國安會單獨占據很大的一個辦公空間。《外交政策》雜誌主編羅斯科夫(David Rothkopf)曾指出,國安會就是美國政府掌控世界的工具。因為,這里是美國政府最高級別官員討論國家最重大機密和最重要利益,決定“戰爭”還是“和平”的地方。
要員弗林犯了哪幾個大忌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弗林的深夜辭職盡管發生得突然,卻被認為是“早晚都要發生的事”,因為他所觸犯的是很難補救的多個政治錯誤。
首先,他在是否同俄羅斯外交人員討論制裁的問題上一再地誤導公眾和白宮,並連累副總統彭斯親自幫他辯護也遭到外界懷疑的後果。“把副總統和白宮的公信力置於危險當中”是弗林所犯下的一個嚴重錯誤。
此外,弗林因為之前同俄羅斯外交人員“私下舉行會談”本就已經在接受司法部的調查,盡管不一定會面臨司法指控,但擔任擁有最高安全級別的國安會顧問已經被公認為不合適,辭職只是時間問題。
還有,弗林因為“親俄”的態度而一直遭到媒體和外界質疑,並被認為是主導特朗普“親俄”的主要力量。同美國軍方人員大多主張對俄羅斯強硬相比,弗林卻一直提出美國應該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並被外界拍到曾在2015年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同坐一桌,參加俄羅斯媒體主辦的豪華晚宴。因此,弗林也是美國司法和情報機構一直所調查的、特朗普競選期間同俄羅斯政府有關聯的重要人物。
曾與普京同坐一桌
在外界對弗林和俄羅斯關系的諸多質疑中,最受關註的是他在2015年曾參加過“今日俄羅斯”(RT)電視臺10周年慶典活動並進行了一次付費演講。
對於此事,弗林在2016年8月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解釋,自己是受演講中介機構的推薦去俄羅斯做付費演講,當時演講的主題是激進伊斯蘭和中東,現場大約有200名觀眾。
但是,美國媒體報道稱,弗林當時就坐在今日俄羅斯總編瑪格麗塔·席美亞(Margarita Simonyan)旁邊,和普京之間也仿佛“零距離”。
媒體對此曾提出質疑。但弗林稱,並非他要求與普京坐近一點,而且他和普京之間的談話只是簡短的自我介紹罷了。
2015年的一次活動上,弗林“偶然地”和普京同桌。
雖然弗林在參加上述活動時距他從部隊退休已過了16個月,但是國會中的民主黨人依舊發難稱,美國憲法中的報酬條款禁止退休軍事將領在未經國會同意的情況下,從外國政府處接受資金。可弗林稱其在出行之前已經向國防情報局(DIA)報備過。
除了那次演講,弗林還曾上過幾次今日俄羅斯的電視節目,在節目中呼籲美國和俄羅斯應該更緊密合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並且嘗試找到結束敘利亞內戰的方式。
2016年10月,弗林在接受美國媒體Politico采訪時把普京稱為“極權獨裁者”並認為特朗普對普京的贊譽有點“誇張”,但話鋒一轉又說普京聰明且領悟力很強。
弗林必須走!傳副總統彭斯內定
多位政治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特朗普的國安顧問只做了24天,就在爭議中辭職讓新政府“臉面上很不好看”,但這也傳遞了外界之前所沒有註意到的一個細節,就是彭斯在白宮和對特朗普的影響力。
根據美國媒體Buzzfeed的報道,13日早晨,就在白宮都在忙著接待加拿大總理的時候,本應也在白宮的彭斯卻來到國會山,同多位國會成員舉行了兩個小時的閉門會談。在他位於國會山一樓的副總統辦公室,彭斯與來自兩黨的多位成員舉行會談的一個主題,據說就是討論弗林的去留。
如果說副總統周一訪問國會山已經讓弗林的命運變得非常難測的話,白宮一天之內更是就相關議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在副總統前往國會之前,白宮高級顧問康威表示,“弗林對特朗普(留住自己)保持絕對自信”。但是,在中午白宮的新聞簡報會上,白宮發言人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則換了口吻表示,“白宮正在評估與弗林有關的問題。”
而《華盛頓郵報》周一晚間所發表的一篇報道,被認為是壓垮弗林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這篇文章中,該報引用司法部的消息稱,司法部曾就弗林同俄羅斯的電話聯絡警告過白宮,甚至在彭斯為他在美國媒體面前辯護前,白宮就收到過這個警告。
如果他不辭職,也就意味著白宮和副總統在明明知道內情的情況下,還為他的不當行為袒護和辯解掩飾;而如果他承認故意誤導,白宮和副總統的可信度還不至於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分析人士指出,幾個星期來一直面臨內外交困“沒朋友”的局面,最後在《華盛頓郵報》文章的轟炸下,弗林甚至不想等到周二早晨,而選擇在周一晚間就把辭職信遞交到了特朗普的手上。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涉嫌“通敵”的原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於周三辭職之後,特朗普政府已經將向退役海軍中將羅伯特·哈沃德(Robert Harward)伸出了橄欖枝。
羅伯特·哈沃德
哈沃德表示需要幾天時間考慮,現在尚不清楚他是否接受了這一邀約。
白宮發言人也未對此進行即刻置評。
目前國家安全顧問一職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幕僚長凱洛格(Keith Kellogg)暫代。
哈沃德,羅德島人,有過一段在德黑蘭求學的經歷。曾是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後在前總統小布什內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主要參與反恐工作。
哈沃德於2013年退役,目前是美國國防部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高管,負責該公司在阿聯酋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