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位進軍荷李活華裔女星金馬影后李麗華逝世

1 : GS(14)@2017-03-22 00:47:12

【1924-2017】■從影40年的「影壇長青樹」李麗華於昨日凌晨逝世,享年92歲。



有「影壇長青樹」之稱的影星李麗華昨日凌晨逝世,享年92歲。她16歲出道憑電影《三笑》一舉成名,亦是第一位進軍荷李活影壇的華人女星,她先後贏過兩次金馬影后,從影40年拍逾140部電影。前年她在台灣金馬獎從成龍手上接過終身成就獎時,被稱為「永遠的巨星,永遠的女神」,去年再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人稱「小咪姐」的李麗華近年留港生活,她於昨日凌晨在港因病離世,享年92歲。跟她合作過電影《誤佳期》的資深演員翁午及新加坡報人管雪梅昨日先後在網上發文悼念。李麗華原籍河北,出生於上海,父母為京劇演員,自幼跟隨名師學戲,到16歲出道演出《三笑》即備受注目,從影40年拍過逾140部電影,可算是圈中多產女演員。


經歷兩段婚姻

李麗華於1958年到荷李活跟男星Victor Mature合作拍《飛虎嬌娃》(China Doll),成首位進軍荷李活的華人女星,戲中她跟演機師的Victor有一段感情戲。她以美艷及典雅的外形,演活小鳳仙及茶花女等角色,更憑歷史人物電影《武則天》及《楊貴妃》兩次亮相法國康城影展,她演出的《故都春夢》和《揚子江風雲》先後贏得兩次台灣金馬獎影后。在感情生活上,李麗華經歷兩段婚姻,1947年在上海跟百貨公司太子爺結婚。其後她轉到香港及美國發展,與丈夫分隔兩地,最後離婚。李麗華於1957年與導演嚴俊在香港以天主教儀式結婚,到1973年息影後移居美國,及至1980年嚴俊病逝,令她有一段時間足不出戶及不肯拍照。



■李麗華是首位演荷李活電影的華裔女星,在《飛虎嬌娃》跟Victor Mature合作。

■李麗華於1964年演出《故都春夢》,翌年首度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與楊群於1968年合演《揚子江風雲》的李麗華,令她再度奪得金馬影后。


「永遠的女神」

作家沈西城前年曾於專欄中提及,導演吳思遠曾向香港金像獎頒獎禮大會動議,頒終身成就獎給李麗華,李麗華亦答應出席,不過最後金像獎董事大會以太倉促為由,以致最後未能通過。吳思遠之後聯絡台灣金馬獎,李麗華前年終在《秦香蓮》中演她兒子的成龍手上,接過金馬終身成就獎,成龍更讚她為「永遠的巨星,也是永遠的女神」。去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亦頒終身成就獎給李麗華,但她因身體狀況,由女兒代領。吳思遠昨接受電話訪問時,透露早前仍見李麗華在港生活,他說:「舊年頒獎畀佢,佢嗰時都嚟唔到攞獎,前年台灣金馬獎由成龍頒畀佢,佢就有出現。」台灣藝人孫越於1968年曾跟李麗華合作《揚》片,對於故友離世,他傷心表示:「她走了,我很難過,心裏激盪。她是既敬業又表現突出的前輩,工作時她對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很關心,人很親切。」孫越自言從小看李麗華演電影長大,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前年李麗華到台灣領取終身成就獎,事後他們一起吃飯。丁強曾與李麗華合作過電影《揚子江風雲》等電影,她與太太1976年到美國時,曾巧遇當時在美國生活的李麗華,她還教丁強要去掉明星光環。採訪:李森、鍾國仁


■去年李麗華囡囡代母領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成龍前年於台灣金馬獎頒發終身成就獎予李麗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1/199645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10

洛杉磯縣前警察局長罪成華裔律師助爭總統特赦

1 : GS(14)@2017-03-23 06:51:13

因為虐囚案而遭起訴的前洛杉磯縣警察局長李貝卡(Lee Baca),上周在12名陪審團成員達成共識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妨礙司法公正及向聯邦調查局作虛假陳述共三項罪名全都成立。由於結果與上一次審訊差距太大,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界譁然。除了李貝卡的律師團將提出上訴之外,一向親近少數族裔的李貝卡也向華人律師鄭博仁(Paul P. Cheng)提出委託,希望能夠爭取「總統特赦權」。《蘋果》周二也專訪鄭博仁,讓大家更了解這宗社會矚目的案件。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問:甚麼是特赦權?美國憲法給予總統特赦罪犯的權力。這樣的特赦權由總統決定,一旦下達,不但國會和法院無權審查,任何人也都無法更改。近代最有名的特赦案例當屬尼克遜一案,當時為了減低水門事件造成的內部分裂,總統福特特地下令特赦尼克遜以減低民怨。問:為何李貝卡值得總統特赦?「坦白講,我認為在這個案子裏,李貝卡根本被歧視了!法官就是刻意要讓他去坐牢,這種殺雞儆猴的行為,根本不能被稱為正義。」鄭博仁表示,牽連此案的相關人員很多,李貝卡曾擔任全美最大執法機構的最高統帥,才會因此成為檢方「祭旗」的對象,但是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偵辦方式,與真正的公義有所偏離。「除此之外,李將其人生精華的50年都奉獻給國家與社區,他對於社會的貢獻很大。我認為他絕對值得獲得這樣的待遇」。問:為何重審的結果相差這麼多?「在第二次開庭的過程中,檢方做了更充分的準備,不但傳喚了許多不同的證人,攻擊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鄭博仁解釋,在第一次審訊時,檢方企圖使陪審團相信李貝卡是個「道德有問題」的人,但顯然成效不佳。而第二次審判時,檢察官檢討了之前的錯誤,更加有備而來,不但挑選了很多新證人,「也主要打擊李貝卡所做的事、所說的話......他們試圖使陪審團相信,無論李貝卡為人如何,『他的行為還是有問題的』,而顯然這也收到了成效」。相對於上一次審訊時僅有一名陪審員認為李貝卡有罪,15日則是全部陪審員都認為他罪名成立。「入監服刑的目標,是為了讓一個人獲得矯正、變得更好,而非使他進入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之中」。鄭博仁強調,李貝卡曾擔任高階警職,這樣的身份在監獄的環境中十分敏感;此外,他已經74歲,年事已高又有老人痴呆症,都讓他入監服刑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危險。「我認為,以他過往的貢獻與狀況來說,至少也應該讓他在家服刑,讓妻子可以陪在身邊照顧他」。「在李貝卡上任之前,我們華人在警界是完全沒有聲音的,但他為了我們出了很多的力」。鄭博仁說,李貝卡不是單純對華人友善,也為其他弱勢族群做了很多的事情,像是鼓勵許多低學歷的罪犯再度進修以取得學歷、或是成立少數族群諮商委員會等,都是前無古人的行徑。鄭博仁說,除了接受委託之外,他本身和李貝卡也頗有私交。「不論在檯面上或是私底下,李貝卡都是一個關心弱勢族群的人,他絕對不是一個虛偽的官員或是政客」。他強調,李貝卡為社會貢獻了49年,絕對值得一個屬於他的機會。「說實話,能夠代表他向總統爭取特赦,我覺得很榮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3/199676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87

頭號華裔特粉籲中美齊賺錢

1 : GS(14)@2017-04-08 19:39:40

「我想跟所有人說,美國不要把中國視為假想敵;中國人不要把美國視為假想敵。大家應該和睦相愛地一起賺錢……」被喻為華裔頭號特朗普粉絲的王湉(圖),是「華裔北美川普助選團」微信群的創辦人,群組一度高達8,000人。他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雖然特朗普曾對中國作出挑釁性的行動,但他認為中美關係不會出亂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7/199825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24

華裔作曲家奪音樂獎

1 : GS(14)@2017-04-13 00:23:47

普立茲獎今年得獎名單中出現華裔臉孔。生於中國的作曲家杜韻,憑藉講述人口販賣者心理的歌劇作品《天使之骨》(Angel's Bone)獲得音樂獎。她寄語世人對移民和人口販賣等議題多加了解。


《天使之骨》揭人性陰暗面


《天使之骨》是一則「實驗性」歌劇,講述一對有婚姻和財政問題的夫婦,某日在家中後院救了一對受傷的天使,不過後來剪下他們的翅膀,將其拘禁起來奴役並用以生財,呈現人口販賣背後的人性陰暗面。歌曲由文藝復興時期至現代搖滾風格的音樂都有。39歲的杜韻在上海土生土長,現居於美國紐約,鑽研音樂多年,作品在多地演出過。普立茲獎評審讚揚《天使之骨》將聲樂和器樂合而為一,糅合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將人口販賣這種沉重的話題表達出來。身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的杜韻受訪表示:「我們總以為人口販賣是遙遠的事,可是它會以不同方式和形態在身邊出現,包括在自家後院。」她認為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只要有利可圖,也會做出這類可怕的行為,而藝術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富有詩意的溝通方式,希望世人繼續發掘各種各樣的「對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2/199877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32

女兒及代表律師稱擬入稟 華裔醫生控訴聯航趕客 「比淪陷走難更可怕」

1 : GS(14)@2017-04-14 10:30:36

■杜成德的女兒昨由律師陪同在芝加哥召開記者會。路透社



美國聯合航空粗暴將乘客拖離機艙事件,69歲醫生主角杜成德(David Dao)一方在事發後首次公開現身,他女兒及代表律師昨日在芝加哥召開記者會,批評聯航當日以不合理暴力將杜成德趕落機,聯航和芝加哥政府都有責任,很可能入稟法院提控。



記者會在當地上午10時在芝加哥舉行,出席者包括杜成德的女兒Crystal,以及兩名律師,專攻航空業人物傷害案的德梅特里奧(Thomas A. Demetrio)及戈蘭(Stephen L. Golan)。德梅特里奧發言時,首先指出法律列明,航空公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以無理暴力將乘客趕落機。由此可見,聯航須為今次事件負責。即使撇除法律,航空公司有責任為乘客提供保護,但從影片可見,聯航顯然沒有這樣做。他又指這幾天收到不少來自聯航僱員及前僱員的電話,得出的結論是,航空界,尤其是聯航,已「欺凌」乘客多年,乘客想要的是公平、受尊重和有尊嚴的待遇。



兩門牙甩掉 鼻骨爆裂

他批評聯航行政總裁穋諾茲(Oscar Munoz)日前接受傳媒訪問、被問到杜成德當日是否有做錯時,竟然猶豫了一會才答「沒有」,最初仍想撐自己的員工。聯航至今沒有聯絡過他們,而他們仍在進行相關調查,但很大可能會入稟法院控告聯航和芝加哥政府,希望引起國內外討論航空公司未來應如何處理同類事件,乘客應受怎樣的待遇。律師團隊前日已向芝加哥所在的庫克縣法院提交文件,以當事人「可能受到嚴重偏見」為由,要求聯航及芝加哥市政府保留事件相關片段、機艙錄音、內部調查報告、涉事航班乘客及機組人員資料等證據,為正式入稟索償作準備。杜成德女兒Crystal就對多日來外界給他們一家的祈禱和關心表示感謝,又指現在對其他人,尤其是其父來說,是困難時刻。她指事件令人「害怕、震驚,惡心」,不應發生。杜成德前晚已出院,他受到嚴重震盪,丟了兩隻門牙、鼻骨爆裂,已記不起自己被拖走後曾折返機艙,但他不認為事件跟種族有關。律師又引述他說,當日被拖走,比1975年越南西貢市淪陷、他乘船走難更可怕。杜是在周日乘坐由芝加哥前往路易斯維爾的聯航客機,被選中讓位給四名航空公司職員。他拒絕,結果遭機場警員強行拖走,片段瘋傳引起關注。當日有份上機處理事件的機場警員,芝加哥民航部前日稱,再有兩涉事機場警員遭停職,令候查執法人員人數增至3人,相關調查仍在進行。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14/199900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82

耶加達選舉 得票大幅落後捲褻瀆《可蘭經》風波 華裔省長連任失敗

1 : GS(14)@2017-04-22 10:21:46

印尼耶加達省長選舉次輪投票昨天結束,初步票站調查顯示,華裔候選人鍾萬學得票率大幅落後前教育部長阿尼斯(Anies Baswedan),競逐連任失敗。鍾萬學承認落敗,指會全力以赴完成餘下半年任期。官方點票結果最快下月初才公佈,不過由10家研究公司進行的快速點票結果顯示,阿尼斯得票率介乎55%至60%,領先幅度遠高於民調原先估計的一、兩個百分點。有網友將出人意表的得票差距拿來跟去年英國脫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相提並論,「終於明白當時英國與美國人是甚麼心情了……民粹主義,歡迎你!」


兩年後大選指標

與其說是民粹,倒不如將今次選舉視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較量。本身是基督徒的鍾萬學,2014年接替勝出總統選舉而離職的維多多,出任穆斯林人口佔90%的耶加達省省長,是首位華人擔任此職。憑着基建與扶貧等作為,鍾萬學成功建立聲望,以其種族及信仰皆屬少數一群的背景而言算是難得,正當外界預期他篤定連任之際,他卻捲入疑似褻瀆《可蘭經》的失言風波,政途逆轉之餘亦惹官非,而耶加達亦多次爆發大規模示威,幾乎演變成反華與宗教衝突。分析家洛夫阿德坦言這嚴重拖累鍾萬學選情,縱然首輪投票中鍾萬學得票略高於阿尼斯,「宗教政治始終有着巨大力量……有些選民也許不想耶加達示威不斷而放棄了鍾萬學」,投向親穆斯林的阿尼斯。曾經極力拉攏穆斯林選票而受批評的阿尼斯,初步點票出爐後,擺出和解姿態,承諾「守護多元與團結」。耶加達是印尼政經核心,好比國家縮影,今次選舉同樣被視為兩年後總統大選的指標,鍾萬學代表着的政壇拍檔現任總統維多多,而阿尼斯則象徵着三年前總統選舉維多多的手下敗將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昨天維多多投下選票之後,特意勉勵民眾「不要讓政治分歧砸毀我們的團結。我們都是手足,誰當選也好都得接受結果」。至於鍾萬學疑褻瀆《可蘭經》的訴訟,今天將續審,檢方會提出判刑請求,一旦罪成或被判監五年。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0/19995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40

華裔黑幫案中案8被告涉收賄堅稱清白

1 : GS(14)@2017-04-28 00:54:30

聯邦調查局(FBI)幾年前調查加州港產黑幫周國祥(綽號蝦仔)和加州前民主黨參議員余胤良的刑事案件,因而意外揭發地方政府人員涉貪污的「案中案」。8名被告周二出庭應訊,其中與政府合作工程的涉案公司被告,要求法院加快審訊,稱「涉案太久會令公司損失很多生意」。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聯邦政府本月初起訴8人,包括加州退伍軍人事務部(CalVet)前助理秘書Eric Worthen(45歲)和奧克蘭市議員里德(Larry Reid)的兒子Taj Reid(46歲)。其餘被告則都是承包加州政府建設項目的建築商負責人,包括Butler Enterprise Group, LLC主席Derf Butler(53歲)、B Side Inc.主席Anton Kalafati(33歲)、Empi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Inc.主席Clifton Burch(49歲)、Townsend Management, Inc.副主席Peter McKean(48歲)、以及Turner Group Construction財務總裁Len Turner(56歲)和營運總裁Lance Turner(57歲)。本案指,聯邦調查局(FBI)在2012至2014年派出假扮成與政府關係密切的臥底探員「商人」,接近周、余等人。期間余的政治顧問傑克遜(Keith Jackson),為這些建築商穿針引線,介紹他們給提供賄款的臥底「商人」。其中一次不法勾當發生在2013年,時任退伍軍人事務部助理秘書的Worthen涉嫌串謀Reid,收取臥底「商人」1.2萬美元(約9.3萬港元)賄款後,竟跳過局內兩個建設項目的正常投標程序,就將項目判給臥底「商人」代表的建築商。檢控官周二在三藩市地區法院,提出將案件在保密令下審訊,因本案的入罪證據主要為大量的對話錄音,若公開怕會曝光部份政府人員私隱。被告建築商之一Len Turner的代表律師要求法院盡快完成審訊,因公司遭「官司纏身會影響生意」。法官布雷耶(Charles Breyer)表示,在30日內決定案件審訊形式,再傳召被告出庭。
Len Turner離開法院時拒絕回應記者提問,但透過代表表示「坊間新聞流傳很多假資訊,稍後會澄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7/20003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59

以「有戴套無代數」做口號華裔家長轟數學唔夠難

1 : GS(14)@2017-04-29 23:41:30

由華裔領頭的一班三藩市家長,不滿公立學校的初中代數課程遭推遲至高中,擔心子女尤其在申請長春藤聯盟大學時競爭力輸蝕。他們發動的「數學革命」初步有成果,取得三藩市校區讓步,首次於暑假推出數學「雞精班」,加快催谷學子。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三藩市與灣區矽谷多個競爭激烈的校區作鄰,很多家長特別催谷子女在STEM學科(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成績,期望他們靠此爭奪史丹福、麻省理工(MIT)和哈佛這些一流大學的入場券。但前校區總校監卡蘭薩(Richard Carranza)和前華裔教育委員李麗嫦等人,基於縮減貧富及種族差距,提倡更公平和包容的公立學校環境的精神,任內將原本在8年級開始教授的代數課程(包括代數I、幾何和代數II),延遲至9年級才開始教。家長指責因此拖延學生在高中時代修讀「AP Statistics」和「AP Calculus」這些大學學分先修班及相關考試的進度。他們又高呼「有戴套無代數」口號,抗議校區在初中大派避孕套作性教育,但就叮走代數課程。經市議員湯凱蒂(Katy Tang)等斡旋後,校區雖未有撤回課程改動,但宣佈今年暑假提供96個免費「強化幾何課程」學額,令暑假後升讀10年級的學生,可加快修畢核心課程標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中的10個學分,能提早在10年級下學期完成「代數二」課程,不用等到11年級。家長代表招霞回應本報表示尚可接受:「我估計有二、三百個學生想報讀這個課程,當中大部份是亞裔。希望學額會再增加。」她解釋,亞裔家長想催企谷子女入讀名校是無可厚非。「這是消除遭美國主流社會歧視的一個途徑。日後他們出來不再只從事售貨員,白眼也會少一些」。她認為,今次爭議是源於教委會缺乏亞裔代表的聲音。二藩市和紐約市等地近年為提倡公平包容的公立學校環境,做出教改。但「普及教育」下的課程大綱,看來未能完全滿足部份望子成龍的華裔家長訴求。他們代表的,或許是催谷子女入讀名牌大學的「優勢教育」(Excellent Education)聲音。話你知:
SFUSD暑期「強化幾何課程」日期:6月5日開課(為期28日,上課時間早上8時至下午2時)地點:伽利略高中截止報名日期:4月30日名額:96個(抽籤形式)查詢:http://www.sfusdmath.or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9/200057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34

紐約華裔女議員被批勾結地產商選民要佢落台

1 : GS(14)@2017-04-30 15:20:55

美國紐約市年底舉行各級選舉,除矚目的市長選戰外,同時將產生51名市議員。代表曼哈頓華埠、現任華裔議員陳倩雯(Margaret Chin),被一班華埠居民批評包庇地產商,沒有保護華埠發展,使區內租金急升;近百名示威者到她辦公室外抗議,更大罵她是「漢奸、走狗」。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多個代表曼哈頓華埠的工會及團體,日前在陳倩雯位於百老匯大道外的辦公室外示威,要求她下台,近百名不同種族如華裔、西班牙裔等華埠及下東城區(Lower East Side)居民在細雨下出席,他們批評陳倩雯2009年上任後,沒有照顧居民利益,容許發展商在區內肆意大興土木。示威者手持標語及自製諷刺圖像,高叫「陳倩雯下台」口號,其中,華人職工會義工寧子舜在台上,直指陳倩雯為「漢奸、走狗」;寧子舜表示,「她沒有把居民利益放在心上,我們華人把出賣社區的人稱為走狗!要讓她知道出賣社區有甚麼後果」。記者向陳倩雯議員辦公室查詢,包括詢問她對示威者訴求、對華埠發展態度等,惟一直不獲回覆。示威者之一、「保護華埠及下東城區聯盟」成員Tony Queylin向《蘋果》表示,過去8年來,居民一直希望當局在下東城區及華埠設置土地發展限制,規定發展商只能興建最高35層大樓,但「陳倩雯不但沒有反映居民意見,更聯同市長白思豪及地產商,把華埠及下東城區逐分逐寸賣掉」。在唐人街工作的楊先生則指,區內豪宅愈建愈多,地稅被大幅拉高,業主被迫加租轉嫁成本,「大家都看到,中國街(唐人街)愈來愈蕭條」。集會上,示威者推舉社區領袖之一、多明尼加共和國裔Christopher Marte在年底參選,挑戰陳倩雯議席。Marte表示,他支持由居民提出、保護華埠及下東城區的土地政策,「社區由我們建立,憑甚麼趕走我們?」他呼籲居民踴躍在9月12日的民主黨初選投票。60年代由香港移民美國的陳倩雯,為紐約市議會內僅兩名華裔代表之一。屬民主黨黨員、代表包括曼哈頓唐人街、華爾街等地區的她,2009年首次贏得議會選舉,成為紐約市首位華裔女議員;她在2013年成功連任,並計劃於年底再度尋求連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34

華裔老街坊捉棋戰場市政府擲3千萬美元活化公園

1 : GS(14)@2017-04-30 15:20:56

美國三藩市唐人街的公園,例如最具代表性的花園角廣場(Portsmouth Square)滿載華人移民生活的印記。150年來不但是阿嬸大媽聊天的所在,更是老街坊每日會捉棋玩牌的好去處。政府決定一擲3,000萬美元(約2.3億港元)保育和活化這塊文化瑰寶,將會就設計徵詢公眾意見。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死得啦,無得行啦!」身穿「San Francisco」英文字樣的新潮外套,在象棋盤上爭鋒論戰的大叔們中氣十足,時而夾雜幾句廣東粗口,在他鄉碰到他們格外親切。要數三藩市每日最「爆場」的公園,必定屬這個小小的花園角莫屬。它有如紐約中央公園一樣,雖然旁邊已蓋滿酒店高廈,仍經歷逾150年仍沒被淘汰。1926年出生的龔伯早年從香港移民過來,辛苦湊大子女,退休後幾乎午飯後都過來捉棋。「這兒好方便,華盛頓廣場(附近公園)那邊太遠了,我走路過不到去。你叫我們每個都年紀這麼大去得哪兒,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更要搭車才去到,那邊又無人和我聊天。」問這位地頭的花園角有甚麼特色,他說園內老友記是分「小圈子」玩的,圈與圈之間不太理瞅,如他捉開棋,好少會「埋其他堆」玩啤牌。由洛杉磯來觀光的「老外」Lenora的觀察更有趣。「我很喜歡跨代的人都會來這兒活動這件事,但最有趣是看到「性別隔離」(sexual segregation)的情況,男人們在一角捉棋,另一邊才是女人堆。」花園角最近期的工程包括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改善公廁設施。今次康樂及公園局(Recreation and Park Department)已聘用建築師為園內的兒童遊樂場和行人天橋等注入新元素,希望同時保育其作為「唐人街心臟」的特色。當局這個周末會派中、英語專員到現場收集意見。當局自2012年起,已活化「鄧月薇華人康樂中心」(Betty Ann Ong Chinese Recreation Center)和「黃顯護遊樂場」(Willie Woo Woo Wong Playground)等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