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宜進利與匯源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846

在分析工業股中,曾以泰興作例子,指出在年報中可以找到其末落的跡象,是存貨大並作不幅撥備。新確科技的問題是現金短缺,發掘並不困難,不必專業知識,只需要看看流金流便可。已被清盤人接管的宜進利,7月22日公佈業績,去年盈利上升52.27%,賺4.57億,公佈後股價還上升至$5.65,但只要看一看公告,便可發現財政極不健康,縱使留有一手,等待7月30日的年報細節,小投資者還有機會全身而退,當日收市報$4.93,7/31日收$4.89,8/1收$4.53…

睇最近一份年報,在最簡單的財務資料中,以常理(不需專業知識)也可以發現問題。

最基本的資料綜合收益表page66,唔識唔緊要,睇下數字與上年的變動,營業額、盈利上升,好消息,但股息下跌,就要mark底問點解。

Page 67,綜合資產負債,非流動資產多近32億,主要是無形資產及廠房,流動資產多30億,存貨佔22億(汗…),流動負債多57億(汗汗汗…)。至此,大概應該佈滿疑問,在過去一年,宜進利用幾十億最主要買了三樣o野,一、存貨;二、無形資產;、三、廠房。

逐一分析,負債中,當中有幾多要比息(應付賬唔駛比,問銀行借錢要比),page 125-126,一年內或於需要時要償還的計息借貸由約10億元上升至53.6億(暈!),利率為銀行同業拆息加1.5-2厘,上年宜進利全年辛辛苦苦先賺到4.7億,10億都已經要攤開來還,依家搞到53.6億,仲要…一年內還(死得啦!)??當中,有二十幾億要在九月三十日或之前還(六月高價配股只籌得12億)!就算貸款機構願意把年期延長,一年要付多少息?簡單點計,50億5%息即是2.5億,盈利即時減大半。

Page 120去年營業額30億,存貨10億,今年營業額比上年多11億,存貨多22億,大家留意,唔係用22億賺11億,而係用22億做11億生意,簡單的數學,新買回來那22億的存貨要2年先賣得晒。(邏輯已在分析工業股內已作介紹)

基本上,到現在已經太多理由放棄此股。

匯源得可口可樂高價收購,若果成事,投資者自然大豐收,但收購撤消的話,投資者便必須細看本周公佈的業績。這裡提出兩個問題,讓匯源的投資者自行分 析。上半年營業額跌5.2%,但毛利大跌22.2%至3.91億,盈利卻上升7.2%,原因是一筆融資收入高達2.89億入賬,減去的話,只賺1.02 億,做接近13億生意賺1.02億,盈利率只有7.9%,在通脹高企的日子,匯源上半年盈利率下降證明成本未能完全轉嫁用家?盈利率仍有下降壓力!

第二個問題是應收分齡脹,嚴重得多!在去年底,3個月內的應收賬是14.3億,4-6個月為2.57億,加埋16.9億,佔應收賬17.3億 97.7%,匯源給客戶的信貸期為90-180日,投資者可以樂觀地認為應收賬處於健康水平。但最新一份中期業績,應收賬大升由17.3億升至28.4 億,六個月內的應收賬大升至24.1億,只佔84.5%,證明客戶拖數情況在這半年大幅上升。根據業績所述,當中有3.48億已逾期但未減值,這是個計時 炸彈,萬一收不到此筆款項,盈利會被大幅蠶食。而4-6個月的應收賬由2.57億大升至8.38億,這筆應收賬有多少會變壞賬,投資者要小心計算!

還記得波斯登嗎?曾出現同樣的問題,認為客戶到期會乖乖付款,是天真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

經適房「轉軌」公租房的利與弊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320

1月5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從2012年起,江西省將停止新建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廉租房、經適房與公租房保障對象將統一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

根據大江網發佈的消息,在停建經適房的同時,公租房的覆蓋面將擴大到城鎮常住人口,包括新就業人員和農村進城就業、創業人員,申請條件不受戶籍限制。

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三駕馬車」。目前,江西省是全國首個正式宣佈停建經適房的省份,也是首個將三種保障房「並軌」為公租房的省份。

經適房分配:亂象叢生

與承租者沒有產權的廉租房和公租房相比,經適房的本意是讓一部分低收入者實現居者有其屋,擁有房屋的部分或完全產權。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如何公平地分配經適房成了一個難題,各地都曾曝光過不少申請者造假,「開奔馳買經適房」的案例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西安市一大型國企慶安集團申請者「集體」造假。據西部網

消息,2011年10月,在西安市網上公示了經適房申購者的信息3天後,網友「有倆酒窩」爆料稱西安市慶安集團員工申購經適房資格造假。通過公示的申請者的身份證號碼查詢其公積金,發現大部分來自慶安集團的申請者,在申請表中填寫的上年工資都在1萬元左右,而公積金中的月繳基數卻都在2500元以上。而因為公積金的繳存基數理論上是接近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均工資的,所以這些申請者的收入明顯存在造假嫌疑。

 

在商品房價格暴漲的情況下,經適房常被用來違規出租或繳納少量「轉商」費用後出售,一轉手往往就是數十萬的利潤。《法制晚報》消息,全國人大委員吳曉靈認為,由於經濟適用房能上市交易,即使補交了土地增值收益仍有巨大的增值空間,真正夾心層難以享受到此政策。

北京是最早也是推出最多經適房項目的城市之一。1998年底,北京推出回龍觀、天通苑等首批19個經適房項目。正是在北京,違規出租經適房等亂象被央視等媒體多次曝光。

2007年,《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經適房不得出租。然而,過去好幾年了,為何經濟適用房出租依舊?

每日經濟新聞》一則報導用了一名中介的話揭示了「禁租」政策的不可操作性:「隨便一個理由就能說過去,難不成你說是親戚還得拉你去驗DNA嗎?」

對於部分人高價轉賣經適房牟利的現象,有人曾建議經適房只能由政府部門回購。

但是,正如《新京報》 引用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所言,經適房家庭是擁有部分產權的保障房。住房保障的目標是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但如果住經適房 的家庭收入資產出現了變化,不再屬於中低收入階層,再想讓他們退出,目前法律上還是空白。而且由於擁有部分產權,從實際操作上也很難。

經適房還常被詬病為公務員的變相「福利房」,成為腐敗的高發區。據《京華時報》報導,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成思危在2011年的中國房地產50人論壇2011北京夏季峰會上曾表示,一些公務員「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既掌握分配權,又掌握了優先選擇權。由於經濟適用房是一塊財富,有的人會想辦法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謀取,這就是為什麼出現「6連號」的原因。

公租房能讓他們落戶嗎?

不過,在目前不少城市的戶籍管理仍然與房產密不可分的客觀情況下,部分人士認為經適房仍有其存在的意義。

據《廣州日報》報導,2011年8月,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曾透露,廣州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停建經適房。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強烈爭議。 

在眾人曆數經適房分配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公及腐敗外,合富輝煌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認為,雖然停建經適房應是未來的方向,但現在還不能說停就停,「從目前來看,沒有自己一套有產權的房子,辦理子女入學等事情都會比較困難」。

黎文江的話指出,在不少大城市,房子的產權與戶口往往捆綁在一起。沒有一套有產權的房子,對於數以十萬計的城市外來人口來說,就意味著無法讓自己和子女落戶,無法讓孩子入讀公立學校。

《南方週末》早前報導指 出,在廣州等一線城市,一個外地大學畢業生進入一個新城市工作,一般只能以「集體戶口」的方式落戶。這類戶籍的奇特之處是,想結婚,就必須把戶口遷走。而 如果集體戶口者沒有在這個城市擁有房產或直系親屬,他的戶口能遷到哪裡?而如果沒有價格相對低廉的經適房,外來人口要落戶,只有購買商品房一條路。

壁壘的鬆動出現在有數十萬集體戶口人員的廣州。據《信息時報》報導,只要是廣州集體戶口,就可落戶公租房具體房號內,小孩就讀問題也迎刃而解。廣州市教育局有關人士透露,如果公租房租戶可以將戶口落到具體房屋內,可以儘量就近解決、就近協調這批租戶小孩學位問題。

 

江西停建經適房統一建設公租房後,能讓承租者落戶,能讓他們的孩子上學嗎?江西出台的新規中並沒包括戶口的內容。不過,根據規定,公租房按照「先租後售、租售並舉、自願購買、有限產權、規範管理」的原則實行租售並舉。承租公租房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願申請購買其承租的公租房。

 

中國青年報》的一則署名評論指出,江西省宣佈停建經適房,至少釋放了兩個信號:其一,一些地方政府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住房保障,只限於讓他們「居有其所」或「住有所居」,而不再包括讓他們「居有其屋」。其二,儘管該不該取消經適房在理論層面仍然爭執不休,但在實踐層面,減少、停建經適房,將可能成為更多地方政府的選擇。

評論稱,2010年和2011年,武漢市連續兩年沒有下達新建經適房的計劃;鄭州市委書記曾明確要求,鄭州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要大量減少經濟適用房,大幅增加公租房;近年來北京市也將保障房建設重點放在了公租房上。

據前述《廣州日報》報導,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現在已經逐步降低經適房、限價房所佔的比例,並正在研究更加嚴格管理已售經適房和限價房的轉手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4

人行“全方位註水”工具SLF的利與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71

本周二,中國人民銀行高調地在新浪微博宣布: 1月20日起,我行在北京、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開展SLF操作試點,由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向符合條件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 在春節資金環境抽緊前,央行高調的舉措無疑是希望穩定重要時間節點的短期資金利率波動。要知道,在去年6月和12月的“錢荒”中,承載著數萬億“不知名”同業資產的中國回購市場短期拆借利率一度飆升至兩位數的水平。如果說這兩次“錢荒”是央行導演的,希望通過拉升回購市場利率來控制銀行高風險同業業務的快速增長,然而,回購利率在關鍵時點,比如說季末和節假日的過分飆升,應該是央行不希望看到的“副作用”,畢竟兩位數的短期融資利率很可能誘發系統性風險,特別是在中國高杠桿的大背景下。 因此,央行新推出的SLF應該是希望錨定短期利率設定上限,同時,擴大與央行直接交易的金融機構範圍,也增加了央行對整體狀況的掌控。去年6月的“光大銀行違約傳聞”正是由光大銀行與地方性金融機構間,光大分行與總行之間的溝通不暢和風險管理缺失造成的(詳見這里)。中國中小金融機構的風控水平和系統重要程度可能連央行都沒把握。路透分析道: 從公布的內容細則看,央行SLF"按需供給"原則,意味著SLF利率將成為資金利率上限。它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操作利率一道,會構成貨幣市場利率的運行區間。這凸顯出中國央行構建利率走廊調控機制的新思路。 央行這一安排或源於近年來資金市場利率日趨劇烈的波動。實踐表明,即使公開市場等流動性管理工具滿足48家一級交易商的資金需求,中國貨幣市場的結構分化以及流動性的不均衡性,仍可能導致資金利率大幅偏離政策目標。 ... 而在此之中,處於市場邊緣的中小金融機構還容易受到流動性波動的負面影響。央行將SLF操作對象拓展至中小金融機構,賦予SLF利率作為資金利率上限地位,則有助於增強市場參與主體的公平性,降低資金市場高成交利率的錨定作用,抑制金融機構資金套利偏好和高流動性溢價的羊群效應,降低整體資金利率的波動水平。 然而,乍看很美好的SLF可能也存在問題。首先,鑒於試點接受的合格抵押品只包括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公司信用債等債券資產,SLF可能只能錨定線上的回購利率,而對線下短期資金利率可能影響有限。所謂線上,也就是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進行的正規交易,然而,中國還存在很多不通過交易所進行的線下交易。比如說,光大銀行分行的交易就是通過與地方金融機構的“口頭協議”安排的,更不要說市場結構更複雜和模糊不清的民間借貸市場。 季末等關鍵時點的資金交易利率還是可能觸及或突破上述SLF利率上限。監管部門去年6月“錢荒”後增添對高資金交易利率“關註”,造成SLF操作關註的線上資金交易利率並非完全代表整體資金利率水平。 事實上,中國儲蓄投資缺口收窄帶來資金運行格局變化,利率市場化以及表外業務蓬勃發展,正推動金融機構大量資金交易通過同業業務等線下進行,而非都線上。目前線下6個月期資金利率在6.8-7%附近,要高於線上水平。 其次,SLF還可能造成逆向選擇。在美國80年代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吸存的成本不斷走高,為了保證盈利能力,美國的金融機構只能不斷增加對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投資,最終誘發了存貸危機,大量金融機構倒閉。 如果中國金融機構把SLF的懲罰性利率看成央行的“兜底”利率,不斷擴張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那麽無疑是重蹈美國的覆轍。而且鑒於中國市場化程度不深,各級政府存在巨大的投資沖動,出現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而中國央行啟用SLF之初,操作余額就高達數千億元,並占據央行流動性供給增量的大部分,顯示出中國央行在金融市場缺乏出清機制、金融機構資產擴張具有剛性以及融資成本難降情況下,授權分支機構開展SLF操作,可能增添金融機構逆向選擇傾向。 最後,路透還寫道: 中國央行總行及授權分支機構均開展SLF操作,似在“多點接入,多點清算”,這與央行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第二代支付系統"一點接入、一點清算"來改善流動性管理水平相悖。央行此種SLF模式可能受制於固有流程、技術及屬地管理等因素,然對央行整體流動性管理恐非最佳選擇。 如果央行總行和分支機構各行SLF操作,帶來貨幣政策信號傳遞不統一,則就更讓人憂慮;而央行分支機構在面對眾多金融機構SLF需求時,也可能因信息不對稱,而使自由裁量權不能達到最佳運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60

【隊長熱線】Covered Call撈白銀的利與弊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4/11/covered-call.html

【隊長熱線】(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Lau Po-Ming問:Really thanks for American [Stock] Captain for my question. Another question which makes me confused so much these recent days is that someone advised me the [Silver] ETF(SLV) is having an extremely high counter-party risk and lots of difficulties on redemption of real metal silver. That is NOT SAFE! She also sent me a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sPFte22SI

Agree or not?

I myself want to start opening position of silver using SLV when its price is now at relatively low and also want to SHORT call at the same to get some option premium. Anything I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I open the SHORT position is the US market?

I think I will get to open the Interactive Broker account shortly. Thank you.

My logic is the price of silver will be so difficult to rise in the near future. If it really rises, says 10%, I can just give my SLV shares to the option buyer, so that I can earn the option premium and the price difference. And if the SLV price goes down, I can just keep selling CALL option to get the premium over and over again.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很高興再次收到你的問題,證明閣下求知欲極強。希望你能夠儘快開通戶口,以實戰汲取寶貴經驗。

先把閣下問題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SLV這白銀ETF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 (counter-party risk)

自問知識淺薄,無法分析SLV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不過應對之法,是分散押註於多隻白銀ETF上。正如金融海嘯時,無法事前預測哪家投行倒閉,但若把資金分散在不同投行,除非整條華爾街陸沈,投行全滅,不然閣下絕不會一鋪清袋。

SLV以外的選擇,請參考:




若閣下一如小弟,使用Interactive Brokers,每次美股交易,費用只是1美元;就算把資金分散三隻白銀ETFs,傭金亦僅增2美元。與其勉強分析SLV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不如分散投資。

閣下問題的第二部分,是希望買入SLV正股,然後沽出極價外(10%價外)的認購期權(call)收取期權金,萬一看錯,SLV繼續下跌,就用收到的期權金,補貼股價下跌的損失(即所謂Covered Call策略)

小弟淺見如下:白銀已大幅超賣,根據經驗,價格中線(一至三個月)的表現,要麼(i)繼續跌不停,土崩瓦解;要麼(ii)大超賣後,特大反彈,很少忽然牛皮不動。

如情景(i)出現,比方說SLV跌到$10(美元,下同),而閣下的註碼又大,受創必深。 假設是情景(ii),由於沽出了價外call,倉位的最大獲利空間已鎖定,就算買中絕世低位,SLV反彈幾成,升至$20,你也只能獲利10%

沽出極價外call收取的期權金,聊勝於無,如SLV繼續怒跌,亦於事無補。

反而可考慮小註用一個月後到期的價外5%認購期權搏反彈。(利伸:小弟現無白銀相關持倉。)



解釋比較複雜,請諒。如再有問題,歡迎隨時發問。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83

油價下跌利與弊

2014-12-15  NCW

 

盛宴結束了,大宗商品的漫漫熊市對中國是好是壞,不能簡單論斷。企業利潤 不一定會因原料成本的下降而馬上上升,而通縮可能因此加劇◎ 財新記者 丁鋒 李雨謙 文

dingfeng.blog.caixin.com|liyuqian.blog.caixin.com

盡管全球經濟複蘇來得比人們期冀的要緩慢且脆弱,但可能很少有人相信,世界會重返2008年那樣的恐慌時期。然而,在大宗商品的世界里,石油、鐵礦石、玉米等多種主要產品正在經歷2008年大宗商品暴跌以來最黑暗的日子。今年以來,包括食品、能源、金屬等19種大宗商品在內的湯森路透 / 核心大宗商品 CRB 指數(TR/CC - CRB Index)已經從6月底的310點左右降到12月的250點邊緣,降幅近20%。在最近兩周,這種趨勢更有加速跡象。其中,國際油價的降幅最為引人矚目。從2014年6月底到現在,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已經從年內高位的115美元/桶一路跌至不到70美元 / 桶,跌幅逾40%。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1月末宣布不減產後,國際原油更是在隨後的不到10個交易日跌至五年新低。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全球配置基金經理恩學海告訴財新記者,過去十年,由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驅動的大宗商品盛宴正在走向終結, “各種跡象都顯示,所有利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正在發生逆轉,包括供給增加、需求減弱、美元走強等,機構投資者正在從大宗商品的資產配置中退出” 。油價下跌對資源依賴進口的新興經濟體而言,比如仍處於工業化階段的中國、印度等,受益程度超過歐美、日本等經濟發達體。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原油熊市不失為一個“餡餅” 。 “油價下跌將帶來中國產出缺口減少和部分行業成本下跌,預計原油價格下降20% 到50%,將在未來一年提升中國GDP增速0.14到0.36個百分點;原油價格下降30%,將在未來一年提升中國GDP增速0.21個百分點。 ”然而,在需求疲軟背景下,油價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企業利潤並刺激企業加大投資,效果存疑。瑞銀財富管理亞太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對財新記者說: “油價下調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需求放慢,包括來自中國的需求放慢。這種情況下,成本下降雖好,但售價下調的幅度如果快于成本下調的幅度,毛利率會進一步收縮。 ”野村證券則更直白地認為如果原油持續熊市,中國會是“輸家” ,因為這會加劇通縮壓力,從而使得經濟增長繼續承壓。供求拉鋸從歷史上看,油價的大幅波動並不罕見,最近的一次暴跌就發生在2008年。2008年是國際油價動蕩的一年。那年,先有投行喊出石油的預期價位是200美元 / 桶,但到當年7月,國際油價沖至147美元 /桶之後就迅速回落,半年後跌至46美元 / 桶,跌幅達75%。大宗商品價格急轉直下的理由十分好理解,歐美金融危機爆發,使得整個世界都覺得經濟正徘徊在崩潰邊緣。當前的世界經濟,盡管與繁榮相距甚遠,但比之2008年,前景要明亮很多。因此,盡管油價下跌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但多少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在多數分析人士看來,相對於2008年油價下跌緣于需求猛然崩塌,此次油價大跌,發達國家油氣供應過剩因素不容忽視。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認為,從供需結構變化看,原油市場短期內仍將供大於求。從供給端看,受益于頁岩油氣技術的發展,美國原油產量持續上升。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顯示,在10月初的一周內,美國日均生產原油高達888萬桶,為1986年以來最高水平。11月2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量會議決定將產量維持在2011年12月定下的每天3000萬桶水平。目前,OPEC12國原油產量約占全球石油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王涵認為,雖然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但主要產油國家並不打算減產以提價,這顯示了原油市場的競爭性加劇。一方面,原油生產國擔心降產將失去原有市場份額,因此選擇降價維持產量,同時也維護國家財政平衡;另一方面,OPEC 拒絕減產,也是對美國頁岩油業的某種回擊。因為只有油價足夠低,才能凸顯頁岩油的成本之高,逼退對開采頁岩油的持續投資。需求方面,王涵稱,當前市場對原油需求仍偏弱。人口老齡化和石油替代性產品上升導致長期需求下降;同時,歐元區和中國這兩個原油主要需求國經濟基本面仍疲弱,導致兩大經濟體對原油需求短期難以出現大幅上升。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進口原油2409萬噸,較9月減少了349萬噸。國際能源署(IEA)不久前將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從每日9155萬桶下調至9147萬桶,將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從每日9289萬桶下調至9271萬桶。“2008年油價大跌那次,是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特別是歐美國家,是需求帶動的。這次油價下跌,則是需求與供給同時起作用,需求放慢的同時,供給大幅上升。 ”浦永灝說。傳導途徑對中國來說,油價下降最直觀的體現是進口額的下降。今年來,正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拉低作用,中國多個月進口總值低於出口總值。目前中國每年進口原油量約3億噸,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副總經理郭荊璞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測算,3億噸就是21億桶,一桶價格降30美元,即中國每年進口原油少支出600億美元,再說具體一點,進口石油的兩家主要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將少支出600億美元。省的這600億美元會體現在哪裡?郭荊璞說,小部分以國家借低油價之機提高消費稅的形式,進入到國家財政裡面;一部分進入到普通消費者口袋里; 還有一大部分是進入到整個工業、製造業里。具體來看,油價下降會拉低運輸成本,公共運輸、機械、施工車輛等用油成本下降,會使整個工業、製造業都受益;刺激消費需求這方面,車主得到實惠後可能出行變得更加頻繁、旅遊更多;此外,因油氣聯動,油價下降也可能動搖天然氣價格,繼而使得石油下游企業、以天然氣為燃料的一些工業企業受益。除了通過成本影響經濟,油氣下降傳導至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途徑,是改變企業預期以及投資行為。目前,市場對油價的預期,已從此前的100美元/桶左右降到七八十美元/桶左右。郭荊璞說,這會對該領域的投資產生很大的影響。一類是,比如原來想做“煤改氣” ,但受制于天然氣價格高的,現在就可以做;第二類,原本瘋狂地想去採油、采氣的,可能也要重新考慮。像最近一段時間,油服類公司的企業兼並與股價下跌就是預期變化的表現。處於行業鏈上游的石油開采行業,常常被認為是油價下跌中受損的一方。不過,對中國的三大石油公司來說,郭荊璞認為,因中石油與中石化的上下游一體化做得比較好,國際油價在70美元 / 桶到110美元 / 桶之間,它們的利潤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中海油因下游很小,可能稍微吃虧。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看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給中國帶來長遠的好處,體現在它為中國能源的要素價格改革及國企改革打開了窗口,拓寬了國際合作、國際投資的空間等。比如,鐵礦石價格下降使中國有機會與澳大利亞就鐵礦石定價問題展開談判。通縮之憂油價大幅下跌給中國通脹水平帶來顯著下行壓力。中金認為,油價不僅向下游行業傳導,還會通過替代效應向其他能源和糧食價格傳導。由於中國食品消費比重較高,油價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比發達國家更加重要。從理論上看,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多數處在油氣產業鏈下游的企業多有助益,但問題是,企業成本是否真的會因成本下降而利潤上升?一位從事化工品貿易多年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並不希望上游大宗商品進入價格下降通道。客戶從來都是越漲越買。每當油價下跌,客戶總會打電話來詢問化工產品是否也會降價,然後多會採取觀望態度。此外,價格下降還會使客戶的違約率提高。 ”郭荊璞也指出,突然的成本下降其實對製造業並不是特別好的事。比如說,中國的很多製造業都是買來原料加工後再售出成品。油價下跌之後,產品價格也會下降,而且需要先消耗高價庫存,受益的可能就是成本下降價格下調之前一段很短時間。此外,很多企業的收入按毛利率定價,毛利會隨著價格下降而下降。長遠來講,製造業企業希望自己的成本緩慢上升,產品價格也能緩慢上升,這樣利潤的調節等會容易些。在價格水平整體下移的過程中,只有那些定價能力強、需求剛性的行業存在擴大利潤率的機會。野村證券的研報稱,盡管大宗商品進口國會從貿易、財政、低通脹帶來的貨幣政策空間等幾方面受益于價格下降,“但是,先別急著樂觀,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本身反映出的就是歐元區及新興市場經濟,尤其是中國的需求疲弱” 。中國的實體經濟的確不容樂觀,各項經濟數據均顯黯淡。製造業PMI 雖仍處擴張區間,但已于10月、11月連降兩月,預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多家機構已紛紛下調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野村證券預測,由於房地產市場調整、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以及結構調整,中國2015年的 GDP 增長率可能降到6.8%。但在全球需求不足使大宗商品廣泛下跌的情形在2015年還將持續的情況下,中國GDP增速可能降至6.0%。疲弱的經濟增長加上低迷的大宗商品價格,引起的輸入型通縮還將持續。野村認為,中國進口需求會減少,出口也會因外需不振受到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 CPI同比1.6%,持平于年內低點; PPI 同比 -2.2%,連續32個月負增長,超過上一輪通縮周期。中金測算,油價下跌20%,影響 CPI 約0.2個百分點,影響 PPI 約1個百分點,並將導致 CPI 和PPI分化擴大。中信證券分析認為,輸入型通縮下降從兩個方面影響宏觀政策:一方面貨幣政策趨向放鬆以防止通脹水平過快下降,而當利率水平較低時,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合理選擇;另一方面,石油價格下降,對於中國的貿易均衡產生影響,導致貿易順差上升,從而產生匯率升值預期和基礎貨幣供給增加。底在哪裡過去十年,可謂是大宗商品的繁榮時代,而今,一切都在逆轉。浦永灝說,年初時,瑞銀已經把大宗商品從戰略配置裡面去除了。 “總的來說,我們覺得大宗商品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不可能有什麼更好的表現了” 。恩學海也說,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機構投資者,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及公衆壓力,正逐步從大宗商品的資產配置中退出。2008年油價急劇下跌後,維持在低價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各國逆周期刺激政策的出台,國際油價很快反彈回100美元 / 桶。但這次,油價的命運可能會有所不同。 “價格是有周期的,2002年到2008年是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已經是長周期了,所以說大宗商品的盛宴結束了。現在每個國家都要轉型,回不到危機前那種非理性繁榮了。另外最大的問題是美元周期也結束了,美元資產開始值錢,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肯定會與美元反向而行。 ” 陳鳳英告訴財新記者。不過,她認為油價倒也不會跌到三五十美元 / 桶這種水平。 “如果油價到這個水平,不僅產油國出問題,消費國也要出問題。另外,石油的投資周期比較長,現在的供求關係出問題就是因為過去十年湧入大量投資。現在狀況下會有一些企業逐步退出投資,這樣過幾年後,供求關係變化,油價會開始回升。 ”油價將會穩定在什麼程度?瑞銀財富對油價的預測是,短期內,美原油期貨將跌至60美元 /桶附近,布倫特油價將跌至65美元 / 桶,但中期來看,兩種價格將持穩在75美元以及80美元附近。恩學海認為,通過原油期貨價格曲線來看,市場在該價位的情緒並不是十分悲觀,似乎預期油價會在現在的水平上穩定下來,甚至未來會小幅上升。不過,今年以來油價大幅動蕩的時間才幾個月,生產量的改變需要更長的周期。生產者要調整他們的預期和行為,還得需要一段時間。到2015年上半年,人們可能會看得更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0

回購的利與弊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2/22/%E5%9B%9E%E8%B3%BC%E7%9A%84%E5%88%A9%E8%88%87%E5%BC%8A/

大市氣氛差,上市公司公告也少了,整個創業板的通告也是寥寥可數,可見市況之淡靜。雖然如此,最近因股份回購而需發出的翌日披露報表卻比平時更常見,每天都有不少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探險家也想談談有關回購的財技。

股份回購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式購回發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為。教科書傳統告訴我們回購是有幾個好處的。首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該批股份會被註銷,也就是說股票的供應量會減少。從供求角度分析,回購股份是有利股價表現的行為。

其次,從基本面看,由於回購後的股份會被註銷,每股盈利將會提升,使市盈率下降。如果上市公司手中有多餘現金,同時又沒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通常會考慮進行回購或選擇派息以回饋股東。從散戶角度看,若然是派息,一般證券行或銀行皆會收取手續費,在美國更會收取股東股息稅率,散戶不能全數收取。但若然是回購,由於香港沒有資本增值稅,即使股價因回購而上升,散戶卻可以直接獲利。

雖然回購這個財技看似十分正面,但其實背後也有一些缺點,有時候更會被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的首要工作是要增加股東的股本回報,提高回報率。公司若然手中有多餘現金,理應尋找一些有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以提高未來投資回報,而不是把錢花在回購上。雖然回購意味著每股盈利可以提升,但這只是短期作用。長期而言,如果公司持續沒有新項目,每股盈利也難以大幅上升。以往確實有上市公司先進行配股,集資以便發展未來項目,誰知配股後股價每況愈下,公司卻把配股集來的資金花在回購上,把資金用光。

另外,回購所用的資金是用上市公司內的現金,與大股東直接增持不同,後者是自己用真金白銀買的。當大股東買入股份增持後,若然股價下跌,大股東便有誘因令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以穩定股價,減低賬面虧損。同樣地,如果大股東有意賣出股票,但同時擔心賣出時會拖累股價,也可在賣出股票的同時,叫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減低股票的供應量,回購淪為幫大股東護駕的工具。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探險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42

月供股票的利與弊

1 : GS(14)@2011-10-13 22:10:18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5369

理財多面睇 李兆波10月 13日 星期四
月供股票的利與弊
朋友對投資沒有太多認識,投資偏向保守,所以他早年參加銀行的月供股票計劃,每月供款4,000元,購入匯豐(00005)、中移動(00941)及中國人壽(02628)等多隻股票。月供股票計劃的特點是採用平均成本法──無論股票的價格如何,投資者都會定期用固定金額購入若干單位的股票。


平均成本法的好處是投資者無需累積一大筆金錢,便可以踏上投資之路。此外,透過平均成本法,投資者可在股票價格低時買多些股票,在價格高時買少些股票,從而降低整體的購入成本,也能減低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負面影響。現時全港打工仔的強積金,以及一些金融機構提供的月供基金或股票計劃,也是應用平均成本法,以減低整體入市成本,長遠地爭取更大回報。雖然與捕捉基金單位或股票最低價格「撈底」比較,平均成本法不能為投資者賺到盡,但投資者不用費神去預測市況,以求估中最低價格「撈底」。

不過,投資者要留意,月供股票能否降低整體入市成本及得到更好回報,須視乎股票能否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一)股價在投資期持續上升或(二)股價在投資期有起有跌,不能只跌不升。假設銀行設定在每個月的月中為朋友購入中國人壽的股票,以下是過去半年的情況:



(以中國人壽9月30日收市價$18.9計算,朋友持有的股票市值為$4,347)

由於中國人壽在過去半年的走勢是持續下滑,所以雖然朋友的整體入市成本下降,但成本較九月份大量購入股票為高。如果中國人壽的股價在往後的投資期繼續下跌,月供股票只能降低購入成本,但無法改變投資虧損的事實。另外,投資者要留意銀行通常會收取月供股票的手續費。以上表為例,銀行收取每月$50的行政費,換句話說,投資者只有$950投放在股票上。如果月供$1000,成本便是5%,蠶食了投資金額及回報。也要留意銀行多以整數為購買的單位,而且在出售股票時有最低手續費,通常是100元。

朋友慨嘆道,近日股市波動,他手上的月供股票令他帳面「損失」近200,000元,是他月薪的10倍,當中有匯豐,其現價已跌破平均購入價。他唯有寄望股票日後能回升,令投資轉虧為盈。他覺得如果投資者能夠短時間累積一筆金錢,然後捕捉股價低位入市(即測市),也是一種可行的投資選擇。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
2 : GS(14)@2011-10-13 22:10:26

唔知寫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