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我更傾向逆向投資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kc.html
自己一直以來的投資方式都是低估+逆向,多年來都行之有效。開博至今也看見不少博友用著類似的方法,但是盈利的卻屈指可數,問題出在哪裡了?我也有很多逆向失敗的例子,逆向投資錯了嗎?

我本來就有意寫一篇關於逆向投資的文章,可惜最近有些小事情忙著,無法抽空,被股民老K捷足先登了。本來寫文章對於喜歡數字多於文字的我來說已經不容易,現在有了老K的逆向的艱難珠玉在前,這下下筆有點困難了。既然這樣,順著老K的文章伸延下去細說好了。

為什麼要逆向投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為什麼要逆向投資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說逆向好所以要逆向?《聰明的投資者》中曾經寫過大意類似的話,「如果你幹著大家 都幹著的事情,你很難賺錢。」也許這就是大家熱衷於逆向投資的由來,但是,為什麼?如何?好在哪裡?沒有一篇文章真正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老K的文章算是 開了個頭。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無論成長股投資還是逆向投資,其實都是一個概率乘以賠率的投資計算
從理論上來說,成長股投資者賭的是高確定性*低賠率;逆向投資者賭的是低確定性*高賠率。

一個三年投資週期為例舉例說明:
大家判斷某成長股確定性(成功率)為90%,失敗率是10%。成功賠率是1.5倍,失敗的損失是30%。
從而得出成長股平均回報率是0.9*1.5+0.1*0.7=1.42(42%)
大家判斷某逆向股的確定性(成功率)為40%,失敗率是60%。成功賠率是3倍,失敗的損失是80%。
從而得出逆向股平均回報率是0.4*2.5+0.6*0.2=1.12(12%)

在以上計算中,成長股投資很容易會給予人一種更高回報率的錯覺。

實際的情況是,引用一下老K關於逆向投資的原話:「萬變不離其宗——概率、賠率、及對這兩者綜合主觀判斷從而延伸出來的分散度。雖然從投資收益的數學算式上看,概率賠率地位是一樣的,但世人一般會「高估概率,低估賠率。」

現實中,大家所判斷成長股的確定性(成功率)往往並沒有大家預期的高,而因為成長股估值偏高,賠率實際上要比預期低,但失敗後的損失卻會比預期中要高;相反,逆向投資成功率往往比會預期要高,即使失敗,損失卻又往往會比預期要低。

現實中成長股確定性(成功率)並沒有想像中高,只有為80%,而失敗率是20%。成功賠率是1.3倍,失敗的損失也會超出大家預計,會是50%。
從而得出成長股實際平均回報率是0.8*1.3+0.2*0.5=1.14(14%)
現實中逆向股的確定性(成功率)會超出預計,也許會有50%,而失敗率也是50%。成功賠率是3倍,即使失敗的損失卻也只有50%。
從而得出逆向股平均回報率是0.5*3+0.5*0.5=1.75(75%)

以上只是方便大家理解而設計的數字,數字並不代表實際情況。數字背後的概率和賠率的情況才是所應該關注的。

逆向投資不容易 反思是關鍵

明白了投資是概率乘以賠率的計算,但逆向投資最難之處其實就在於判斷和衡量概率與賠率,到底什麼時候下手,向那些股票下手是最困難的,它們的賠率如何,並 不容易評估。我這個人很喜歡思考,尤其是對於失敗的反思,無論是自己犯的錯誤還是別人犯的錯誤,我都會嘗試找出失敗的原因。過去兩三年我開始閒下來,不斷 找了很多剛剛創下52周新低的股票,並嘗試找出背後的原因,越來越覺得這個學習方法很不錯,對於培養何時逆向的觸角會很有幫忙。最近也開始關注創52周新 高的股票,並找出當中的原因,同樣有意思。

什麼是逆向 何時買入?

說回正題,過去一段時間,我經過深思分析後發現,無論自己還是博友逆向投資失敗,抄在了半山腰,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過分看重往績市盈率和派息率,而輕視了 市淨率(清算價值)。上一次去英國旅遊期間重看了證券分析,突然間有所覺悟。格雷厄姆的低市盈率投資法算是深入民心,也是很多人逆向的根本。但是為什麼是 低市盈率?也許逆向時我們更應該看重有效資產,事實上格雷厄姆更看重的其實是清算價值

富爸爸一書的作者清奇說過,不能產生收益的資產不能夠算是資產,反過來說,資產才是產生收益的根本。回顧過去一年,博友和自己抄底抄在半山腰上,常見的情 況如雨潤、李寧、味千、361等等公司,大家都是因為還繼續給予這些公司一定的商譽溢價,以往績去評估它們的前景,這顯然是不恰當的。當然,事後諸葛亮肯 定對的,只是如果我們堅守一些原則,也許只會錯過而不會受到傷害。

巴菲特教大家悲觀時買入,逆向投資也許更應該在眾人絕望時才買入。比如現在的中國動向(03818),市值等同手中淨現金了。將來我還是會繼續逆向,但是會要求更深的安全邊界。

今天下午飛四川,往後十天開始四川與重慶游,回來後剛好寫半年結,祝我好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6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6):方法與安全邊際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u6.html
這個世界上有兩位巴神,一位是投資界的老巴,另一位是足球界的傻巴。老巴用他的腦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傻巴用他熟練的技術同樣獲得了成功,自作聰明反而有 反效果。價值投資一直都存在著無需腦筋,只需要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必勝方程式。如果你只是老巴口中的小學生,也許你更應該學習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動用你的腦 筋。

瑞典有一項調查顯示,90%的駕駛者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之上,你又會不會是其中之一?我更願意相信自己是平均之下,投資方式更偏重於方法和技巧,多年來投資收益反而一直在平均之上。

最近我談論了很多關於風險收益比的事情,又大量買入了很多有可能價值歸零的垃圾股,還買了認股權證,不瞭解的肯定會認為我是個不要求安全邊際的人。

我有必要澄清一下,對我來說,不要虧損一直是投資的第一條,但我關心的只有組合的安全性:分散、低估、行業平均、個股設限,還有最重要的是絕不借貸。

只是在個股的選擇上,我把風險收益比放在了安全邊際之上而已。這個就像賭場老闆不會虧損,但為什麼不會虧損呢?他們對於賭客的賭注設了上限,而每一局的賭注,賭場都會有賠率上面平均贏的優勢。賭場從來不會要求自己每一局都贏,但他們知道自己是贏定的。

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邊際從來都不存在,安全邊際本身也是概率上的一個表現而已。即使你找到一家股價一元,每股淨現金有兩元的股票,也不能夠說明它有安全邊際,除非大股東就是你的好朋友,而他絕對可信。

現實中,即使兩位巴神也不會是每球必進,都只是成功率比別人高而已。我一直堅定地認為,分散+低估+逆向,以平均贏方式獲利的投資組合才是最好的安全邊際。

芒格說:如果我知道會死在哪裡,我永遠不去那裡。我告訴芒格:大部分的人都會死在床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1

[轉載]劉建位讀書筆記: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1p.html
「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你想要的是超越平均水平。因此,你的思維必須比別人更好——更強有力、水平更高。其他投資者也許非常聰明、消息靈 通並且高度計算機化,因此你必須找出一種他們所不具備的優勢。你必須想他們所未想,見他們所未見,或者具備他們所不具備的洞察力。你的反應與行為必須與眾 不同。簡而言之,保持正確可能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你必須比其他人做得更加正確……其中的含義是,你的思維方式必須與眾不同。」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

2012-07-06   作者:劉建位  來源:經濟參考網
 

作者: (美) 霍華德·馬克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第一,很少推薦書籍的巴菲特為什麼如此推薦霍華德的書?
    巴菲特很少推薦投資書籍,2011年他卻大力推薦霍華德(Howard Marks)的書《投資最重要的事》,而且說他讀了兩遍。
    霍華德是誰?今年66歲,比巴菲特小16歲,1995年創建美國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現在管理資產規模800億美元,是中國最大基金公司規模的兩倍以上,相當於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資產規模的五分之一。他的個人財富150億美元,相當於巴菲特的三分之一。
    霍華德的投資業績接近於巴菲特,他的投資理念和巴菲特非常相似,他對巴菲特非常推崇:「我認為巴菲特是一個偉大的投資者」。
    兩個人還有一點相似的是,全球投資者非常期待巴菲特每年寫給股東的信,而讓專業投資者同樣期待的是霍華德寫的投資備忘錄。 
    你肯定想不到,巴菲特也非常重視閱讀霍華德寫的投資備忘錄:「當我看到郵件裡有霍華德寫的投資備忘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打開閱讀。現在我讀他的書又重讀這些備忘錄。」
    霍華德的這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事》,其實就是他本人自己過去20寫的投資備忘錄的精華集錦。
    巴菲特本人投資水平極高,他本人推薦的投資書籍極少,怎麼會如此推薦霍華德的這本書呢?
    一是英雄所見相同。兩個人都是正宗的價值投資者,都非常信奉格雷厄姆提出的價值投資基本原則。而且霍華德幾乎每一章都會引用巴菲特的話,可見他和巴菲特的投資思想是多麼相同。
    二是英雄各有所長。巴菲特擅長把非常複雜的投資哲理用非常簡單易懂的話說出來,霍華德則擅長結合自己的投資經驗把價值投資基本原則的實踐應用解釋得非常務實,並結合最新的經濟情況和市場情況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巴菲特投資最初主要是股票投資,後來更多是收購和經營企業,而霍華德完全是證券投資,而且主要是股票投資。所以說這一點來看,霍華德相當於是專門解讀自己 的股票投資想法、操作方法和心法,他的巴菲特的投資基本原則完全相同,但他講得比巴菲特更加專注於股票投資,更加詳細,更加具有操作性,所以這本書對於以 股票為主的投資者更有實踐上的借鑑意義。

    二,霍華德的這本書講的核心是超越市場的價值投資降龍十八掌
    霍華德這本書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確:如何取得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業績?
    這個投資目標看似簡單,但是要做到相當不簡單。他一開始就引用格雷厄姆的話:「投資藝術有一個特點不為大眾認同。門外漢只需些微努力與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若非可觀的結果。但是如果想在這個容易獲取的標準上更進一步,則需要更多的實踐和智慧。」
    如何才才能戰勝市場呢?
    格雷厄姆本人給出的答案非常精闢:「要想在證券市場上取得投資成功,第一要正確思考,第二要獨立思考。」
    巴菲特強調投資成功必須用腦和用心相結合:「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思考框架 作為決策的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思考框架造成侵蝕。格雷厄姆的書能夠準確和清晰地提供這種思考框架,但對情緒的約束是你自己必 須做到的。」
    霍華德說得更加直白:「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你想要的是超越平均水平。因此,你的思維必須比別人更好——更強有力、水平更高。其他投資者 也許非常聰明、消息靈通並且高度計算機化,因此你必須找出一種他們所不具備的優勢。你必須想他們所未想,見他們所未見,或者具備他們所不具備的洞察力。你 的反應與行為必須與眾不同。簡而言之,保持正確可能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你必須比其他人做得更加正確……其中的含義是,你的思維方式必 須與眾不同。」
    霍華德把超越市場平均水平必須的與眾不同的思維稱之為第二層次的思維,為什麼說是第二層次呢?高人一等,勝人一籌。投資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投資 藝術和其它藝術一樣,要想卓越出眾,既要多用腦,又多用心:一是如何用腦來進行與眾不同的第二層次的思考和決策,想法比一般人更深一層;二是如何用心來堅 持與眾不同的第二層次的思考和行動,行動上比一般人做得更高一層。
    這本書的核心歸納為一句話:逆向思考並逆向投資。
    而這正是巴菲特一再重複的他一生最基本的投資原則: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是談的最多的是與眾不同的正確投資思考應該是什麼,而霍華德在投資備忘錄中談的更多是根據他個人多年的投資實際經驗如何才能能夠做到 與眾不同地正確思考並行動,因為他深切體會到,在投資上與眾不同而且是與絕大多數人都不同,短期業績壓力很大,心理壓力很大,比在生活中與眾不同更加困 難。
    年近70的霍華德從他自己逆向思考並逆向投資的40多年投資經驗中,總結提煉出18件投資最重要的事,也是他認為的18種最重要的卓越投資技術,而這些正是巴菲特和霍華德這些價值投資大師取得長期戰勝市場的優秀業績的關鍵,所以我稱之為價值投資者的降龍十八掌秘籍。
    我簡要概括如下:1、最重要的不是盲目相信股市總是有效或者總是無效而是清醒認識股市相當高效而相當難以擊敗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長期戰勝市場。2、最重要 的投資決策不是以價格本而是以價值為本。3、最重要的不是買好的而買的好。4、最重要的不是波動性風險而是永久損失可能性風險。5、最重要的巨大風險不是 人人恐懼時而是人人都覺得風險很小時。6、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而是追求低風險高收益。7、最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週期。8、最重要的不是市場心理 鐘擺的中點而是終點的反轉。9、最重要的不是順勢而為而逆勢而為。10、最重要的不是想到而是做到逆向投資。11、最重要的不是價格不是價值而是相對的性 價比即安全邊際。12、最重要的不是主動尋找機會而是耐心等待機會上門。13、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認識到未來無法預測但可以準備。14、最重要的不 是關注未來而是關注現在。15、最重要的認識到短期業績靠運氣但長期業績靠技術。16、最重要的不是進攻而是防守。17、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偉大成功而是避 免重大錯誤。18、最重要的不是牛市跑羸市場而是熊市跑羸市場。  

    三、巴菲特建議最好的投資學習方式是模仿大師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學會巴菲特和霍華德兩位投資大師長期戰勝市場的降龍十八章呢?
    巴菲特建議投資初學者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模仿大師:「我一直認為,對於剛開始起步的投資人來說,應該尋找已經證明長期成功有效的投資方法,然後依葫蘆畫瓢照著做就行了。令人吃驚的是,這樣做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巴菲特自己就是從模仿大師開始的:「50年前我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學習格雷厄姆教授的證券分析課程。在此之前的十年裡,我一直盲目地熱衷於分析、買進、賣 出股票。但是我的投資業績卻非常一般。從1951年起我的投資業績開始明顯改善。但這並非由於我改變飲食習慣或者開始運動,我唯一增加的新的營養成分是格 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原因非常簡單:在大師門下學習幾個小時的效果遠遠勝過我自己過去十年裡自以為是的天真思考。」
    連巴菲特都非常重視霍華德寫的投資心得,我們為什麼不重視呢?
    既然霍華德已經把超越市場的價值投資降龍十八掌寫得如此淺顯易懂又如此切實易行,為什麼我們不像像郭靖那樣用心模仿和練習呢?
    學習價值投資的藝術,和學習打網球的藝術一樣,和學習鋼琴繪畫等藝術也一樣,大師講的道理相當簡單,大師的基本動作也非常簡單,但是要做好而非常熟練相當 不簡單,需要長期堅持練習和實踐。所以即使是巴菲特這樣偉大的投資大師,80多歲了,還在持續不斷地閱讀很多好的投資書籍,最近他讀了而且推薦大家讀的就 是霍華德的這本書。
    這本書巴菲特說他實際上已經讀了兩遍了。我一聽,趕緊兩個月讀了三遍。現在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吧!

(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央視《學習巴菲特》節目主講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5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7):獨立思考分析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7e.html


常言道投資者一定要獨立思考分析,不要人云亦云。但有一些人真的非常獨立,獨立到對別人的忠告和理性的分析充耳不聞,最近一段時間又有一批博友消失了……,每一次跌市之後總有一批,慢慢習慣了。祝福他們。

到底什麼是獨立思考?不是說別人說買你就賣,別人說是老千股你就偏說不是,更不是別人看淡你就千方百計找出買入的理由。必須承認,不是所有人都有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它是建基於無數的閱讀、經驗和分析上面,缺一不可。沒有人天生什麼都懂,投資的世界裡,對與錯往往不是非黑即白。

逆向投資肯定不是什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在這種所謂獨立思維下,睜大眼睛看看,我們都交了什麼樣的朋友?!

有一些博友我非常欣賞,儘量他們的投資方式我並不完全認同,但他們願意不斷地學習和分析,他們只是暫時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方式,但離開成功的道路並不遠。也有一些人,他們天生就抗拒反面信息,只要不中聽的就會自動屏蔽。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上只有毛思想是絕對正確,因為只有老毛的屍體永不腐爛。

學習獨立分析思考是需要學習正確方法的,並不是隨意挑幾隻自己喜歡的股票,看看它的年報就叫分析。分析股票的目的是預測未來,但是學習如何分析的方法卻是一種追根溯源的過程。三人行必有我師、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這些古老的教誨有多少人真能做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6

[轉載]馮時能--怎樣跟進企業進展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4z.html
非常認同這一段,基本上和我的觀點一致。

"買進時最好作長期投資的打算,但是,假如公司的盈利表現,比你預期的差,而且短期內(1、2年內)不大可能有改善的話,最好當機立斷,脫售你的股份,把你的資金投資於更有前途的公司。 
所以,長期投資是多長,決定於公司的業績及前途。 
現代的商業社會,競爭趨於白熱化,一個好的企業,往往經不起考驗而沒落。作為小股東,你沒有必要堅持投資下去,蟬曳殘聲過別枝,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

 

出席常年股東大會,是會見董事,提出問題的最好機會。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買股份就是買公司的一部分業務和資產,叫投資 

  投資的成敗,決定於公司的成敗,不是決定於股市的起落。 

  只要公司盈利越來越高,你的股份就會越來越值錢,你的財富也會與日俱增。 

  所以,買進股票之後,你應該關心的,是公司業務的進展,不是股價的起落。 


  投機非致富之道 

  股價的起落,只要每天放工後,看一看《南洋商報》的股匯版就足夠了,不必分分鐘打電話給你的股票經紀,詢問股價起落。 

  如果你無時無刻都在擔心你的股票會跌價的話,那麼,你多數是投機者,不是投資者。投機者成功的少之又少,非致富之道。 

  如果你總是擔心你所投資的公司會掉,使你的血汗錢泡湯,那麼,你不是對你的公司(注意:買進股票之後,該公司就是你的,你是該公司的老闆之一)瞭解不夠透徹,就是你根本做了錯誤的投資。 

  如果你對你的公司沒有信心,你就不會作長期投資,只要股價稍起,有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脫售惟恐不及,這種投資法,很難累積財富。 


  買賣取決於業績 

  無法累積財富,就無法在退休時達到財務自主 

  長期投資是多長?是不是永遠不賣? 

  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你是食古不化。 

  股票投資的成敗,既然是決定於公司的成敗,那麼,要投資多久,或是要退股還是要繼續投資下去,決定於公司的業績表現。 

  如果公司的盈利年年上升的話,你可以永遠不賣。 

  如果公司的盈利時好時壞的話,那麼你應該在公司盈利低時買進,公司盈利高時脫售。通常是根據股票的本益比作出決定。 

  所以,買進時最好作長期投資的打算,但是,假如公司的盈利表現,比你預期的差,而且短期內(12年內)不大可能有改善的話,最好當機立斷,脫售你的股份,把你的資金投資於更有前途的公司。 

  所以,長期投資是多長,決定於公司的業績及前途。 

  現代的商業社會,競爭趨於白熱化,一個好的企業,往往經不起考驗而沒落。作為小股東,你沒有必要堅持投資下去,蟬曳殘聲過別枝,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所以,你在買進股票之後,一定要貼身跟蹤公司的業務進展。公司的一舉一動,都要加以分析,看看對公司是有利還是不利。如果是不利的話,最好退股。保護你的資本,永遠應該成為你投資的最重要條件。 


  應對年報分析透徹 

  怎樣跟蹤公司的進展? 

  第一,你必須養成習慣,每天進入股票交易所的網站http://www.bursamalaysia.com,閱讀上市公司通過交易所發佈的消息。對於你擁有股票的公司的消息,一定要細讀,加以分析,以評估其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從而決定應該保留或脫售你的股票。 

  年報和季報,尤應深讀,從主席報告到賬目,都要細讀,切勿放過任何細節。 

  尤其是賬目及其附註,更要深讀,從數字中看清公司的真面目。 

  第二,一定要多讀報紙和雜誌,細讀與你的公司和有關行業的報導和評論,然後進行思考,從中窺探公司的前景。 

  以上只是基本功。如果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就要多讀股票研究公司的分析報告,以及任何與你的公司業務有關的資訊。 


  勿根據過時資訊做錯決定 

  長期跟進是重要的,商業環境和企業,有如河裡的水,永遠在流動,永遠有波瀾,一旦停止跟進,你的資訊就過時了,根據過時的資訊所作出的決定,出錯的機會很高。 

  隨手舉一個例子,我在吊機王輝高(FAVCO7229,主板工業產品股)一文中曾建議大家留意該公司的進展。這2天就有2項頗為重要的訊息: 

  第一項是昨天(625日)該公司與其母公司睦興旺(MUHIBAH5703,主板建築股)同時宣佈:輝高以澳幣1500萬元(4800萬令吉),向睦興旺收購在澳洲悉尼附近的吊機廠,輝高將以每股RM1,5181,發出31,678.743股新股以支付。此舉對該公司有何意義? 

  第二項是輝高宣佈取得3項總值7150萬令吉的合約,為一家海外公司(FORM 700)建造塔型吊機(Tower Crane),為本地的新陽和廣東的Cosco船廠各建一座岸外吊機。這3項合約需在今年杪及明年杪交貨,預料將為輝高的盈利作出貢獻。 

  第三項是英文財經日報最近專訪該公司執行長,對該公司最新發展作了頗為深入的訪談。對瞭解該公司的業務很有幫助。 

  如果你是輝高的股東,或是想買進輝高的股票,你就一定要細讀上述資訊。 


  親訪公司獲第一手資料 

  公司訪問,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好方法,但小股東很難做到。出席常年股東大會,是會見董事,提出問題的最好機會。但在出席之前,最好有所準備,提出有助於評估公司進展的問題,不要提出可以在年報、季報及公司文告中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 


  請教董事關鍵問題 

  通常大會議程,只是虛應故事,不會透露太多有用的資料,會後用茶時間是向公司董事或委員詢問的最佳時刻,董事經理、財務董事和執行董事常常比主席更瞭解公司的業務,因此是好的交流對象。 

  要記住可供詢問的時間很短,所以不要詢問細節,要問關鍵性,有助于衡量公司前景的問題。如果在出席之前,你已心裡有數,知道你想找出什麼資訊,你通常能如願以償。 

  要養成一種習慣,隨時隨地注意跟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有關的訊息,這樣可以提高你對有關公司的認識。有很多時候,你可以從中得到投資的靈感,以此為起點,作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例如最近有一位股友到上市公司置地通用(L&G3174,主板產業股)在甲洞斯里白沙羅的辦事處,想買一間共管式公寓,他發現這項建在山上,叫FORESTA的計劃,首期建928間,買家反應熱烈,已售出數億令吉的單位,置地通用的股票最近交投頗熱烈,可能與此有關。 

  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從這裡下手,進行研究。 

  你若眼中無股,心裡有股,你會發現資料處處有。股票與生活,息息相關。而股票研究和投資,也是極為有趣的事,一點也不枯燥。 


鄭重聲明:本博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您發現本博客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繫我,我會刪除該文章。轉載本博客文章、圖片,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2

[轉載]加多寶涼茶銷量從何而來:腿硬比嘴硬給力--史 賢 龍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9c.html
最近經博友提醒,自己也開始了關注廣藥和嘉多寶的鬥法。在7-11便利店的情況是紅罐加多寶6:4KO紅罐王老吉(7-11是年輕人的天下)。
在 超市,情況很特殊。王老吉紅罐還沒有上,加多寶上支裝了。問了理貨員,加多寶紅罐明顯銷售下滑,王老吉盒裝銷售大幅上升,大約是3:7比,超市這一戰廣藥 勝出。期間有一婦女拿起一罐加多寶看了很久,結果放下改買盒裝王老吉。但加多寶支裝卻把和其正支裝意外KO了,有意思。
加多寶涼茶銷量從何而來:腿硬比嘴硬給力  史 賢 龍

 

營銷界在爭論加多寶涼茶如何與已經深入人心的王老吉涼茶「爭奪心智」。


爭奪心智是必然的,但加多寶還不必傻到要用1、2年與累積花費50億元廣告費、自己精心運作17年大成的王老吉去拼比「心智」,而是要利用運作王老吉形成的產品優勢、產能優勢、特別是渠道運作優勢,對王老吉進行攔截。


消費者將如何選擇涼茶?消費者在真實的終端裡又會如何消費涼茶?消費者是否會接受加多寶涼茶?怎樣接受?


這些不是理論問題,到市場一線去看看,到每一個終端裡,看看消費者的消費實態就會知道,也能清楚所謂「固定形成的心智定勢」是如何被改變的。


2012 年6月15日,上海壽寧路香巴島龍蝦館:四位MM入座,說:「四個王老吉,冰的」,服務員從冰箱裡拿出了四罐,一位MM說,我要的是王老吉,另一個MM 說,這個就是以前的王老吉,四位MM開始喝加多寶涼茶。沒有5分鐘,又來了6個人,還是這樣說:「王老吉,冰的」,最後喝的還是加多寶。


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在全國多少燒烤店、火鍋店、酒店裡正在發生上述壽寧路龍蝦店的情形? 


有人會抬槓:廣藥王老吉要素鋪貨進去,加多寶就完了——那就耐心看看,廣藥王老吉需要多久才能像加多寶時代王老吉一樣隨處可見,叫王老吉就能上王老吉吧!


關注這場鴻道加多寶與廣藥王老吉的真正戰鬥的人,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1、王老吉(現在的加多寶)在餐飲消費量是否比KA超市要大?


2、哪個飲料在KA超市銷量比餐飲渠道、傳統小店渠道更大?


3、鋪貨到KA與鋪貨到餐飲、小店哪個更難?


不懂市場,可以到身邊的生活裡去看一看市場,看看消費實態究竟怎樣發生。明白上述問題,才會明白為什麼鴻道加多寶會「痛宰」廣藥王老吉,才能看到所謂的心智究竟在市場裡是如何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9

對錯誤進行修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41.html

旅遊回來兩三天,過兩天又要出遊了,不為什麼,只想到處走走看看。上次出發 前兩天還不知道自己會去四川和重慶,去了當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會到哪裡,一切等到自然睡醒來再決定。今年每事都不如人意,離開只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也順 便看看這個世界。以前我不太理解為什麼年輕的退休人士總是不斷地旅遊,這兩年來算是徹底理解了,都是因為呆在家悶得發瘋,被迫的。


今年以來的投資表現並不好,最近比較糾結,到底哪裡出錯了?旅遊期間也一直反覆思考著這個問題。去年底以來,我一直還是都沉醉在出現大V型反彈的幻想之中,配置了很多的強週期股,可以說自己已經被09年的大反彈寵壞了。今年以來各項經濟數據中,除了M1有改善之外,其他的種種都顯示經濟極有可能只會是以大U型復甦,而不太可能是什麼大V型了,我必須清楚認清這個事實。


這一次的復甦週期也許會比較長,持有強週期的股票需要驚人的耐性,我的性格應該等不了。今後幾天我會減持一部分的強週期股票,更多地配置在一些低估但盈利預見性比較高的股票上面,尤其是一些低估值的消費股。


投資對我來說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已知的情況去進行分析和判斷。錯了就錯了,盡快改正錯誤就是了,沒什麼大不了。我不願盲目堅持些什麼,又不是我自己創辦的企業,不必談感情。


對於股票投資,每隔一段時期我就會受到市場影響而犯病,太在意市值的短期變化,結果總是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來。朋友說得好,在投資的生涯裡,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每年租金收入的累積增長,而不是投資物業價格的上漲。對於投資者來說,所持有的物業價格上漲對於提升他的生活質量並沒有幫助,只有租金收入的增長才有實質意義


對於追求財務自由的我而言,無論是股票還是物業投資,我都更應該追求收入上的增長,而不僅僅是資產數字上的累積。最近差一點就想歪了,謝謝朋友的再次提醒。在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做選擇,確實價值更應該被看重。只是絕大多數人都只喜歡看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1

投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要冒險!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fs.html
投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要冒險!

這個時候是加倉的好時機,如果你還有閒錢的話。在此刻談論風險好像真的不太適合,只是當股市上漲時,大家更不可能會聽得進去。

大家都想多賺錢,但千萬不要輕言集中重倉、不要借貸、不要短錢長投(比如半年的生活費用)。1)你不可能預計到傻瓜能有多傻;2)可能你就是傳說中的傻瓜。

沒有人可以對任何股票100%精通,即使你就是大股東。任何企業都有可能破產,價值投資和什麼集中投資,股價越跌越買一點關係也沒有。

康菲石油、愛爾蘭銀行股價暴跌後我也沒有看見巴菲特增持過,相反經常能夠看見巴菲特在股價上漲後不斷增持。我相信"越跌越買"原意指的是估值上面的越跌越買,而不是股價上的越跌越買。

價值投資不代表看好時盲目樂觀,孤注一擲。"愛拼才會贏",陳水扁是樣品。

投資時不要冒任何會導致永久性失去本金的風險,Never!

我們只要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將來到底會是一億、三億還是十億資產,分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但是把當我們和一無所有的破產人士比較,將毫無疑問地大家都是大贏家。

一般情況下而言,我防範本金巨虧風險的方式有三:1)永不借貸;2)對行業和個股設置投資上限(按投資時的市值計算);3)在合理偏低的估值下買入;4)不向浮虧金額超過30%的股票加倉。

再說一遍也不算多:投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要冒險,不必冒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83

買賣記錄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j4.html
剛剛旅遊回來,港股大漲,卻完全與我無關,今年至今為此首告輕微跑輸恆生指數。

莫名其妙的盈警
今年特別多盈警股,我今天就中招了三隻:復星國際、富力地產和泰凌醫藥,都是屬於莫名其妙的。我完全不理解為什麼要發這種盈警,更不明白為什麼股民反應會 如此強烈,只能夠說市場信心十分虛弱。現在只要是業績有半點疑問的股票都會受到無情的拋售,哪管短期性的倒退還是長期的。

首先是復星國際,去年上半年賺三十四億元,下半年還賺不到一千萬元。對比去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對比去年下半年盈利顯著改善,為何會發盈警?
其次是富力地產,只不過是交付入帳確認滯後也發盈警,只是它今年高毛利的唐寧花園項目未來得及在上半年交付罷了。對於地產股來說,交付單位滯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這樣也雖然盈警,那麼幾乎每次業績期都會有一半的地產股發盈喜或者盈警了。
最後是泰凌醫藥,它主要的盈利來源都是下半年入賬的,去年上半年每股才賺0.01港元,而去年下半年是0.27元。今年初已經開始退出疫苗供應鏈業務了,上半年出現虧損不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麼?不明白市場是怎麼想的。

今天進行了很多換馬行為,單是差價損失已經達到六萬之多,暈倒。今天上午 沽清思捷的權證,它德國專賣店的情況也很不理想,在七月的折扣月時候,店舖雇客還是稀少。百貨商場裡面的專區會好很多,可惜那些都是打了三折,僅以 9.99歐元起出售的折扣貨。正價服裝單價是漲了,可惜無人問津。在歐洲,它的基本款幾乎完全消失了,這個弄不好會導致嚴重的庫存。

新買入了少量隆成集團、中國動向和敏華集團。嬰兒車製造這個行業已經歸邊 了,這個行業模具費不菲,不太可能會出現新的競爭者,三強之勢已定。中國動向現金比股價多,手上還有阿里巴巴的股權。敏華的芝華仕頭等艙沙發口啤好像不 錯,中國剛剛進入享樂主義的時代,相信敏華在中國的前景會不錯。它的廣告也拍的不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iJAFa9IjRM/

今天買了太多,想賣出的股票卻不容易賣出,明天還要繼續賣貨補回現金缺口。招行AH差價15%了,今天匯了點錢回國內,明天進行H轉A。銀行股靠這一招幫我追回不少損失,這種AH差價的遊戲確實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05

紅罐王老吉今年很可能會出現虧損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me.html
首先,廣藥的紅罐王老吉現在找的幾家代工廠,從地理位置來說,大都處於中國的東南方。而廣藥打算對紅罐進行全國性的鋪貨。我國的物流成本費用之高,世界聞名。罐裝飲料重量不輕,在飲料行業跨省銷售已經不多見,廣藥進行全國鋪貨相信光是運輸成本已經不輕。

其次,廣藥現在主要針對商超和便利店進行鋪貨。我國的商超市,特別是大型商超絕對不是可愛的灰太狼,而是懂得宰羊的野狼。擺在廣藥面前的是各式各樣的入場費、上架費......這個時候不宰你,什麼時候宰你?連康師傅也不能夠從家樂福的渠道上獲利,廣藥真的可以?

再一點是現在的加工廠已經成了稀缺性資源。據說加多寶今年上半年銷量增長了50%,在大家搶奪加工廠的情況下,加工廠會願意低價承接王老吉的單子麼?說得難聽一點,過幾年王老吉的紅罐存不存在還是一個問題,加工廠又怎麼可能為了所謂的長期前景而低價接單呢?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鐵罐和拉環的供應上。還有生產涼茶的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這些都對紅罐王老吉的生產成本都形成了實際的壓力。

最大的開銷還不是以上那些,而是渠道建設所帶來的開支。廣藥高調招聘三千名,這些人很多都是高薪搶來的,薪金支出不會少,加上應酬報銷和福利開支,估計每月五千萬是跑不掉的。其他的還有租賃辦公室、廣告、包裝策劃費用......等等。這些開支對於今年只有二三十億元預測銷售額的紅罐王老吉來說,絕對是一筆巨額的開銷。

以上只是根據網絡上各網友的觀點,推測出來的結論。雖然標題有點嚇人,又缺乏數據的支持,有點空泛,但分析的思路上卻相當有道理,有興趣的博友可以理性分析和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