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鷹眼看投資——創新成長股的現狀和投資方法 深圳零存整取

http://xueqiu.com/7102683784/24456425
最近,隨著創新成長股的屢創新高,市場爭論的聲音是不絕於耳,幾個業內前輩和大腕,也紛紛撰文,,但細看之下,至少我個人覺得這些文章理性和審慎有餘,但對技術進步的理解以及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卻缺乏熱忱的憧憬。

     以下,分享我幾個觀點和心得:

一,當前階段創新成長股的投資現狀和市場情緒

     今年以來,市場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蹺蹺板特徵。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受宏觀影響的傳統行業越來越差;而各種創新產業股,如醫藥醫療,TMT,環保,傳媒,天然氣等等越來越好。

     大量的小型公司數月之內迅速翻倍,而且特別集中在創業板中,所以大家的印象是:創業板被爆炒,泡沫湧現!市場不可理喻!

     我個人非常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

第1,成長股的崛起,是市場認識到經濟的冷熱不均後的理性判斷;

第2,翻倍黑馬的特徵,本就應該是小型創新公司為主,並不是因為是創業板才去炒,而是這種特徵更多的體現在創業板的公司上;

    不能凡是創業板的股票我們就去炒;也不能快速成長的公司,因為是創業板的,就覺得他就是泡沫化。

第3,創新成長股分化行情早已出現,並非雞犬升天,需要甄別。

二,那如何對成長股的投資進行鑑別呢?

1,估值和市場空間預判,誰更重要?

          很多朋友對已經出現動態高估值的品種,都嫌高,買不下手,但卻奇怪的發現,越是想買的,越下不來;越是罵他不可思議了,卻又繼續漲了,即使動態50倍以上了,可反而更猛烈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方面是整個市場對特別優異的成長股,都是眼巴巴的等著拿貨,好東西越來越稀缺;另一方面,如果復合成長在50%的速度上,現在50倍,只需要再熬幾個月,就可以用15年的增速來考量了,50倍會一口氣降到35倍,那又不貴了。

         可反覆猶豫不上車的,卻只能望股興嘆,目送大牛上路。諸不知,騰訊當年也才10幾元,現在310了,好像還遠遠沒漲到頭。如果在當時,他任何一年的漲幅,都會讓不理解的人目瞪口呆及感覺貴得不可理喻!

        再比如,淘寶的快速發展不知道多讓全球瞠目結舌,僅光棍節那一天的歷年成績就是驚天動地:09年5000萬,10年9億,11年33億,12年191億!淘寶才做了多少年,現在年銷售過了1萬億,相當於內陸幾個省的GDP!!

        親們,中國真的沒有創新型的好企業嗎?!誰又能告訴我,淘寶該給多少倍市盈率估值?

        所以,計算眼前的市盈率,不是不重要,但卻絕不是根本的指標,只有不停的去預估產業前景和利潤成長速度才是王道!

2,打假偽成長!

    可對於已經估值的很高的票,其實風險的核心真的不在「貴」而在「假」!

     許多熱門行業及公司,短期因為某個產品,或者某一潮流,導致短期利潤大爆發,我們的市場最愛聞這種腥臭味,把他當香餑餑看,竟然也給40-60倍市盈率!其實根本沒有持續性,這是典型的炒作!

     比方電子消費品類,就是個很不靠譜的行業,根本就不該給高估值。如頭2年蘋果好賣,蘋果供應鏈的股票都給爆炒,眨眼三星又崛起了,三星供應鏈又給爆炒,而蘋果供應鏈的股票,瞬間就成了爛蘋果。

     再比方,某些無厘頭的電影,忽然間大熱,票房奇蹟誕生,股票立刻被爆炒翻倍,其實只有天知道下一部電影能不能再大熱,而每一部電影都大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高估值,你憑什麼?所以,必須迴避短期成長,沒有長期持續性公司,至少不能把炒作當投資。

3,持續成長是怎麼樣的?

     總有人詬病中國股票怎麼怎麼害人,倒也是實話,但這裡頭的有5-8%的佼佼者,照樣穿越週期,有沒有好好總結都是什麼樣的?

     首先,這樣的公司必須與宏觀景氣週期無關,不受大環境擾動,全靠自身產品和競爭力壯大,即我說的獨立景氣!

     其次,行業大體上還是在新興產業中:醫藥醫療,TMT,環保,天然氣,傳媒,品牌消費品,越有創新能力就越有爆發力。

      再次,特徵上行業空間特別巨大,品牌號召力強,利潤率不斷上升,而且長期粘性強,保證長期穩定快速賺錢,生生不息。

      還有,看得見,摸得著,越簡單越好,人人都得理解得了。。。

      隨手舉些例子,中醫藥的天士力,片仔癀,云南白藥;消費品的格力空調,長城的哈弗越野車,上海家化的六神花露水,魚躍醫療的家用血壓計氧氣瓶,,,

      稍複雜點的安防的大華股份,長春高新的矮小症成長激素,富瑞特裝的天然氣設備,迪安診斷的第三方醫療服務。

     選上了這些牛股,翻數倍都是少的,大華翻了27倍,長春高新20倍。

     不過耗時起碼幾年,沒有這個遠見,成長股投資就不要玩!

三,總結如何獲得超級收益率

1,重點研究不受宏觀影響的獨立景氣行業;

2,從小型公司入手,特別是創新成長類的;

3,集中持股,重倉出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長期跟蹤,堅決死捂,屁股往往比小聰明更能賺錢!

四,投資的根本信仰

   投資需要信仰嗎?N多人覺得這是笑掉大牙!

   可我們一直認為,不相信民族的偉大復興,投資只能成為投機,炒股只能成為賭博。而賭博,你能贏嗎?

    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有優秀的產品,有優秀的企業家,更有優秀的上市企業,雖然,這個比入群的優秀比例更低,但確實真是大量的存在!

    自下而上的不斷探索,投資將變得越來越有章可循,越來越勝券在握!

                                               深圳森瑞投資  林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68

公募,私募——競技狀態對比 深圳零存整取

http://xueqiu.com/7102683784/24629749
最近忙碌著發行我們的森瑞「獨立景氣」證券基金,在挨個拜訪朋友和客戶時,才發現「基金」二字有多臭了,朋友們不是搞不清楚什麼是基金,就是都有吃虧上當的經歷,所以現在只要一聽基金二字,根本不由分說,都搖頭說NO WAY!

    本文,跟不懂的老百姓普及下知識,不一定嚴密,有點野段子的味道,但儘可能把我們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一,什麼是公募,什麼是私募?

    所謂證券公募,就是發行主體是獲得公募牌照的證券基金管理公司,然後由銀行和證券等代其推廣吸收客戶(付他們銷售費用),之後坐收管理費為根本利潤來源,通常為1.5%左右,請注意,坐收的意義就是不論炒股輸贏都收取,只是贏了相對的計提規模更大,反之更小。

    所謂證券私募,發行主體是信託公司,或者是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發行一個用於投資證券的理財產品,這個產品聯合某投資機構進行證券投資管理,這個機構的法律地位是該產品的投資顧問或者基金經理,但實質就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收取2種費用,一方面照收1.5%管理費,另一方面對業績回報抽取20%做績效提成。為什麼會有2種費?因為私募基金不是發行主體,那1.5%管理費基本支付給信託公司等做發行費了,還有銀行的資金監管費要支付,所以,管理費絕大部分都開銷了,跟私募公司都沒關了。所以,私募基金的利潤來源,主要寄望努力賺取絕對收益來分成。

二,公募,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差別

   都聽說公募基金經理收入高,究竟有多高呢?

   最近和一個千多億的基金公司高管親口請教了下他們公司的薪酬水平(這個公司每年收入大概20億,工資相對是個中上水平),大致是這樣的:

底薪:

   一個相對資深的基金經理(幹過2-3年以上的),年薪基本70-100以下,相當於月5-8萬。資歷淺的,30-50萬年薪。

獎金:是更大頭,但要業績考核,考核不是看你給公司賺多少錢,因為熊市下絕大部分基金都是虧的,那就考核在千餘隻基金裡的相對排名吧。

排在前三分之一或者進入前30名次的,一般有150-200萬獎金。

排在中間三分之一的,大概可分80-150萬獎金。

排在後三分之一的,大概只有象徵性的,10-30萬獎金,1年排名這麼後,相對容忍,2年則下崗換人。

基金總監級的,年薪加獎金,300-500萬。。。

私募:

不盈利狀態下:

大型私募公司,有10幾億以上的,扣除剛才所說的發行費,託管費後,如果僅靠管理費勉強一年有幾百萬收入就不容易,再扣除工資,場地,稅務,差旅費,基本都是虧損狀態。

所以,私募基金經理,如果是打工一族的,基本混個高級白領而已。年薪很難過50萬!

小型私募公司,幾千萬到1-2億的,如果淨值不盈利,就沒有分紅,靠管理費是基本養不起基金經理的,所以,老闆通常兼任基金經理,能維持公司運營就相當不容易。

盈利狀態下:

即使是1億規模的小公司,如果一年給客戶盈利30%,那3000萬的20%已是600萬收入!發展成10個億規模,再每年盈利30%呢?那每年是很恐怖的天文數字了!

    所以結論非常簡單,基民們把公募基金和公募的基金經理養得很肥!而私募基金生存狀況則非常艱難,除非他本事大,總是逆天賺錢!

三,公募,私募的心理狀態

    公募基金的嘴上,總是掛著和風險相關的術語,什麼回撤率,倉位控制,貝塔係數,配置方法,,,

    但越是這樣的,越不賺錢,還屢屢虧損,虧了以後還永遠賺不回來,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公募基金基本是個分散配置策略,在熊市下,大部分行業都玩完,所以他必然受傷挨刀,所以,他就強調控制倉位,甚至越來越消極,因為只要少虧點,讓別的基金多虧點,他自己的相對排名就高了,,,甚至完全不干事的,經常可以排到前三分之一去,就可以坐享高年終獎了!

     而喜歡幹事的,越來越不受待見,因為一旦錯了,公司領導罵,渠道罵,自己獎金少,還隨時下崗。下崗一換人,該基金產品的淨值更回不去,因為本來就是虧的,誰接手都是混,做好了也看不出來厲害,反倒是接近淨值地平線了,9毛,1元的時候,會遭遇大量贖回,公司才不會表揚他。混唄,反正客戶找不見基金經理,誰愛罵就罵。。。

     私募,現在沾染公募的壞習慣也越來越多,虧損後混的,放棄的也不在少數。但總體而言,我們從比例上看,無論是業績的平均回報率,還是風險控制力,彈性係數,都遠遠好於公募很多!

     為什麼呢,因為私募基金的淨值,就是私募老闆的生意家當,不給客戶賺錢自己也沒錢可分,所以不勵精圖治根本說不過去。而一旦出了好成績,公司信譽和規模都會成倍放大。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很多私募的客戶是私募基金老闆的朋友,業績不好的時候,這些客戶直接就對私募翻臉了,除非跑路,否則就得聽著罵,甚至挨打,這種事情發生很多次了,某某大牌私募辦公室就給砸過。

     所以,私募,既是發財手段,也是一種責任,根本沒法迴避!必須奮鬥!!
    而公募,橫豎見不著客戶,聽不到客戶的訴求,不會挨罵挨打,自然懈怠!

四,公募,私募的資源差別,決策體系和奮鬥精神

    不可否認的說,公募的研究能力及運作資源,私募是望塵莫及,但這取決於巨大的收入差距和資源配置。

    一個中大型公募基金,僅研究團隊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每個行業每個上市公司都有專人負責跟蹤,而且各個券商爭相為基金服務,從提供賣方報告,到拉皮條,打秋風,樣樣都有人伺候。基金經理甚至研究員出門開會調研,動不動都是五星級酒店,機票從來不預訂,什麼時候到機場什麼時候買票。

     而囊中羞澀的私募,根本沒那麼好的條件,屢屢看到私募「蹭」研究報告,「蹭」策略會,「蹭」調研團,甚至沒門路調研的時候,跟小散一起去開股東會。

     但往往出活兒的,竟然是私募!

     因為公募的決策體系太費勁了,從發現公司,再討論爭論,再入選買入名單池,再由各個基金經理選配,經常費了半天勁,就輕描淡寫買了2-3%點,大盤一波動,又以控制倉位為藉口給減掉了。

     私募則不然,越來越多的私募喜歡重倉突擊!而不是均衡配置,還長期死捂!這看起來有點賭,但偏偏是賭的人多數賭贏了,混得人根本沒戲。

五,利益輸送,屢屢發生的老鼠倉

    還有個不得不說的事情,就是公募屢屢發生利益輸送的老鼠倉行為,實際上被抓到的恐怕1%都不到!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公募基金體量大,他未必能把整個基金的淨值搞上去,但卻很容易把一個股票搞上去,或者搞下來。

    特別是在基金經理,對自己前途沒什麼信心的時候,反而更容易發生,因為他只要自己買好了一個股票,再用基民的錢去拉高,很快自己就富有了;甚至他可以拉抬或者打壓,配合別人的炒股票,然後去人家那領上一筆回扣,不顯山不露水,太容易就發財了!

    而私募就很少很少這樣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第一私募體量小,控制不了盤面;第2,多數私募老闆有跟投基金,絕不可能拿自己的錢送人;第3,私募往往去策劃和共謀某個項目,這樣的結果往往卻是對私募的淨值增長更有好處!

    總之,公募現在有點象蔣介石的國軍了,坐擁精良裝備,戰鬥力卻越來越弱!私募,現在雖然仍然不是很成氣候,但小米加**,孜孜不倦,卻越來越有希望掌握未來市場的話語權!

    且再看三年五年,看城頭變換誰的霸王旗!

                                           深圳森瑞投資 總經理    林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