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在四方:桌面電腦年代終結

1 : GS(14)@2012-07-14 18:54: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4/165124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49

國策透視:中國告別代工年代

1 : GS(14)@2012-07-30 14:19: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30/16557799
中國企業在倫敦奧運作為贊助商的數目,由京奧的40間銳減至只有2間,這新聞在過去一周內被內地媒體反覆解說,但內容總是少提箇中因由,倒是有外國媒體點出「失主場、失贊助」的死穴。
不過,不少廠家仍沉醉於倫敦奧運紀念品65%產自中國、60%的運動器材和服飾由中國廠商生產,輕視內地代工行業面臨一場淘汰戰。
「中國製造」魔力恐漸失
世界工廠在過去20多年的確令中國富起來,但隨着中國生產成本提高,同時,能與國際品牌較高下的民族品牌稀少,由「中國製造」創造的財富魔力恐漸消失,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眾人仍不醒悟。
以中國體操王子李寧為例,李寧一開始從商,就將其個人興趣和生意綁在一起,凡有中國代表團的比賽,李寧的品牌如影隨形,今年倫奧也不例外,幾乎所有優勢項目包括乒乓球隊、羽毛球隊、體操隊、跳水隊和射擊隊的隊員,都穿上李寧品牌,但李寧品牌頂多變成民族品牌。
國際品牌之戰,主角仍是 adidas與 Nike這兩大龍頭, adidas推出史上最輕釘鞋; Nike則以「活出你的偉大」( Find Your Greatness)的微電影,突顯日常生活中每人都是運動員,他們的市場之爭,早已在全球每一角落打得火熱。
自家品牌宜面向國際
內地媒體對於這赤裸商業現實仍接受不來,盲目將李寧的商業策略冠上「曲線救國」的內地媒體,可笑﹗亦可悲﹗大家別浪費精力,李寧(2331)較早時換掉了行政總裁,已說明公司出事,李寧還是先「齊家」後再說別的。
今時今日,內地廠家請先正視一場由外來勢力主導的代工行業淘汰戰。 adidas日前公佈,基於成本考慮,決定關閉內地工廠, adidas決定遷往緬甸,自從美國放寬對緬甸的投資限制,該國隨即成為東盟成員的新寵,但其他成員如越南等亦向內地廠家招手,一場廠家撤資潮隨即引發。
對於無意亦無力改革的廠家,將生產遷往成本更便宜地方似別無他途,但遷廠只是解燃眉之急,告別代工年代,將自家品牌甚至民族品牌變成國際品牌才是上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77

紅衞兵受訪懺悔 「瘋狂年代激發罪惡」

1 : GS(14)@2013-06-20 01:45: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619/18303627
那個瘋狂年代,把人性惡的一面全激發出來了」,「但在任何社會裏,做這些事都是不對的」,早前在《炎黃春秋》雜誌刊登「文革紅衞兵道歉」廣告的劉伯勤,近日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再次反思當年的荒唐行為。
61歲的劉伯勤(圖)頭髮開始斑白,但尚未年暮,他退休前任山東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處長。據劉回憶,1966年6月初,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後,大中學校學生要求揪鬥本單位的「牛鬼蛇神」和「黑幫」,前者是教師,後者為幹部。
劉就讀的中學黨支部最先拋出六個「牛鬼蛇神」,其中有教導主任李昌義等人,「我曾經打過李主任一巴掌」,當時劉屬於有資格批鬥別人的「紅五類」。
在一次對同校女生抄家時,有人不小心將牆上毛像框摔碎了,結果發現毛像後面藏着32張蔣介石照片,她家成了當然的反革命。
那年劉去北京串聯,回家時發現院子裏貼滿了打倒自己父親的大字報,「紅五類」從此變成抬不起頭的「黑五類」,角色和心態的變化令他開始反思。後來他發憤讀書,文革後考上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廣東《南方都市報》
2 : Louis(1212)@2013-06-20 09:05:00

真的一個晚上就成為一位名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88

昨日睇巨輪,睇到李司棋同劉江呢兩個角色,其實在王晶套賭神合作過配音(加80年代真劉江 vs 巨輪中80年代劉江)

1 : GS(14)@2013-10-05 16:39:57

想起賭神張敏個配音就是李司祺,做高義的角色就是劉江配,突然想起些變態的東西....自己睇,唔講啦
1:08:20- 1:11:38
2 : GS(14)@2013-10-05 16:41:12

睇下預告聽聽把聲啦
3 : ijoe79(20432)@2013-10-06 02:23:56

佢喺8,90年代有套劇担正,角色叫"趙德",果次都算TVB少有搵"叔"輩做主角,之後要到元華喺"男人四十打功夫"先有
4 : greatsoup38(830)@2013-10-06 10:53:23

3樓提及
佢喺8,90年代有套劇担正,角色叫"趙德",果次都算TVB少有搵"叔"輩做主角,之後要到元華喺"男人四十打功夫"先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 ... F%E7%98%8B%E7%8B%82
阿德也瘋狂
劇情

資深探員趙德(劉江飾)常受妻子(王綺琴飾)日夜責難,被迫移民加拿大,因不慣當地生活,獨自回港工作,留下妻女在加。分隔兩地間趙德與妻子鬧婚變,改為與玲(羅慧娟飾)來往。玲與母(白茵飾)俱熱衷選美,卻為德所破壞,從此發展出一段感情。

趙德拍檔鄭二(邵仲衡飾)糾結同黨林雄(周星馳飾)綁架事敗,於獄中努力向上,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後趙德與鄭二合作,發現一宗大型的商業訛騙案......

估計都是當年亞視搶人好勁唔夠人至會咁做
5 : greatsoup38(830)@2013-10-06 10:58:04

醒起一件事,真80年代初的劉江 vs 巨輪扮80年代初的劉江

約7:29 開始-11:24



6 : greatsoup38(830)@2013-10-06 11:00:49

呢兩套戲,一套是後生扮老,一套是老扮後生,頭髮都睇到,哈哈
7 : drbull(3010)@2013-10-07 11:11:55

而家亞視播緊天蠶變,佢都有份做呀~~~風雷雨電~好型 :P
8 : GS(14)@2013-10-07 22:32:08

7樓提及
而家亞視播緊天蠶變,佢都有份做呀~~~風雷雨電~好型 :P


哈哈哈
9 : GS(14)@2013-10-12 15:27:21

7樓提及
而家亞視播緊天蠶變,佢都有份做呀~~~風雷雨電~好型 :P


昨日留意到~~
10 : greatsoup38(830)@2013-10-13 19:32:07

官仔骨骨的劉江,奸醫一名~
11 : greatsoup38(830)@2014-01-25 22:27:15

竟然紅
12 : greatsoup38(830)@2014-01-25 22:27:38

哈哈
13 : greatsoup38(830)@2014-01-25 22:27:44

今日做賭神,哈哈哈又播呢段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5

財經專題: 客戶用量猛增 電訊商收入追不上  手機無限上網年代告終

1 : GS(14)@2013-10-14 16:41: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1


                香港於2004年有首個3G服務推出,並於2005年由SUNDAY(後來被現稱PCCW的電盈收購)推出香港首個無限上網月費計劃,但有電訊業界人士表示,「推無限上網都無用,以前啲device(設備)好難用,只得一小部份人會用流動數據。」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數據顯示,至2007年12月,港人平均流動數據用量只是11MB。直至2008年,蘋果推出的iPhone3正式改革人類的生活模式,「當年根本估不到用戶的數據使用量會如此高,直至iPhone的出現,iPhone易用,3歲至80歲都識用,好多Apps應運而生。」電訊業界人士更表示,當時蘋果規定代理iPhone的電訊商必須提供無限上網的月費計劃供客戶選擇,以鼓勵客戶用iPhone上網。

引入iPhone 用量增2.4倍

                其實當時每家電訊商都有提供無限上網計劃,但她們可能「發夢都無諗過」iPhone會令人廣泛使用手機上網,加上其他手機商陸續推出智能手機,流動數據用量出現爆炸式增長。2008年12月,港人平均流動數據用量按年增2.4倍至38.1MB,至2012年12月,有關用量已增至762.6MB,眼見使用量以幾何級數上升,但收入增長不成正比,加上4G的普及,電訊商早已「密謀」取消無限上網,只是無人敢做那隻「出頭鳥」。
結果香港電訊於去年2月正式取消無限上網,直至上月,CSL、數碼通及和電香港亦齊齊取消無限上網,推出按量收費計劃,變相加價,隨後香港電訊亦公佈加價,最高加幅達67%!香港電訊市場營銷總裁(無線業務)林國誠表示,「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高清,客戶需要的數據越來越多。」他表示,與用爆5GB後限速比較,按量收費反而更公平。





僅中移尚有無限計劃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本身都選用無限上網,他認為難以評論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是否合理,「但作為電訊商,一定要計數。」他預期,隨着無限上網年代告終,相信不少從前取消固網寬頻的用戶,會重新申請家居寬頻服務。全港五大電訊商中,只剩下中移動(香港)未全面取消無限上網,但管理層表明會視乎市場情況而定,業界人士相信,中移動(香港)短期都會取消無限上網,「低頭族」從此要小心,免得收到「驚嚇」賬單。
2 : GS(14)@2013-10-14 16:41: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3
【小檔案】
現時香港人十居八九都是用iPhone或三星手機上網,但有多少人記得,香港首部3G手機,是已經退出智能手機市場的NEC手機。
2004年初,3香港推出全港首個3G流動數據服務,起初手機選擇不多,最早在港推出的3G手機乃日本的NEC616手機,每部獨立售價4380元,手機可支援3G與2G網絡,具備雙鏡頭,可供拍照、短片及作視像會議之用。3香港當時提供3個服務月費計劃,由263元至533元不等,除了包括逾千分鐘的話音通話時間外,還包括視像通話時間、短訊、多媒體下載及上網使用量。當時港人對用手機上網並不熱衷,直至蘋果推出簡單易用的iPhone,港人才迷上手機上網,可惜NEC已被iPhone、三星等打到落花流水,最終於今年7月宣佈退出智能手機市場,專注功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
3 : GS(14)@2013-10-14 16:41: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5


【用家錦囊】
沒有無限上網的日子,用家只好「慳住使」,現在就介紹用家六招慳數據的妙法(見表)。香港通訊業聯會主席何偉中強調,「要做一個聰明的用家」,應善用WiFi,並應留意電訊供應商的數據用量訊息提示。事實上,流動數據有主動、被動使用之分,而大家往往忽略後者,浪費不少數據。
如用iOS7 關自動下

經記者測試後發現,儘管使用手機的習慣相若,於iOS、Andriod兩個系統中,Andriod虛耗數據更多,比iOS多出約40至60%。其原因為Andriod系統內藏有不少被動用量,如在介面上的不斷自動更新的Widgets(小工具),故建議用家應刪除平日少用的Widget。另外,用家亦應在「設定」內的「數據使用量」,選擇「設定流動數據限制」,按個人需要調節上限,為每月數據用量封頂。
值得留意的是,相信不少三星用戶,均會留意到手機安裝有不少「三星」的自家製應用程式,卻不知它們極「食數據」。
至於蘋果用戶,隨着升級至iOS7,亦記得要關掉新設的App Store及iTunes自動下載功能,皆因該功能過份「聰明」,會為用家自動下載,統一iPad、iPhone等產品的應用程式,故不建議用家啟用。
另外,不少應用程式如Google Map、facebook等,均要求存取用家的GPS定位,無形中虛耗不少數據和電量,故建議用家在需要用到有關功能搜查地點、打卡等,才開啟手機定位功能。
至於主動用量方面,用家不妨考慮下載較為省數據的瀏覽器,如Opera,因其內置「下載前壓縮」功能,既能省時連接網站,又能節省數據用量。另外,雖然電訊商每日會發送短訊通知用戶數據用量,但亦不妨考慮在手機內安裝能夠監控流量的應用程式,如Data Monitor、2G,3G開關流量計數器等。
4 : GS(14)@2013-10-14 16:42: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4/18462347


【成本大增】
政府勢於2016年收回電訊商三分之一3G頻譜再拍賣,是香港電訊商除流動數據需求急增外的另一大難題,根據四大電訊商聯手聘請顧問公司Plum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指,估計收回3G頻譜的總成本可能高達63億元,各電訊商趁機取消無限上網變相為加價作準備。
月底公佈最後定案

本港電訊商使用2100MHz的3G頻譜牌照,將於2016年10月屆滿,經過市場諮詢,通訊事務管理局建議電訊商需將其三分之一頻譜交還重新拍賣,港府將於月底公佈最後定案。現時雖距離2016年尚有三年,但業界對政府的建議相當緊張,不得不作「最壞打算」。
四大電訊商CSL、香港電訊(6823)、數碼通(315)及和電香港(215)亦深知問題嚴重,除聯署向政府反映,早前請來Plum就有關建議作詳細研究,Plum報告指出,3G營運商將被迫作不必要的網絡投資(以降低對消費者影響)及提早投資網絡,估計涉8.53億元,加上3G客戶被迫提早添置新的4G手機所涉及的54億元,估計收回3G頻譜的總成本可能高達63億元,當中大部份由消費者承擔。事實上,回收部份頻譜勢令到頻譜資源變得更珍貴,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變得更有「說服力」。以此看來,政府已成為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的幫兇。
5 : Sunny^_^(11601)@2013-10-14 18:15:40

新世界仲有72蚊plan...3g無限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27

監管控年代 阿梅

1 : GS(14)@2014-05-30 16:06:51

http://www.moybeanplayground.blo ... 5/blog-post_22.html
自金融海嘯以來,大型金融機構的貪婪面目深入民心,各界無不大呼要加強監管。監管同股市一樣,永遠都是兩邊擺。不是管得太嚴,就是放得太鬆,難以取得平衡。

最近公司想在港開個銀行戶口。填寫一大堆表格,提供大量無謂材料屬指定動作。點知搞來搞去,花了三個月還在審批。打去追問,一個部門推一個,還以為自己打了去政府。昔日的「香港效率」消失得無影無蹤。

最近與朋友聊起此事,原來這股監管控風氣一早擴散至各個界別。一位從事教育的朋友訴說,而家花在做budget的時間仲多過教學。由於怕背黑鑊,監管機構要求校方什麼都要有數據支持。近日學校進行核數,每張單據要仔細查證。核數師還誇張到,連教師夾錢買回來自用的一部飲料機的電費(指是校方財產),都說要攤分出來,完全走火入魔。

律師反會豬籠入水

朋友勞氣回應︰「咁你頭先去洗手間用啲水,洗唔洗寄返張單俾你?」

當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過度監管的成本,最終也總要有人來埋單。

從這個角度出發,一些受到政府密切監察的行業,在這種環境下將難以有運行,利潤必會受到擠壓,最終要股東埋單。大型銀行及金融機構便是一例。在各種關卡及限制下,收入渠道趨減,但合規費用急增,利潤率向下。此外,一些受大眾注視的公共機構,如港鐵(066),領匯(823),又或者與民生緊貼的地產商及電力股,過去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投資者若期望昔日的高回報,能長賺長有,將很可能失望而回。

只不過,在監管偏緊的環境下,某些行業卻可如魚得水。例如秒秒鐘起表計的律師,在今日任何文件都追求滴水不漏的狀況下,合約內容光是寫免責條款,已可輕鬆寫上幾十頁紙了。只可惜,沒有上市的律師行可以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96

90年代殺出血路「美國製造」成潮着

1 : GS(14)@2015-01-05 08:59:31





美國業界比日本更早意識到中國便宜貨的威脅,1990年代中就開始標榜「美國製造」(Made in USA)推廣產品,由最初以「愛國」為名,到近兩年成為潮流,象徵「品味、高質素、安全」,美國製運動鞋、牛仔褲在海內外追捧者眾。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指引,只有「完全或幾乎完全在美國製造」的產品,才能標籤為「美國製造」;其中對服裝的要求,跟日本即將推行的J Quality認證相若,布料及完成品要百分百美國製作,布藝及羊毛家品都受到管制,法例應用更廣泛。美國市場在1960年代只有約8%進口貨,但現已急升至60%,打沉國內製造業。近年進口貨問題曝光,例如剝削海外勞工的「血汗工廠」,部份地方產品安全和質素亦成疑,促使消費者逐漸回歸本土。2013年一項調查中,有80%人願多付金錢買國貨。《今日美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5/18991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58

90年代殺出血路「美國製造」成潮着

1 : GS(14)@2015-01-06 01:06:14





美國業界比日本更早意識到中國便宜貨的威脅,1990年代中就開始標榜「美國製造」(Made in USA)推廣產品,由最初以「愛國」為名,到近兩年成為潮流,象徵「品味、高質素、安全」,美國製運動鞋、牛仔褲在海內外追捧者眾。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指引,只有「完全或幾乎完全在美國製造」的產品,才能標籤為「美國製造」;其中對服裝的要求,跟日本即將推行的J Quality認證相若,布料及完成品要百分百美國製作,布藝及羊毛家品都受到管制,法例應用更廣泛。美國市場在1960年代只有約8%進口貨,但現已急升至60%,打沉國內製造業。近年進口貨問題曝光,例如剝削海外勞工的「血汗工廠」,部份地方產品安全和質素亦成疑,促使消費者逐漸回歸本土。2013年一項調查中,有80%人願多付金錢買國貨。《今日美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5/18991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86

韓戲報告:《純真年代》為韓片爭氣

1 : GS(14)@2015-03-11 19:19:54





近期多套荷李活片在韓國大熱,韓國本土電影要上榜就要多在宣傳上花點心思,當中由三位型男申河均、張赫及姜河那主演的十九禁新片《純真年代》,上周三一開畫就成功吸引超過二十五萬名觀眾入場,登上韓國電影票房榜第二名,算是為韓片爭一口氣。《純真年代》講述朝鮮時代,一名妓女為了報復而接近男主角的故事。《純》改編自歷史事件「第一次王子之亂」,當中張赫就是飾演為了爭奪王位而發動政變的李芳遠。另外,由女星金守美主演的《Hell Money》,上映一周也成功打入榜,排第四名。撰文:梁雯迪



韓國上周末電影票房

電影:《皇家特工:間諜密令》 入場人次:51萬人電影:《純真年代》 入場人次:25萬人電影:《解碼遊戲》 入場人次:20萬人電影:《Hell Money》 入場人次:19萬人電影:《飛鳥俠》 入場人次:10萬人資料來源:NAV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11/190710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95

80年代測試曾鬧新聞笑話

1 : GS(14)@2015-04-07 23:53:20

【經紀憶述】原來港交所(388)假日測試系統鬧出烏龍,廿多年前都試過。有資深經紀憶述,大約是1988年前後的一個周六早上,同樣是港交所進行測試,讓經紀自行輸入股票買賣價、交易量,「大家當打機咁玩,十億十億咁買滙豐,反正唔係用真金白銀」,當時測試的股價大波動,股價上落都超過一成。經紀「打完機」,萬萬都想不到事情竟然未完結。一份英文周日財經報章以為交易真的有進行過,翌日將「打機」結果報道出街,指港股周六出現大波動,成為新聞界一則烏龍笑話。比起現在數百元月費就可以睇即時股價,當年要用大利市機,費用比現在貴得多,資深經紀憶述80年代要向天一公司買機,每月支付數千元,並要在買機時一次過付幾萬元,只有金融機構或富貴投資者才用得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3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