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交友app讓“約”變得簡單,但該由誰來買單的問題卻越來越尷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82.shtml

交友app讓“約”變得簡單,但該由誰來買單的問題卻越來越尷尬
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

交友app讓“約”變得簡單,但該由誰來買單的問題卻越來越尷尬

約會吃飯,該由誰來買單?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編譯 | 楠鑫

責編 | 劉考坤

編者註:

第一次約會誰給錢?通常應該是男士。但現在“一鍵約會”的app越來越多,陌生人之間約會的次數越來越,約會這件事也變得越來越隨意。於是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約會吃飯,該由誰來買單?

《華爾街日報》日前撰文討論了這個問題。很多女士原本習慣在買單時假裝掏錢包,但大部分時候男士都會搶著買單。而現在,當女士假裝掏錢的時候,男士則通常無動於衷,於是女方只能“假戲真做”掏錢買單。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的文章:

曾經,塔尼莎·贊達梅拉在第一次約會時,會假裝在錢包里找錢付款,但她篤定男方一定會堅持付款。之後她也遇到過,有的男士“忘記”帶了自己的錢包,或是飯後要求AA制。現在該付賬的時候,她會坐著不動,連假裝付款的“套路”都不再嘗試。她今年雖然只有23歲,卻直言要點:“如果你掏錢包,那這頓飯就是你買單了。沒人會阻止你。”

在網絡交友盛行的時代,男女之間由來已久的一個傳統正在經歷顛覆:賬單到來之際,女方假裝準備付款——內心卻期待男方堅持買單。

現在,在線約會服務越來越多,約會時花錢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根據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的分析,在紐約或舊金山,兩個人看一部電影、吃一頓飯、喝上幾杯啤酒,最後乘坐出租車離開,一共大約需要花費130美元。一周三次,一年就要花費兩萬多美元。

交友應用在網絡交友的時代盛行,這也意味著單身人士進行第一次約會的機會將遠多於以往。許多女性表示,她們現在已經連“試著找錢”都不願嘗試。因為她們因此而AA或買單的幾率會大大增加。現在,到了該買單的時候,雙方都早有準備。他們會註視著對方,直到一方承受不了壓力,繼而買單。

經歷各有不同 看法亦不相似

22.webp

艾利克斯·波爾

19歲的艾利克斯·波爾表示,最近她和在Tinder(網絡交友應用)認識的一位男性約會了。因為男方發起了約會並選擇了約會地點,她選擇了不主動支付賬單。但在這位男士送她回家後,他通過Venmo給她發送了一張20美元的費用清單,請她付自己那一部分的餐費。這位西維吉尼亞大學的學生在Venmo上拉黑了他,也並沒有支付賬單。

拜倫·諾頓-沃夫今年51歲,生活在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市。他表示,在同性社交應用Grindr上,人們常常選擇消費並不高昂的約會,比如咖啡和雞尾酒。

傑克琳·蘇許塔是密歇根州羅徹斯特山的一位財務主管。她在18歲生日的時候,發現自己處於弱勢地位。她說,生日那天,她應邀觀看電影。但是到了購票處,她的約會對象直楞楞地看了她好幾次,讓她十分不舒服。最後,她拿錢買了兩張票,外加爆米花和飲料。“真是太尷尬了,”她說, “誰會讓你在生日那天付賬?”

阿萊克茲·普爾是一位30歲的律師。她表示,四年前搬到紐約以來,她註意到了關於“付賬”情景的逐漸變化。最初,她的約會對象通常會阻止她付款,並主動買單。但是之後,她卻不只是負擔自己消費的那一部分。最近一次小聚喝酒,由於沒有事先預定,她問她的約會對象,是否需要預定一些食物。他答道:“你家里沒吃的嗎?”

23.webp

“追求女孩”(Girls Chase)這家網站旨在為男士提供約會建議。沙斯·阿芒特是其創始人。他表示:“認為對方該付款時,對方卻選擇不付款,是一種反轉影響力的行為。這與男性通過買單,女性通過讓男性買單展現各自影響力不同。”但是,拒絕買單的女性,可能會被認為是在“找飯票”。一部分女性的確如此。

卡蒂·哈特是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位應付賬款經理。她表示:“我從沒有想過主動付款,但實際上,我經常這樣。他們對此並不覺得不妥,我就只好說,那好吧。”

這位37歲的女士最近在市中心的一家餐廳約會,約會對象建議對一個漢堡和一份炸薯條平攤費用。漢堡擺上來後,他將其切為兩半,但非常不均勻。他觀察了一會兒,選了更大的一半。

24.webp

卡蒂·哈特

該買單時,哈特女士說,她象征性地掏出了信用卡,但是那位男士毫不猶豫地同意了,讓她支付一半地費用。 “甚至服務生都看著他,像是在說,你有沒有搞錯?”

眾說紛紜

一位哼著歌的服務員表示,兩個人同時準備掏錢,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他也補充道,在同性約會中,年齡會是一個決定因素。“不掏錢的人通常更為年輕。”然而,他有一次約會卻規避了這一規律。在付賬之前,他就去了洗手間,並表示會在外面等約會對象。

禮儀專家表示,這其中的規則並不複雜。《創造更好生活的現代禮儀》一書的作者黛安·高斯曼認為:“你邀約,就該你請客。但是現實是,約會的對象可能並不知道這一規則,或者說,並不認為這是約會。”

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的社會學講師朱莉婭·朗(Julia Long)是女權主義理論的專家。她表示,男性在約會時買單,這是幾個世紀前騎士制度下的過時產物,而且這也隱含著所屬權。 “女性不是供買賣的貨物。”

贊達梅拉女士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她說,由於女性的收入水平仍舊低於男性,因此男性負責晚餐和電影的費用,並非強詞奪理。 “男女之間的工資差距很大,”她說, “男性至少應為他發起的約會買單。”

25.webp

邁爾斯·伯德

一些人表示,他們正在支持一種關於性別角色的觀點,並認為該觀點更為進步。邁爾斯·伯德(Miles Bird)今年27歲,在舊金山的一家風投公司工作。他說:“我幾乎覺得,不讓她們付錢是不禮貌的,而且我會被認為十分刻板。”伯德先生表示,他通常在掏錢包之前,就建議分開結賬,雖然有時候,他不得不支付整張賬單。

一些男性則認為,他們的確準備在第一次約會時買單,但是仍舊希望女性會有掏錢的舉動。洛杉磯醫生阿米爾·諾巴赫特對此認為:“你不會希望自己被人利用。”他表示,他的一位患者在最近一次約會時,點了兩份主菜——一份是在餐廳就餐的意面,另一份是打包的烤魚。在女伴去浴室時,他要求分攤賬單。他說:“第一次約會,我每次都會買單。但是你得確定底線。”

26.webp

阿米爾·諾巴赫特

查普曼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弗雷德里克(David Frederick)表示,已有證據證明,相較於其他性別組合形式,男性在與異性約會時,其買單的做法更難以改變。他在2015年與同事一起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研究涉及17600人,其中39%的受訪女性表示,她們希望男性拒絕幫忙支付賬單。

交友app 買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1

從《變形金剛5》口碑淪陷,看中國式植入在好萊塢大片中的“尷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75.shtml

從《變形金剛5》口碑淪陷,看中國式植入在好萊塢大片中的“尷尬”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從《變形金剛5》口碑淪陷,看中國式植入在好萊塢大片中的“尷尬”

改變植入式廣告的“中國式尷尬”,有賴於影視界和企業界轉變對植入式廣告的認識,讓植入式廣告真正成為影片中合理、和諧的元素。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作者 | 黃梅梅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下文簡稱《變5》)6月23日在內地公映,上映5天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而在北美,《變5》上映5天僅收獲6900萬美元,還不到內地票房的一半。與此同時,外媒口碑全線潰敗,爛番茄新鮮度降到了15%,連觀眾投票居多的IMDb也只有5.5分,跌至系列最低。

25.webp (1)

盡管該片在北美表現不盡人意,但在內地卻憑借超過70%的市場排片率票房一路走高。而隨著票房一路攀升,包括酷狗音樂、優信二手車、樂視在內的中國金主團,也憑借著影片的熱映收獲了超高的關註。

26.webp (1)

事實上,從《變形金剛3》開始,大量國內品牌在好萊塢大片中出現已然成為了一種常態,並有愈演愈烈之勢。然而,這場營銷盛宴的背後卻折射出中國式植入的瘋狂與盲目。

《變5》無疑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開場10分鐘還在前情鋪墊時,一聲‘hello,kugou’便將我從汽車人的世界拉回了現實。”觀眾“眼睛先生”表示,雖然在各類好萊塢大片中添加中國元素已成為常態, 但是在一部影片中密集出現大量國內品牌,仍會讓觀眾感到不適應,“作為主角之一的小女孩用蒙牛純甄補充能量;大黃蜂電腦將優信二手車的官方網頁稱之為汽車人交友網站,《變形金剛5》都快要成為國內品牌的定制影片了”。

現象:國產品牌成好萊塢大片“常客”

國產品牌植入好萊塢大片最早還要追溯到2009年,美特斯邦威的廣告牌赫然現身《變形金剛2》;而後到了2011年,四大國產品牌集體“攻陷”《變形金剛3》,一時成為熱門話題,男主角胸前印著醒目的美特斯邦威LOGO,TCL電視機出現在霸天虎身上,聯想電腦隨處可見,華裔男喝伊利舒化奶的鏡頭更是引發笑場;《變形金剛4》中,國產品牌更多,印有武漢周黑鴨廣告的汽車穿行大街小巷;笑瞇瞇的“企鵝”爬上輕軌提醒你記得用微信;皇宮飯店的墻壁上印著巨大的“雪佛蘭”;某商業大廈前的公司名牌里嵌入了騰訊、蘇寧和紐崔萊等中文廣告牌;廣汽傳祺將出口海外的主力車型傳祺GA5植入新汽車人戰隊,跟著擎天柱變形出發……

27.webp (1)

28.webp (1)

28.webp (2)

鑒於《變形金剛》系列前四部在國內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捆綁《變形金剛5》的營銷之舉無疑也會獲得國內品牌商的青睞。

有報道稱,被資本危機所纏繞的樂視此前便大手筆投入4000萬元植入《變形金剛5》,其中,有1500萬元是和派拉蒙進行影片的聯合推廣,樂視的LeSEE PRO概念車、樂視超級電視和樂視手機會出現在影片中;而華帝作為《變形金剛5》官方授權廚電合作品牌,直接出動了導演邁克爾·貝為華帝定制了一個小變形金剛的角色。此外,魅族手機、映客直播等國內品牌都在影片中相繼出現,甚至連工商銀行都露了臉。

29.webp (1)

據不完全統計,《變5》中出現的國產品牌個數多達10個以上,包括酷狗音樂、優信二手車、華帝廚具、蒙牛、舒化奶、各種品牌的汽車、水星家紡的變形金剛床品、樂視超級汽車、浦桑尼克掃地機器人、華帝油煙機和燃氣竈……

30.webp (1)

事實上,除了《變形金剛》系列,從2009年開始,大量國內品牌就開始在好萊塢大片中爭相湧現,近乎常態化。森馬服飾在2010年上映的《鋼鐵俠2》中為“黑寡婦”提供戰衣;TCL又先後植入 《複仇者聯盟》、《鋼鐵俠3》,騰訊QQ、蒙牛同時亮相《獨立日2:卷土重來》;VIVO下代旗艦概念機植入了《美國隊長3》……

中國式植入,給品牌究竟帶來了什麽?

不可否認的是,好萊塢大片在國內電影市場通常都占據著較為強勢的地位,無論是排片率還是上座率,同檔上映的國內影片總會受到好萊塢大片的擠壓。換句話來說,國內觀眾對於視效大片有著天然的喜愛,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國內品牌紮堆出現在好萊塢大片中就不足為奇了。

31.webp

那麽,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式植入,究竟會給品牌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呢?

1.增加曝光度,打響知名度

電影品牌植入最大的作用在於讓觀眾觀看電影時,能夠記住一個產品,結合影片內容潛移默化地改變觀眾的消費主張;或者是提升觀眾對已購品牌的忠誠度,增強認同感。相較於電視廣告會受國家和地域文化的影響,電影擁有更為廣闊的受眾群體,能夠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中國廠商以植入為契機,在電影上映前後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引起了觀眾的強烈關註。商家順勢而為進行商品的促銷,商品銷量大增。從品牌效果評價的角度分析,在“全民找品牌”的觀影過程中,中國品牌的識別度、記憶度非常高,品牌的購買轉化效果也較為突出。

2.節省了廣告費用,還提升了檔次

利用植入和貼片的形式將廣告融入到電影之中,對於企業來說也大大節省,甚至抵消了一大筆廣告費用。當前,植入廣告作為一種傳媒方式已經成為幫助企業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而如今優秀的植入廣告已經不滿足“全中國”了,急於向世界證明自己“檔次”的品牌們,開始瞄上了制作精良、全球矚目的好萊塢大片。

要知道,在好萊塢電影中亮相可以加強本土觀眾的品牌認知,可以讓本土品牌看起來更上檔次,更具風格。因為進口大片在全球的影響力都特別大,國產品牌等於站在一個高點上進行宣傳,電影的時間性又特別強,合作後肯定對品牌有迅速推動。

3.增加美譽度,助推產品大賣

對於一些大品牌,如果能在好萊塢大片中露個臉無疑是證明自己實力最好的捷徑,與此同時,也給品牌帶來了更好的經濟效益。據悉,TCL此前市值大增,就離不開品牌植入的促進作用。此外,伊利舒化奶在《變3》上映期間,銷量同比增長了12%,美譽度也上升了15%-17%。而在《變形金剛3》中,美特斯邦威的九宮格Logo衫出現總時長大約只有5分鐘左右,但隨著影片的熱映,《變形金剛3》系列產品的出貨量在短時間內便超過了百萬件,同時也讓美特斯邦威的品牌進駐到更大的國際市場中。

4.借勢營銷,加大衍生品開發

目前中國品牌為植入好萊塢電影所支付的費用多在百萬美元級別,不僅包括植入廣告費用,也包括品牌商可借助影片的內容和形象進行宣傳、開發衍生產品的授權費用。品牌商可以利用內容版權開發衍生產品,把電影預告片變成自己的產品廣告秀,拉攏電影明星做粉絲經濟等,把廣告贊助的價值進一步放大。比如,此前派拉蒙官方《碟中諜5》預告片,就成了寶馬在上海車展期間重點傳播的營銷素材。

可以說,單純從品牌植入手法上來評價,中國品牌在好萊塢大片中的亮相無疑欠缺深度。但植入其實只是品牌的第一步,從整合營銷的角度,中國品牌無疑是商業上的贏家。

好萊塢大規模“吸納”中國品牌的背後

好萊塢有著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歐美品牌廣告植入早已形成常態,“不差錢”的好萊塢片商其實並不需要中國品牌來“補貼”,但為何近幾年突然大規模“吸納”中國品牌?

32.webp

首先,中國從2012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貢獻了全球票房增量的75%,去年底,中國電影市場的銀幕數更是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甚至有外資分析機構認為,中國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電影市場也是指日可待。如此龐大的市場,好萊塢怎會不垂涎?於是,中國觀眾成為了好萊塢亟待拉攏的人群。

《變4》制片人西德·甘尼斯就曾坦言,影片因有中國的故事情節,里面的中國廣告才會更多,且這些有利於影片在中國的宣傳。

其次,在好萊塢,電影收入基本是“二八比例”,票房占據20%,其他收入占據80%,且後者有20%的收入來自於植入和捆綁營銷。可以看到,在美國本土,品牌植入只占好萊塢片方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其實,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票房分賬比例只有25%,於是中國品牌植入部分就變成重要收入來源了。

另外,好萊塢和中國品牌的合作並非只是品牌植入,還包括聯合推廣、授權產品,“比如經片方授權後,品牌用電影元素做營銷廣告,片方可減少大量宣傳推廣費用。”像《變形金剛3》授權美特斯邦威把產品用在T恤上,還授權TCL 3D電視營銷中可使用《變3》元素,片方會按照商品價格收取一定授權費用,而這又是他們在中國市場“吸金”的重要環節。

事實上,這些年,好萊塢大片除了依靠票房回報,全球的版權費也貢獻了大比例的收入,換句話來說,好萊塢不主要依靠某些植入來贏得回報,而是看重品牌聯合推廣的營銷價值。

再者,好萊塢片方也試圖借助中國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做電影宣發。此前通過與QQ的合作,福斯的《獨立日2:卷土重來》不但可以在QQ電影票、QQ錢包等平臺進行推廣,而且借助其社交媒體屬性,QQ還承擔了電影互聯網宣傳的重頭,包括聯合其他媒體發稿的公關工作。

可以看到,如今電影的廣告植入和品牌的營銷結合的越來越緊密,雙方大多數時候都想取得共贏的局面,品牌方利用了影片的熱度,而電影一方面從廣告商處得到了利益而且也會受益於品牌的宣傳渠道,得到更大的曝光。

中國品牌植入好萊塢大片,風光背後危機四伏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自然是不少好萊塢大片的掘金勝地,通過品牌植入,電影可受益於品牌的推廣渠道,得到免費的宣傳;品牌則利用電影的熱度提升影響力。正如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所言,“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但是相較而言,品牌借助電影進行自身推廣的意義更為重大,這也是為什麽品牌植入競爭激烈的原因所在”。

33.webp

然而,雖然國內品牌能借助好萊塢大片的熱映獲得極佳的市場反饋,但看似風光的背後,卻暗藏著各種危機。就拿《變5》來說,該片帶來的廣告情節和畫面植入,就招致網友吐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刻意迎合,分分鐘讓人出戲的節奏”,甚至還引發了“國產品牌適不適合亂入好萊塢大片”討論。

那麽,中國品牌植入好萊塢大片,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究竟暗藏著那些危機呢?

1.天價植入費用,收益無法預估

有消息指出,想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中進行品牌營銷的費用並不低,美特斯邦威植入《變形金剛3》的廣告費用大概在100萬美元左右;伊利在《變形金剛3》中每秒的廣告費需要千萬元;《變形金剛4》中周黑鴨的品牌植入盡管只是秒瞬,甚至大多數觀眾基本上完全“無視”,而據業內人士估計,周黑鴨為這鏡頭付出了至少七位數的代價。這也讓不少品牌望而卻步。

然而,電影中幾秒鐘露出,效果到底如何,我們沒有具體的數字來看廣告投入費用和受眾覆蓋規模。所以,國內的品牌必須意識到,在好萊塢大片中進行廣告植入也是一場豪賭,必然存在一定風險。

正如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共事業部總監劉建峰所言,電影受到上映檔期的限制,所帶來的熱度僅是一時的,再加上品牌植入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樣難以預測,若對市場的預判出現問題,巨額的損失只能由品牌方自己承擔。

2.商業上的成功,不代表質量上的圓滿

伊利在《變形金剛3》中伴隨著男二的那一句“讓我喝完我的舒化奶,再跟你說”登場,這可是中國首個植入好萊塢電影的乳制品,而這也成為中國觀眾樂此不疲的看點之一,甚至延伸到後續的《變4》《變5》的觀影過程中。

因此,當李冰冰在變4中駕駛著廣汽傳祺GA5鬧市街頭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大戰,狠甩凱迪拉克、奧迪等一眾豪車傳遞時候,觀眾也就只能貽笑大方。

從品牌營銷的角度,無論這種行為是否對品牌形象能否構成正面表達或負面演繹,它至少收獲了足夠多的眼球和記憶點,但是,在拋開其形式背後,也體現了企業與電影之間關於文化差異和遊戲規則迥異的尷尬現實。

所以,內容已經成為企業在電影植入中的關鍵,商業利益和品牌效應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無疑帶著鐐銬跳舞--痛並快樂著。

3.無節操的廣告植入,觀眾很受傷

赤裸裸的廣告植入生硬到讓國人尷尬的同時,估計最難過的是粉絲,《變形金剛》系列的口碑打分,從第二部就開始遞減,從未反彈,首周末就去捧場的觀眾對它基本都有10年的感情,所以之前有消息說比國外多2分鐘,他們是歡欣鼓舞的,以為多了什麽精彩鏡頭。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多出來的2分鐘可能就是品牌的貼片廣告,估計會大大傷了他們的心。 

看似完美的植入式廣告,商家花了大錢卻“買了尷尬”,原因在於沒有把植入式廣告用對地方。植入式廣告相對於紙媒廣告、招貼廣告等而言算是新鮮事物,但並非新鮮事物就一定十全十美,也並非在所有的環境,所有的受眾面前,植入廣告的效果都一定優於傳統廣告。

植入式廣告與文藝作品本身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但是,過多的植入式廣告,尤其是與文藝作品本身不搭邊的植入式廣告,最終將破壞文藝作品的完整性和藝術性,稀釋作品本身的主題,產生喧賓奪主的反效果,引起受眾的反感和不滿。

要知道,觀眾花了數十甚至上百元走進電影院,是為了看期待許久的影星,享受視聽盛宴的,而非是為了來看廣告。一旦他們發現這些與劇情不搭邊的產品信息,自然而然會對這樣的信息產生反感,甚至把火氣撒到影片本身上,最終導致廣告的效果和商家的期待南轅北轍。

中國式植入,如何讓雙方實現共贏?

眼下,似乎所有的因素,都促使中國企業在好萊塢的廣告營銷額逐年增長、品牌數量增多、合作形式更多樣。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品牌植入好萊塢大片,機遇與風險並存。而受限於電影內容與品牌本身的定位,電影廣告植入向來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麽,對品牌和電影而言,應該如何去規避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呢?

34.webp

1.註重品牌與電影內容的融合度

投放植入式廣告本無錯,關鍵是要看打到什麽地方,怎麽打,打什麽內容。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植入品牌都能借助電影的熱映獲得較高的市場認可度。目前,品牌植入分為背景、Logo、使用道具、電影情節、情感關聯度等幾個部分,品牌與電影的結合越深入,植入效果越好,如果僅是簡單在電影中出現幾個標誌,觀眾對於產品性能一無所知,這樣的品牌植入基本沒有太大的意義。

成功的品牌植入可以在順暢地表現電影劇情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傳遞品牌信息。品牌信息由淺入深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標識植入,包括產品、商標、音效等可以代表品牌的一系列視聽符號;第二層為屬性功能植入,即向受眾介紹產品的特點、用途等等,形成商品的異質性;第三層為精神理念植入,即傳遞品牌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等,形成消費者對品牌的偏好和忠誠。從植入方法上來講,《變形金剛》系列中的中國品牌植入仍停留在標識植入層面。外國觀眾可能都不知道在電影場景出現的“劍南春”“六福珠寶”為何物。更不要提中國品牌在影片中傳遞了何種品牌精神、價值觀。

所以,在植入廣告時,應當首先考慮廣告與劇情的契合度,而非影視劇本身的名氣高下,名氣再高的影視劇,如果廣告與劇情貌合神離,甚至格格不入,最終影視劇的名氣越大,廣告的反效果越重。但如果廣告與影視劇的劇情相符合,不僅會在觀影過程中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對影視劇本身有所助益,也就是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2.結合品牌成熟度,切勿盲目植入

對於一直品牌成熟度還比較低的產品,盡量不要盲目地“傍大款”,畢竟植入好萊塢大片,雖然檔次上來了,但是廣告費用並不低,而且一些日常比較生僻的小品牌,即便在影片中有露出,也容易被忽視,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反倒有可能被高昂的廣告費或者授權費所拖累。建議對於一些成熟度不夠高的品牌,可以先選擇國內影視劇,循序漸進地增加曝光度,不要一窩蜂走太遠。

3.借鑒美國品牌植入經驗:拍攝完畢後結賬

《變形金剛》系列里,那些和好萊塢大片氣質不搭的國產品牌植入的確令人頭疼。相比較而言,歐美品牌的“現身”則相對成熟很多。據美國一家專業跟蹤好萊塢植入廣告的公司統計,《變3》有71個植入品牌,相對四大中國品牌而言,那些美國品牌大多出現得不動聲色,其操作手法值得學習。

首先,在好萊塢,品牌處於絕對弱勢,導演一般不會在拍攝中故意照顧品牌,而一般是由片方在電影拍攝結束之後,根據成片效果對植入費用進行商定。這與國內事前定價,定制劇本的操作方法差異較大。

在美國通常都是拍攝完畢後結賬,“比如某酒類品牌進行植入,它不會事先要求該產品需要怎麽出現,演員要怎麽拿著。故事中可能有酒吧、酒櫃等,品牌提供酒隨你怎麽拍,最後按照產品出現的頻次結賬。”這樣放手的植入方式顯然走在了國產品牌的前面。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由於融資渠道較為多元化,片方看中的不是植入帶來的資金,而是品牌方的聯合推廣資源。能帶來拉動票房的吸引力,才是制片方動心的關鍵。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崛起,中國品牌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出現將會更加稀松平常,了解好萊塢的操作手法,在合同中嚴格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將是互利共贏的不二法門。

最後,文創資訊想說的是,改變植入式廣告的“中國式尷尬”,有賴於影視界和企業界轉變對植入式廣告的認識,讓植入式廣告真正成為影片中合理、和諧的元素。一方面,電影制片方需要嚴格把控品牌植入的數量,進一步提高影片的質量;另一方面,電影出品方也要考慮植入品牌是否有足夠知名度,是否同樣具備推廣實力和營銷思路,以及品牌形象與影片理念是否一致,在此基礎上將品牌與電影內容相結合,才能避免讓電影淪為廣告宣傳片,最終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

《變形金剛5》 廣告植入 好萊塢大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5

唱衰的人尷尬了!兩月3輪融資,共享雨傘要翻身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108.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共享雨傘這個行業,或許真的不能繼續唱衰了。繼10月10日共享雨傘品牌“有傘Usan”宣布正式獲得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震驚業界之後,共享雨傘“漂流傘”也宣布已經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由德同資本、道生資本領投。

《每日經濟新聞》註意到,這已經是漂流傘在兩個月內拿到的第三輪融資。今年8月14日,漂流傘宣布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僅僅10天後,漂流傘對外宣布,已經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漂流傘公關總監張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漂流傘的累積融資總額已經是行業第一,但具體融資數額不便透露。

祥峰資本合夥人趙楠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不看好共享雨傘,“太低頻,沒有密度支撐不了廣告模式,用戶歸還也不便利。”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發展處於早期階段,玩家不多,場景、用戶使用頻次都比較有限,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看需求量,要達到一定級數才能形成市場。

圖片來源:“漂流傘”官網

B端廣告成盈收主力

在南方多雨城市,出門在外沒帶傘的窘迫很多人都會遇到,共享雨傘在不少人看來確實是有需求,但這個市場有多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Q1中國共享雨傘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共享雨傘用戶規模為130萬人,預計到2017年共享雨傘用戶規模將突破400萬,增長率為269.2%。

根據漂流傘的介紹,公司目前在深圳和上海共投放了15萬把雨傘,單把傘的使用頻次為3到4次。漂流傘的雨傘不設鎖,無GPS追蹤,使用者通過掃傘面上的二維碼完成轉借。張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漂流傘在深圳、上海、廣東、杭州等地已經有一萬多個傘點,由於是在室內,漂流傘的折損率和丟失率低。

張柯透露,由於漂流傘的投資方中有供應鏈上遊的制傘企業,同時傘上沒有智能鎖,也相對減輕了成本,所以每把傘的成本可以做到7元左右,成本很低。對於30天內未歸還的用戶,漂流傘會對其賬戶進行押金抵扣,最高抵扣為15元,目前的丟失率低於1%。

此前共享雨傘曾被多次曝出“有去無回”,微博CEO“來去之間”曾公開表示,“3萬把共享雨傘押金19元,半小時收費0.5元,雖然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這應該是一段經典的營銷案例。”

如何將線下流量變現是擺在共享雨傘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張柯表示,目前廣告是漂流傘主要收入,廣告收入已經基本覆蓋了傘的成本,主要方式為傘面廣告,對企業收費為15元/把,單個廣告投放周期為3個月。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共享雨傘市場很小,玩家不多,實力較強的幾家都在尋求通過廣告模式變現圖存。

市場不溫不火

根據《中國城市公共出行報告》,僅上海市日均出行就達5000萬人次,人均步行927米。調查顯示,碰到下雨天,有90%的人沒帶傘,而臨時買傘的價格在10-50元。正是瞄準這部分需求,諸多共享雨傘企業開始入局,希望借著共享經濟的火熱開拓市場。

有分析認為,當前共享雨傘普及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隨著市場投放規模進一步擴張,或將在用戶群中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帶動用戶數爆發式的增長。但這個規模效應到來需要多久值得商榷。記者註意到,此前芝麻信用也曾推出免押金借傘服務,雨傘分布場所以地鐵站為主,滿600芝麻分可免押金借傘,公開信息顯示,芝麻信用還與魔力傘達成合作,滿600分便可免押金借用魔力傘。

業內人士認為,巨頭入局是為了爭奪線下流量入口,但實際上最終的結果依然不溫不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共享雨傘有需求,但是場景和使用頻次確實不高,前景有限。

張柯坦言,外界包括有些投資人對共享雨傘存在一些誤解,共享雨傘是一塊可以挖掘的需求市場,只是目前多數用戶沒有形成使用習慣,市場也處在早期階段,未來的使用頻率會逐步提高。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共享經濟概念在包括共享單車等一系列產品的“病毒式傳播”後,雖然消費者提高了對共享商品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但是對於產品價值較低的共享雨傘,塑造消費者共同分享雨傘的消費習慣仍有一定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0

唱衰的人尷尬了!兩月3輪融資,共享雨傘要翻身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108.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共享雨傘這個行業,或許真的不能繼續唱衰了。繼10月10日共享雨傘品牌“有傘Usan”宣布正式獲得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震驚業界之後,共享雨傘“漂流傘”也宣布已經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由德同資本、道生資本領投。

《每日經濟新聞》註意到,這已經是漂流傘在兩個月內拿到的第三輪融資。今年8月14日,漂流傘宣布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僅僅10天後,漂流傘對外宣布,已經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漂流傘公關總監張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漂流傘的累積融資總額已經是行業第一,但具體融資數額不便透露。

祥峰資本合夥人趙楠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不看好共享雨傘,“太低頻,沒有密度支撐不了廣告模式,用戶歸還也不便利。”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發展處於早期階段,玩家不多,場景、用戶使用頻次都比較有限,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看需求量,要達到一定級數才能形成市場。

圖片來源:“漂流傘”官網

B端廣告成盈收主力

在南方多雨城市,出門在外沒帶傘的窘迫很多人都會遇到,共享雨傘在不少人看來確實是有需求,但這個市場有多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Q1中國共享雨傘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共享雨傘用戶規模為130萬人,預計到2017年共享雨傘用戶規模將突破400萬,增長率為269.2%。

根據漂流傘的介紹,公司目前在深圳和上海共投放了15萬把雨傘,單把傘的使用頻次為3到4次。漂流傘的雨傘不設鎖,無GPS追蹤,使用者通過掃傘面上的二維碼完成轉借。張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漂流傘在深圳、上海、廣東、杭州等地已經有一萬多個傘點,由於是在室內,漂流傘的折損率和丟失率低。

張柯透露,由於漂流傘的投資方中有供應鏈上遊的制傘企業,同時傘上沒有智能鎖,也相對減輕了成本,所以每把傘的成本可以做到7元左右,成本很低。對於30天內未歸還的用戶,漂流傘會對其賬戶進行押金抵扣,最高抵扣為15元,目前的丟失率低於1%。

此前共享雨傘曾被多次曝出“有去無回”,微博CEO“來去之間”曾公開表示,“3萬把共享雨傘押金19元,半小時收費0.5元,雖然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這應該是一段經典的營銷案例。”

如何將線下流量變現是擺在共享雨傘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張柯表示,目前廣告是漂流傘主要收入,廣告收入已經基本覆蓋了傘的成本,主要方式為傘面廣告,對企業收費為15元/把,單個廣告投放周期為3個月。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共享雨傘市場很小,玩家不多,實力較強的幾家都在尋求通過廣告模式變現圖存。

市場不溫不火

根據《中國城市公共出行報告》,僅上海市日均出行就達5000萬人次,人均步行927米。調查顯示,碰到下雨天,有90%的人沒帶傘,而臨時買傘的價格在10-50元。正是瞄準這部分需求,諸多共享雨傘企業開始入局,希望借著共享經濟的火熱開拓市場。

有分析認為,當前共享雨傘普及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隨著市場投放規模進一步擴張,或將在用戶群中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帶動用戶數爆發式的增長。但這個規模效應到來需要多久值得商榷。記者註意到,此前芝麻信用也曾推出免押金借傘服務,雨傘分布場所以地鐵站為主,滿600芝麻分可免押金借傘,公開信息顯示,芝麻信用還與魔力傘達成合作,滿600分便可免押金借用魔力傘。

業內人士認為,巨頭入局是為了爭奪線下流量入口,但實際上最終的結果依然不溫不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共享雨傘有需求,但是場景和使用頻次確實不高,前景有限。

張柯坦言,外界包括有些投資人對共享雨傘存在一些誤解,共享雨傘是一塊可以挖掘的需求市場,只是目前多數用戶沒有形成使用習慣,市場也處在早期階段,未來的使用頻率會逐步提高。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共享經濟概念在包括共享單車等一系列產品的“病毒式傳播”後,雖然消費者提高了對共享商品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但是對於產品價值較低的共享雨傘,塑造消費者共同分享雨傘的消費習慣仍有一定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2

周冬雨新劇網絡單集售價近867萬比肩《如懿傳》,但尷尬的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5/117967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周冬雨在2017年的演藝之路順風順水,電影《喜歡你》、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都收獲了諸多好評。進入2018年,她主演的新劇《幕後之王》剛邁入制作階段,就被天貓技術以3.9億買下了網絡播放權,單集價格高達866.67萬元。

而對投資《幕後之王》的驊威文化而言,這個收入仍然未達預期。據公司公開披露,這部劇的預計收入為5.1億元。照此推算,目前還差 1.2億的銷售額才能達到預期。公司同時還披露,在擬投資於該劇的資金中,有1.31億元來自於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而目前證監會還未通過驊威文化關於募集資金的申請。

那麽公司會以何種渠道完成該劇5.1億的收入?如果申請未能獲批,又該如何籌集該劇的拍攝資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多次致電驊威文化董秘辦,截至記者發稿,暫未回複。隨後致電公司官網上顯示的聯系電話,對方表示“會轉達董秘采訪請求”,截至記者發稿未得到回複。

兩部大劇尚未拍完,天貓技術已訂下播放權

驊威文化1月3日公告披露,全資孫公司夢幻星生園於近日與天貓技術(優酷土豆運營方)簽署了《影視作品授權協議》,協議授權天貓技術關於電視劇《幕後之王》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全球),全部授權費用合計人民幣3.9億元。


▲驊威文化相關公告

公司公告顯示,《幕後之王》是由周冬雨、羅晉主演的當代都市劇,於蓬山傳媒處購得該劇劇本,共計45集,最終可能根據發行許可證確定的集數進行調整。

按照目前確定集數來看,《幕後之王》賣給天貓技術的單集價格達到了866.67萬元。該片雖然沒能達到“劇王”《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1000萬/集的售價,但已經可以比肩2016年行業熱議的“天價版權劇”(《如懿傳》900萬/集、《贏天下》800萬/集的視頻網站獨播權)的售價。

對應著《幕後之王》高昂單集價格的,是它同樣高昂的制作費用。驊威文化公告中顯示,該劇成本擬定為2.8億元,單集成本高達622.92萬元;公司擬出資2.38億,占總投資的85%;公司在募集資金拍攝《幕後之王》之時,預計該劇的總收入約為5.10億,毛利率為45.03%,公司毛利可達1.95億元。


▲《幕後之王》相關情況(圖/驊威文化相關公告)

可見在將此劇售予天貓技術後,該劇仍然需要以其他渠道賣出1.20億的銷售額才能達到預期。那麽驊威文化會通過出售電視臺播放權完成5.1億的銷售目標嗎?截至發稿前,每經影視記者暫未得到驊威文化的回複。

在公司宣布將《幕後之王》售予天貓技術之前,還曾與天貓技術簽署了關於網劇《陸門》(後更名為《我知道你的秘密》)的授權協議。公司在募集資金拍攝《陸門》時,預計收入2.15億元,可見這部網劇完成交易之後,還能為公司帶來一筆不菲收入。

▲《陸門》(後更名為《我知道你的秘密》)相關情況(圖/驊威文化相關公告)

值得註意的是,《幕後之王》《陸門》均未完成制作。《幕後之王》計劃於2017年四季度開機,2019年完成;《陸門》計劃於2018年一季度開機,2018年完成。兩部劇還未完成制作就找到了買家,對於制片方驊威文化確實是一件好事。


▲《幕後之王》《我知道你的秘密》(原名《陸門》)預計拍攝進度(圖/驊威文化相關公告)

拍攝資金有待落實

劇集還未完成就被預訂,驊威文化的作品確實搶手。然而這兩部劇的制作資金,還存在有待落實的部分,這事關兩部劇集能否順利完成。

2017年6月,公司宣布擬以發行股票方式募集不超過12億元資金,用於投資拍攝4部電視劇、5部網絡劇,其中就包括《幕後之王》和《陸門》。

▲募投項目投資數額及使用安排(圖/驊威文化相關公告)

今年熱播網劇《白夜追兇》成本超過8000萬元,該片導演五百的新作《古董局中局》投資高達近2億元;而驊威文化相關公告顯示,網劇《陸門》的成本為1.13億元,單集成本283.54萬元,是比肩大制作網劇的成本。以“電視劇”形式備案的《幕後之王》,雖然先一步賣給了網絡平臺,其2.80億的制作成本無論在網劇還是電視劇中也都是大手筆。

公司計劃,擬將12億募集資金中的1.31億用以制作《幕後之王》,0.74億用以制作《陸門》,募集資金均占兩部劇集制作成本的半數以上。

在驊威文化披露了《幕後之王》《陸門》在內的一系列制作計劃之後,深交所對公司發出了問詢,要求公司披露相關投資的重大風險。

驊威文化在回複函中答道:電視劇投拍量和供應量迅速增加,電視劇市場整體呈現“供過於求”的局面,存在成本上升或產品無法實現銷售、銷售價格和收入下降等風險……如果公司影視劇的制作成本繼續攀升而發行價格不能獲得同比例上漲,則公司投資制作的電視劇可能存在利潤空間被壓縮的風險……

比起新劇制作的風險,驊威文化面臨的更近的問題是新劇的投資,因為證監會目前尚未通過公司“以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拍攝新劇”的申請。而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證監會僅批準了4家影視類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申請,更多的公司都在待審或已終止申請。如果驊威文化的定增方案未能通過,這兩部大劇的制作資金又該如何落實?

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公司的定向增發申請能否通過,但辛運的是,證監會核準了驊威文化關於“發行不超過9億元的公司債券”的申請。如果定增方案不能獲批,這筆發債所得能否用於《幕後之王》《陸門》等一系列影片的拍攝呢?每經影視記者多次致電驊威文化,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0

幾乎全是贗品!意大利名畫家作品展“有點尷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556

2017年3月15日,一名婦女在意大利熱那亞的公爵宮整理展出的意大利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畫作。(東方IC/圖)

意大利專家調查發現,去年一場著名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作品展的幾乎所有展品都是贗品。一個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10日要求退票款。

畫展去年3月至7月在意大利西北部城市熱那亞的公爵府舉行。安莎通訊社報道,展覽期間,一些專家質疑展品真實性。檢察部門啟動調查後,畫展提前三天閉幕。

受熱那亞檢方委派調查的專家伊莎貝拉·誇特羅基認定,展出的21件作品中至少有20幅是偽造。據他推斷,這些畫所用的顏料與莫迪利亞尼常用的那種不一致。

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成員富里奧·特魯齊鼓勵購票觀眾以欺詐為由要求退款。這個團體還為購票觀眾設立熱線電話。

熱那亞公爵府去年在畫展閉幕後說,展覽組織和展品選擇都外包給一個私人組織機構。美聯社報道,因這起事件帶來負面影響,熱那亞公爵府正在尋求賠償。

意大利《晚郵報》援引兩名展覽負責人之一魯迪·基亞皮尼的話報道,他只收集畫作信息和證明文件,不負責展品真偽鑒定。

基亞皮尼說,在得出最終結論前,他依舊相信那些畫作是“好的”。

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是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活躍於20世紀早期。

偽造的莫迪利亞尼作品先前也曾引發尷尬。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個大理石材質的人頭雕塑從他的家鄉、西部港城里窩那一條運河中打撈出水,外界起初認定它們是遺失已久的莫迪利亞尼傑作,之後卻發現只是三名學生的惡作劇。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44

高通的尷尬丨科技心語

在多方壓力撕扯下,高通未來走向何方值得關註。

高通是中興手機最主要的供應商。研究機構IHS Markit數據顯示,去年中興手機全球出貨量為4640萬部,超過一半使用的是高通驍龍芯片。中興的主打手機使用的是高通驍龍820和617芯片。

高通去年收入220億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告訴筆者,如果每塊芯片的價格是25美元,那麽高通從中興產生的收入就接近5億美元。另一家研究機構Canalys的分析預測,高通占到中興手機芯片份額的超過65%。

但業務損失還不是全部的影響。高通所占領的技術制高點令它成為中美貿易摩擦中最容易被瞄準的對象,尤其是在中國大力發展5G技術的風口,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崛起成為“世界冠軍”。

這令高通的處境相當尷尬。一方面,在中國市場,高通要面臨本土企業的競爭;另一方面,很多中國手機制造商仍然高度依賴高通的芯片。

 

不僅如此,美國運營商也需要搭載高通芯片的手機,如果中興無法使用高通的芯片,這意味著中興手機將很難再通過美國運營商渠道銷售。由於中興約占到美國手機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運營商也將因此面臨困境。

Canalys分析師賈沫告訴筆者:“中興、華為、美國運營商AT&T此前都保持較好的合作關系,如果要切斷與華為、中興的聯系,運營商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更為重大的影響是高通對NXP 440億美元的收購還有待中國監管部門的批準。中國商務部已經對這項並購案表達了擔憂,認為很難滿足反壟斷監管要求。高通已經於周一撤回了收購提議,並將於本周提交新的協議。

綜合上述因素,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當中,高通“四面楚歌”,既損失了美國的重要消費市場,又將讓位給競爭對手來填補市場空缺,還將面臨收購NXP遇阻的風險。

今年以來,高通已經面臨了博通惡意收購等一系列麻煩。近三個月股價累計跌幅近20%,目前市值約820億美元。

高通前主席,創始人家族的Paul Jacobs正在醞釀公司私有化進程。上個月,芯片公司ARM方面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Jacobs正在與戰略投資人和主權財富基金洽談,希望將公司私有化。但Jacobs本人所持有高通股權不到1%,這也意味著Jacobs需要為私有化籌集大量的資金。

“考慮到這是一筆規模龐大的資金,因此高通的私有化進程也不會很快完成,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Moor Insights & Strategy創始人Patrick Moorhead告訴筆者。

去年,與蘋果關於知識產權的官司也令高通大傷元氣。蘋果不願再向高通支付核心的無線技術專利費,而高通則要求中國禁售所有使用了高通無線通信技術的蘋果iPhone手機。歷史上,高通一貫保持著以專利制勝的策略。

今年一季度高通公布的財報顯示,來自專利授權業務的稅前收入為8.87億美元,同比下滑了42%,主要是因為蘋果公司未支付專利費,蘋果產品相關的專利費高達7.4億美元。高通芯片銷售業務也因此超過專利授權業務,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近年來,中國正大力發展本土半導體、芯片制造產業,以此減少對海外芯片制造商的依賴。

盡管短期來看,如果缺少了海外高端芯片的供給,會對中國市場帶來沖擊,但長期來看,中國必將自主研發出高端芯片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44

尴尬的美剧

1 : GS(14)@2010-12-11 16:30:19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860
又一批美剧消失了,视频网站们仍然在版权和盈利模式里纠结不已。

  在视频网站上找不到心爱的美剧,这是美剧迷们的噩梦。
  这噩梦最近一次发生在11月。仿佛一夜之间,曾经热播的美剧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销声匿迹。许多美剧迷在论坛上抱怨看不了自己苦苦追看的剧集,也有人抱怨视频网站删除了自己用业余时间辛苦上传的美剧。
  不少人猜测这次美剧消失的原因和2009年4月那次类似。当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片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这一次,广电总局在11月12日发布了《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
  优酷和土豆们却说这是它们的自愿行为。“我们正在上市阶段,不能再提供盗版内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土豆员工说。
  就在11月10日和11月16日,土豆和优酷先后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如果一切顺利,它们将在12月初分别登陆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当这些视频网站在美国上市,一旦因为盗版引起诉讼,遵循的将是美国法律而非中国法律,赔偿的金额会超出它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2007年维亚康姆对谷歌和它旗下的YouTube提起版权侵权诉讼,索赔10亿美元。此前这些视频网站在国内也面临盗版诉讼,但索赔金额并不高。
  遭殃的并不只是美剧,同样被清理的还有没有播出许可的港剧、韩剧。一些港剧迷发现网上的TVB台庆剧《义海激情》不再更新,之前的视频也被删除。
  这些被删除的剧集大多是由用户上传。在一年之前,优酷、土豆、酷6网等网络视频公司都采用YouTube模式,允许用户上传视频。然而为了增加片源、吸引更多流量,一些视频网站会以用户的名义向网站上传盗版内容,其中当然也包括大量热映美剧。这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尽管美剧粉丝看上去不少,但实际情况是,视频网站上美剧的播放量和国产剧依然相差甚远。以搜狐视频为例,2010年截至11月28日的数据显示,播放量能挤入前50位的只有《迷失》;如果只看11月28日当天,排在前18位的都是国产剧,美剧迷们热捧的《生活大爆炸》和《绯闻女孩》分别只排到26和 28位。和可能遇到的巨额侵权赔偿相比,盗版美剧能带来的流量和广告显得无足轻重。
  搜狐视频是现在为数不多仍然能看到美剧的网站之一,它在获得了华纳兄弟的版权许可之后,从今年9月开始和美国同步播出《生活大爆炸》和《绯闻女孩》等剧集。酷6网也在这个美剧季同步推出了《吸血鬼日记》的第二季。
  搜狐早在2000年就已登陆纳斯达克,酷6网则在今年8月17日通过股权置换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在2009年被华友世纪并购并筹备上市前,酷6已经开始删除没有版权的视频。土豆和优酷之后,中国视频网站竞技场上的主要玩家都已在海外上市。
  即使没有海外上市,视频网站也开始反思盗版能给自己长远收益带来何种影响。2009年底,可口可乐因为在优酷平台的盗版视频上投放广告,被优朋普乐公司以侵权连带责任告上法院。这一案例提醒广告主们在视频网站上可能面临诉讼风险。
  如果不能带来广告收入,上传的盗版视频就只是在耗费带宽而无商业价值。土豆网CEO王微曾在一次论坛上将那些品牌广告主并不认同的、巨大的视频网站流量形容为“工业废水”。
  版权和盈利模式成为所有视频网站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卡,YouTube模式盈利无望,而Hulu模式看起来正成为主流。
  与YouTube不同,Hulu和全美许多电视台及电影公司达成协议,通过授权点播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视频资源。Hulu在2008年推出,当年便获得了9000万美元收入。现在它虽然只占美国网络视频流量的1%,却获得了33%的广告份额。对其效仿者而言,这两个数字无疑充满诱惑。
  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的后进入者都采用了Hulu模式,例如搜狐视频和百度旗下的奇艺,都从一开始就打出正版的旗号,搜狐曾表示将在3年内投入2 亿元人民币用于购买版权。优酷、酷6和土豆这样的老网站也在做类似的转型。在其招股说明书上,优酷称诸如影视剧等专业制作内容将成为网站的主要内容,只有少部分是用户上传和网站自制内容。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正版影视版权的争夺战。一些视频网站的确期望通过购买正版美剧版权来赢得美剧迷们的青睐,它们觉得这将让自己和竞争对手有所差异,并能获得高质量的用户群。“美剧吸引的用户群会吸引一些特定的广告商。”酷6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丁伶青说。《吸血鬼日记》吸引来了戴尔的广告投放,而欧莱雅在搜狐视频的《绯闻女孩》投放了广告。
  然而海外版权引进也有着自己的麻烦。在将这些有版权的视频放上视频平台之前,这些视频网站需要获得广电总局的许可证。广电总局在去年4月下发的那一纸通知,正是要求互联网企业要像电视台那样得到许可才能播出引进的影视剧。这让互联网企业不得不等待广电总局漫长的审批流程,而且种种限制还可能使得引进的电视剧以港台片居多,美剧、日剧、韩剧却难觅踪影。
  最让视频网站们发怵的还是高昂的版权费。即便是看上去大获成功的Hulu,也面临版权购买烧钱过多的困境。由于通过网络广告获得的收入远远低于电视广告,无法支撑巨额开支,Hulu从今年6月起就开始测试付费服务,这项名为Hulu Plus的服务已经在11月初正式开放,每月收费9.99美元。
  更何况,Hulu身为新闻集团、NBC环球和迪士尼合资的产物,背靠这三座媒体巨头的大山,它在获取和采购版权时已经占有明显优势,这样的背景在中国视频网站中无法被复制。
  对国内视频网站来说,对正版剧集的争夺已经将版权价格推得水涨船高。优酷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介绍,和2008年相比,2009年的影视剧版权费用上涨超过200%,在2010年又上涨超过100%。而一部热门美剧的同步播放版权可能会花掉数百万美元,这比国产剧的价格要高出好几十倍。
  他们必须更加精打细算。酷6现在在购买版权前会做更细致的用户调研,包括在网站上投放问卷调查。“在开会时我也会建议我们买东西要买得更精一点,买网友非常希望看的东西。”丁伶青说。
  酷6网还开始通过和海外版权方合作分成的方式来减少成本。与直接买断版权不同,这种方式意味着版权方免费提供版权,酷6网向用户收费,并将收益和版权方进行利润分成。
  优酷也已经开始尝试收费,在其网站上已出现了“是否付费”的选项来让用户选择,付费的栏目下大多是美国电影,例如《禁闭岛》和《教父》。
  这也许会招来更多的用户抱怨。对于众多已经习惯了“免费”的中国用户,收费将是致命的一击,他们很可能转向其它网站。
  “我们的一些竞争者有着比我们更长的运营历史和强大的财务资源……另外一些竞争者可能会继续从提供盗版侵权视频来获得收益。”优酷在其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一项如是说明。而这些,是所有视频行业的竞争者们都面临的问题。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文|CBN徐涛 王娜 刘长江
制图|惠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14

中國字幕組的尷尬

1 : GS(14)@2011-11-21 22:13:06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919
在中國,沒有ViKi,只有字幕組——這是對互聯網上致力於將外國影視劇配上中文字幕的愛好者團體的統稱。

字幕組在中國已風行數年,年輕人無人不曉。在Google上搜索「字幕組」三個字,能找到超過三千萬個網頁,比「姚晨」、「郭德綱」的搜索結果還多上幾百萬。

中國的美劇迷、韓劇迷、日本動漫迷等各類國外影視作品的粉絲們,無不受益於人人影視、伊甸園、TLF、破爛熊等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字幕組——他們通過網絡或生活在國外的志願者蒐集國外影視作品,配上字幕後再通過互聯網及時分享給網友。

儘管字幕組在中國從興起至今已超過十年,影響力蒸蒸日上,但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卻乏善可陳。

絕大多數字幕組至今仍保持著愛好者團體的形態,至少名義上必須如此,一些字幕組成立多年來主要靠成員捐款維持。少量通過網站廣告、視頻廣告乃至服務盜版商等方式,獲取一定收益,這部分資金主要被用於補貼字幕組服務器託管等費用。在中國最早字幕組之一漫遊字幕組的一位創始人晶晶看來,相對於字幕組運轉成本,這種錢少得「都不夠塞牙縫」。

原因並不難想到,中國嚴格的境外影視劇引進和播出審查機制下,大量流行或冷門的電視劇、電影和動畫片,或者不能引進中國,或者內容被嚴重閹割,又或者必須經過特別漫長的審批流程。

中國字幕組的效率非凡,中國網友看到《越獄》、《緋聞女孩》等熱播美劇的時間,可能只比美國的播出時間推遲不到一天。這一背景,既是字幕組得以持續數年被網友追捧的背景,也是其無法走上商業化道路的掣肘——字幕組誕生至今一直活在侵犯版權和廣電總局視聽節目服務許可證制度的陰影之下。

ViKi獲得2000萬融資的消息公佈後,李亮(化名)和朋友討論一番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不可能有ViKi。

李亮是中國一家知名字幕組的創始人之一,多年來這個字幕組第一時間翻譯了大量流行美劇,但這些大都不在官方引進劇集之列,這意味著中國不僅不可能出現ViKi這樣的可以自由地和國外影視內容生產公司進行版權合作的公司,也不可能出現通過促成這種跨語言的影視產品流通來獲得收益的公司。

李亮所在的字幕組,2010年曾開發過一個與ViKi有一定相似的在線字幕製作系統,後來他們把這個系統「給了」國內一家知名視頻網站。他說,這種形式需要大量服務器資源託管視頻,這是愛好者團體式的字幕組們所無力承擔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53

蔣家旻嘲哎吔大佬惹桃花 洛宇談戀事尷尬到暈

1 : GS(14)@2013-10-22 00:02: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021/18472113

                羅天宇昨日與新舊緋聞女友湯洛雯及蔣家旻在中環出席「鼠戰中環慈善接力賽2013」,同場還有溫家偉、何君誠及應屆港姐劉佩玥等。天宇與湯洛雯因為合作無綫處境劇《愛.回家》撻着,日前在元朗撐枱腳食酸辣粉斷正。戀情曝光後,二人首次齊齊現身,其他藝員相當識趣,影合照時主動讓出中間位置給二人,而天宇面對新舊緋聞女友全程尷尬樣,不過三人仍大方影合照。

                                                                                               
            ■昨日慈善接力賽大合照時,一眾藝人主動讓出中間位置給緋聞主角。            ■羅天宇尷尬避開湯洛雯,三人合照時黐實蔣家旻(右)。


劇中三角戀

                天宇和湯洛雯例牌齊聲否認拍拖,天宇解畫指斷正當晚只是在元朗拍完《愛》劇收工,大家一齊食飯,他還扮風趣說:「我哋喺個劇度真係拍拖。」湯洛雯就再幫口:「呢個星期好多我哋對手戲嘅外景,所以成日會喺街見到。」問到二人目前的關係進展情況?天宇說:「只係朋友感情,佢係幾好嘅,不過我而家有好機會(指拍劇),第一次同佢有感情線,仲係三角戀,大家都想專心工作。」
湯洛雯強調自己目前單身:「我就係,佢(指羅天宇)係咪就唔知。」問湯洛雯對羅天宇的感覺如何,會否接受追求?她說:「佢幾好又溫柔,好似前輩咁教我做戲,真係追先算啦!」

              ■羅天宇與湯洛雯日前在元朗撐枱腳食酸辣粉斷正。資料圖片

被讚外形襯

                至於已有新戀情的舊緋聞女主角蔣家旻就置身事外,輕鬆的說:「之前一日羅天宇有打畀我話好驚,佢驚影響工作,其實佢兩個喺劇入面做銀幕情侶都幾襯,我同佢一直係兄妹朋友感情,不過我知佢拍拖都好專一,只係比較易惹桃花。」家旻並坦言公司下令她要低調處理感情事,所以不敢多談戀情問題。
採訪:魯萍
攝影:陳志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