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從商務部網站獲悉,在今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了RCEP談判的相關問題。
沈丹陽表示,RCEP談判自2012年啟動以來,歷經15輪談判,已進入實質性磋商階段。11月3-4日,各方在菲律賓宿務舉行了RCEP部長級會議。各方重申了各國領導人關於迅速結束談判的指示,全面評估了談判進展情況,重點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核心領域給予戰略指導。
沈丹陽介紹,根據談判計劃,RCEP第16輪談判將於12月2-10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各方將積極推動各領域磋商,為早日結束談判提供條件。
RCEP談判是在東盟的倡議下啟動的,東盟是RCEP的核心和主導。中方是RCEP的積極推動者,將在充分尊重東盟核心地位的基礎上,與談判各方通力合作,力爭盡快結束談判,為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發展貢獻力量。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2月9日,歐委會對原產自中國的耐腐蝕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發表談話。
王賀軍表示,今年歐盟連續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並采取限制措施,中方對歐盟在鋼鐵領域表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表示高度關註和擔憂。
資料圖:2月13日,歐委會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等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
王賀軍指出,眾所周知,歐洲鋼鐵困境的根源在於經濟增長乏力,將困難歸咎於中國產能過剩是沒有依據和不客觀的。希望歐方理性分析、客觀看待當前鋼鐵業界面臨的問題,不應采取貿易保護、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等錯誤做法,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歐盟鋼鐵產業的發展問題。只有在內部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和改革,在外部全面展開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才是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案。中方始終秉持對話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願意通過協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為全球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環境。
王賀軍強調,中方註意到,該案立案時間幾近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到期終止日期。歐盟作為世貿組織核心成員,有義務維護條約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中方敦促歐盟及時、全面、徹底地履行議定書第15條義務,終止使用“替代國”方法,向雙方市場和國際社會發出遵守規則的積極信號。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美、歐、日等國關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表態時表示,少數世貿組織成員在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的問題上表態含糊其辭,企圖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滿15周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此後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必須以中國企業的價格和成本為基礎確定傾銷幅度。
沈丹陽表示,議定書第15條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與各方達成一致的國際條約,具有國際法效力。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維護條約義務的嚴肅性,是世貿組織成員的共同義務。至今已有許多世貿成員承諾棄用“替代國”做法,中方對此表示贊賞。
對於少數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表態,沈丹陽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強調了中方一系列原則立場:12月11日後,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徹底履行第15條義務,全面終止“替代國”做法;應嚴格依照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等規則,公正、合理、透明地對自華進口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不能變相延續“替代國”做法。
他同時表示,中方敦促那些至今仍未履行第15條義務的世貿組織成員,盡快履行義務,避免因此而影響雙邊經貿關系正常發展。對於12月11日後堅持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的少數成員,中方將依據世貿組織規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商務部9日宣布終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存在傾銷行為。
根據當天發表的聲明,中國廠商的傾銷幅度為32.12%至52.51%。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按最終確定的傾銷幅度對上述產品的中國生產商和出口商征收保證金。
為回應美國惠而浦公司的申訴,美國商務部於今年1月對從中國進口的上述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最終是否征收反傾銷稅還需另一家聯邦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裁決。按照最新日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2017年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這類產品金額約為11億美元。
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2月9日,歐委會對原產自中國的耐腐蝕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發表談話。
王賀軍表示,今年歐盟連續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並采取限制措施,中方對歐盟在鋼鐵領域表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表示高度關註和擔憂。
資料圖:2月13日,歐委會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等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
王賀軍指出,眾所周知,歐洲鋼鐵困境的根源在於經濟增長乏力,將困難歸咎於中國產能過剩是沒有依據和不客觀的。希望歐方理性分析、客觀看待當前鋼鐵業界面臨的問題,不應采取貿易保護、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等錯誤做法,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歐盟鋼鐵產業的發展問題。只有在內部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和改革,在外部全面展開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才是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案。中方始終秉持對話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願意通過協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為全球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環境。
王賀軍強調,中方註意到,該案立案時間幾近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到期終止日期。歐盟作為世貿組織核心成員,有義務維護條約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中方敦促歐盟及時、全面、徹底地履行議定書第15條義務,終止使用“替代國”方法,向雙方市場和國際社會發出遵守規則的積極信號。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先後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允許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但明確要求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後,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隨著15年期限的到來,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應立即停止依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這是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
新聞發言人指出,中方此前已在多雙邊場合與相關世貿組織成員認真溝通,敦促其善意履行義務,按期終止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歐盟迄今沒有履行義務。美國、歐盟都是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調查機關使用“替代國”做法導致人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對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就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新聞發言人強調,世貿訴訟是世貿組織成員以規則為基礎、解決貿易糾紛的通常做法。中方提起世貿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嚴肅性,合情、合理、合法。中方再次敦促尚未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按期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世貿組織成員,盡快履行義務。同時,中方保留在世貿組織規則項下的權利,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14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阿根廷當地時間12月7日,阿根廷生產部對中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板、多功能食品加工機、金屬防護網、家用洗碗機、鋼管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表示,阿根廷在一天之內對多種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方對阿如此密集地對中國產品啟動貿易救濟調查的做法表示高度關註。
王賀軍指出,今年以來,阿根廷已對華發起11起反傾銷調查,數量居拉美國家之首。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審慎、克制、規範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各種貿易措施應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公平、公正、透明地實施。中方希望阿方嚴格遵守通行的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充分保障中國企業抗辯權利。
據商務部網站,12月19日,新西蘭商業、創新和就業部對原產自中國的鍍鋅板發起反補貼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發表談話。
王賀軍表示,近年來中新經貿關系發展順利,中國自新進口逐年增長,已連續多年成為新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新方在此時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中國業界對此反應強烈。本案中中國涉案產品對新年出口量僅4000多噸,金額約320萬美元,僅占新國內市場份額的2.5%-4%,並未對新國內產業造成損害,而新其他來源鍍鋅板進口在兩年內已翻一番,數量遠超自中國進口。新方執意對如此少量的中國產品發起調查,而無視其他進口產品激增,不僅無助於解決自身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更是對中國鋼鐵產品的歧視,不利於兩國經貿關系的進一步升級。
王賀軍指出,全球經濟複蘇乏力、需求萎縮是當前鋼鐵產業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各國應當共同面對,以合作共贏的方式共克時艱。輕率地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不是新西蘭鋼鐵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反而只會對國際貿易秩序造成進一步沖擊,希望新方秉持審慎、克制的態度使用貿易救濟工具,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雙方業界通過對話與合作妥善解決貿易摩擦。
22日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今日在北京稱,部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存在盲目性,這是“炫耀性投資”,是“蛇吞象”。
在當天舉行的中國國際商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張向晨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雖然快速發展,但仍處於初級階段。
據官方數據來看,2016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今年1-11月中國對外累計投資金額達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55.3%,增速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有余。此外,1-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355家,同比增長3%。
從競爭主體上看,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還很少,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張向晨坦言,“部分企業走出去確實存在盲目性”,在力所不逮、甚至資不抵債時還非要去搞大額對外投資。他援引外界觀點稱,這是“炫耀性投資”,是“蛇吞象”。“‘蛇吞象’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問題是這‘蛇’肚子里還有頭‘死豬’。”
張向晨指出,與外貿和吸收外資相比,對外投資對企業的要求更高。企業壯大自己是好事,但需要循序漸進,提前做好功課,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
對於中企當前的對外投資形勢,商務部等部門也已表示,監管部門密切關註近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
據新華社12月6日報道稱,商務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外匯局這四部門負責人當日表示,監管部門密切關註近期在房地產、酒店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22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中國—海合會自貿區已就15個談判議題中的9個結束談判,並就技術性貿易壁壘(TBT)、法律條款、電子商務等3個章節內容接近達成一致,在核心的貨物、服務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12月19日至21日,中國—海合會自貿區第九輪談判在沙特利雅得舉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與海合會自貿談判總協調人、沙特財政副大臣巴茲分別率團出席此輪談判。
12月19日至21日,中國—海合會自貿區第九輪談判在沙特利雅得舉行
在為期三天的談判中,雙方就服務貿易、投資、電子商務以及貨物貿易遺留問題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磋商,雙方結束了經濟技術合作等章節的談判,至此雙方已就15個談判議題中的9個結束談判,並就技術性貿易壁壘(TBT)、法律條款、電子商務等3個章節內容接近達成一致,在核心的貨物、服務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雙方商定將於2017年3月底前舉行下一輪談判。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新華社)
2016年1月19日,在習近平主席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海雙方宣布重啟中止6年之久的中海自貿區談判。按照雙方共識,雙方已於2月、5月和10月分別在沙特利雅得、中國廣州和中國北京舉行了第六、第七和第八輪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