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聯網金融“轉正”第一站:股權眾籌管理辦法將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35

412

在國務院的“大力關照”下,股權眾籌很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中首個納入正式監管的領域。

騰訊,中國證券業協會今日召開的股權眾籌中介機構座談會指出,股權眾籌行業發展要采取類似私募等級管理的辦法,嚴格執行合格投資人制度和平臺管理制度,不過目前合格投資人門檻尚有爭議。

會議還討論到,要針對股權眾籌類報價系統推出,為股權眾籌後創業企業服務。

自2011年10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在北京誕生以來,目前全國已經有20余家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在運作中。這期間,滴滴打車、黃太吉、面包旅行等項目和公司都通過眾籌平臺獲得融資,但非法集資、觸碰監管紅線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行業發展

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新融十條”,其中首次指出“要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一天後,在“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克強再次提及眾籌,肯定眾籌作為互聯網時代創業新工具的作用。同一天,中國證券業協會火速下發通知,決定於11月26日召開股權眾籌中介機構座談會,討論議題是股權眾籌融資中介的運作模式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以及如何對融資中介進行備案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決策層把股權眾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監管政策出臺步伐或將加速。

此次證券業協會的會議提到,未來監管層將出臺兩個管理辦法,眾籌平臺的備案制度和項目報備系統,出臺眾籌平臺業務規範指導辦法。

《每日經濟新聞》還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監管層傾向於把個人單筆投資金額上限下調至1.5萬元,以便引導投資者進行小額投資,降低風險。

據此前《新京報》報道,百度、京東等國內的十數家主流股權眾籌平臺均參與了此次會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01

中國密謀資本輸出,第一站直指港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78

中國密謀資本輸出,第一站直指港股
作者: 孔維偉


編者按在中國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大棋局中,香港股市已經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棋眼”,是內地資本向全球市場輸出進程中最重要的橋梁和中介。內地資金成為香港股市日漸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大趨勢,無可避免。如果說被美國震驚的中國“亞投行”戰略,已突顯中國在全球資本的“野心”,但這還只是一個點上的戰略,而中國金融資本的輸出,必將越來越發揮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而跨越這一步的焦點,首重香港金融市場,為此,我們認為,在這一戰略風口下,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第一輪上漲目標將是40000點!

俗話說,一盤活棋兩個“眼”,中國內地股市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如果決策層把這兩個“棋眼”都做好了,資本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棋局也就活了。我們認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決定了,未來20年將是 “中國”全面走出去的大時代,產能輸出、資本輸出、貨幣輸出、文化輸出……,而且是大張旗鼓地輸出!在中國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大棋局中,香港股市已經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棋眼”,是內地資本向全球市場輸出進程中最重要的橋梁和中介。

博覽首席研究員李宏圖先生認為,在“走出去”戰略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目前正在加速推進,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資本市場將成為中國資本的第一站。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金融監管層近期以來,不斷鼓勵內地資金進入香港股市,這本身就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態度,香港市場作為國內資本輸出的第一個出海口,其資本市場的定價權,應該是中央政府勢在必得的。

顯然,我的這個角度,已不是局限在A、H股價格的對比,而是從國家金融戰略層面的思考。如果說被美國震驚的中國“亞投行”戰略,已突顯中國在全球資本的“野心”,但這還只是一個點上的戰略,而中國金融資本的輸出,必將越來越發揮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而跨越這一步的焦點,首重香港金融市場,為此,我們認為,在這一戰略風口下,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第一輪上漲目標將是40000點!

戰略方向已定,政策風向自然跟隨——

我們註意到,繼“滬港通”之後,3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放開內地基金投資港股通的條件,明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股票,無需具備QDII資格。

時隔四天,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增加香港創業板股票投資,拓寬險資境外投資範圍。

此外,深港通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將再一次提升兩地市場之間的資金流通的便利性。

這些都可視為中央政府為資金南下提供更大了的制度便利。

香港股市緣何成“棋眼”?

從經濟角度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要在全球經濟體系中進一步扮演樞紐作用,也就是說中國的資本市場要配置全球資源,而人民幣也要成為國際貨幣。在這一過程中,香港股市從“中國市場”的角度來看,將是中國內地股市走勢的自然延伸;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又是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輸出牛市”的前線。來自中國的資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在香港實現匯合,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所言:“香港的業務模式過去20年是中國需要資金的人到香港來融資,世界上有錢的人把錢融資給他;今後20年除繼續做這個以外,要將中國有錢的人和世界上需要資金發展的人結合,這樣的中國資金也能投入世界。”


在金融層面,滬港通已然實施,深港通年內成型,香港和內地市場將深度打通,香港證券市場將越來越從一個半獨立的資本市場,變成和滬深甚至包括北京(全國股轉系統即“新三板”位於北京)在內的內地交易所分工合作的典型意義上的中國市場。

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強國,顯然需要一個和紐約、倫敦比肩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客觀而言,上海和香港兩地,都難以獨力達到這一目標,但滬港兩地的合作,卻可以珠聯璧合。上海扮演人民幣在岸金融中心角色,香港扮演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角色,上海資本市場重點服務境內,香港資本市場則兼顧境內外,打造更高水平的“國際板”。而北京、深圳作為高新技術和創新創業基地,兩地的資本市場則優先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服務,從而形成京滬深港四地資本市場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體系。

北水南下,搶奪港股定價權!

過去多年,香港是全球資本的主要集散地,而港股的主要參與者以歐美資金為主。散戶、香港本地資金、內地資金盡管一直在增長,但遠未達到與歐美資金抗衡的規模。現在,中央政府推動大規模資金南下,上述格局隨著內地資金的持續湧入勢必出現巨大變化。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被業內解讀為公募基金投資港股正式開閘。嗅覺靈敏的資金將其視為南下信號,意圖搶先攻占港股價值窪地。截至4月26日,在持續一個月的資金南下潮後細數戰果,香港股市上漲個股的比例高達88%,其中61只個股翻倍,289只漲幅超過50%。而下跌個股的比例僅有8%。

一時間,南下資金複制A股邏輯炒作港股,而存量的歐美系、本土系資金被動入局,內地研究機構正加大港股研究力度。種種跡象表明,長期由歐美資金主導的香港股市話語權悄然發生變化。

我們註意到,截至目前,大量“北水南下”實際上只維持兩天,即4月8日至9日,該兩天港股通每日105億的額度用盡,之後,就沒有這麽多錢流入了,但是,與此同時,過去數個星期,香港股市每日成交額多達2000億,錢從何來?

答案只能是來自海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過去幾個星期每天都買入大量流入的美元,這清楚地表明,國際大鱷似乎也甘心拱手讓出定價權,正準備在香港大展拳腳。

預計在內地資金、歐美資金和香港本地資金三方角力之下,香港市場兼有資金驅動和國際資本逐利的多重因素,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較低,在基本面上更容易維持“慢牛”格局。

總的來說,香港資本市場在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兩個國家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北水南下只要不傷及A股市場的大局,相信國家樂觀其成。內地資金成為香港股市日漸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大趨勢,無可避免。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香港股市還只是中國資本輸出的第一站,4月份內地資金突襲港股也只是前哨戰,在政策推動下,內地巨量資金已是枕戈達旦準備南下。毫無疑問,中國資本與世界資本在香港交匯,勢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恒生指數刺破40000點指日可待!

(來自博覽財經)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27

專訪日本最大電商共同創辦人揭露全球布局 樂天發動「生態戰」 台灣當第一站

2015-05-18  TWM

生態圈(Ecosystem)是今年網路界最流行的詞彙,不論騰訊、阿里巴巴或小米,無一不抓緊這個方向布局;但其實,日本最大電商樂天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啟動生態圈計畫,接下來,以台灣為先鋒,複製到全球,就是他們的目標。

撰文•何佩珊

「接下來才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樂天(Rakuten)集團共同創辦人暨亞洲區執行董事小林正忠,五月八日為了台灣樂天市場風雲店家頒獎典禮,親自來台,並接受《今周刊》專訪。訪談中他提及,目前樂天的市值雖還不及亞馬遜與阿里巴巴,但他有十足自信,「樂天生態圈的價值正漸漸為世界所認知」,而台灣就是樂天生態圈走向國際的先鋒。

征戰海外關鍵一役

在台灣學會該做與不該做

「當初以為可以馬上成為(台灣)市場龍頭。」小林正忠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實際進入台灣後才發現,品牌經營比想像得更花時間。經過七年努力,樂天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也在電商平台之外,陸續引進更多日本樂天的服務,如樂天旅遊、樂天書城,還有今年引進的樂天信用卡等等,一個小樂天生態圈儼然在台灣成形。

到了今天,台灣對樂天已經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海外營收來源,小林正忠形容,「台灣就像是其他海外公司的兄長」,是他們開拓更廣大海外市場的先鋒。

為何樂天這麼看重台灣市場?事實上,以二○一三年度而言,日本樂天的電子商務流通總額約一兆七○○○億日圓,海外市場只有六五三億日圓;而樂天海外據點廣及歐亞與南美共十三國,但○八年成立的台灣樂天,卻是發展最成熟的市場。

目前台灣樂天市場的會員數已經達到三百三十萬人,平台上有三千三百家本土店家,在整個亞洲區,包括泰國、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六千多家店家中,占比約達四成,且事業規模還在逐年擴大,並在一四年交出五一.二%的營業額成長,寫下歷史新高。

「海外戰鬥的經驗,我們累積得最多。」樂天亞洲區營運長暨台灣樂天市場董事長江尻裕一指出,當樂天要發展新的海外市場時,台灣經驗就很重要,「我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像當年身為後進者的樂天來到台灣,多數人的想法可能會是用高單價3C商品,打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但台灣經驗卻不是這麼告訴他的。

挑沒人敢碰的下手

靠美食拚出七年亮眼戰功

當時,面對已經在3C、流行女裝各據一方的PChome與雅虎奇摩,樂天選擇從沒人敢碰的美食電商開始。但做美食電商的難度在於,大多數商家可能都只是一、二人的規模,「有些可能還是阿公、阿嬤在市場做生意,對電腦也不熟。」台灣樂天市場營運長羅雅薰還曾看過老一輩店長不想做電商,但年輕一輩想嘗試,就在他們面前吵起架來。

過去七年來樂天著實下過一番苦功,也成功靠美食走出自己的路。知名年輪蛋糕巴姆庫食品店長韓上育就說,一二年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在樂天開店,一開始表現並不突出,但經過樂天ECC(電商顧問)團隊輔導,單是一三年一個月的業績就超過一二年的全年營收,讓他非常訝異。

「一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其他地方!不一定每個國家都要做美食,但那個概念是一樣的。」江尻裕一說。台灣累積的成功經驗,自然成為樂天生態圈往全球擴散的重要試點。

「電商以前是我們的核心,但現在電商只是樂天生態圈的一部分。」小林正忠指出,如今在日本,樂天已經發展出金融、旅遊、職業球隊、物流、電子書、串流影音等多元業務,可以說是讓日本人每天一睜開眼就看得到樂天。

羅雅薰形容,「我們就像是一個Cooking house(廚房)。」每當日本樂天有新服務或新平台上線,經常會先在台灣做嘗試,例如樂天信用卡第一個在海外推行的地區,就是台灣。

三年狠砸近兆元購併

衝會員數 只為串緊生態圈羅雅薰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多年的電商耕耘在台灣培養出樂天用戶基本盤,讓台灣消費者對樂天超級點數有一定的熟悉,否則,以回饋超級點數為主打的樂天信用卡,在推行上就很難做到借力使力的效果。

像是消費者到「樂天旅遊」訂房,並使用樂天信用卡付款,就可以享有點數回饋;信用卡就是樂天打造生態圈重要的金流工具,今年初剛引進台灣,截至三月底,發卡量已經超過五千張。

近年來,樂天也在全球啟動大膽購併策略,陸續買下有六億用戶數的通訊App「Viber」、入股叫車服務公司「Lyft」,或是以十億美元收購北美最大現金回饋購物網站「Ebates」等等,大動作擴展業務觸角。

總計過去三年,樂天投資金額超過三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八○億元),購併的目的無非是想把樂天生態圈擴大。

小林正忠強調,「很多公司投資,看的是個別公司能否獲利,但讓整個生態圈能賺錢才是我們的投資目的。」他同時指出,「現在樂天最主要的核心是會員」,他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利用會員這個核心把生態圈串起來。

因此,現在樂天要拓展海外市場,第一步未必是電商,可能是電子書,也可以是叫車軟體。假設現在菲律賓會員數最多的是Viber,或許就會先從Viber著手,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陸續引進電商、電子書等其他服務,進而一步步將整個生態圈都複製過去。

江尻裕一不諱言,如果只靠電商,今天樂天的發展很可能會遇到瓶頸,但生態圈驅動了樂天集團的成長。

小林正忠印象很深刻,三、四年前他去美國時,了解生態圈概念的人很少,但兩周前他在印度則是有截然不同的體會,「當地公司一個個都在花大錢衝會員數,為的就是要在達到一定會員基礎後,加入更多不同的服務,打造生態圈。」他發現,「當地人已經很清楚認識到,如果公司不是以生態圈的形式來建立的話,是沒辦法持續發展下去的。」事實上不只是印度,近期中國網路圈也流傳著這麼一段話:「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億美元,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元!」愈來愈多人開始看到生態圈的價值,而早在好幾年前就是以這樣的核心概念做業務布局的樂天,股價在今年也屢創新高,一度達到二三九五日圓,目前公司市值更超過新台幣七千億元。

接下來樂天依然會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小林正忠說,「將樂天生態圈在每個國家立足」,就是最大的目標。

樂天

成立:1997年

執行長:三木谷浩史

市值:約新台幣7169億元(2015/5/12)主要業務:電子商務、金融、電子書等等員工數:全球逾11000人地位:日本最大電子商務平台近3年EPS: 單位:日圓

2012 15.59

2013 32.6

2014 53.47

台灣樂天市場

成立:2008年

資本額:7.5億元

董事長:江尻裕一

主要業務:電子商務、信用卡

員工數:約230人

用無所不包的服務 綁牢會員——樂天「生態圈」3大事業群組示意圖

全球會員 超過6億人

(台灣會員 330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99

不能開墾卻縱容採礦 20個問題礦區誰來管? 第一站.台灣

2016-04-25  TWM

車子經過宜蘭新冬山橋,從台九線拐進宜三十五線後,矗立於蘭陽平原南側的蘭崁山近在眼前,道路漸窄,兩邊樹林漸漸聚攏,平原農舍景象已在身後。 如果想要找一個眺望蘭陽平原全景的制高點,就得從這裡進去。「安平坑林道」是唯一上蘭崁山的道路。許多攝影迷愛到這裡取景,但若再往裡走,就會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進入林道半小時車程後,來到海拔一千公尺處,本該是蓊鬱山林處,卻出現一大片裸露崩塌的碎石坡,慘白的泥灰色與周遭綠意的林相形成強烈對比。

直擊一 宜蘭蘭崁山 岩層破碎 小崩塌變大崩塌三月四日,跟著宜蘭縣環保局副局長康立和站在此處,氣氛凝重,大家都為水土保持的狀況傷腦筋。「我一階也看不到啊,你的排水溝在哪裡?最基本的排水……。」康立和詢問周圍幾位工作人員,這裡是潤泰精密生產水泥,開採石灰石礦場。

若按業者提出的水土保持計畫,應該會像梯田一樣,一階一階約有二十階,不僅可避免最上層的表土直接沖刷,也能設計引導排水,但眼前一個成形的邊坡都看不見。

潤泰工作人員趕緊解釋:「去年底到今年初有完成幾個階段,但因為沖刷所以看不到。」他們說,潤泰在二○○九年七月,從力霸公司接手此礦場後沒多久,就發生大規模崩壞沖刷,從那時就難以恢復原貌。「去年花了兩、三千萬元做植生綠化。」但顯然花錢效果不大。

位於保育優先的保安林內

潤泰:已重提水土保持計畫他們談到的大沖刷,是指○九年十月的芭瑪颱風,三天內讓宜蘭冬山鄉下了上千毫米雨量,致使這一帶山區發生土石流。「以前是小崩塌,現在變成大崩塌,已經破碎了,一擾動都有困難……。」康立和踩踩腳下的碎石說:「這是泥灰岩,遇到水就會滑下來。」事實上,潤泰原先提交的水保計畫因為地貌改變太大,已經無法執行施做,目前正在提送新的方案。

宜蘭地屬新生代,地質脆弱,宜蘭山林有不少區域被劃定為保安林(編按:依《森林法》編入的保安林,有的位於集水區或深山峻嶺,功用為鞏固山區地質破碎帶的土石,涵養水源),而潤泰礦場就位在保安林地內。保安林相對於經濟林,按理應保育優先。

芭瑪帶來的豪雨,將宜蘭岩層破碎特質暴露無遺。「保安林都不能開墾了,種菜都不行,可是居然允許炸山採礦?」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質疑合理性。

花錢都未必能解決崩塌問題,但潤泰又在兩年多前提出新礦業用地申請,位置就在崩塌地旁的山頭。此案雖然已被環評審查委員會以「未完備程序」退件,但業者將原申請面積從三十六公頃縮小到八公頃,現在又重新遞件,目前由礦務局審理中。

潤泰精密總經理室協理林依潔回應:「保安林並沒有說不能開採。我們已經把申請範圍縮小,重新辦理審查,送件給礦務局。」而崩塌地會如何處理?「那一塊也正在重提水保計畫審查,水保技師已經通過,若縣政府發函給我們,就會依此計畫執行。」至於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水保與植生綠化?林依潔表示,因為天候等等不可控制因素,「計畫書裡面並沒有時間表。」如果按工作人員所說,植生綠化是花大錢的大工程,除非業者便宜行事,否則做了又崩,崩了又做,成本提高,環境又無法復原,雙輸局面到底所為何來?

直擊二 宜蘭太白山 礦區就在珍稀植物旁 破壞生態誰來賠離開潤泰礦區再往上走,標高一千兩百公尺處,又來到另一個正在申請礦業用地的礦區—萬達。站在萬達礦區內,往另一個山頭看去,就會看到俗稱山毛櫸的水青岡。

水青岡是冰河時期植物,數量稀少,因而成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明訂的五種珍稀植物之一。「那是台灣目前發現海拔最低的水青岡分布群。」潘正正說。一開始,萬達礦業用地申請水平距離水青岡不到一百公尺,但環評委員要求,現在退縮到一百八十公尺,此案正進入第二階段環評。

萬達是老礦區,五年前,業者報請停工,隨即申請原址旁另一礦業用地。依規定,業者結束用地使用時必須復育造林,但停工用地顯然只有雜草沒有栽種樹木,萬達礦業小老闆簡銘達稱:「以後新案通過後,這塊還是會開採,現在種樹很浪費資源。」他提到,為了採礦已經投入七億元,過去每月淨利兩百萬元。按他所言,若以礦區執照二十年計算,即使淨利一律維持兩百萬元,淨賺也只有四.八億元,怎樣算都不合成本效益。然而,核發礦區執照的經濟部礦務局並不評估申請案經濟效益,只做程序審查,但沒有經濟開採價值的礦區為何還要犧牲環境?即使它退離珍稀植物群很遠值得嗎?

提到礦場,多數人的反應是:原來台灣還有礦區!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五年,他擔任環評委員而審查到礦業用地案時嚇了一大跳,因為台灣在民國八十一年就全面禁伐天然林,但居然可以為了挖礦把整座山頭剷平?實在不可思議。

事實上,根據《一○三年礦業統計年報》,台灣有二五四個礦區,其中一八九個開工,超過一半是水泥原料的大理石、石灰石、矽砂礦。花蓮縣有七十九個開工礦區,其次宜蘭縣有四十九個,這兩個縣市就擁有台灣七成的礦區(開工中)。另外,根據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七年的研究報告,約有六成礦區分布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上山區,多數與森林區重疊。

李根政說:「我了解後就發現,礦區是早期威權時代的一個特權。」為了延續特權,法規管理都為它開後門,以至於在種種森林保育辦法出爐後,現在還可看到國家公園裡(如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亞泥礦場)、保安林內(如宜蘭潤泰),甚至在禁止採礦的「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南投北原)都有礦區,「這特權現在成為台灣森林保育黑洞。」他說。

據《報導者》調查,在現存的礦區,至少有七個礦區位在非法的「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而位在目前合法但不合理的環境敏感區,國家公園內有花蓮亞泥一處,保安林至少有十二處,其中宜蘭占了七處。

這些不合理礦區何以在森林保育政策上路二十多年來依舊屹立不搖?這一條一條政府自己剪斷的管理絲線是如何開始,得以讓業者突破種種屏障,成為森林管理下的漏網之魚?

爭議1:未更動用地面積

竟連環境影響評估都免了?

按《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若礦業用地位在國家公園、重要溼地,海拔超過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等環境敏感地區,或開發面積超過五公頃以上,就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若礦區申請依此執行,並無疑義,但偏偏在民國八十八年時,環保署發出一則法規函釋:「礦業用地如屬延續租用,且實際採礦用地範圍無擴大或變動情形,則無須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換言之,既存老礦區只要礦業用地沒有擴大變更,就不須環評。

當時,此函釋直接受益者之一,就是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開採的亞洲水泥公司(隸屬徐旭東遠東集團)。亞泥礦權本在一九九八年到期,當時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已表明不同意展延,但主管單位礦務局不但沒有駁回展延申請,甚至本該在申請用地核定時,要一併遞交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都用「續租」理由免了。

爭議2:礦權執照一發20年要從保護區驅逐,還得賠大錢?

然而,若從源頭控管,位在敏感區的老礦區不再展延礦權執照,是否就解決問題?潘正正說,《礦業法》的立場是不得駁回業者展延申請,且在環境敏感地區要駁回,駁回單位還要賠償業者損失。

當初,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駁回區內業者(除亞泥之外)展延時,就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編列一.二億元賠償金。現在,這個規定正掐住林務局,原定要公告的「台灣水青岡自然保護區」至今遲遲未公布,原因就在於萬一將保護區內的萬達礦區劃設在內,林務局就得賠償。「賠償很貴的,我們怎麼可以拿納稅人的錢去做這件事?」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說。

為何業者展延似乎非准不可,不准許還得賠償業者損失?礦務局副局長陳逸偵解釋,這是因為政府的「信賴保護原則」。但礦業權費一公頃一年才收四五○元,如潤泰水泥一年繳不到五萬元礦業權費,就能開採國家地下資源,信賴保護原則居然還可無限上綱到不限次數展延?法界並不認同。

最高行政法院曾做出判決,認為礦權展延是「新權利的賦予」,而不是「舊權利的保護」。事實上,早期礦權執照一發就是五十年,現在《礦業法》雖已修改成最多二十年,但也都不算短,何來信賴保護原則問題?

如果是新權利賦予,不僅展延申請視同新礦申請,就連前面提到的環境影響評估,也應比照新礦同樣接受審查才對,現存《礦業法》也是另一不合理之處。

爭議3:保安林不能開墾

為何卻能允許採礦?

《保安林經營條例》規定保安林不得採伐,但只要在「地質穩定、無礙國土保安與林業經營」的三項前提下,就可出租給礦業主。楊宏志也承認,因為有爭議,林務局態度已經調整:新礦申請保安林內用地,林務局已不出租;若舊礦申請的礦業用地位在保安林範圍內,那麼還是在那三個前提條件下審核。

宜蘭潤泰精密的石礦場崩塌情況嚴重,今年他們跟林務局的租約六月將到期,由於其他多數保安林租約也都將在今年進行換約,林務局如何審核?潤泰精密將是指標性案例。

爭議4:問題礦權沒人敢駁回業者還是能橫行環境敏感區!

南投的北原礦業位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按《飲用水管理條例》不能採礦,但礦務局竟在前年核准礦權展延申請,之後被環保團體糾舉。對此,陳逸偵無奈說,當初環保署與南投縣政府公告保護區時,沒有來詢問礦務局意見,才導致有失誤。

陳逸偵後又補充說:「但法令既然規定不准,我們又重新將北原申請案送到各單位去。」問他是不是會駁回展延?他強調:「哪個單位說駁回,將來就由哪個單位負責賠償業者損失。」但如果所有單位都因為怕賠償而不願意表態時,「在主管單位還未准駁之前,業者的礦權視同存續。」在保育與經濟開發平衡的前提下,礦區去留要如何評估?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關注礦區議題,潘正正就認為,不是所有礦區都不好,但位在環境敏感區內的採礦就應該禁止。

若要禁止,當務之急須修改《礦業法》,讓礦權展延回復到「新權利的賦予」精神而非「舊權利的維護」。否則像業者仍可依《礦業法》視同權利存續,繼續做違法事情。

除此之外,礦區管理也要技術更新,避免大面積裸露,造成豪雨沖刷崩塌。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曾經考察英國倫敦北部一家砂石場,「進去根本不覺得在礦區,大部分都在樹林裡,只有作業的一小塊地方,也沒有什麼聲音。」宜蘭縣環保局副局長康立和建議,礦場應分階作業,兩階開採完立刻做植生復育,再去開採。

「不是像現在,礦區一核准就是幾十公頃,業者為了成本方便,乾脆把整座山炸掉。」台灣森林保育走了二十多年,卻因利益讓礦區突破屏障,成了管理幾乎消失的黑洞。不能摘花丟果皮的國家公園卻能挖礦,不能開墾的保安林竟可炸山,明明邏輯不合卻又明顯存在,應該稱得上是台灣山林史中,最魔幻寫實的一章了。

撰文 / 《報導者》方德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70

王健林:萬達將進軍醫療產業,第一站就是四川老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7/1092296.html

Vcg11502689298.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程成

大連萬達將正式進軍醫療產業。

昨日在四川成都參加完“2017年川商返鄉發展大會”,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4月7日上午又參加了“2017年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並宣布:萬達將進軍醫療產業,第一站就是四川。

房地產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作為行業龍頭的萬達集團,此時宣布正式進軍醫療產業,究竟有何邏輯?

萬達去地產化初顯成效

2017年1月14日,萬達集團召開2016年會。此次年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講話,傳遞出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恐怕是“萬達要堅決實施企業轉型,去地產化”。

在房地產市場火爆的大背景下,萬達的這一決定著實讓外界詫異。但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的利潤表現,似乎能看出萬達“去地產化”端倪。

同花順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滬深上市房企毛利率分別為36.2%、34.5%、33.1%、31.3%,凈利潤率分別為13.6%、13.3%、11.6%、9.2%。而在2016年前3季度,滬深上市房企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分別為28.4%、7.6%。

房地產行業毛利率和凈利潤率持續下滑,萬達去地產化的邏輯並不難理解。2016年,萬達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549.8億元,同比增長3.4%。但按房地產口徑,合同收入同比減少13.9%。作為地產業務的主要平臺,萬達商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430.2億元,同比減少25%。

針對萬達集團,特別是萬達商業收入的銳減,王健林的解釋是,“在地產火熱的2016年,集團大膽調減600億元地產收入目標,堅決實施企業轉型。”與地產業務的滑坡相對的是,萬達的文化、旅遊等產業的“膨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2016年,萬達文化集團實現收入641億元,同比增長25%;電影產業實現收入391.9億元,同比增長31.4%;旅遊產業實現收入174.3億元,同比增長37.1%;兒童娛樂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137.8%。

2016年,萬達集團服務業收入占比55%,歷史上首次超過地產;服務業凈利潤占比超過60%,也大於地產開發利潤。此外,萬達還通過與基金公司合作,輸出品牌與管理,成功轉型輕資產。2016年開業的50個萬達廣場,有21個屬於輕資產。

王健林說:“萬達提前一年實現了轉型的階段性目標,具有標誌意義,萬達商業不再是地產企業。”王健林甚至直呼,2017年底或2018年把商業地產的名字改為商業投資管理服務集團,“別再當地產商了”。

萬達集團地產業務與非地產業務的冰火兩重天,萬達去地產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醫療產業將是萬達新支柱?

此次萬達集團與成都市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顯示,萬達將投資700億元,在成都建設醫療產業園,共同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

據悉,成都醫療產業園將分為A、B兩個區,A區為綜合醫院區,萬達負責引進2家國際頂級綜合億元和8家國際一流專科醫院;B區為醫療產業園區,將引入30家醫療相關企業。

此外,萬達還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90億元,在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開設300家牙科診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恒大地產、綠景控股、世榮兆業等房地產企業進入醫療產業。房企紛紛握手醫療產業,究竟有何邏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近年來,國家先後多次發布政策鼓勵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而國務院於2013年10月印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此外,該《意見》還明確提出,“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連續經營1年以上、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健康服務項目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

值得註意的是,萬達於2014年8月在青島拿下的醫衛慈善用地,樓板價僅有150元/平方米,該項目正是萬達集團目前正在打造的一家高端國際醫院項目。

新醫改、人口老齡化、“全面二孩”等為醫療產業帶來了利好。市場需求巨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可以說,高端醫療的“黃金時代”即將帶來靈活的土地出讓政策,更低的拿地成本,以及醫療項目產生的協同效應,顯然是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容忽視的。

在上述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王健林也強調說,“萬達大規模進軍醫療產業,源於中國巨大市場需求和國家產業政策開放,以及萬達遍布全國的持有物業。5年之內,醫療產業將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