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資委力推南車北車合併
1 :
GS(14)@2014-09-05 18:51:2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905/news/eb_ebc1.htm\r\n

\r\n\r\n【明報專訊】據內地媒體報道,國資委力推中國南車(1766)和中國北車(6199)合併,以配合國企改革及避免在高鐵出口業務上惡性競爭,不過,南車及北車昨晚發公告澄清,指母公司未有接獲合併通知,而且未上報整合方案至國資委。\r\n \r\n\r\n昨開市前申停牌\r\n \r\n據《財新網》報道,南北車合併由國務院主導,以配合國企改革,方案仍在制定之中,南北車均已上報各自方案供國資委參考。其中南車的方案是,北車退市,南車通過增發的方式合併北車,北車資產併入南車。北車的方案是,南北車成立一個由國資委管理的新集團,下轄兩個上市公司。報道指,由於南車實力佔優勢,國資委傾向南車的方案。\r\n \r\n南車及北車均於昨日開市前申請停牌,至於南車子公司株洲南車(3898)則在競價時段急升7.7%,至9點半開市前亦正式停牌。南車和北車傍晚發公告稱,央企重組整合相關事宜由上級有關部門決定,目前,母公司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未接到有關文件,亦沒有申報過相應方案。\r\n \r\n發公告澄清 母未接獲合併通知\r\n \r\n近年多次傳出關於南北車整合的傳聞。2011年有媒體報道南車高層稱國資委提出南北車合併,但發改委擔憂會形成壟斷而反對該重組。近日再度傳合併,有消息人士稱目前仍在初步階段,雙方尚未接觸和談判,對於合併方式、員工如何安排均沒有落實,而合併事宜主要障礙是鐵路總公司反對,南北車對於合併亦並不積極,部分中層以上領導甚至表現出抵觸情緒。\r\n \r\n翻查資料,南車及北車是2000年由原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分拆而成,目前是實現鐵路設備市場的充分競爭。財新引述鐵路總公司內部人士稱,合併主要是眼於南北車近年在海外市場激烈競爭,其中兩者曾在土耳其、阿根廷等國的機車採購招標中打價格戰,嚴重擠壓利潤空間。
外媒﹕內地三大油股研合併
1 :
GS(14)@2015-02-18 10:13: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8/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市場頻傳國企合併,《華爾街日報》昨日報道,中國正考慮整合大型國有石油公司,謀求創建一家足以匹敵埃克森美孚的國家級龍頭公司,務求於油價處於低水平之際提高效率。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在中國領導層要求下,官方經濟顧問已在研究整合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可行性。官員稱超級合併有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涉及中石油(0857)和中石化(0386)母公司合併,另一個方案則是合併中海油(0883)和中化集團。不過,是否決定合併或何時推進,以及會採取哪一個方案,官員稱未有任何決策時間表。
習總銳意提高國企海外競爭力
內地石油及天然氣市場主要由三大油公司瓜分,論上市公司市值以中石油為最大。惟以去年中期業績比較,純利增幅較理想的是中石化,按年增7.5%;中海油則出現純利倒退(見表)。
事實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上任後便積極推動國企改革,以使國企更具全球競爭力,尤其是在海外競爭時,往往出現國企之間減價搶訂單的情,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因此國企合併重組,做大做強,被視為有助提高效率,提升中國企業形象的手段。其中,在鐵路領域上,去年10月南車(1766)、北車(6199)便率先宣布了合併方案,目標是組成一間能夠與德國西門子和加拿大龐巴迪進行競爭的中國鐵路公司。
上星期,內地亦有媒體報道稱,中電信(0728)會與中聯通(0762)展開內地電信業的世紀合併,而中移動(0941)則會與廣電網合併,兩個合併方案與今次傳出的油公司合併方案相若,但其後中移動與中聯通雙雙否認有關合併事宜。
小業主合併細舖自救
1 :
GS(14)@2015-04-09 00:47:06【吸引大客】從劏場大王手上以約200萬元至700萬元買入劏舖的小業主,近月陸續收回的骰舖位,惟劏場兩年多以來,儘管平租招徠,卻未見起色。小業主們滿腹大計,試圖自救,例如組合大舖,邀請大租客進駐。
指大業主忽略售後宣傳
劏場生死,不只取決於位置,尖沙嘴首都廣場位於遊客必經之地都淪為死場。該場在金馬倫道與漆咸道南交界,樓下人流如鯽,理應焗部份人上去,卻仍人丁單薄。有租客認為,商場出入口凹入,無地舖,又有歸咎於大業主提供首兩年租金回報,只顧拆售,忽略售後宣傳推廣。加上,無主題,零售雜亂,包括化妝品、手機用品、農作物等。然而,劏場成功需時,像今日「手機城」旺角先達廣場,不知多少次轉讓,才有今天。為搞起劏場,首都廣場小業主已成立大聯盟,研究推廣方案,例如組合幾個細舖業主,變成大舖,邀請著名品牌進駐帶旺個場。另地皇廣場小業主亦密謀搞商戶優惠,其中1樓中間4個舖位業主,約200呎舖位聯合租予咖啡店,藉此留住途人腳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8/19104784
收入跌 濠賭廳現合併潮
1 :
GS(14)@2015-04-20 15:55: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0/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澳門博彩業收入連跌10個月,最受影響的環節貴賓廳及相關疊碼行業,紛紛變陣求存。個別規模較細賭廳公司寧願結束部分賭廳,轉加盟至如太陽城般的大型賭廳集團。業界亦將焦點轉移海外,到可供電話落注及稅收較低的菲律賓市場探路及開場,在當地收攬賭注,甚至讓賭客將賭資轉回澳門下注。
澳門博彩業適逢大調整,令業界生態頓時出現變化。在澳門及菲律賓均有投資賭廳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共同創辦人唐儀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澳門賭廳仍然冷清,業績下降,不一定執笠,但是有些整合」。翻查資料,包括金滿、大衛、恒升及海王,均有不同程度的整合及關閉賭廳情。個別如恒升關閉的賭廳數目介乎3至4間。
生意不足 轉入大賭廳減成本
不過據唐儀了解,賭廳生意不足時,寧願不再維持固定賭數目,索性轉入較大的賭廳集團太陽城內設分支賭廳及小型賬房,借此減少經營成本,兼使用大廳額度營運。由於太陽城等在碼佣運作上具透明度,有利小型賭廳加盟後仍可保持生意,至於太陽城的市佔率亦愈來愈大,另一賭廳集團德晉方面的市場佔有率亦見提高。
紛紛到菲律賓開場
澳門賭廳之間既整合求存,近年亦轉到菲律賓等新市場謀求空間。唐儀表示,因菲律賓容許賭客電話落注甚至視頻博彩,當地賭廳佣金介乎1.6%至1.8%,比澳門最高的1.25%還高,加上當地賭款壞帳可抵扣稅項,倘用披索落注,連同匯率因素下,實際繳稅比率更低。
綜合前述因素後,唐儀稱,這對每日得面對賭款壞帳,資金回籠時間隨時長達半年至一年,甚至有機會收不回的賭廳疊碼及代理,正給予求存的條件。以他所知,包括太陽城、德晉、集美、亞遊及恒星等賭廳集團及其股東,陸續在當地部署開設賭廳。
根據菲律賓娛樂及博彩公司(PAGCOR)公布數據,當地博彩收入雖然未能夠與澳門的數千億元賭收可比,卻呈現按年增長兼增速加快之勢。從2012年博彩營運收入由274.79億披索,增加至2013年的275.83億披索,到2014年增加至299.3億披索(51.8億港元)。
2 :
GS(14)@2015-04-20 15:55: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0/news/ec_ecb2.htm
蘇樹輝:澳門擁地利 仍是旅遊樞紐
2015年4月20日
【明報專訊】隨愈來愈多專接大豪客的賭廳集團轉戰菲律賓、澳洲及英國,近十年崛起成為全球最大賭城的澳門,面對競爭愈來愈大。不過在澳門經營較多貴賓廳生意的澳門博彩(0880)方面,則未見會受到太大影響。該公司董事會主席蘇樹輝指出,近期澳門賭收下跌,主要受內地政策影響有關,不見得賭廳轉戰菲律賓後,豪客會隨之過去。他認為,澳門始終享有靠近內地市場的地利,相信長遠無改其旅遊娛樂樞紐地位。
蘇樹輝稱,內地加緊監控資金非法流出及其他政策影響所至,並非純是澳門受到影響,其他地區亦然。因此就算有賭廳或疊碼集團在菲律賓設點,亦不一定代表豪客會隨之過去。反而他相信內地顧客擁有財富後,可以多了在區域旅遊或出國的選擇。在他眼中,澳門旅遊業的吸引力長在,因應交通網絡陸續完成,其作為旅遊樞紐的地位不見改變,較動輒需要乘搭飛機才能夠到達的新加坡、菲律賓及澳洲,以至交通較為不便的拉斯維加斯優勝。
太平洋投資管理共同創辦人唐儀亦說,澳門的唯一優勢是鄰近內地市場,這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在當地產業多元化帶動下,可見將來高端貴賓賭客未必有太大增長,反之會在多了自由行前來下令中場生意有所增長。
傅成玉否認泄「兩桶油」合併 內地傳媒指曾向兩會代表透露
1 :
GS(14)@2015-05-07 14:50:3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7/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不足3個月內,已三度傳出中石化(0386)及中石油(0857)合併的消息,昨日更有指,合併消息是由剛剛退任中石化董事長一職的傅成玉於3月時內部透露出來,指國家高層正就方案進行討論,不過收市後中石化官方微博轉述傅成玉回應指內容子虛烏有。然而,中石化及中石油股價已未如之前兩次借合併傳言炒上,齊齊跌約1%。
今次已經是自2月以來,第三度傳出有關兩大油企重組合併的消息。內地《澎湃新聞》昨日引述知情人士稱,今年3月全國兩會結束後,時任董事長的傅成玉曾在中石化總部向參與兩會的代表委員證實,國家高層的確正在就幾套國有石油企業重組方案進行討論,其中之一便涉及中石油與中石化的合併。對於合併方案的立足點,知情人士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在長期的業務相互滲透中,重複建設嚴重,科研、工程都自成體系,因此並不排除按領域進行橫向整合、合併同類項目的可能性。
「兩桶油」昨雙雙下挫1%
不過,昨日下午4時後,中石化官方微博出澄清表示,針對該報道專門向傅成玉求證,傅成玉表示:「向內部傳達兩大油企合併消息純屬子虛烏有」。
由於三大油企於數日前才剛剛宣布董事長替換,此時再傳油企合併難免令市場將之與人事變動掛,然而不同於對上兩次,昨日「兩桶油」合併傳言未能為公司股價帶來好處,中石化跌1.2%,收報7.15元,中石油亦跌0.7%,收報9.86元,A股亦雙雙下挫。此前,於2月17日《華爾街日報》曾指中央有意將兩間油公司合併、在4月27日內地《經濟參考報》也稱國資委將安排包括油企在內的央企重組,在這兩次傳聞中,中石化及中石油的AH股股價都獲炒上。
分析:或資產合併 再拆垂直業務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兩桶油」合併的消息雖未能證實,但若有此事也非壞事,不過應該不會是簡單的兩間公司合併,較有可能是資產合併後再將垂直業務,如勘探、油服、下游等拆分。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蕭定一公司與GME合併Chilam不滿降呢做僆模師兄
1 :
GS(14)@2015-06-05 09:26:14■張智霖所簽的中國3D數碼娛樂與僆模公司合併,有指他不滿。資料圖片
張智霖(Chilam)去年底以一億元,跟蕭定一的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續約加簽三年,繼續成為公司一哥及賺錢最多藝人。除Chilam外蕭的公司還簽有王宗堯、鄭欣宜及雨僑等。不過昨日有周刊報道,蕭定一的公司已跟靠僆模起家的環球狂熱文化(GME)合併,成為GME中國。而上月5日起經理人部門員工及藝人將由GME接手,交由一手捧紅周秀娜和GME的鄺君賢(Roy)負責。
■Coffee抗拒拍露點戲,過不了家人也過不了自己。
■王宗堯前晚帶傷出席慶功,表示踢波被踢傷。
稱機會增多
有傳Chilam跟欣宜對這個安排有微言,連有意以2,500萬元「賣身」給蕭定一的胡杏兒都叫停簽約。據知各人不滿的原因不同,Chilam不開心是因為被一間僆模經理人公司接管,有被「降呢」的感覺。欣宜的反應更大,她去年跟蕭定一簽約時明言不用減肥,擔心過檔GME後,要跟一班僆模爭上位。王宗堯昨日在facebook表示「GME和我們的理念和經營模式不同,希望日後就算合作也是互相配合。」莊思敏昨日出席將軍澳一活動時說:「同GME合作過,知道Roy同老闆(蕭定一)都一致,只不過未有一啲好清晰指引。」負責管理兩間公司藝人的Roy昨日接受電話訪問時,安撫藝人說:「合併係因為睇好中國市場,機會只會更多。亦唔存在降呢。GME本身都喺美國OCTBB上市,未來新公司GME中國係朝住內地同香港上市做目標。」蕭定一則對於旗下藝人不滿的傳言,表示「唔係事實嘅嘢唔回應。」
■蕭定一旗下藝人包括王宗堯、莊思敏及張智霖等,大家對公司的新動向反應不一。資料圖片
Coffee怕露點
此外,王宗堯前晚與林芊妤(Coffee)等在尖沙嘴出席《壹獄壹世界》慶功宴,Coffee在片中有場情慾戲頗為大膽,引來片商打她主意接拍露點戲,她說:「所以推咗,一嚟自己接受唔到,二嚟可能我係福建人,緊張屋企人諗法,驚佢哋心臟病發。」採訪:李森、溫敏芝攝影:陳順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605/19172501
嘀嘀快的估值破千億 高合併前逾倍
1 :
GS(14)@2015-06-16 10:30:2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6/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內地兩大科網巨頭阿里巴巴及騰訊(0700)旗下的「嘀嘀快的」自2月合併後,4個月間估值已經急升逾1倍。外電引述消息稱,嘀嘀快的為抗衡來自美國的外敵Uber,計劃融資15億美元(約117億元),令集團估值升至120億至150億美元(約936億至1170億元),可望破1000億港元,反觀合併時外間估值僅為60億美元。
《彭博社》及《華爾街日報》引述相關人士稱,今次融資計劃引入部分新投資者,以充實其儲備資金。據悉,嘀嘀快的在最近數星期間,一直向全球潛在投資者推銷自己,希望於本月底前與投資者決定好協議條款。今次融資令集團重新獲得估值,甚至晉身成市值最高的中國初創企業之一。
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合併前,本來都是對方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即使目前合併後,仍須面對專車服務軟件易到用車及Uber,尤其Uber最近更積極進軍內地市場。有傳Uber上月已經計劃集資15億美元,令其估值已升至500億美元(約3900億元)。
早前嘀嘀快總裁柳青曾表示,雖然集團被指估值破100億美元(約780億元),及可望上市,但管理層卻認為集團「太渺小」。
雙馬再聯手食評團購網或合併
1 :
GS(14)@2015-10-09 01:50:52【本報訊】繼今年初將「Call的」應用程式滴滴與快的合併後,內地突然傳出馬化騰的騰訊(700)及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或會再次攜手,將分別投資「中國版Openrice」大眾點評以及有「中國版Groupon」之稱的美團合併,最快今日公佈。有分析估計,今次合併是為應付另一互聯網巨頭百度,早前大力發展團購外賣業務「百度糯米」的對策。未有上市的美團及大眾點評,據兩者今年上半年交易量數據,兩間公司於團購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52%及29.5%。騰訊持有大眾點評約兩成股權,至於阿里則有份投資美團成為其股東。而《華爾街日報》估計,一旦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其市值或超過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不過,騰訊及阿里均對事件不作回應。事實上,內地「互聯網到實體店(O2O)」的商業模式發展迅速。大眾點評及美團等公司,容許用戶透過互聯網團購物品、預訂餐膳或外賣服務,公司則賺取佣金收入。除上述兩間公司外,阿里巴巴與關連公司螞蟻金服亦成立類似的互聯網服務平台「口碑」,而百度更強調,未來三年會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發展其O2O平台百度糯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08/19324764
傳阿里騰訊再聯手 合併美團大眾點評
1 :
GS(14)@2015-10-09 02:25: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8/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繼滴滴和快的兩間打車手機應用程式合併後,將再度聯手,把被視為中國版Groupon的美團網,與餐館指南手機應用程式大眾點評合併。兩家公司背後金主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
广告
交易規模將逾1170億
但對此傳聞,騰訊發言人表示不予回應。惟消息指,是次合併交易規模將超過150億美元(折合約1170億港元),而詳細框架協議會在一星期內披露,但卻遭到美團和大眾點評方面的否認。
不過,其後內地網站《網易》引述內部人士指合併一事項屬實,且已報備相關部門審批,美團與大眾點評的投資人亦已經確認今次合併。
另據騰訊科技報導指,該合併也最快將於今日落實,而合併後的新公司,將由大眾點評的行政總裁張濤及美團網的行政總裁王興,共同擔任聯席行政總額及聯席董事長,並設有共同話語權。將佔中國團購領域市佔率80%,同時新公司估值也達170億美元。並透露,合併後的新公司行政總裁將由美團網創始人王興擔任,
料完成合併後 啟30億美元融資計劃
另據網易報導,大眾點評為股東之一的叫外賣手機應用程式「餓了麼」也將加入今次合併當中。且估計完成合併後,新公司會再啟動新一輪20億至3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同時美團和大眾點評可以不再互相競爭,雙方集中實力去與目標對手,包括百度旗下的百度糯米團購網站爭奪市場。
啤酒業兩大巨企合併涉資八千億 百威購SABMiller
1 :
GS(14)@2015-10-15 00:40:43【本報綜合報道】全球啤酒業兩大巨頭百威英博(AB InBev)與SABMiller合併一事擾攘多時,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後者落實接受每股44英鎊的現金作價,較9月中旬的股價有50%溢價,收購總作價近700億英鎊(約8,260億港元)。今次全球最大啤酒集團百威英博成功收購SABMiller,兩家公司合併後,集團將佔全球啤酒市場產量三分之一。
百威英博上周已將收購作價提升至每股現金42.15英鎊,但仍遭SABMiller拒絕。不過,其董事會最終於昨日同意了百威英博上調後的潛在收購提議的關鍵條款,為全球兩家最大釀酒商合併奠定了基礎。該報價較9月14日收盤價溢價五成,至於百威英博對於SABMiller的41%股份,則會提供現金加股票的收購方式,每股報價折合39.03英鎊。最終收購提議顯示SABMiller估值為679億英鎊(約8,012億港元)。
面臨中美反壟斷挑戰
SABMiller要求,收購委員會將行動或退出最後期限延長至10月28日,百威英博需要在該期限前發出明確收購提議或退出收購。如果百威英博不能獲得交易完成所需的監管審批,或其股東未能批准該交易,就要向SABMiller支付30億美元的解約費。目前,SABMiller持有華潤雪花49%股權,收購或面臨中美反壟斷法例的挑戰。過去10年以來,啤酒業界已有許多併購例子,成為了全球反壟斷官員的注意焦點,百威英博本身也是近年通過合併才成為現有規模。至於華潤創業(291)早前表示,樂於看見百威和SABMiller合併,相信啤酒行業獲投資者認同,但即使合併未能成功,對內地市場也不會出現不利影響。此外,美國司法部正調查關於百威英博購入分銷商,從而削弱其他新進入市場的手工啤酒廠(craft brewers)的分銷能力,導致啤酒市場競爭受損的指控。美國多州有法例規定,啤酒廠必須依賴分銷商賣酒。過去數月,百威英博在美國3州購入5間分銷商,有手工啤酒廠發現,他們在分銷方面,因為上述情況變得有困難。當地反壟斷機關接到啤酒商的投訴,指百威英博迫使分銷商終止代理其他啤酒,只代理該公司本身品牌。消息人士稱,上述調查仍處於初步階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14/193321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