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摩根大通8300萬客戶數據遭黑客攻擊 否認釀史上最大外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68

摩根大通,JP Morgan,黑客,俄羅斯,網絡安全

摩根大通約7600萬家庭和700萬小企業客戶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電郵信息最近遭到黑客襲擊。此消息被《紐約時報》爆出後,摩根大通否認相關信息外泄。

昨日稍早,《紐約時報》旗下專欄DealBook援引知情者消息稱,摩根大通電腦系統的數據約三個月內第二次泄露,涉及約8300萬客戶的數據,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客戶數據泄露案之一。

摩根大通此後發布聲明承認遭到網絡攻擊,但表示:

“在此次攻擊中,沒有任何賬號、密碼、用戶ID、生日和社保號這類客戶賬戶信息失竊的跡象。”

摩根大通稱,迄今為止還未“發現與此次網絡遇襲事件有關的任何客戶欺詐”。該司發言人稱上述DealBook的報道不實,並未獲悉發生任何新的攻擊。

《紐約時報》此後修改了相關報道,稱最初的版本對摩根大通的網絡安全問題描述不當,雖然該行發現了不為人知的黑客攻擊跡象,但並未涉及數據泄露。

在摩根大通發布聲明澄清以前,前聯邦政府網絡犯罪檢控官Mark Rasch評論認為,該行的客戶應提高警覺,謹防欺詐。他說:

“這些數據對黑客和盜用身份者全都有用。這類失竊的數據自身並不敏感,但它們常用於驗證用戶的身份。”

網絡安全公司Adallom的副總裁Tal Klein認為,此次黑客攻擊可能影響用戶對銀行和其他公司的信心,此前他們以為這些機構能很好地保護數據,避免黑客侵害。Klein說,不法分子可能利用8300萬企業與個人的身份,“這是最大的擔憂”。

據彭博報道,兩位了解摩根大通調查內情的人士透露,從今年6月起,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其他政府機構就在調查摩根大通被黑客攻擊的問題,聚焦於被該行忽視的旗下一家網站的一處缺陷。黑客發布了惡意程序進入摩根大通的網絡,獲取數千兆字節的信息,直到8月月中。

知情者稱,摩根大通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被入侵,調查者認為攻擊的黑客來自俄羅斯。

美國政府官員與安全專家此前早已警告,金融系統和其他重要的服務與公共事業機構可能遭到網絡幹擾。今年3月以來烏克蘭危機升級,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緊張,這類網絡安全的擔憂隨之加重。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此前否認俄羅斯是摩根大通遭到攻擊的幕後勢力,將這種傳言斥為“無稽之談”。

摩根大通承認被攻擊但否認數據泄露以後,該行股價下跌0.4%。截至昨日收盤,該行股價今年漲幅不超過1%。

今年7月,德州首府奧斯汀媒體報導,奧巴馬在該市光顧一家燒烤餐廳時用了自己的“摩根大通銀行卡”。對於昨日的摩根大通被黑客攻擊報道,白宮並未回應是否奧巴馬的個人信息也在涉事客戶數據之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JP Morgan,黑客,奧巴馬,摩根大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6

七連跌還不夠 黃金遭遇史上最大做空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28

黃金,期貨,美元,GDP,大宗商品

金價連續第七周收跌,創2010年最長連跌期,回吐今年所有漲幅。對沖基金等投資者押註金價再跌,大幅削減黃金多頭,黃金空倉規模創新高。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末報告的截至9月30日數據顯示,黃金期權與期貨的空倉規模創2006年有記錄以來最高記錄。全球最大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上周三減至768.66噸,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上周Comex期金下跌1.9%,跌幅為2013年1月以來第五高。

9月底公布的美國二季度GDP增速終值為4.6%,創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新高。美國經濟加快增長的同時,美元創下四年來最高記錄。一些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提前加息,黃金作為通脹對沖工具的需求有限。高盛、匯豐等投行均預計金價將走低。

管理12億美元的McQueen, Ball & Associates公司首席投資官Bill Schultz認為:

“黃金正在失去人們的愛,美國經濟越好,美元越走強,就會越驅使人們離開黃金。”

高盛上周四重申,預計12個月內金價降至每盎司1050美元。匯豐將明年的預期金價由每盎司1310美元下調至1175美元。

法國興業銀行次日報告稱,美國經濟近來表現好轉意味著,市場將開始預計,美國利率上升的速度會更快。該報告預計,金價將低於每盎司1200美元。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金價並非一味下跌,還會有起伏。管理85億美元資產的Permanent Portfolio Family of Funds Inc.公司基金經理認為:

“我沒有把黃金看得特別負面。我們是長期持有者,因為相信它是維持和累積長期財富的組成部分。黃金現在處於交易幅度的低端,在我看來,它是一種波動的資產。我並不是太過擔心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黃金,期貨,美元,GDP,大宗商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27

債市史上最重磅會面:Gross告訴Gundlach“我是科比,你是勒布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35

201410051009

路透是這般形容的:這是債市史上最重大的會面之一。兩個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最顯赫的名字,同時被媒體冠以“債王”封號,Bill Gross與Jeffrey Gundlach。兩人是激烈的競爭對手,此前從未會面。這次,兩個大人物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談。就著檸檬水與蔬菜沙拉,兩人討論了是否聯手。

就在9月26日Gross震驚全球市場的離職前不久,在9月15日那周,Gross找到了Gundlach,拋出了這顆重磅炸彈。據Gundlach向路透表示,Gross當時說自己就要被四十年前親手創建的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解雇了。

Gross當時透露已經考慮離職有一段時間了。今年初,被公認是Gross接班人的Mohamed El-Erian離職,這迅速引發公眾危機,Pimco陷入了混亂。Gross告訴Gundlach,自己早在六個月之前就與另一家機構在談,但並未透露是哪家。

Gundlach向路透詳細描述了兩人的會面:

Gundlach完全沒有想到Gross會打電話過來,他說:“Gross是通過DoubleLine(Gundlach管理的基金)的接線員接進來的。”

不敢相信這真是Gross,Gundlach說他“讓前臺記錄了號碼,隨後回撥過去確認這不是惡作劇。在幾小時後,我在家里給他打了電話。”

Gundlach說:“在電話里“格羅斯告訴我Pimco不再需要他了”,然後我說“這真是難以置信的愚蠢決定””。

Gundlach說他安慰了Gross,並對此感同身受,因為他自己是在2009年由於權力鬥爭被法興旗下的TCW Group解雇。

70歲的Gross告訴Gundlach他不想退休,他希望能夠繼續管錢,盡管規模可能會收縮。

在兩人的通話臨近結束時,54歲的Gundlach向Gross發出邀約,他說;“我真心認為我們可以考慮下組一個“夢之隊””。

第二天下午四點左右,Gross來到Gundlach位於洛杉磯的住所,兩人談論了各自的職業生涯,Gross對Pimco的感情,以及兩人攜手的可能。

Gross顯然對Gundlach了如指掌,他說自己的妻子Sue對此作了詳盡的調查,並對Gundlach的成就贊不絕口。

Gundlach告訴Gross,由於Gross之前的成就過於耀眼,這使得Pimco規模過於龐大難以管理,甚至是幾年的平均水平回報都會被人們認為是失敗。

Gundlach表示,在會談中,Gross“提及了“債王”的事,並將兩人的成就與NBA的球星科比以及更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作了類比。

Gross告訴Gundlach:“如果說我是科比,你就是勒布朗。我有五枚總冠軍戒指,你有兩枚,日後很可能會拿到五個。”

兩人的會面並未達成任何合作的決定,但同意將保持聯系。Gundlach很明確的表示希望完全掌控DoubleLine。

一周後,在宣布加盟Janus的聲明之前一晚,Gross致電Gundlach,留言稱自己將離開Pimco加盟另一家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10051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33

吃下美國史上最大罰單 美銀三季度虧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41

下載 (1)

周三,美國以資產規模計的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公布財報稱三季度出現虧損,多因該行向美國政府支付的天價罰單拖累了利潤。

美國銀行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7000萬美元,合每股虧損0.01美元。路透社此前援引分析師預期該行將每股虧損0.09美元。

相比之下,該銀行去年同期獲利22.2億美元,合每股獲利0.20美元。

美國銀行法律訴訟成本在第三季增加至56億美元,高於第二季的40億美元,2013年第三季為11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8月21日,美國銀行宣布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166.5億美元以了結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相關訴訟。這是美國聯邦政府針對單一公司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

路透社報道稱,今年以來,美國銀行已因金融危機時期的違規行為而屢吃罰單。目前為止,美國銀行同意支付解決與金融危機有關的賠付金額約有700億美元,是摩根大通已同意支付金額的兩倍多。

美國銀行是美國六大銀行中第四家公布第三季業績的銀行,之前公布業績的摩根大通也曾深受龐大法務費用的沖擊。

華爾街見聞提及,摩根大通三季財報披露了高達10億美元的訴訟費用。該銀行去年第三季錄得3.8億美元虧損,為2004年以來第一次虧損。因該行遭遇監管當局的一系列調查,並為其付出高達72億美元的訴訟費用。

據路透社報道,美銀財報還顯示,

包括優先股股利在內的凈利從25億美元下滑至1.68億美元。

第三季正體投資銀行手續費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4%至14億美元。

不計會計調整的債券交易營收增加11%至22億美元,因市場活動在9月出現回升。

證券銷售及交易營收同期增加6%至10億美元。

最大業務零售銀行部門的獲利成長3.9%至18.6億美元,受信貸損失準備減少所帶動。該部門業務包括信用卡。

財富及投資管理獲利增加12.9%至8.13億美元,因資產管理費收入成長19%至創紀錄的20億美元。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銀行執行長莫尼漢說:

我們的客戶活動強勁。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多數業務的獲利也有好轉。

美國銀行股價在盤前上漲0.4%至16.59美元。

至周二收盤為止,股價自今年以來已上漲5.3%,是KBW銀行股指數成分股中表現第二佳的個股,僅次於富國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87

發改委醞釀史上最大規模藥價改革: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95

6348383288545634004

本文首發於一財網。作者 王蔚佳。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轉載。

中國價格管制體系中的堅冰——藥品價格,正在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確認,國家發改委本周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本報同時獲悉,甚至包括取消主管藥品價格的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也成為本周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的正式建議之一。

藥價放開成共識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昨日,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這份已經下發至各省和部分企業的征求意見稿提出,2014年年底前,將最先放開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等四項藥品價格。

事實上,因為安全性和社會影響等因素,血液制品、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和疫苗等,在藥品監管中一直被列入安全監控等級最高的“特殊藥品”,從生產經營到倉儲物流等都較一般藥品更為嚴格,是市場化最難的領域之一。此次竟最先入選價格放開序列,引發市場廣泛關註。

對此,征求意見稿表示:“在放開的藥品中,血液制品因隨著市場發展,生產企業不斷增加、競爭加劇,醫保目錄內已有可替代藥品”、“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是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理,定點生產,使用環節幾乎不存在濫用情況,市場價格穩定,市場銷量小”;而全國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主要是實行統一采購並免費提供給特定的人群使用,其價格可由財政與有關企業通過協商或招標的辦法確定。

對於此前市場普遍呼籲的專利藥價格市場化問題,該征求意見稿的表述為:“專利藥屬於創新藥,上市時間短,市場銷量小,放開價格有利於提高研發創新的積極性。”

根據《價格法》、《藥品管理法》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現階段中國對藥品實行三種定價形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及少數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其中,由財政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目前約有100種,占已批準上市藥品數量的0.8%;其他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具體形式為最高零售限價,約2600種,占22%左右;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以外的藥品,實行市場調節,由企業自主定價,占77%左右。

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格,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體制——在上述定價範圍內,屬於國家基本藥物及國家醫保目錄中的處方藥,壟斷生產經營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定價,約1900種;屬於國家醫保目錄中的非處方藥,及地方醫保增補的藥品,由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定價,約800種。

與此同時,對於藥企最為關心的醫保目錄內品種的價格調整,發改委方面在上述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也明確稱:“擬改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實際購銷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具體工作方案2014年11月報國務院審批,2015年1月起實施。”

由於數量龐雜,且牽涉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導致的醫保支付能力懸殊的問題,同一種醫保藥品的價格在不同地區的定價和隨後的招標並不簡單;而另一方面,由於屬於國家付費、用量巨大且定價空間充足,對企業來說,進入醫保是保證銷量和打通市場的黃金選擇,也歷來是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域。

“客觀地說,這些年發改委對藥價的思路基本是對的,但是因為價格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價格問題,牽涉到招標采購的衛計委,醫保結算的人社部,解決起來並不容易。”前述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表示,“早在這次之前,他們(發改委)內部就已經多次討論過價格放開的可能性。”

《第一財經日報》還在昨日拿到的征求意見稿中註意到,發改委方面在解釋這一高度敏感的醫保目錄藥品價格放開時強調:“我國醫藥生產、流通環節競爭充分,藥品品種多、質量和成本差異大。在‘以藥補醫’體制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現行制定最高零售價的辦法既不科學合理也不可能消除‘藥價虛高’的問題。在全民醫保體系已經建立,且招標采購制度逐步完善的情況下,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已具備放開價格的條件。”

藥價處“存廢”成疑

“除了藥價的問題,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還有一個提議——取消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而且這個建議不是下面的局長們提出來的,是(發改)委里自己的領導提出來的。”昨日,有接近發改委方面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截至今年10月,包括原司長曹長慶、副巡視員郭劍英、剛剛接任曹長慶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兩名副司長周望軍和李才華等5名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被先後帶走調查。在這波震蕩中,5名當事人都曾直接或間接管理過醫藥價格。

“權力本來就過於集中,加上這兩年新醫改後,基本藥物目錄等一系列政策又賦予了更廣泛的定價權,包括藥品的定價,能不能進醫保,能不能進基本藥物,哪些品種降價,哪些品種可以適當給予政策浮動的價格空間,要做的事情太多,權力也太大了。”前述接近發改委方面的知情人士認為。

但本報采訪發現,更多的觀點認為,即便醫藥價格處的“存廢”已無懸念,但現今醫藥領域內面臨的價格問題並不能因此就迎刃而解——歸屬衛計委管轄範圍的藥品招標采購,仍然是決定終端藥品價格的關鍵一環,而這一環目前狀況更為複雜。

“2006年轟動全國的齊二藥事件和華源欣弗藥害事件,其實就是企業為了省幾分、幾角錢——如果不把成本降到招標線以下,它的產品一瓶都賣不出去,但是招標線定得又已經完全背離了實際成本。”有相關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即便是到了現在,招標依然是幾乎所有企業面臨的最大門檻。

在每年“兩會”醫藥代表委員的座談會上,招標問題已經連續6年成為最核心的討論議題。

江蘇康緣藥業(600557.SH)董事長蕭偉就曾稱:“國家定價,有些企業甚至按照10%扣、20%扣去招標,實際成本都比招標價格低,藥品質量恐怕根本無從保證。”

陜西步長也退出了部分地區市場的招標,放棄了市場。“我們按照那個招標價格,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牌子砸不起。”步長集團總裁趙超說道。

市場的另一層擔心來自價格放開後與社保支付限額政策的配套。

“如果付費方不支持,那價格放開沒有辦法落地,真正的價格市場化必須要和招標采購的市場化,以及支付改革的市場化結合,否則還是空中樓閣,所以大家現在還在觀望。”前述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告訴本報。

今年上半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推行的新政中包括解禁處方藥網上銷售,該舉措被認為是從渠道上松動既有藥品價格的嘗試;而此前,江西在全國率先放開省管的全部601個非處方藥品的價格,對原省管價格的非處方藥,江西省價格主管部門不再制定最高零售價,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將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定價。

那麽,價格放開後會不會出現價格普漲?采訪中,企業和業內專家均表示,短期內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產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

即便以國內創新企業和跨國藥企為主的專利藥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調高,但鑒於目前外企在國內競爭激烈,除非領域獨占品種,跨國藥企對這一調價也會采取試探性分階段的策略,不會猛漲丟掉市場。

業內同時認為,市場化的定價方式,尊重專利藥等創新藥物的知識產權,毫無疑問將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擺脫低檔次競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藥品質量提高和專利藥物研發的本質上,長遠有利於制藥工業和整體市場秩序的發展和整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20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今起實施 多公司臨生死考驗 比斯特

來源: http://xueqiu.com/4212721183/33026363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今起實施 多公司臨生死考驗
《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於16日起正式施行,滬、深交易所修訂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將同時實施。這項新版退市制度被稱“史上最嚴”,股市暗潮湧動,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神經繃緊,紛紛出招自救。  《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於16日起正式施行,滬、深交易所修訂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將同時實施。這項新版退市制度被稱“史上最嚴”,股市暗潮湧動,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神經繃緊,紛紛出招自救。

  業內提醒股民謹慎炒作ST股。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實施 A股“不死鳥”神話或將終結

  按照新版退市制度,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將被強制退市。多家ST公司前兩年連續虧損,今年全年業績扭虧為盈成為各家的“救命稻草”。另外,鑒於新規中的重大違法公司強制退市制度,今年的造假上市公司們集體顫抖了。

  萬福生科去年業績造假,業內分析稱其在違規公司中退市風險最大。加之2012年、2013年業績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再虧1554.61萬元,如果到年底無法扭轉,公司股票隨時可能暫停上市。南紡股份5月15日被證監會罰款和警告。去除虛構利潤計算,南紡股份從2006年至2010年這5年中,利潤皆為負值,公司實際已多年虧損。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50家風險警示的股票。除主板市場之外,創業板沒有ST警示過渡期,這意味著連續虧損三年的創業板公司將直接被退市。目前,寶德股份、天龍光電和萬福生科三只創業板個股岌岌可危,已經發布了關於暫停上市風險的警示公告。

  此外, *ST二重、*ST超日、*ST鳳凰、*ST國恒和*ST武鍋B,這五家暫停上市公司也面臨退市風險。盡管之前暫停上市公司在停牌期間總能出招以起死回生,但是面對此次嚴苛的新規,業內表示A股歷史上 “不死鳥”的神話或將被打破。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表示,健全完善退市制度,有利於實現優勝劣汰,提高市場有效性,並有利於培育理性投資的股權文化,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證監會將指導滬深交易所進一步嚴格落實退市工作責任,嚴格落實退市制度的規範要求,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堅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相關公司出招“自保” 業內:殼資源價值將下降

  生死攸關之際,相關公司不會坐以待斃,紛紛在最後時刻使出資產重組、政府補貼等招數,以求“保殼”。

  *ST超日此前出現債務違約,今年前三季巨虧27.8億元,10月25日宣布重組方案順利通過,身背50億巨債,殼資源最終以14.6億元的價值出售。*ST昌九計劃請示贛州市政府於12月31日以前給予公司經營性財政補貼8000萬元。

  對此,申銀萬國報告指出,習慣性並購重組是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現象,除上市殼資源比較稀缺外,也由於標的公司股價會因重組而大漲。不過,隨著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及退市制度不斷完善,殼資源價值將日漸下降。

  “主動退市”可能性小股民勿盲目炒作ST股

  新版退市制度啟動,市場究竟會動蕩幾何?

  業內分析稱,新版退市制度在多個方面強化了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從長期看,對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但是,新規中的“主動退市”這一項並不被看好,因為目前上市指標仍處於稀缺資源的狀態,加上瀕臨退市的公司股價還有爆炒的機會,大股東幾乎不會做出這個選擇。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隨著退市制度的正式推出,藍籌股的春天來臨,垃圾股的末日也已經到來。過去,真正退市的公司不多,隨著新退市制度的推進,今後退市將成常態化。

  註冊制的導入,殼資源價格下降,以後炒作垃圾股、題材股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據中新網證券頻道統計,本周ST板塊累計下跌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87

圈錢?馬雲才剛上路 亞洲史上最大規模企業債--阿里債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03

在成功登陸美股之後,馬雲的阿里巴巴又有了新目標。中國最大電商巨頭計劃通過債市籌集資金,發行總額高達80億美元的公司債,為亞洲市場最大規模企業債。

紐約梅隆銀行預計阿里巴巴的債券收益將高於發達經濟體同類型公司的企業債。而據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由於市場對中國公司整體的信息披露和企業管理方面存在顧慮,因此中國公司今年發債較亞洲其他國家平均多付15個基點的溢價。

不過在成功IPO之後,中國新首富已經成功讓市場認同公司在治理結構上的改善。阿里巴巴IPO共募得250億美元,自9月19日首日交易以來已飆升20.4%,而且吸引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富達以及Third Point LLC等知名投資者。

數據顯示,索羅斯持有440萬股阿里巴巴,價值達到3.909億美元,持有雅虎的股票數量超過了500萬股,價值達到2.059億美元。

阿里巴巴國際部相關人士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計劃將發債所得用於為現有信貸工具再融資,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大型上市公司很少在IPO之後如此短的時間里就大規模發債。這也突顯出阿里巴巴的吸引力,很多人視其為進入廣闊中國市場的捷徑。

包括標普和穆迪在內的評級機構均擬給予阿里債最高的評級(A+和A1)。同類型EBAY的評級為A,而亞馬遜的評級為AA-。

投資級的中國公司企業債在2014年整體回報率達到8.4%。而彭博預計全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4%。雖然該數據為20多年來最慢增速,但是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翹楚。因此投資者對於投資中國公司的熱情依然相當熱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30

史上最強打新潮來襲 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06

隨著史上最強打新潮的洶湧來襲,交易所國債逆回購利率一度出現暴漲。

周一下午2點左右,1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漲幅達874%,報3005個基點。2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381%,報2489個基點。3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791%,報2005個基點。4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440%,報2218個基點。7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33%,報1430個基點。

W]UM43%)2(AR7%S@TMH$Q~3

到股市收盤時段,漲幅有所收窄:

2WJXW(A7G}5QJ9[0F$2R87W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提到,從21日開始,有一波空前的打新潮席卷A股市場,預計將凍結1.61萬億的資金,為歷史峰值。

按照國泰君安的計算,11 月 25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 6213 億,疊加前兩天資金未解凍影響,合計凍結資金規模為12175 億;11 月 26 日新凍結資金規模為 660 億,累計凍結資金量接近 1.4 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

今天是央行宣布降息後的首個交易日,市場報以大漲,上證綜指創三年新高,但是隨著打新潮的襲來,不知市場是否依然會牛氣沖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56

史上最大藥品價改將至 最高零售價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98

6348383288545634004

藥品定價機制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透露,對藥品價格進行改革是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總體改革思路是未來的藥品價格更加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政府降低對藥品價格的行政管制,該政策的出臺不會太久。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放開最高零售限價。並且,其他的藥品價格的制度也會盡快出臺。

原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告訴上證報,本輪藥品價格改革,取消政府定價已成定局。政府定價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需求,取消政府定價的條件基本具備。

該報指出,除了血液制品、一類精麻藥等五類品種率先改革外,能從藥品價格改革中獲得重大政策利好的當屬創新型中藥上市公司。

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介紹過,國家發改委上月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2014年初,發改委主導的中成藥降價事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藥品評審中心開始啟動中成藥調價的調查,緊接著召開中成藥成本審核企業溝通會、中成藥價格醫保專家評審會等。

但是,據上證報調查,中藥材等原材料的價格最近5年內都處於歷史高位,中藥企業的各項成本不斷增加,如果終端價格再降,企業可能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及供應。值得關註的是,與會人士向上證報透露,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中藥降價的可能性很渺茫。

該報援引券商醫藥研究員分析稱,相比競爭更激烈的化藥市場,擁有獨家、創新品種的中藥企業有望從價格新政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76

史上最慘烈的原油價格戰會重演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7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價格戰”,美國石油開采商輸得很慘。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龍頭”足足四個月沒有關上,油價暴跌67%,僅僅高於10美元/每桶。

美國原油產業遭遇重創,在隨後的近20年里原油產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奪原油市場寶座。

如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在即,盡管沒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夥伴們會像當初那樣大規模的“放水”,而美國頁巖油產生也表示不會減產,然而那段悲壯的記憶再次浮現在美國石油行業高管們的腦海里。

覆蓋原油行業37年的老將、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告訴彭博社

1986年原油價格崩潰,美國原油行業始料未及,許多公司被迫關閉。誰也無法忘記那段歲月,它是美國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OPEC貢獻了世界約40%的原油產出,10月的日產量達到3100萬桶,超過了3000萬桶的目標。

油價自6月的高點已經下跌超過30%。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明日OPEC會議將召開,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達2.2%,收於每桶74.09美元,創四年新低。布倫特油價下跌1.7%,收於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說:

必須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說“一定得是我們(出手)嗎”?

市場之爭

實際上,1986年的大崩潰中,沙特並沒有先發制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張,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場供應的調節者,油價上漲就增加供應,油價下跌就減產。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隨著OPEC其他成員國的產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產量由1981年的超過900萬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萬桶。普利策獎獲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這使得沙特面臨著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問題。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獲原油市場份額的意圖,油價隨即開始下跌,從1985年11月巔峰時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達成了新的“市場瓜分”協議。此時,美國石油開采商已經受到重創,主要采油區失業率飆升。俄克拉荷馬州失業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當時全國的平均失業率約為7%。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數據顯示,1986年,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州的原油產出分別下降了8.3%和7.1%。

能源開采服務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聯合創始人James Richie告訴彭博,“當時市場上充斥著原油開采設備”。 專業拍賣油田設備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導了86起拍賣,比正常年份的兩倍還多。

1986年,油田開采設備變得一文不值。

彭博社稱,這一段歷史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麽今天美國頁巖油開采商們會指責沙特和OPEC為價格下跌的罪魁禍首,並認為“原油價格戰”旨在迫使它們出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