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銀首季壞帳5年新高

1 : GS(14)@2014-05-16 11:10: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6/news/eb_ebf1.htm

【明報專訊】中銀監會公布一季度統計數據,內地商業銀行的壞帳總額共計646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增加541億元,增幅高近一成,不良貸款率亦上升至1.04%,增幅為0.04個百分點,內銀壞帳水平已達過去5年來新高。


根據中銀監報告,截至3月底,內銀壞帳已連續第10個季度上漲,6461億元是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按照監管規定,內銀貸款風險級別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5類,後3類合稱為不良貸款。中銀監今年首次披露,內銀首季的正常類貸款總額為60萬億,佔比96.46%,關注類貸款為1.56萬億,佔比2.5%。





中銀監認為,雖然內銀壞帳上升,但壞帳率仍屬於較低水平,且抗風險能力仍強,整體運行仍平穩。

國務院昨天發布了修支持國外貿穩定的若干意見,包括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價,增加匯率浮動性,保持匯率在均衡水平等。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昨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升13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至6.164,人民幣即期匯率基本平穩。

人行昨進行87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本周內在公開市場淨投放資金440億元。內地流動性充沛,銀行間隔夜拆息僅2.35厘,再跌1.66個基點,其他1個月以內拆息也都在3厘以上的偏低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57

人行選擇性「放水」 多釋400億 分析員﹕伺機加強操控內銀

1 : GS(14)@2014-06-17 12:14: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7/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中央出乎市場意料擴充流動性,昨天起正式實施的「定向降準」擴大至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招行(3968)、民行(1988)以及在內地上市的興業銀行和寧波銀行均已獲通知,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可釋放資金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炒起內銀股。市場對人行是次做法頗有微言,批評其「選擇性」給內銀降準,缺乏透明度,且有加強操控之嫌。


人行上周一宣布「定向降準」細則,昨天,符合「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已正式實施降準0.5個百分點,然而至午間時分,內地傳出招行、民行、興業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以及浙江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寧波銀行均獲降準0.5個百分點,此後四家銀行發言人逐個對外證實傳言,招行和民行亦發通告證實。昨天,中小型內銀逆市炒起,招行、民行和上交所上市的興業銀行股價均升逾1.5%(見表)。

巴克萊:降準標準隨意 不合理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黃潔和毛軍華在給客戶的郵件中稱,原來部分銀行和人行進行了接觸,對小微企業的定義進行了調整,民行和興業這才符合條件獲降準,招行亦然。不少券商獲悉後對人行的做法頗為不滿,批評其做法缺乏透明度,「找個藉口隨便放」,更有人諷刺人行「下定決心要偷偷放」。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直言,這顯示人行任意對內銀降準,缺乏標準,亦不合理。

按人行上周公布,內銀須在去年新增涉農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及餘額佔比逾30%,或新增小微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餘額佔比超過30%,才符合降準的要求。但招行、民行及興業銀行,其涉農貸款和中小企貸款佔比並不多(見表),明顯未符合資格。

人行:並未擴大降準範圍

對於市場的質疑,人行在微博上反駁稱,並沒有擴大降準範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這已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多類機構。

有銀行界人士對本報表示,雖然貨幣政策整體呈現寬鬆的趨勢,但人行此次舉措難免被人懷疑是有意圖地去加大在內銀中的影響,加強操控力度。此外,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儘管降準旨在刺激經濟,但不宜擴大,否則流動性仍將走入房地產市場,令樓市泡沫惡化。

他認為,內地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過去10年都在快速增加,貨幣擴張政策使得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率太高、槓桿率太高,他相信,現時中央採取的穩健貨幣政策,是趨向溫和緊縮而非擴張。

明報記者 張聞文
2 : GS(14)@2014-06-17 12:16: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7/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4月底至今,人行表面降準兩次,實際降準3次,範圍大致從農商行,擴大至城商行,再擴至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整體釋放流動性預計已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經濟刺激作用將明顯,尤其對中小型實體經濟有較大幫助,市場預期,定向降準範圍還會繼續擴大。


累釋3200億流動性

根據海通國際的估算,招行、興業銀行、民行及寧波銀行的存款總額在截至今年首季末共計7.66萬億元,此次降准0.5個百分點,大約可釋放400億元流動性,而自4月下旬以來,人行共釋放流動性約3200億元。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對本報表示,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大約釋放流動性5000億至6000億,其中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將約佔一半,此次放水近3000億,而人行已明言降準範圍已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那麼實際上,目前基本只有五大行在範圍之外了。

無論人行此次做法是否受到批評,但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容小覷,尤其對中小企業、非產能過剩行業以及競爭性行業最為利好。民生證券就評論,從農商行到城商行再到昨天的四家銀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約1800億左右,均將投向中小企業和三農領域。海通國際預期,未來將有更多銀行會向人行申請降準,該行期待全面降準,以釋放更多流動性支持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85

內銀存款息上限料今年取消

1 : GS(14)@2015-03-13 11:54: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3/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周小川表示,今年完全取消內地銀行存款利率上限機會很大。目前內地銀行已在上浮利率上有分野。外資行無上浮,大行上浮一成,股份制上浮兩成,合作社上浮三成。存款保險制度也在上半年推出。分析認為,若年內取消上限,短期人幣自由兌換、匯率自由化仍難以實現,但內銀會受壓。

經濟師﹕對外價格進一步開放

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從利率上調1.3倍走到取消上限,央行將完全開放對內價格,對外價格邏輯上也會進一步開放。外匯的浮動匯率區間去年從1%上調到2%,理論上今年會再增大浮動區間。但他認為,短期內不會走到3%,因為這會加速人民幣的貶值。他指出,匯率已經成為「人民幣」的最後一個屏障,太快放開對於金融市場有很大影響,目前距離匯率市場化仍有很大的距離。

星展銀行經濟師周洪禮指出,取消人民幣利率的上限,目的和最直接的效果是解決內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利率市場化後,銀行自己決定成本,這會成為分配資金的重要一環。銀行將有意願高息吸納存款,再高息借貸給中小企業。原先的情是存款利率有上限,貸款利率自然不能太高,因而銀行的錢都自然流入了風險更低的大型企業。

至於取消利率上限對於內銀的影響,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取消上限自然導致銀行搶客,對內銀不是好事。廖群認為,由於競爭加劇,將導致銀行資金成本增加,短期負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43

財經八一八: 央視踢爆內銀批卡「求其」

1 : GS(14)@2015-03-23 16:25:57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八-八-旭茉jessica-run-2015-220000008.html
香港這邊為慈善起跑,內地則為反貪、反黑幕努力。中央電視台近年經常玩「大踢爆」,派記者明查暗訪揭露黑幕,令不少行業的惡行先後登上電視之上。今次央視這把火再燒到內地大銀行身上,更揭發「洗錢」的漏洞,相信各大銀行之後一段日子將相當麻煩。

中央電視台自一九九一年開始,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都有一個與政府相關部門及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主辦的晚會,揭露消費市場的荒謬事,今年多個行家被射中,包括汽車維修費被誇大、外國品牌服飾不合格,以及假鴨血充斥市場等,呷哺呷哺(00520)和小肥羊的鴨血,都被檢出有豬源性成分。不過,最令市場震驚的是,今次連國有銀行都被牽連。事緣有人在QQ群組公開兜售身分證或身分證連銀行卡,身分證每張二百元(人民幣.下同)。央視記者就在網上買齊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建設銀行(00939)和中國銀行(03988)四套銀行卡,一條龍地包含所有需要的配套產品,除了戶口持有人的身分證以外,有正規銀行卡、與手機綁定的聯通(00762)電話卡,網上銀行服務、轉賬、支付等功能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貼心。

另外,央視記者又用網上買來的身分證到上述四間銀行由請銀行卡,結果發現銀行有關工作人員即使發現身分證上的照片,與記者本人明顯不是同一個人,但有三間銀行仍然照樣批出銀行卡。據身分證賣家所言,他們每年可以賣出四、五千張身分證,兜售身分證及銀行卡的QQ群組更多達數十個,可以想像一年有多少戶口可以被利用作洗錢之用。今次的測試只有建行一間拒絕批出銀行卡,其餘三間國有銀行都嚴重出錯,的確有整頓的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26

內銀紛搞網購 反擊阿里

1 : GS(14)@2015-04-08 17:40: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8/news/eb_eba1.htm\r\n\r\n【明報專訊】內銀業績已悉數公布,壞帳雙升,派息減少乃大勢所趨。不過,四大內銀純利增速下跌的同時,網購等電子商務業務卻急速膨脹,為未來盈利增長埋下伏筆。建行(0939)善融商務成交額按年增逾六成至463億元(人民幣‧下同),工行(1398)融e購啟動14個月,成交破千億元。對比內地最大網購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2013年成交額2200億元,分析指銀行可憑藉天然優勢收復失地,但不能僅限於防禦,而要有所創新。\r\n\r\n銀行系首個網購平台——建行2012年6月推出的「善融商務」去年實現成交額462.79億元,按年增長66.5%。副行長楊文升說,由於業務產生的價值極大,今年的投入金額雖無具體數字,但建行態度是「要多少,給多少」。不過,「善融商務」過去銷售九成依賴B2B(商戶對商戶)業務。2013年277.82億元的成交額中,個人商城僅10.35億元,佔比3.7%。分析稱,建行戰術是將公司現有的企業類金融業務從線下轉化到線上,平台對於開拓個人客戶,作用仍十分有限。\r\n\r\n工行後來居上 成交破千億\r\n\r\n與建行同一年推出網購平台的交行(3328),去年電子支付交易筆數9.59億,交易金額2932.6億元,分別按年增長89%和204%,但當中有多少屬網購就沒有交代。\r\n\r\n全球最大銀行工行則後來居上,電商平台「融e購」2014年推出當年交易額700億元,至今累計交易額破千億元。董事長姜建清宣稱,今年B2C(商家對用戶)電商平台的目標交易額要達到3000億元、B2B平台要達2000億元。內房一哥萬科(2202)宣布今年將在工行平台銷售100億元。美銀美林報告指工行「大象起舞」,互聯網金融策略重塑品牌,7個月內完成了一般電商7年才能實現的成交量;配套的網上信用貸款平台「逸貸」去年發放貸款2300億元,超出整個內地P2P網上成交額。\r\n\r\n中行(3988)和農行(1288)至今尚未有網購平台。\r\n\r\n瑞信﹕內銀電商屬防禦 創新較少\r\n\r\n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資源,且實施商戶零成本入駐,比起以入駐商戶繳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傳統電商有極大的優勢。瑞信銀行分析師朱鶴稱銀行存款流失壓力大,最看中的是網購衍生的存貸款。通過網購平台獲取交易數據,進一步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r\n\r\n他表示,相對於阿里的B2C,內銀只是在客戶生態圈內、在供應鏈內部做B2B。目前所有內銀的電商都是防禦性的,架構上創新較少。個人客戶有價值,但納入有困難。創新就要把年輕人從淘寶或者其他平台拉回銀行。\r\n\r\n由於前期投入高,電商板塊短期盈利少,對於總體利潤貢獻不會超過3%。\r\n\r\n明報記者 顧冷冰、孫娜
2 : GS(14)@2015-04-08 17:40: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8/news/eb_eba2.htm
騰訊阿里密鑼緊鼓推網銀
2015年4月8日

【明報專訊】近年各行各業對互聯網金融領域虎視眈眈,線上經驗豐富的科網公司自然要搶奪先機。騰訊(0700)領銜並擁有30%股權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預計本月正式開業,將成為內地首家上線的互聯網銀行。

微眾銀行本月內開業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發起的浙江網商銀行,亦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該行官方確認已於上月26日之前向監管部門提交開業驗收申請報告,螞蟻金服副總裁俞勝法曾表示,爭取將網上銀行於今年5月至6月上線。

不同於傳統銀行,微眾銀行沒有實體的網點及櫃台,相關產品主要在移動端發布,所有審核、風控、服務等全部在線上完成,騰訊旗下的手機QQ等有望成為首批產品上線的主要渠道之一。事實上,微眾銀行已於今年1月進行試營業,並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見證下將3.5萬元貸款發放給一名卡車司機。

重點拓個人消費者

微眾銀行服務的重點是個人消費者及小微企業,包括存貸、辦理國內外結算及票據、債券、外匯及銀行卡業務等。內地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稱,貸款發放毋須財產擔保,而是用「人臉識別技術」代替傳統的「面簽」身分驗證,大數據信用評級系統亦會作為重要放貸依據。

一直以來,微眾銀行以對傳統金融的革命性嘗試備受市場關注,但卻並未與傳統銀行分道揚鑣。今年2月微眾銀行與華夏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在資源共享、小微貸款等方面合作。騰訊總裁劉熾平早前亦對媒體表示,希望微眾銀行可「成為傳統銀行的合作平台,促進共同發展」。
3 : GS(14)@2015-04-08 17:41: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8/news/eb_eba3.htm
網商「寶寶」分薄存貸 銀行反擊
2015年4月8日

【明報專訊】互聯網向銀行發起的第一擊,便是馬雲旗下的餘額寶。餘額寶匯聚了民間碎片化的財富,隨後,騰訊、百度、新浪、網易紛紛進入金融領域。不過,銀行系「寶寶」也應運而生,且以其安全性和高收益扳回一城。

截至去年底,餘額寶用戶數增加至1.85億,餘額寶規模達到5789億元(人民幣‧下同)。內地年輕一代已經不願再擁有「定期存款」,而是將每一分毫都投入更高回報、且靈活存取的「寶寶」系產品。互聯網公司已然依託電商平台、社交平台等將服務延伸至銀行支付、融資等核心金融領域。「寶寶」產品已開始向轉帳匯款、信用卡還款等傳統商業銀行的帳戶功能滲透,並伸向代理基金、餘額理財領域,分流銀行存款。

「寶寶」大戰 銀行收益率有優勢

中信銀行(0998)、平安銀行、民生銀行(1988)紛紛設立旗下「寶寶」,並以安全性和高收益招徠。根據內地網站統計,上周銀行系寶寶中,中信銀行(0998)薪金寶旗下南方薪金寶7日年化收益率為5.42%,平安銀行平安盈7日年化收益率為5.14%。回報表現較好的互聯網寶寶產品,在收益上仍棋輸一。微信理財通以及旗下易方達易理財7日年化收益分別為5.05%和5.04%,其他互聯網系寶寶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均低於5%。

有分析認為,寶寶系產品忠誠度有限,年輕一代善於比較選擇,收益率是致勝法寶。銀行若能將「寶寶」系產品整合到現有的金融體系內,必將跑贏互聯網系競爭對手。
4 : GS(14)@2015-04-08 17:41: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8/news/eb_eba4.htm
提供分期付款 銀商有優勢
2015年4月8日

【明報專訊】在阿里巴巴及京東兩家獨大的中國電商版圖中,近年不少「銀商」的崛起相當強勢,對前者構成潛在威脅。

與傳統電商不同,「銀商」多帶有濃厚的「金融屬性」。「銀商」平台提供靈活的分期付款服務,更易吸引消費者網購如汽車、樓等高單價商品。另外,不少「銀商」亦支持線上貸款,例如工行運營的「融e購商城」可為任何訂單高於人民幣600元的用戶在線提供即時到帳的貸款服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稱,銀行普遍享有較高的信譽度,除了實體業務的支撐,大多銀行有國家背景,消費者毋須擔心倒閉。除此之外,他稱,銀行在傳統業務中積累了數以億計的用戶數據,這些用戶可直接轉化為其發展深層電商業務的對象,可謂贏在起跑線上。

不僅如此,在當今中國對互聯網金融執法尺度模糊的現狀下,有豐富線下經驗的傳統銀行更易規避法律風險。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電子商務法律專家張延來稱,「持牌經營」的傳統銀行對中國金融監管政策的把握普遍勝於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安全意識高,不易「踩雷」。

興業商城 無疾而終

銀行電商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亦有失敗個案,2013年興業銀行以「業務調整」為由突然宣布關閉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並解釋「由於經營模式受到商城規模所限及特色不鮮明等因素,效果未達到預期」。

曹磊表示,電商業務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銀行高管為在任期內「做出業績」,難以堅持。另外,傳統銀行普遍缺乏「互聯網思維」,創新不足,業務保守,不敢放膽去做。張延來亦表示贊同,他稱,目前銀行電商勢力「遠遠不如」淘寶和京東,「銀商」系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用戶體驗及服務品質仍較前者有較大差距,因此應避免在傳統電商擅長的領域「正面衝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在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另闢蹊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41

人行降準 內銀內險股受惠

1 : GS(14)@2015-04-21 01:58:32

【本報訊】人行昨日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市場預期內銀、內房、券商、內險股將直接受惠,其他板塊亦會跟升。翻查資料顯示,對上一次宣佈降準1個百分點為2008年11月26日,翌日內地股市升1.05%,恒指則升1.37%。今次降準1個百分點,市場粗略估計人行開閘放水至少逾1.2萬億元人民幣,利好對資金敏感的板塊。君陽證券董事兼行政總裁鄧聲興指,銀行放貸規模增大,內銀股直接受惠,綜合市場分析,考慮到其淨利息收入上升及融資成本下降,相信對內銀盈利及淨息差有正面影響,中小型銀行尤其利好,惟內銀資產質素仍叫市場擔憂。




內房股資金成本或回落

內地銀根進一步放寬,除帶挈中資金融股外,負債高的內房股爆發力亦不容忽視。雖然降準並不等同降息,但隨着銀行間流動性改善,資金成本亦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內房企業日後債務續期息口減低,一、二線地區的龍頭房企較為受惠。市場相信,降準伴隨更多樓市鬆綁政策,舉例是內地政府或會加快降低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相信早前堆積的購買力得以釋放,樓市銷情短期內有望回升。內地流動性增加,部份會流入資本市場,股市成交金額與券商股盈利成正比關係,今年2月份人行降準後,摩通曾作出估計,若A股每日平均成交額較該行預測的5,000億元人民幣高出10%,券商股今年盈利平均可提升7%。鄧聲興亦認為,今次降準有利於業績表現理想、估值低的券商股,惟彭偉新則認為利好因素或受中證監出招規範融資融券(兩融)業務事件抵銷。降準將「挾高」A股,內險企業的投資收益亦會水漲船高,彭偉新認為內險股將會炒上,事實上,內險去年盈利全線上升,股價亦自去年10月份起伴隨A股舞升。彭偉新續指,大市向好,內銀、內房、內險股將是帶領升市的「先頭部隊」,而其他板塊亦會跟上。鄧聲興預期,恒指年內將突破32000點,內地A股則有上望5000點水平,眾多板塊之中,他較為看淡農業股,「即使人行繼續扶持三農企業,但現時大主題已轉至現代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0/191183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19

中央料定向QE 內銀抽升

1 : GS(14)@2015-04-29 17:58: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9/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中國版QE傳聞甚囂塵上,人行首席經濟師馬駿昨天否認會直接買債。不過,《彭博》和《華爾街日報》均報道,人行將增加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規模,並允許更多銀行獲得PSL。對此,央行未明確否認。分析稱,此舉將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可理解為定向QE;寬鬆貨幣政策下,股市將繼續向上。PSL也有助化解內銀股壞帳隱憂,昨日內銀全線向上(見表),令恒指收市前轉跌為升,收報28,442點,升9點,成交1706億元。

  明報記者 顧冷冰、岑豪

昨日拉動恒指上升最大貢獻來自建行(0939)、工行(1398)和中行(3988),三大行分別升1.8%、1.3%和1.5%。小型銀行股升勢更凌厲,哈爾濱銀行(6138)和徽商銀行(3698)分別升4.3%。分析指,內銀股估值低殘,主要是市場擔憂地方債壞帳爆煲。PSL一出,壞帳風險急劇下降。

四大行股價升逾1%

本月23日,安排在江蘇發行的首個省級地方債要延遲。《經濟參考報》報道,多省市全面延遲,主因地方債規模大、低利率、低流動性,投資者不願入場。業內人士稱,由於地方債不能向人行質押,商業銀行買1億地方債,要虧50萬到200萬左右。

此背景下,路透社周一指人行將出手購買地方債,但馬駿昨天已否認。昨日《華爾街日報》、《彭博》報道另一個定向QE版本,即加大PSL操作,允許銀行向人行質押地方債換取資金。對於PSL操作,馬駿昨天回應說﹕「地方政府平台貸款」暫不在質押品的考慮範圍之內。他用「平台貸款」的字眼,但無否認「地方政府債券」可以作為質押品。

中信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中央有可能運用PSL工具,但不會大開QE之門。他表示,央行副行長本月早前已經表態央行降息降準仍有大量空間,實無必要QE。

星展:PSL拉低地方融資成本

星展銀行經濟師周洪禮表示,西方國家所謂QE是指利率已經減到零,不能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之後採取的量化寬鬆。以此定義,中國不具備QE的前提。另一方面,運用PSL工具,也是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只是效果並非將整個系統的借貸成本拉低,只是拉低地方政府融資成本。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稱,由於外匯佔款減少,今年出現基礎貨幣供應不足的局面。防止通縮也是非常嚴峻的話題,等到通縮預期形成之後,再運用定向QE工具已經太慢。

他認為,只要保持寬鬆的態勢,牛市就不會結束,但調整的可能性隨時存在。

陳家強:港股比其他地區落後

近期港股炒作氣氛濃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出席活動後稱,港股比其他地區的股市落後,而目前走勢是跟隨環球股市趨勢,但投資者需要留意風險,尤其是個別股份股價波動。陳家強又說深港通大致上有初稿,按原定計劃可望於下半年出台。
2 : GS(14)@2015-04-29 18:01: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9/news/ea_eaa2.htm
為地方債埋單 利好內銀
2015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所謂PSL,即抵押補充貸款,是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去年人行首次創設並運用PSL,向國家開發銀行支援棚戶區改造提供1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額度,利率較市場利率低約1個百分點。PSL作為一種新的政策工具,有兩層含義,首先量的層面,是基礎貨幣投放的新渠道;其次價的層面,通過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的利率,引導中期利率。

  PSL運作模式中包含兩個關鍵變數:折價率和PSL基準利率。假設一個簡單背景,商業銀行向地方政府買入1000萬元地方債,再以地方債為抵押向央行獲得流動性。如果該等地方債風險不高,則折價率較小。比如可向該商業銀行給出900萬貸款。此貸款利率即PSL基準利率,如果大大低於市場利率,就會引導商業銀行大量購入地方債,再向地方政府貸款,獲取中間利潤。地方政府透過發債集資,可減低融資平台債爆煲風險。

提高放貸能力 明顯利好

目前內銀股估值低殘,市盈率在5倍至7倍之間。主因是市場擔憂內銀壞帳風險暴升,內銀壞帳最主要來自地方債和小微企業。現由央行出手為地方債風險埋單,銀行估值將有大升空間。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指出,現時銀行面臨一個重要問題是存款流失嚴重,股市上揚更加速了此趨勢。銀行放貸能力不斷減弱。PSL工具的使用,將提高銀行放貸能力,對銀行利好明顯。至於內銀的選擇方面,可參照AH股溢價選擇,也有分析師偏愛A股興業銀行,指該股的網上平台堪稱銀行業淘寶,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3 : calex7(54465)@2015-04-29 18:28:32

內銀Go Go G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58

安永:內銀壞帳未見底

1 : GS(14)@2015-05-13 12:27: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3/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安永金融服務合伙人梁成杰昨日在記者會指出,內銀首季盈利錄得低單位數字增長,不排除全年盈利將錄得零增長。他認為,壞帳是拖累內銀盈利的主要因素,皆因撥備前,內銀盈利增速與去年基本持平,部分銀行更見增速加快。金融服務首席合伙人陳凱則指出,內銀壞帳並未見底,相信未來會持續增加。

  逾期與關注類貸款,也將持續轉為不良貸款。儘管2013年關注類貸款按年回落4.5%,去年卻報復反彈,按年增長42.8%。不良貸款增長則會較關注類貸款增長滯後數月。陳凱認為,未來幾年銀行之間較量的是資產質素。「不論增長得多快,一擔壞帳便可能抵消了所有增幅。」

恐拖累盈利零增長

上周末央行下調存款息率0.25厘,並將存款利率上限由上浮三成增至上浮五成,陳凱表示,各行可以通過上浮利率來紓緩壓力,因而對於淨息差影響不大,坦言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梁成杰則認為,調整上浮存款利率上限至五成是逐步推進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步驟。雖然小型銀行上浮較多,但在貸款方面也會獲得資金補充,因而目前看不到小型銀行的壓力。

料製造零售業 將為壞帳主要來源

陳凱又表示,據研究所得,地方債壞帳的嚴峻程度並不如市場預期,房地產板塊銀行已經有節奏地回復放出貸款,預料今後壞帳的主要來源將是製造業和零售業。

另外,瑞信昨日發表報告指出,按市帳率以及股本回報率計算,現時亞洲估值較低的20隻股票中,12隻均為港股。其中獲得瑞信跑贏大市評級的有農行(1288)、建行(0939)、工行(1398),以及民行(1988)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83

不良貸分五級制內銀被批評手鬆

1 : GS(14)@2015-09-23 01:45:09

【話你知】不良貸款(NPL)率屬內銀的「探熱針」,不過市場常質疑其計算方法,滙豐證券指出,上半年內銀NPL率較去年下半年跌,或因未計入逾期3個月至半年的有抵押貸款有關。現時內地NPL為五級制,「正常」及「關注」類均不納入NPL,由「次級」、「可疑」及「損失」類則開始計入,有關金額再除以總貸款餘額,是為不良貸款率。滙豐指,現時不少內銀的零售及中小企客戶,其貸款有充足的抵押品,但就拖數長達180日,仍未被分類為次級類貸款,此做法被投資者批評為「手鬆」。該行又指,一旦這些邊緣貸款被界定為NPL,內銀的撥備及信貸成本將面臨莫大壓力。據中銀監資料顯示,關注類貸款僅需撥備約2%,但一旦列入為「次級」類,撥備要高達20%。雖然中銀監對貸款五級制有官方定義,但內銀仍有「各自表述」空間。若抵押品充足的貸款逾期180日,應否視為NPL?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指,若抵押價值充足,逾期不多於1年,不算是NPL,合乎國際銀行標準及法規;但同意內銀近年對NPL的定義有所放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2/19304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56

標普:明年內銀壞帳率倍增

1 : GS(14)@2015-11-08 23:50:5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預測,明年中國銀行壞帳率將上升至3%,即相距日前銀監會公布9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1.59%,幾乎增加一倍。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廖強預期,內地銀行業明年從零增長轉為負增長,政府債務置換可能會持續多年,雖可以降低風險,但同時會影響內銀盈利表現;此外,降息周期亦將為明年帶來20個基點的息差收縮;利率市場化將「極大改變銀行面貌,擠壓銀行盈利空間」。他表示,中國GDP增速放緩,內銀的壞帳率必然持續上升。

此外,標普預期,中國明後兩年GDP增速分別為6.3%和6.1%。亞太區主權和國際公共產業評級資深董事陳錦榮稱,若「十三五」期間,中國盲目「硬保」GDP增長目標6.5%,或會損害其主權評級。

另外,彭博昨日援引國務院消息稱,內地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擴大至所有放貸機構,從而防止惡性降低存款利率以吸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