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路透專欄:並非所有亞洲國家都需畏懼美聯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490

亞洲國家的貨幣貶值已經引發了債券和股市的拋售。一些投資者也擔憂亞洲將重演1997年的危機。雖然亞太地區的國家(或地區)都不能擺脫衝擊(如下圖),但只有印度是最依賴廉價資金的國家

上圖根據8個不同的指標對亞洲的國家進行排序,排序的根據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數據。現在,投資者最迫切的關注點是貿易賬戶的惡化。

印度和印尼也出現經常賬戶赤字,它們的貨幣也遭遇了大幅貶值。分析師指出,泰國、香港和馬來西亞貿易盈餘的縮減幅度甚至大於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情況。但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拉動國內投資,這促使進口增加

如果一國能夠繼續向國外投資者出售債券和股票,那麼貿易盈餘收縮就不會給該國造成危機。例外的是,印度的淨財富不斷縮減,這令該國特別困難。印度甚至在2007年也屬於一個負債的國家。自此以後,國外投資者新增持有的印度資產佔GDP的8個百分點。不幸的是,他們不願意持有印度更多的資產。相反,自2007年來,亞太其它所有國家的淨財富有所上升。

新加坡和中國的GDP增長的放緩甚至比印度還嚴重,它們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私營部門信貸急劇擴張。另外,中國實際匯率升值幅度也比亞洲所有國家都高,這令該國的出口競爭力下降(儘管中國已經將經濟增長動力部分轉移至國內消費)。

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企業正處理利潤收縮問題:這兩國資本的實際成本已經大幅上升。菲律賓的問題則相反:國內儲戶經通脹調整後的收益正在下降。這應該令經濟增速達7.5%的菲律賓感到擔憂。數年來,印度一直壓制國內儲戶,希望通過對借款人進行利率補貼來促進經濟高速增長。這種不當措施導致印度的銀行系統耗盡資金

日本和澳大利亞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債務逐漸上升。但是不管對錯,發達國家發行的國債被認為是安全的。不屬於發達國家的馬來西亞正在削減汽油和柴油補貼以控制日益增加政府債務。

與1997年不同,許多亞洲國家現在擁有相對直接的選擇。馬來西亞能夠引人商品和服務稅以控制該國債務問題。自2007年來,馬來西亞國債/GDP比率上升了14個百分點。印尼能夠加息以控制高達9%的通脹。但是,主要問題是印度:該國經濟疲軟,通脹高企,銀行系統幾欲崩潰,財政政策不顧後果,並且政治也不穩定。其它亞洲國家雖然不能輕易避免美國利率走高的衝擊,但是它們距爆發危機還很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17

張忠謀舊戰將 變亞洲觸控晶片王

2013-09-02  TCW
 
 

 

「有(in cell內嵌式)觸控跟沒觸控功能,成本只要多『一毛錢』,幾乎不要錢!」敦泰電子董事長胡正大邊展示中國客戶的最新款手機邊說。

之前,只有新台幣兩萬多元的高端蘋果iPhone 5手機配有這項技術,但今年八月開始,因為敦泰晶片的量產,售價不到五千元的中國三線品牌手機也能有。

與iPhone 5同級搶先量產、良率九成

手機廠不僅多了一個「與iPhone 5同級」的行銷賣點,更因為內嵌式技術省去面板玻璃貼合的製程,成本立刻少了約新台幣一百二十元。

對敦泰來說,這次量產還有兩個意義,其一,這是第一次一家台灣小晶片設計公司搶在全球觸控晶片大廠新思(Synaptics,蘋果與三星主要供應商)前量產最新技術,證明研發實力;其二,敦泰量產良率接近九成,高出蘋果和日本夏普(Sharp)合作、不到八成的良率。

靠著一顆不到一平方公分的觸控控制晶片,敦泰去年每股稅後淨利三十八.五七元,大賺近四個股本的成績,直可與早期的聯發科、晨星比擬。這家資本額不到五億元的小公司,現在是全亞洲觸控控制晶片龍頭,占有中國近半市場。在中國,每兩支觸控手機、每三台平板電腦,就有一個內建敦泰晶片,今年上半年晶片出貨一億顆,已是去年總量的七三%。

現在的晶片設計公司創業成功率低於一成,二○○六年才成立的敦泰,比起新思、愛特梅爾(Atmel)、柏士(Cypress)等外商,只是家小型後進者,竟然在中國市占率後來居上,根本原因在於敦泰總是「挑最難的做」。

創立敦泰前,胡正大已經是台積電行銷副總經理,先後在IBM、工研院電子所等單位服務,半導體界經驗二十多年,當他決定創業,鮮少投資新創公司的高盛就對胡正大說:「我們就是要投資你這個人!」中國第一大電視品牌TCL也找上他,希望開發自用LCD驅動晶片。

別人做單指觸控??它研發多指,單價高五成

不料TCL的面板技術遲遲沒用到敦泰的晶片,苦等訂單不來、連三年虧損的敦泰只能調整策略,重新選擇產品再出發。營運最低潮時,帳上現金只剩下三十萬美元,卻還有一百萬美元的未付款。

當時,蘋果iPhone帶動的「觸控」商機才要起飛,但控制晶片掌控在愛特梅爾、柏士、新思等外商手上,亞洲公司著墨並不多。因為它不是手機裡單價最高的晶片,平均單價不過新台幣二十元,卻必須整合最多配合廠商。

敦泰同時要與觸控模組宸鴻、通訊晶片聯發科與高通(Qualcomm)、面板廠如華映,還有人機介面業者等合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會破壞手機使用經驗,吃力不討好。

敦泰一開始就挑難的做,當其他的台灣同業從「單指觸控」入手時,它選擇了訊號處理更複雜的「多指觸控」,規格高一階、單價也比對手高出五至七成;而當同業對內嵌式的低良率質疑時,敦泰領先投入、成為僅次於蘋果量產的廠商,晶片報價再往上調升。

選擇一條困難的路,儘管要冒更大的風險,但只要成功開出,就能像敦泰這樣,因為市場先機,以更高的報價取得更多訂單,大賺近四個股本。

挑戰對手做不到的事,還反映在上下游整合能力。網路上不少部落格討論iPhone 5邊緣觸控不良的問題,這起因於ITO導電玻璃中,金屬繞線不盡完善,敦泰為了把整體觸控效能做到最好,就連這方面也涉獵,並擁有全球獨家專利,即便最靠近邊框的一公釐,也沒有觸控死角。

一次PK賽,可以看出這種全方位的重要性。為了三星平板電腦的訂單,敦泰被要求與老大哥愛特梅爾競賽PK,解決充電時觸控功能受雜訊干擾的問題。敦泰研發團隊領了題回到深圳研發總部,左思右想,最後更改的不是晶片,而是ITO導電玻璃的設計,順利解決問題、取得訂單。

別人總部設本國??它駐深圳,一天解決客訴

就連客戶服務,敦泰也要做到極致。

攤開中國手機品牌廠,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酷派等無一不是敦泰的客戶,長達近兩年時間,敦泰更是聯想唯一供應商,快速立即的客戶服務,是它抓住中國客戶的秘密武器。

與台灣、美國同業相比,敦泰是唯一把總部設在深圳的觸控晶片公司。客戶一發現問題,敦泰技術人員兩小時內一定做出回應,二十四小時內一定派人到現場處理,不管客戶是在深圳、上海還是西安;一般台商需要兩到三天,美商更可能需要兩到三週。

如果問題出在觸控控制晶片的軟體(source code),差別就更大了。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外商把軟體原始碼牢牢握在總部手上,客戶要修改產品,只能往歐美總部送,台灣同樣也多往台灣總部送。只有敦泰直接以深圳總部支援,比競爭對手提早兩天到兩週,回應客戶的修改。

中國手機市場相當注重「首發」,意指藉由搶得某種新技術的第一家量產,爭取市場上最高的曝光率與購買意願。而敦泰的即時回應,就是聯想等手機品牌搶占先機的後盾。

胡正大不諱言,觸控控制晶片競爭正加劇,所以更要不斷挑戰自己、做更難的事,才能在技術、服務、周邊整合三方面,跑得比對手更快、更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4

「烏鴉經濟學家」出掌印度央行總裁 拉詹擋得住亞洲金融危機第一張骨牌?

2013-09-02 TCW
 
 

 

撰文‧乾隆來

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最近匯率重貶、利率飆漲、股市重挫,出現令人心驚膽顫的金融風暴徵兆;印度盧比兌美元的匯率,從五月開始一路走貶,到八月出現劇烈震盪,平日一天只有○.三%震幅的匯率,這段時間竟然頻頻出現一天二%至三%的震盪。三個月內,盧比兌美元匯率已經狂貶一八%。

同時,具指標性的印度十年期政府公債利率,也出現暴漲警報,五、六月還在年息七.一一%左右的及格邊緣,在七月中旬跳升到八%,八月十九日當天更創下九.二四%的天價,飆出二○○一年至今、十二年來最高的水準。

原本相對穩健的印度股市則在八月大幅下挫,七月下旬還在兩萬點的孟買股價指數,短短一個月內下跌近一○%。台灣投資人熟悉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旗下上市公司塔塔鋼鐵,從開年的每股四三六元腰斬至二百元才反彈;此外,塔塔電力全年跌幅二五%。

八月二十三日,在印度紮根甚深的滙豐證券(HSBC)發佈投資報告,將印度股市由買進「降級」為中立。HSBC的報告說,印度面臨嚴峻的風險,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經常帳赤字難以控制;而印度中央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與政府為了阻止資金外逃,推出一連串資本管制的措施,使得總體經濟與金融情勢雪上加霜。

一連串的警訊,令人想起一九九七年橫掃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是否捲土重來!當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的主角泰國,股市過去三個月跌掉一七%,印尼股市也出現相近的走勢,三個月內跌掉一八%。而且,印度、印尼、泰國,甚至馬來西亞,都同步在八月中旬的幾個交易日內出現重挫,外資熱錢集中逃離的現象,已經成了東南亞各國立即、明顯的危機。

面對步步進逼的金融風暴,印度總理辛格充分瞭解,印度已經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新一波金融風暴的最前線;稍一不慎,就可能像九七年的泰國,或者兩年前的希臘,成為熱錢外資、金融大鱷集體獵殺的肥肉。

八月七日,辛格推出他的救援投手,宣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美國金融協會總裁拉詹(Raghuram Rajan),從九月四日接任印度中央銀行總裁。

國際化色彩強烈的經濟學家拉詹臨危受命,令人想起二○一一年十一月,在歐債危機中接任歐洲央行總裁的德拉吉。

德拉吉比拉詹大十六歲,是拉詹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的「學長」,也曾出任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四十四歲就回到義大利接任財政部長,協助債台高築的義大利度過多次危機。

具有濃厚「美國派」色彩的德拉吉,在接任歐洲央行總裁時,一度被質疑是否能夠保護歐洲利益;但是德拉吉上任後一方面提供市場源源不絕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同步改革歐洲金融監理結構。在複雜的國際金融、歐洲政治,以及歐盟龐雜的金融決策體系中,以庖丁解牛的細膩手法,完成拆除歐債地雷不可能的任務。

拉詹與德拉吉相仿,都是具有強烈「國際化」色彩的經濟學家。拉詹出生在一個印度塔米爾家庭(Tamil,印度南部、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群),出生不久就隨著在國際組織工作的父親遊歷各國,曾經住過印尼、斯里蘭卡、比利時等國。

家庭的因素讓拉詹從小就有國際化的視野,並且在學業上展現優異的成績。他在印度理工學院取得電機學位、印度阿赫馬巴德管理學院取得MBA學歷,兩者都獲得最優獎章;一九九一年,拉詹完成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時才二十八歲,博士論文的主題就是關於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危機預言比末日博士早兩年一九六三年出生的拉詹,今年剛滿五十歲,卻已經戰功彪炳。他早在○五年,一場「(各國)中央銀行總裁向葛林史班致敬」的論壇中提出報告,警告金融產業的發展,將會觸發全球經濟金融災難。拉詹的研究報告認為,金融資產證券化讓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升高,而不是像許多金融大師所說的風險分散。他質疑,一旦金融風險爆發,銀行業可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因應。

當時仍是美國聯準會主席的葛林史班,名望聲勢如日中天,正要榮譽交棒,而且美國房地產市場才正展開起漲行情,拉詹卻大開烏鴉嘴,當著葛林史班的面前吐槽,反對當時「全面金融解禁」的主流思想。

他對金融風暴的警告,足足比被稱為「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早了兩年。兩人的差別是魯比尼積極在媒體上曝光,而拉詹重心還是放在芝加哥大學的教職,後來進入印度政府成為財政部的顧問。

拉詹還曾經向桑默斯(Larry Summers)、克魯曼(Paul Krugman)公開叫陣,提出與這兩位美國金融學界泰鬥完全不同的理論。桑默斯與華爾街過從甚密,當然對於拉詹的理論嗤之以鼻,桑默斯在○五年那場央行總裁論壇中,公開批評拉詹的報告「具有反資本主義色彩」,而且「大量誤導」;如今看來,拉詹有先見之明。但是,桑默斯就算錯了,仍然獲得華爾街的支持,至今還是下任美國聯準會主席第一候選人。

接近歐洲「撙節」觀點

路透的專欄作家斯旺(Christopher Swann)最近就在專欄譏諷此一現象,他說:「拉詹可能比桑默斯更適合(接替柏南克)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可惜他回印度去了!」不過,拉詹並不像那些發動「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異議人士那樣民粹,他不將風暴的形成歸責於單一族群,而是用更宏觀的角度分析。他認為金融風暴的起源,是「全球化造成勞動競爭力不平衡」的先天因素。拉詹的論點,被歸類為「供給面學派」,也引起需求學派的克魯曼公開駁斥。

此外,拉詹也質疑金融海嘯後以美國主導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認為各國政府「印鈔票」浮濫銀根的作法,只是人工地維持原本就不合理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規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他認為,美國、歐洲與發展中國家,必須各自解決結構性問題,美國要提高勞動力與教育水準,壓制過度貪婪的金融機構;歐洲要解除過度社會主義的保護,推動企業與勞工自由化、降低政府干預;而發展中國家則要解決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

拉詹的論述,無疑更接近歐洲經濟學家的觀點,主張從調整經濟結構來尋求最終解決,在結構調整、提高生產力、追求平衡的過程中,必須適度「撙節」政府浮濫的財政支出,甚至加稅。這個觀點遭到克魯曼的強烈批評,並且在去年引發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論戰。

不過,拉詹如今最大的挑戰,不再是葛林史班、桑默斯、克魯曼等人,擺在他眼前的,是印度的「立即而且明顯」的金融危機。

印度財政部與央行在八月十四日宣佈了一系列的資本管制措施,卻觸動了市場高度反感,立刻在八月十六日造成印度金融市場近年來最大的動盪,盧比匯率大跌、股市急墜、債券利率暴升。

八月十四日宣佈的資本管制措施,大幅收縮企業與個人結匯的額度,例如企業匯出的海外直接投資金額,原本上限是公司淨值的四○○%,如今大幅縮減為淨值的一○○%;個人海外匯款的上限,原本是每年二十萬美元,也一口氣縮減為七萬五千美元。

與歐美關係好 可望尋外援還有,印度人對黃金有瘋狂的偏愛,每年進口黃金的金額,造成將近五%的經常帳赤字;而政府對柴油的補貼,雖然照顧了窮人,卻也是印度經常帳赤字居高不下的元兇之一。因此,進一步限制黃金進口、調高柴油價格,都是政府正在考慮的方案之一,卻也可能引發強烈的政治副作用,對明年五月將舉行的全國大選,帶來無法估計的衝擊。

八月十六日大震盪,讓總理辛格強烈體認到金融危機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隔日清晨立刻召集現任央行總裁蘇巴拉、財政部長、經濟部長,以及仍然擔任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的拉詹等財經決策官員召開緊急會議。

之後各自對外發佈安撫民心的說法,印度央行在八月十九日開市之後,也推出購入十二億美元的長期政府公債,放寬銀行持有債券的上限等,試圖緩和市場疑慮。

大家現在都把焦點放在拉詹身上,這位反對印鈔票的MIT經濟學家,面對正要襲擊的風暴,會不會像他的學長、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那樣,「用盡全力防止金融風暴擴散」?一方面大量印鈔票向銀行體系放水,另一手爭取時間調整印度的經濟結構,還必須在複雜的政治糾結中尋找活路。

而那些虎視眈眈的熱錢外資,到底會不會從印度、印尼身上製造新的金融風暴?曾經當過IMF首席經濟學家、與美國關係良好的拉詹,又能不能從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尋得外援,共同對抗外資大鱷的攻擊?還有,辛格預定在九月二十七日前往白宮拜訪歐巴馬,蠢蠢欲動的風暴能不能在此之前獲得控制?

九月四日將要接任印度央行總裁的拉詹,要用什麼方法將印度從金融風暴的邊緣拯救回來,將是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安危與否,最關鍵的一戰!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拉詹接下一個爛攤子?

近4任印度央行總裁在位時經濟表現過去20年,4任印度央行總裁都未能改善通貨膨脹與匯率貶值,現任央行總裁蘇巴拉則將金融危機的難題,留給了將在9月4日接任的拉詹。

央行總裁 C.Rangarajan Bimal Jalan Y.V.Reddy D.Subbarao 任期 1992~19971997~2003 2003~2008 2008~2013 通膨率(%) 7.79 4.53 5.85 7.23 匯率變動(%) -9.16-5.67 0.68 -8.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3

13亞洲金融風暴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1306277/index
巴黎:

多個月前,巴黎出了一篇有關利率上升的文,並說Q1,2,3濫發的資金會有兩個階段變化。
一:從海外回流美國;
二:從美國大眾回流到當地銀行。

巴黎並不是宏觀專家,說實,只要幾年來看到亞洲各國包括中港市民如何能以低息借貸炒樓,
樓價如何瘋狂上升,便很易明白、想像,上面的一、二點出現之時,會有什麼結果。
美元五年來相對亞幣的下跌也必然反過來,亞幣利率也必然大幅上升。(因為利差関係)
這是無法逆轉,無可挽回。

固定收益物、包括只有一二厘的物業,必會重跌。
以30年計,一個一旦供款利息2•5厘跳升至5厘的物業,差不多就要下跌三成。
更不幸,最近各國包括亞洲國家的長債息率,會因為聯儲局逐步放棄之前的利息扭曲策略(長息低,短息高),
上升的速度會更快步、更結實地走它應走的路。
這些不會靜靜地發生,而現在已經開始了。

這種投資環境下,並不適合初哥,更不適合投機散戶,
不過假如你是遵循價值投資法,你會發現:
在別人恐慌時,將會是一個絕佳的投資時機。

幾時才最恐慌?
就是再沒有人說:這次會例外。
幾時才不會說這次例外?
就是真正發生之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10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3) 戥人高興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9%A2%A8%E9%9B%B2%E5%86%8D%E8%B5%B73-%E6%88%A5%E4%BA%BA%E9%AB%98%E8%88%88/

9月8日國際奧委會公報2020年奧運主辦國為日本,日本舉國歡騰,不過歡騰過後,日本人要面對現實了。 日本經歷自89/90泡沬爆破後,經濟一值復甦乏力,日本央行多次量化寬鬆(QE),利率長期接近零,經濟還是低迷,迷失了20年,今時今日2013年,日本仍然在大印銀紙搞QE,現時情況如何?

1)      看圖(一)及圖(二), 除了4大央行於2008/09年一齊泵水能令日本通脹外,多次的QE都無法走出通縮的縮命,即使短暫有通脹,還是似有若無,處於1厘以下的極低水平。

Japan inflation rate  & QE

japan inflation rate 2013

2)      究其原因是日圓越印越升,日圓兌美元從1998年8月146兌升至2011/12年76至80水平,即使利息低至零,私人環節的借貸意欲仍然很低: japan loans to private sector

3) 私人零售消費也可見一班: japan retail sales

 

4)      日圓越升,日本股市越低迷,不過自安倍晉三打著「無限」QE進場後,日圓下跌,日本股市亢奮地升(看下圖長方格內) ,今次QE能夠湊效,日圓不再上升,我認為最主要是人們預期美國不再QE,如果大家鬥印鈔,效果抵銷,日圓便會不敵美元,因此我認為今次日圓應該可以如願下跌。

nikkei and yen trend

5)      日圓跌令人預期貶值和通脹,迫人消費或投資,加上日股升,財富效應令股民高興,消費上升,兩者方向都是催谷人洗錢,買煲也好,買樓也好,今天有錢今天洗,否則銀紙變陰司紙

6)      日股升的另一好處是股價上升令私人企業無需借貸也可取得資金

7)      可能好多人忽略了,看日本的核心通脹,其實通脹真的「嚟料」了: japan core inflation rate

好了,戲肉到!2020年日本辦奧運,建築期內日本不但會有通脹,辦奧運亦會令資金流入,加上股市升,資金趨勢亦是流入,效果便有點像我早前講聯儲局的扭曲操作會令資金流入,原來安倍抄伯南克功課,抄足了便可以復甦,不過可以復甦幾耐就………???? Me! Don’t know too! 有得做就做,有得玩就玩!日本人面對通脹的同時,還要記著交8%消費稅,一定加得到了。日本人加油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12

亞洲集團稱霸全球最大油田拍賣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542

本月21日將在巴西舉行的全世界最大離岸油田Libra的拍賣會參加名單今日被透露,許多西方投資公司諸如埃克森美孚,BP,BG,和雪佛龍都沒有參加。與此相反,包括亞洲三大油企中石化,中海油在內的諸多亞洲公司位列名單之上。

其中中石化將與巴西第二大油企——巴西石油(PBR)合組財團進行競投。

巴西石油和天然氣監管機構的聲明顯示,

截至本週三,共有11家公司支付了205萬雷內爾登記費用。

從今天的名單上還可以看到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和印度的ONGC公司。據巴西石油和天然氣監管機構負責人Magda Chambriard表示,

「預計將有超過40家公司參與此次競投。」

Libra油田被視為巴西深水油田王冠上最為奪目的一顆明珠,按照勘探預估,該油田產量可達100萬桶/天,約佔巴西全國日產油量的一半以上。營運的企業須投資約1770億美元開發該油田,並持續發展35年.

也正為此,考慮到高昂的競投價格,大多數非國有石油企業對此油田的競拍並不感興趣。截至目前,非國有石油企業中僅有法國的Total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參加了註冊。

同時該份名單還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沒有美國公司直接參與此次拍賣會。繼「棱鏡門」事件引爆美國政府長期對巴西總統進行監聽的醜聞後,兩國之間緊張局勢有所上升。而巴西總統羅塞夫本週二宣佈,因為美國政府對巴西的「涉及商業間諜」行為,她將無限期的推遲應在下月對華盛頓進行的國事訪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66

亞洲金融 滄海遺珠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4.html
筆者於2010年8月3日的文章提到當時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 除了農行和民行, 全部都有網點在香港, 收購本地銀行對內地銀行的國際化進程有加快作用,對發展跨境金融服務也具有實質戰略意義, 因此, 本地銀行是奇貨可居, 當時筆者已經指出農行和民行, 甚至中國人壽旗下的廣發銀行, 平保旗下的平安銀行, 都是未來的潛在買家, 本地銀行包括創興銀行, 大新銀行和永亨銀行等, 遲早會被一一收購. 因此, 最近傳出農行有意收購永亨銀行的消息筆者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上星期三美國聯儲局在全球市場預期會開始啟動縮減買債規模時反而宣佈不退市, 即時觸發全球股市亢奮性上升. 不過, 升勢可以持續多久, 升幅可以達到多高卻難以估計. 筆者認為可行的策略仍然是長短棍並行, 即是持有長線投資組合, 不理會短期股市波動, 以防錯失任何突發急升的機會. 同時, 以靈活機動去操作交易組合, 現時筆者已經將大部分的交易組合持股沽出獲利, 只利用小部分的資金投機於股價對帳面值有大折讓的金融股.

今次想討論662亞洲金融, 集團主要業務包括透過全資附屬機構亞洲保險從事一般保險業務, 例如家居保險, 人身意外保險, 旅遊保險, 車險, 家傭綜合保險, 醫療保險, 商業保險, 財產保險, 專業責任保險等等. 透過合營公司銀聯控股從事退休金及資產管理業務, 物業發展項目主要在上海及蘇州, 總投資佔集團總資產約4.9%, 以及最重要的業務管理自身投資組合. 以執筆之時股價3.17元計算, 亞洲金融市值大約32.309億元, 股東權益為62.155億元或每股6.1元, 表示市帳率只有0.52倍.

檢視亞洲金融的資產負債表, 總負債為28.01億元, 主要為保險合約負債, 即保險責任準備金, 金額有20.97億元, 佔總負債比重高達74.86%, 此外, 銀行貸款只有2億元. 集團資產總額則高達90.37億元. 當中, 現金和等同現金以及抵押存款有14.64億元或每股1.44元, 已經超過總負債的一半, 現金水平相當充裕. 此外, 持有直至到期(Held to maturity)的債券證券有6.94億元, 當中, 63.58%為銀行及其他財務機構的債券證券. 交易性金融資產(Held for trading)有18.814億元, 主要投資於債務證券, 股本證券和投資基金.

集團最重要的資產是可供出售(Available for sale)金融資產, 金額高達31.86億元, 是總負債的1.137倍. 當中, 最主要的兩項資產是持有5%股權人保壽險(註:是上市公司#1339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壽險, 不是#1339人保集團本身)和0.99%盤谷銀行股權, 於6月30日的賬面值為25.068億元, 較2012年底上升15.15%. 根據#1339人保集團中期財務報告, 人保壽險於內地壽險市場佔有率6%, 內含價值達到381億元人民幣, 較2012年底增長23.3%, 顯示集團於人保壽險的投資極具增值潛力. (註: 即使以1倍內含價值計算, 5%人保壽險價值19.05億元人民幣或24.11億港元, 而人保壽險內含價值每增長10%, 亞洲金融便得益2.41億港元, 可謂會生金蛋的好投資).

亞洲金融的投資賣點是所持金融資產相對股價有大折讓, 但成交量低, 一旦需要資金週轉套現可能出現困難, 此外, 股價表現未必跟隨大市,  都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 不過單看股價的確好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98

亂世亂搏(10):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5) 菲律賓篇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asia-financial-crisis5-philipines/

聯儲局8月炒作收水,菲律賓的股市匯市反應亦很大,跟隨東南亞國家一齊急跌,但菲律賓的經濟情況很特別,完全有別於早前講的三個東南亞發展中國家。

首先再列出被受狙擊的有利環境因素: • 與美元掛鈎 • 高通脹壓力出現 • 出口競爭力下降 • 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資產價格上升(炒賣股樓) • 外債上升 以上五項之中,菲律賓只擁有一項被狙擊的有利環境,就是如其他東南亞國家自2010年開始外債大幅上升(見圖一)

(圖一)

philippines external debt

不過這些問題不大,原因是:

1)沒有通脹壓力(見圖二)

(圖二)

philippines inflation rate

 

2) 服務業出口才是國家收入最大來源,因此即使貨物出口下降(圖三),貿易長期赤字,經常帳仍然有很多盈餘(圖四)

(圖三)

philippines balance of trade

(圖四)

philippines current account

3)經濟增長強勁

philippines GDP growth

 

即使Peso不是正式與美元掛鈎,但美國作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Peso其實亦是鬆散定義為跟美元掛鈎。

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菲律賓的經濟數據顯示該國不存在被受狙擊的大環境,奇就奇在為何美國8月疑似收水,菲律賓股匯仍然跌得慘烈?除了報章講的政治理由,還有原因,下篇話你知!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38

亞洲經濟冷颼颼 當鋪熱到上市飆漲


2013-10-07  TCW  
 

 

原本專注小本生意的當鋪,不僅能做到連鎖經營,還可掛牌上市,甚至締造股價一個月飆三成的漲幅。這是八月初掛牌的新加坡銀豐當寫下的紀錄,卻也是外電路透(Reuters)一窺東南亞家戶經濟吃緊的端倪。

根據路透,雖然東南亞國家受歐債風暴波及相對輕微,但近來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漣漪效應卻產生顯著影響。就以新加坡連鎖當鋪的業績為例,過去三個月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客源就成長近一成。

投資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七月所出具的報告顯示,亞洲家戶債務比率最高的前四名,星、馬、泰國就排名前三位。由於銀行業放款轉趨謹慎,墊高借貸門檻,迫使不符條件的個人與中、小企業借款方只得轉向當鋪。

景氣漸凍為當鋪催生出新客源,使得馬來西亞原本多為華人經營的當鋪生意,連國營郵局都搶在去年開辦符合伊斯蘭教義的典當業務,總裁瑪哈穆(Iskandar Mizal Mahmood)表示,僅一年就已獲利;泰國的當鋪龍頭方便錢(Easy Money)近幾個月業績也成長一五%至二○%,因此今年全力展店二十七家,超出去年十二家逾一倍。

首爾3C當鋪展店十五家

此外,家戶債務比率高達四八%的南韓則是出現3C當鋪的搶錢新招。《韓國先鋒報》(Korea Herald)報導,四十二歲的金武鉉(Kim Moo-Hyun,音譯)的當鋪專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典當品,客源之多,竟足以在首爾市區開出十五家分店。

《韓國先鋒報》指出,雖然每筆典當金額只在二十萬至一百萬韓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五百至二萬七千五百元)之間,但因為不到十分鐘就能換到現金,效率奇高,年輕人很愛上門光顧。三十歲的林姓顧客就坦承,3C當鋪比銀行方便、有人情味,他已經是老主顧了。

當鋪最大風險來自於典當品價值劇烈波動,尤其是買、賣雙方都愛的黃金。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當鋪通常僅提供擔保品價值七成融資,但黃金價格在過去半年內驟跌二五%,這個跌幅幾乎吃掉一般當鋪保守預留的三成緩衝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75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8) 香港篇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9%A2%A8%E9%9B%B2%E5%86%8D%E8%B5%B7-%E9%A6%99%E6%B8%AF%E7%AF%87/

祇是一個半月前,市場關注亞洲是否經歷97亞洲金融風暴前的1994,現在巿場焦點又轉移關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一時恐懼收水、一時恐懼美債、一時對美國經濟轉差表現興奮,巿場情緒就如坐過山車,一時一樣,也因此成為提款機了。

之前六篇「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系列指出,東南亞國家各有各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印度、印尼經濟問題比較大,泰國問題比較細,菲律賓除了政治問題,從經濟數據上看不到大問題,只是企業外債比較多。

而港元與美元掛鈎,但通脹壓力未算大,2013年首八個月合併計算,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3.9%,出口貨品已不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出口、金融和地產才是。而且,今時今日,中國才是服務業出口和金融業的重要因素,觀從上次「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的分析,中國經濟還是會平穩增長的,因此預期香港經濟也應該會平穩。

更重要的是,雖然香港樓價貴絕全球,但政府的辣招令成交少得可憐,買樓的人主要是剛性需求及有實力入市的長線投資者(以前已經分析過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2013_2.html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樓價起碼要跌40至50%才會拖累整體經濟。另方面,香港股市這兩年都只是徘徊在20,000至23,000點之間上上落落(下圖),成交長期只得4至500億,很難令人相信這叫泡沬吧!

heng seng index to Oct5 2013

但香港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美國長期低息,令私人和企業借大了外債,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企業的外債不是問題,企業可透過售賣資產套現減債,或大不了執笠來解決。

一個開放經濟體系,大鱷來就犯炒作,並非一國能夠阻止!正所謂打開門做生意,食得鹹魚抵得喝,因此要避免97年亞州金融風暴重演,首要做好的是禦防措施,例如足夠的外匯儲備與大鱷過招,政府辣招勒緊炒賣資產的需求,避免金融機構過過渡度借貸,又例如和黃趁高價賣資產套現減債等等,減少成為人家炒作的借口,避免成為大鱷的提款機! 因為提下提下提乾了,便無問題都變成有問題了!

筆者想趁機提出的是,我們看到8月收水炒作,即使菲律賓經濟並沒有太大問題,政治方面稍為出問題,也成為炒作借口,股匯跟隨亞洲一齊跌得甘。如果聯儲局今年底提出減少買債,2014極可能股匯齊波動,屈指一算,正藉七月香港人大搞佔領中環盛事,政治混亂剛好成為人家提款藉口,又不是沒有商量渠道,自己綁起自己給人家機會打劫,何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