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領匯回報跌穿三厘半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935522/index

第101期月供匯控以$74.4購入53股,第63期月供領匯以$36.55購入108股,第55期月供中人壽以$23.3購入169股。

第102期月供匯控以$74購入53股,第64期月供領匯以$40.73584購入96股,第56期月供中人壽以$22.4購入176股。

近幾個月,月供供款都在上升,很難說服投資者現在是在熊市。事實上,恆指在2009年5月由谷底重上16000點之後,已經3年半在16000點至25000點上落。由2007年歷史高位至今已經5年。如果認為現在是熊市,意思等於認為香港已經沒落,正如二十年前的日本,永不超生。

現時恆指比年頭升了約3000點,升幅超過15%,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日日低買高賣,回報少於15%的話,以後唔好再笑人買盈富基金無出息。

自金融海嘯之後,一直等待的通脹,沒有肆虐全球,但以防禦通脹的組合,還是表現不俗,人民幣幾乎每一至兩季進行階級式上升,領匯及永利控股比年頭都有五成以上增長,組合跑贏通賬。2013年還是將防禦通脹放在首要目標,跟2011及2012年不同,在低息環境下,資金要求的回報有下降跡象,領匯是個好指標,以往好一段時間,領匯股價都在四厘回報左右,個多月前,不用多少天已降至三厘半,有些人解釋為政府私有化領匯,這與客觀事實不符!香港政府搞郵輪碼頭要十年,搞西九隨時要二十年,搞私有化領匯起碼要50年!而且,現在沒有競爭能力的小店也早已結業,私有化領匯要花一大筆錢,之後減租收少一筆錢,最後發覺受惠的大多是連鎖集團。無論如何,領匯的回報已開始失去吸引力,還有一個月時間,要好好地想一想2013的步署。

經過幾個月IPO一片冷清,終於等到人保,除賭業股外,中國金融保險業屬自動認購行業,今年只抽海通證券及人保,ClearBook內股票將增至37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84

提升每月供款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993234/index
第103期月供匯控以$80.1購入49股,第65期月供領匯以$40.35購入97股,第57期月供中人壽以$23.64684購入167股。

領匯預期回報(分派)跌穿3.5%之後反彈,以過往表現估計,預期股價會在這水平窄幅上落,直至明年第二季接近業績公佈,暫時回報仍可接受,領匯月供金額繼續不變,待業績期過後再作打算。

匯控在美國「另類徵稅」的金額已定,且看歐洲業務會否同樣遭受洗劫。近月又頻頻出售「非核心」業務,究竟對未來盈利有多大影響,實在沒能力分析,去年匯控全年派41美仙,且看今年能否保持或上升,現時最關注的是明年首三季派息的變化,現時匯控的息率比領匯還高,也比恆指高,近期股價上升不無道理。

中人壽首三季資產減值290億人民幣,近日深滬股市發力,這筆減值大概可以一次回撥,保險公司將資金投放在不同的投資項目,以換取在預期風險內的較高回報,一個仍在增長的經濟體系,股票市場長遠大漲小回。有人會說,上證指數跌幅超過六成!是的,恆指由1997年8月7日開始,跌到1998年8月13日,一樣跌了六成,之後2000年3月28日創新高之後走入前一個熊市,當時恆指只係萬八點。無論如何,股票是「長線」組合提升回報的理想選擇,只是會計制度令短期(每季、甚至年度)盈利扭曲,幾年前好多人勁Buy林森池,至今我仍認同他的分析,2008年4月至今,市場給了月供組合一個不錯的機會,累積了一點中人壽。每月月供金額,基本上與每月除按揭供款外的生活開支掛鉤,最低工資推出之後,管理費一加再加,升幅三成幾,早午餐升幅約兩成,細節不必多計,月供金額上調二千,新增款項暫時放進組合中個人認為最抵買的中人壽。

永利控股沒有在聖誕前帶來好消息,小投資者可以做的是,繼續等或沽貨。繼續等的好處是多點時間找下一個目標,近幾個月忙到嘔,忙著旅行也忙於工作。道指距離歷史高位不遠,恆指還欠四成升幅,如此比較,上證豈非有200%升幅?把這個概念告知內地同事,這班同事都是中產,曾熱衷股票市場,現在都不理不問,我把道氏理論簡略地解釋,他們都存懷疑態度,不要看香港的A股指數ETF近期升了超過10%,便說反彈完畢,我相信這只是序幕,好戲在後頭,若果永利控股完成任務,資金移往A股指數ETF。

一年過去,IPO組合只增加海通及人保兩間金融機構,有報導明年B轉H陸續有來,一些必需品的龍頭企業,是IPO組合的選擇。
近期歐豬新聞被「財政懸崖」一詞掩蓋,對美國政府而言,「財政懸崖」一方面因減稅措施到期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因減赤措施啟動而減少支出,長遠而言,是正面的,預期財赤因此直線下降。市場所擔心的是,在政府、企業及個人同時緊縮開支的情況下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失業率上升,經濟如懸崖上跳下。的確是很搞鬼的憂慮,一件原本應該做的事(量入而去),竟然作出如此解讀。美國預算年度是由10月份開始,民主共和兩黨三十年來都在限期前大舉博弈,傾唔掂數可以先通過臨時方案,再唔掂大不了聯邦政府做樣休息幾小時,就算克林頓年代曾經最長休息三星期,由於緊急服務不受影響,美國還是美國,因此投資者應該不理會這類新聞,否則,可能出現「兩黨爭鬥、股民當災」。民主共和兩黨都要向各自的選民「交代」,但任何一個選民都唔希望出現「人民當災」的情況,因此,兩黨完全沒有誘因去拖垮美國經濟,預期在一場大龍鳳之後,懸崖上建個觀景台,讓大家回望不斷重複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12

永利控股分拆永利地產發展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1073684/index

第105期月供匯控以$87.1購入45股,第67期月供領匯以$42.95購入91股,第59期月供中人壽以$24.5購入242股。

業績期開始,三間澳門賭業股派息不俗,澳門博彩2008年上市價$3.08,今年全年派$0.9,息率29.22%(以IPO價計,下同),派息的增幅是組合第一。09年上市的金沙及11年上市的美高梅,派息都超過6%,友邦派息有增長,但息率仍低於2%。

永利控股連續三年發全年业绩的盈喜,連同中期業績,是2010年以來第五次。1月底新聞報導幾個商業區加租幅度,最低都超過30%,永利控股持有的舖位,租金亦會水漲船高,資產估值一而再、再而三上升,屬預期以內。2月4日公告,於2月28日舉行股東會議,決定是否分派新公司83%已發行股本予股東。分拆事項,已進入最後直路!新公司「永利地產發展」(864) 將於3月19日於聯交所開始交易。

當然,分拆後兩公司的股價是否反映價值,是另一回事。究竟市場對分拆反應如何,最終永利地產與及永利控股股價加起來會否達到其資產值,實在無謂作推測,反正收集多年,近兩年又試過兩次在公佈業績前部份售出,以降低成本價,現在成本價已是個謎,身為一個滿口理論的投資者,實在不成話,現在,只記得最後一次增持是在去年八月小股災之時,買入價是$1.02,因為這是最高價入貨的一次。

根據上市文件顯示,永利地產截至12年8月31日,永利地產物業總值8.77億,在流動負債中,有3.26億是永利控股及其附屬公司的負債,令永利地產資產值只有4.66億,每股資產淨值約為$1.2,而永利控股的資產淨值約為$2,以價值投資處理,這是沽出的指標。

對永利控股而言,該筆款額並無收取利息,在分拆永利地產後,預期永利地產會盡快融資,歸還欠款,由於未分拆前,永利控股所有負債也不超過2.8億,扣除貿易應付賬後,這次分拆可能會為永利控股帶來每股超過$0.3的現金,最理想的結局是以特別股息派給股東,因此,若永利控股在分拆後股價大跌,是仍有吸引力,至於甚麼價位才具吸引力,待3月尾看過全年業績之後才計算。

除IPO組合外,現時只持有五隻股票,永利控股好事近升得多,超越匯控排首位,領匯排第三,一月份開始積極地購入安碩A50(2823),打入第四位,中人壽排第五。

今年對中國股市充滿信心,上月記述了主要的思維邏輯,這個月補充其他觀點。中國四大銀行1月首20天新增信貸3400億,比12月大幅增長一倍以上,普遍預期中國全年新增信貸超過90000億。

近期不斷傳來北京長期受嚴重霧霾天氣影響,霧霾即係香港的煙霞,又即係空氣污染,北京在1月13日史上首次發出霾橙色預警,代表極重污染,其後污染持續,月尾高速發生30車連環相撞,總結1月份北京只有5日沒有霧霾。向長住北京的朋友詢問,空氣污染情況2011年開始變差,去年下半年到不能忍受的情況,在戶外運動會感不適,香港人適應能力高,出外帶個口罩,在家添置空氣清新機,還是如常過活,但見同事們已帶上N95,裝備遠比SARS時為高,才感情況嚴重。空氣污染主因並非來自汽車,而是來自發電廠,中國的發電需求主要並非來自住宅,而是工業,預期工業正在急促增長。

此外,我信服於中央宏觀調控,認為他們所做的,吸取了近百年各國的經驗,加上沒有民主制度的左右,做到得心應手,是史上最成功的。但同時,我亦非常認同道氏理論,這是建基於大眾心理學,可說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我認為兩者並無衝突,宏觀調控讓中國經濟達至長期增長,但途中遇到中短期波幅,短暫偏離平均線亦難以避免,道氏理論描述了當中趨勢變化。安碩A50在2007年10月,上一個牛市頂峰最高超越$28,下一次進入瘋狂期時,預期又會突破高位,低于$14購入的潛在升幅是一倍(借用白痴的財經述語),有閒錢仍會繼續增持。至於下一次中國股市幾時再「瘋狂」,自然不得而知。

中國實行最低工資比香港早,以「持續掌政」為核心思想去推論,最低工資的推行,是中央預期通賬出現,為保持低下階層的購買力,減輕民怨而實施。香港推行最低工資,自然得到中央默許,只有自大的議員才會覺得是自已爭取回來的成果!大幅地增加香港低下階層的收入,代表中央預期香港的通脹嚴重,投資者自然要針對這方面調整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