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一個依然低估的互聯網入口(點拾原創)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40006182
2015年以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入口都被爆炒。很顯然,在這樣一個全民互聯網的時代,所有互聯網入口中的價值窪地都被迅速填平。然而是否還有依然被低估和沒有完全實現價值發現的互聯網入口呢?筆者在清明假期之中也做了一些簡單的思考,個人認為「地圖」目前依然是一個被低估的互聯網入口。
為什麼看好地圖?筆者認為地圖對於2015年互聯網幾大新的風口都有重要的戰略性卡位。首先,2015年互聯網子行業中可能發展最快的領域就是基於地理位置LBS的本地化社交。遠的不說,我們就說最近網上瘋狂轉發的Alipay Everywhere(到位)視頻,這款6月30日推出的重磅社交應用中,大量的場景都是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你可以向身邊的人借零錢,或者找人一起打籃球。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最核心的工具就是地圖。雖然過去幾年,所謂的LBS社交服務也說了很久,其中以國內的大眾點評和美國的Yelp為代表,給消費者提供附近的餐飲,生活服務信息。但過去傳統的LBS地圖定位系統僅僅是取代越來的Yellow Page。而新的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軟件將大大超越傳統LBS地圖服務的範疇。用戶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都不會再感到迷茫。你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附近的餐廳,甚至可以知道哪些商家在搞什麼活動,哪裡可以買到性價比高的咖啡,甚至可以邀請和你自己一樣的單身人士一起去吃飯,去網吧打一場遊戲。筆者認為本地化的社交會成為互聯網社交未來幾年的重要主題。互聯網社交從最初是打開了一個人的社交圈,讓一個普通人在互聯網世界能夠認識那麼多人,並且和遠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比較近的心理距離。接下來,互聯網社交會做到的是將物理距離從遠拉近,幫助你認識物理距離在你身邊的人,可能是小區裡面的朋友,可能是單位大樓裡的人,也可能是常去咖啡店周圍的人。這也讓地圖的價值大大提高。
另一個需要地圖的大風口就是車聯網。先從狹義的車聯網去看,未來汽車聯網,甚至美國已經有無人駕駛的汽車從舊金山開到了拉斯維加斯。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有兩個技術是最核心的:地圖和傳感器。你需要非常精緻的地圖來指引汽車應該如何駕駛,走哪條路,避開在維修或者有故障的道路。同時,你還需要非常精準的傳感器技術讓汽車自動避開周圍的汽車以及行人。無人駕駛汽車的物理技術已經成熟,類似於十年前的智能手機技術,未來需要某一個爆款產品(類似於當年的iPhone)把這個產品發揚光大,讓汽車成為真正的大互聯網入口。然而無論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地圖的價值會變得越來越大。另一個廣義的車聯網是目前的各種打車軟件。以Uber這個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為代表,到合併後估值超過60億美元的滴滴打車和快滴打車。Uber的核心價值也是基於地理位置所產生的一套算法,讓其能夠最大化利用閒置車輛,並且給司機和乘客帶來最合理的價格。當然,Uber未來最大的價值是可能利用所有的閒置車輛,不僅僅是出租車。這也導致這個the biggest taxi company in the world owns no taxi。而合併後的打車軟件為啥估值能這麼高?從表現上看,其作為高頻次的應用,在培養移動支付方面有很強的社會效應。但筆者個人YY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這些打車軟件所積累的數據,代表了一個人的生活半徑,未來將有巨大的價值。而這些數據也都基於地圖的位置信息。此外,最近火熱的汽車互聯網保險中,地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入口。未來每一個人基於其駕駛的習慣,歷史數據,年齡等都將支付不同的保險費,而這一切數據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地圖。
事實上,BAT在過去三年在地圖上也多少有一些投入。百度在剔除搜索業務後,最大的新業務投入都是基於其強大百度地圖的O2O業務。事實上,許多機構投資者對於百度最大的期待也在於其強大的地圖入口。另外兩家騰訊和阿里也在2014年分別以11億入股四維圖新和13億收購高德地圖,做了相應的補強。雖然地圖在變現能力上受限於諸多外在條件,而且單一的地圖由於從收費變成免費,其工具變現屬性也在減弱,但地圖對應的生活服務,本地化社交,以及結合BAT本身的生態圈和流量,其價值反而大大提高。
結論,在各種軟件類的入口都被重估的今天,地圖作為BAT的必爭之地,作為天生具有大量數據源,獲取流量能力的入口,會逐步被市場認識到價值。特別是在大量本地化社交,以及車聯網產品的推動下,地圖的價值會越來越大,也是目前依然沒有被充分挖掘價值的互聯網大入口。 點拾原創!個人觀點,未必正確,希望和您討論交流。歡迎關注微信號:deepinsightapp
互联网1.0龙头AOL退出历史舞台后的反思(点拾) 点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44438062
本文导读:本文较长,主要反思了互联网1.0龙头AOL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以及从中互联网2.0和1.0的一些本质不同。如果说互联网1.0仅仅是解决了上网,了解这个世界的基本需求,那么互联2.0在大数据和云端服务推动下,更多是解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AOL的退出历史舞台,也让我们对于泡沫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Johnny Depp的《公众之敌》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电影中他虽然作为银行抢劫犯,全美头号通缉犯,但却对朋友忠义,对他人宽容,对心爱的女人更是全部付出。电影的结尾,当他被警察击杀后,倒入血泊中。最后留下的一句话是向他的爱人告别“Bye-bye, Blackbird”, 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前几天,当我看到在上一次互联网泡沫中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在线(AOL)被运营商Verizon以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也让我唏嘘不已。作为全球曾经市值前25大的AOL(市值超过1700亿美元),并且在2000年1月10日以1630亿美元的价格蛇吞象吃掉了百年老店时代华纳,今天居然沦落到可能成为Verizon旗下的一个子公司,而市值也仅仅只有44亿。而AOL退出历史舞台,也代表着互联网1.0时代的结束。那么AOL退出历史舞台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市值上千亿的互联网龙头公司最终走向没落?笔者也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知。
首先,从AOL的崛起中我们去看互联网1.0到底是什么。90年代初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以及当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扶持,纳斯达克的第一次泡沫成就了当时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包括AOL,思科,雅虎和亚马逊等。AOL当年解决了一个问题,Connect household to the internet
,帮助普通家庭连接到网上。这也是互联网1.0中的核心部分,连接大家上网,然后通过网络去连接这个世界。笔者那时正好在美国读书,也体验过包括AOL和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各种服务。相比而言,虽然AOL每个月24.99美元的上网费用并不便宜,但其上网服务稳定,而且提供自己的内部搜索,聊天工具AIM以及自己开发的邮箱。这些增值服务都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而24.99美元的上网费虽然不算便宜,但也就是吃一顿披萨饼的价格,性价比很高,网络世界给大家带来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我依稀记得那时还用过一个号称免费上网的软件Netzero。上网完全免费。但其上网环境非常不稳定,经常掉线,速度也很慢,体验很差。最终还是放弃了免费的上网服务,全面转向当时全美最火的网络运营商AOL。在公司最鼎盛的时候,AOL在全美拥有超过2000万付费用户,1998年更是掏钱赞助了Tom Hanks和Meg Ryan主演的《You’ve Got Mail》。同时,其聊天工具AIM是全美用户最多的聊天软件,大量的非AOL用户也通过这个聊天软件和朋友交流。其火热程度,完全不亚于今天的Facebook。
从这点看,互联网1.0的本质就是连接网络。那一轮的大牛股许多都是基于这个基本点。比如思科的产品是网络连接中最基本的硬件,AOL是帮助大量的家庭实现上网功能,雅虎等门户网站是帮助每个人实现网络信息的连接,而亚马逊则是在互联网世界中电商的最早雏形。当时的互联网1.0也是基于个人电脑的大规模普及,所以也早就了Dell,微软等当时的牛股。 其次,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互联网2.0时代和1.0时代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如果说以AOL的落幕为标准,代表着互联网1.0时代全面退出这个时代。互联网2.0对于1.0的超越是几何级的。在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家庭最基本的一部分,甚至移动互联网带来的24小时随时在线。今天和当年的AOL有些类似的公司就是Facebook。人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Connect to the internet那么简单了,而是Connect to the world。虽然当年的AIM聊天工具是非常强大的社交应用,但其还是缺少那种能够连接全世界的场景,用户界面过于简单。而社交软件有很强的马太效应,一旦有用户流失,就会加速这种趋势,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离开。今天,在Facebook上,你可以和全球的互联网用户社交,你的社交圈在移动互联网下一下子能够扩张10倍!同时,Facebook也解决了只有在线才能社交的问题。你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状态,在好友朋友圈留言,贴照片等。如果我们对比类似的雅虎和谷歌,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雅虎虽然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但是如果剔除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市值,雅虎本身的市值也是所剩无几。雅虎是典型的第一代门户网站,其界面内容杂乱无章。公司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变现,等于在界面中开了无数的小链接。而今天,谷歌的界面非常干净整洁,其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完全不需要外部链接来了解客户,变现能力也比互联网1.0的企业强得多。所以说,互联网2.0对比1.0时代,本质的区别在于个性化的互联网用户需求。用户已经不会再仅仅满足于互联网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内容,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每个互联网用户自身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已经不是一种昂贵的商品,而是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在这个背景下,个性化的社交,商品,信息获取等需求逐步被满足。而这背后产生的数据,社交网络,信息量,变现能力等都几乎级于1.0时代。 最后,我们再思考AOL的退出对于今天的启示。笔者认为有几点:1)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会比企业预期的要低
。当年AOL通过优质的服务,附加值的聊天和邮箱功能等迅速扩张了用户。然而当AOL在宽度上网的行动力慢于对手后,大量的用户开始流失。原本认为的客户黏性其实比管理层想象的要弱;2)一旦企业的失去了创新,其毛利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
高科技企业最大的护城河就是不断创新的团队。而AOL并购时代华纳之后,公司文化水土不服,造成了大量的创新团队流失,公司也逐步变成了一个低毛利的企业;3)纳斯达克当年见顶的标志就在于AOL蛇吞象吃掉Time Warner。而在任何泡沫中,当带头大哥无法出现上涨后,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信号。当年没有任何 “
硬资产”的AOL能够收购时代华纳就是泡沫演绎的极致。而整个收购案件在被美国SEC批准后,双方的股价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跌。4)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快。这种快也意味着行业的变迁,商业模式的变化。一旦企业的发展跟不上科技的速度,公司的市值下跌90%以上都是非常可能的。或许十年后,我们也会发现类似于Facebook, 谷歌等互联网2.0的公司市值出现了90%以上的跌幅。那么,就一定是互联网2.0的谢幕。
Mark Cuban是如何在泡沫中逃顶的 点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48133596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几个事情。许多人在智慧和勤奋的程度都是相似的,但造成命运的不同就在于某些人把几件事情做好了,当然其中也会有运气的成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Mark Cuban是如何在网络股泡沫中逃顶来改变其人生的。
对
于Mark Cuban,相信许多朋友不会陌生。著名的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几乎每一场小牛队的主场比赛都会到场观看。为球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精力。相
比许多仅仅投入财力的NBA老板,Mark Cuban绝对是最有热情的人。我之前也在多个美国电视节目,真人秀中看到过Cuban,他本人打篮球的水平
也很高,为人直接,而且看上去远远比真实年龄56岁要年轻。对于许多人富人来说,买个篮球队其实也是一种玩。Cuban也不是富二代,更不是什么大财团的
老板,或者目前高科技公司的CEO,那么他到底靠什么资本在玩呢?原来,Cuban早就在1999年的网络股泡沫中成功逃顶,获取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
了!
Cuban在1995年和印地安纳大学的同学Todd Wagner一起创立了Audionet.com,也就是
Broadcast的前身。当时的创意很简单,就是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互联网的无线电播报,来得知球赛比分的进程。在那个年
代,Broadcast都没有真正的视频直播,而仅仅是在互联网上通过无线电语音转播,以及文字版的直播(这个文字直播比今天的虎扑文字直播弱暴了)。在
互联网还是拨号上网的年代,流媒体完全受制于网速,无线电居然成为了那时的核心内容。就这样,1998年成立了三年的Broadcast上市,卖的不是技
术,是最前沿的idea。公司的收入低于700万美元,在看得到的未来根本无法盈利。然而,IPO当天的股价从18元上涨到了62元。Cuban当时的纸
面身价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
作
为Mark Cuban来说,他虽然并不真正懂技术,却是一个天才的销售人员。他清醒的意识到,在互联网泡沫的时代,最值钱的不是技术,而是代表未来的想
发。而Broadcast就是这个代表未来的东西。在Youtude出现之前,Broadcast被认为是网络视频内容的鼻祖。而当年拥有巨大流量,却急
于增加自己变现渠道的雅虎认可了这个idea。在1999年,雅虎通过并股的方式,以5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Broadcast。这是雅虎历史上最大一笔
投资,而且从结果上看,也是最失败的。Broadcast never lived up to their expectation! 网站在三年之后
倒闭!
而
聪明的Mark Cuban以及他朋友Todd Wagner在雅虎收购之后,立马去找了高盛,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期权保本机会,确保无论发生什么(雅虎股
价怎么下跌),他们账面价值都不会缩水!就这样,Mark Cuban成功逃顶互联网泡沫,并且个人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身价。从此开始了真正的享受生
活,享受篮球的岁月!
泡沫在回头看时一定会让你感到震惊!比如Broadcast当年的收购价格居然是后来几年Youtude被收购价格的好几倍。但这一切在当时看起来却又那么合理。相信这一次泡沫我们依然会看到不少这样的案例,也希望大部分的朋友能够成为Cuban这样逃顶泡沫的人。
欢迎关注公众号:deepinsight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