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周轉不靈 嘉域、國娛附屬同遭厄運

2008-09-12 AppleDaily

工 業股嘉域集團(186)因大客東芝DVD機停產而周轉不靈,早於今年4月已遭逾70間物料供應商追債,事件現有新進展。以筲箕灣為註冊地的新興盛端子製品 有限公司,本周三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將嘉域附屬Tomei Shoji(Hong Kong)Limited(東茗商事)清盤。本報記者昨致電東茗商事採購部經理劉小姐,但她拒絕評論事件。新興盛的管理層亦不作回應。

嘉域執行董事羅國輝於4月11日出席債權人會議時,已表明東茗商事結欠供應商2億元、銀行債務約1.79億元,或有資不抵債危機。

國際娛樂申請M8清盤

他 當時表示,即使嘉域賣出東茗商事,「好大機會賣一蚊,總之兩個月死同生都有答案,清盤就按東茗註冊地BVI(英屬處女群島)公司法程序賠償。」資料顯示, 東茗香港由東茗商事持有近100%股權,而東茗商事為嘉域集團附屬公司。另外,鄭家純(圖)任主席的國際娛樂(8118)昨公佈,已向加拿大魁北克省最高 法院,申請將在該國註冊的附屬企業M8清盤,並已委任安永會計師行為清盤人。清盤的原因是董事會認為集中在亞洲的業務、並不再向M8投資額外資源,符合公 司的最佳利益,M8於今年4至6月間未經審核收入貢獻,僅佔公司整體收入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

「血鉛工廠」大整治 行業龍頭難免停產厄運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3MMDcyXzM2NTM3Mg.html

在「血鉛事件」屢屢發生之後,國家環保部終於重拳出擊。

9月1日,環保部發佈了一份《關於鉛蓄電池企業信息公開有關情況的通報》稱,截至7月底,各地排查的1930家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企業中,有583家被取締關閉、405家被停產整治、610家停產。

此前的5月17日,環保部頒佈了《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排查轄區內的鉛蓄電池(加工、組裝和回收)企業名單及其環保整治基本信息,並向社會公開,全面接受公眾監督。

近4個月後,結果出爐:進入排查範圍的鉛蓄電池企業中,約八成被列入了整治名單。

不過,這場「力度空前的」整治運動依然可能存在漏洞。在此前的排查中被視為「合格」的上海江森,如今涉嫌「鉛污染」,正在接受調查。而一名資深業內人士還向本報記者指出,在環保部聯合各地政府展開行業大整治時,一大批尚未備案的小企業,仍然遊走在監管排查範圍之外。

中國儲能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環保部頒佈整治通知前,國內鉛蓄電池企業數量超過6000餘家,其中約有一半沒有獲得相關的生產許可證,而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有200多家。

「在 浙江、廣東等地區,很多都是總投資不過一兩百萬的小作坊,由於沒有註冊備案,除非有群眾舉報,否則主管部門很難徹底將其肅清。」一家鉛蓄電池上市公司人士 對本報記者稱。南都能源質量總監郭永仟則對本報記者稱,「各地方政府對整治的態度存在差異,尤其是對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鉛蓄電池企業對GDP的貢 獻,讓當地政府於心不忍。」

行業大洗牌

環保部的大舉整治,讓國內原本良莠不齊的鉛蓄電池業,面臨行業大洗牌。甚至,一些行業龍頭也難逃停產命運。

本報記者瞭解到,在浙江、廣東、福建、安徽等省份相繼落實環保部的政策要求後,以臥龍集團、南都能源、科士達等為代表的行業龍頭紛紛發佈公告,宣佈停產自查,而作為國內鉛蓄電池生產大省的浙江,也成為整治行動最嚴厲的地區,90%以上生產企業都被勒令停產整頓。

「近兩年來,血鉛事故頻頻發生,這讓環保部進一步加大了行業懲治力度,但目前,一些實力相對較強的企業又剛好處於發展規模的關鍵期,這種矛盾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非常大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電池分會常務副會長王麗君對本報記者說。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國內發生重金屬污染事件21起,其中去年14起事故中有9起是血鉛事件,今年1至5月又發生7起,均是血鉛事件。

而在監管部門強勢整頓、一些企業因此停產之時,那些未受影響的企業也因此獲得了機會。記者瞭解到,在臥龍集團、科士達等企業短期復產無望的情況下,包括保定風帆、湖北駱駝在內的大型企業,卻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 們目前還沒有接到恢復生產的通知,只能繼續等。」臥龍集團子公司登塔電源副經理章曉芙對本報記者稱,雖然各大企業均有庫存,停產後短時間內尚能應付,但隨 著停產週期後延,市場中日益旺盛的訂單,將給正常生產的企業帶來豐厚利潤,而且,受行業整頓影響,目前國內電池價格已上漲10%至30%。

而另一行業大牌南都能源,在整頓浪潮中亦有所折損,但所幸並未「全軍覆沒」。南都能源質量總監郭永仟表示,南都能源旗下杭州南都電池公司、杭州南都能源科技公司於5、6月份停產一個半月,目前,杭州南都能源科技公司已於6月24日恢複試生產,8月已恢復到停產前的產能。

區域性差異

「同樣是停產整頓,但不同地區的整治力度又不一樣,對於在同一個市場競爭的企業來說,有欠公平。」上述上市公司人士稱。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企業人士均表示,各地政府的排查工作存在顯著的差異。

據本報記者瞭解,由於企業聚集,浙江、廣東兩地在此次行業整頓中的打壓力度最大,實行了「一刀切」原則,即轄區企業不論大小一律喊停,這也讓一批規模性企業頗有微詞。

「我所瞭解的情況是,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落實環保部政策,另一方面是因為電力緊缺,浙江是用電大省,而蓄電池企業又是耗電大戶,所以才全部關停。」一名浙江業內人士說。

當地一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浙江官方統計的鉛蓄電池生產企業為278家,加上「小作坊」,總數量高達近500家,而「在政府一刀切之後,除了少部分未在監管範圍之內的小企業外,大部分都難以倖免」。

相比之下,以安徽、江西、河北等地的監管部門,則明顯寬鬆許多。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稱,在環保部頒佈整肅令後,部分地方並未沒有對鉛蓄電池企業進行嚴格排查,反而在辦理手續等環節上大開綠燈。

「比如,嚴格來說,鉛蓄電池企業都應該建立回收處理系統,以減少環境污染,但對於一些小企業來說,這種要求根本無法實現。部分地方政府看重的,還是企業利稅對當地GDP的貢獻。」這位業內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0

【小敗局】酷運動:「高富帥」也逃離不了死亡厄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0/57274.html

先從一個人和他的故事講起:

他曾經在國內知名B2B電商平台——慧聰網,打拚5年,從無名小弟做到區域總監;然後,又轉戰紅孩子任職網絡總監。在紅孩子,他將公司從DM銷售模式完成了向互聯網B2C的轉型;接著,又在2010年3月,他從職業經理人變身為垂直體育用品電商——酷運動的老闆,他僅用6個月,就將酷運動打造成B2C行業裡的一匹黑馬:日均1000單、峰值超過1500單、客單價300元、銷售額突破5000萬、毛利超過20%。除此,他在酷運動上線不到1年的時間內,就閃電般的完成了第一輪千萬美元的融資。正是由於酷運動火箭式崛起,讓業界知道了他的名字:朱啟功。

繁華落盡,這個一心要做全品類多款式的體育用品綜合網站,卻在3年之後的2013年8月悄然關閉,而創始人朱啟功則搖身一變,成了億瑪公司的營銷副總裁,這讓酷運動的投資人情何以堪?

酷運動在體育用品電商之路的黯然退場,不是簡單的個案,其實還是整個垂直電商行業目前大衰敗的一個縮影。

「高富帥」范兒!

垂直電商的高峰可追溯到2010年,那是垂直電商的黃金時代。淘寶、京東、噹噹、亞馬遜等幾家平台商在價格戰中打得不可開交,在大資本的電商平台戰中,垂直小品類電商開啟出了自己的藍海,立足在細分品類精耕細作,挖掘細分產業的線上消費潛能,培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當時,體育用品行業也在試水電子商務,阿迪達斯、李寧等一些實力雄厚的體育用品公司開始自建電子商務,還有眾多運動品牌進駐到大的電商平台,除了單一的運動鞋服商城,國內聚焦和定位於體育用品綜合網上商城的網站幾乎沒有。朱啟功正是看準了如此順勢而為的先機,與各品牌合作、整合商家,立足打造一個全系列的體育用品銷售平台,既解決了企業電子商務流通渠道的問題,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創業團隊的人員配備可謂奢華陣容,以朱啟功為首的創業團隊成員,分別出身於紅孩子和噹噹網等知名電商,有豐富的行業背景、營銷經驗、技術能力,在知識雜交中實現優勢互補,體現出強大的團隊競爭力。

此外,朱啟功還拉來具有大型運動品代理資格的大股東,出資酷運動最初的啟動資金,在貨源上具有他人難以企及的優勢。在之後兩輪融資中,領投方——美國數字營銷公司Acquity Group有著領先的多渠道電子商務和數字營銷經驗,2000萬美元的投資讓酷運動在資金鏈上保障充足。

圖:酷運動發展時間軸

與很多垂直電商「屌絲」相比,酷運動在行業中算得上是「高富帥」,沒有供應鏈煩惱,也沒有來自貨源的壓力,在運營推廣上還有巨大的專業優勢。但是,既然酷運動生來就是「高富帥」,為何還是逃離不了死亡的厄運?

敗局尋因

和所有垂直電商一樣,酷運動也迫切在短期內把市場規模做大,朱啟功甚至希望在5年內將銷售額突破20億,但其奉行的垂直購銷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代銷,而在當今B2C競爭趨勢中,代銷將越來越被邊緣化,另外,正是因為代銷,對公司的商品、服務和營銷等管理細節都帶來嚴峻挑戰,而酷運動卻始終無法根除這些問題,最終釀成兵敗。

敗局一:產品同質性

既是垂直,就要有獨特的商品,市場上無可替代,而酷運動為什麼沒有展現這方面能力?因為酷運動沒有自己的生產,它所做的,就是向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商進行採購,然後通過自己的平台網銷,因此,酷運動不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商品。

像酷運動這樣的垂直購銷商業模式,不具可持續,是在賺快錢,其商業模式軟肋有三點:

首先,垂直電商只做到商品品類的垂直,比如只賣鞋、包或只賣體育用品,如果是外部採購來的商品,很容易受到淘寶、京東等大平台的競爭。

其次,商品沒有個性,對於某一單品,既無買斷又無包銷。消費者在垂直電商上可以買到的,在淘寶、京東等大平台一樣能買到,那麼就不會捨近求遠的去垂直電商處購買。

最後,在價格上,垂直電商面臨二八理論的尷尬,前20%的暢銷品創造80%的利潤,而又不可能只賣這20%的暢銷品。對於定位於做全品類、多款式的酷運動來說,它的商品除按男士、女士、兒童、健身、戶外分類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按運動項目分類,保證每個運動項目下的用品品類都齊全,且款式多樣。因此,利潤率就會被80%的滯銷品給吃掉。如果砍掉這80%的品類,品類優勢將不復存在。如果保留著這80%的品類,不僅會造成庫存積壓,而且少量採購,會降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採購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其銷售價格,垂直電商只能尋找垂直和規模的契合點。

敗局二:服務滯後性

服務的專業化應表現在用戶體驗和產品的供應上。酷運動提出,要為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但體現卻不明顯。作為專業體育用品銷售平台,如果在用戶購買前,能提供專業意見指導,至少能解決用戶的體驗問題。但,酷運動沒有做到,甚至缺乏對客服的培訓。

另外,垂直電商銷售的貨物多為代銷,供應鏈的運營水平直接影響著其服務水平。酷運動過去一直奉行的零庫存策略,看似「香豔」,但實際卻是烏托邦:沒有庫存,雖然可以控制成本風險,但當購買訂單出現時,就需要再採購、運輸等待、入庫登記、發貨處理等等多個環節,而這些環節耗費的是消費者的時間。後來,酷運動在北京自己建了庫房,希望通過建立一個低庫房警戒線,以保證用戶的體驗,但對貨物疏於控制,發貨太慢、缺貨等問題卻沒有花費精力去解決。對垂直電商來說,即使有大量用戶,要達到全國建倉庫的區域銷售規模還是很難,這直接導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送貨速度難以提升。

敗局三:營銷低效性

電商的營銷就是經營用戶。酷運動的用戶是一些低年齡人群,這些人的特點是,購買頻率低,多為一次性顧客。要激發這些人的購買慾,酷運動就要不停推廣、加大營銷力度,這等同於每次都是開拓新用戶,因此營銷費用很高。

更重要的是,酷運動的用戶群對價格非常敏感,喜歡在購買前比價。而採購量不大,以及堅持零庫存策略,酷運動在價格上,缺乏綜合電商那樣低成本優勢帶來的價格競爭力,這就難培育用戶的忠誠度。同時,從用戶習慣上,用戶都希望一站式購物,解決所有的需求,這一點大型電商比之更有先天優勢。

圖:體育用品垂直電商的模式比較

在營銷打法上,酷運動沿用垂直電商普遍「打廣告、換流量」的策略,先後取得的2000萬美元的投融資,支持著酷運動高舉高打的大手筆,在2011年,酷運動的廣告投放排名全國第10位,支付的營銷成本顯然不低。然而,直到酷運動倒下,巨大的營銷投入也未能幫助酷運動完成這個標準動作。

正是因為垂直電商在產品、服務、營銷上沒有形成競爭優勢,無法有效進行市場規模擴張,較長時間的巨大虧損帶來的資金危機,最終使企業走向衰落。

酷運動的敗局,給其他垂直電商敲響了警鐘。要避免被淘汰,垂直電商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垂直購銷模式,以及圍繞這一模式下的商品、服務、營銷的策略。商業模式是生意成敗第一關鍵,單一的垂直是否向多元化垂直轉變?簡單的購銷,是否可以向局部自行生產和定製戰略轉變?在產品上,首先爭取對某些單品的買斷和包銷,然後逐步向大類產品拓展;在服務和營銷上,可以發揮大數據營銷的作用,進行大數據渠道優化,精準營銷信息推送,線上與線下營銷的連接,甚至可以借助綜合電商平台和移動互聯工具推廣產品銷量,找到自己的生態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11

本土中產正步向被邊緣化的厄運!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1.html
呻饑莫呻飽,當年Tony Chok在RoyalTHK一句感性得嚟又有點折墜的話:「香港窮得只有錢。」出街後,可能是宣佈香港本土中產正步向被邊緣化的厄運!今天在香港,十個人中有十二個反共,多出來兩個不是強國人便是(疑似CIA)外國人。不過反共還反共,低等的支那人畢竟懼於共匪淫威和年均GDP達八的經濟增長下安於本份。不過今次香港這場縮骨遮革命,其實是一場本土中產向建制派和共匪一場決戰。 

根據許家屯在其「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一早便已經道出共匪在1980年代已經睇死香港本土中產是支持力激進民主派的原動力。正如筆者拙文「美帝國會有關香港民主前途的大預言」指出「…以得票率計,左仔由16.10%上升至22.29%,反之販民則由35.03%下跌至29.39%。…」。筆者相信販民的票倉自有直選以來並沒有明顯上升,其基本盤還是以本土中產為主。今天所謂本土中產,便是當年聽Sam Hui和譚校長長大的六七十後。當年入本地學店難若登天,畢業後食正中國改革開放這條好水不少可以坐白金升降機直上中高層。當年北望神州,一兩句半咸淡英文便可以獨步中原,難免心存藍血精英心態。一場8964固然激發了不少有良知的人希望建設民主中國夢,但現實中當年這班中產有本事的都已經到了外國做「寓公」。
留下來的惟有硬著頭皮去拼搏,但是一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不少中產險遭沒頂(有些更選擇了燒炭之末路)。所謂CEPA其效益如屍扒,在實力日漸強大的強國中產崛起和地方保護主義之下,對這班褪色的昔日藍血並沒有帶來明顯的利益。自由行固然替香港經濟注下強心針,但受益是基層和地產商,中產不但無明顯得益。昔日藍血一族光顧的名店充斥著自己看不起的強國人,那一份感覺的確不易接受。特衰政府施政的失誤固然令人失望,財爺派糖乃至公共服務亦未能令中產受惠,本土中產不谷住把火便有鬼! 

上一期經濟學人「The Party v the People」稱縮骨革命是「…The Communist Party faces its toughest challenge since Tiananmen…」,可是解放軍屠城部隊猶如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名著《等待果陀》中的果陀(Godot)等極都唔嚟,真係令人失望!不過這一期經人的特別報告《The World Economy》執大前研一M型社會口水尾,指出中產被學歷通貨膨脹和資訊科技這「The Third Great Wave」夾撃下正日漸萎縮。不過香港本土中產仲灰,還要在有意無意下在強國崛起之際被邊緣化之際,加上又要厚著面皮替邪惡力量日漸強大的共匪服務,如此心理又如何平衡呢?!

可幸香港出了吹潮哥,動員了香港不少(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可以繼承當年本土中產衣缽的熱血青年,由他們去完成應該由這班本土老中青坑中產完成的民主(抗共)夢。有感於學生的激情,這班本土中產和販民老坑Expendable團隊也反智地加入這場激盪人心的縮骨革命。今天反共最激的本土中產竟效法共匪當年的三反五反逼身邊的人政治表態,你若不過支持黃巾賊便肯定收了共匪利益,這可是人性荒謬的諷刺!奉勸愛浦夜店的浪子切忌Order藍帶啤,否則

筆者不懂分辨黃巾賊還是藍帶啤誰的道理更高?!只知道不管你選擇媚共還是反共,香港本土中產被邊緣化已經成為趨勢。還有,稍後有讀共匪歷史的都應該知道有個「百家爭嗚百花齊放」。今天本本土中產滿腔熱誠,要表態的都已經浦頭。在忙於爭取人民幣成為歐盟儲備之際,共匪把這些看在心裏又會如何盤算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5

這回,第五代股民能逃過厄運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23

這回,第五代股民能逃過厄運嗎?
作者:溫天納


大約在三周前,筆者接受了內地一家媒體的訪談,節目結束前,主持人特別要求筆者對第五代股民作出建言。對海外市場而言,不少朋友也搞不清楚究竟什麽是第五代股民?

參考內地報告,第五代股民主要涵蓋內地的80後、90後新股民,這群投資者的特點是他們「入市普遍操作大膽、反應迅速,借助上漲行情有的獲利80%甚至100%」,據稱也是內地這輪A股大牛市的投資主力。

筆者用括號括著相關字眼,是因為第五代股民並未見過大風浪,並未見證過內地2007年10月17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大崩盤大熊市,他們進入投資市場的時候,適逢內地A股的谷底,故此他們見到的就是一個瘋狂的牛市。然而在未來,伴隨著狂牛的就是一系列動蕩,過去幾天的情況,或許提供了一個好排練。

瘋狂牛市難免伴隨動蕩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上周五在《人民日報》撰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章,當中提醒內地投資者關於股市的風險。當時筆者身處內地,留意到內地股民依然沐浴在瘋狂牛市的氣氛中,上證綜合指數更一度升穿4300點,到了收市的時候依舊創下七年新高。

不過,收市後,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中再次提及多項股市降溫措施,如對兩融業務(融資及融券)的規管通知等等,其中投資市場最為關註的,就是涉及內地券商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業務的言論及政策,看似內地監管機構要再次壓抑股市狂牛。

結果收市後的交易大幅下挫,跌幅也頗為慘烈,估計有見及此,中國證監會在周六傍晚透過微博作出說明,澄清相關的七項政策全部屬於現有政策,並非新政,相關言論並非在於呼籲內地投資者沽空A股,也不是去打壓A股,故此,投資市場不宜過度解讀。

無論是否過度解讀或誤解,這對第五代股民來講,絕對是當頭棒喝。再退後一步看,中國的第五代股民是從何而來?既然有第五代,那麽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代股民又是什麽?

在2007年A股大牛市結束後,內地股市整整沈寂了七、八年的時間。在最近的新一輪牛市市況中,重拾人氣的A股正迎來第五輪開戶高峰潮。這些新的投資者被業內稱之為「第五代股民」,當中的80後、90後新股民最為搶眼。

第五代股民出現的時間點正處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在結構性的改革陣痛中,中國嘗試強勢出擊,隨著國家「一帶一路」藍圖的描繪,中國正面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尤其是作為發起國設立的亞投行,嘗試改變世界金融體制一面倒傾向西方社會的現象,以增加中國的影響力為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五代股民信心十足!

與此同時,第五代股民面對的還有中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新局面,如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推出註冊制、存款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及存款保險制度改革、房產登記體制改革的主要背景,這些都將重新塑造內地市場的財富結構,在財富重新分配的預期下,第五代股民也要分一杯羹,自然也成為了這一輪牛市真正的投資主力軍。

以古鑒今,A股在經歷每一輪牛市後,往往都會造就一批新股民。自2014年後,A股市場見底回升,上證綜指從2000點附近一直上升至上周的4300點附近,在瘋狂的財富效應下,內地的大媽大叔、甚至是80、90後們都開始魚貫入市,全民炒股已經全面卷土重來。

市場改革吸引新一代股民

參考內地券商的觀察,近期開戶的新投資者有不少是80後、90後,據稱他們手拿手機,在這輪雞犬皆升的年代,輕易就把「牛股」買入,在他們的字典里,根本沒有「輸」這個字。在這輪瘋狂的牛市中,新股民的收益非常理想,翻一番,甚至是翻數番的為數甚多。

他們有什麽特征?參考內地文獻,第五代股民當中的90後股民,特別喜歡掌上炒股,更與以往的股民有所不同,具備這獨特的特征:

1、第五代股民甚少混跡於老股民紮堆的QQ群,除了開戶和與相熟的投資顧問或客戶經理交流,也很少到營業部去,更別說跟老股民一樣去券商的股票大廳去看市。

2、第五代股民據稱具備較高投資素質和素養,特別是對新產品和新業務有興趣的投資者正不斷入場。近年,內地不斷推出的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滬港通」、個股期權等新產品和新業務,正不斷提升投資者參與股市投資的素質。故此,市場的改革也吸引了有較高學歷的年輕投資者不斷入場,尤其是對互聯網熱衷的新一代股民加入當中。

3、第五代股民,他們操作大膽、反應迅速,普遍急於入市,盲目投入的較多。在進行股市投資時,成熟客戶一般會分散風險。可是第五代股民會選擇一次性杠桿式攻入個別股份,在升市里,他們更會高追買入。

回頭看第一代至第四代股民的經歷,其實也是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第一代股民——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內地股市成立後,內地券商陸續設立營業部,證券市場開始發展出第一代股民。不過,這一代的股民帶著濃厚的國企意識,是被規劃出來的第一代,他們被動地獲配股份,當時不少股民甚至不知到股票為何物?

第二代股民—— 隨著內地股市逐漸發展,市況轉佳,為增加收入,以白領、銀行職員等主體為首的投資群開始主動入市。

第三代股民——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券商業務及規模急速擴張,紛紛在全國各地落戶,全國股民數量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

第四代股民—— 2005年5月A股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展開,在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股指從近998點上升至6124點,漲幅驚人,與此同時,內地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持續升值,內地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進入股市,連上調印花稅都未能改變狂牛,股市到達了歷史巔峰。在全民炒股的熱潮中,第四代股民匆忙入市,隨後的結局就不用多說了。

隨著第五代股民同樣地匆匆入市,他們能逃過前幾代股民的厄運嗎?這就要看各方的智慧了。

(轉自大公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58

眨眼CEO 亞洲私募基金女王 一個受困軀體的靈魂,翻轉厄運的故事

2016-03-04  TCW

她,打造亞洲最大綜合私募基金,資產規模2千多億元,有頂尖學歷、成功事業、銀行家另一半、可愛的兒子……

卻在這樣的人生顛峰,命運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玩笑,她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一瞬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她癱了,全身只剩下眼皮能動,但,為了家人,她努力不懈;用眼皮跟外界溝通,衝破無助的軀體,她要證明:「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在香港一次開會中,她突然昏迷,只剩眼皮會眨天之驕女,重摔谷底

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採訪,是我記者生涯二十多年來,從沒遇過的。

「A、E、I、O、U……」眼前的採訪對象,頸部以下癱瘓,不能言語,只能透過眼皮,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緩慢的拼出英文單字。

病前,打造兩千億規模創投公司

她是王樂怡。

曾經,她是天之驕女,擁有能讓全世界女人羨慕的一切。

她擁有頂尖學歷,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哈佛MBA畢業。

她事業如日中天,曾任職美國高盛集團商業銀行部營運長;十年前,她與兩位好友,在香港創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Asia Alternatives(簡稱AA),並擔任總經理。目前AA總資產規模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舊金山、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

她的父親是台灣創投教父——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她的先生——印度裔卡畢爾.密斯拉(Kabir Misra),是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的左右手,擔任軟銀私募基金的負責人,也是孫正義派駐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代表。

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也熱愛旅行、美食。「這幾乎是完美的人生,」她的爸爸說:「她教育程度好,嫁的丈夫又好,有小孩、有事業,朋友那 多,大家都喜歡她。」

病後,小兒子沒聽過她說話但,六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倒下,在香港辦公室開會中,因頸部動脈剝離而昏倒,昏迷三天後,第四天醒來時,頸部以下完全不能動。猶如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潛水鐘與蝴蝶》故事翻版,迎接她的,是一個身體的牢籠,一個癱瘓的人生,全世界沒有人會羨慕的慘況。

當時,大兒子四歲、小兒于才出生四個月。六年來,小兒子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他常常問管家:「媽媽為什麼不能動?」

她眼睜睜看著兒子長大,卻不能喚他、抱他、親吻他。

「這就是命吧。從那時候最好的狀態,掉到最壞的狀態,」六年後才願意開口談女兒的王伯元,如今回想當年的事,仍然數度說不出話來,「唉,我不想談……。」

但她不甘心沉浸在最壞的狀態,縱使全身只剩眼皮能動,意志卻因此更強大,她用盡全力,要抓回完美人生。她每天復健,做到滿身大汗,重複失敗、疼痛大叫,卻沒放棄。六年過去,如今手指能動,能坐、能稍微站立。

一年前,她回公司上班,每週一天,用眼皮參與公司投資決策;她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定小孩讀書計畫;也指揮十五個兼職看護,定績效考核表。她大膽寫下「快樂清單」,開始旅行,陪孩子去樂高樂園、迪士尼樂園;她也看電影、吃最愛美食,即便得切得細碎,才能吞嚥。

今年二月,她在病後首度重回六年前倒下之地——香港,參加自己創辦的AA總公司成立十週年活動,與上百位好友同事見面,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與其中。此行她也返台參加上百位親友的家族晚宴,並接受本刊獨家訪問。她更花兩年時間,出版英文書籍《Reflections on A Changed Life》(暫譯: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中文章,是她花兩年時間用眼皮寫成的,對於未來,她這樣說:「多數人把(我的)勝利,定義為能行走;但,對我來說,勝利代表的,是快樂。」

「我想像(有一天)能飛到巴黎吃馬卡龍,或是到峇里島游泳。我整個世界大開,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而,她更希望,有一天她能用雙手,緊抱兩個心愛的兒子。

「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大腦一樣」尊嚴,一夕瓦解

那是王樂怡腦中風前的最後晚餐。

「誰知道我的最後一餐,會是跟這四人一起吃飯?」王樂怡在《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裡,描述出事前那一晚。

那夜,她在香港一家名叫「阿里郎」的韓國餐館,跟兩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吃著韓國烤肉、喝著燒酒,當時她全家住在香港,這在外資圈是很平常的一頓晚餐。

隔天,她在香港辦公室開會時,突然中風昏倒,立即被送往香港知名公立醫院瑪麗醫院急救,昏迷三天後清醒,轉到美國舊金山灣區醫院治療。

她清醒後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意識清楚、不能說話只能躺在床上的癱瘓病人!醫學上稱為「閉鎖症候群」,仿佛一個與外界斷鏈的靈魂,被禁錮在不聽使喚的軀體裡,心靈黑牢讓她痛苦不堪。

那年,她才三十九歲,正攀向高峰。

發病前兩年,她和另外兩位華裔女性成立的AA創投,在金融海嘯期間募到第二支基金,金額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多億元。專門報導私募基金動態的專業期刊《PEI Asia》,將她們列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在金融海嘯中,她們創造了話題。」該雜誌這樣描述。

如今,AA管理的資產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十年間成長了十一倍,是亞洲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

她熱愛美食,卻失去咀嚼功能

王樂怡在同學眼裡,是一個聰明、認真又會玩的學生。她在史丹佛大學主修經濟及國際關係,但她卻連高等微積分、物理、量子力學的課都修;她除了英文母語,中學時回台北學了中文,還會說法文、日文。

她熱愛工作,丈夫形容她是「工作狂」,只要忙起來,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她可以整天都不用上廁所,連休息一分鐘也不願意。」

她熱愛美食、美酒,鵝肝醬、馬卡龍,還曾跑到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當實習生,甘願被主廚大吼,也要窩在廚房學做佳餚。美食主義者,卻一夕問被奪走了咀嚼吞嚥的能力。

「誰會知道,隔天我就變成又啞又四肢癱瘓,只能用眼睛打字的人?」「如果那是你最後一次自己進食,你可曾想過那一餐會是什麼?」她永遠記得那個她能獨立自主決定一切的夜晚。

她昏迷後醒來,人生變調。食衣住行樣樣得靠人協助才能完成,不能說話、不能坐、不能站、不能吞嚥,吃飯得先將食物打成泥,用長長的胃管將一團泥打進胃裡面;洗澡、更換內衣褲、包尿片,任何一件小事,都得依賴看護,才能讓生活繼續。

長達半年時間在醫院復健,她心情跌到谷底,得看心理諮商,吃藥抗憂鬱症;王伯元擔心女兒,每個月赴美國看她,調動大批親友員工,輪流到美國陪伴她,先生卡畢爾也向孫正義請假一年,照顧她和兩個兒子。

中風前,王樂恰將公司、家庭處理得井然有序,「她很聰明,條理分明,」卡畢爾形容她,「她會處理所有的事情,她每件事都會安排好,而我只要人出現在那裡就好了,我什麼事也不用做;而在那(中風)之後,我得負責大部分的事情……。」他回憶全家最低潮的那一年。

她思緒清晰,卻連跟看護抗議都難

沒有尊嚴,讓她深深痛苦。

「人和動物之間,差別究竟在哪裡?」因為,「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有大腦一樣,」她用眼皮眨出這些話。這是閉鎖症候群最難適應的事情,因為他們心智清晰,卻無法表達。

「不要把我當成動物,或是沒有生命的物體,」有時,她想跟看護抗議,但,她有話卻說不出口,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當你被擦拭時,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和自己原本的身分。」她說。

「出於自私,我真希望我就這麼死了,」在長達一年的低潮期中,她曾有過死亡念頭,但,她連求死都難。

意識清楚,卻無法表達的痛苦,深深折磨著「閉鎖症候群」患者。二〇一二年,一位英國閉鎖症候群患者,向法院請求「安樂死」卻遭駁回。他七年前罹患閉鎖症候群,神志清醒,但脖子以下癱瘓,無法說話,七年來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於是他向高等法院遞狀,要求讓幫他安樂死的醫師,能免除謀殺罪名,但遭法院駁回,他聽到判決後激動大哭,「法律要把我打入沒尊嚴且悲慘的生活煉獄,」他在判決後拒絕進食,一週後因肺炎過世。

這種一心求死的心情,王樂怡也經歷過:「喔,我多希望他們用了heparin(抗血栓劑,防止血栓擴大),也許能減輕傷害,也可能殺了我::任何情況都好過現在這樣。」

在最低潮時,她甚至一度對信仰的基督教產生懷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信仰既給我希望,同時又如此不足,萬能的救世主為什麼不能治癒我?」

跟管家競爭小孩的愛,總感覺被撕裂母子,失去對話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身為基督徒的王樂怡相信,上帝旨意若能在人間實現,那人間就是天堂。

但,她卻離這天堂很遠。這條通往天堂之路,是由荊棘鋪成的。

孩子是鮮花,也是荊棘,是她的最愛,也是最痛。

原本理所當然的媽媽角色,在生病倒下後,被管家取代。賴瑞(Larry)原本是她的秘書,後來成了她的管家,每天來家裡上班,同時也照顧兩個兒子。

小兒子Caillou跟賴瑞非常好,好到讓身為媽媽的她忌妒,當她看到賴瑞帶著小兒子嘗試新事物時,「我總是感覺被撕裂,因為他會記得的是賴瑞,而不是我,我希望Caillou能經歷一切,但自私的,我希望和他一起經歷的是我。」

「 Larry是我的管家,他是我的聲音、我的手臂、我的腿。我非常感激,卻也忌妒他。他做得越好,越彰顯出我的無能;同時我也把他視為對手,要和他競爭我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她和小兒子一起看動畫電影,但小兒子卻要賴瑞陪,而不要媽媽,「我為孩子們高興,但為自己悲傷,」她用眼皮記錄了內心感受。

兒子總問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小兒子從沒聽過媽媽說話,從沒看過「會動」的媽媽;大兒子Ton Ton對自己四歲前的媽媽記憶很深,很懷念「會動」的媽媽。

照顧王樂恰三年的看護Lala說,隨著兩個孩子長大,他們總會問一些關於媽咪的問題,大兒子會分享和父母住在香港時的快樂回憶,每當醫生、朋友來到家裡,他都毫不遲疑的問每個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一旁的王樂怡,聽到大兒子這樣問,就傷心流淚。

小兒子也常讓她淚崩。他非常外向,什麼都不怕,他會當著媽媽面前問:「為什麼妳要坐輪椅?」「妳什麼時候可以說話?」

他一想到什麼,立刻就問,這些問題讓王樂恰哭泣。但,她還是拼出最好的答案,「她總是和孩子們保證,媽媽非常努力的朝康復邁進,」Lala說,得到媽媽的答案,孩子們才滿意。

兩個兒子也告訴Lala:「我知道我媽媽很努力,我都可以聽到她在復健室裡(因肌肉拉扯)尖叫。」

在妒忌、傷心、盼望交織中,她努力保持理性,盡全力維護跟孩子的感情。孩子們會跟媽媽出去,看電影、逛遊樂園,或簡單的出去走走,他們會坐在媽媽的大腿上,甚至為了輪到誰坐吵起來;他們睡覺前禱告,拜託上帝幫助媽媽康復,他們知道自己很幸運,還能有媽媽在身邊。

但,考驗如利劍隨時射出,不只是親情的刀,還有員工的刀。

看護偷跑事件,也在她家上演

中風後,看護變成她的聲音,最親密的代言人,但,她卻無法控制或挽回他們,例如一次最令她痛苦的「背叛」。Dibya是她住香港時的傭人,認識中風前的她,她認為。Dibya認識她的全部,和別的看護不同,因此非常在意她。

「我的新世界是輪椅出入口、是殘障停車、電梯和私密空間……,他們不了解真正的我,我遠遠超過我的失能。我的情況是讓我能優先停車,僅此而已。」她渴望身邊的人了解真正的她,而Dibya是少數人之一。

但,Dibya卻在一天夜裡偷跑,對她打擊很深。「我感覺我的世界都被摧毀了,其他的照顧者沒有人認識中風前的我,對他們來說,我不過是個啞巴的癱瘓者。」

長期照顧重症患者的壓力,無法用金錢或情感來彌補。這種殘酷的戲碼,已在全球成千上萬的家庭裡上演,儘管王樂恰的經濟條件比別人好太多,還是難以逆轉人性。

曾經,一位照顧她四年的看護,王樂恰讓兒子跟她兒子一起過夜,原以為這位看護最有同理心,但還是不告而別。

「我不過是她可以轉身走開的工作,」她認清,自己必須更堅強:「我只能依賴我自己。」

縱使認清現實,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仍深深籠罩著她。

她的另一半卡畢爾,跟我們分享一件事。他們夫妻都在創投界,兩人的朋友完全重疊,但王樂恰生病後,全家從香港搬到美國加州,卡畢爾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王樂恰卻不認識,當她知道後,大哭十五分鐘以上。

「她說,她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不再相同,出現了差異。」卡畢爾坦言。

又例如,兒子同學的爸媽,不認識以前的她,對待她就像一個病人一樣,這也讓她很不好受。

新的人際關係讓她感到挫折,為了尋找自信,她計畫了今年二月的亞洲行。

她每天積極復健,跟疾病賽跑,有時,挫折卻如影隨行。

王樂恰兩年前照了CT掃描,結果顯示她的假性動脈瘤正在變大,讓她害怕:「我這麼努力活著,結果還是可能死去。」所幸,最後發現那是誤診。

這件事,讓她了解到必須更警覺照顧自己,而且,絕對不能放棄。

她的情緒控制也常出現問題。

有一次,她在教堂聽講道,突然停不住大笑,最後卡畢爾和看護安妮,不得不把她推出教堂。又有一次聽歌劇,她大聲哭泣,看護也只能帶她離場。

她想改善這情況,一天吃三顆藥控制憂鬱情緒,「我想這是免不了的,不過她(現在)開心的時候比不開心的時候多,這個是關鍵。」卡畢爾說。

如今,她仍經常自問:「如果上帝不會治好我?」她還是會感到恐懼,但更多時間,她相信:「祂的國度沒有苦痛、沒有死亡,沒有眼淚,我不會中風,每個我愛的人都會在那裡,我的恐懼會一掃而空。」

每天寫一篇》她的為子祈禱文,連理財都教

王樂怡很重視和兩個兒子的溝通、教育,為了讓兒子明白媽媽的期待,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讓孩子在睡前讀。以下節錄片段。

親愛的主,請告訴TT(長子),我們不會在客人面前處罰他,因為這會使他難堪,我們享有同樣的尊重。

如果在客人來訪時甩門,我們會懲罰你。還有,鞋子要放在玄關,如果你不想找不到你的鞋子,就要把鞋放好,否則我會藏起來。

你現在也有銀行帳戶了,要好好利用,因為你可以從帳戶賺到複利。例如,如果在戶頭存進一百美元,一年以後可以拿到一百零三美元。兩年以後,你可以拿到一百零九美元,三年後一百二十七美元。

當你要買需要的東西,應該找尋最便宜的價格,不要浪費。要常常檢查你的利息有多少。奉主的名求,阿們。親愛的主,請告訴Caillou(次子)知道打人是罪惡的。對於打人或戲弄,我會一視同仁不警告就處罰。

我愛你,也正試著讓你加入籃球隊。你和大家都相處融洽,不過應該要像TT一樣,找個跟你一樣大的好朋友。請告訴Caillou,接下來兩個星期,我會因為復健很忙……。我每個月會有兩星期接受Neuro-IFRAH(復健治療)。

記得要把治療當成是(我)去上班,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輪椅丟掉,能夠抱抱你。奉主的名求,阿們。 (整理.賴寧寧)

上班、旅遊、陪兒子讀書,更鼓起勇氣參加同學會!修復,不眠不休

「我不變的特質就是不屈不撓。」王樂怡說,「為了復原,我不眠不休。」

持續復健六年,現在的她,拇指能動,能坐,也能稍微站立。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一次,朋友Betty要從她加州的家離開時,她竟然發出一聲緩慢卻非常清晰的「Bye!」

「那是我幾乎三年來,第一次聽到她說話,她的臉上露出驕傲與喜悅,但我猜她更得意的是,把我嚇得驚魂未定吧。」Betty說。

不止身體情況改善,她也努力掙脫心靈牢籠。

相較於許多重症者不願見到以往好友,她參加大學同學會,飛到香港台灣見老同學、老朋友,重新和過去的人際關係接軌。

史丹佛同學會那個週末,改變了她

看護Lala回憶,有天她收到一封信,是史丹佛大學邀請她參加畢業二十週年的同學會,當Lala把內容讀給她聽時,她很快就說不想去。

因為不去,她做了一個同學會網頁,讓大家知道,也許她可以參加下次聚會。

六個月後,有一天,Lala在王樂怡的房間時,她拼出她的最新決定:「我想去參加同學會。」

Lala非常震驚,沒想到她會改變心意,當時距離同學會只剩一週。

那天Lata休假,她自告奮勇同去,因為她知道那對王樂恰多麼有意義。她準備了四盒面紙,猜測王樂怡會看到很多舊識,必須解釋她發生的事,可能會觸動情緒,大哭一場。

王樂恰準備一本相簿,裡面有她、先生、小孩,還有一頁說明她從史丹佛畢業後所做的事。

當她們到達同學會,Lala把相簿交給每個來問候的同學,出乎Lala的預料,王樂恰完全沒哭,她透過Lala跟每個人聊天,大家對待她就像從前那個「宿舍的王樂怡」一般。

「我覺得同學會的那個週末,改變了王樂怡,朝適應她的新生活邁進,這證明了她還是跟以往一樣,還是那個外向的人。」Lala說。

她的外貌也開始改變,最明顯的,是彩色指甲,「指甲,是我靈魂的倒影。」

每隔四個星期左右,美甲師會到她家,一開始,她只要求塗上透明指甲油,腳趾塗上紅色。後來,她的指甲有粉紅色、綠色、橘色和紫色,「我的靈魂被稀奇古怪、樂趣、喜悅所占據,」她要跟晦暗的世界告別。

仿高盛用KP-管理員工

她更用眼皮管理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龐大的基金。

許多人好手好腳做不到的事,她卻用眼皮完成,關鍵在於邏輯力與意志力。她有十五個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她模仿曾任職過的高盛集團的績效考核表,訂下管理看護的KPI表格,每年年終進行績效考核。

她將看護分兩類,能幹型的看護,能夠精準的幫她表達意見,就擔任她的翻譯官、發言人,陪她到公司開會、出席公開場合,幫她收發E-mail。像本刊為求證一張她與希拉蕊的合照,發E-mail到美國給她,三小時後收到她的回覆,一般人的回信速度,都不見得比她快。

溫柔型的看護,則負責調理健康食物、餵食、給藥,協助她料理家務,照顧她也照顧孩子。

提到照顧王樂恰的感想,Lala說:「雖然我只認識癱瘓後的她,但,我發現,她從未讓自己的身體障礙,來阻礙她想要完成的目標。」「雖然她不能說話,但,總是會拼字給我,告訴我哪裡做錯,或是告訴我她要怎麼做。」

她用眼皮陪大兒子讀書。

Betty形容,在週末,Ton Ton很有耐心的一字字將故事念出來給媽媽聽,他看著媽媽的眼睛,等媽媽眨眼認可了,才會翻到下一頁,「那是一個珍貴、親密的時刻。」Betty說。

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入睡前讓孩子在身旁一起讀,藉此教導孩子規範。例如一篇為十歲長子所寫的祈禱文,訂下手機使用規則:

一、不能在手機上玩遊戲。

二、不能玩社群媒體。所有的大學和企業都會查看你的臉書和Instagram,有可能對你不利。

三、不能邊走邊玩手機。

四、可以看YouTube,但必要時我會查看你的搜尋紀錄。

五、照顧好手機,不要弄丟或摔壞。

如果你能遵守這些規定並好好照顧弟弟,我會考慮明年生日為你換一支更好的(手機)。

她教孩子如何用銀行戶頭賺取複利(詳見第一百零五頁為子祈禱文),也用眼皮做投資決策。

每週上班一天,參與投資決策每週一天,她到AA的美國分公司上班,參與公司投資決策,透過看護表達看法。輪流陪她上班的看護有三位,都須簽訂保密契約,以免公司決策外洩。她透過看護回E-mail,內容就像她在說話一樣;她也透過眼皮,跟好友Betty聊遍所有話題,對每件事都有強烈意見,如果與她意見不同,她會眨一個「白眼」回給好友。

「最近兩年,我在樂恰身上看到一個新的改變,」Betty說,她過去總是完美主義,試著取悅每一個人,現在她只關心對她重要的事,她的親人朋友,她不再被別人的期待所困。

「當我想到自己,總是浮現出一個不能說話的癱子,這是當我中風時,醫生下的診斷,但,我知道我的中樞神經並沒有被切斷,我只是肌肉纖維虛弱、神經訊號虛弱,當我想到這點,我學會避免(替自己)下標籤。」

「我不是癱瘓,只是虛弱。」王樂怡這樣定義自己。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啊啊啊……」迄今我忘不掉這個哭泣的聲音。

那天,採訪王樂怡最後,我問她,有沒有話要對爸爸說?她突然激動起來。

她一邊流淚,一邊對著旁邊的看護眨眼,看護代替她說出想對父親說的話:「謝謝您常常飛來(美國)看我,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父親與丈夫,是王樂怡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尤其在她中風之後。

她在香港中風清醒後,由於香港、台北兩地的居住環境,對殘障人士並不友善,王樂怡全家搬到美國居住並接受治療;這六年來,王伯元成了空中飛人:「我都成了華航VIP!」

王樂怡的母親在她十五歲時過世,王伯元「同時是父親,也是母親」,他一手帶大兩個女兒,父女感情很深;尤其王樂怡和爸爸都在創投業界,「我們同時是生活上、生意上的好夥伴,」他的一篇給女兒的信中這樣說。

女兒中風,王伯元如椎心之痛,他透過書信寫著:「也許妳不知道,從妳生病那一天起,幾乎沒有一刻不想到妳。

我向上帝祈禱,希望我能代替你受所有的苦……。我找遍所有專家名醫,希望有治癒的方法,我從未放棄找尋新療法來幫助妳痊癒。」

「你擔心女兒的婚姻關係嗎?」我問。「那是我第一年最擔心的,後來就不擔心這問題了,」他說。

「我最擔心的,是她身體的問題,因為,中風一次的人,很容易中風第二次,第二次中風就很危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即便女兒復原情況不錯,王伯元依然憂心忡忡:「那是復健,那個病因還在啊。」他內心最害怕的,不是女兒的婚姻,而是維繫一切最根本的,生命。但婚姻對於王樂恰,卻是重要支持。她的先生卡畢爾這次陪同回台灣,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除了生病第一年,我不覺得她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她生病後,兩人一樣為了孩子吵架,卡畢爾把她當成與過去一樣的妻子,「(我們爭吵)都跟孩子有關,例如她希望他們少看一點電視,還有不能喝可樂,不能吃玉米片。」

我問卡畢爾:「她曾經要你離開她嗎?」他立即回答:「沒有。」

頓了一下,他解釋:「她絕不會說『你可以離開我』,因為這就表示她投降了。因為這是這場戰鬥的一部分。」這是他理解的強悍妻子。王樂恰倒下後,卡畢爾對她說:「我們需要妳活著來照顧孩子,來經營我們的家,妳要好起來。」

回應家人的期待,她奮鬥不懈。她詮釋「勝利」對她的意義:「勝利對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現在要談怎麼做,而不是結果會如何;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撰文者賴寧寧、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