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陸振球:需求轉弱 樓價續升動力存疑

1 : GS(14)@2017-07-30 17:02:0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22&issue=20170729


【明報專訊】運房屋公布未來3至4年的潛在私人住宅供應再增至9.8萬個單位的有紀錄新高,按季再增加2000伙,多家龍頭代理隨即表示,由於樓巿需求強勁,縱使私人住宅供應增加,也會被悉數吸納。不過,近期新盤銷情已有轉弱迹象,巿場上新盤未售出貨尾單位,按季增加三分之一,而此等貨尾相對未來3至4年預計私宅供應的比例,也由之前約6%升至8%(圖1),私人住宅供應增加,遲早會對供求失衡推升樓價的動力造成制約。

一手貨尾增加,亦即反映一手樓需求轉弱,其實二手樓巿也開始出現陰霾。友人經營的地產資訊公司,為管理中小型代理管理多達250網站,高峰期試過1個月有1800人預約睇樓或睇買賣,近兩個月每月只跌至150人預約睇樓,即一手樓銷情轉差之際,客源也未有流至二手巿場,反映整體樓巿需求急速轉弱,如情况持續,發展商和二手樓業主要賣樓,就可能要開始減價。

一手銷情放緩 客源未有流至二手

花旗銀行自2010年起每季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進行巿民置業意向調查, 日前公布6月訪問超過500名香港市民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二季表示有興趣置業的受訪者連升3季後下跌至14%,比例回落至接近一年前水平。

調查結果又顯示,2017年第二季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下跌的受訪者比例,自2016年第一季起連續4季下跌後首次回升,13%受訪者認為樓價會有下跌趨勢。而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的受訪者比例,則輕微下降至57%。調查結果可能反映市民自政府今年5月推出「辣招」後對樓市看法或有所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僅百分之一受訪者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而認為現時並非置業好時機的受訪者比例則進一步攀升至79%,比例創調查以來新高(圖2)。

筆者看完上述調查結果,覺得相當有趣,皆因上述最新調查期間樓價是不斷飈升,似和只有1%的受訪者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而有多達79%受訪者認為現時不適合買樓的結果有極大落差,一種合理解釋是上季度入巿的,都不是因為看好樓巿而買樓,只是受到樓巿氣氛感染,形成了不買樓只怕將來更難入巿的恐懼,形成了恐慌性入巿,並不健康!

恐慌性買樓 或重演九七歷史

說到恐慌性買樓,總令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2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以前,當時港人都認定回歸以後,北水源源不絕來港,樓巿豈有不升之理,於是也出現人人搶樓的局面,之後香港樓價暴跌,而歷史又會否重複,只有讓時間來給大家答案。

「新界王」劉皇發周日凌晨離世,享年80歲。劉皇發長期擔任鄉議局主席,在香港政府有重要地位,而他個人投資也是在新界擁有大量物業和數百幅地皮,估值數十億元。

回歸20年 新界樓價跑贏大市

回顧香港回歸20年,根據美聯物業計算的樓價指數,香港整體樓價在1997年7月平均每呎為7661元,至今年6月升至11,610元,升幅約51%,而九七回歸時新界平均每呎樓價為6742元,至今年6月升至10,672元,累升了約59%,可說過去20年新界樓價跑贏香港整體和巿區樓價(圖3),重要原因之一是期內新界交通大幅改善,既有三號幹線通車,又有西鐵啟用和機鐵落成,以前新界因交通不便令樓價落後,自然隨交通改善而令樓價與巿區的差距收窄。

另一方面,近年全港樓價飈升,一些負擔不起巿區樓價和租金的巿民,亦唯有遷往新界置業或租樓住,也對新界樓價構成支持。

可以這樣說,過去20年投資在新界樓的成績,應較投資在巿區樓更理想,這亦反映了一個道理,投資物業也要能掌握不同地區的高水和低水可能出現的變化,才能跑贏大巿。

港人熟悉的李錦記蠔油,其生產商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周四宣布,以12.825億英鎊(約128億港元)購入倫敦地標商廈芬喬奇街20號,打破英國歷來單幢商廈物業成交紀錄。該寫字樓物業坐落在倫敦金融地段,屬於當地的地標建築,因其外形而有「對講機」的外號,而該廈2014年落成,樓高37層,樓面面積約71.3萬方呎,包括67.1萬方呎甲級寫字樓樓面和1.7萬方呎零售樓面等, 目前全面租出,主要租戶來自投資行業,尚餘租約年期平均約13年。

買「磚頭」忌盲目高追 應水向低流

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惠森表示,很高興能夠成功購入位於倫敦中心區域商廈,不僅為集團帶來合理的租金回報,並擴大集團投資物業規模至主要海外金融中心,以提供持續穩定的資產增長,將持此地標商廈作長期投資。按是次成交價,打破本年初,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旗下的中渝置地,以約110億元購入英國倫敦商業大廈利德賀大樓(Leadenhall Building)時創下的紀錄價,成為目前倫敦最大額的商廈成交。

「磚頭」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儲存財富的工具,此所以一些現金流強勁,業務已乏拓展空間的企業,會將賺來的金錢不斷購置物業,但買「磚頭」也應避免在周期高位盲目高追,如能力許何,可以如李錦記般用藏富於外,水向低流的原則。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05

陸振球﹕美匯極超賣 反彈累港股

1 : GS(14)@2017-07-31 13:23:50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90&issue=20170731
【明報專訊】除非今日恒指急跌千多點,否則港股將連升7個月,恒指將較今年初升超過兩成。

對於港股「7連升」,分析員有不同的解說,不過如將恒指和美匯指數一併觀察,會發覺兩者近年幾乎如鏡子倒影一樣呈相反走勢。事實上港股今次升浪始於去年12月28日恒指低位21488點,當時美匯指數徘徊在103的高位並於今年1月3日見頂,之後美匯指數連跌7個月至上周五收報93.2,跌了約9%,港股同一時間徐徐向上。如果美匯指數稍後出現明顯反彈,大家便要小心港股或有較深度的調整。

港股和美匯關係密切,主要是因為美元跌,港元也跟跌,過去7個月美匯指數大幅回落,提升香港服務和商品的競爭力,有利經濟增長,同時亦令港股及其他資產以非美元計變成相對廉宜,吸引資金流入,推高香港股巿和其他資產價格。

不過,針無兩頭利,美元跌利好港股,反過來美元反彈便會對港股造成壓力。技術走勢方面,美匯指數14天RSI已連續兩個多星期處30以下,已是極度超賣,隨時會因突發消息急彈和挾淡倉。

雖說港股連升7個月,但又有多少讀者能食盡今個升浪?《明報》早前和「爆升王」盧駿匡先生合辦的「一學即用贏盡升浪」投資課程,反應熱烈,現徇向隅讀者要求加推升級課程,不容錯過﹕link.mingpao.com/51560.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25

陸振球﹕美元回升 港股或唞暑

1 : GS(14)@2017-08-10 17:42:4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98&issue=20170807
【明報專訊】上周本欄提出小心美匯指數已呈超賣,按過往港股和美匯長時間呈相反走勢,小心一旦美元反彈,將拖累港股。不知是否巧合,美匯指數上周三見一年多低位後周四和周五出現反彈,恒指也剛好在上周三當天見近期高位後稍作調整,及至上周五晚美國公布理想的就業數據,美匯指數出現今年來最大的單日升幅,9天RSI更在連續3個星期低於30後一舉升回至37水平,周線圖也呈現陰陽燭槌頭形態,美匯隨時開始回升,牛氣十足的港股,要唞一唞暑也不出奇。

雖然港股上周四開始稍作調整,但個別股票如長實地產(1113)在公布理想業績後,上周五搶高4.3%,成為表現最佳藍籌股。筆者早前已在明報財經網專欄及在臉書網(facebook.com/TeachYouRich)推介這隻股份,指該公司計劃改名突顯其淡化地產業務策略相當成功,該股單是過去兩星期已升近一成,等同今年來中原樓價指數的升幅。今年來長實更累升45%,明顯跑贏恒指約兩成半的升幅。

由此可見,投資要有好成績,不是只有買樓或被動買入盈富基金(2800),最重要學好基本功,要找好的投資機會多的是。《明報》下周六(19日)將舉行投資茶聚,屆時除了筆者,還有王弼、盧楚仁、BRUCE Sir和盧駿匡等高手和大家一起分享最新投資意見,不容錯過:link.mingpao.com/51613.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45

陸振球﹕港股後市 本周關鍵

1 : GS(14)@2017-08-14 15:22:08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61&issue=20170814
【明報專訊】上周筆者在本欄預言港股會「唞暑」,之後港股繼續升了兩天,終在周三出現了陰陽燭的十字星利淡信號,並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互打「嘴炮」後急挫,周四、五以大成交下跌,3天跌過千點或4%。筆者當然沒有預知特朗普和金正恩打口水戰的能力,不過恒指今年以來已連升7個多月,升了約25%,加上9天RSI差不多連續3星期高於70,屬超買水平,技術上只是等待回吐的藉口而已。

其實,除了所謂地緣政局緊張(相信也沒多少人認為美國和朝鮮真的會打起來),港股也面對其他利淡因素,一是美元似有初步企穩甚至反彈迹象,二是上周中段美國商務部宣布,尋求對中國的鋁箔產品實施懲罰關稅,令人擔心會有觸發貿易戰的危機。加上美元兌港元一度逼近7.83水平,令金管局也要出手發行票據,變相向巿場抽資挾息;周五股王騰訊(0700)旗下微信被內地立案調查,上述種種因素都對巿場構成壓力。

港股牛巿是否完結,或只會出現短暫波動然後再向2015年的「大時代」高位進發?筆者預計本周騰訊公布業績,以及美國聯儲局稍後的縮表計劃有眉目之後,將有更清晰的答案。不過,從美國及香港股巿的VIX波動指數急升反映,投資巿場應會變得較波動,大家也應作出平衡風險的部署。《明報》本周六(19日)舉辦的「大巿波動 捕捉先機」財經沙龍讀者聚會,除筆者之外,另請來投資者專家BRUCE Sir、盧楚仁、盧駿匡、金曹和王弼,為大家分析市場最新形勢,不容錯過。查詢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51613.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57

陸振球﹕港股倘大跌 樓價可獨善其身?

1 : GS(14)@2017-08-19 18:49:3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58&issue=20170819


【明報專訊】樓價指數繼續高位徘徊,但港股卻跟隨美股開始腳軟,如美股大幅調整而拖累港股,會否影響香港的樓巿?事實上,統計顯示股巿往往走先於樓巿,今年以來至8月初,港股氣勢如虹,樓價指數也屢創新高(見圖1),但最近港股調整,大家認為如股巿續跌,香港樓巿可獨善其身,甚至逆股巿而再闖高位,還是也要唞暑?

筆者日前和一名認識了10多年的Auntie吃中飯,這名Auntie已退休,擁有十多層物業,每兩三年租金收入便夠再買一層新樓,不過近年樓價急升,新買入的單位也愈來愈細,而她當天向筆者「訴苦」,說之前買入的新盤細單位收樓後,竟然要4個月時間才租得出,和以前一般3個星期就可以租出有頗大分別,她擔心巿場是否有點不妥。

這名Auntie又說,她的另一名朋友放售南豐新邨一個單位,放了已經4個月仍未能成交,只見代理不斷游說減價,就如先前游說她減租一樣,和傳媒經常說樓巿大旺,租金樓價不斷有人追價的情况很不一樣。

有價無市 反映市况「背馳」

筆者同Auntie講,代理天性都是見到買家便唱好,說貴貴追價也不用怕,買賣和租務巿場永遠大旺,到買了樓後他們要放賣放租,便又說最好減價減租,口中的準買家和準租金突然消失了,看看土地註冊處的成交宗數,便會知道真正巿况是有價無巿。

有價無巿,其實一定程度反映巿况出現「背馳」,也令人聯想到雖然香港樓價仍堅挺,但原來「宜居」排名卻被競爭對手爬過頭!

《經濟學人》旗下智庫組織EIU發表的一項全球140個城市宜居度排名調查,原來澳洲城市墨爾本連續第7年奪得全球宜居度最高城市,新加坡在教育部分評分飈升,總評分超越香港1.6分,連升11位,升至35位,排名首次超越排第45位的香港。

新加坡宜居排名首次超越香港,也創下該地最高排名;香港總評分雖然未有變化,去年與今年都是88.8分,但受空氣污染和佔領行動後社會內部矛盾等因素,排名不進則退,由去年43位跌至今年45位。

港樓價負擔重 不及星洲宜居

對於新加坡排名飈升,調查編輯Jon Copestake表示,由於當地教育持續改善,致其教育指標得到高分,由去年的83.3分上升至今年100分,香港在教育狀况的評分亦是100分,惟文化和環境評分較低,只有83.1分;香港在其他範疇包括穩定(85分)、基建(96.4分)均較新加坡低分,新加坡在該兩範疇分別獲95分及100分,故排名急升。

筆者想指出,根據另一調查機構Demographia的研究,香港樓價相對家庭年收入的比率高逾18倍,為全球最高。以呎價計,香港樓價大概高於新加坡一倍左右,但新加坡的宜居排名卻高於香港(見圖2),不值得深思嗎?

3房託回報跑贏樓價

筆者上周獲邀出席一個樓巿講座,被現場聽眾問及除了買樓外,可有穩定收息且和地產巿場有掛鈎作用的投資工具?筆者提及可留意在香港上巿的房託,其中較為大眾熟悉的4隻房託——領展(0823)、冠君產業(2778)、泓富產業(0808)和置富產業(0778),除了置富近期表現稍遜,前三者今年以來均跑贏中原樓價指數(見圖3),獲得派息率由3厘多至高逾5厘,勝過買樓收租普遍只有約2厘多的租金回報率。

雖然,上述提及的房託不少今年跑贏恒指,但若要求再有爆炸升幅卻不容易。國務院辦公廳昨轉發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筆者覺得對要找到理想的投資項目有一定啟發。

內地推進「一帶一路」啟發投資

《通知》其中提到,限制境內企業開展的境外投資有: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在境外設立無具體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或投資平台等。通知還提到,重點推進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在審慎評估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妥參與境外油氣、礦產等能源資源勘探和開發等。

看來,中資明刀明鎗來港大手筆買地搶地可能不再,但阿爺卻提到會重點推進有利於「一帶一路」的境外投資,大家認為在此背景下,股價低殘的國泰航空(0293) ,會否成為阿爺有興趣使橫手來收購其控股權?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46

陸振球﹕8連升未必好

1 : GS(14)@2017-08-28 14:04:40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35&issue=20170828
【明報專訊】在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美歐日央行行長的發言沒有為市場帶來什麼重大驚喜,令上周五晚除了金價有較大波動和美元稍為偏軟外,當晚美股表現牛皮,不過近期港股相對美股強勢,上周五恒指曾創今年新高,如若將恒指除以美股標普指數得出的比例繪圖,會發現此圖正蓄勢升穿本月形成的雙頂,今日港股或會出現沒消息當好消息炒而進一步搶高。

廣告

還有數天8月便完結,除非這幾天港股突然大跌,否則恒指連升8月的機會極大,但這是否一件好事?曾淵滄教授在友報撰文,稱他並不希望港股「八連升」,因為一個健康的牛巿,在適當時候有合理調整反而能夠走得更遠,真正的投資者並不希望如2015年的港股大時代一樣,升得太急反而令牛巿變得短命,要全身而退並不容易。

筆者觀察恒指月線圖,如恒升未來數日續升,9天RSI會逼近甚至升破80,技術上屬於極度超買,一旦有重大不利消息出現,便可能出現急速且大幅度的調整。

當然,投資可以長短兼備,在巿場大幅波動的時候,短炒往往能捕捉即日的獲利機會,同時能避開過夜未能預知的突發消息帶來的風險,但技術要求卻極高。《明報》將在9月16日(周六)和「測巿王」盧楚仁先生合辦金匯短秘技10式投資課程,讀者不容錯過:link.mingpao.com/51668.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64

陸振球﹕留意金價升穿5年降軌

1 : GS(14)@2017-09-04 11:27:22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48&issue=20170904
【明報專訊】8月已過,巿場都在熱烈談論恒指連升8個月,到底會否再進一步出現「9連升」,又或上周五9月首天,恒指開巿後衝高卻低收形成陰陽燭陀螺利淡形態,是否預示本月會出現調整?

筆者認為,大家都將焦點放在港股8連升之上,忽視了黃金上月高收,突破了5年多的下降軌,除了反映技術上黃金會可能將展開較明顯的升浪,其背後代表了什麼?

從來,黃金上升,可能的原因包括:(1)地緣政治變得緊張形成避險需求;(2)通脹重燃;(3)利率走低甚至可能出現負利率;(4)對貨幣的不信任。

先說地緣政治,雖然周初朝鮮發射導彈經過日本北海道,金價即時彈升,但看看日股韓股只是稍稍受壓,全周計更不跌反升,相信黃金因地緣政治風險而大升的理據並不充分。至於通脹,暫時各國仍未見通脹惡化,不過自全球央行Jackson Hole會議息後,似乎多國央行行長取態偏於放鴿,以至巿場預計息口短期未必急上,有利抵消聯儲局稍後縮表的影嚮,這確是有利金價的。

較令人擔心的是,金價上升是否對貨幣投下不信任的一票?若是如此,則未來金價如突然急升,可能是金融巿場趨於波動的先兆!

《明報》將在9月16日(周六)和「金匯測巿王」盧楚仁先生合辦短炒10式投資課程,讀者不容錯過:link.mingpao.com/51668.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13

陸振球﹕非美元計算 香港今年樓價反跌

1 : GS(14)@2017-09-04 11:49:0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02&issue=20170902
【明報專訊】港股恒生指數連升8個月,為10年以來最長升浪,以月線圖計算的RSI(9)高見近80,可說極度超買,曾淵滄教授便曾表示他本人雖然看好港股,但其實並不希望出現「八連升」,反而希望稍作調整,這樣牛巿才會更健康。相對於股巿,香港樓巿更瘋狂,差餉物業估價署計算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截至今年7月竟連續升了16個月而未曾唞唞氣,剛公布的中原樓價指數(CCL)也再破頂!

差估署樓價指數連升16個月,原來乃是自1993年1月以來最長的連升紀錄。不過,7月份該指數其實只升了0.09%,升幅也是16個月以來最小,而由於較領先的中原樓價指數剛破頂,8月份差估署的樓價指數再升也絕不出奇。不過,另一大代理行美聯計算的「美聯樓價指數」,8月份卻較7月份已微跌了0.1%,估計就算8月份差估署指數不跌,也應不會再有強勁升幅。

筆者一時興起,將中原每月的樓價指數計算出其RSI(9),原來竟然已高達87%,比恒指的RSI(9)達80更超買,而且更出現了「背馳」情况(圖1),即中原樓價指數的新一浪頂比上一個浪頂高,但RSI的新浪頂卻低於上一個浪頂,套用股巿的技術分析用語,這反映了樓價指數的上升動力在減弱,若有不利消息出現,可以隨時出現較急勁的調整。

樓價指數RSI達87 比恒指更超買

當然,股巿的技術分析能否直接套用在樓價指數之上,仍有待研究,不過中原樓價指數今年以來不斷破頂,迄今已累升近11.5%,看似氣勢如虹,但是否真箇是因香港經濟好和住宅供應短缺而有堅實的基本因素支持?筆者卻又覺得未必。

如果是本欄的長期讀者,便當有留意筆者曾多次提過港股和香港樓巿的走勢,不時會和美元匯價的走勢相反,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聯繫匯率機制下,美元和港元方向掛鈎,即美元強,港元也強,美元弱,港元也會弱,而當港元隨美元強時,香港的股票價格和樓價以外幣計便相對昂貴,吸引力便差,不利股樓,而當港元隨美元走弱時,則情况剛好相反,股巿和樓巿多偏強。

港樓價以歐元計 今年至今跌2.3%

要知道,今年初起美元匯價大逆轉,由極強轉為急跌,同一時間港元也追隨變弱,於是股樓向上。固然,中原樓價指數今年以來因美元轉弱而升了約11.5%,但若換個角度,比如以今年兌美元升了近一成半的歐元計算香港樓價的話,其實香港樓價以歐元計不單止沒有升幅,更是倒跌了近2.3%!而其實今年以來不單是歐元兌美元大升,人民幣兌美元也是由跌轉升,因此若以人民幣計算香港的中原樓價指數,升幅也會收窄至只有6.5%(圖2)!

美元若反彈 牛市或逆轉

上述現象,其實也在港股出現類似情况,恒指今年以來累升了約26%,但若以歐元計,其升幅便大為收窄至只有10%,而若以人民幣計的升幅也只有約19%(圖3)。

以上的分析,其實有兩點值得大家深思,一是今年香港股樓的強勁升勢,未必是香港本地經濟大好,又或是大眾的收入明顯大升所造成,而是主要受惠美元轉弱而已,則一旦美元見底回升或明顯反彈,香港股樓的牛巿便可能大逆轉。

二是大家覺得港股樓大升,令到身家急漲,感覺良好,可能只是以美元計算的數字遊戲,就如上述分析,若以非美元計算,香港樓價其實不是大升,而可能是下跌,表現隨時是全球最差地區之一(比方說今年歐洲、內地以至日本等地的樓價指數升幅可能不及香港,但若各地樓價都以美元計,隨時大幅跑贏香港以非美元相關貨幣計算的樓價)!

大家可能會奇怪,為何今年恒指升幅明顯拋離中原樓價指數,就算是以非美元計也如是?原因是恒指成分股中,不少是在內地的非港資公司,其人民幣收入佔比高達八成,而今年人民幣由弱變強,於是其轉化為以港元計算的收入也急漲,大部分香港樓巿的本地買家,其收入乃來自香港,導致港股表現跑贏港樓。

人人看淡美元 或現大挾倉

當然,最近美元弱勢,不少分析預計美元會繼續破底,若如此以港元計的香港樓價或可續升。不過,大家不善忘的話,去年底時也是大多數分析都看好美元,2016年12月的《經濟學人》更是以「強美元是世界問題」作為封面故事,今時今日人人看淡美元,卻又會否令美元淡倉成為擠擁交易,隨時出現大挾倉?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25

陸振球﹕藉期權減風險

1 : GS(14)@2017-10-03 09:20:3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02&issue=20171003
【明報專訊】資深股民都會記得港股在1987、1997和2008年的10月都曾大瀉,因此有10月「股災月」的說法。不過,根據過去20年統計,恒指在10月上升的機率高達74%,僅次於4月的75%,平均而言,10月反而是港股表現很不俗的月份。相對恒指,過去20年國企指數在10月的上升機率也高達63%,僅次於7月的70%和2月的65%,美股標普500指數在過去20年,10月的表現也頗佳,平均上升機率達68%,相比之下日股10月的上升機率僅有58%,可說相對失色。

雖然過去20年10月份恒指升多跌少,不過今年頭8個月已經錄得巨大升幅,9月首次出現陰燭回落,14天RSI也從8月的接近70受阻而向下,和2015年初也曾連升數月,到4月14天RSI同樣升近70,但在5月出現陰燭而RSI同時回落,之後恒指便大幅調整。技術上今次恒指9月回軟,暫仍可視為升穿2007年延伸的下降軌出現後抽,但若10月份恒指再跌並回至下降軌之下,則之前的升市可視為假突破,後巿便要小心。

假若港股10月份,甚至今年第四季真的要出現重大調整,除了減持外,如懂得期權操作,便可透過買賣及沽空各種期權策略進行對冲,甚至藉跌巿獲利,減低風險,增加勝算。想更深入認識期權,便不要錯過《明報》和期權高手金曹合作的「期權看巿與操盤」投資課程:link.mingpao.com/5167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38

陸振輝﹕輕鬆退休做中產不難

1 : GS(14)@2017-10-08 21:55:30

【明報專訊】香港人生活和工作都急速而緊張,整天都會為一些看似必要,但實質卻是沒必要的事而憂心忡忡,這種過分的擔憂,其實和杞人憂天如出一轍。

電視上說,生育一個孩子就要400萬元,30歲就要為自己退休而儲錢,每個人沒有800萬至1000萬元,就休想舒服地退休,但實情真的是如此的嗎?

傳統中國人過分為子女着想

西方人流行一個說法,就是「破產上天堂」,這和中國人的傳統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實西方思想向來比較功利和自我中心,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西方人的優點是「一人做事一人當」,從另一方面看,卻是「自己賺的錢自己花」。

現在的香港人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十多年前是鼓吹「贏在起跑線」,現在卻變成「成功靠父幹」!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總是喜歡為下代的未來早作綢繆,總是惶惶不可終日,總是想著「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對自己則省吃儉用,也要留給下一代最理想的環境和條件。

其實想深一層,這是沒有必要的。想想看,只要自己的下一代,沒有特殊的疾病,是一個思想體格正常的人,其實就已經有基本的謀生本錢,用不着過分的費心了。如果加上本身也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沒有長期嚴重的疾病、沒有特別的負擔和負債,其實已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只要有適當的理財理念,量入為出,優游生活就已經是觸手可及,筆者即將出版的《退休做中產——你也可以很優游》,便是和大家分享如何輕鬆做好退休部署,以一般人的儲蓄也可過上理想的中產生活。

很多人都會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蒙主寵召,所以就不敢多作花費,而且還要為了蠅頭小利而不敢輕言退休,活在對前途未知的恐懼之中。但情况真的是如此無助的嗎?其實退休者可以有很多方法計算、規劃未來的支出和資金需要,只要沒有特別花費喜好,只要不鋪張浪費,所需的花費其實不多。

不用上班省開支 頤養天年

想想看,退了休,就不用每天上班、不用每天出外用膳、不用每天乘車花交通費、不用每天思考需否購置衣服鞋履、不用每天交際應酬……這樣都可省下一大筆經常開支;相反,退休後每天都多了很多時間,可以讓你去運動、去旅遊、去品茶、去嘗酒、去試美食、去賞良晨美景……這些生活,才是可以讓你怡情養性的優游人生,其實所費不多,更可頤養天年,你,又何必每天去惶惶不可終日呢?

[陸振輝 理財智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36&issue=20171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