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只賣499美元,通殺各家平板電腦 iPad2走平價 賈伯斯打什麼算盤?

 
2011-3-28  TCM




「四九九」這三個數字,將成為今 年所有PC廠商的一場惡夢!

三月二日,當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站上舞台,螢幕上秀出第二代平板電腦iPad2時,一位國內品牌電腦廠負責行動通訊部門的主管鬆了一口氣:雖然比起前一代重量輕了一五%,厚度 薄了三三%,處理器的速度提升了一倍,但在其他規格上並沒有令人驚訝的突破,只多了兩個看似可有可無的攝影鏡頭。

重傷兩大競爭敵人小筆電、電子書也受衝擊

「我當時想,應該還是可以做一些差異化,再用價格取勝,」該主管說。

沒想到接下來螢幕上秀出的數字讓他的心徹底涼到谷底──四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價格,與前一代iPad完全相同,不只比兩大競爭對手:摩托 羅拉的十吋的Xoom與三星十吋的Galaxy Tab便宜三百美元以上,與台灣各家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價格也相差無幾。

「這把大家都殺死了!」一位英系外資下游硬體分析師話說得直接。如此犀利的價格,不只讓所有打算跟進做iPad-like(類似iPad產品)的廠商們頭 還沒浮出水面就被壓回水底,就連鄰近的產業鏈如小筆電、電子書等也遭遇莫大衝擊。

中國第一大電子書製造商、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就忍不住大聲抱怨:「蘋果這是在斷同行的路!」

只是,過去擅長以創新商業模式與獨特美學設計打造蘋果帝國的賈伯斯,旗下產品從麥金塔電腦、iPod到iPhone系列,價格上向來都是走高傲的貴族路 線,從不打折殺價,如今卻在平板電腦這個新領域推翻了過往的做法,不只兩代產品推出時間相隔極短,價格上也超級貼近平民,他所思考的戰略布局是什麼?

「他的意思就是在告訴所有還在猶豫的消費者:『不用考慮了,買我就對了!』」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說。

黃崇興指出,一般在定價策略上,有所謂分離定價法(skim-the-cream pricing)與滲透定價法(penetration pricing)。前者是抓住消費者嘗鮮的心態,飆高第一波產品售價,吸飽利潤,有其他後進者跟進推出相同產品後,再逐步降價。iPod與iPhone就 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滲透定價法,通常是打入成熟紅海市場的殺價策略,先把自己砍低,讓產品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滲透到消費者心中,奪下市占率之後,再反過來求利潤。

顛覆以往定價策略 寧願少賺也要保八成市占

黃崇興分析,iPod與iPhone都是以美學設計取勝,帶入iTunes與App Store的創新商業模式,可以說是擁有獨特利基的產品,用飆高價格把利潤極大化的策略非常合理。

但iPad是站在前兩款產品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領域。「看似創新,實際上很多東西都可以取代它,」黃崇興解釋,例如筆電、電子書、智慧型手機,這也代表 了這些廠商每個都能跨界進來競爭。「說穿了,它(平板電腦)是非必需品,可有可無,」DIGITIMES分析師郭明錤說。

因此,在iPad去年取得巨大亮眼的成功背後,面臨的卻是一個異常凶險的環境,價位上如果定的太高,不只會給消費者猶豫的空間,同時也會讓其他競爭對手有 機可乘。

然而,比起一般滲透定價法,為求市占率不惜成本流血砍價,iPad2又有所不同。

根據科技產業調查機構iSuppli的拆解報告,iPad2的成本大約是在三百二十六美元左右,比起四百九十九美元的定價,還有一百七十三美元的利潤空 間。

「賺的雖然不多,但用來換取八成市占率的維持,絕對是非常划算!」黃崇興說。

吃定上下游產業鏈 足以左右對手供貨及成本

換句話說,賈伯斯這次所採用的四九九美元低價策略,其實是非常高明的逆向思考。不只成功的築起了一道價格堡壘,同時維持住利潤與市占率,更重要的是,徹底 瓦解了對手的反擊能力。

「這種價格會讓其他廠商就算有產品也出不了貨,」一位日系外資分析師表示,蘋果在平板電腦一家獨大的局勢,讓它得以控制上下游產業鏈,只要掌握觸控面板、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CPU(中央處理器)等關鍵零組件,就足以左右其他廠商的供貨與成本。「等他們找到替代品,想要追趕上來的時候,iPad3就 要出來了,」該分析師說。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莫斯克維茲(Mark Moskowitz)也在報告中表示:「iPad2的出現,將讓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面臨泡沫化的風險。」

因此,當宏?砦鴾熙菪X今年要賣出一千萬台平板電腦,在一位擁有長達二十年PC產業經歷的外資分析師眼中看來,完全不能理解宏?眲陘偵繷o麼樂觀。

當去年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想要跟在賈伯斯後面咬一口平板電腦的甜美滋味時,可能怎麼樣也想不到,他們所吞下的會是一顆毒蘋果。

【延伸閱讀】搶市占,iPad2打出低價攻勢 ——各家平板電腦價格表

LG品名:G-Slate尺寸:8.9價格(美元): 1,350

三星品名:Galaxy Tab尺寸:10.1價格(美元):970

宏達電品名:Flyer 尺寸:7價格(美元):930

摩托羅拉品名:Xoom尺寸:10.1價格(美元): 799

惠普品名:Slate 500尺寸:8.9價格(美元): 799

華碩品名:EeePad尺寸:10.1價格(美元): 399-799

宏??品名:ICONIA Tab W500尺寸:10.1價格(美元): 499-699

蘋果品名:iPad2 尺寸:9.7價格(美元): 499

RIM品名:PlayBook尺寸:7價格(美元): 499

ViewSonic品名:ViewPad 7尺寸:7價格(美元):429

漢王品名:TouchPad B10 尺寸:10.1價格(美元): 305

資料來源:各券商報告、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1

不賣晶片,只賣腦袋

2011-7-18  TCW




全球半導體巨人—英特爾(Intel),即將面臨稱霸全球資訊科技產業以來,最大威脅。

為英特爾定義這個最大敵人的,不是別人,正是英特爾最親密的戰友:微軟(Microsoft)。

六月二日,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微軟公布下一世代,最新的作業系統Win8,意外宣布將支援微處理器業者安謀國際科技(ARM)的平台,此舉等於宣告稱霸個人電腦產業二十多年的Wintel(微軟、英特爾)聯盟正式裂解。

安謀,成為微軟公開認證的英特爾對手。然而,安謀是誰?

它賺的錢雖小,量卻驚人! 全球九五%手機,都繳專利費給它

從事微處理器矽智財(IP)授權的安謀,就是各種晶片背後的設計腦袋,安謀是全球手機晶片的霸主,全世界九五%的手機,都要向它繳交專利費。

從蘋果、三星(Samsung)到宏達電(HTC)的智慧型手機,甚至聯發科的山寨機,都要向安謀進貢。全世界每賣出一支智慧型手機,裡頭就有五至六顆晶 片使用安謀專利,平均每支智慧型手機,要向安謀繳交大約○‧五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元)專利費。以每支手機使用五至六顆晶片計算,一顆晶片的專利費僅新台 幣兩元多,五元硬幣還有找,數字小到讓IC設計公司沒感覺。

安謀從沒生產過一顆晶片,但它卻像是一個隱形晶片帝國。去年全球有六十一億顆晶片採用安謀架構(ARM inside),安謀以市占率二八%,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矽智財授權公司。從手機到洗衣機,從汽車到電視,只要使用到晶片,平均全球每四顆晶片,就有一 顆來自安謀血統。

全球投資人看好安謀未來競爭力,把安謀的股價與市值,快速推高。安謀五年來股價成長三九九%,英特爾成長二二.四%,同期間,安謀市值增加三七○%,英特爾僅增加四.八%。

安謀市值約新台幣三千八百五十億元,員工卻只有一千九百人。英特爾市值雖是安謀九倍多,員工卻是安謀四十八倍,安謀平均每位員工創造的市值,是英特爾員工的五.二倍!

台灣知名科技品牌宏達電,用一萬三千名員工打造出台股獲利王,員工平均創造市值只有安謀的三分之一。而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公司鴻海,全球布局近一百萬人,每位員工創造的市值更僅有安謀的十七分之一。

安謀,堪稱擁有全世界最值錢的腦袋!

為何一家不到兩千名員工的公司,得以稱霸全球,成為擁有九萬一千名員工的英特爾最大敵人?

為探索這個真相,《商業周刊》團隊飛抵英國劍橋,這幾乎沒有知名科技企業的古老城市。

它非矽谷出身,劍橋創業! 沒產業鏈撐腰 ,產品仍打進全球

身為行動裝置世界的隱形冠軍、擁有全世界最值錢腦袋的公司,安謀卻低調的連英國金融業也沒聽過。我在倫敦拜訪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全球最大銀行滙豐銀行時,提及我接下來要去劍橋採訪安謀,得到的反應,竟都是:安謀是誰?

在芬蘭,無人不知手機巨人諾基亞(Nokia),在英國,安謀的知名度,卻近乎零。這更引發我對安謀的好奇。

當我抵達劍橋,前往距離劍橋大學十英里遠的鄉間,隨著安謀創辦人之一的李‧史密斯(Lee Smith)來到二十年前安謀成立的地方,才發現,安謀的低調如同劍橋之於矽谷,誕生於劍橋這非科技主流的環境,安謀被迫發展「只賣腦袋、不賣晶片」的特 殊商業模式,正是它今日稱霸世界的秘密之一。

這裡的道路,時速限制三十五英里(約六十公里),安謀創業的所在地,鄉間道路僅容一輛汽車通過,而安謀的辦公室,竟是一個用來養火雞的穀倉。二十年前,十二位年輕工程師在這租金便宜的穀倉,開始他們的創業夢。

二十年後,穀倉依舊,周邊的環境,在史密斯的記憶中,也完全沒變。這裡的前方,一片綠草地還養著三匹馬,後方則是綠樹成蔭。「這裡要很久很久,才會有一輛車子通過。」史密斯笑著回憶。

但在一萬公里遠的美國矽谷,環境迥然不同。那裡的停車場停滿跑車,高速公路時速上看一百英里,電腦、 手機及各式科技公司林立,擁有讓半導體設計公司成功的完整產業鏈。

位於矽谷的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微處理器公司,超微(AMD)創辦人傑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有句名言:「沒有晶圓廠,不是男子漢!」(Real men have fabs)這正是九○年代全球科技重鎮的矽谷半導體業核心思維的寫照,當時的主流思想是比規模、比處理器速度的時代。

但在劍橋,沒有電腦、手機等潛在客戶、沒有完整產業鏈。即使現在,安謀來自英國的營收,占比也只有約一%。這裡的一切條件,都沒有讓安謀成功的客觀理由,逼著這群工程師得想出能走出英國、適用全球的產品。

「安謀能夠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在劍橋創業,而不是在矽谷。」

十二位創辦元老之一、現任安謀總裁的都鐸‧布朗(Tudor Brown)說。他坐在劍橋大學最有名的康河小船上,不疾不徐的談著安謀今日地位,來自一個與矽谷完全不同的想法。

它不追求效能,選擇省電 蘋果二十年前,就找它推iPad前身

安謀所思考的在二十年前不是主流,卻在二十年後造成全球科技產業巨變。這個巨變的種子,就是追求「省電」。

一九八三年,安謀的母公司英國Acorn電腦公司打算製作、銷售低價電腦,布朗負責評估採用哪一款微處理器,當時布朗的選擇有三家公司,都來自美國,分別是:英特爾、摩托羅拉(Motorola)、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

「當時這三款微處理器,都是十六位元架構,對我們想開發的產品來說,太慢,而且又太貴。」布朗的這個評估結果,讓Acorn決定開發自己的微處理器,成立微處理器設計部門,也就是安謀的前身。

這個部門開發市場上少有的三十二位元微處理器,它選擇當時非主流的精簡指令集(RISC,Reduce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程式語言,而非英特爾等業者採用的主流複雜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Reduce意指精簡,精簡指令集的最大特色,是追求最少的程式語言以執行程式,相對可達到省電效果。Complex意指複雜,複雜指令集可以將許多程式語言放在一個晶片上,同時執行更多的程式,讓晶片效能極大化。

為何是選擇精簡指令集?「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低耗電、低成本。」史密斯說,「我們的目標其實是要設計一台低價電腦,當時微處理器的熱能相當高,一台 電腦要應付微處理器的熱,就要特別設計的電路板、結構,還有風扇,這些成本都很高。如果解決掉耗電問題,就是解決熱的問題,解決熱的問題,等於解決成本問 題。」

選擇精簡、而非複雜,讓安謀走向與眾不同的路,也成為它最初競爭優勢。安謀因為沒有太多資金,只做微處理器設計。但安謀單純想設計出省電的微處理器的做法,卻引來蘋果電腦(Apple)的興趣。

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蘋果遠從矽谷來到劍橋,投資三百萬美元,與安謀的母公司Acorn合資成立安謀,並取得三○%的股權。為的就是連當時美國矽谷都沒有的東西:安謀設計的低耗能三十二位元微處理器,以生產全球第一台手持式個人電腦「牛頓」(Newton)。

「牛頓,可以說是iPad的祖父。」當年一手帶領「牛頓」計畫的專案負責人布朗說,「我還記得,一九九二年的牛頓廣告,就跟二○一○年推出的iPad廣告一模一樣:隨身攜帶、記事、手寫等概念融合在一起。」

只是當時的牛頓太大、太厚、太慢,手寫技術不夠發達。最後,全球第一台個人隨身電腦「牛頓」失敗了,讓蘋果賠掉近一億美元。

安謀從蘋果的失敗,體認到「客戶的失敗,就是安謀的失敗。」布朗回憶,當時的安謀很小,唯一能賺錢機會,就是客戶賺錢,安謀的技術才能發揮價值。當時英國 沒有科技公司,逼著安謀得往海外走,安謀第一個客戶是蘋果,第二個客戶來自歐洲,第三個客戶是日本公司夏普(Sharp)。

「傾聽客戶的聲音,就成為安謀的信條。」安謀創辦元老、安謀技術長麥克‧穆勒(Mike Muller)說。這個信條,為安謀帶來了大轉折,時間就在一九九三年。

它不主攻PC,先攻手機! 諾基亞登手機霸主,它是幕後英雄

當時手機產業,正從類比時代轉進數位時代,美國德州儀器針對手機開發出數位處理晶片,打算與新興的歐洲手機公司諾基亞合作,「諾基亞向德儀要求提供一個三 十二位元微處理器架構的要求。」穆勒回憶,諾基亞打算在手機上內鍵遊戲(編按:即諾基亞的貪食蛇遊戲),但當時手機用的十六位元微處理器太慢,德儀就向諾 基亞推薦安謀的解決方案。

當時對安謀最大的挑戰是,手機的微處理器從十六位元進展到三十二位元,得使用更多記憶體,將會使得手機製造成本大幅攀升,而安謀設計出「ARM700」微處理器,幫諾基亞省下四○%以上的記憶體成本。

諾基亞在一九九六年採用了安謀的解決方案,安謀從此大翻身,營收連續六年平均成長率超過五○%!安謀走一條與矽谷不同思維的路,雖沒在個人電腦市場開花結果,卻在講求「省電」而非「效能」的手機產業獲得成功。

安謀一路扮演諾基亞在一九九八年登上全球手機霸主幕後英雄。同年,安謀在英國倫敦證交所、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上市第一天,安謀創造了一百三十位百萬英鎊富翁(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

安謀協助諾基亞開發出最成功手機,一九九九年,IBM、易利信、任天堂等各大科技公司也紛紛與安謀簽訂授權合作協定,就連英特爾也成為安謀的客戶。

從蘋果的失敗,到諾基亞的成功,讓安謀體認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分享」的經營哲學。這是它在選擇「精簡」後,第二個重要的決定。

「我們跟客戶分享資源、分享利潤,也分享風險。」布朗說。

安謀若不是站在半導體巨人德儀的肩膀上,根本沒機會接觸到諾基亞,透過德儀,安謀學到「分享資源」的好處;若沒有蘋果的失敗,也不會有後來諾基亞的成功,這讓安謀學到「分享風險」的概念。

為何蘋果的失敗讓諾基亞成功?「安謀為諾基亞開發的微處理器架構取名為『ARM700』,其實它是源自為蘋果牛頓設計的『ARM600』。」當時負責為此 命名的技術長穆勒說。如果,當初安謀沒有為蘋果開發產品,就不會累積出行動裝置的開發經驗,蘋果牛頓失敗的經驗,卻成為開發諾基亞手機處理器的基礎。

這個可「分享資源、分享風險」的經營模式,巧妙的將安謀低耗能的基因,從蘋果移轉到諾基亞身上,又從諾基亞移轉到蘋果身上。諾基亞、蘋果雖大起大落,安謀卻因自我定位為分享平台,得以持續成長。

諾基亞恐怕也沒想到,採取安謀解決方案,意外救了蘋果,竟會種下十年後,蘋果崛起、打敗諾基亞的遠因。二○一○年十月,蘋果前任執行長約翰‧史卡利 (John Scully)在接受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說:「當蘋果陷入財務問題,賣掉了安謀的股份獲得八億美元。」「因為賣掉安謀,蘋果才能活到現在(stay alive)。」

史卡利在一九八三年上任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因而負氣離開他一手創辦的蘋果電腦。史卡利掌舵蘋果十年,最後因牛頓計畫失敗,一九九三年遭蘋果董事會開除。史 卡利先前為了牛頓,投資安謀三百萬美元。賈伯斯一九九七年回任蘋果執行長後,決定趁安謀九八年上市而獲利了結,落袋八億美元,獲利高達二百六十六倍。

安謀,不僅為賈伯斯提供了拯救蘋果的銀彈,更成了蘋果創新的幕後夥伴。

二○○一年,蘋果推出iPod,採用安謀的晶片設計架構;二○○七年,蘋果推出iPhone,安謀仍協助參與相關晶片的設計,布朗在蘋果的iPhone、iPad設計團隊中,見到當年老友,「這顯示蘋果的願景、人才,一直都在,就跟安謀一樣。」

安謀當年創業的十二位元老,有七位仍在經營團隊裡,其餘五位有人退休、有人過世。但不變的,是他們當初的願景。

「我們要變成全球的標準(We're going to be the global standard)。」布朗說,這句口號是他們創業時的願景,當時看來大膽,現在卻成真了。

採用安謀架構設計手機晶片的晨星半導體董事長梁公偉說,「安謀在行動裝置市場現在的地位,就像個人電腦產業的英特爾,已成為業界標準。」

要成為「全球的標準」,單靠安謀一家小公司,不可能辦到,從蘋果到諾基亞,安謀不斷分享夥伴、客戶資源、風險與利潤,這是安謀把自己的微處理器架構,變成全球標準唯一機會。

「精簡」加上「分享」,讓這家小公司,變成科技巨人英特爾最大對手。

它不單打獨鬥,形成聯軍!二百五十個夥伴,產值追上英特爾

「你知道英特爾銷售晶片所帶來的營收有多少嗎?約三百億美元,如果你看安謀建立的生態系統,運用安謀架構所銷售的晶片營收,也大約是三百億美元,雙方陣營 的營收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我們的分享策略,這三百億美元的晶片銷售營收,來自二百五十個合作夥伴。」安謀執行長華倫‧伊斯特(Warren East)對著我說。

安謀因分享所建立起的安謀聯軍(ARM alliance),形成一個強大的半導體生態系,包括三星、高通、英偉達、聯發科、華為等二百五十家不同的晶片設計公司,安謀聯軍所創造的半導體產值,已經與英特爾平起平坐。

尤其去年蘋果推出平板電腦iPad,使用安謀設計的微處理器,掀起全球平板電腦風潮,在二○一○年搶占一千四百六十萬台商機,造成英特爾的小筆電市場,去年下半年比前年衰退一八%,為安謀聯軍再開拓出一個新戰場。

根據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統計,目前安謀在行動運算電腦(編按: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市場已搶得一○%占有率;高盛證券預估,二○一五年行動運算電腦市場,安謀市占率將上看五○%,一路追擊英特爾。

分享的經營哲學,讓安謀產生一股「雪球效應」:雪球越滾越大,加入聯軍的人數越來越多。即使安謀小得像一隻螞蟻,安謀聯軍卻已變成一支百萬大軍,擁有扳倒英特爾的巨大力量。

正如同生物進化過程中,螞蟻身軀渺小,卻因群聚特性,靠著集體力量與頑強生命力,從史前時代生存至今;當身軀龐大的恐龍不敵環境巨變一一倒下,螞蟻卻繁衍成昆蟲界中,種類最多、生存量最大的生物帝國。

安謀帝國將繼續擴大! 今年首季晶片銷售量,創歷史新高

環境巨變還沒有結束。未來科技產品應用範圍將越來越廣,需要的微處理器越來越多元,市場預期安謀將有爆發性成長,安謀內部的預估數據,也印證此點:

一、安謀成立八年,晶片累計銷售才突破五千萬顆;三年後,就大幅衝高到累計十億顆晶片銷售量。

二、去年是安謀成立二十週年,該年晶片銷售量達六十一億顆,一年銷售量達前十九年累計銷售的三分之一。

三、今年第一季,採安謀架構的晶片銷售超過十八億五千萬顆,創歷史新高,今年將上看八十億顆。

安謀原本內部預估,二○二○年,安謀累計晶片銷售量將達一千億顆,「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數字要上修到一千五百億顆。」坐在康河小船上,布朗一派優雅的說,以第一季的數字來看,即使未來每季都不再成長,也將超過一千億顆的目標。

下午四點半結束了布朗的採訪,此時的劍橋,太陽要到晚上十點才會下山,回程時我想到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門口,看到那棵舉世聞名的蘋果樹。

它是三百五十年前,引發劍橋三一學院畢業的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那棵蘋果樹後代。

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十七世紀,蘋果、劍橋與牛頓,意外發現了萬有引力;二十世紀末,蘋果電腦來到劍橋,尋找製造牛頓的關鍵微處理器,意外創造深具磁吸效應的安謀。

安謀的分享思維,此刻如同一個具備萬有引力的經營模式,吸引所有的晶片開發商,讓安謀締造出一個無所不在的隱形晶片帝國。

【延伸閱讀】

七月一日,安謀(ARM)總裁都鐸‧布朗帶著我,回到他的母校劍橋大學,來了一趟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裡的康河撐篙,這也是我十年記者生涯,第一次在小船上進行採訪。

我在船上對他說,安謀出刊前一期的《商業周刊》封面,是探討諾基亞為何倒下。諾基亞、安謀,都是全球科技大演化中,典範轉移的故事,如今,安謀的新典範,正挑戰著英特爾的舊典範。

沒想到布朗對我說:「如果你以後要做英特爾的故事,我有一些想法可以跟你分享,不過不是現在,我答應你,下次你(寫英特爾)可以再到這裡採訪我。」

這讓我想到兩天前,我跟攝影程思迪在劍橋尋找拍照場景,劍橋學生Ben對我們說,知名調查機構QS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去年,英國劍橋首度擊敗美國哈佛,登上榜首,是這項排行榜成立以來,哈佛頭一次落居第二。

遠離美國矽谷,劍橋卻醞釀出新一代的科技霸主。布朗的自信,令我感受到,也許出身劍橋的安謀,真的將上演半導體界,劍橋擊敗哈佛的故事。

【延伸閱讀】安謀從劍橋起家,二十年稱霸晶片帝國 — 安謀大事紀

創業期1990:在英國劍橋成立,由蘋果、Acorn與VLSI合資 1991:安謀第一個嵌入式RISC核心系統ARM6問世 1992:ARM6系統被運用在蘋果第一款PDA Newton(牛頓)上,也就是全球第一台個人隨身電腦,但牛頓未獲成功 1996:諾基亞使用三十二位元CPU技術的ARM架構製造手機,安謀營收大增

發展期1998:在倫敦證交所與那斯達克掛牌交易 2001:晶片出貨量達十億顆 2007:推出Cortex-A8處理器,iPhone、三星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為主要用戶 2008:Google採用ARM搭配Android,安謀首次打入Android手機市場 2008:晶片出貨量達一百億顆

爆發期2010:第一代iPad推出,目前九九%平板電腦處理器採用ARM微架構 2011:安謀市值突破一百億美元 2011:微軟宣布Windows8平台將支援ARM架構,打破傳統Wintel聯盟

資料來源:安謀官網、維基百科整理:劉于甄

【延伸閱讀】安謀1名員工創造的市值是英特爾5.2倍

Intel:市值3兆5,270億元員工數91,000人平均每人創造市值0.39億

ARM:市值 3,850億元 員工數 1,900人平均每人創造市值2.03億元

註:市值為2011/7/11資料,以1美元兌新台幣28.9元計算資料來源:Bloomberg、Yahoo Finance整理:林俊劭、劉于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8

【案例】只賣一道菜的黃燜雞米飯能火多久?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29
「黃燜雞」品牌的混雜以及部分連鎖加盟的無序,使得不少店面看起來只是想在這場迅速升溫的盛宴中撈一把就撤。

曾連續3天在不同的店裡吃黃燜雞米飯,店面都不大,裝修卻還考究,看起來比較乾淨,每份價格大多在15~20元,生意都非常好。
而隨著深一步瞭解,黃燜雞米飯一時風靡的背後也存在著諸多隱憂,比如品牌繁多、無序加盟,甚至有的連食品安全方面都無法保證。
這不僅讓人想起近幾年也曾經風靡一時的掉渣燒餅和大臉雞排,極度繁榮過後,倖存者已寥寥無幾。新興的黃燜雞米飯又能火多久呢?它們過山車般的命運又存在著哪些定數?

遍地開花

黃燜雞米飯的興起源於濟南。

上世紀30年代,黃燜雞曾是濟南老字號「福泉居」的一道招牌菜。風靡二三十年後,隨著飯店的變遷、衰落,黃燜雞也漸漸被世人遺忘。

在黃燜雞創始人的後人楊曉路看來,雖然幾十年來黃燜雞名聲大減,但它從來都不曾消失,而是以其他名字一直存在於不少飯店中。
2011年,一直看好快餐業前景的楊曉路逐漸意識到,黃燜雞製作簡單、特色鮮明,而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於是,當年6月,楊曉路與人合夥在濟南開設了第一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從那一刻起,黃燜雞又開始在濟南「大行其道」。很快,楊曉路註冊了商標「楊銘宇」,並成立了餐飲公司,集新產品研發、接受加盟、統一配送為一體的經營模式正式開始。

然而,由於製作簡單、技術門檻低,加之黃燜雞本身就是濟南當地飯店的一道名菜,很快在濟南的街頭便出現了多家黃燜雞米飯,而且同樣走的是招商加盟、全國擴張的路子。

於是,從濟南到南京、杭州、鄭州、北京……「楊銘宇」「泉聚閣」「美膳閣」「翰香原」「潤仟祥」「韋亮記」「朱記」等各種品牌的黃燜雞米飯開遍大江南北。

「我每隔一兩天都會來這裡吃一次,到大飯店吃太貴,盒飯價格也不便宜了,而且不實惠。在這裡吃,起碼有肉有飯,而且既快捷又便宜。」在鄭州市農業路上一家某品牌黃燜雞米飯店裡吃飯的小王稱,他上班的寫字樓裡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一到中午就發愁吃什麼,所以他在這裡經常能遇到熟人。不過他也稱,吃得次數多了,肯定也會煩。

黃燜雞米飯的火爆程度不僅僅表現在小王這樣的上班族身上,黃燜雞米飯在學校周邊也很火爆,幾乎成了學生們的「二食堂」。
位置好月入至少10萬

品牌再多,但店內所售的菜餚都是一份菜加上一份飯,價格在16元左右。據一位負責加盟的老闆介紹,「黃燜雞米飯」之所以擴張迅速,主要是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一份黃燜雞米飯的利潤在7塊錢左右,而且製作簡單,很容易學。」這位老闆表示,只要花半天時間,就能學會黃燜雞米飯的製作方法,「其實用的材料都是一樣,就是調料使用上有區別。」

在南京模範馬路上,就有一家掛著凌軒閣「黃燜雞米飯」的餐廳。面積在2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中午的生意非常火爆,排隊時間至少在15到20分鐘。別看這個門面小,但每個月卻很賺錢。老闆給記者算了下,「扣除房租、人員工資和成本,一個月的純利潤在10萬元左右。」老闆表示如果地址選的再好一點,可能收入還不止這個數。

加盟混亂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需要交2萬元加盟費和5000元保證金,自己選好門面房,面積不能低於30平方米,由總部統一配送醬料、東北隴上歸長粒香大米以及冷鮮雞塊。楊銘宇品牌是2011年推出的,現在在全國有2000多家連鎖。

中式連鎖快餐的發展壯大本是一件好事,然而黃燜雞米飯的快速擴張,不免讓人覺得前景堪憂。

之所以這樣講,原因很簡單,品牌的混雜以及部分連鎖加盟的無序,使得不少人看起來只是想在這場迅速升溫的盛宴中撈一把就撤。
在網絡上搜索有關「黃燜雞米飯」的信息,黃燜雞米飯的加盟信息如今已漫天飛舞,但為數眾多的品牌,讓人難辨真偽。

更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加盟者也說不清楚自己所加盟的品牌是真是假,只是堅持自己的品牌才是正宗。

而對於各家開展加盟的公司而言,其宣傳的起源出處也不盡相同,有的聲稱起源於明初,有的表示出自19世紀末。但從眾多公司的宣傳材料上看,大家對黃燜雞米飯起源於濟南都表示認同。

針對「黃燜雞米飯」半年時間在南京開了200多家店的情形,南京十八頻道美食主持人陳一多認為,黃燜雞米飯「類似於蓋澆飯,但又比蓋澆飯好吃。而且,再加上製作工藝簡單,只要菜配好料放好,一起煮熟就可以上桌。這是黃燜雞米飯開拓市場最大的本錢。」
其實,黃燜雞米飯已經呈現出盛極必衰的先兆了。日前,在南京餐飲市場大熱的「黃燜雞米飯」遭到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查處,上百家加盟店已暫停營業,原因是雞肉來自無證加工作坊、食材隨地堆放、店舖相關證照不全等。隨後,杭州、蘇州等地也對當地的黃燜雞米飯加盟店進行了整治。

對此,河南省餐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海林表示,黃燜雞米飯之所以快速擴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其價格低廉以及投資小、利潤高。但正因為如此,造成了目前品牌林立的局面。一個成熟的餐飲連鎖企業,首先要有品牌的沉澱以及美譽度,這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但目前黃燜雞米飯顯然變成了一場圈錢的商業遊戲,不少公司目的只在於獲取暴利,為了賺取加盟費而盲目地擴張,導致市場過度競爭,等撈到了錢,就抽身走人。這種一哄而上的局面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一哄而散。

黃燜雞米飯這種浮躁的商業模式很像一個故事: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然後第二個猶太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就很繁華了;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肯定開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還開加油站,結果可想而知,惡性競爭,到最後大家都沒得玩。

而反觀周黑鴨、紫燕百味雞等近幾年做得比較好、同樣頗具特色的餐飲連鎖企業,總公司在全國推廣時都制定了嚴格的加盟制度,並且按照自己對市場的把控,穩步推進,才得以持續穩定經營,並且規模越來越大,品牌美譽度越來越高。

來源:餐飲O2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97

路透:特斯拉中國1月只賣了120輛 馬斯克打算開除高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9

QQ圖片20150211105103

一位特斯拉(Tesla)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特斯拉1月在中國的銷量僅120輛。

由於銷量大幅低於目標,特斯拉創始人、CEO 馬斯克(Elon Musk)現在準備開除幾位海外高管。 

路透援引看過馬斯克郵件的消息源報道稱

(馬斯克)威脅稱,如果他們“沒有清晰的路徑產生正的長期現金流”,將開除地區負責人或降級。 

2014年,特斯拉已有兩位中國高管離職。 

對於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問詢郵件和電話,特斯拉發言人稱拒絕對路透的報道置評。

如果1月中國區銷售數據屬實,這將是去年四季度消極之勢的延續,當時馬斯克稱銷售“意外疲軟”。 

馬斯克近期闡述了特斯拉中國業務出現的一些問題,表示在讓消費者明白特斯拉電動汽車如何配合該國充電網絡使用上遇到了一些困難。

不過,在今年1月底特律舉行的北美國際汽車展上,馬斯克告訴眾多記者,那些困惑已經掃清。

特斯拉本周三將公布2014年四季盈利數據。分析師預計特斯拉全年出貨量將低於預期,但仍然會達到3萬輛。 

特斯拉視中國為一個銷量增長的重要來源,一直在該國穩步推進超級充電樁的建設。特斯拉S型去年已在中國上市。

BusinessInsider指出,不及預期的銷量讓人有些困惑,因為它顯示特斯拉的需求減弱。 

但是馬斯克反複重申,特斯拉沒有需求問題。相反,他曾表示,特斯拉的限制在於產量,不希望迫使交了訂金的客戶等著拿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52

威牛修車通:只賣軍火不上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2/149322.html

口述| 張開誠
整理| 鄒蔚


2002年進入這個行業,最早在4S店幹。那時哪有後市場一說,頂多說售後服務,人都往前市場鉆。最早在北京亞運村周圍是汽車集散市場,後來重新規劃,專賣店、4S店陸續開起來了,那是賣車為王的時代。

 

理沙龍,分析到底是經營策略還是別的方面出了問題。討論了幾次,我漸漸摸到了問題所在:不是經營策略出了問題,是4S店模式的問題。換言之,不是銷售下滑,是售後出了問題,4S店保養價格高,這些車主出了保修期就流失了。

 

這些事觸動了我,我想找個自己熱愛而且有機會的行業。我去過互聯網,跟著華雪(網上車市CEO)幹,這些垂直類汽車網站,大多數靠導流、收廣告費活得不錯,但你看看有多少人在幹,哪還有我的機會了?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我開始研究汽車後市場。別看現在汽車後市場被炒得火熱,那時候真沒多少人研究它,汽車前市場依舊是焦點。汽車後市場是汽車售後部門還是一個獨立的產業?我看了很多文獻資料、去考察國外的行情,發現美國有AutoZone、日本有澳德巴克斯,汽車後市場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鏈完整的大行業,我覺得這是我想做的。

 

導流導成活雷鋒

 

2009年,我拉上以前4S店的兄弟和幾個朋友,籌集了一筆錢,做了一個給維修店和4S店導流的網站ABCar,用今天的話說叫C2B模式:把線下店的折扣服務放到網上,車主下單預約,約好之後我們通知店里預留工位,去店里保養就行了,事後網站收一筆傭金,跟團購差不多。

 

我們在北京回龍觀地區找了一些願意合作的店,它們生意都不太好,希望網站多帶點人過去。我們曾擔心沒車主來用,畢竟是個新東西,隨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麽回事,車主在網站預約了服務,要是去店里覺得不錯,老板說你辦個會員卡吧,繼續給優惠,之後就沒網站什麽事了,網站成了活雷鋒。網站只能永遠發掘新店,去找那些生意不太好的店,一旦它生意好起來就不跟我們玩了,它只需要維護好老會員就能活得不錯。這事做得很艱辛。

 

幾個創始人又想了一種新模式:請一些專家在線回答車主的問題,就像患者跟醫生的互動。一開始苗頭很不錯,車主願意問,專家也挺有動力,網站再貼補一些錢給專家,簡直皆大歡喜。但這東西也沒有商業模式,只是有流量。也想過把他們的問答,形成汽車後垂直行業的百科。等內容沈澱了一陣子,發現不行,中國的車型太多了,積累的內容要覆蓋面足夠大才行,這個試驗最終沒辦法導向商業化。

 

折戟配件電商

 

接著,我們從配件上找商業模式——既然光導流不行,那就讓合作的維修店用我的配件。我們四個創始人又投了幾百萬,成立了配件公司,在西郊汽配城租了個倉庫。網站和維修店的合作模式仍在繼續,我給你帶車主,車主修車必須用我的件。但這種模式配件出貨量太小,我只好在西郊再開個配件店,一邊賣配件一邊帶車主。後來發現這些配件的利潤非常透明,不足以支撐正常的運營,即便這樣,賣配件還是最大的利潤源。

 

那時淘寶都還沒有什麽人賣零配件。淘寶有家店叫機油之家,開店那哥們跟我們一起在西郊汽配城里面開個店,賣機油、濾芯。我問他賺不賺錢,他說機油價格很透明,做起人氣,就靠濾芯支撐利潤,全國發貨,直接賣給車主,也不管安裝,門店就搞批發。我覺得配件電商這事可能有戲。

 

錢慢慢耗光了,哥們都散了,只剩下一個,他說,別研究模式了,互聯網上的生意可能真不是我們能幹的,也賣點機油、濾芯得了,先活下去。沒錢了,也不懂融資,可自己在行業里已經紮得很深了,又不想掉頭去幹別的。好,那我去找一個能讓我做事的平臺,我給平臺搭一個電商B2B業務。我找到亞信聯創的高管,說了想法,那邊很認可,它就把這當一個獨立的事業部來做,有點像今天淘汽檔口(一家汽車配件的B2B采購平臺)做的事情。

 

因為配件體系鏈條太長,市場不成熟,我決定聚焦做其中一塊,只服務修理廠,給它供應配件。這個網站叫AA汽車配件商城,可以打400電話或在線下單。我們選擇了重模式,在北京租了一個兩千平米的庫房,買了幾輛送貨的面包車。由於沒有在線支付系統,由送貨員當面收錢。

 

我先找廠家談,它要求量大。再找一級代理商談,只賣易損件,量也能做起來。網站定位是汽配奧特萊斯、廠家直銷平臺、正品折扣。這次總算沒遇到太大問題,頭一年,我們和北京的三百多家修理廠產生過交易,銷售額做了三千多萬。算下來,一年燒了六七百萬。集團的大老板說不行,必須要盈利,但是做過電商的人都知道,前兩三年很難盈利。老板說如果不賺錢還不如投商業地產來錢快。因為外力,這個項目又黃了。那是2012年下半年。

 

控制線下不能僅憑良心

 

我賦閑了,戴琨(二手車交易平臺優信拍CEO)來找我。他豪氣沖天,說你別搞這個(汽車後)了,跟著我幹吧,賣二手車將來跟主機廠是一個級別——他當時拿到了B輪融資——給你一個區域,你負責運營。我在猶豫,他說你能力、各方面都沒問題,我擔心你回去給人打工心態不穩定,你是心中有過創業火苗的人。我說,你再給我一個月時間,我這個火苗如果還撲不滅的話,我就跟著你幹了。

 

我妻子抱怨,要是不創業,留在4S店當總經理,一年拿50萬到100萬的薪水,能多賺許多錢,現在不僅沒賺到錢,還貼進去不少。我聽著確實很郁悶。我已經走了這麽深了,再調過頭來,沒有往下走,別人一定會走下去,那就走下去吧。

 

繼續創業不能光從家里往外拿錢了,得借助資本。這次項目是配件B2CO2O,車主買了配件到店里去換。我兩個月時間見了40個投資人,分三類,第一類是純資本投資,第二類有用戶資源,第三類有傳統維修店資源。純資本的投資人,聽不懂。我去找第二類,跟李斌(易車網CEO)談,他說不行,我投了類似的。李斌考慮得很前沿,知道要做維修最後一定要有線下店,是非常重的模式。我又去找車訊、第一車網這些用戶量大的公司,他們直接說不投。

 

後來,我又找遍了VC、圈子里面做前市場的、做互聯網的、做汽車的大佬們,沒人投錢,只好自己再拿錢幹。我砸鍋賣鐵拿出點錢來,省掉一切成本,先做個模式出來。

 

我跟合夥人在雍和宮附近的COSTA咖啡辦公,一人一杯39元的咖啡,喝一天,午飯輪著到外面吃,吃完再回來。後來,我們轉戰車庫咖啡,同時也在修正產品方案,最後定下來做名叫車工坊的品牌店。到20135月,中路資本找到我們,投了幾百萬元。

 

我們首先開發了一套叫修車通的店面管理運營系統,再通過線上給這些店帶去車主,給店掛統一的車工坊標識牌,對它的服務進行標準化、統一價格、由我指定配件來源,關鍵點就是這套系統。我們當時想走連鎖的路子,先規定了28種常規服務項目,再確定這些項目覆蓋哪些車型,這些車型涉及哪些易損件,然後對接相應的供應商。

 

天津有幾家店願意嘗試。前端項目售賣、後端配件供給都是我來負責,它們每做一次服務能賺多少利潤,我都算好了,它們只需執行。小拇指(總部在杭州的汽修連鎖品牌)六七百家店,米其林馳加也快一千家店了,我們也應該有機會。

 

然而,我們想得太簡單了。店里不按我要求的價格賣,也不去我要求的供應商那里采購——老板放了2萬元保證金在我這,他違規我就罰款,可罰光了他還是不聽。這樣下去要砸車工坊的招牌。

 

我很納悶:當初找合作夥伴的時候,考慮過地理位置、硬件設施,包括老板的思維。我們一直跟他們說,把招待所升級成酒店。這是多贏的模式,怎麽就不行?後來也想通了,他們的思維習慣很牢固,想一下子扭轉過來很難。小拇指算是洞察了這個行業,喜歡找沒有行業經驗的人做加盟商,而且先收加盟費,你進來之後這店還得投入幾十萬,我派人給你指導,你不按我規定的做,亂來,我給你取締了。

 

只賣軍火不上陣

 

又到了十字路口。做重,怎麽控制店的服務質量?憑良心是不行的,不管你們價值觀多吻合。華勝(總部在廣州的一家汽修連鎖品牌)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在全國找合作夥伴,但對每家店絕對控股,而且把服務項目收縮,做到極致,成為針對幾款車的2S店。這種模式需要大量資金。做輕,把修車通系統,把服務功能做到極致,把它開放給市場上所有的維修店用。最後,我們決定聚焦,做輕,升級修車通。

 

於是,修車通從店面內部的管理系統升級為店面管理和客戶管理系統剛好趕上微信開放,微信號相當於一個輕型App,店里的業務都集成在里邊,可以與車主互動,後端和原先的管理系統對接。我們相當於以前是親自上陣打仗,現在賣軍火了。

 

對於傳統維修店來說,互聯網上的狼分兩種。一種是電商,賣配件,把活兒扔給你,你變成安裝網點,平臺把配件利潤拿走,給你工時費。接不接這個活?大部分老板會接,接了之後就看有沒有本事把車主留下,下次再來。這種狼不太兇猛,只剝奪你一塊利潤。另一種狼更兇猛,比如上門保養,直接把配件和人工利潤全拿走了。

 

修車通系統幫助傳統的維修店抵禦猝不及防的互聯網沖擊。它首先解決了預約問題,當老板知道下一輛進店的車的品牌、型號、預約項目,可以提前備好配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臨時打電話給配件店;其次,它對每輛到店車輛的損耗信息進行監控——店里可對車做16項檢測,把檢測結果放到微信號並推送給車主,提醒更換配件的時間。修車通靠代理商來推廣,目前有一百家黏性很強的店。它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客戶全在這上面,它想替換修車通,客戶得從新加一遍,它就替換不了。小老板把周邊五公里範內的車主維護好就可以了,這個市場足夠大。

 

從遠期來看,修車通滲透了足夠多的維修店,就可以形成連接車主、維修店、配件商、配件廠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上遊是配件商和廠家,廠家在上面投廣告,當維修店要采購,修車通就變成它交易的入口了。

 

我倒非常希望更多類似卡拉丁的公司出現,希望每個小老板都知道卡拉丁來了。我就和他講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就兩類,一類是要幹掉你,一類是想幫助你,你選擇誰?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66

只賣朝九晚五上班族 變全台最大外帶咖啡品牌

2015-03-23  TCW
 
 

 

第二站,我們選擇店內不供餐、內用位置少的全台最大外帶咖啡專賣店Cama,想告訴大家,即便在很主流,看來很擁擠的市場,只要你想說話的對象很清楚,照樣可以有一片天。

Cama的店面很小,黃色的視覺設計,一個可愛的白色大公仔坐在門口。但它卻在星巴克(Starbucks)、7-Eleven等跨國企業,與全台超過五百家獨立咖啡店分食的成熟市場中,切出一塊市場。旗下七十八間店,平均一家店一天能賣出五百杯咖啡,坪效勝過星巴克。

不供糖與奶精,販售品僅別人一半

第一次踏入這家咖啡店,多數人會不習慣。為了咖啡風味與成本,所以決定不提供糖跟奶精,營業時間平均比其他連鎖咖啡短少三小時,店裡販售品項是別人的二到三分之一,你找不到在其他連鎖店常見的熱食餐點,整家店只有咖啡香。

「你必須了解你最重要的客人是誰,才能做好自己。」Cama創辦人、廣告界出身的創辦人何炳霖說。

一開始,他就清楚知道:別想討好所有人。他想討好的,是「對咖啡品質要求的上班族」。

何炳霖自己是咖啡重度使用者,創業時,市場上有便宜的便利商店咖啡,或品質好但單價相對高的星巴克。「就會想說,有沒有便宜又好喝的外帶咖啡。」

只賣主客群,比別人早三小時打烊

他要降低成本,去提供便宜的好咖啡,就得付出代價。不提供糖跟奶精,讓他們遇過一些客人掉頭就走,或對店員大聲抱怨。晚上少營業三小時,則讓他們短少一○%到一五%的營業額,「但晚上上班族都回家了,晚上出沒的客群不是我們的客層。」何炳霖表示。

「大部分人會覺得,喝咖啡的人,就是我們的族群,但如果只注重便利,或只是想攝取咖啡因,那就不是我們的族群。」何炳霖表示。

定位清楚,資源才能用在刀口上。Cama把省下來的成本,拿去提升咖啡口味。

每天,每間門市平均耗半個人力,花時間用手工篩選掉品質不佳的豆子,並現場烘焙,每年挑選掉約五%的咖啡豆報廢,墊高原料與人力成本。他還在體系裡建立杯測制度,每週請不同分店,將每天烘焙咖啡豆留存寄回總部,由國際認證杯測師監控品質,以確保風味。

「連鎖的不會這樣做(挑豆與現場烘豆),只有一般的手作咖啡館才會。」在咖啡業十多年的台灣精緻咖啡協會前秘書長吳儉文表示。

吳儉文認為,台灣的連鎖咖啡,大多擅長SOP(標準作業流程)與展店,但在咖啡專業上卻缺乏真正的Know-how,產品無法差異化,品牌壯大得快,卻走不遠,「Cama比較均衡,在造勢上有一套,但也用心做咖啡,雖然還有進步空間,但已經比競爭對手的水準好很多。」

雖然Cama賣的只是客單價平均五十到六十元的咖啡,但目前已有跨國的日商集團洽談,預計在近兩年內,攜手進軍中國與其他海外市場。

在看來已經很成熟的市場裡,是否還能長出一個新的小品牌?Cama已經用自身的故事證明。只要如何炳霖一直提醒的:知道要什麼,然後做好你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71

從路邊攤做起 芒果恰恰要做水果類股王! 成功跨界》張智閔辭外商業務 堅持「只賣芒果」

2016-01-04  TWM

十年前,出身農家的張智閔,辭去外商業務代表工作,五年前開始與太太兩人從路邊擺攤,一路做到芒果冰國際連鎖店。他從產地收購,把芒果變成一碗一碗價值倍增的品牌冰品,並發下豪語,要在全球展店三百家,做股市的水果類股王。

未來,芒果恰恰要做水果類股王!」芒果恰恰創辦人張智閔一身亮橘裝扮現身,志氣遠大地宣示。即使芒果恰恰目前尚在創櫃板輔導階段,離上市櫃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他已經把眼光眺望到所期待的未來。敢誇口想當股王,張智閔憑的是國際知名的台灣國寶級水果 || 芒果!他掌握芒果來源,創造「芒果恰恰」品牌、延伸多元產品,積極打進國際市場。

短短五年,張智閔從三支遮陽傘、六張桌子的路邊芒果冰攤小販,搖身一變,成為營業額達四千萬元的國際連鎖芒果冰店老闆。

捨高薪

攜手合作社 讓芒果上架頂級超市「芒果恰恰」在全球擁有十四個據點,二○一五年六月,他以商標授權,把「芒果恰恰」的芒果軟糖賣進日本7-ELEVE ,短短一個月內大賣三百萬包。接著一六年,芒果冰淇淋與慕斯捲也成功打進天母SOGO的city'super ,海外的越南胡志明市、美國洛杉磯都將展店。

「﹝知名歌曲作詞家﹞方文山常來我這裡吃、威剛陳董﹝陳立白﹞可是我們店的粉絲耶!」張智閔表示,「陳董回美國前都會來我的店,還交代我要留幾張股票給他!」有外部企業看好,難怪張智閔如此信心滿滿。

除了連鎖冰店,芒果恰恰還發展周邊商品,總計一年要消耗四十萬顆芒果,再加上截切加工成本,每年為屏東縣枋山加農蔬果生產合作社帶來近一千萬元營收。

與其說張智閔為合作社帶來巨額收益,不如倒過來說,合作社開啟了張智閔的「芒果夢」。

十年前他辭掉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資深醫藥代表的工作,回到南投竹山為父親種的冬筍引進有機認證,○八年,將竹山冬筍成功推銷到頂級超市如city'super 、JASONS,以及Breeze Super。接著他幫在屏東枋山加農合作社擔任經理的舅舅楊泰明,把枋山出產的頂級芒果(A級品)引進上述超市。

但是,張智閔仍有遺憾。他發現,一顆芒果如果有超過三顆斑點,就被打為B級品,即使美味不減,價格只剩A級品的三分之一;如果產季一過,還未去化完畢,價格更是一落千丈。但在冰店裡,芒果冰卻是高價冰品,靈敏的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差異化

只用海鹽調味 衝高十倍營收二○一○年,他和太太兩人在台北光復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開始擺攤賣起芒果冰。張智閔深諳行銷祕訣,一開始就與台灣一千四百多家的冰果室拉出市場區隔。別人加煉乳、糖漿,他的芒果冰就強調「只用海鹽調味」。張智閔分析,一百公克芒果有四十大卡熱量,但是一百克煉乳加上糖漿超過一二○○大卡。再說,煉乳掩蓋芒果原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他的芒果冰純粹又低卡,擺攤第一個月,營收只有六萬元,第二個月就成長了十倍,變六十萬元。很快地,他就能就近尋店,「芒果恰恰」專屬店面就誕生了。

「誰說冬季不能賣芒果?我就是要一年四季賣芒果,而且還只賣芒果!」張智閔鎖定芒果的台灣特色,堅持「只有芒果」,講究「獨特性」。

為了確保全年供貨,他開始向枋山加農合作社以每公斤四十元保價收購芒果,間接幫助近六十位果農。

同時,張智閔又與舅舅楊泰明合資,投入近六百萬元,在枋山加農合作社建造中央廚房,並獲得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將收購的新鮮芒果切條、急速冷凍製成「冷凍芒果條」,確保一年四季都不缺存貨,也奠定日後國際連鎖店的供貨基礎。

看高價

不削價競爭 芒果出國身價鑲金芒果恰恰如今在十二個國家擁有商標註冊權,「我從一開始,看的就是全球市場!」張智閔指出,台灣的愛文芒果在日本東京小田急百貨,一顆要價三千日圓(折合新台幣約八百多元)、在韓國首爾樂天超市,一顆要價兩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八百多元),就像水果界的「保時捷」,何須在國內削價競爭?頂著台灣愛文芒果的國際名聲,「我們一盤芒果冰在東京要賣二八五○日圓(折合新台幣近八百元)!」隨著海外加盟者陸續找上門來,他以收取區域授權金、加盟招牌金的模式開始展店,最關鍵的一項條件是「芒果果條、冰磚等原料要向我們買」。枋山加農合作社的愛文芒果,也因此搭上「芒果恰恰國際線」,飛向海外。

為了確保加盟店使用自家原料,加盟主必須繳交三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萬元)押金,如有違約即沒收。張智閔透露,未來還將建置雲端銷售時點情報管理系統,確保加盟店不會自行採購廉價原料。

「台灣的連鎖店,多半只想賺加盟錢,我們要賺品牌錢,還要賺食材費!」張智閔不講「就地取材」那一套,而是要談「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而且,「我就是有辦法把韓國人叫來,先交錢再給貨!」張智閔一臉臭屁地說,彷彿芒果恰恰已經實現了「抗韓戰役」。

他的確有驕傲的本錢,因為在過去短短三年,芒果恰恰已在韓國展店六家,一六年第七家也將在釜山開出。

櫃買中心新創發展部經理林家生認為,「芒果恰恰能打進國際,與台灣水果本來就有特色有關。」他並透露,芒果恰恰在一六年,還將在越南胡志明開店!

「我要做芒果界的瑪莎拉蒂!」張智閔要擦亮自家品牌,對代工廠商的品管也嚴格掌控。替芒果恰恰冰淇淋代工的皇品業務經理陳耀琦說,張智閔堅持天然品質、不加香精,單是冰淇淋用的台灣芒果乾,一公斤就要價四百元,是印度進口品價格的四倍左右。

「我的冰品比一般市售高出約兩成。」張智閔講究食材,售價也不走平民路線。

其實,張智閔對代工廠商充滿感激,芒果恰恰商品從冰品、茶包,到香皂,商品多達五十種,多虧代工廠商支持。他以每年賣出兩、三千塊的芒果香皂為例,製造商茶寶每次接單最少要五萬塊,董事長張怡新不但為他以五千顆為單位出貨,還出一半的開發模具費用。

拚結盟

運用好食材 結合資源打團體戰「前面沒有人帶我,我一路投石問路,致力與業界代工廠結盟。」五年下來,張智閔不僅帶著愛文芒果海外出征,也結合國內加工廠商聯軍打團體戰。

目前,輸出日、韓的雪花冰,由高雄翔美食品代工。

積極建立國際品牌的同時,張智閔也需要建立芒果條等存貨,「但是很多存貨會讓銀行對他的現金流有疑慮,因此,他需要創投等資金的挹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雷立芬表示。

未來三至五年,張智閔計畫在全球開出五十家芒果恰恰,為了籌措資金,正在辦理一億元的現增,每股溢價預計落在六十到八十元之間,這也是他邁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發出「有一天,我要成為水果股股王!」這句豪語,張智閔口氣之大,難免引人側目;但他的野心不僅看向芒果,當發現台灣香蕉的國際行情是菲律賓、泰國香蕉的兩倍,他又豪氣干雲地說:「如果芒果的商業模式成功,我的下一步,就是要將香蕉帶上國際!」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7

國內市場仍存3%山寨機 高仿iPhone7只賣750元仍然很賺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13/1084238.html

Cfp434547339.thumb_head

圖/視覺中國

■IT時報記者 戚夜雲

中國的手機市場曾經大量充斥著山寨機,但是小米入局後,帶動整個手機產業鏈升級,千元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大量中小手機廠商慘淡出局。就在大家都以為,山寨手機幾乎消失匿跡的時候,歐盟知識產權局與國際電信聯盟2月28日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稱,2015年山寨手機賣出了1.84億部,導致該行業損失高達453億歐元。報告稱,受到山寨手機銷量影響最大的前四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非洲(損失21.3%的銷售額)、拉丁美洲(19.6%)、阿拉伯國家(17.4%)、中國(15.6%),由於中國手機市場體量巨大,所以中國的絕對損失金額也最高,達163億歐元。

沒了聲勢的山寨手機,如今是怎樣夾縫求生存的?

高仿iPhone 7只賣750元

山寨機哪里能買到?除了大量通過線下渠道銷售外,線上渠道依然有跡可循。

《IT時報》記者在淘寶通過“山寨 精仿 蘋果”等關鍵詞搜索時發現,雖然有些關鍵詞被屏蔽,但是將“精仿”改成“精致仿”等之後,還是出現了山寨機的身影。

其中有一家標著“W2016頂尊版……”的產品引起了記者的註意,雖然商品名稱中沒有出現“蘋果”“iPhone”等字樣,但是圖片卻展示著最新的iPhone 7。點擊進入後,鏈接跳轉到了鹹魚二手機平臺,賣家留下了這款“iPhone 7”的報價和微信號。

在報價信息中,從iPhone 5s到iPhone 7 Plus各個版本齊全,不過“iPhone 7”內存規格為32GB、64GB和128GB(蘋果官方實際內存版本為“32GB、128GB和256G”)。最新最貴的所謂iPhone 7 Plus 128GB版本售價為950元,最便宜的iPhone 5s的16G版本僅售價380元。

賣家向《IT時報》記者出示了幾張高仿iPhone與真機對比圖,從圖片上來看,完全看不出真品與贗品有何區別,系統界面看上去也與iOS一致,賣家甚至表示高仿iPhone 7還能支持3D-touch。賣家坦言,此款高仿iPhone 7芯片用的是聯發科MT6592,不支持全網通,運行RAM為4G,後攝像頭1200萬像素,前攝像頭500萬像素,屏幕分辨率為1920×1080,系統雖為安卓系統,但界面圖標設計成iOS的樣子。

與正品iPhone相比,高仿iPhone的價格優勢很大,但是從配置的角度來說,高仿iPhone完全是高溢價產品。比如說其主芯片MT6592是聯發科2013年的產品,曾經搭載過該款芯片的手機有售價799元的紅米note、888元的大神F1、998元榮耀3X暢玩版等等。不過這些都是三年前的價格,上述多款手機現在已經停產。

同時,如果單從價格維度來看,當前售價699元的紅米4X性能比高仿iPhone強很多。也就是說,賣高仿iPhone很賺錢。

這並不是一筆難算的生意經。高仿iPhone的存在,讓一些囊中羞澀的用戶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商家也是抓住用戶這一心理,強調高仿機“跟iPhone毫無區別”。商家表示,如果不放心,可以貨到付款,“手機不要刮花,7天包退換,2年保修”。翻開商家微信朋友圈,似乎其生意頗為不錯,每天都會曬出成交記錄,有時一天好幾單。

假貨手機還有約3%

為了解山寨機在線下渠道的銷售情況,《IT時報》記者走訪了上海最大的手機集散市場不夜城通信市場。巴掌大的店面,櫃臺里排排擺滿了手機,從蘋果、小米、華為,到OPPO、vivo、三星、索尼,市場主流機型這里都能看到。樓上樓下走一圈下來,記者發現,勿說山寨手機,雜牌手機也難尋蹤影。

一位店主表示,他們已經好久都沒賣過山寨手機了,如果想要買廉價備用機,他拿出了價值一兩百元的三款款式老舊的手機,“如果你的預算超過500元,差不多的價錢為什麽不買品牌機,又便宜又保修兩年,為什麽非要山寨機?”

相關數據顯示,魯大師累計為全國各地的用戶鑒定手機1617萬部,檢出山寨手機62.5萬部,山寨手機檢出率為3.9%。

假三星、假小米、假HTC的檢出總量占山寨手機檢出總量的70.8%。其中,假三星數量最多,為33.2萬部,約占所有山寨手機的53.1%;排在第二位的是假小米,檢出數量為9.2萬部,占山寨手機的14.7% 。

“許多人口中的山寨手機,指的是小廠商出的雜牌或無牌手機。而我們所做的山寨手機報告中,山寨是特指仿冒真品手機的假貨。”《中國山寨手機研究報告》撰寫人裴智勇告訴《IT時報》記者,其數據主要來自魯大師的檢測。這幾年監測的數據顯示,假貨一直都占3%~4%左右的比例,這是針對整個市場的一個抽樣結果。

山寨手機的仿冒行為,與熱賣品牌脫不開關系。根據IDC數據顯示,2015年的出貨量排前三的手機廠商為小米、華為、蘋果。

“仿冒什麽品牌,還受到制造工藝和成本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很多地方由於三星、HTC的消費根基還在,仍有大量假貨在消化中。”裴智勇透露,更有意思的是,在目前所有魯大師能夠鑒別真偽的900個主流品牌的5000多個主要機型中,三星W2015和三星G9198這兩款手機的山寨率極高,但事實上,這兩款手機均屬於“土豪大款”們使用的奢侈手機,售價均在萬元左右,甚至更高。

裴智勇說:“高價手機仿冒成本很低,但利潤極高,從而導致不法商販對此趨之若鶩。我們在過去幾年的監測中觀察到了這樣的共性。所以,假貨山寨機的現在特點,一是主攻中高端,二是追逐流行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39

媽媽們請註意!不是只賣奶粉尿不濕 母嬰平臺已瞄準你們一大家人的錢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7/1191282.html

CFP圖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梁秋月

請註意,你的錢包可能又要面臨“縮水”了。一大批過去只賣奶粉、尿不濕的母嬰平臺,已經開始滲入整個“家庭消費”,著眼購物、育兒、親子、早教、健康等等。這意味著未來母嬰消費不光是媽媽們的事兒,爸爸、祖輩們均會成為他們的目標用戶。

近日,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在其公司年會上首次透露了貝貝在2018年的戰略布局,即貝貝將全面聚焦母嬰消費、把握家庭消費的入口。無獨有偶,去年,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的C輪融資的母嬰社群電商平臺大V店,也表示要成為家庭消費的入口。再早前,蜜芽完成更名目標後也指向家庭消費。

顯然,在新零售革命浪潮之下,母嬰平臺已經不再是只賣母嬰產品那麽簡單,而是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商業形態。

新母嬰產業進入3.0時代

二胎政策放開後,母嬰家庭規模進一步擴大,人口紅利為母嬰行業的發展帶來助推力。據《2017年中國母嬰家庭人群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2.86億,與2010年相比,增長21.2%。伴隨著家庭決策結構的不斷優化,母嬰家庭人群迅速擴張,母嬰市場潛力巨大。

傳統認知中,育兒市場是媽媽們的“戰場”,主導有關孩子的一切。而如今,隨著育兒觀和消費理念不斷升級,母嬰類相關應用的使用群體已經從母親擴大至母嬰家庭,家庭成員對於育兒過程所涉及的吃穿住行均存在作用力。

易觀智庫《移動互聯網家庭育兒記錄工具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男性及祖輩的育兒參與度正逐漸升高,許多家庭以爸爸為主導決策的大額母嬰消費趨勢開始凸顯。其中,爸爸用戶對生鮮、金融理財、運動戶外等消費品類偏好最高,媽媽用戶對日用百貨、服飾、生鮮等偏好最高。

由此可見,母嬰市場正從媽媽經濟向家庭經濟延伸。據了解,2017年貝貝在早教、育兒社交等領域做出了更多嘗試和探索,而這些業務的共同點,在於圍繞家庭生活消費而展開。

“誰從人群出發,實現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的平衡,誰就有機會占領市場,成為母嬰行業的獨角獸。”張良倫在2017中國母嬰峰會上提出,母嬰產業迎歷史拐點,進入新母嬰3.0時代。

在新零售變革的大背景下,母嬰行業正在走向融合,購物、育兒、親子、早教、健康等,都是大母嬰產業的重要組成環節。蜜芽創始人兼CEO劉楠也曾表示,母嬰電商平臺如果只會做奶粉和紙尿褲的標品生意,可能永遠贏不過天貓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

近年來,蜜芽一直致力打通孕產、電商、親子娛樂、教育等全渠道,打造家庭消費。寶寶樹旗下的母嬰電商美囤媽媽也在通過社區大數據挖掘用戶精準需求,整合線上流量線下實體源推出混合業態,從垂直類母嬰向家庭消費發展。行業認為,圍繞孩子成長和家庭的衍生需求,服務好這一批人,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社群使流量產生裂變

從2014年的大爆發,到如今基於新人群、新產業、新思維的新母嬰時代,母嬰行業在產品形態、人貨場組織架構、營銷、流量渠道等方面都有了革新性的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7年,電商從業者除了全面進軍新零售,布局線下零售店外,社交電商也成為重點布局的一年。前有雲集微店和環球捕手的圈城掠地,後有如美麗聯合集團與京東聯手入局社交電商。而隨著小程序的二次爆發,社交電商正成為整個電商行業新興而有效的抓手。

無論是線下實體,還是社群電商的布局,都在於流量的獲取。業內人士看來,當獲取流量的成本不斷上升,高黏度的社群是母嬰電商發展獲取流量的工具,通過社群裂變方式獲取流量將降低電商平臺的成本,而母嬰行業的消費人群特征更加明顯,社群優勢也更為突出,進而可以布局更多的母嬰服務市場。

“母嬰服務業務半徑不斷拓展。”艾瑞研究院副院長金乃麗指出,母嬰電商不只是銷售母嬰類商品的平臺,而是圍繞人群深耕的市場。《2017中國母嬰用戶消費行為分析報告》顯示,社群化成為發展趨勢,微信等社交平臺的交易額占比超20%,且該比例呈上升趨勢。

新母嬰、新生態下,張良倫認為,社群、科技和數據已經成為新母嬰的三大驅動力,其中社群為第一驅動力。“未來3年,社群戰略將是貝貝網重要戰略,圍繞社群驅動力打造電商矩陣。強的供應鏈與社群電商發展趨勢吻合,社群電商未來會成為趨勢。”在他看來,社群的流量裂變更符合貼近現代消費者消費模式的流量創新。

面對新母嬰形態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母嬰電商的競爭點將聚焦除供應鏈、正品、資金等外,還包括要引流及能否提供一站式母嬰解決方案。不過,對於社群概念,曹磊認為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具體怎麽運作、是否用戶認可,尚有待觀察與市場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74

鴨寮街數據卡12GB只賣百元

1 : GS(14)@2016-06-21 07:26:18

■不少用家認為大型電訊商的收費偏貴,到深水埗找更平的4G預付電話卡。


【本報訊】沒有最平,只有更平,四間電訊商雖紛紛推出優惠plan吸客,但市面不少虛擬網絡供應商(MVNO)推出的數據卡原來更平,記者於深水埗鴨寮街檔口發現,一次過買兩張包含共12GB的4G預付電話卡,只需100元,若不介意要經常換卡,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虛擬網絡供應商推出6GB數據卡,鴨寮街僅售100元兩張(箭嘴示)。

實際借用「大台」網絡

部份MVNO看準「大台」數據收費偏高,推出低價數據服務吸客。以一款實際使用csl.網絡、名為「Your Mobile」的數據卡為例,提供「14日包6GB」套餐,每張標價78元,但記者在深水埗鴨寮街發現電話卡檔僅售60元,買兩張更只需100元。換言之,一個月100元即可有12GB的4G數據,收費遠低於四大電訊商;另亦有MVNO推出以3香港為網絡的一個月無限任用服務,僅收150元。有鴨寮街售賣電話卡的檔主向記者表示,價錢平之餘同樣要着重服務的質素,「如果度度收唔到,再平都冇用」,又稱3香港網絡的評價一向只是一般,相反csl.就以質素好見稱。事實上,MVNO的低價策略,似乎成功爭取到一班「擁躉」。以今年3月份數據,雖然訪港遊客跌4.3%至421萬人次,但通訊辦數據則顯示,使用MVNO的用戶有180萬人,較去年4月增加10.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1/196627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