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論盡中資銀行保險股

2010-9-2 NM




適逢業績期,正好讓我們檢討組合。首先,中資銀行的業績,大家都期待已久,但到頭來,在市況牛皮之下,就算有可觀的業績,對股價亦沒甚大刺激。

工 行作為中資銀行股的龍頭,上半年盈利大增兩成七,錄得八百四十六億元人民幣,打破○九年的紀錄。惟這程度的增幅,不能維持一段長時間,因為該公司無疑將面 對很多壞賬,將要在第四季作出撥備,然而在上半年撥出的一百億外,我認為再撥出四百億便足夠應付公司的壞賬。如果公司保持現階段的盈利增長率,今年全年可 賺一千六百億元。

工行現價五元六角五仙,市值一萬八千八百億,市盈率約為十一點七五倍。但這都建基於一些錯誤的假設,我認為這些預測太保 守。其他中資銀行情況亦一樣,市值一萬四千八百億的建行(939),股價在六元四角,上半年賺約八百億元,較○九年賺五百六十億元多,揭示了今年全年盈利 有可能達一千三百億元,市盈率為十一點四倍。中行公布今年中期業績賺約五百九十億元,較去年同期四百一十億元多,中行市值約一萬億,股價於三元九角五仙徘 徊,預期其全年盈利可達九百億元,市盈率僅十一倍。

市盈率出奇地低

中資銀行股的市盈率不合理地低,唯一合理的解釋,這是銀行集資的警號。如果這是近日股價落後的原因,那麼現時正是買入股份的最好時機。

但 對於國壽(2628)的情況,又與中資銀行股的情況不同。國壽現價三十元,其市值約八千五百億元;而市值四千九百億的平保(2318),股價在六十四元的 水平。上星期國壽公布中期業績,半年賺約二百億元,即使第二季錄得可觀的盈利增長,惟我仍質疑其全年盈利能否超過四百五十億元。在這個盈利增長水平,其市 盈率達十七倍,在牛市期間這水平尚可接受,惟在現市況下卻屬於偏高。

平保勝國壽

平保的舉動更加進取,現正購入深圳發展銀行大 部分的股權,並公布中期盈利為約一百零九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二成八,樂觀地看,其全年盈利可達二百五十億元,那麼二十倍的市盈率是否足夠,去理解其現價 情況?即使平保的市盈率較競爭對手國壽為高,但若要我二揀其一作長線投資,我情願選擇平保。

我們的組合內,中石油是老成員,其現價是八元五 角,市值達一萬五千五百億元,中期業績符合我們預期,半年賺約七百四十億元,若下半年繼續保持增長,全年的盈利可達一千五百億元,這已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 擇,誰還會計較今年油價還要升幾多?現今社會中,中國對油的需求急速擴張,該股的股價在現水平仍屬偏低,因為其股價是直接受國際油價影響的。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4

精品銀行 蠶食高盛、美林地盤

2010-9-6 TCW




美國華爾街有一種黑頭車指標(black car indicator),據說只要觀察停靠在投資銀行附近的豪華轎車數量,就可判斷購併景氣消長。今年八月,街上黑頭車「頻繁得不像話」,分析師認為,小而美的精品投資銀行(boutique bank)機會來了。

根 據金融交易追蹤業者「交易邏輯」(Dealogic)的資料,二○一○年全球企業購併踴躍,截至八月底為止,總金額已超過一兆六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五十二兆九千萬元),較去年成長二四%;八月更是消息頻傳,光是十六日起那一週爆出的購併案總額就達八百五十億美元,創下二○○九年十二月以來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雖蟬聯交易價值與佣金收費龍頭寶座,上半年經手的交易案總額達二千二百四十億美元,囊括兩成市占率,不過,它受中、小企業歡迎程度卻滑落至第四名,還比去年往下掉一位。

前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企業交易員傅雷許(Greg Fresh)認為,高盛身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的詐欺官司,儘管提到投資銀行,高盛仍是第一把交椅,但高盛無法切割利益衝突的憂慮已漸漸發 酵,中小企業正是第一波變心的客戶,傅雷許說:「機會正漸漸流向精品投資銀行。」

規模小而美: 不做公開發行業務

所謂精品投 行,專注提供客戶融資購併的諮詢服務,輔以研究和交易等傳統投行業務中的一、兩項。相較以往「什麼都做」的大型投資銀行(bulge bracket)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美林(Merrill Lynch)等,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做公開發行的承銷業務,而且規模小巧。

在二○○七年以前,精品投行無法提供客戶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即以債務資本當作主要融資工具進行收購),只能分到麵包屑,但一場金融風暴不僅終結槓桿收購潮,剷平五家「全能」的大型投行,還把一群失業的金融菁英推向精品投行。

例 如,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英國投行業務主管托瑞(Michael Tory),號召在倫敦和美國的一些前同事創辦精品投行昂卓合夥公司(Ondra Partners);而全球結構性金融產品部門主管懷特(Kevin White)則是經營春丘資本合夥公司(Spring Hill Capital Partners),專營投行基本的顧問業務。

精品投行 趁著信任危機蔓延華爾街之際日漸坐大。根據「交易邏輯」的資料,去年上半年,全球購併交易總金額約一兆一千億美元,為二○○四年以來最低值,但這段時間 內,精品投行的購併收入卻創下歷史最高水準,占整體的一四%。而且無論新兵或老手,與它們合作的客戶都越來越有分量。

客戶有來頭: 希臘也來求援,重整財政

最 近的例子是,八月二十三日,歐洲最大銀行滙豐控股(HSBC)委任精品投行龍頭拉瑟德(Lazard)當顧問,與南非第四 大銀行奈德(Nedbank)展開五二%股權收購案談判,總額高達四十四億美元;美國財政部五月份也請它為通用汽車(GM)重啟六百七十億美元的公開發行 計畫擔任顧問;甚至希臘政府都向它求援,重整國家財政。

在媒體眼中,拉瑟德可說是最神秘的精品投行之一,成立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卻鮮少接受專訪。有人說投行的運作模式就是拉瑟德所發明,因為華爾街上到處看得到從這家投行出來創業的金融專家。

拉 瑟德專與大客戶做生意,例如,一九九五年它協助IBM花三十五億美元敵意收購試算表軟體業蓮花(Lotus),為當時的執行長葛士納(Lou Gerstner)拼湊出轉型諮詢服務業的版圖。如今拉瑟德已躋身全美第六大投行,經手業務早已跨出單純的諮詢顧問服務,反而以企業重組、資本重估及資產 管理稱霸業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喻為「華爾街新勢力」的艾維克合夥公司(Evercore Partners),去年初牽成兩大藥廠輝瑞(Pfizer)與惠氏(Wyeth)聯姻,收取高額的諮詢服務費,衝上年底精品投行排名第二寶座;而過去一 年半以來,它在所有投行的排名持續攀升至第七位,打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CNN 分析,六十四歲的創辦人歐特曼(Roger Altman)是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時期的財政部副部長,政商關係雄厚。去年底歐特曼協助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收購鐵路公司伯靈頓北聖大非(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今年八月則是獲英國石油(BP)延攬,為未來賠償漏油經濟損失提供建議。

不過,儘管精品投行持續擴張勢力,但《金融時 報》(Financial Times)提醒,別想與大銀行抗衡,因為客戶需要資金時,大銀行明顯具有優勢,為此,客戶絕不會徹底疏遠大銀行。文中指出,精品投行該思考的重點是,在 不損及獨立性,卻又能在購併活動冷卻時保持獲利的業務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8

從和大口仔談銀行股說起:對價值投資的我見 黃師傅

http://hk.myblog.yahoo.com/master-wong/article?mid=4179

我和大口仔都在銀行業入面工作。不可否認,行業內的人會對入面發生的事情,會有較強的洞察力和可以較詳細分析某些事件對行業形勢的影響。這正 是隨笈近期回應網友所說的「能力圈」。這並不是甚麼內幕消息,那些所謂「聰明錢」、「春江鴨」,正是由此而來的。又例如會計仔兄睇工業股的數會比我或大口 仔甚至是隨笈強,這也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使然。

 

今日提到近期中銀香港的強勢,大口仔兄以他的日常工作接觸,因為人民幣貿易結算開放後生意多到做唔晒,和以前個人銀行業務每天可以兌換二萬人仔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

 

猶記得當年開始有人民幣業務時我還在中銀香港工作。因為工作關係,我完全看到人民幣業務量的數據,甚至是資產、存款的數字,都走不出我的眼睛。

 

那時外行人以為是很大的利多。我因為很清楚當中的數字,其實當年就算有人民幣業務,中銀香港的主要存貸業務仍是以港元和美元為主,人民幣佔利息收入的比重是微不足道,也很易看出外行人是樂觀了。

 

事隔多年,我已沒有再在本地銀行工作,現時工作的銀行在香港本身沒人民幣業務,大部份的人民幣業務,主要由上海分行方面打理。公司和甚麼客做緊生意,有沒有壞帳又係暸如指掌。

 

也正是工作性質的微妙變化,我對香港人民幣業務的洞察力已不如當年。

 

大口仔認為中銀香港的強勢正是反映人民幣再開放後的利多。既然來自一個資深的行家,實際的調查和資訊搜集去確認這個訊息的真確性是必要的。因為以前 的工作經驗,我知道有甚麼訊息要知,要從甚麼人問,而這些訊息並不完全公開,而這些並非行業或公司的機密訊息,而就算公開,外行人也不會明白點解呢啲訊息 係有用。外行人也不會有這些人脈去了解到。

 

從中銀香港較近期的業績、ROE 和帳面值來說,我認為暫時只是回到合理值的估值重估

 

這正是「能力圈」的體現。BLOG 友也會因為自己所處的人脈和行業而有自己的能力圈。這個「能力圈」,正代表著我觀察銀行股是有比其他人沒有的優勢。

 

哪和價值投資有甚麼關係?

 

近期看一本價值投資大師 BRUCE GREENWALD 的著作:VALUE INVESTING :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入面有一段是寫得很好的:

價值投資者必須了解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所在。你必須知道自己有何學識,並能區分一般的能力和予生俱來的理解力。大部份價值投資者或者是某一行業的專家,或者是某些特別情形方面的專家。如破產問題專家。並非每一隻看起來廉價的股票都具有更高的價值。你必須能區分低估的股票和低價的股票,即使是知識最多的投資者也只是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才表現出色。」

 

如果大家在網上看到一些資訊,說自己是價值投資,你要很小心:

1.  每個人能力都有局限性。如果沒有行業的充份知識或洞察力,區分低估的股票或低價的投票是很困難,而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後者而不是前者。他並不需要一定是老資 格的投資者或基金經理。甚麼叫充份知識? 看我上面講中銀香港的例子。因工作或人脈得出的資訊是絻對的優勢。沒有的,不要緊。請你安份守己玩指數基金,而且不要在火熱的時候入市,你已經有八成機會 打敗專業的基金經理。那些資訊的原創人,能力局限性係邊,你一定要知。

 

2.  長綫投資和價值投資是兩碼子事。死命長渣不看基本因素或行業的變化,和短綫投機是同樣不理性的行為。中國動向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 我完全看不到特步比NIKE 搶緊市場。同樣的PE,同樣的正現金公司,從邏輯看,如還看好體育用品行業,理應怎做? 買股和龍師傅講男女感情一樣,是看理據、最好是有實實在在的數字。

 

3.  買股是看前景,分析歷史的財務數據是一個起步,但並不是看以前的歷史數據,找個平均數就是做了功課,將來的數據會如何才是最重要。當然,如果單看資產負債表或其他的營運數據已可以判斷是低估,而行業仍有增長前景 -- 這當然是價值投資。

 

ESPRIT、中國動向和宏利是低估的股票還是低價的股票,請各BLOG 友用你的獨立分析思考,才真金白銀的擺錢落去。跌破頭肩頂不一定是低估的股票,也不一定是低價的股票,切記切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18

26年 台灣滙豐銀行等到首位台籍總裁 柔軟魔鬼李鐘培 永不放棄的「天 堂路」

2010-9-13 TWM




儘管同為「花旗寶寶」,他不像陳聖德,因成為花旗銀首席交易員,博得「外匯教父」美名;也不像郭明鑑,轉戰投資銀行成為「購併金童」般,均早早發光發熱。相反地,他內斂而沉穩,卻也能在10年內升官三級跳。

現在他又是如何成為百年跨國銀行的首位台籍總裁?

撰文‧許秀惠

二○一○年才過完農曆年,匯豐銀行台灣新任總裁、執行長,當時的法金主管李鐘培召開一場晨會,宣布此後每天早上七點半都準時開會,被通知開會的人個個神經 緊繃、坐立難安,因為這個﹁魔鬼晨會﹂是為檢討績效未達預期的法金單位而開,目的,是為了每天追蹤業務,直到追上預期業績目標為止。如此密集兩個半月的魔 鬼晨會後,法金單位追上李鐘培定下的業績目標。

富謀略,善管理 一○○%業務力﹁魔鬼晨會﹂正是李鐘培落實工作第一條守則的縮影||﹁沒有達不到的業績﹂,管理方法看似無奇,但是他釘到骨子裡、咬緊不放的態度,讓部屬 只能上緊發條、竭盡所能全力以赴、想盡各種方法達到要求。﹁業務做不到的,都必須來跟我開會﹂,逐一檢討沒有藉口,﹁別說做不到,一定要做到。﹂李鐘培對 業績的態度,只有一個:「一○○%要做到!」不僅如此,出身業務端的李鐘培,也非常重視客戶服務,要求要做到細膩貼心。

貼心說來容易,卻絕不只是噓寒問暖、奉茶送禮,而是針對幾百家企業客戶的資金需求、財務避險,提供最符合需求的服務。而李鐘培的團隊之所以能比別家銀行多 一點的貼心,是來自於看不見的細節。例如:每逢年終,多數的銀行財務部門開始心情輕鬆等著放大假,李鐘培率領的法金單位卻無法偷閒,替所有客戶來年部位進 行風險控管的模擬;為了一個客戶的交易,他可以在交易室跟同仁一起通宵工作,直到東方露出魚肚白才下班,就為了跟歐美往來的銀行確認交易可行性;既能夠捲 起袖子與同仁一起加班,又不會疾言厲色,然而,談到業績卻是絲毫不容許打折,這就是李鐘培﹁柔軟卻魔鬼﹂的管理風格。

○三年,李鐘培跟著陳聖德跳槽中信銀,隨後兩年多時間內,一手建立起中信銀在香港企金業務的灘頭堡,等到花旗幫紛紛撤退離開,李鐘培被大力慰留,時任中信 銀行政長的尚瑞強的印象中,只有李鐘培,幾乎沒帶走班底,顧全了前東家的感受以及同仁的生涯規畫,也展現李鐘培面面俱到、細膩柔軟的一面。

儘管出身花旗銀,李鐘培跟歷來的花旗銀明星長官們卻很不同,他不像陳聖德,老早就以成為花旗銀首席交易員,博得﹁外匯教父﹂的美名;也不像郭明鑑成功轉戰 投資銀行化身為﹁購併金童﹂,均早早發光發熱,總是輕易吸引市場關注。相反地,李鐘培內斂而沉穩,在媒體的曝光量最低,卻是升遷快速的實力派人物;短短十 年之間,從外商銀行的企業金融事業下面的一個部門主管,到外銀財務長、企業金融負責人、銀行執行長三級跳,沒有明星光芒加持的他,琢磨發光的路徑到底是什 麼?

李鐘培的老朋友、現任元大證券總經理李鴻基點出,李鐘培「不是個會往人群裡鑽的人」,在QFII(合格境外投資機構)開放初期,國際資金不斷湧入台灣,花 旗銀很早就看到這塊肥沃的市場而下令進攻。當時,大部分人不是固守舊客戶,就是瞎子摸象地找新客戶,李鐘培卻另闢蹊徑,拜訪當時身在外資券商的李鴻基,拿 到一份外資客戶名單,並且根據名單開拔到國外拜訪,﹁放眼當時的銀行業,只有李鐘培來找我。﹂言出必行 一○○%執行力從小就讀私立再興學校長大的李鐘培,父親是心臟科醫師,家世好、背景好,聰明而不外露,然而他在高中大玩三年後,大學也重考了三次,考上淡 江大學後又繼續他的玩樂人生。熱中搖滾樂的他,甚至與再興時的好友組過樂團,還投資過模特兒經紀公司。玩樂樣樣精通的他,看似輕狂度日,直到大三升大四那 年,李鐘培竟然自己扭轉了方向盤,人生態度大蛻變,畢業即出國深造,之後在美國連拿兩個名校碩士學位。儘管比同輩起步晚,李鐘培卻一路乘浪而起,認準目標 不斷地躍飛翻高。

擁有三十年交情的再興同學、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李鐘培有想法、有毅力,在中信銀時期,每天晚上應酬喝酒,體重曾灌破九十公斤,發現身體有狀況,他﹁說戒 酒就戒酒﹂、﹁說減肥就減肥﹂,話一說出口,長官、朋友沒有人會懷疑他做不到,靠著參加車隊,持之以恆地運動,體重很快恢復標準。

身為五年級生,經歷大學聯考的一代,李鐘培不是死啃課本長大的書蟲,他興趣顯得多元開放,熱中音樂、電影、閱讀且又「雜食」,舉凡娛樂、財經、政論、旅 遊、時尚雜誌都來者不拒,每周、每月出刊的各類雜誌,都固定逛書店帶回家,樂於吸收各類雜誌資訊讓他各種話題都能聊上幾句,儼然也是與人往來的秘密武器。 而迄今熱愛搖滾樂的他,去年﹁槍與玫瑰(Gun & Roses)﹂、﹁深紫(Deep Purple)﹂來台灣演唱,更是早早就召喚老友共襄盛舉,熱情不減當年。

該玩的時候徹底痛快地玩;事業上該征戰投入時,他又變成拚命三郎、工作狂。﹁自律極高、富執行力」,花旗老同事,現任萬泰銀行副總經理陳昭如印象中的李鐘培,不只業績拿第一,就連花旗年終尾牙內部餘興表演,他帶隊的表演節目,也拿第一。

關於這一點,李鐘培口中的恩師,現任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大中華區負責人陳聖德感受很深刻。陳聖德回想,李鐘培是在郭明鑑、利明獻等先後跳槽轉換跑道後,接下花旗銀財務長的位子,當時花旗銀法金業務的重點放在外匯,之後一度轉移到利率產品。

有一次,陳聖德從新加坡回台灣,跟擔任部門主管的李鐘培討論業務,李鐘培主動提起可強化債券市場業務,起初,陳聖德認為這塊市場有那麼多證券公司、銀行都 在經營,並沒有特別期待,哪知道,李鐘培﹁不是隨便說說﹂,沒多久,花旗銀在公債市場交易規模便擠進了排行榜,不到兩年時間,就「從榜外一路挺進,爬到第 一名。」九月九日,華航與滙豐銀發表聯名卡,是滙豐銀再度進軍消金市場重要的一大步,華航擁有百萬戶的華夏尊榮級客戶,滙豐銀能從原先荷銀(已經併入澳盛 銀行)手中搶到這樁大業務,李鐘培過去與華航十多年往來奠定下的基礎,發揮了不小作用。

與李鐘培打交道十多年的華航財務處長張炯滄說,金融風暴、財務危機來襲時,銀行業多是表面上問候,實際卻抽銀根,李鐘培不一樣,他以行動關心客戶,協助爭 取額度共度難關,絲毫沒有外商銀行短線、現實的作風,加上﹁專業、認真以及服務細膩﹂,有如﹁養客戶千日,發功於一時。﹂過去十多年來,華航曾有多次因購 機需求舉債,李鐘培帶著團隊,在匯率利率變動激烈時,替華航設計漂亮的避險規畫,讓華航在匯兌損失、利息支出上,每一階段至少節省五億元到七億元,讓華航 見識到李鐘培的專業,也讓華航董事長魏幸雄每次看到李鐘培,總愛稱他﹁李老師﹂,並邀請他擔任華航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的顧問。

走到哪,客戶跟到哪 一○○%續航力近幾年,華航因跟隨李鐘培而將業務轉至滙豐銀後,往來項目也快速擴大,從僅把財務規畫、避險往來交給滙豐銀,到如今,華航將大中華地區十四 個辦事處的客戶應收帳款業務、現金管理業務,乃至於消費客戶端的消金業務等項目,全面交與滙豐銀,儼然把滙豐銀視為最重要的往來銀行,也等於是對李鐘培十 多年來的服務,投下信任票。事實上,李鐘培不諱言在團隊努力之下,匯豐這五年在﹁交易室、法金和投資銀行業務,都有非常重要的突破﹂。

只是如今,李鐘培成為滙豐銀台灣區負責人,挑戰確實不小,滙豐銀發跡香港,在香港地位有如台灣的中央銀行,經營風格向來具有濃厚保守的英國味,業績、規模 表現在外商銀中並不出色,比起台灣第一外商銀行花旗銀年賺上百億元,更是相去甚遠。未來,隨著台灣的滙豐銀改為子行,兩大外銀勢必被拿來比較。

而起用李鐘培擔任台灣區負責人,除了必須配合滙豐銀未來在兩岸三地華人市場的布局,又要力求本身業務表現,把滙豐銀過去沉寂已久的消金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一一導上軌道,支援與主導的角色需要拿捏平衡與捍衛的兩難,李鐘培的壓力已上肩頭。

這位滙豐銀台灣區的「新大班」,能改變滙豐銀在台灣的獲利排名?一如他改變花旗銀在債券市場的排名?改變中信銀在法金業務的排名?﹁台灣正站在兩岸三地的 樞紐位置上……,而我不會為了眼前明天的獲利而衝業績。﹂從李鐘培自己所言來看,顯然這位「新大班」將按照自己的律動,一如過去追求長線而穩定的成長一 般,指揮大軍前進,以李鐘培過往克敵攻頂的能耐,兩年到三年之內,應該就會看到滙豐銀爆發性的表現吧。

李鐘培

出生:1964年

現職:滙豐(台灣)商銀總經理暨滙豐銀台灣區總裁學歷:淡江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訊管理碩士、 喬治華盛頓大學企管碩士經歷:滙豐銀環球企業金融暨資本市場處負責人、中信銀資本市場事業總管理處總處長、花旗銀台灣區財務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41

阿里巴巴筹建银行待批 意在支付宝牌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5/3NMDAwMDE5ODg3Nw.html

中秋节期间,一条“阿里巴巴将成立商业银行,已获银监会等批准”的微博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最新的消息是,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浙江省和杭州市对阿里巴巴成立商业银行一事积极,但最终审批权还归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目前还未获得他们对此事的正式批复。

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此举是为支付宝获得牌照资格。

据 相关法规,成立商业银行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 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其中,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从这些方面看,阿里巴巴成立商业银行并不存在法律和资本障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曹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而对阿里巴巴而言,通过直接开设商业银行赚不赚钱、拉了多少存款,为中小企业放了多少贷款并非最重要的,关键是届时支付宝的“合法性”便有了更大把握的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1

中環在線:肥馬爆周文耀銀行開戶搞個半鐘 李華華

2010-9-23  AD





 

中策(235)買南山人壽爛尾收場,傳聞「肥馬」馬時亨同「大俠」柯清輝嘅「孖沙信眾」好希望佢哋交代一下!噚日「肥馬」喺香港銀行學會第二屆銀行家高峯研討會蒲頭,但唔肯講佢使唔使「下馬」,只係話仲留意緊其他收購機會……真係God bless him!

講自己就封嘴,但將港交所(388)前行政總裁阿Paul周文耀(圖)擺上枱!肥馬話,早排同佢食飯,阿Paul狂呻去銀行開個戶口要搞兩粒鐘,仲有成寸厚嘅文件要佢填,於是佢去另一間銀行搞,結果都要個半鐘……亂咁擺朋友上枱,小心無人敢同你食飯呀,馬生!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2

苹果iPad商标被指涉嫌侵权 或遭8家银行联合反击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7/2031277.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刚刚进入大陆市场不久的苹果iPad或将遭遇麻烦。
昨日(10月26日),和君创业公司对外发布一份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指责苹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深圳)公司2001年注册的iPad电脑的商 标权,要求苹果公司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将推动包括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唯冠的8家债权银行与唯冠公司联手,共同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公司的侵权 产品。
“周四、周五这些银行将召开联席会,商讨解决于苹果纠纷的相关事宜。”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对于苹果强行在大陆地区热炒、大卖商标侵权的iPad电脑的侵权行为,应该向唯冠科技支付百亿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多次致电苹果公司公关人士,直到记者截稿,该人士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商标权之争的由来
《每日经济新闻》在采访中了解到,苹果与唯冠国际的这场商标权之争由来已久。
2000年,唯冠国际实际控制的唯冠台北公司注册了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其他各地的商标,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国际全资的唯冠科 技(深圳)公司又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的大陆商标,作为平板显示生产商,唯冠科技很快将自己的iPad电脑推向市场。
“当时市场环境并不成熟,因此iPad电脑的销售并不太好,截至今日,唯冠的仓库里还压着许多当年的库存。”李肃表示。
2006年,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入市,并开始策划推出iPad平板电脑。在进入欧洲市场之时,苹果公司才知道iPad商标已经被唯冠注册,这也就拉开了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争夺战争。
随后,苹果在英国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等理由将唯冠告上法庭,这场官司最终以唯冠胜诉而暂告段落。
2009年12月,苹果转而与唯冠台北公司联系,用3.5万英镑获得了iPad的海外商标权。不过,由于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归属于其深圳公司唯冠 科技所有,因此,苹果此前获得的iPad商标权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因此,苹果只能同唯冠科技重新谈判相关商标权事宜。
2010年5月 24日,苹果一纸诉状将唯冠科技告上法庭,苹果在诉讼状中指出,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其中包括 大陆地区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苹果的代理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
杨荣山在 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时苹果购买唯冠台北公司iPad商标权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针对此次交易的诉讼还在香港进行审理,并未完结。由于各方 各执一词,苹果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无限期延期开庭。不过在诉讼未果的情况下,苹果也在大陆推出iPad电脑。
苹果或面临8家银行诉讼
“苹果的这种行为是置我国法律约束于不顾,我们要求苹果为此行为赔偿100亿元人民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根据此前唯冠国际发布公告,唯冠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而对8大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
由于唯冠资产已经被银行查封,因此,8大银行也成为iPad商标权的实际受益人。这8家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
据李肃透露,目前唯冠科技拥有的iPad商标权是该集团最宝贵的资产。目前8大银行已经组建了律师团队,周四、五两天也将启动联系会议,商量iPad商标的解决方案。此外,针对5月份苹果诉讼唯冠科技侵权一事,8大银行也可能对苹果进行反击,提起反诉。
不过,和君创业向苹果索要的100亿元赔偿款或难以实现。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商标权诉讼赔偿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权利主张人的实际损失;第二,侵权人因为侵权的实际所得。
“由于民事纠纷采取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唯冠要举证苹果的侵权行为所得有技术难度。”刘铭表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商标权侵权赔偿最高额度也只在50万元。
李肃指出,所谓100亿元只是法理上的说法,如果苹果承认侵权行为,并同意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那么一切都可以在谈判中寻找解决的方案。如果苹果放弃购买iPad商标权,那么就应该付侵权赔偿,停止侵权行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在银行查封唯冠科技资产前,苹果曾与唯冠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磋商,转让价格高达4000万美元。
相关链接
苹果iPad的商标难题
虽然苹果iPad在全球热销,但苹果并不拥有iPad商标权,这也是令苹果颇为头疼的难题。此前,苹果与富士通也曾就iPad商标权发生过纠纷,因为富士通掌握了iPad在美国的商标权。此次与唯冠的纠纷则可能阻碍苹果iPad进一步进入大陆市场的进程。
近日,美国一家名为MirrorWorldsLLC的小公司状告苹果公司侵犯该公司专利权胜诉,在美国法院被判获得了高达6.225亿美元的赔偿。
杨荣山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北京博景泓律师事务所刘希旺此前曾撰文表示,唯冠近两年经营业绩不佳,其iPad商标也已经抵押给银行,因此唯冠深圳当然希望iPad商标具有更高的市 场价值,以获得更多公司经营资金支持。“苹果公司面临大陆巨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不能把其名下的iPad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解决,将使其在大陆的商机大打折 扣,甚至影响其全球经营战略。”刘希旺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1

罩門初現──銀行可能收緊信貸(2010/11/0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6855

近期對於樓市的議論,均偏向於樓市的實物供求,比如政府推出多少土地,有多少單位落成,對居住的新需求之類,但事實上住宅的需求不單是多少人居住及購買,更重要是多少錢去買,背後隱藏的是金融體系的按揭市場。筆者在去年樓市分享會(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9910)時這樣說:「樓市波幅將超越貨幣購買力下降的表現,不能單以供求分析,信貸收縮將成為『樓市罩門』。」筆者看到這個罩門正在出現。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提交立法會文件(
http://www.info.gov.hk/hkma/chi/legislative/index.htm) 顯示其對目前金融環境及樓市的憂慮:「豪宅樓價較1997年第三季升13.8%,較2008年金融海嘯累升47.4%,購買豪宅的家庭供樓支出占家庭收入 比重約七成,超越銀行對住宅按揭貸款人所設置的壓力測試上限。一般住宅升幅較窄,目前一般住宅較1997年高峰期低10.1%,惟較2008年金融海嘯則 累積反彈46.7%,購買一般住宅的家庭供樓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四成多。住宅按揭平均每宗借貸額達250萬,還款期23年,均創10年新高。」

一眾政府人員近數月均出口術為樓市降溫,筆者卻重視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言論,皆因真真正正掌握短期樓市榮枯的是銀行體系,一如金融海嘯之後,銀行一放水樓 市即見生機。人們有意買樓,如果銀行不批按揭,結果亦是無能為力;要樓市降溫,最直接打擊購買力的是收緊銀行的貸款政策。筆者早已風聞,近日銀行對於申請 按揭人仕,除降低估值外,更會詢問首期是否自有資金,加按時又會詢問資金的用途。結果是減少入市資金,從而令入市意欲降低。

對於監管機構來說,銀行體系的健全及穩定是首要,至於是否令到某些人更難上車,或投資者炒家會否因而周轉不靈,是超出其考慮之列。偏生議員就愛以此大造文 章。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認為,金管局的遏樓價招數對炒家來言軟弱無力,呼籲當局要尋求其他如徵稅等財務政策。陳德霖答得更妙:何議員的講法是對的,除信貸 外,亦可以在供應、控制銷售手法及稅項等方法,控制泡沫,但這不是金管局控制的範圍。

金管局職責是監管銀行,擺事實列數據尚在責任範圍,卻有議員要求兼任分析師及預言家。議員林大輝追問樓市何時會「爆煲」及銀行利息何時會掉頭上升。陳德霖 直言:金融市場變化萬千,難以作出判斷。議員涂謹申批評陳德霖對金融欠缺分析及判斷,無力對社會起穩定作用。不如由涂議員親自發言,以便對社會起穩定作 用,還是怪責陳德霖不留下小辮子?

無疑前任總裁任志剛對某些事情有問必答,陳德霖的謹小慎微顯得畏首畏尾,但筆者認為「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以現時的資金泛濫市,再加上短期新樓供應 緊張,才出現眼前的樓市景象。無需加息,只要銀行減少按揭優惠,已能對市場產生冷卻件用。如渣打及恆生已提高H按息率由H+0.7%變為H+0.8%至1 %,相信其他銀行亦陸續有來。各銀行為提高資本比率相繼集資,對於利潤微薄的按揭業務是否要改一改遊戲規則?

至於供應,自從公佈明年4月1日起發水比例上限為10%後,各發展商爭相入則,筆者估計三至五年後此等供應將陸續落成,而樓花將於兩三年後推出,到時還是否像目前那樣奇貨可居呢?

由量變到質變,後市已見陰影,當然筆者並不認為樓市轉勢在即,樓換樓的朋友只是將贏回來的再押上去,但對於「磚都無塊」而希望上車者來說,在此市況及估值,又是否值得傾盡所有再以高按揭成數入市呢?筆者勸這些朋友三思,尤其是期望政府幫一把,隨時「幫你變成害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8

唯冠八大债权银行介入 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或启动谈判程序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2/2036919.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备受外界关注的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日前有了新的进展。
昨日 (11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从唯冠科技获悉,唯冠科技8大债权银行昨日已经召开联系会,商讨与苹果交涉解决商标权纠纷的方案。“目前来说,我们会先 采取谈判策略,要求苹果跟我们的代理人和君创业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未果,我们也将保留法定的权利,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侵权iPad产品。”唯冠科技 某高管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昨日参加联系会议的8家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而这些银行恰恰为iPad商标权的实际受益人。
昨日参会的某知情人士表示,联系会议的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参会银行一致同意和君创业为唯冠科技的代理方,并组建律师团维权,律师人数大概确定为5名;第二:采取先谈判后查封的解决方案,由和君创业同苹果进行交涉谈判。
该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苹果方面已经同各家银行分别交涉,苹果的解决方案是希望唯冠科技走破产程序,然后由银行按照相关的破产程序将其所拥有的iPad商标权进行拍卖,苹果再以合适价格买走该商标权,不过上述方案遭到了各家银行的拒绝。
“目前我们得到了银行和唯冠科技的授权,事情如何解决主要看苹果的态度了。”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苹果还在销售侵权的iPad,属于违法行为,随时都可以向工商总局申请对其进行查封,为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希望苹果公司回到谈判中来。
事实上,在银行查封唯冠科技资产前,苹果曾与唯冠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磋商,转让价格高达4000万美元。此次,和君创业所提出的赔偿金额为100亿元,差距很大,这也增加了谈判的想象空间。
“苹果的这种行为是置我国法律约束于不顾,我们要求苹果为此行为赔偿100亿元人民币。”李肃对记者表示。
前唯冠科技CEO和主席杨荣山则对记者表示,由于此前苹果购买唯冠台北公司iPad商标权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目前正在收集各方证据资料,已经找好了律师准备赴美打官司。
针对上述情况,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致电苹果中国公关负责人士,截至记者发稿之时,该人士电话依然无法接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0

我为什么不投银行和地产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nd2x.html

看到许多基于价值的投资者喜欢投pe较低的银行和地产。

 

如果让这些投资者判断房地产行业,估计大多数会认为是泡沫,无疑,股票市场也如此认为。

 

但是,这些投资者认为他们可以忍受这些,逆向投资,在别人抛弃时他捡入。

 

可是根据我的观察,逆向投资虽然很多时候会取得好成果,但时机应该掌握好,不要为了与市场做对而做对。

 

如果让我投资它们,我会如何操作呢?我会等到他们出的报表变坏,股价彻底反应才考虑,观察巴菲特当年投的富国银行,似乎也是等到报表出来后时机更好。

 

当然,如果股价先涨起来了,失去这个机会也无所谓,别处还有机会。如果一定要提早投,我的建议是不要重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