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精品銀行 蠶食高盛、美林地盤

2010-9-6 TCW




美國華爾街有一種黑頭車指標(black car indicator),據說只要觀察停靠在投資銀行附近的豪華轎車數量,就可判斷購併景氣消長。今年八月,街上黑頭車「頻繁得不像話」,分析師認為,小而美的精品投資銀行(boutique bank)機會來了。

根 據金融交易追蹤業者「交易邏輯」(Dealogic)的資料,二○一○年全球企業購併踴躍,截至八月底為止,總金額已超過一兆六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五十二兆九千萬元),較去年成長二四%;八月更是消息頻傳,光是十六日起那一週爆出的購併案總額就達八百五十億美元,創下二○○九年十二月以來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雖蟬聯交易價值與佣金收費龍頭寶座,上半年經手的交易案總額達二千二百四十億美元,囊括兩成市占率,不過,它受中、小企業歡迎程度卻滑落至第四名,還比去年往下掉一位。

前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企業交易員傅雷許(Greg Fresh)認為,高盛身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的詐欺官司,儘管提到投資銀行,高盛仍是第一把交椅,但高盛無法切割利益衝突的憂慮已漸漸發 酵,中小企業正是第一波變心的客戶,傅雷許說:「機會正漸漸流向精品投資銀行。」

規模小而美: 不做公開發行業務

所謂精品投 行,專注提供客戶融資購併的諮詢服務,輔以研究和交易等傳統投行業務中的一、兩項。相較以往「什麼都做」的大型投資銀行(bulge bracket)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美林(Merrill Lynch)等,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做公開發行的承銷業務,而且規模小巧。

在二○○七年以前,精品投行無法提供客戶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即以債務資本當作主要融資工具進行收購),只能分到麵包屑,但一場金融風暴不僅終結槓桿收購潮,剷平五家「全能」的大型投行,還把一群失業的金融菁英推向精品投行。

例 如,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英國投行業務主管托瑞(Michael Tory),號召在倫敦和美國的一些前同事創辦精品投行昂卓合夥公司(Ondra Partners);而全球結構性金融產品部門主管懷特(Kevin White)則是經營春丘資本合夥公司(Spring Hill Capital Partners),專營投行基本的顧問業務。

精品投行 趁著信任危機蔓延華爾街之際日漸坐大。根據「交易邏輯」的資料,去年上半年,全球購併交易總金額約一兆一千億美元,為二○○四年以來最低值,但這段時間 內,精品投行的購併收入卻創下歷史最高水準,占整體的一四%。而且無論新兵或老手,與它們合作的客戶都越來越有分量。

客戶有來頭: 希臘也來求援,重整財政

最 近的例子是,八月二十三日,歐洲最大銀行滙豐控股(HSBC)委任精品投行龍頭拉瑟德(Lazard)當顧問,與南非第四 大銀行奈德(Nedbank)展開五二%股權收購案談判,總額高達四十四億美元;美國財政部五月份也請它為通用汽車(GM)重啟六百七十億美元的公開發行 計畫擔任顧問;甚至希臘政府都向它求援,重整國家財政。

在媒體眼中,拉瑟德可說是最神秘的精品投行之一,成立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卻鮮少接受專訪。有人說投行的運作模式就是拉瑟德所發明,因為華爾街上到處看得到從這家投行出來創業的金融專家。

拉 瑟德專與大客戶做生意,例如,一九九五年它協助IBM花三十五億美元敵意收購試算表軟體業蓮花(Lotus),為當時的執行長葛士納(Lou Gerstner)拼湊出轉型諮詢服務業的版圖。如今拉瑟德已躋身全美第六大投行,經手業務早已跨出單純的諮詢顧問服務,反而以企業重組、資本重估及資產 管理稱霸業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喻為「華爾街新勢力」的艾維克合夥公司(Evercore Partners),去年初牽成兩大藥廠輝瑞(Pfizer)與惠氏(Wyeth)聯姻,收取高額的諮詢服務費,衝上年底精品投行排名第二寶座;而過去一 年半以來,它在所有投行的排名持續攀升至第七位,打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CNN 分析,六十四歲的創辦人歐特曼(Roger Altman)是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時期的財政部副部長,政商關係雄厚。去年底歐特曼協助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收購鐵路公司伯靈頓北聖大非(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今年八月則是獲英國石油(BP)延攬,為未來賠償漏油經濟損失提供建議。

不過,儘管精品投行持續擴張勢力,但《金融時 報》(Financial Times)提醒,別想與大銀行抗衡,因為客戶需要資金時,大銀行明顯具有優勢,為此,客戶絕不會徹底疏遠大銀行。文中指出,精品投行該思考的重點是,在 不損及獨立性,卻又能在購併活動冷卻時保持獲利的業務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