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的“互聯網女皇”究竟何許人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2/156261.shtml
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的“互聯網女皇”究竟何許人也?
i黑馬
2016-06-02 14:03
1995年8月米克爾推薦名不見經傳的網景公司(Netscape)上市,當天網景公司股價急劇上漲,這在後來被公認為互聯網時代開始的標誌。
人們太需要一份客觀公正權威刷榜第三方並且對自己有利的行業報告了,所以 每當KPCB合夥人、“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瑪麗·米克爾 )發布新一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時,科技媒體總是爭先恐後全文翻譯並快手推送。
然而,互聯網女皇也不是一日煉成的,今天黑馬哥就來和大家聊聊瑪麗·米克爾其人和其封皇之路。
跌宕起伏的封皇之路
在1981年大學畢業後,瑪麗·米克爾 先當了幾年股票經紀人,隨後輾轉幾家投行,負責科技行業分析。並於1991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一幹就是20年。
在她剛加入摩根士丹利時,並不被營業員和同行看好,因為她雖然文筆很棒,但內容風格“全憑感覺”,且由於推薦股票走勢不佳,被封為“熱制導導彈”的外號(象征她的推薦就像熱制導導彈,將股票炸毀)。
但瑪麗米克顯然不在乎這些,因為她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大勢不可阻擋以及她自身的勤奮與堅持,1995年8月米克爾推薦名不見經傳的網景公司(Netscape)上市,當天網景公司股價急劇上漲,這在後來被公認為互聯網時代開始的標誌。
1996年2月,在米克爾的主持下,被奉為“泡沫時代聖經”的《互聯網分析報告》(The Internet Report)得以發表。在這份報告中,她指出:“電子郵件是當前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瀏覽信息的服務則會是明天的'殺手級應用'.”在1996年和1997年,米克爾又接連發布了《互聯網廣告報告》以及《互聯網零售研究報告》。在這些報告中,她不僅勾勒出互聯網上巨大的商機,還以富有見地的評論和嚴密的數據幫助每個人認識到這一點。
如今看來,她當時的這些預測是多麽準確。矽谷著名風投家錢智華(Chi-Hua Chien)說:“整整一代創業者都是看著瑪麗的研究報告成長起來的。把這些報告排列起來,你會發現她的預測會在24個月後成真。”伴隨著網絡狂潮的到來,米克爾也成為了選股行家中的超級巨星。她在親身參與拜訪、調研大量互聯網公司的基礎上,推薦購買戴爾、康柏、微軟和美國在線等股票,而這些公司都曾給投資者帶來了10倍以上的回報。
1998年12月,《巴倫周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為米克爾封上了“互聯網女皇”稱號,盛譽之下,她的個人影響力也達到了頂峰。
當時的米克爾可謂日理萬機,簡直比國家總理還忙,連幾分鐘都很難擠出來。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想巴結她,包括沙特王子等名流,千方百計地希望獲得一些購買潛力科技股的建議。
然而在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晴天霹靂一般地崩盤了,網絡股泡沫隨之破滅,米克爾也從“互聯網女皇”的寶座上跌下來了。
2001年8月,華爾街投資者針對米克爾發起兩起聯合訴訟,他們控告她有意向投資者傳遞錯誤購股建議,使他們蒙受了經濟損失。由於得到摩根士丹利的力挺,以及私人電子郵件從未透露過和公開的想法不一樣的內容,米克爾成為科技股四大明星分析師中唯一免於牢獄之災的“幸存者”。
風潮過去之後,米克爾也承認她對於網絡泡沫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波助瀾作用,並通過媒體向投資者表示愧疚。她說:“要承認這一點並不容易。投資者的確在我選擇的股票上賠了,對此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的余生將牢記這一點。”
天生要稱王:擅長從混亂中了解事物
瑪麗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鄉村,為人直率、熱情。她繼承了偏執狂父親極端熱愛競爭的激情,從小就迷戀壘球。她的特長是:在混亂中了解事物。
高中時代,瑪麗在一次選股比賽中勝出,她挑選的股票翻著跟頭往上漲。從此之後,對華爾街激動人心工作的向往就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大學畢業以後,米克在美林做了兩年的經紀人,並且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MBA學位。那時她心中已經明確了一個目標:做一名投資組合經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瑪麗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成為基金經理,在那里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做分析師的滋味,從此她的生活就和分析師緊密相連。1991年,瑪麗進入摩根斯坦利公司,從事網絡業分析。1995年,成功地將網景推入市場後,她名聲鵲起。同年,瑪麗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稱作互聯網投資聖經的《互聯網報告》。當時英特爾公司的總裁安迪·格羅夫在飛往夏威夷度假的途中讀完了這份報告,下定決心要將英特爾公司帶入網絡時代。1996年瑪麗如願地成為摩根斯坦利技術股票分析部的負責人,並創造出了華爾街閃耀的新職業——互聯網分析師。就像垃圾債券代表了上世紀80年代華爾街一樣,瑪麗成了上世紀90年代華爾街的象征。
瑪麗是個工作狂,她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永不疲倦,她很健談,也很幽默,思維跨度很大,談著一個話題就不知不覺中轉到了另一個。一位朋友這樣評價她,“瑪麗說話很容易跑題,就如同追趕天上的流星一樣,她的思維方式一向都如此,這也是她個人魅力的重要體現。”
2010年底,米克爾決定加入美國創投大鱷KPCB,她視這一舉動為“追求自己的真愛”。
進入KPCB之後,一向講求效率的米克爾快速達成了多筆交易。KPCB官網顯示的數字基金投資情況中,米克爾既投資了當前的互聯網弄潮兒Facebook、Twitter、Square,也為極有可能成長為前者的企業——Waze、Trendyol等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此外,中國電商——京東商城也出現在了她的投資列表中。
米克爾的“互聯網女皇”之稱並非浪得虛名。在互聯網泡沫的繁榮時期,她不僅幾乎主宰科技股的發行和股價的漲跌,更有甚者,“一只網絡股票只有得到米克爾的同意才能出現在華爾街上”。雖然這種說法略有誇張之嫌,但其影響力卻可見一斑。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互聯網女皇
互聯網分析報告
贊(...)
分享到:
以前靠才藝吃飯的明星,現在都在做這個,這次朱軍趕超了周傑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05/1010518.html
6月3日,北京保利2016春拍上,央視主持人朱軍的水墨畫《牧羊女》拍出了130萬元,比肩許多專業級的當代水墨名家。其實,明星圈子里自己作畫並公開拍賣的不只朱軍,這里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玩起書畫的藝人大咖都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值多少錢?
每經記者 王心田
明星們不管是演戲、唱歌、主持、演小品,在圈子里摸爬滾打,有些靠臉、靠口才吃飯,有些靠演技、靠歌喉吃飯,成名以後自然風生水起,收入不菲。但是,你們絕對想不到現在很多明星都在悄悄幹著這件事兒,而且也公開登上了大場面,這回央視名嘴朱軍火了,趕超了周傑倫等眾多明星。
6月3日,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在北京舉槌。當日下午的“中國當代水墨”專場中,央視主持人朱軍的水墨畫《牧羊女》拍出了130萬元,作品進入百萬級別,已經比肩許多專業級的當代水墨名家。
其實,明星圈子里學習藝術,自己作畫並公開拍賣的不只朱軍,這里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玩起書畫的藝人大咖都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值多少錢?畫得都怎麽樣?
朱軍師從範曾畫水墨
央視主持人朱軍的《牧羊女》在2016保利春拍中以70萬元起拍。經過1分多鐘、十余輪競價,最終以130萬元落槌(不含傭金)。朱軍的畫作登上保利拍賣公開競價,市場買賬且價位過百萬,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圍觀,評價褒貶不一。
其實朱軍習畫已有多年,2008年拜畫家範曾為師,是範曾的關門弟子。2014年5月,朱軍的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進行首展,此後其作品赴福建、甘肅、陜西、臺灣等地巡展。2014年朱軍舉辦畫展時,曾對媒體表示,自己“拿畫筆已經40多年了”,他的作品主要以人物、花鳥為主,下面有一些他的作品,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 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O2O泡沫死很多企業,VC都在找接盤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402.shtml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O2O泡沫死很多企業,VC都在找接盤俠
常皓靖
2016-06-08 19:06
這是國內某知名投資機構投資總監的口述整理。在這篇文章中,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投資人談論了O2O泡沫為何破裂,炒作B2B概念的投資機構在找接盤俠等敏感問題。
以下是i黑馬 對其口述的整理:
為什麽O2O投資遇冷? 燒錢已經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從國內來說,為什麽O2O經歷了這麽一個(泡沫破裂)階段呢?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從宏觀角度上來講,2014年確實有泡沫,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全民創業。今天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當你發現身後有一大堆人都跟你做一樣的事情的時候,競爭肯定非常激烈。
第二,在2014年的時候有非常新的天使機構湧入了,他們本身是A股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們之前把錢投入到房地產里,後來發現房地產不能給他帶來比較刺激的回報。他們缺少投資通道,就在私募領域進行一些投資,現在有3萬多家天使機構,錢就變得分散了。以前傳統就只有幾家美金投,很容易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公司。現在每家都這麽平均,肯定有很多人死亡。
第三,一些新天使信息極度不透明。可能投資人跟你聊的很好就投了,不會像專業機構一樣搞調研。
京東上市的那天,它的投資方今日資本也在講要怎麽補貼,通過大量的資金幹死對手,其實表面上是沒錯的,但是言論一出就激發了大量VC效仿這種路線。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以前是人家收費你免費,現在是你補貼多少,我補貼得比你更厲害,就導致持續不斷地融資。但是你會發現熱錢全部分散了,再加上投資人投了餓了麽、滴滴、快的、美團之後,發現財務情況很糟糕,需要砸很長時間的錢。再加上後續的PE,美股有些波動,所以說大家比較緊張。他們不投,底下剛出來的公司就更不敢投了,因為他們都是傳導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是可以恢複的,信心比黃金重要。其實每家機構都有錢,只是大家不敢出手,怕自己出了下一輪沒人接。
但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好轉。
有兩個原因:第一,很多基金都新募了資;第二,從2014年的極度泡沫到2015年的極度悲觀,會有一個回歸理性的過程。所以說如果今天是冬天的話,在冬天潛伏得還不錯的公司,熬過這段時間還是有機會的。
為什麽認為產業B2B、VR是好的方向? 投資機構在找接盤俠
當然我們也看一些其他方向,包括產業B2B、企業服務等。像一畝田這樣的企業我們當時也看不懂。我們覺得一畝田在大的方向上來看是OK的,但是商業模式不好。為什麽說它商業模式不好呢?因為今天產業B2B以撮合交易作為切入口, 70%到80%的成交都在線下。而這些線下的成交從財務角度上來講,GMV不是你自己的。
自營從財務上來說是可以引進GMV的,但是做自營還是虧損的。今天中國為什麽會有產業B2B的機會?因為大量的產業供過於求,供過於求就導致大量的庫存賣不出去,傳統的中間商、渠道商很難做,所以這些中間商和渠道商就做了B2B。我們發現2015年大量做B2B的公司全部是中間商出來的。
為什麽很多VC機構忽悠B2B這個概念呢?因為O2O的機會沒有了,他們在幾年前已經悄悄地布局了B2B,他們需要把這個概念忽悠起來讓別人接盤。
企業服務我們現在也在看。之前中國的經濟是靠人口紅利驅動的,現在勞動力漲價了,公司需要提升管理效率。所以企業服務是有機會的。今天我們去看企業服務的項目,比如說一個HR資源管理的企業服務,這是一個很高頻次的項目,但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作為產品技術來講,它本身是沒有什麽門檻的,今天有一大堆團隊都可以做差不多類似的事情。當產品層面沒有太大差異化的時候比的就是BD(商務拓展)能力。
貝塔斯曼的管理合夥人龍宇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現在沒有風向了”。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務實。很多VC是要造風向的,比如說之前悄悄投了一些項目,需要找接盤人的時候,就需要制造聲音,但是你會發現沒有大的概念去承接它。當然有一些VC也在看智能硬件,但是從用戶需求上來講還沒有達到那個階段。所以說投資人仍然要找大的市場方向,而不是找一個用戶需求不太強的項目。
我們在中國見到十幾個這樣的團隊,其實沒有什麽技術門檻,比如說像掃地機器人。我們調研了很多用戶,用戶說還不如自己掃,而且掃地機器人掃和拖沒有辦法做到集成。
VR確實是一個方向。
但是現在從硬件的角度來說,目前中國的創業者技術門檻還沒有達到。我覺得如果現在在VR領域上投一個硬件的話,可能會成為一種先驅。你要提前半步,而不是提前兩步。我們覺得在VR上面還是有一些內容提供商還有機會,因為我們看到網遊的投資規律,好多網遊產品依然能夠產生拉力。我們見的一些做VR內容的團隊,都是一些比較草根沒有太多經驗的團隊。
所以我覺得今天很不好的一個原因,就像是賽富的閻焱說得那樣,“創業不能作為一個運動,不能作為一個時尚去幹這個事。” 當然政府有政府的考慮,需要借此來激活經濟,但是實際上來講,我覺得這樣各家VC都很難賺錢了。當然我們還是保持一個相對比較樂觀的態度,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從全民歡愉一直到全民哭泣的過程中,還是會回歸理性的。
(整理:常皓靖 編輯:韋物主義)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O2O
產業B2B
VR
贊(...)
分享到:
珠三角制造業“換血再造”:每分鐘都在虧錢,賣房產撐下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788.html
制造業需求不振、訂單下滑的苦日子過去了?
深圳小企業主曾明(化名)最近很疑惑:作為生產和代加工MP4的企業業主,今年開年後,他發現訂單量莫名地增多了。在參加了一次同行聚會後,他找到了答案。
那次聚會上,他驚訝地發現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一問才知道去年一批同行企業關門了。
曾明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翻倍,現在每個月的銷售額超300萬元。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因為去年大環境不好,一些工廠要麽不開要麽轉做別的行業,競爭對手變少了。”
可惜即使訂單增多,也並不意味著盈利增加。
日前,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深圳現代創新發展研究院舉辦的關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講座上表示,中國制造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高新技術產業由於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和過繁的政府審批等門檻尚未充分發展起來之際,過去那些依靠低附加值和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在不斷地減弱。
在中國制造業重鎮“珠三角”,這一現象尤為突出。雖然高端制造業在崛起,不少企業接單接到手軟,但是傳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仍然在節衣縮食,試圖熬過冬天。
由於對成本非常敏感,部分傳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繼續走在將工廠撤離珠三角核心城市的道路上。與此同時,珠三角內部的大整合漸成潮流。一些大體量、領軍型的科技型企業加速在該區域內部重組和調整,比如,將研發總部放在深圳、生產基地搬到地價相對較低的地方。
在結構轉型的浪潮沖刷下,無論企業主們意願如何,他們無可避免地將被卷入。這一過程中,悲喜交加的故事不斷上演。
“每分鐘都在虧錢”
電子業是珠三角支柱性產業之一。曾明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5年了,但是對明年的業務前景仍很茫然。
他吃不準明年形勢會怎麽樣。他在考慮,要不要跟隨身邊一些企業主朋友的步伐,將工廠搬到成本更低的城市。
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主而言,想到“往外挪一挪”的時候,很少會選擇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
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的林波(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企業搬去東南亞國家,雖然說會降低用工成本和租金,但是需要考慮政局的因素,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困擾,比如說東南亞某些國家的工人加班意願不強等。”
東莞、惠州等周邊城市被深圳這些企業主視為理想的遷入地——廠房租金和人力成本相對便宜,且距深圳只有兩三個小時車程,物流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但東莞也不是萬能的。隨著珠三角經營成本的整體上升,東莞的一些企業主也在考慮將廠房搬到租金更便宜和人力成本更低、用工更穩定的內地城市。
東莞一自動化設備制造商陳銘(化名)感嘆,經營成本上升得太快了,如果他不是本地人,也想把工廠外遷了。
陳銘的工廠現有兩三百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30多位,每人月薪1萬多元;普工工資也在3000元左右。
工廠已經連續虧損兩年。2014年,陳銘的公司虧了300多萬元,去年虧了500多萬元,今年到現在月虧損30萬元左右。
讓人意外的是,虧損是在手握大量訂單的情形下發生的。
雖然比去年下滑了三成,但是今年每個月的訂單金額仍有3000多萬元。然而在刨除人力成本、原材料等之後,利潤所剩無幾。
陳銘面臨著和許多中小型企業同樣的窘境:在收入上,有些老客戶的報價多年沒變,競爭又太激烈他不敢加價;而在支出上,人力等各種成本持續上漲。
“訂單接得越多,虧得越多。”他說。
本報記者從珠三角多家企業了解到,不少工廠都存在這種情形:接訂單只是為了維持工廠運轉,而非賺錢。
陳銘說,春節工廠放假歇業期間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不僅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而且醒了之後不用眼睜睜地看著工廠每分鐘都在虧錢。
為了支撐現在的工廠,陳銘賣掉香港的房產,套現了1800萬元。
和記者聊起這個話題時,他顯得有點難堪:“我也看過很多報道知道當下的情況,用賣房子的錢來開工廠有些傻,但是實在不甘心就此關門。”
和陳銘類似,很多還開著工廠的企業主除了現實的考慮之外,也有著濃厚的實業情結。東莞市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尹建文告訴本報記者:“只要有單子接,即便虧一點,大家也都堅持著。”
持續遷移
尹建文在走訪中也發現,今年東莞部分電子企業雖然暫時沒有關閉在本地的工廠,但是受內地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吸引,去內地城市增設了工廠。
在外界擔憂這座曾經的“世界工廠”地位不保時,也有區域經濟觀察人士認為這是產業結構轉型陣痛中必經之路:肯定會有一批不符合轉型條件的工廠被清出去。這些工廠,尤其是小的電子產業、來料加工廠等,或再往內地走,或搬到東南亞、非洲,或關門。
來自當地官方的聲音也強調,行業有進有出,實屬正常。
去年年底,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副局長吳柏安告訴本報記者,如果一個工廠關門,人社局很快會協調好後續事宜,釋放出來的勞動力70%很快能解決就業。並且,經過他們部門處理的企業數據都比較平穩,沒有大的變化。他補充道:“一些以加工制造為主的工廠和一些外資企業雖然關門或遷走了,但是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說,附加值低的傳統制造業處在產業鏈的底端,對成本很敏感,它們的利潤空間不足以支撐高成本,因而采取的搬離路徑都是從高成本城市向低成本城市走。
各顯神通
一味撤退不是辦法。它們的另一條路是往產業鏈的上遊走,從對成本敏感的、單純的制造環節向技術研發升級。
不過,資金讓很多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主的升級夢想還未騰飛,便已跌落。曾明和企業主朋友們喝酒聊天的時候,發現80%的參與者都認為,企業要想有所突破,資金是最大的難題。
投吧,怕打水漂。不投吧,早晚會關門。這是個兩難的命題。
也有人在瞅準行業後投入巨額資金,放手一搏。
許明旭此前在揭陽開了七八年的工廠,生產電纜。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觸控屏行業,判斷其應用前景廣闊,就開始生產手機和電腦觸控屏,先後投入一個億。這筆資金主要用於從臺灣購買先進設備,以及引進20多位研發人員,包括在臺灣銷售點上班的2位博士。
現在回想起來,許明旭慶幸自己走了一步正確的棋。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時一狠心就重新創業了。我們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生產工藝好,目前在華南地區鮮有對手。”
如今,他已經成功轉向高技術行業,他的新公司廣東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揭陽政府對外重點宣傳企業之一。
更多的中小企業主只是謹慎投資,小心翼翼地試探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或者另辟蹊徑:抱緊高科技企業的“大腿”,尋找合作機會。
生產3D傳感器的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奧比中光負責人黃源浩告訴記者,身邊有不少從事制造業的朋友羨慕他所在行業的誘人前景,但是奈何技術門檻高、投資資金龐大,退而求其次想做他們的代工廠,或者做配件提供商。
從美國回來創業的黃源浩完全感受不到上述企業主們經歷的寒意。現在,他最大的煩惱是如何盡快完成應接不暇的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附加值高的科技型產業在珠三角核心城市工業中的比重正日益加大。
今年一季度,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6%和11.9%,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5.8%和67.3%。廣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5.3%,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對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達71%。東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也分別高速增長13.3%和17.0%。
傳統產業年輕人流失
一些優勢傳統制造業正面臨一場悄然襲來的危機。
深圳服裝企業藝之卉時尚集團的創始人趙卉洲對本報記者表示,很多傳統工藝未來可能招不到人了。
她對記者舉例說:“比如說紮染工序,年輕人不願意幹,現在的工人平均年齡已經四五十歲了。再過十年,等這批工人老了之後,就可能無人可招了。這不是工廠轉移到哪里能解決的問題。”
她所擔憂的事,確有可能會影響該行業的走向。
深圳在短短30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6大優勢傳統產業,除了服裝業外,還包括機械、鐘表、家具、印刷包裝和黃金珠寶。
不過隨著深圳產業布局的調整,新興產業發展的勢頭漸漸蓋過這些優勢傳統產業。2009年,深圳開始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時至今日,深圳已經形成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5%,遠高於全國8%的平均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已成為穩定深圳經濟增速的強大動力。
在新興產業成為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的“引擎”之時,優勢傳統產業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覷。
深圳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洪濤向本報記者介紹,深圳服裝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乎都是代加工,但是現在90%以上的企業都擁有自有品牌了,其中有很多大品牌。
他補充道,去年整個行業的銷售額達到2100億元,包括內銷和外銷。在國內大城市高端商場的占有率高達60%以上。
然而,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背景下,這些優勢傳統產業的制造業企業主被迫花費高額資金更新設備。
趙卉洲上周拜訪一些工廠時,發現很多傳統工藝環節已經招不到工人,工廠只能購買設備,讓機器來替換人工。
此前,趙卉洲和幾家頗具實力的同行也試圖合作辦一所職業學校,培養技術型人才,並定向輸送工廠。但是市場調查後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父母不願意他們進工廠了。
當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動 “機器換人”。去年3月份,廣東省出爐了一份《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根據計劃,廣東省未來三年工業技改投資總額將達9430億元,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此外,工業機器人示範應用重點覆蓋紡織服裝以及汽車、摩托車制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建材等珠三角傳統優勢產業。
深圳工廠關門的更多?
在新一輪結構調整中,珠三角正呈現出一個鮮明的特點:珠三角內部的大整合漸成潮流,高科技企業在這個區域內重組和調整中擔當主角。
上述深圳電子行業協會人士林波常年與中小企業打交道。他感覺今年經營狀況並未好轉,企業對短期的看法也不樂觀。很多出口型的企業抱著希望去參加展會,如果能接到單,就有續命的資本,但是即便續命了,也擔心維持不了多久。
而在東莞,尹建文發現今年訂單量比去年穩定,有些企業甚至還有增長,招人相對往年也要容易一些。他介紹,協會會員企業有230多家,從去年到現在關閉的會員企業不到10家。
針對上述兩種不同的感受,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對記者分析:“這幾年,華為的終端公司從深圳搬去了東莞,東莞市政府也從其他地方引進了一些大型高科技企業。這些巨量級的企業一過去,就把周邊的中小企業都搞活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主要是升級,從低端的加工制造升級到為高端的產業提供零配件。”
他說,而對於遷出地深圳的企業來說,更多是轉型,要麽是轉到第三產業,要麽是將工廠遷出深圳了,所以工廠關門的看起來比較多,但其實深莞兩地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走,都是在順應當地的發展趨勢。
2012年,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註冊了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中興通訊斥資百億在廣東河源建研發生產基地。2015年11月,比亞迪與廣東汕尾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汕尾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6個項目。
今年5月份,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在2015年成為東莞營收和納稅第一大戶的消息傳出來後,引發了外界對深圳制造業的憂慮,“華為跑了”、“中興跑了”等言論甚囂塵上。
隨後,深圳市市長許勤公開澄清。據媒體報道,5月29日,許勤表示,中興、華為等企業不僅為深圳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更是深圳對口支援廣東東部地區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但是華為、中興不會離開深圳。
宋丁也認為,大企業將制造環節遷出深圳,是重新進行戰略布局和產業調整的結果,也有利於珠三角區域的整體發展。“珠三角內部整合的最大好處是,充分利用原有的產業平臺,企業騰籠換鳥的成本低,政府政策的落實也非常快。” 他說。
城市定位謀變
2008年,廣東開始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即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騰出產業調整、升級空間。
由此,當地政府對東莞市的戰略定位也發生了變化。
2015年,東莞市明確提出了城市發展目標——“建設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東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羅永峰說,從“世界工廠”向“制造名城”的轉變,就是從來料加工型、生產車間型向創新驅動型、品牌生產型轉變,是更加註重品牌化、科技化和美譽度的產業鏈轉型升級。
而深圳,在土地資源緊張和工業“肥水”溢出的背景下,究竟是該堅持以工業為主導,還是應該轉向服務業?
幾年前,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劉國宏曾經就深圳企業出現外遷趨勢做了一項調研,“最後政府還是認為應該牢牢抓住制造業的優勢。”
盡管沒有大力扶植,深圳第三產業發展勢頭依然迅猛。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深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第二產業增加值7205.53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0291.80億元,增長10.2%,增幅高於第二產業。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8.8%,高出第二產業將近18個百分點。
深圳本地有一種意見認為,2020年,深圳的第二產業比例可能下降到35%以下。而如果第二產業比重降至35%以下,意味著深圳的產業發展變得不均衡。
劉國宏認為,經濟孵化是個天然的過程,與深圳GDP總量接近的新加坡工業比重已經跌到了25%。“一味地說保留工業用地和工業體量,是不現實的。但從城市的健康發展角度而言,深圳市政府還是要維護一定的工業體量,還會向工業有比較多的傾斜。”
天天都在說的FOF,基民我到底該怎麽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24/1015810.html
這幾年以來,在機構投資者中,相比於公募基金對FOF的嘗試,券商和私募早已走在了前面,那麽,已經吃過"螃蟹"的券商系和私募系FOF都表現如何呢?對於我們普通基民,又該如何選擇FOF呢?
在資本市場上,經常聽到這麽一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其實說的就是分散投資,特別是像碰到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的幾次大幅調整行情,懂得分散投資的人顯然就受益非淺。
但如何才能在不遠離資本市場的情況下又做到分散投資呢?FOF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相信這兩天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對FOF的分析文章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
這幾年以來,在機構投資者中,相比於公募基金對FOF的嘗試,券商和私募早已走在了前面,那麽,已經吃過"螃蟹"的券商系和私募系FOF都表現如何呢?對於我們普通基民,又該如何選擇FOF呢?
私募FOF存兩方面瓶頸
FOF作為一種多樣化配置的產品形式,走入人們的視線還是近幾年來的事,但由於對公募基金發行FOF產品的具體規範性操作缺乏指引,使得公募FOF一直沒有取得較大的發展。
反而是眾多私募機構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嘗試,相較於傳統的基金產品,FOF產品由於其可同時投資於多個不同子基金的形式,在設計上具有更好平抑風險的特征。
也正是如此,國內率先將FOF發揚光大的反而是私募基金。朝陽財富基金研究中心FOF投資經理梁正表示:“由於私募基金本身能用的工具較多,策略配置、倉位調節更加靈活,所以一般情況下,私募FOF相對於公募波動率會更小,更加符合FOF概念的初衷。”
不過從具體表現上來看,根據玄甲資管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在今年以來有凈值更新的138只私募FOF產品中,一共有94只產品的凈值在1元以下,而且相比於去年年底的凈值,實現正增長的產品屈指可數,且增幅均不超過10%,反而是有不少產品的跌幅超過15%。
可見,私募系FOF的表現也較為一般。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指出,
“FOF在私募的發展其實是存在兩方面的瓶頸,首先,事前盡職調查往往‘調而不查’,不是不想查,而是無法查,因為投顧能夠給的資料尤其是深度資料非常有限,且真實性存疑,FOF管理人與投顧之間信息存在嚴重不對稱;其次是事中管理。國內FOF領域,管理人將資金投出去的那一刻開始就失去了主動權,以及投資管理中涉及的對投資組合的調整存在‘阻滯效應’,導致管理人的判斷即使正確卻也往往未達到預期效果。”
此外,從《征求意見稿》來看,第二條基本上將公募FOF的投資標的限制在公募基金領域,而私募系和券商系FOF沒有此限制。需要指出的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所追求的業績標準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說,對於私募FOF以及券商FOF或許還會存在另一方面的影響,那就是在業績評價方面將不具有可比性的。
一位私募人士就表示,“業績比較是基金行業最直接、最有效的生存法則,而一旦這個法則不在,未來在FOF行業可能演化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運作及評價體系,即券商FOF和私募FOF為一塊,公募FOF為另一塊。”
券商FOF表現優於私募
相比於私募FOF的發展,其實券商方面的FOF也並非一帆風順,作為最早涉足FOF產品的機構,招商證券於2005年5月成立了基金寶1號,國內首支FOF基金問世。
FOF概念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朝陽財富基金研究中心FOF投資經理張姚傑指出,早年的券商FOF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資,而很多券商由於具有主動管理和投資股票的能力,也在運作的過程中配置了接近上限比例(約30~40%)的股票,這也導致了FOF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整體業績並不十分理想。
不過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註意到,在今年5月以來,有凈值更新的31只券商FOF產品產品中,凈值在1元以下的產品僅有7只,而且相比於去年年底的凈值表現,大多數都實現了正增長,雖然最大收益率也僅有4.68%,但也可以看出,近期券商FOF的整體表現要優於私募FOF產品。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道,“首先,較之於券商系FOF,私募系FOF的風控標準沒有那麽嚴苛,導致在今年以來的平均凈值回撤較大;其次,由於人才儲備、牌照資源優勢等方面因素,券商系FOF對於投顧投資策略理解、數據資料來源及分析方面稍占優勢。”
另外,牛妹還發現,不管是私募系還是券商系的FOF產品,來自於大型私募或大型券商的產品並不多,比如中信、海通、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的占比並不高,反而是一些中小型私募和券商活躍其中。
但對此,衷亞成倒是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表象,他進一步說道,“結合國內外FOF基金領域發展狀況看,是一直朝著行業集中度增加的方向進行。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規模較大的券商和私募,他們的業務重點不在於FOF。而對於一些中小規模的私募或券商,他們之選擇做FOF基金,原因在於組建具體細分投資領域優秀的專業化團隊方面存有一定的難度。”
基民如何選FOF?
你可能要說,公募、私募、券商如何設計FOF產品,和我們基民隔得很遠。別急,牛妹馬上就告訴你怎麽選擇FOF。以下是招商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的最新研報摘選,供你參考。
投資者在進行FOF投資決策時,除了需要考慮基金管理人的資產配置、歷史業績等因素外,還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是否具有收益補償機制:目前市場上的FOF產品中,有些產品設置層級,管理者以一定的自有資金投資於劣後收益級,並承諾當委托投資者的本金出現虧損或未達保障收益時,管理者以自有份額資產或者收益進行補償。在運作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管理者參與的自有資金越多,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性就更有保障。
投資者補償方式:對於有收益補償措施的FOF產品來說,補償方式並不相同。有的承諾以管理者自有份額資產進行補償,如招商基金寶;有的承諾以自有份額收益進行補償,如光大陽光2號;還有的則承諾以管理費進行補償,如廣發增強型基金優選4號。一般來說,以自有份額資產進行補償的,機構承擔的責任最大,因此投資也更穩妥、更抗跌,但與此同時,風險與收益並存,該類產品的投資收益也不及其他產品。
從投資風格來說,承諾保障收益的產品投資風格相對激進,一般來說,此類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相對較高。而承諾保本的產品投資風格相對保守,因為基金管理人更為關註的是本金的安全性。
費率與業績提成:和基金產品類似,FOF產品需要收取一定的參與費、退出費、管理費及托管費。管理費、托管費和銷售服務費每日計提,已在凈值中扣除。此外,投資者需要支付參與費和退出費。部分理財產品不收取參與費,而退出費的高低一般與持有時間成反比,退出費用隨著持有時間增加而減少。
與普通基金不同的是,大部分FOF產品設置了業績提成條款,當投資業績超過一定標準時,券商將提取部分超額收益作為報酬。業績提成比例的高低直接影響投資者獲得的收益。
本文為〡理財不二牛buerniu5188〡原創精品
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支持
或加入QQ群(群號:536986437)交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授權轉載請移步後臺留言申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 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不妙!65%的英國報紙都在鼓吹“脫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36.html
參與英國“脫歐”公投辯論大戰的並不只有政治領袖們,英國各大媒體也是主力。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掌握了話語權的媒體也在卯足勁為各自的立場爭取盡可能多的選票。
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雙方陣營的力量十分接近,呈現出對半開的膠著狀態。但從英國媒體的表現來看,“留歐”情況似乎並不太樂觀。因為當地銷量前三的報紙都在積極鼓動英國公民投“脫歐”票。
另根據一份統計報告,英國每天發行的報紙中,有大約585萬份是支持“脫歐”的,其中包括發行量最大的《太陽報》(The Sun)和《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而只有不到315萬份是支持“留歐”的,其中包括《衛報》(The Guardian)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也就是說,65%的英國報紙都在鼓動“脫歐”。
脫歐陣營:黃色小報
當地時間22日,英國銷量第二的《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在頭版上登出了這樣幾個大字:“如果你相信英國,那就投離開。”
這是英國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銷量超過150萬份。它的影響力不只體現在線下。宣稱自己擁有英國最受歡迎電子報網站的《每日郵報》說自己每天都有140萬的全球讀者,市場定位為“這是忙人的報紙,窮人的報紙”,“只賣半便士的便士報”。
它的競爭對手《太陽報》(The Sun)在脫歐問題上與它站在了同一陣營。
當地時間21日,英國銷量第一的《太陽報》(The Sun)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打出了“脫歐”標語:“請在英國投‘離開’票”,鼓動人們選擇離開歐盟。
“這是我們讓英國變得更強大、重塑我們的民主、保留我們引以為傲的價值觀和文化的機會!”該報在當天的頭版上這樣寫道。
《太陽報》是默多克(Rupert Murdoch)新聞集團旗下的一份小開型日報。作為以獵奇和炒作新聞出名的英國小報,它擅長煽情,讀者以社會中下層人士為主,久居英國報紙發行量榜首。
《太陽報》姊妹刊、英國銷量第三的《太陽報》周日版也援引了上述的標語,呼籲讀者“脫歐”。這份周報提出,歐盟這個“超級邦國已經成為了吞噬我們民主的惡魔”。
有評論稱,此刻無須討論報紙質量,畢竟在即將開啟的“一人一票”的公投中,數量是唯一的依據。
留歐陣營:高端報紙
雖然銷量最大的三份報紙都是煽情的脫歐派,但仍然有很多知名的英國媒體是堅定的留歐派,比如《衛報》(The Guardian)、《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和《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等等。
和《太陽報》相比,《衛報》雖然報紙的發行量相對小,但在網上的閱讀量卻並不遜色。它是嚴肅、可信和獨立新聞的代名詞,定位於高端市場,讀者主要為政界人士、白領和知識分子。
“保持聯系和包容,而不是憤怒和孤立。” 《衛報》在20日用精煉的語言勸英國公民留下。
全球聞名的英國財經類刊物《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也都是堅定的反對脫歐者。“退出歐盟的投票將成為英國政治和經濟的墳墓並持續帶來傷害。”在最近的一期封面報道中,《經濟學人》這樣寫道。
英國各大媒體的表現反映的是整個英國國內的深層分化,即使是同一集團旗下的刊物也持有不同的立場。
《每日郵報》的姐妹刊物《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就對讀者說,請投票留在歐盟。另外,英國第一主流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支持留歐,而《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卻呼籲退歐。這兩份和《太陽報》一樣,都屬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
連續五個周日晚十點 中紀委都在談這件事
7月3日晚十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發《追逃防逃兩手抓》一文,再次談及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文章稱,要嚴格執行黨員幹部護照管理、出入境審批報備制度,認真落實對配偶子女移居國外的國家工作人員相關管理規定,定期開展“裸官”清理,做好對黨員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情況的抽查核實。
這已是“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系列報道的第五篇。自6月5日晚上十時開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至今已經連續五個周日晚上十時刊發文章,談國際追逃追贓工作。
此前四篇分別是《決不讓腐敗分子躲進避罪天堂》,《占領道義制高點》,《對象在國外 基礎在國內》,《追逃追贓既是內政又是外交》。
《追逃防逃兩手抓》一文表示,腐敗分子攜款外逃,暴露了組織管理和幹部監督上的漏洞。與其等到人跑出去了,錢已卷走了,再費九牛二虎之力去追,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時,關口前移、抓早抓小,做好預防工作。
文章認為,完善防逃措施,築牢防逃堤壩。腐敗分子想要外逃,不可能悄無聲息,沒有任何動靜。幹部外逃前,其擁有的身份證護照情況、出入境次數、家屬親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家庭財產變動等都會有征兆。
該文還強調了多部門協同合作的重要性。
“各部門不能各自為戰,要協調配合,加強分析研判,發現幹部可能外逃的蛛絲馬跡,及時啟動防範措施。黨的紀律審查、執法和司法機關查辦案件也要設置防逃程序,不能在黨紀立案和司法立案前出現管控“真空”。對重點對象要及時采取監控措施,讓企圖外逃分子“觸網”回頭。要加強反洗錢工作,切斷非法資金的外流渠道,凍結腐敗分子在國內的動產不動產,斷了財源,堵住贓款外流渠道。”文章稱。
文章還強調,人跑了、賬款轉移了,黨委、紀委及相關部門都有責任。要強化責任意識,切實落實追逃防逃各項任務部署。發現有嚴重違紀情節的幹部企圖外逃要立即報告、迅速處置,該采取措施的就要及時采取措施,該執紀審查的就要盡快審查。如果能發現的問題卻沒有發現,發現了問題不報告或采取措施不及時,都是失職失責,必須依規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此前,中紀委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制定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外逃信息統計報告制度,從中央到縣一級層層建立外逃人員數據庫,及時更新、動態管理,基本摸清了底數,掌握了情況,為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夯實基礎,打開了新局面。
2015年以來,中國官方啟動“天網行動”,集中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的紅色通緝令,將一批外逃多年的犯罪分子緝拿歸案。
全球都在看 Brexit是否成真
2016-06-27 TCW
今天(6/23),英國脫歐(Brexit)公投就要拍板去留,民調數字詭譎多變,徒增不確定性:一個月前脫歐派的聲勢才突然高漲,6月中,留歐派女議員遭槍擊的新聞卻又逆轉情勢。一般預料,留歐派將因此廣獲中間選民的同情票勝出。
【脫歐公投淺談】
Brexit 英國脫歐公搜(Britain+exit) A : The Brexit backers, who plan to vote to leave the EU, are gaining momentum.
(脫歐公投的支持派聲勢持續壯大。)B : But, it's so close, so we still can't say for sure which side will win.(但雙方實力接近,我們還不敢說誰會贏。)volatile 動盪的、易變動的A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Britain has proved volatile ahead of the June 23 vote.
(6/23投票前,英國的金融業早已動盪。)B : If Britain votes to leave the EU, it'd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若公投結果確定要脫歐,將衝擊全球經濟成長。)contentious 引起爭議的A : 1 wonder if the referendum can be guaranteed to put this contentious matter to rest.
(我在想,公投是否真能平息爭議。)B :Some Britons are expecting years of uncertainty to follow, which will be a nightmare.
(有些英國人預料,未來數年恐如惡夢般不確定。)
[延伸關鍵字]
1.euroscepticism:泛歐懷疑主義2.to guarantee:保證、擔保3.to curb:控制、約束
4.border:邊界
多益時事通工作團隊獨家授權
撰文者周強
【一財連線】遊客親歷土耳其政變:爆炸時房子、床都在搖!聽到各種槍擊聲!
土耳其當地時間7月15日晚間11點左右發生軍事政變,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在官方網站稱土境內安全形勢十分嚴峻複雜,敦促在土耳其的中國公民停止外出。
7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連線到正在土耳其當地的中國遊客,湯玥,其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當時所經歷的過程。
爆炸仿佛就在身邊!
“我是從上海飛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時間昨天下午抵達的,之後我輾轉到了塔克西姆廣場,我訂的酒店就在塔克西姆廣場旁邊大約步行三分鐘的距離。然後我吃完飯就來到酒店。”湯玥告訴記者。
然而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剛剛回到酒店,就聽說土耳其發生了政變。
“我有加一些在土耳其當地的朋友的微信,他們當時就對我說,大橋已經被封了,而且好像幾乎所有的橋都被封了,機場也被封了。我原本的計劃是今天從伊斯坦布爾去卡帕多西亞的,但是現在我只能待在酒店。一開始我還不是十分擔心,以為沒有那麽嚴重,所以當晚就睡覺了,想第二天起床後看看情況再定。”湯玥坦言,最初聽說政變時,其還是比較淡定的。
不過,很快,湯玥就發現,事態遠比其預計的要嚴重。
“我睡到半夜三點半的時候,就發生爆炸了,而且是那種非常大的爆炸,我感覺到整個房子都在搖,我睡的床也都在搖!爆炸聲音特別特別響,就感覺是在我旁邊發生的一樣!具體的爆炸位置我當時不清楚,可能因為我住的酒店距離塔克西姆廣場太近了,所以感覺非常強烈!”湯玥回憶道。
“不僅如此,我還聽到各種槍擊聲、子彈飛過的聲音,還有飛機飛過的聲音,我不確定是不是戰鬥機,然後我就一直躲在酒店廁所內不敢動。後來我聯系了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使館方面給我的建議也是要我待在酒店不要動。所以現在我也只能等消息。”湯玥透露,其目前還身處伊斯坦布爾。
旅企在行動
目前,各大旅遊企業也都在行動。中青旅遨遊網即刻啟動緊急預案,經逐一排查,全國各地出發在土耳其及途經土耳其旅遊的客人均安全無恙。中青旅遨遊網承諾:對於赴土耳其旅行的團隊和自由行客人:十日內未出發的客人(自即日起至2016年7月26日前)中青旅將建議客人改期或改變行程,對不願意改期或改變行程的客人全額退款(含簽證費);對於已經出發的在途客人,未發生的旅遊費用予以退還,為保障客人安全發生的合理費用如超出已經收取的旅遊費用,由中青旅承擔。
眾信旅遊對此事表示高度關註,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對各分公司土耳其組團情況進行嚴密排查。政變發生時眾信旅遊沒有在土耳其當地的團隊,暫無客人受到影響。眾信旅遊將持續關註當地動態,做好應急預案。眾信旅遊承諾,從6月29日的恐襲事件到7月底,所有赴土耳其旅遊的遊客全額退款。
截至目前,凱撒旅遊有兩個旅遊團組在土耳其,確認安全無虞。原計劃8月前還有2個團組前往土耳其,根據當前土耳其的形勢,暫定取消行程,並承諾全額退款。凱撒旅遊將階段性暫停赴土耳其旅遊,待當地局勢穩定後再作考量。
目前土耳其出遊中的途牛客人共95人,途牛正密切跟進中,通過電話、短信以及當地地接逐一確認在土客人安全,並將持續跟進聯系。7月22日及之前出發前往土耳其的客人共50人,可免費轉團至其他方向,如客人取消行程,途牛將給予全額退款。
攜程旅遊有當地和正在前往當地的攜程自營跟團遊客人148人。目前攜程旅遊在當地跟團遊、自由行的客人均確認安全。不過有部分遊客由於機場關閉而滯留,攜程領隊與總部正在緊急處理。有2團在登機口等候,看航班何時恢複;3團在飛機上前往機場,還沒降落,由於機場關閉,攜程正在不斷聯系領隊。同時,將根據航司政策,為近期將要赴土耳其或在土耳其當地乘坐航班的旅客,辦理退票或改簽。攜程酒店部門同時承諾,通過攜程預訂的7月16日-7月22日期間土耳其相關城市的酒店入住訂單,客人來電取消,可免費操作。
藝龍承諾,已在藝龍預訂購買即日起7日內入住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地區酒店及機票客人,涉及訂單一律支持免費取消、酒店預付擔保損失、機票退票費及不可退票的票款損失均由藝龍全額承擔。
截至記者發稿為止,驢媽媽平臺所有在土遊客確認平安無恙。其中,有1個團隊的客人原計劃於今天從伊斯坦布爾返程回國,驢媽媽將根據機場實時情況對客人返程做安排。
阿里旅行對即日起7天內出行涉及事發地伊斯坦布爾、安卡拉的酒店及度假訂單,實施可全額退訂承諾,阿里旅行將為客人承擔因此產生的訂單退訂損失。
同程旅遊表示,目前土耳其境內航班取消,在土耳其的遊客計劃回團、產生滯留費用的,由同程旅遊全額承擔,並做好安撫安頓工作;目前在土耳其出遊中的遊客,由當地導遊和領隊安撫客人並更改安全行程,需要提前回團的,產生的滯留費用由同程旅遊全額承擔;出遊行程中涉及土耳其但是尚未抵達的遊客,將與客人簽訂變更協議,繞開土耳其線路,另外安排食宿;或者與客人簽訂變更協議,取消土耳其一地遊玩,涉及的景點費用退還,未來7天之內出遊行程涉及土耳其的,客人如需退團,同程將全額退款。
旅遊業將受挫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目前正值土耳其黃金旅遊季節,政變的消息勢必將再次重創當地的旅遊業。
此前,土耳其突發事件不斷:就在2016年6月28日晚,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站樓剛剛發生兩起爆炸事件,讓中國遊客對土耳其的旅遊熱情大幅下降。與2015年同期相比,在事件發生前中國旅行者對於土耳其的旅遊關註度已下降43.7%。
“2016年以來,僅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就已發生了兩起汽車爆炸事件。”螞蜂窩旅遊研究中心馮饒表示:“對於土耳其來說,這或許是近年旅遊業最艱難的一年。因為旅遊旺季的到來,2016年3月至5月,中國旅行者對於土耳其關註度剛剛開始有所回升。半個月前的恐怖襲擊已經讓旅行者對於土耳其旅遊熱情急速下降,而如今的政變則勢必讓當地旅遊產業‘雪上加霜’。”
螞蜂窩數據研究中心監測顯示,2015年上半年,土耳其曾經成為中國出境遊熱門目的地中的一匹“黑馬”,赴土耳其旅遊人數半年內超過15萬人次,接近2014年全年水平。2015年上半年,簽證政策放寬、地接價格走低、真人秀節目等多重因素刺激,讓土耳其作為旅遊目的地搜索熱度一度以月均25%的速度迅速飆升。
然而,從2015年三季度開始,連續的突發事件開始影響到中國遊客的土耳其旅遊熱情。中國遊客對於土耳其旅遊井噴式的增長在2015年7月開始放緩。根據螞蜂窩旅遊大數據,短時間內土耳其的搜索熱度一度下降20%,直到兩周後才有所回升。2016年9月14日晚,受土耳其東部、東南部持續沖突影響,土耳其旅遊關註度再次呈下降趨勢。
中國旅行者對於土耳其旅遊的關註度在2015年10月出現真正的“拐點”。土耳其當地時間2015年10月10日上午,首都安卡拉火車站附近連續發生兩起爆炸。今年年初,突發事件開始影響到中國遊客集中的目的地。2016年1月12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發生爆炸——這也是近兩年,突發事件首次出現在土耳其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螞蜂窩數據研究中心統計,中國遊客關註的土耳其的主要旅遊目的地集中在伊斯坦布爾、棉花堡、伊茲密爾、卡帕多奇亞等地。這也導致2016年春節期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卡帕多奇亞等目的地的關註熱度排名均在100名開外——而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還將繼續拉低這些旅遊目的地的排名。
2020年智能投顧市場規模達2.2萬億美元,其中兩大明星公司都在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0/157536.shtml
2020年智能投顧市場規模達2.2萬億美元,其中兩大明星公司都在怎麽玩?
券業星球
2016-07-20 11:15
借助客觀的投資組合模型,智能投顧可以做到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以及投資決策的紀律性。
在Google Trends上搜索「Robo Advisor」,你會得到這樣一張圖:
▲ "Robo Advisor" on Google Trends
這張趨勢圖顯示了智能投顧(Robo Advisor)在海外的發展現狀。2014年起,智能投顧作為「Fintech」概念下一項重要的子類目,頻繁登頂各大新聞榜,成為華爾街競相討論的新議題。
首先明確下概念:什麽是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又稱機器人投顧,是一種新興的在線投資顧問及財富管理服務,它根據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財務狀況與理財目標等特征,運用智能算法及投資組合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投資管理服務,並持續跟蹤市場動態,對資產配置方案進行調整。
對比傳統投資顧問業務,智能投顧的核心特征體現在去人工化。借助客觀的投資組合模型,智能投顧可以做到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以及投資決策的紀律性。
作為一種資產配置策略和被動投資方法,Fintech受熱捧的美國尤甚,盡管這一新興領域尚處在初級階段。據野村證券研究,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機器人投顧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500億美元,預計將於2020年達到2.2萬億美元,占到全球資管行業的2.2%。
智能投顧並非新近才有的新鮮事物。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在今年3月份出具了一份報告「Report on Digital Investment Advice」,將智能投顧定義為「數字化投顧」的一種,這份報告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直接面向投資者的數字化投顧已經被廣泛應用,那時已經有經紀公司在線上推出他們的資產配置工具,供投資者使用。
Finra的報告對於「數字化投顧」的界定,包括面向客戶的投顧,以及面向金融從業者的投顧,簡單來說,後者需要、而且強調人的參與。而我們今天在國內見到的大部分號稱智能投顧的平臺,都直接面向最終客戶。
人們耳熟能詳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都在2008年前後出現,如今它們已經成長為資產管理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投顧平臺。在美國,傳統金融機構和持有RIA(註冊投資顧問)牌照的互聯網公司在智能投顧業務領域均有所布局,其中包括先鋒基金、嘉信理財,以及上述兩家明星公司Betterment和Wealthfront。
在針對海外智能投顧模式的研究過程中,人們往往將Betterment、Wealthfront與Future Advisor、Personal Captial等平臺相提並論,然而事實上,Future Advisor、Personal Captial更加強調「規劃」,立足長遠,基於客戶的完整生命周期進行財務管理,所涉及的領域也不僅僅是資金,還包括教育儲蓄、房產等,它們所做的事情,是建立和打理個人專屬的資產負債表。
提出這點非常關鍵,因為兩種模式的差異,決定了投資決策是基於靜態還是動態思維,也決定了對平臺對於投資期限與現金流的把握。正因如此,Betterment、Wealthfront都選擇了ETF作為基礎品種,更簡單、透明的思路也讓這種業務模式更易於識別和信任。
接下來,我們就仔細觀察下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發展現狀,以及它們的業務流程
Betterment於2009獲批開展投資顧問業務,旗下折扣經紀商Betterment Securities提供經紀業務支持。截至2016年7月,Betterment已經為17.5萬+投資者提供超過5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服務,是美國最大的智能投顧平臺。
在基礎版服務中,根據用戶的年齡、年收入狀況,Betterment為用戶提供三個類別的投資計劃:穩健型計劃(Safety Net)、退休保障計劃(Retirement)以及增長型計劃(General)。我們假設一位用戶今年28歲,年收入10萬美元,那麽輸入該條件以後,將得到以下三類配置方案: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所列示結果由12只ETF組成,穩健型計劃中股票ETF和債券ETF比例為4:6,退休保障計劃和增長型計劃類同,股票ETF配置占比達90%。其中,主要股票ETF涵蓋美股全市場指數、美股高中低市值股票指數、海外發達國家指數以及新興市場指數,債券ETF涵蓋市政債券、公司債、國際債券、新興市場債券等標的。
除了根據用戶的投資目標為其提供基本資產配置方案以外,Betterment還提供稅收虧損收割(Tax Loss Harvesting)以及資產再平衡(Smart rebalancing)服務。此外,Betterment開發出一系列創新型自動化投資功能,比如Auto-deposit以及SmartDeposit等,通過銀行帳戶與投資帳戶金額的自動連接,既可以滿足用戶急需資金的需求,又可以最大化投資收益。
Betterment無投資門檻,按用戶所投資的資產總額計算管理費。低於1萬美元的用戶可選擇每月3美元或0.35%的年付方式(後者需開通Auto-deposit且每月投資不低於100美元);1萬至10萬美元之間每年0.25%;10萬美元以上每年0.15%。
另一家被諸多國內創業者視作樣板的Wealthfront,其前身是一家於2008年成立的美國投資咨詢公司,2011年更名Wealthfront後,轉型成為專業的在線財富管理公司。截至2016年2月底,Wealthfront管理的資產規模接近30億美元。
Wealthfront的服務流程主要包含5個步驟:
1)基於當前投資環境識別出一系列資產類別;
2)選擇低成本的ETFs代表每個資產類別;
3)通過填寫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用戶的風險容忍度;
4)利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向用戶提供資產配置服務;
5)進行後續持續跟蹤,監督並動態優化投資組合(再平衡)。
與傳統投顧服務相較,Wealthfront有以下特色:
分散投資:為用戶提供涵蓋11種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標的為指數基金。
被動投資:追隨市場整體變化,獲得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而非擇時擇股交易。
便捷靈活:根據用戶的風險容忍度和MPT理論,生成自動化投資組合,並提供後期持續管理,大大減少用戶賬戶管理成本,提高投資效率。
低成本、無傭金費:投資最低門檻為500美元,1萬美元及以下的賬戶不收取年費,超過1萬美元的賬戶僅對超額投資金額部分收取0.25%的平臺費用,平臺實際成本約0.20%,這是Wealthfront主要的盈利來源。除此之外,用戶不須繳納傭金及任何其他費用。
節稅資產配置方案:充分結合投資者賬戶狀況,給出最優節稅方案,例如在退休賬戶中配置債券、房地產資產,在應稅賬戶中配置稅收便利型股票等。
稅收虧損收割功能:通過賣出當期虧損的證券,降低資本利得,減少投資者應繳稅款的同時並將其再投資,從而最大化稅後收入。目前主要提供兩種稅收虧損收割服務:每日稅收損失收割和稅收優化直接指數化。
通過對以上兩個平臺進行比對,不難發現智能投顧的業務流程較為簡單清晰,並未如想象高深。人們總願意相信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都可以做到超乎想象,似乎就今天的科技水平而言「超乎想象」的才是合理的。智能投顧的核心要義不在於「AI」,它是一種在海外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中就已經頗為常見的服務,只是現在,它減少了複雜的決策因子,試圖將投顧服務標準化,來服務更多人。
智能投顧的主要優勢在於智能化、被動化以及較低的管理費用。在收益率方面,由於兩個平臺均提供了明確的跨市場ETF組合列表,我們可以通過統計發現,分散風險的同時,組合的收益也弱於同期的美股主流股票指數。
以Betterment為例,2012/1-2016/3期間Betterment平臺上一組增長型計劃組合(90%股票ETF+10%債券ETF)的累計收益率為36.7%,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80%-100%之間的投資者實際平均收益率27.6%,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為61.19%。
需要強調的是,智能投顧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金融環境
在Fintech發展迅速的美國市場,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的價值不斷被解讀和放大。智能投顧作為一種平民化的資產配置手段,它的火熱根植於一定的市場環境,與海外金融市場發達程度、投資者特征以及監管政策聯系緊密。
同時,智能投顧業務模式的成立,存在幾個前提:
1)資產配置的方法在特定市場下有效;
2)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可以實現資產配置;
3)通過智能化管理,可以實現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資產配置。
關於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幾何,至今仍是業界爭論不休的話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都試圖說明投資組合的選擇對於收益實現和風險管理的價值,客觀而言這些理論均存在一定實踐上的缺陷,但至少說明了資產配置是長期收益和風險的主要驅動力(參見Lustig Yoram "Multi-Asset Invest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modern portfolio management")。
在美國,資產配置的理論和實踐均經歷了多年積累和驗證,且長期視角下股票、債券等基礎資產的表現及相關性趨於穩定,使得資產配置擁有相對較強的依據。
得益於美國市場ETF產品的豐富程度,一系列跨市場、跨地域的ETF成為Betterment和Wealthfront配置方案的核心標的。在美國,指數投資是一種常見的投資策略,2015年美國ETF市場總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產品數量達1549只,ETF產品的風險分散性、透明程度、強流動性以及低費用成本的特征,使其在資產配置方案中得以發揮優勢。
投資者願意將個人資產交予智能投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長期投資的理念在美國有著更高的接受程度。此外,發達的資本市場中,市場自身的有效性加之稅收、複雜的交易機制、政策保護力度,讓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價值得以凸顯,投資者也願意將資金交給專業機構打理。
美國智能投顧目前與傳統投資顧問一樣受SEC監管,主要遵循《1940年投資顧問法》(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的相關規定。投資顧問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允許Betterment等智能投顧平臺在匯集投資者資金後投向掛鉤全球市場的ETF,而在國內,從事資產管理需先成立產品才能募集資金。
需要指出的是,與比特幣、P2P等多種新興Fintech領域類似,智能投顧在美國也招來了監管層的註意和警示。2015年5月8日,SEC和FINRA聯合發布了一份關於自動化投資工具的提醒聲明(Investor Alert: Automated Investment Tools),提示投資者在使用智能投顧等自動投資工具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其風險和局限性,反映出監管當局對這類創新型服務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的擔憂。
[本文作者券業星球,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由123RF提供。]
智能投顧
金融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