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欣泰退市拖累小票 短期藍籌或成主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放在二級市場上,這句俗語依舊適用。

截至7月12日下午3點收盤,上證綜指上漲54.46點,進一步逼近前期技術性高點,銀行、券商等藍籌是最大功臣。近日來,市場熱炒周期股,而小票則相對萎靡。從表象來看,業績與估值的簡單邏輯主導著市場。

“現在的確是感覺藍籌的機會要多於小票。”收盤後,上海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一些投研人士顧慮,連日大漲後傳統周期板塊還能再漲多久。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則樂觀地表示,銀行尚有20%的絕對收益空間。

傳統行業全面崛起

12日,分化進一步加劇,煤炭、鋼鐵、交運等周期行業漲幅驚人,滬深300上漲2.18%,美的、國航、南航、石化油服(600871.SH)等權重股漲停。

在傳統行業普漲的局面下,前期漲幅滯後的銀行、券商也沒有落後,截至下午收盤,銀行、非銀兩個中信一級行業分別上漲1.42%和2.42%,建設銀行(601939.SH)大漲3.13%、工商銀行(601398.SH )也上漲1.64%。

在龍頭權重股的帶領下,上證指數上漲54.46點,漲幅達到1.82%,進一步逼近1月後的反彈高點3097.17點。

“相對來說,前面是防禦板塊漲的比較好。像強周期的煤炭的業績整體也還可以。前面大家的投資思路是炒作防禦板塊,炒作起來後也發現周期股業績同比有所好轉,估值相對來說有一些優勢。”上述上海資深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前期穩增長政策刺激作用,尤其是一季度政府加大經濟刺激力度,新開工項目大增配合天量信貸,國內基建、地產等投資回升明顯,國內經濟回暖帶動煤炭行業需求。”上海證券分析師劉騏豪根據基本面研究指出,這是本輪煤炭行業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本報也發現,黑色期貨的炒客近期頗為活躍。7月12日,隨著唐山鋼廠限產政策出臺,時間跨度長達20天,鋼鐵業供給端繼續收縮,也引發了黑色系商品期貨價格的全線暴漲。

“隨著退市制度的推行,優質公司越來越少。可以給予一些優質公司一定的溢價,估值不是核心。接下來關註的重點是前期漲幅少的、傳統藍籌為主,例如家電、醫藥、農業、基建及銀行保險等。”北京一位投研人士則指出。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更是表示銀行才剛剛啟動,有20%的絕對收益空間。他表示,“無論是從絕對估值水平、還是基於板塊輪動的策略角度看,銀行板塊的配置價值早已具備,此前遲遲不動的核心原因在於缺乏龍頭個股。如今具備拐點效應的龍頭個股已經出現,在龍頭個股的帶動下板塊性行情啟動在即。”

除了煤炭鋼鐵銀行券商,12日漲幅較多的還有交運板塊,尤其是航空。安信證券交運行業分析師姜明認為,暑運期間國內市場預定量同比提高20%,同期投放座位量僅增加9%,供不應求助推票價水平快速回升,景氣度持續爬升。

激辯強周期超額收益

從走勢上來看,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相對藍籌的強勢,中小創表現相對萎靡。分析人士指出,*欣泰(300372.SZ)被強制退市,複牌首日出現一字跌停,帶動了創業板及中小盤的下跌。

另外,可以看到有退市風險警示的安碩信息(300380.SZ)、金亞科技(300028.SZ)、嘉寓股份(300117.SZ)、京天利(300399.SZ)、恒順眾晟(300208.SZ)等也出現了大幅殺跌的走勢。

同時,有一定指向意義的次新股指數延續了昨日的下跌,12日上午繼續下跌,午後回升振幅達到5.17%。今年來,諸如次新股、高送轉等中小創題材被反複多次爆炒,這些題材也在前期的結構性行情中表現突出。因此,現在也被認為有調整的需求。

“現在的確感覺是藍籌的機會要多於小票,藍籌的表現較好,主要是周期板塊的業績有所好轉。” 上述上海公募資深基金經理便認為,短期來說,防禦的板塊估值比較低,創業板成長股受到欣泰電氣退市的影響,加之前段時間次新股漲的很厲害也有回調的需求。

“我個人感覺可能有一些基金經理有可能會調倉。創業板臨近中報,大家對於它的業績增長還是有些擔心。”該上海資深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進一步表示。

不過也有投研人士表示,現階段再去建倉煤炭鋼鐵等強周期藍籌是否“為時已晚”?

“藍籌都漲了這麽多,等你調倉換股的話,恐怕也來不及了。”另外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則有這樣的考慮。

記者發現,有賣方人士的邏輯是,去年“股災”後值得參與的兩輪反彈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彈性均高於主板,賺錢效應更明顯。在這兩個月的“吃飯行情”中風險偏好可能再度向成長股集中。

“本輪煤炭價格上漲持續性仍有待觀察,煤炭行業並未出現由紮實的基本面催生行業價格反轉持續上漲的理由。” 因此,劉騏豪也表示,A股市場煤炭板塊或將難以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36

360私有化交易完成,退市估值93億美元;老羅:錘子不會倒,頂多被收購|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6/157460.shtml

360私有化交易完成,退市估值93億美元;老羅:錘子不會倒,頂多被收購|黑馬早報
劉雪兒 劉雪兒

360私有化交易完成,退市估值93億美元;老羅:錘子不會倒,頂多被收購|黑馬早報

羅永浩接受專訪時稱,我沒哭,只是眼睛有點癢。

周六來啦,大家早安!

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了為什麽沒有成功?觀點三千種,靜靜認為,很大程度上只是我們自己感動了自己,而沒有做到真正的“努力”。你以為每天八小時甚至十二小時的時長已經夠辛苦了,但試問發呆、找不著做事思路、處理本可簡便的繁瑣事情占據了多少時間?一天中真正出來了多少成果?領悟到了多少工作方法?有沒有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少走彎路?也許我們更應該關註有效工作的時間,而不是實際工作的時間。靜靜願與大家共勉,另外有其他觀點也可以給我們評論喲!

慵懶的早晨剛醒來嗎?快來嘗口新鮮出爐的早報吧!

1、奇虎360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股票將不再在美國紐交所公開交易。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美國存托憑證將最晚於2016年7月15日下午4點(美國東部時間)停止交易。

根據2016年3月30日特別董事會批準的相關交易條款,除創始人翻轉股票以及異議股東股票外,奇虎360全部已發行的普通股將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77美元)的價格被現金收購並註銷。

@純水年華:機構投資成為資本市場主體,股市就將寫新篇。

@小可Sprite:360全家桶又添新丁咯。

@黃源Oleg:都回來吧,A股等著你們!

2、羅永浩接受《財經》專訪:我沒哭,只是眼睛有點癢

近日羅永浩接受《財經》專訪,表示“CTO 錢晨確實是離職了,除他之外,沒有其他高管離職。錢晨是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況且都50多歲了,不太適應創業公司的忙碌生活”,“開除一個人比表揚一個人要難太多了”。

他還說表示,“創業公司應該給員工開大會、打雞血,但我在公共演講方面還比較羞澀”,錘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是進一步優化研發與生產”,“我經常反省,如果哪天錘子倒閉了,肯定是我的造成的”。

對於錘子最近是否把部分股權質押給了阿里巴巴一事,老羅說:“這個我們在保密期,什麽也不能講。”

中途,記者見老羅狀態異常,問到:“您是哭了嗎?”,老羅回應:“我只是眼睛有點癢。”

chuizi

@傘兵遊泳:老羅,中國現在太需要你這樣的標桿人物,純粹的理想主義者的成功。

@隨緣10418039:很同情老羅,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老羅翻身的機會很渺茫,沒有規模成本就降不下來,拿什麽跟一大票友商競爭?

@蘇魯克斯:人總是被現實打敗,所以需要一個夢想來裝飾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有人見有此投機機會,以情懷為“夢想營銷”。果然博得了一大片人的關註。不過投機就是投機。

3、騰訊在音樂界的兩則消息

QQ音樂、酷狗、酷我剛剛宣布在一起了

騰訊公司昨日發布官方新聞,宣布其與中國音樂集團已達成共識,將雙方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並。合並後,騰訊通過資產置換股權的方式成為新集團的大股東,QQ音樂、酷狗、酷我仍將保持獨立發展。

@千竹子:千千靜聽被百度收購:死;天天動聽被阿里收購:死;酷狗被騰訊收購會是什麽結局呢?

@Reen_Via_Patrina_Time:網易雲:我的版權還不是騰訊爸爸給的。

@Zoey:還有你再不服QQ人家就是版權最多的,你在網易雲聽不到想聽的音樂怪qq音樂?網易雲有多少音樂版權都是來自QQ的?

微信解封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競品 恢複朋友圈分享功能

昨天上午,有網友發現蝦米音樂APP內容已能分享至朋友圈。而此前今年2月,微信方面稱因涉及盜版問題,屏蔽了蝦米分享到微信的功能。隨著微信解封蝦米音樂,目前包括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都均可實現朋友圈分享功能。

@巴蘭多蘭:分享了你朋友圈的人也不會去聽啊。

@Spike劉:可以刪掉qq音樂了。

@谷韻谷雨:然並卵,分享一個音樂,點開提示需要購買歌曲才能聽!

4、蘋果造車後,三星擬5000億韓元投資比亞迪

根據外媒報道,三星公司將斥巨資購入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計劃增發的新股,購入總量為4%,資金高達5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近30億。據悉,三星此次投資主要是為了在電動車領域與比亞迪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業界認為,三星此次對比亞迪的投資,有一定程度上是受了蘋果的影響。近半年以來,特斯拉、CNCMachine的多名高級員工紛紛加盟蘋果,今年五月,蘋果以10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涉足汽車硬件外的“智慧交通”、“汽車共享”領域。

比亞迪對此作出回應,表示三星確實參與了比亞迪A股非公開發行,但由於時機問題,最終配售結果將在本次A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及時對外公布,但是股份比例4%的報道不屬實。

@黃徽V:比亞迪技術在自主品牌里面還算不錯,尤其是新能源這塊,奔馳合作,巴菲特入股,以及現在的三星入股,都證明了它的實力。只是那設計實在無法直視,logo不說,整體車型的設計一塌糊塗。

@Waho-id:比亞迪前有巴菲特,後有三星兩大巨頭加持,趕緊買入5000股壓壓驚!

@符合:蘋果的無人駕駛汽車是建立在寶馬5系基礎上開發的,比亞迪……

5、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年內將取消漫遊費

在第八屆智能終端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楊傑表示,2016年,中國電信4G用戶占比將超80%,年內將率先取消漫遊費,並將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電話、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

楊傑介紹,中國電信寬帶用戶1.37億戶,其中光寬用戶超9000萬戶。中國電信將於2016年7月啟動Cat1,並於2017年上半年建成覆蓋全網的基於800M的NB-IoT網絡,同期也將支持eSIM,促進中國電信的物聯網從過去基礎薄弱走向行業前列。

@變身黃瓜給你用:好煩,到時候出省都不能享受出國的感覺了。

@薛猛: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形成合理的監督制約機制,僅憑一句話取消了漫遊,最終的成本恐怕又會花樣附加到消費者頭上。

@easjs: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國家的一塊肥肉,改革就得割肉,就看能不能對自己動刀子了。

6、關於移動支付的兩則消息

工行正式發布二維碼支付產品 移動支付市場競爭加劇

中國工商銀行在北京正式宣布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成為國內首家擁有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被叫停兩年多的二維碼支付重出江湖。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對新浪科技表示,日後,該產品將逐漸支持其他商業銀行的銀行卡。

@冰藝:跟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有差別?

@小丶小丶俊:會有一大波假的二維碼來襲。

支付市場硝煙再起 萬事達卡擴展線下支付業務

全球支付科技公司萬事達卡近日在美國宣布升級企業和品牌標識,並將其電子支付平臺萬事通(Masterpass)擴展到線下支付領域。

據媒體報道,萬事達卡高管曾多次表示欲加入中國轉接清算市場。僅在上半年,萬事達卡大中國區總裁常青就在多個場合數次表達了這個意願。

@發貨的積分:萬事達卡一旦正式進入中國境內的人民幣支付市場,勢必會加劇移動支付市場原本就已經很激烈的競爭局勢。

@豐富的:萬事通可以覆蓋了77個國家逾500萬家支持非接觸式支付的商戶,這樣以後出國就方便啦。

7、《Pokemon GO》將很快登陸200個國家和地區

《口袋妖怪GO》(Pokemon GO)開發商Niantic公司CEO表示,“很快”將在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這款遊戲,公司正致力提升服務容量,以便能推向更廣大的市場,但他並未透露具體推出時間表。

漢克也未說明何時會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這款遊戲,但表示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前需要解決一些監管問題。

《口袋妖怪GO》是任天堂的首款增強現實(AR)移動遊戲,由任天堂和Niantic聯合開發。雖然這款遊戲目前僅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和德國五個國家推出,但早已風靡全球,並使任天堂股價在過去的一周內上漲86%,帶動公司市值增加170億美元。

@方昭:其中最棘手的是韓國和中國,韓國出於朝鮮安全問題考慮,對谷歌地圖功能進行了限制,而中國技術上可以上線,需要應對當地的相關法規。

@好學的曉怪獸:我很奇怪一款遊戲就能引起對政府的反應。

@Han9402:白苦了我貢獻了這麽多流量去申PO,現在居然不審了而且還不用了。

8、全球手機聊天應用分布:Facebook陣營占絕對主導地位

借助187個國家的Android數據,SimilarWeb公司總結出世界各地最流行的聊天軟件。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有一款最受歡迎的聊天應用。在SimilarWeb調查的187個國家中,WhatsApp在109個國家占據領先,占比為55.6%。

Facebook Messenger位居第二,在49個國家占據主導,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Line、微信和Telegram也在多個國家或地區較為流行,日本、中國和伊朗成為了他們占據主導的國家。

全球聊天軟件_副本

@小燕砸啊餵:你們把QQ置於何地了 那可是我與95後們的聯系利器好嗎?

@我就想養一條狗:FB在國內搞不起來的,UI交互界面菜單功能都不太好用。

@你在說什麽我有點瞎:朝鮮和大海一個顏色?

9、美國政府正式為5G網絡分配頻譜 將於2020年實現商用

美國政府昨天為下一代無線網絡服務開辟了道路,新的5G網絡速度有望達到4G網速的10倍至100倍。5G技術除了加快電影下載速度外,它甚至可以利用街道上的傳感器來探測空氣汙染。目前,中國也在努力開展5G研發。

@90年當兵:現在有4G了,可有時候自動轉換成2G網絡卻動都動不了。

@鵬展冉:誰拿到標準誰才有話語權!網速提上去以後身邊很多東西發生改變,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改變。5G的標準中國必須要占一個。

@會唱歌的小蠟筆:流量費不降,再生級還無法觸痛用戶啊。

10、微軟承認Windows 10設備無法在2018年中期達到10億臺

微軟曾在一年多以前預測稱,到2018年中期Windows 10操作系統將被安裝在10億臺設備上。但微軟高管周五承認,由於將重點放在手機硬件業務上的緣故,實現月度活躍設備10億臺的目標將需更長時間,要到2018年以後才可達成。

@澌灘河邊靜悄悄:然而手機硬件也沒有大的突破。

@jxw611:還是win7好用。

@符合:大家還都是註重移動端啊,趨勢如此。

奇虎360 騰訊 錘子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08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8/157484.shtml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讀懂新三板 讀懂新三板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新三板的投資者該如何規避風險?

在新三板上投資,如何規避風險?

讀懂君認為,想要規避風險,可以去找到失敗案例,並且分析失敗原因,從中觀察如何避免失敗。

為此,讀懂君統計了從2015年1月1日起至今,新三板上全部33家退市公司,並分析了其中6家公司退市的典型案例。雖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至少可以給我們投資帶來一些啟示。

1、33家公司為什麽離開新三板

從2015年1月1日至今退市的33家新三板公司,退市原因各不相同,它們有成功轉板的,有幸運被並購的,當然也有業績下滑,黯然退市的。

這些企業分別是:

轉創業板退市的3家企業:合縱科技(430018.OC)、康斯特(430040.OC)、雙傑電氣(430049.OC)。

被收購退市的9家企業:奇維科技(430608.OC)、國圖信息(834724.OC)、眾合醫藥(430598.OC)、宇壽醫療(831812.OC)、業際光電(831966.OC)、眾益制藥(833097.OC)、雅路智能(835696.OC)、禾健股份(833045.OC)、易事達(430628.OC)。

因無法披露年報主動退市的7家企業:萬洲電器(430436.OC)、騰楷網絡(831164.OC)、揚開電力(831245.OC)、無錫環衛(832668.OC)、華夏科創(834024.OC)、寶蓮生物(835424.OC)、澤輝股份(832122.OC)。

因無法披露年報被股轉摘牌的2家企業:朗頓教育(831505.OC)、中成新星(831610.OC)。

因公司需要主動退市的12家企業:博朗環境(430050.OC)、奧新科技(430760.OC)、華蘇科技(831180.OC)、南京微創(834229.OC)、耶薩智能(832269.OC)、東田藥業(834435.OC)、卡松科技(832700.OC)、大禹閥門(831347.OC)、實傑生物(834981.OC)、新泰材料(833259.OC)、祺龍股份(831127.OC)、祥輝電纜(831976.OC)。

那麽,這份沈默的名單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讀懂君專門研究了6家公司案例。在大家都盯著天星、九鼎、中科招商、聯訊證券的時候,一部分投資人卻著實被這些公司坑了一把,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2、倒在疫苗案下的ST實傑

ST實傑,一家疫苗批發銷售商,是創業板公司沃森生物的子公司。ST實傑去年12月份登陸新三板。且在今年2月完成2.69億元融資。

然而今年3月,山東疫苗案曝光,ST實傑正是該案主要責任人之一。隨後,ST實傑子被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兩個月後,ST實傑無奈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

其實在疫苗案之前,ST實傑是很有夢想的。他一直試圖通過收購的方式,整合各地的疫苗流通企業,ST實傑收購了沃森生物子公司重慶倍寧、寧波普諾和聖泰莆田,並於今年3月初收購河南金鼎醫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但不料疫苗案發生,公司的一切行動都只能停止。現在回過頭來看,ST實傑存在不少問題。

早在3月7日事情曝光之前,ST實傑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文華,就辭去了公司總經理職務,由姚偉接任。同時,由於行業原因,公司應收賬款規模非常大,同期庫存量同樣巨大。這證明了,公司存在大量資金無法回爐,大量庫存無法變現。

5月16日,ST實傑申請退市。7月8日,ST實傑退市。

3、賺錢後跑路的無錫環衛

無錫環衛是新三板上一家神話般的公司,讀它的故事時,你可能會被繞暈。

2015年2月,朱萬軍和蔡興俊以500萬註冊資本,成立四川鼎城。6個月後,四川鼎城被無錫環衛以650萬的估值收購65%股份,被四川樸正收購35%股份。

2016年3月30日,四川樸正將四川鼎城35%的股份,以1.55億的價格轉讓給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轉讓後四川鼎城估值4.43億。而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的投資人,正是無錫環衛董事長——卞巧鳳。

2016年4月5日,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將這35%的股份,分別轉讓給另外四家公司。轉讓後,四川鼎城估值高達11.2億元。

2016年4月29日,中科雲網宣布以17.95億,收購四川鼎城。

2016年1月22日,無錫環衛宣布更換會計事務所,將立信會計事務所更換為上會會計事務所。然後,無錫環衛又聲稱,無法完成2015年年報披露工作,申請摘牌了!

沒錯,無錫環衛在爆賺了275倍之後,要跑路了。

4、退市前狠賺一筆的寶蓮生物和騰楷網絡

寶蓮生物和騰楷網絡在今年年中均申請退市,而且這兩家公司都在江蘇省,更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套現方式十分相似。

寶蓮生物2016年1月份掛牌,4月1日宣布將中興華會計事務所更換為瑞華會計事務所,4月21日,董事長周愛琴準確減持套現800萬人民幣,隨後4月28日停牌,5月16日宣布退市。

騰楷網絡2014年9月份掛牌,1月12日宣布將江蘇公證天業會計事務所更換為中興華會計事務所,董事長張維在2016年4月15日和21日分別進行兩次減持,共套現731萬,隨後2016年4月29日停牌,6月2日宣布退市。

從換會計所、套現,到停牌、退市,這兩家公司完全是一個套路有木有?一點都不給投資人跑路的機會有木有?

5、100%股權質押後逃離新三板的東田藥業

東田藥業是一家賣婦炎康複藥物的醫藥企業,一直業績平平,安安穩穩,直到公司建起了新廠房。

2014年初,東田藥業為了擴大產能,投資1.3億興建一座新廠房。可公司沒錢,只能借錢,除了向重慶銀行貸款6500萬,還通過其他方式借了點小錢。

然而,東田的廠房一共花了1.3億啊!2015年底,還拖欠9000萬工程款啊!搬新廠房還停產了幾個月啊!員工規模還增加了啊!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沒辦法,只好股權質押,100%的股票押出去了,拿到手2900萬……

2016年3月,東田藥業將100%的股票質押給重慶銀行。5月12日,公司申請退市,銀行一臉大寫的懵逼。

6、被石油行業玩壞了的中成新星

中成新星是被股轉強制摘牌的兩家公司之一,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013年3月,中成新星向第一創業證券發行6000萬元的2012年中小企業私募債券(12中成債)。2015年3月份,第一創業讓中成新星收回4000萬的份額,可中成新星的資金只能回購2340萬的份額。沒辦法,第一創業只好將中成新星告上法庭,雖然和解了,但中成新星仍然沒有錢。結果,2016年3月24日,中成新星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了《監管警示函》。

無奈之下,中成新星只好說出實話。公司受到國際油價的影響,自2014年起,兩年虧損,開工率不足30%。到了2015年下半年,油田服務業務全部停滯。因為國內油田服務市場價格低,回款周期長,形成較大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意思就是——沒錢。

沒辦法,2016年6月29日,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部分銀行賬戶也被凍結。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連被摘牌這件事情都已經不重要了。

新三板 投資人 風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02

中國企業在美國頻繁退市為哪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1/157584.shtml

中國企業在美國頻繁退市為哪般?
第三只眼 第三只眼

中國企業在美國頻繁退市為哪般?

中國企業為何選擇在美國上市,最後為何又頻繁退市?

日前,奇虎360股票已經停止交易,7月18日開盤前,奇虎360將從紐交所退市。業界一片嘩然:又一個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又退市了。

其實在美國退市的中國企業有很多,奇虎360並不是第一個也更不是最後一個。前一段時間,聚美優品從美國退市也引起了軒然大波,發行價22美元,退市價7美元。今天筆者就為你談談中國企業為何選擇在美國上市,最後為何又頻繁退市這一現象。

近幾年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很多,像大家所熟悉的阿里巴巴、當當、世紀佳緣、陌陌、唯品會等公司。而這些公司起初在美國上市是有原因的。

首先,中國上市要求企業盈利狀況非常好,但這些公司正在擴張期,所以從凈利潤角度來講,並不占優勢,基本上前幾年都是賠錢。但是未來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美國上市要求中,對凈利潤和現金流數據沒有絕對要求的,所以能夠上市。

其次,美國股市面向的是全球資本市場,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資者,能夠募集到更多的資金。

但中國企業又在美國頻繁的退市為哪般?

安全軟件和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已受冷落

拿360來說,中國的安全軟件和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已不受熱捧,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關註點也並不在於“免費”、究竟是“互聯網安全公司”還是“安全互聯網公司”等發展策略。對於目標用戶與市場均在國內的中概股來說,在得不到國外投資者的理解和認可下,回歸國內上市是自然的選擇。

難擋美國本土巨頭沖擊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其去年在美國成立的購物平臺11Main出售,究其原因還是難擋美國本土巨頭沖擊。這讓阿里巴巴闖蕩美國市場的第一步並不完美地收場了。就連阿里巴巴這個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所向披靡的巨無霸在美國也不好混。

巨大的分紅壓力

從分紅上解讀,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分紅壓力。這與美國股市分紅制度的逐漸發展不無關系。現金分紅是美國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紅利支付方式。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的現金紅利占公司凈收入的比例在上個世紀70年代約為30%-40%;到80年代,提高到40%-50%。到現在,不少美國上市公司稅後利潤的50%-70%用於支付紅利。

本身問題給了做空者可乘之機

由於部分中國公司本身存在的問題給了做空者以可乘之機。投資者從質疑某一家公司逐漸發展到質疑整個中國企業的質量及其真實性,公司的市值不斷下降,流通性減弱,股價暴跌,最後不符合交易所要求而被交易所摘牌,或者被SEC強行停止交易,退至粉單市場,或是主動尋求私有化。

雖然在美國市場不被看好,但回歸國內極有可能實現倍數級的增長

以分眾傳媒為例,分眾傳媒在美國的上市市值是165億人民幣,退市後登陸A股,市值暴增至2000億,增長了13倍,而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身價也增值到535億人民幣。公司股票在美國市場和中國A股市場市值的巨大價差使得這些公司趨之若鶩。

筆者觀點:以現在的美國資本市場價格,中國概念股股價已跌入谷底,企業私有化投入的成本並不大,如果未來通過重組再進行IPO,增資發新股,回報率不會低,企業何樂而不為?

“回娘家”是不是會有更好發展?

拿奇虎360來說,它的私有化並非上A股這麽簡單。在美國資本市場沒有講出“好故事”的奇虎360,在美國退市之後,不僅私有化資本操作,更是推動了企業本身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其實很多在美股市場得不到資本青睞的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內市場上獲得更多更懂其業務的資金支持。

尤其在中國整個資本市場一片大好的狀態下。而且,國家逐漸放寬了企業入市的條件,實行註冊制。證監會將證監會作為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人進行背書,也不過多關註企業過往業績、未來發展前景,而交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選擇。以此來看,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即便存在風險,回歸後仍然充滿魅力。

奇虎360 退市 A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85

大智慧:尚不能排除股票退市風險

大智慧29日公告稱,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大智慧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風險。

公告稱,2016年7月26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中國證監會對公司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根據查明的違法事實,中國證監會已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16

銳奇股份澄清存在退市風險傳聞 稱尚未收到證監會最終調查結論

銳奇股份29日公告稱,近日有部分媒體和網絡發布了關於公司存在退市風險的傳聞。由於上述傳聞,銳奇股份連續接到一些投資者的電話咨詢。截止本公告日,公司尚未收到中國證監會的最終調查結論,如果收到相關文件,公司將及時予以披露。在相關調查結論未出來之前,公司根據相關規定,每月至少披露一次《關於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透露了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2015年6月23日,公司披露了《關於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預披露公告》。2015年8月24日,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項利潤分配預案。2015年9月11日,公司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否決了該項利潤分配預案。2015年11月24日,公司因上述事項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公告並稱,如果公司此次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且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被認定構成重大違法行為,公司才可能出現暫停上市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25

新三板企業破8000家 退市制度急待推出

周二,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8000家大關,達到8008家,距離到達7000家里程碑只有3個月時間。僅從公司數量的角度,新三板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不過,年初以來,新三板掛牌速度呈現逐漸放緩的趨勢,一方面審批時間延長,一方面主辦券商對標的質量更加挑剔,同時企業登陸新三板的意願也在下降。不過,券商手中仍儲備了大量的擬掛牌企業資源,未來掛牌企業數量仍將快速增長。

值得關註的是,在市場自主的作用下,新增掛牌企業的質量有所提高,虧損企業占比逐步減少。也有市場人士指出,新三板要提升掛牌企業質量,更關鍵的是推出常態化的退市制度。

新三板企業破8000家

周二,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53家,令掛牌企業總數突破8000家大關,達到8008家。目前已經獲得審批在等待正式掛牌的企業還有1047家,另有1391家公司在申報之中。僅從公司數量的角度,新三板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2013年底,新三板剛剛擴容到全國時只有300多家公司,總市值不過500多億元。由於掛牌程序便利,不設財務指標門檻,投資機構雲集,新三板吸引了許多中小企業。在過去一年里,掛牌公司以每兩個月1000家的速度增長,市場預計年底可能突破1萬家。

童創童欣(837514.OC)創始人羅建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A股門檻比較高,排隊時間長,不確定性比較大。對於企業來說,要實現產業升級,實施新的戰略,就需要盡快實現跟資本市場對接,新三板掛牌快,相當於是註冊制,登陸新三板對於我們當前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近來新三板掛牌的速度顯示出放緩的跡象,掛牌公司增長的速度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降,7月單月新增掛牌232家,不及去年12月的三分之一。市場正在從“放水”階段走向“養魚”階段。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掛牌審批速度從去年就開始慢下來,以前如果申請的時間早,報告期後3個月就報上去,6個月就能拿到掛牌函,現在都要到7個月,而且是到最後一天。”

另一家華南地區證券公司掛牌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新三板體量快速膨脹,監管難度日益增大,只有40位監管人員要面對近8000家公司,股轉公司掛牌審核人員都在加班,要在有限時間里審核大量材料,還要能做到全面、細致。因此,股轉公司是有意在放緩掛牌的速度。

7月15日,股轉公司發布公告稱,為適應市場發展和自律監管的新形勢,全國股轉公司正在對包括掛牌準入條件在內的各項業務規則進行梳理和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完善。

此前,市場上曾傳言,新三板掛牌將有“凈資產3000萬、融資3000萬,報告期每年收入不低於1000萬元”的財務指標門檻。一家上市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按照新的標準,大概5%-10%的企業會因為各種原因被卡下,比如太早期、規模不夠,或是傳統行業連續虧損等等。

增量標的質地提高

在數量放緩的同時,新增掛牌企業的質量正逐步提高。

廣證恒生研報顯示,今年以來每月新增掛牌企業中虧損企業占比呈下降趨勢,從20%左右降到目前接近5%,而新增企業報告期平均營業收入保持在1億元以上。

研報指出,主板券商通常會自行設立高於股轉系統制定的掛牌標準,一方面主辦券商持續督導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每家券商的壓力將不斷加大。另一方面,選擇優質企業有利於券商順利開展督導工作,還會帶來潛在後續業務合作的機會。

由於券商機構從推薦掛牌中的通常每單只能收100多萬元,在券商各項業務中屬於利潤微薄的業務,因此會更註重掛牌後的其他服務收費,也就更青睞具有成長性的優質企業。前述北京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能確定的是,券商內部都在加強立項和內核的要求。券商標準逐漸提高是趨勢性的。”

不過,也有券商人士認為,提高掛牌的門檻並不會放慢掛牌的速度。一位上市券商新三板場外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在審的小項目都是一兩年前簽約的企業,市場慣性很大,掛牌數量暴增趨勢一兩年內不變。”

他告訴記者,現在各家券商已簽約在手項目估計還有一萬家,未來兩三年內都會陸續申請掛牌,而每家券商未來一兩年內掛的企業數量估計都在100-200家以上。各大券商早就提升了標準,超過傳言中的新標準,標準重構對掛牌數量其實沒有那麽大影響。

和掛牌持續高歌猛進相比,新三板退市的股票寥寥無幾。截至周二,從新三板摘牌的公司總共只有56家,占掛牌企業總數的千分之七,大部分都因為轉板上市或者被收購。

南北天地(430066)董秘崔彥軍認為新三板要提高掛牌企業的整體質量,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常態化、市場化的退出機制。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樣的話有可能讓一些不規範的企業退出市場。強制退市條件可以比如說股價持續低於每股凈資產的一定比例或者一定時間,或者重大違規的累計一定次數,或者審計報告被否定、被出具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等等。”

他建議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考慮上新三板,“企業沒有一定的規模、概念、成長性或者商業模式不好的話,掛牌以後規範化成本非常高,如果再吸引不到投資者的眼球,上去之後實際上起不到所期待的作用。”

今年6月30日,股轉公司對朗頓教育(831505.OC)和中成新星(831610.OC)采取強制摘牌,因為兩家公司未能在最後期限披露2015年財報。股轉公司表示,將加快制定出臺掛牌公司終止掛牌的實施細則,建立常態化退出機制,實現市場優勝劣汰,提高掛牌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市場規範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67

專訪納斯達克高級副總裁: 中概股退市潮是市場自然規律

到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曾經是每個中國企業家的夢想。然而,自2015 年以來,已經有10 多家中概股企業提出了私有化邀約,這麽看來,似乎美國的資本市場正在喪失魅力?

2014 年,有16 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2015 年有10 家,2016 年已過去大半,只有4 家,其中納斯達克3 家,紐交所1 家。而且,相比中國,美國今年的IPO 市場並不景氣。因此,納斯達克對此並不以為意。其高級副總裁、亞太區主席麥柯奕(Robert H.McCooey, J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納斯達克並不是在跟900 個等待在中國市場上市的公司競爭。

納斯達克高級副總裁、亞太區主席麥柯奕

“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勸說已經在當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並認為它們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麥柯奕說,“因為對大多數公司來說,它們應該在當地的證交所上市,這樣它們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關註度,尤其是當它們的業務和當地有密切關聯的時候。但同時也有少數公司想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拓展業務版圖,當一個公司決定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相信納斯達克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目前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有相當成功的範例。納斯達克100指數中就有四家來自中國的企業:網易、百度、攜程和京東,在納斯達克100 指數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首次有兩家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和香港的和黃中國醫藥科技(Hutchison China Meditech)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仍然是我們巨大的機會,”麥柯奕說,“當我們有資源支持這些公司並當時機成熟時給予它們上市的機會,這個市場會更加活躍。今年下半年到2017 年,會有更多中國的企業尋求在美國上市,我們希望它們選擇納斯達克。”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有15%是美國以外的企業,亞太地區是納斯達克除美國公司以外最重要的市場。而這其中又以中國為最大市場,目前有102 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以色列居次。而且,從大約十年前開始,納斯達克已經從單純的上市交易業務,發展到為券商提供技術服務,為公司提供發行服務。在發行業務層面,創建了投資者關系業務,發布新聞、網絡廣播和電話會議。2013年納斯達克收購了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的部分業務,現在有1.8萬個企業客戶。納斯達克還在北京、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地設有辦事處。

針對中概股去年以來在美國市場的退市浪潮。麥柯奕認為上市和退市都是市場的一部分。

“在美國企業上市,偶爾私募股權公司選擇私有化,它們可能被更大的公司掌控,”麥柯奕說,“有些時候它們選擇拆分成幾部分展開其他領域的業務,使用一些手段在納斯達克上市,例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拆分成21 世紀福克斯和新聞集團。這些金融交易業務我認為都是全球市場經濟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對於一些公司選擇從美國退市,再重新在中國上市,是這些公司試圖為自己創造金融機會,很難評價究竟是好是壞。”

那麽這些退市行為是否會對將來想要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產生不利影響?麥柯奕認為,私有化是這些公司退市的原因,它們甚至也付出了更高的價格,這是市場自然規律的一部分。

麥柯奕對未來中國公司到納斯達克上市依然非常客觀。實際上,《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當天正逢中國貸款有限公司(China Lending Corporation)在納斯達克上市。

“它們在美國市場的關註度會更高。會有額外的機會講述自己的故事。這些公司有的來自中國西部。”麥柯奕說,“最近還有遼寧的企業來上市,這是該省第一家來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令我們很興奮。我們認為會有更多的公司跟隨他們的腳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16

大智慧:收到法院《應訴通知書》 公司股票有退市風險

大智慧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8月5日收到上海市第一人民中級法院(以下簡稱:“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

根據《應訴通知書》顯示,法院已分別受理65名原告訴本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其中63名原告起訴公司,1名原告起訴公司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1名原告起訴公司、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共涉及經濟損失688萬元。

同時,公司還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風險。請投資者註意風險,理性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06

若公眾持股不足10% 萬科真要退市?

8月15日,在各方繼續瘋狂搶籌之下,萬科A(000002.SZ)再次漲停,成交78.55億元,換手率為3.33%。由於上市公司維系上市地位需要一定的股權分散度,幾家大股東會把萬科買到退市嗎?

對此市場人士有不同看法,按照目前交易所的相關規定,萬科距離退市還有一定的距離,目前來看機會不大。如果一旦達到退市條件,也存在一個過程,在接近退市條件前需要先發出警告,真的達到條件的話,也需要先停牌,然後履行各種退市程序。

萬科退市風險幾何

按照最新公告,寶能系持股已達25.4%,完成第五次舉牌;華潤集團持股15.29%;安邦持股6.18%;代表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基金持股4.43%,萬科管理層的金鵬、德贏1號兩個資管計劃共計持股6.2%;恒大持股6.82%;萬科一季報顯示,證金公司持股2.99%,H股占流通股的11.9%。

8月15日,萬科盤後龍虎榜顯示,剛披露的龍虎榜數據顯示,以7.27億元居買入首位的是國泰君安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與恒大中心僅數百米距離。8月12日,萬科A同樣在盤中被大資金拉升,全天81.74億成交額漲停,買入6.8億元居龍虎榜第一的,是安信證券廣州獵德大道證券營業部,同樣位於恒大中心的周邊。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稱,估計是恒大繼續買入萬科觸發連續漲停,不過因為沒有達到披露要求,沒有相關公告。

根據深交所的上市規則,公司在交易所上市需滿足公開發行的股份要達到公司總股份的25%以上,股份總額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的比例不得低於公司總股本的10%。如果公司的股權分布中,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上市公司社會公眾持有的股份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10%,將不再具備上市條件。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稱,社會公眾是指除以下股東之外的上市公司其他股東:持有上市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恒大、安邦、證金公司等持股暫時還沒有到10%,並不能算為社會公眾持股。因此萬科A股的社會公眾股最多還有30%以上,這距離A股退市距離還遠。不過如果一旦恒大持股超過10%,退市風險將會明顯上升。

廣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家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萬科是全流通股,《證券法》規定的10%比例應該是流通的股票占公司股本總額的比例。深交所對之作了限制性規定,將持股10%以上的股東和具有關聯關系的股東的持股數排除在外,因此致使“公眾股”的數量減少,從這個角度上講,萬科確有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認為,萬科控制權之爭,導致大股東持股集中度增加,但是距離公眾股東10%的退市指標差距甚大,萬科因此退市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真要退市怎麽辦

楊兆全稱,一方面,由於萬科基本面尚好,普通公眾投資者和基金公司都不會清倉萬科股票;而股票集中度提升有利於股價上漲,普通投資者會增持萬科股票。另一方面,在任何一方達到45%左右絕對控股後,再繼續增持已經沒有必要,而成本會大幅度飆升。

王家毅稱,如果萬科真要退市,交易所會提前發送風險警示書。如果恒大的持股比例繼續上升,那麽可能出現多方博弈的情形,因為大股東都希望萬科是在上市交易的股票,這樣會有退出機制和價格依據。

香港投資人士溫天納則稱,香港市場來看,本來就有公眾持股25%的要求,如果有公司不夠25%的公眾持股,數量已經比較接近的話,公司未必需要停牌,但需要發出警告公告,說明公眾持股量不足;如果已經到25%以下的話,監管機構可能會要求股份強制停牌。

這種情況下有些公司,會考慮選擇發行新股等方式來彌補公眾持股的不足,維持上市地位,這也要視乎公司股權結構而定,最終會不會私有化退市;目前來看萬科公眾持股量依然足夠,退市機會不大;如果真的需要退市,也需要先停牌經歷各方論證。在海外市場來看,某些公司在受到要約收購以後,也有一些公司經歷過債務重組和股權重大交易之後,才會出現相關可能需要退市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