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持續火熱地打響“四大品牌”。其中,在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方面,上海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目標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
“上海購物”品牌打什麽、怎麽打?5月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四大品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表示,今年將主攻“三大核心任務”,包括加快集聚更多最新最潮的消費品牌,加快營造最優最好的購物環境,加快實現最高最劃算的購物性價比。
將適度發展市內免稅店
目前,上海已是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全國首發的首選地,2017年在滬舉辦全國首發活動的品牌有1265個。今年一季度,全國共有97家首店,其中落戶上海50家,占比超過一半;不過,對標紐約、巴黎等國際消費城市,國際知名高端品牌在上海舉辦首發活動還不夠多。
因此,加快集聚更多最新最潮的消費品牌是上海今年主攻的三大核心任務之一。上海計劃於5月底舉辦“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的啟動儀式,吸引國際國內名牌新品、老牌新品、名家新品和新人新品在滬發布,讓更多最新最潮的消費品牌在滬集聚。同時,充分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引進更多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引進有實力的零售商和采購商,提升商品的豐富度和吸引力。
同時,加快營造最優最好的購物環境。上海將主動順應“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等消費發展趨勢,優化商業規劃布局,引領消費業態潮流,建設藝術商圈、智慧商圈、誠信商圈,特別是要建設精品雲集享譽世界、服務創新引領全球、消費環境優質舒適、監管模式接軌國際的世界級商圈商街,增強對全球消費者的吸引力。
此外,加快實現最高最劃算的購物性價比。上海將以自貿試驗區3.0版建設為契機,推進內貿流通改革創新,突破制約零售創新發展的制度瓶頸,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建立進口消費品境內外比價監測機制,引導國際消費品牌合理定價,提高商品和服務消費的價格競爭力。同時,充分發揮上海每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的優勢,爭取更多吸引境外消費回流的免稅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試。
關於進口消費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在發布會上透露,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場、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國際中高端品牌的定價體系日趨合理,2011年~2017年,手表平均價差從61%降到了6%,護膚品則從84%下降到19%。2015年以來,我國多次降低進口消費品的關稅,累計降低了1751項進口關稅。
劉敏表示,對引導上海市場國外商品定價日趨合理將有幾方面的措施,包括建立主要的消費品國際價格監測比價機制;進一步破解國外消費品路徑制度性瓶頸,降低流通環節的成本;進一步放大進口博覽會的效應,打造中高端消費品的集散中心;另外還將適度發展市內免稅店、口岸免稅店以及高端品牌奧特萊斯等。
抓住進口博覽會機遇
今年11月,首屆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已強調,打響“上海購物”品牌,要創造更加便利的購物消費環境,匯聚更加豐富的全球高端品牌,打造更有特色的知名商業商圈,抓住進口博覽會重大機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向往的購物天堂。
在發布會上,尚玉英也強調,要讓進口博覽會成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發動機、助推器和試驗田,其中包括全面對接促進交易,建設6+365天的交易促進服務平臺。
在這方面,上海已搭建了一站式線上交易服務平臺,還有一批線下的,具備展示、交易、保稅功能的各類綜合的、專業的平臺——這些平臺將全面對接進口博覽會的參展商,通過平臺,把它們的優質產品引薦給中國消費者。
同時,精準對接、擴大采購力度。上海已組建了跨境電商、大型零售商、綜合交易服務商以及展示展銷服務商等四大采購商聯盟,還有1000家以上的企業采購團,都將精準對接。像買手一樣到現場為消費者挑選受歡迎的產品,還會舉辦各類供需對接會、新品發布會等,更多的將是B2B供需對接。
第三是有效對接、便利成交,為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常態化的貿易監管制度。上海海關目前已經提出圍繞展前展中展後,做了五個方面創新制度的安排。
作為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的開山鼻祖,東方明珠新媒體旗下視頻購物業務也在積極打造全球跨境電商平臺,從世界各國引進一流的產品,通過跨境通一體化的通關服務,確保上海顧客清關後2天內收到商品、全國顧客清關後5天內收到商品。運行3年多來,全球購集合了1000余款日韓、歐美、澳新等國家的熱銷產品,涵蓋美妝、母嬰、食品、廚具等多個品類,配送範圍遍及全國。
中國家電巨頭的跨國並購潮,正在延續。
海信集團有關人士5月11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海信正在競購總部在斯洛文尼亞的歐洲品牌Gorenje的廚電業務。至於目前的進展,對方沒有進一步的回應。
這次參與競購Gorenje廚電業務的,除了海信,還有海爾、美菱。不過,海爾相關人士稱“”“對這個市場傳聞不做任何置評”。而美菱電器(000521.SH)在5月9日公告“參與競買某公司股權”並停牌後,於5月11日公告“終止籌劃重大事項”並複牌,意味著退出本次競購。
“全球化時代,並購是重要的擴張手段。中國企業在世界家電業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某行業協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斯洛文尼亞離德國很近,Gorenje在歐洲有一定的品牌號召力。海信近年積極推進國際化業務,去年贊助了歐洲杯足球賽,今年又成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的贊助商,因此對Gorenje感興趣。
2016年,海爾收購了美國GE家電,美的收購了東芝白電業務,中國家電巨頭接連的海外並購轟動全球。如今,這股海外並購潮正在延續,2017年海信收購了東芝彩電業務,現在又將再次出手。
公開資料顯示,Gorenje成立於1950年,有員工1.1萬人,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白色家電制造商,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展開白色家電產品銷售。它每年制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臺,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為4%,旗下共有Gorenje、Mora、Atag、Pelgrim、Etna、Krting和Sidex六個品牌。
該公司2017年度凈利潤下滑84%,但Gorenje集團旗下有83家公司,其中59家位於斯洛文尼亞境外,產品遍布70多個國家。Gorenje還是斯洛文尼亞北歐滑雪隊、法國足球錦標賽的贊助商。
據外媒報道,在海爾、海信與美菱的激烈競爭中,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給出最高報價,這是在海信收購Gorenje股份至少50%的條件下提供的。
Gorenje表示,將在5月15日之前審查收購要約,屆時將會發布此次競購的新進展。
2013年,日本松下公司曾與Gorenje就白色家電事業達成資本合作協議,目前松下持有Gorenje上市公司10.7%的股權。松下近年積極從家電業務向車載電池等B2B業務轉型,在2016年曾表示增加在Gorenje的股權將不符合其投資策略。
上述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從全球家電業的競爭格局看,中國企業不斷壯大,日本企業江河日下,歐美企業暮氣沈沈。今年,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出售旗下的冰箱壓縮機企業恩布拉科,歐洲家電巨頭伊萊克斯與美的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發展其子品牌AEG業務,都說明這一趨勢。
隨著近期利好“債轉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機構終於有錢“買買買”了。
“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已經先後開動。第一財經從農業銀行獲悉,該行已經落子銀行系債轉股機構私募基金子公司。這家農行旗下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專門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名稱為“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5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官網公示,“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已於8月3日獲得了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一些債轉股項目都會以私募基金方式介入,或者由基金入股還債。曾剛指出,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申請私募牌照對於拓展債轉股方式有很大幫助,私募基金作為重要通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發私募產品,拓寬融資來源以及業務模式。
拓寬業務模式
本輪市場化債轉股拉開序幕已經兩年,但阻礙市場化債轉股的攔路虎依然沒有全面清除,資金成本高、融資渠道難以打開,導致金融機構實際落地債轉股金額遠小於簽約金額。
8月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下稱“《要點》”)要求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要點》稱,研究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更多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支持各類實施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增強資本實力,推動實施機構與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和社會產業資本合作,提高業務能力特別是股權管理能力。
其次,要拓寬實施機構融資渠道。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設立子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股權性資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類實施機構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金融債券籌集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資金投向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而在此之前,銀保監會已下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按照新規要求,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不僅可以發行金融債借,還可以通過債券回購、同業拆借、同業借款等方式融入資金,還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有了錢就能買買買,然後轉成股權。”業內人士指出。
對於目前債轉股的做法,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銀行可以將債權賣斷給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需要註意的是潔凈轉讓,不能變成遠期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將債權變為股權。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先對目標企業增資擴股,企業拿到貨幣資金後並不投入生產,而是用於償還銀行債務。
一位大行省分行副行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銀行、銀行系AMC子公司以及最新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屬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和孫公司的關系。但“越是同一個集團內部,競爭越激烈”。
他指出,如果是基金模式,基金將債權從銀行買走,一筆交易就結束了,損失已經計入該地區銀行分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後基金跟投的股權收益與銀行再沒有直接關系。作為分行負責人會就回收率與集團內部的投行爭得“死去活來”,雖然在外界看來是左口袋到右口袋,賣多賣少並無所謂,但在銀行內部看,所涉及的不良、利潤率下降都是實實在在記在自家分行頭上。
緩解資本壓力
此前,銀保監會已經批準五大行各成立一家債轉股實施機構。公開資料顯示,工行、建行註冊資本金為120億,農行、中行、交行註冊資本金為100億元。
不過曾剛指出,“債轉股”子公司投資“債轉股”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在商業銀行層面進行並表監管的問題。由於目前依然按照較高權重在子公司層面進行並表,即便此前定向降準釋放一定資金,4號令給債轉股子公司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但存在並表資本約束,規模越大,給母行帶來的資本壓力就越大。
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如果用資本金、融入資金來做債轉股,那麽就是表內業務,假設100個億註冊資本,也就能做800多億。
根據媒體報道,此前市場傳銀保監會或下調銀行持有債轉股股權風險權重。此舉將會有利於減小銀行資本壓力。
此次,工行、農行AMC債轉股子公司先後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則滿足了4號令中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可以再設子公司,即新規中定義的附屬機構——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模式可以解決銀行“債轉股”此前無法參與企業管理的掣肘。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典型的是有限合夥型基金,既是一家實體機構,又是一個資管產品(SPV)。作為GP,找到LP,入股目標企業後就可以參與企業管理。
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是資管新規中明確認可的資管產品管理人。因此,可以募集資金發行資管產品來做“債轉股”。由於資產管理業務是資產管理人的表外業務,不耗用資本,所以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但值得註意的是,按照要求必須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產品性質必須是私募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理財細則為“債轉股”開了口子。由於債轉股實施機構,未來也可能會設立自己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未來附屬機構依法合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對於資本金占用問題,曾剛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在商業銀行層面,母公司如何對債轉股子公司進行並表,而債轉股子公司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孫公司)如何向上並表並非核心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