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聯通一度漲逾5% 混改方案有望加快出臺

3月8日消息, 混改概念領頭羊中國聯通8日開盤後不久股價急速拉升,一度大漲5.31%,截至發稿報7.49元,漲4.61%。

據悉,3月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中國聯通總裁陸益民表示,目前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正在國家有關部門審批之中。此次動作是聯通集團去年9月底參加了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國有企業混改試點專題會,被列入混改第一批試點事項後新的實質性突破,預計聯通混改將加速落地。

另據 據證券日報報道,有分析人士表示,預計聯通混改方案應該在“兩會”中間或“兩會”後不久就會出臺。該分析人士稱,這個方案不是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這些部門審批,而是已經進入最後的流程,流程走到這里,就是排隊上會審批。該分析人士認為,此前盛傳的BAT最終可能會有一兩家進入,在他看來,騰訊和阿里可能性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10

中國聯通去年純利跌94%至6.3億元 決定不派息

3月15日消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年度業績,2016年純利跌94.1%至6.3億元人民幣,同時宣布決定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

公告稱,2016年,公司服務收入實現止跌回穩,達到人民幣2,409.8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EBITDA2人民幣795.0億元,同比下降9.1%,EBITDA占服務收入比為33.0%。實現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達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4.1%。但相比2015年下半年剔除鐵塔出售收益後,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虧損約33.6億元人民幣已有明顯改善。

公告稱,公司資本開支同比大幅下降,為721.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 46.1%。得益於服務收入逐步改善以及資本開支大幅下降,公司自由現金流實現轉正,達到人民幣24.8億元。

董事會在充分考慮公司盈利情況、債務和現金流水平及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後,決議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未來公司將在努力提升盈利的同時,為2017年度派發股息創造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40

雲業務“探路” 中國聯通成立產業互聯網子公司

這幾年雖然雲計算大潮機會湧現,但比起互聯網巨頭的全力投入,運營商的動作總顯得慢了那麽幾拍。

除了自身利益的羈絆外,體制往往是被外界詬病最多的。“運營商也知道這個問題,成立公司主要也是希望在人才引進上更加靈活。”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海峰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近日,中國聯通首家產業互聯網子公司“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和“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在廣東正式成立,推出的雲產品涉及政務、醫療、金融、智造四大行業。據廣東聯通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集團正在極力推動雲業務的發展,從部門到子公司的結構變革反映了決策層轉型的決心。

事實上,相比於其他兩家運營商,中國聯通在業績上承受的壓力最大。在近日發布的財報中,中國聯通2016年凈利潤同比大降94.1%。但從細分業務上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及雲計算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94.5億元,同比增長33.7%。也許,雲業務的發展將會是聯通在轉型期業務破冰的一個機會。

雲計算“過招”

從語音業務到互聯網業務,再到雲計算,運營商和阿里騰訊等企業的較量從未停止。

在過去,雲計算幾乎被全球的運營商巨頭當成是自己發展的一次機遇,一種轉型的方向,成千上萬億的投資用來花在了建設IDCT防,部署網絡,搭建雲資源池,但恰恰是在雲計算這個地方運營商又遇到了強勁的競爭對手。一如過往的“OTT過頂傳球一樣”,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等企業在搶食雲業務上,絲毫沒有顧忌。

“咱們在國內和這些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阿里巴巴打得非常辛苦,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是節節敗退,從國外的市場來看,在美國幾大運營商已經退出了公有雲的市場,像AT&T已經把他公有雲資產變賣了,不再去在公有雲市場上與谷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做競爭,這種趨勢不光是電信運營商,老牌的IT設備商,像IBM、惠普這樣的公司也紛紛的退出了公有雲的市場,最著名大家知道前幾年惠普推的現在也已經不了了之。”中國聯通集團信息化部副總經理、總架構師範濟安在“電信大數據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說。

他在演講中透露了幾點擔心,一方面是能力的單一。如果單談到基礎設施,政企客戶為什麽要選擇運營商的雲,運營商的技術與經驗並不見得比別人多多少。另一方面是雲計算的同質化競爭程度太高。他認為,運營商與BAT之間,運營商與運營商之間,運營商與其他計算機廠家之間只能打價格戰,打到最後一地雞毛,價值盡失。

一個例子來自於最近在福建廈門的政務雲招標,廈門市政府的這項預算是495萬,騰訊一分錢標的讓業界嘩然。

“就連過去在運營商背後的華為也開始公開做公有雲了,運營商必須加快速度了。”廣東聯通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政企和醫療依然是運營商的優勢項目,這一點也是聯通成立產業互聯網子公司後重點的發展業務。

“四朵雲”能否實現超車?

在中國聯通試行的產業互聯網業務上,包括醫療、金融、政企、智造在內的“四朵雲”成為了重點發展項目。

以醫療雲為例,根據記者在現場的了解,中國聯通醫療雲基地在去年5月份已正式落地廣東,成為中國聯通首個亮相並正式商用的產業互聯網基地。基地自成立以來推出了3大產品線、12類雲化服務,完成2項專利申請,協助廣州婦兒順利通過HIMSS雙7認證。

“廣州婦幼基本實現了醫院業務系統的全面雲端托管。”聯通發布現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數據集成平臺、移動護理都已部署在聯通沃醫療雲平臺之上,雖然都搬上雲端,但醫院對整個資源的使用情況,每臺雲主機的性能狀況乃至每個具體業務系統的服務程序和數據庫運行情況,都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監控。

相比於互聯網廠商,目前三家運營商各自掌握著幾億用戶的數據,數據資源的優勢相比於互聯網企業毋庸置疑,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公正性、及時性都可圈可點。

同時,聯通還希望通過開放通信能力吸引更多的應用。比如在“沃企·雲道”這個平臺上,基礎運營商的通話、消息、流量、碼號等通信能力均以“雲化”的形式開放,轉換成可通過互聯網調用的API產品形態。

據廣東聯通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個平臺的便利之處就在於,通信能力可通過API的形式被開發者無縫集成到其應用產品中,為其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通信服務,使得通信開發零門檻,助力創新創業者開辟應用新場景和模式新突破。這也是全國首個一站式提供全國碼號資源,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同步支撐的通信能力開放平臺,可提供總機、會議、呼叫中心、錄音等400余個通信能力開放API,支持全終端、全連接。

“對於運營商來說,不管打沒打下雲市場,都需要靠大數據打下的雲市場要靠數據和運用去提高效率,沒有打下的雲市場要靠數據和pass服務去做差異化的競爭,而不是只是在底層的基礎資源層靠價格去做競爭。”範濟安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落後為運營商敲響了警鐘,所以也提醒大家要奮起直追,成為雲數據時代的領跑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11

中國聯通停牌待混改 主題基金又迎來下一個風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9/1092646.html

8-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左越每經編輯 江月

上周的股市,能與雄安概念股爭鋒的也只有混改概念了。隨著中國聯通停牌並公告聯通集團正在籌劃混改事項,相關概念股再度受到關註。其實,混改、國企改革、央企重組等相關題材,一直是近一兩年A股市場的熱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記得各大券商在2017年年度策略里仍然把混改、國企改革作為貫穿2017年全年的主題投資方向之一。

還是那句話,既然有混改概念股,那肯定有混改概念基金,記者下文為大家一 一道來。

3只滬港深基金重倉聯通H股

現階段的混改概念股里,最受到關註的可能還是中國聯通。

根據wind資訊,記者發現,重倉中國聯通的基金共有36家。其中,中國聯通占基金凈值比重最高的是南方小康產業ETF,該只基金持有中國聯通1139萬股,占基金凈值的比重超過10%。緊隨其後的是博時超大盤ETF和前海開源事件驅動A兩家基金。

雖然中國聯通在A股市場上仍處於停牌中,但中國聯通H股已在4月6日複牌,開盤沖高後回落,全天下跌3.87%。記者發現,滬港深基金中也有3只持有中國聯通H股,分別是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廣發滬港深新機遇和前海開源滬港深大消費A,三只基金持有的中國聯通H股占基金凈值的比重分別為6.35%、3.71%和4.46%。

藏著概念股的概念基金

“混改”題材,其實也算我們的“老朋友”了。遠的不提,就去年年底記者圍觀的幾場券商年度策略會里,不少分析師也仍然在提,國企改革、混改是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中的主題投資機會。

說起這個題材里的概念股,記者相信各位也能講出不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並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和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其實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去年9月發改委召開國企混改試點專題會,其中提到的第一批試點的混改項目中有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和中國船舶這6家央企。

在混改試點預期下的這6家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則有東方航空、文山電力、*ST佳電、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船防務、中國核建及上周停牌的中國聯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重倉這幾只股票的基金其實不少,但能夠同時重倉上述有混改概念中的幾只基金就只有下面這幾家了。

華夏安康信用優選的重倉股里出現了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仔細看,這只基金的重倉個股還有石油行業的熟面孔。而石油領域也是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的混改要邁出實質性步伐的7大領域之一。長盛動態精選去年的重倉股里有東方航空、中國船舶兩只股票,兩只股票占基金凈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值得註意的是,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也出現在天弘周期策略的2016年重倉股里。

東吳安盈量化、東吳國企改革兩只基金的重倉股里同樣也有中船防務和中國船舶;泰達宏利領先中小盤在去年的重倉股里有東方航空、中船防務,其中,東方航空是基金2016年第二大重倉股。

那麽,大家尋找混改概念基金時,一般采用什麽方法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難道不是尋找名字里帶有“國企改革”這類關鍵詞的基金嗎?

記者根據Wind資訊,搜索目前市場上的全部基金,找到了12只帶著“關鍵詞”的基金。其中,有10只國企改革主題相關基金、1只央企改革主題相關基金、1只軍工改革主題相關基金(詳見表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00

市场为何不买联通“混改”的帐?

http://www.xcf.cn/tt2/201704/t20170407_780270.htm

  一

  驾舟渡海,船先天不足,从一开始就漏水。反复修补,于事无补。此时,是继续前行,还是果断掉头返航?

  这貌似是一个根本无须讨论,普通人用常识就能直接下结论的问题。但几十年来,它硬是被一堆专家煞有介事,像模像样地拿在桌面上反复深刻论证,哪怕在大海上(市场上)已被反复打耳光。

  今天,如假包换的国企,在电信垄断领域过了多年美好日子的联通,再次用一种很滑稽的姿势,一头撞上了南墙:在宣布混改后,公司H股股价瞬间高开,之后就开始一路不回头的下行,收盘倒跌3.87%,一根非常难看的大阴柱。

  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明知不可而为之。理想主义耶?形式主义耶?自取其辱耶?

  二

  产权关系不清,权责关系不明,约束与激励机制双双缺失的国企,从来都是市场的一个怪胎。如同一艘一出发就四处漏水的船,这种产权制度缺陷,天然就是与财富创造机制背道而驰的,几乎天生就不适合在任何竞争性领域呆着。

  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国企这种产权架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用20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经典阐述: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国企的产权安排,属于弗里德曼说的最后一种情况: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对资源分配机制、财富创造机制、财富分配机制都是一种确定的挑战与破坏。

  实证数据能充分证实这一点(见下图,来源CICC):

  

  上图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数据显示,1998年的改革,一度让国企的盈利能力(ROE,黄线)慢慢靠近民企的水平(红线),但2007年后又再度拉开并持续扩大,哪怕2008年政府的4万亿大部分投向了国企。

  考虑到国企在盈利能力方面分化严重(存在着明显的“肥尾分布”,少数国企占据了国企整体利润的大部分,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利润排前10位的央企占所有央企利润的64.45%、72.97%、65.11%和61.05%),所以这种国企、民企盈利能力的差距可能比我们上图显示的更严重。

  经济效益不行,那社会效益呢?比如,解决就业方面?

  

  上图显示,目前非国企从业人数占到全部就业人口的50%以上。

  按新增就业人口计算,在国企占用了大量的金融及其它资源(80%左右的新增银行贷款流向了国有部门)情况下,1997年以来,国有部门为经济创造的新就业岗位数量几乎为零。

  回溯人类几千年的经济史,从没有一个以国企为主体的经济体能持续繁盛的案例。

  从来没有。

  三

  大约是被市场教训得太多次数了,然后垄断的红利也慢慢消耗殆尽,日子没那么好过了,于是,混改出来了:以前国企一丁点也不舍得让渡的地盘,现在可以适当向民间让渡一点出来了。

  这是寄希望于民间人多钱啥,试图拉群众修补一下国企千疮百孔的资产负债表,甚至梦想帮助把漏洞堵上。

  但船肯定是不会掉头的,“这是原则问题”。

  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联通总经理表示,联通的混改方案在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之中,市场在朦胧美中满怀期待,4月5日联通A、H早间双双停牌,混改落地之声越发逼近。

  通过向相关人士了解状况,混改的主要思路是:

  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市场定价原则,通过定向增发扩股和转让旧股的方式,对中国联通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联通集团持有中国联通股权由62.74%减至36%;引入信息产业领域实力相当、主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国有资本占19%,初步备选对象是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等;引入互联网(业内一致认为是BAT)等领域的若干家境内非公企业及员工持股共占20.06%;公众股东占24.94%。

  中国联通股权调整后,再通过联通集团内部股权交易,实现国有资本对联通红筹公司持股60%左右(其中联通集团持股51.05%)。

  市场对此完全不买账:H股联通复牌后,高开低走大跌3.87%

  这回群众学聪明了:不赚钱,光堵漏,谁干?

  四

  国企任何的变革,几乎都源于残酷现实的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联通集团作为我国三大电信垄断运营商,是集固定通信、移动通信、通信设施服务、卫星国际专线、数据通信、网络接入、电信增值、系统集成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通信公司,凭借短信一条一毛钱的垄断暴利时代,公司在《财富》500强中一度排名207位。

  躺着数钱的日子里,无论是联通自己,还是联通的股东,从没想过要混改。

  然而联通近年来凄凄惨惨戚戚,高毛利的语音和信息业务,被数据业务为主的民间互联网企业不断蚕食掉,不断沦为管道工。同时在与电信、移动的竞争中也不断败北,不管从营收上、增速上,还是归属净利润上都远远落后,2016年营收垫底,净利润仅有1.5亿。

  

  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速降费。压力下,三大运营商均表示,10月1日起全面取消N年前就应该取消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并加快提速降费的步伐。这对于传统收入不断下滑的运营商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于联通,更是雪上加霜。

  在MWC 2017上,软银总裁孙正义在演讲中提到,全球运营商ARPU下降了47%,预测分析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下降。

  

  然而,未来几年数据流量却在急剧上升,也就意味着运营商的资本开支(CAPEX)将飞速上升,预测2020年运营商CAPEX将是2016年的8倍。

  

  支出的成倍增长和收入的逐年下滑形成的剪刀差,使得运营商面临巨大的压力:不改,一定是等死。

  2016年,熬不住了的联通先后与腾讯、百度、阿里签署合作协议,似乎给日薄西山的运营商带去了提升效率与利润的新希望,但我们很难知道,如果没有行政压力,这种合作,BAT三家有多少是自愿的成分?

  毕竟,他们除了要向联通买流量,其他几乎完全不需要联通。合作,合什么?作什么?

  所以,市场对联通所谓的混改,根本不买账:谁都能看明白混改外衣下掩盖的东西。

  五

  对于联通,国企的沉疴宿疾造成了其竞争力孱弱、赢利能力堪忧、机制不灵活的局面,“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联通是诸多国企的一个缩影。

  我国一直以来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方针,不惜通过大量政策倾斜、注资和利益输送来支持国企。这导致中国经商的路径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从这个角度看,国企本质就是一种代表行政权利的攫利与寻租。

  资本天然有着流通的欲求,而权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流通欲望。

  这导致解决了全国75%的就业,税收贡献率达50%的民营企业被排挤到那些利润微薄、风险高企的盐碱地上去耕作,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暴跌至个位数2.1%,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的水平,对比之下不难明白——国进民退再次上演。

  

  这也是诸多民间企业不愿意冒险投资,宁愿去楼市、股市、甚至期货市场投机的原因——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一进一退,令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减少对出口、投资依赖的愿望看起来更像镜中月、水中花。

  尾声

  资源如果垄断政府手中,由于效率问题,并不能让资源产生最大价值,因此,中国从管仲就开始了所谓的专营制度,其法理依据是:天子把资源的经营权下放给民营商人,国家从商品的买卖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

  这样做的好处是,民间可以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能力,可以将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国家又能因商品买卖越多而收取越多的利润,相比于国家自主经营利益更高。这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盐铁专营的政策,对后世政权产生了重大且根本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让中国从此成为一个“独特的国家”。

  自管仲到汉、宋、明清多次变法,其发展趋势本质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资更大幅度从财富创造领域退出。政府只是提供军警等治安服务,并通过税收等方式参与财富的分成。这样做可以解决皇权和效率之间的矛盾问题,一方面调动了民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只要民间能把市场做大,其实国家一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其实是一个共赢的创新性制度。

  我们摸索了两千年的经验,在过去几十年里,又被拿出来,煞有介事地反复争论。

  其实只需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完全撇开所谓的政治正确,纯而粹之从财富创造角度,你会接受怎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

  你会选择给联通这艘大船混改呢?还是干脆返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54

中國聯通:重大事項實施方案仍在討論 明日起繼續停牌

4月11日消息,中國聯通晚間公告稱,鑒於本次重大事項的相關實施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可能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仍在進一步討論,4月12日起繼續停牌。

公告稱,因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擬以本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 本公司股票已於 2017 年 4 月 5 日起停牌。

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鑒於本次重大事項的相關實施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可能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仍在進一步論 證中,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 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 2017 年 4 月 12 日起繼續停牌。

公司將盡快確定相關交易實施方案和交易類別,並在本次股票停牌之日起的 5 個交易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項目進展並明確停複牌情況。本次延期複牌事項已經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23

中國聯通:擬通過定增引入戰投 正向政府部門咨詢意見

4月18日消息,中國聯通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聯通集團擬以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改相關的重大事項。目前,此次重大事項正在向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公告稱,因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擬以本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本公司股票已於2017年4月5日起停牌。

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本次重大事項正在向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本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的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4月19日起繼續停牌。公司將盡快確定相關交易實施方案,並在本次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交易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項目進展並明確停複牌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79

離用戶更近 大陸集團擁抱聯通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車聯網的發展愈加勢不可擋。為了不落伍,傳統供應商正在選擇以積極的姿態擁抱變革。

整車一級供應商大陸集團在車展首日宣布與中國聯通旗下全資子公司智網科技成立合資公司,發展智能交通系統(ITS)解決方案,雙方將各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份。合資公司將提供擁有全球標準的產品,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不過,大陸集團未透露合資公司的具體投資規模。

在汽車行業瞬息萬變的今天,大陸集團把自己定義成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傳統的汽車供應商。大陸集團全球CEO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Elmar Degenhart)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通信技術對於汽車行業日趨重要。車與外界的聯系,車與車的聯系也越來越重要,這單靠我們一家公司的實力是無法完成的,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我們很高興與三大運營商之一的聯通合作,聯通不僅有著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同時能夠有效連接到客戶,他們會做數據分析,分析用戶的行為,我們希望通過合資公司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德根哈特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合資公司已經拿到第一批智能交通系統的訂單。未來,公司將結合股東雙方的資源與在行業內的積澱,聚焦在汽車應用和數據服務及智能網聯汽車軟硬件整合解決方案之上。

中國已經成為移動出行服務的一個重要市場,加速聯網汽車的發展,無疑將進一步推動未來汽車的發展。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姜正新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中國聯通專註於汽車信息化領域的專屬運營,並且借助合作夥伴的國際化優勢,正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全球化連接服務能力。”

2014年,大陸集團在矽谷組建了一支全新的智能交通系統(ITS)業務團隊,由前谷歌無人駕駛負責人Seval Oz領導,致力於E-horizon和3D實時路況顯示等軟件技術的研發。不過據公司透露,去年10月Oz已經離職,新接任的是Ralf Lenninger博士。對於Oz的離職,公司未向第一財經透露原因。

德根哈特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大陸集團和聯通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所做的事情和美國矽谷的ITS團隊協同,雙方也會共享工程師人才,進行技術互補,並且針對不同的市場開發適合當地用戶的產品。”

德根哈特承認,由硬件轉向軟件平臺的開發,對於像大陸集團這樣的傳統汽車供應商意味著挑戰和機遇。“挑戰是我們在接觸全新的技術,進入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領域,機遇是我們能夠憑借100多年的造車經驗,進行好的判斷和決策。”

大眾汽車(中國)兩周前與中國初創公司出門問問建立合資公司,並投資1.8億美元。這也意味著雙方的合資公司將能夠直接向大眾提供特定的零部件。這也暗示著傳統的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將被打破。

對此,德根哈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車商和供應商的關系是共贏的,現在很多初創公司直接面向客戶,這對整個供應體系的改變是巨大的,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和聯通合作,在美國我們和思科合作,就是為了更加接近用戶。”

此外,大陸集團今日宣布的中國公司的重大人事變動,今年6月1日起,底盤與安全事業部及動態控制系統業務單元中國區領導人湯恩將接任現執行董事會成員康睿凡博士,成為中國區總裁。康睿凡對此未作出回應。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己仍在尋求大陸集團外的機會。

對此,德根哈特告訴第一財經,康睿凡任職期間,大陸中國的發展迅速。現在即將迎來一位中國籍的總裁,意味著集團對本土化更加重視。“5年前,我們本土的管理層占比都不到10%,現在已經有超過50%,並會不斷增長。”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土管理層的好處釋放了我們的清晰的信號,他們更懂中國、更懂中國消費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94

中國聯通混改事項仍在咨詢意見 或連續幾個月停牌

4月25日晚間,中國聯通公告稱,混改事項仍在與有關政府部門咨詢意見的過程中,26日起繼續停牌20天。中國聯通表示,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具體的實施方案涉及多個政府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程序,還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公司董事會於4月24日收到聯通集團提交的《關於增加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議案的函》,該函表示,基於目前進展情況,聯通集團預計本次重大事項無法在自4月26日起延期複牌20天內披露項目具體實施方案,提議自2017年5月16日起繼續停牌2個月。公司將盡快確定本次重大事項的實施方案。

此前4月5日,中國聯通在港交所公告稱,母公司中國聯通集團正在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改相關的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以中國聯通集團為平臺,可能涉及聯通A股股份變動事宜。 

目前,中國聯通A股股價停留在7.47元,港股截至今日收盤下跌0.19%,報10.24。在3月15日,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年度業績,2016年純利跌94.1%至6.3億元人民幣,同時宣布決定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33

助推全球經濟增長 上海建設亞太電子口岸貿易數據聯通樞紐

國際貿易雖然在今年有望實現擴張,但依然需要消除更多的不確定性和貿易壁壘、降低貿易成本的有效舉措。其中,就包括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正在推動的貿易數據互聯互通。

5月19日,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APMEN)第三次公私對話會在越南河內召開,該對話會屬於今年在越南召開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的配套會議,主題是APMEN在落實《貿易便利化協定》和《供應鏈互聯互通框架行動計劃第二階段2017-2020年建議框架》中的作用。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APMEN作為亞太地區電子口岸務實合作的網絡,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推動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貿易暢通高度契合。

APMEN是2014年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重要成果,旨在推動形成口岸間的數據網絡及合作平臺,實現供應鏈中各系統間數據的互通、互用,推動亞太區域供應鏈信息透明化、口岸信息平臺和單一窗口平臺區域一體化。APMEN運營中心設在上海。

截至目前,一共有中國、越南等10個成員經濟體的14個電子口岸或港口加入,這10個成員經濟體的貿易量約占全球貿易總量的22%。

王受文表示,APMEN運行三年以來,推動了成員對電子口岸最佳實踐的了解,開展了海運可視化能力建設培訓等項目,並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利馬會議上得到了APEC領導人的肯定。

接下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全力支持APMEN工作,願與各成員加強溝通與協調,共同對APMEN建設給予指導,推動APEC地區在全球貿易便利化合作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與會的不少商界代表都表示,希望APMEN通過推動試點項目,進一步加強成員經濟體之間的信息溝通,推進貿易數據的互聯互通互用,提高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

根據WTO的預測,全球貿易增速今年有望擴張至2.4%,但由於近期經濟和政策走向存在高度不確定性,WTO預測貿易增幅將在1.8%-3.6%之間波動。到2018年,貿易增幅有望達到2.1%-4%。

世界貨物貿易量增長與全球實際GDP增長的比率(1981年-2016年) 來源:WTO

WTO表示,主要經濟體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會遏制貿易活動,通脹率提高將導致利率上升,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及貿易壁壘會減緩未來兩年的貿易增長。

為了促進國際貿易的進一步回暖,顯然需要更多的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成本的有效舉措。

全球政策的不確定性(2014 年 1 月- 2017 年 2 月) 來源:WTO

在去年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明確的降低貿易成本的目標——推動盡快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努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

幾個月後的2017年2月22日,《貿易便利化協定》正式生效。其中提出了包括貿易法規透明度、進出口規費和手續、貨物的放行與清關等領域的40項貿易便利化措施。

比如,在進出口手續方面,要減少和簡化進出口手續和單證要求、接受進出口證明單證副本、努力設立單一窗口等。

再比如,允許進口商在貨物抵達前辦理艙單等進口單證提交業務,以便貨物在抵達後能夠快速放行。對經認證的經營者給予通關便利,如降低單證和數據要求、降低查驗比例、加快放行等。

經合組織此前發布的的報告稱,對於降低貿易成本影響最大的,是涉及通關的3項舉措——簡化貿易單證、完善通關流程、自動化通關,這三項加起來,預計可以節省2.8%~4.2%的交易成本。

而這些便利化舉措,更多基於各口岸間貿易數據的互聯互通。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表示,各國的主要口岸中都有大量的貿易信息和數據,但是,這些信息和數據的標準和格式不統一,難以聯通和互換,進而影響到貿易便利化的提升。APMEN運營中心的工作之一,就是讓這些貿易數據的互換成為可能。

目前,APMEN正在推動成員國提供電子口岸的網絡建設能力,推動包括供應鏈數據、原產地證書在內的貿易數據互聯互通。

“作為APEC範圍內的一個貿易便利化項目,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其中的貿易暢通要求完全一致。”黃峰說。

比如,目前APMEN正在推進的“物流可視化”項目,計劃在亞太區域的兩個港口之間,通過貿易數據的聯通互換,使得貿易商能夠實時追蹤到貨物的物流狀態,就像中國的快遞用戶可以在網上查詢快件狀態一樣便捷。

黃峰表示,2017年是推進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工作的關鍵一年。APMEN將加大力度推動試點項目,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的落實,朝著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的目標邁進。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