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3年前,丁秀洪帶著他的夢想開創了大可樂手機。3年後,大可樂手機走完了它的最後一程。

i黑馬 楊博丞 汪晨 3月12日報道

大可樂終究還是沒能撐住。

3月8日晚,大可樂創始人丁秀洪在微博中發布了暫停大可樂手機業務的公告。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年初,中國的手機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2014年末,140家已經消失。2015年更有媒體直接曝料,原點手機宣布解散團隊,天語手機業務接近停滯,銷售系統的部分業務員“被放假”……

有人說,這是市場優勝劣汰必然的結果,也有人說,這是行業競爭過熱的副作用。那麽,成功又該屬於誰?

mmexport1457793172688

2014年3月1日,大可樂手機CEO丁秀洪闡述即將面世的產品/CFP供圖 

“草根”中走出的互聯網品牌

大可樂是手機行業中的“草根創業者”,而另一個草根代表則是尼彩手機,它倆的關系還頗有淵源,它們有著共同的投資人蔣德才。

蔣德才在開創摩能國際之前一直從事保健品銷售和電視購物行業,掙了20 億元,同時他還從事手機無店鋪銷售業務。

尼彩的掌控者盧洪波和蔣德才是20年之交的好友,兩人雖然均積累了不少的人脈渠道和資金,但他們並不想吃老本。

2010年,智能手機市場剛剛進入紅海,iPhone 4火爆的發售,直接刺激了兩人的神經。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進入手機行業。

同年10月10日,盧洪波與蔣德才達成協議,投入重金並購了摩能尼彩科技集團50%股份,成為新的“掌門人”,並鄭重其事的創立了“尼彩”品牌。

彼時,盧洪波提出的品牌策略是:在能抓住消費者體驗和保證供貨的前提下,盡全力壓低手機生產成本。而銷售上的基本定價策略,就是每部手機永遠低價,只賺10塊錢。他自己的心理準備是首期投入1億元,虧完再追加。

“從大哥大到洋品牌再到國產手機,手機行業一直是一個充滿了暴利和欺騙的行業,今天,這一切該結束了!”盧洪波曾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此後的尼彩手機,以山寨蘋果外形和超低價流行於中國二三四線城市,但399元左右的價格帶來的則是“山寨機質量”和近乎不存在的“售後服務”。

2013年,有媒體相繼曝光尼彩手機店超過大半已經關店,之後尼彩便杳無音訊,目前網上也找不到任何關於尼彩生死存亡的相關新聞。

之後,尼彩的“魂魄”似乎“附體”到了大可樂身上。

2012年6月27日,丁秀洪從網易離職,推出大可樂手機。但其後融資中,摩能國際的蔣德才赫然在列,並成為了大可樂的監事。根據此前曝光的消息,大可樂在2012年獲得首筆60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並在此後一系列增資中累計拿到了約2億人民幣的資金。

2012年下半年,大可樂第一款手機發布後不久,有人爆料大可樂和尼彩使用的是同一家名為易派的代工廠。(此後有疑似官方人士在大可樂官方社區留言表示,當時大可樂只是借用易派的執照而已。)

某種程度上,借助蔣德才的支持,大可樂獲得了一定的成績。2012年11月,大可樂首款產品推出,截止到2013年9月,大可樂產品的銷量超過百萬臺。

丁秀洪一直相信“互聯網是免費的”,他認為大可樂是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希望能夠在手機行業挑戰一次免費商業模式,比如眾籌。“大可樂眾籌希望有一萬名夢想合夥人,這一萬人可以為大可樂出謀劃策,能夠與大可樂並肩同行。”

2014年12月,大可樂3開啟了手機眾籌模式,25分鐘籌得1600萬元,聲名鵲起。

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可樂3卻成為丁秀洪的夢魘。據媒體報道,眾籌結束後,由於內存供應出現問題,大可樂3正常交付受阻。好不容易完成眾籌交付後,大可樂3不僅產能沒有快速提升,而且接連曝出質量問題,其中用戶吐槽最嚴重的是屏幕易碎。

辛苦眾籌賺來的人氣,一經產品試用,便大打折扣。營銷做得再好,卻沒有過硬的技術團隊,產品銷量未有起色,品牌依然小眾化。

此後,大可樂手機再無動作,未發布一款新品,甚至連手機諜照也未在社交網絡流出。

1

“累了,想休息一下”

大可樂倒閉的消息在業內從去年10月就不脛而走。

當時,多家媒體報道稱,大可樂品牌所屬的北京雲辰科技有限公司面臨破產清算,幫助雲辰科技做供應鏈管理的雲辰基業也早有倒閉、拖欠供應商款項的傳聞。而丁秀洪則於2015年9月就已離職(雲辰科技的法人代表於2015年9月28日變更為楊瓊華)。

丁秀洪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早已淡出日常管理許久,主要原因是“累了,想休息一下”。

對於手機行業洗牌的加劇,丁秀洪坦言,“原本我們也抱著毅然的決心堅持戰鬥,但是手機行業的洗牌比預期更快、更殘酷。我們挺過了產品競爭、營銷競爭,但隨著更多互聯網巨頭的加入,手機行業的競爭已經轉移到資本競賽。不期而遇的資本寒冬,導致原本談好的投資協議,最終難以兌現。”

對於大可樂之死,一位爆料人稱,摩能國際的後臺實際上只是用大可樂來做尼彩的補充,而最後在代工備貨上不足。這次摩能不在對大可樂投資主要是因為通過這兩次的失敗,摩能對手機行業沒興趣了,從而轉投其他行業。

還可以佐證的是,蔣德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說,“我覺得最大的能力是感知外界變化的能力,很多企業的衰落更多的是因為所處的行業已衰敗。”蔣德才現在的身份是一家女性私護產品生產公司董事長。

但這些並不是大可樂倒閉的首要原因。對於丁秀洪的退出,蔣德才認為,退出公司是因為公司團隊對手機行業的發展方向出現分歧。同時他也承認,這幾年手機行業遇到了大問題,創業公司很難活下來,大廠商也有類似問題,“手機行業發展到現在,拼的是資本,和足夠強大的團隊。”

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也對i黑馬表示,“手機廠商最為重要的就是資本,如果沒有資本基本上是無法存活的,資本可以幫助你搭建一個團隊,但這個行業的門檻很高,還是先活下來最為重要。”

“很多廠商倒閉最大的問題在於資金供應鏈沒有把握好。” Counterponit國際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也同樣認為資本對於手機行業來說最為重要。

在中國手機市場洗牌、用戶向少數品牌聚集的背景下,只靠制造互聯網營銷事件是沒辦法在競爭慘烈的手機血海里存活的。大可樂的倒閉是市場清洗的正常結果,這個借用飲料的名字和模仿蘋果手機的廠商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更不是最後一個。

億通、百分百、博沃等手機品牌早已是隕落的手機品牌,而此前被稱為“吃貨”系列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青橙、大米等手機品牌的生存狀況亦不樂觀。

大可樂的死,似在訴說著手機市場的清洗加速了。

成功該屬於誰?

可以說,國內手機市場早已過了“風口”時代,在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他們要麽實現品牌向上走,要麽從單純比拼參數和性價比,轉變為比拼專利、服務或其他附加值,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市場,要麽大力尋求和開拓海外市場。

經過幾年的混戰,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已基本定型。華為、VIVO、小米等手機廠商將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和關註度,並越來越集中。而像諸如大可樂一樣的三四線手機品牌,將逐漸從人們視野消失。

有一組數據可以支持。據《2014-2015中國國產手機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在2014年國產手機品牌關註比例上,華為、聯想、魅族等品牌占據了將近90%的關註比例。而百度指數的數據也顯示,在2015年11月11日的“今日手機產品排行榜”中,整個榜單被蘋果、三星、華為、魅族、小米等8家廠商瓜分。

“手機行業要想做成華為這種體量的高溢價品牌已無機會,事實上成為OPPO、VIVO這樣的機會也幾乎沒有了。但低價手機還是可以獲得增長,畢竟有低收入人群和農村市場。”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向i黑馬表達了他的觀點。

我們不難發現,曾經的四大巨頭“中華酷聯”,包括OPPO和VIVO,均是基於傳統向互聯網中進軍的企業,屬於“傳統+互聯網”模式,而新興互聯網品牌,如小米、奇酷、樂視等,它們均屬於從互聯網下沈到傳統模式的手機廠商,屬於“互聯網+傳統”模式。

對於這兩種模式,Counterponit國際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認為,並不存在一種模式成功,另一種模式就會消失的問題。“‘互聯網+傳統’,例如大可樂的倒閉,而‘傳統+互聯網’也有倒閉的,例如億通。每一種模式要有自己核心的條件。”

“互聯網+傳統”的模式,要求廠商具有足夠的粉絲影響力或粉絲互動溝通能力,而大可樂不具備這種能力,對於資金的支持也是必備的。

相反,“傳統+互聯網”模式,則必須擁有自己的產品,包括自己的研發團隊,以及供應鏈方面。只有滿足這幾點條件時,才能依靠這種模式來生存。這種模式的特點,必須要有極強的供應鏈優勢,同時還要有足夠強的渠道能力。

而在低利潤時代,只有出貨量很大的企業才能生存。想生存的手機廠商,要麽渠道有優勢,要麽設計有長處。

對於那些打互聯網模式的新晉品牌,在研發上有企業支持還有機會,但門檻會高的無法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