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達資產歐洲股票基金Ken Hsia﹕歐政治風險減 看好科技股
1 :
GS(14)@2017-05-17 22:35:31【明報專訊】法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 當選總統,令全球市場人士稍為鬆一口氣,歐元兌美元一度創6個月新高,不少人估計未來歐股會做好。天達資產管理(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歐洲股票基金經理Ken Hsia表示,歐洲市場基本因素正在改善,政治風險減退,期望投資者開始專注在基本面上,並特別看好資訊科技和原材料板塊。
Ken Hsia認為歐洲基本因素包括企業資本正在改善,主要由兩大因素推動;其一是歐洲經濟穩步增長,其次是公司採取額外措施自救,從而帶動其盈利增長。他稱市場對企業盈利錄得雙位數增長的期望,於今年首季正在實現,普遍企業股本回報率達8%至10%,有望突破至雙位數。若最終能升至觸及近期高位的18%,歐股市盈率(PE)將由現時的16倍,回落至10至11倍。他解釋去年是7年來歐洲首次採取擴充財政政策,終結爭議多年的緊縮政策,因為政客往往會在大選年前刺激經濟,以增加留任機會,故外界不需為經濟表現強勁感到驚訝。
歐企自救見效 今季盈利料增
雖然法國大選塵埃落定,但歐洲未來數月仍有重大政治事件發生,包括下月的英國大選和脫歐談判展開。Ken Hsia相信脫歐對監管和規例影響較大,特別關於不同產品的認證和標準;當中航空、汽車、藥物和金融服務等板塊會受較大影響。他又稱英國經濟有八成與服務業相關,歐盟亦有七成,雙方需要就不少範疇達成協議。
對於有人估計歐股將會跑贏美股,Ken Hsia認為歐洲較美國更早步入經濟周期,美股過去兩年登頂後回落,相反歐股與頂峰仍有一段距離,而且歐洲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是近10年來最健康,並指歐洲尚未踏入企業重新平衡收購與合併(M&A)及回購的股市周期。
科技細分市場 歐企有競爭力
被問到選股策略方面,他透露有四大原則分別是策略、估值、盈利和技巧,前兩者幫助他決定在一個較吸引的價格買入高質素股票,後兩者則用作計算入市和離場的時機。他指股息亦是重要考慮因素,但較看重長遠股息而非短期;並認為潛在股息高,反映公司較作短期投資有更高回報和增長。
目前眾多板塊中,他指科技股符合上述因素,因為入場門檻和回報高,而且普遍回報正在上升。不過,現時為人所熟悉的科網股都是來自美國,例如facebook、Google和亞馬遜等。他意外地指歐洲不少科技公司有力與上述一眾科技巨頭競爭,但主要是在利基市場(Niche),即是有利潤和專門性、被擁有絕對優勢企業所忽略的部分細分市場。
消費股方面,他認為必需性消費品板塊質素高,但股價相比過去一段長時間仍較昂貴。至於非必需性消費品,他指部分公司需求強勁復蘇,特別是奢侈品,來自中國的需求和新產品刺激消費者需求是主要原因。
新產品刺激 奢侈品需求復蘇
Ken Hsia又透露現時基金持有40%中細價股,高於基準指標(benchmark)的15%;即使持股水平已較數年前回落,但仍選擇「增持」,主因是估價大致與重磅股相近,於3至4年前有合理折讓。「增持」的股份中以科技股比例較重,其次是原材料,「減持」方面則有資本物品(Capital Goods)和健康護理等板塊。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27&issue=20170517
納指急挫1.8% 13月最傷 高盛警告五大科技股風險
1 :
GS(14)@2017-06-11 15:55:26【明報專訊】高盛發布一份報告表示,美股五大科網龍頭股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字母相連為「FAAMG」)今年對美股升幅貢獻過大,加上波動率偏低且公司現金狀况停滯令風險大增,令今年扶搖直上的美股科網股股價上周五普遍跌2%至3%,蘋果更跌近4%(見表1),但在美股收市後的電子交易時段中又重新錄得3%至4%升幅。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現時美國甚至香港科網股估值均較貴,市場風向或有扭轉向下之勢。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受科網龍頭股回調影響,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周五收跌113點,跌幅1.8%,報6207點,是去年5月17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全周累計跌1.55%。道指收升89點或0.42%,報21271點;標普500指數微跌2點,收報2431點。全周標普累跌0.3%,道指累升0.3%。
FAAMG市值 等同香港南非GDP
高盛在報告中指出,「FAAMG」佔標普500指數權重僅13%,但卻貢獻40%的指數升幅,對佔比42%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升幅貢獻率更達55%,截至上周三的總市值高達6604億美元(約5.15萬億港元),為香港與南非GDP的總和。高盛表示,本應為周期股票的五家公司風險程度,不僅低過標普指數平均值,甚至低過消費必需品與公共事業板塊的相應水平,令大量被動式資產管理資金爭相湧入,惟當風險上升時,局勢極易反轉,資金會重新流出。
易方資本﹕風險略高 開始減倉
高盛續指,科網公司現時的增長取決於龐大的資本開支,使得其自由現金流狀况出現停滯,均為其帶來潛在風險。與此同時,著名沽空機構香櫞(Citron)亦再開腔唱淡半導體公司輝達(Nvidia),稱其股價將跌回130美元,消息令輝達盤中曾跌逾10%,終收149.6美元,下跌6.5%。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現時美科網股風險略高,其所管理的對冲基金已開始減倉或轉為沽空,若市場出現下滑便會着力跟沽。
美科網股大跌同時拖累多隻中概股下跌(見表2),騰訊(0700)ADR(美國預托證券)亦跟跌2.02%,換算港元後較港股周五股價低1.95%。王華認為,騰訊現明顯偏貴,惟不少持貨能力較弱的區域或全球基金,卻會因其是指數權重股而被迫跟買,以求跟足基金基準表現,但當風向轉變時又輕易離場,反映市場畸形。IDS研究部副總裁阮子曦表示,美、港科網股估值過高由來已久,儘管近期科網股業績確實亮眼,但上周騰訊與阿里的股價明顯是在「鬥市值」,料美股回落必將拖累騰訊。
騰訊ADR跌逾2%
阮子曦表示,預料騰訊最多回落3%,惟未來值博空間不大,暫時可上望300元(即升約8%),同時建議投資者可選擇其他估值較低的股份。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預料港股科網股短期將由震盪,但屬正常調整,騰訊可在回調後低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10&issue=20170611
Money Walker:美科技股未瘋狂
1 :
GS(14)@2017-06-22 07:41:12環球欠缺新投資題材接力,炒來炒去都係科技股,結果牛氣沖天嘅科技股因遭過度睇好而成為crowded trade,即所謂「擠擁交易」。美銀美林月初進行嘅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無論美國、歐洲及日本市場,科技股投資比重都係一眾板塊中最高,納指長倉喺5月及6月份均晉身「最擠擁交易」。不過值得留意嘅係,美國科技股早前雖曾出現調整,但好快回勇,筆者認為原因不外乎除科技股外有增長潛力產業不多,同埋科技股估值雖高,惟遠未至泡沫程度。睇番過去美銀美林基金經理調查結果,最擠擁嘅長倉交易一般最少可連續佔據該寶座四個月時間或以上,例如一度獲市場熱捧嘅美元長倉交易,分別連續於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以及連續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登上「最擠擁交易」席位。按此推斷,最近兩個月先加入成為「最擠擁交易」嘅納指長倉,有望繼續蟬聯。另外,雖然納指年初至今累計升咗15.9%,但其實期內報升嘅成份股僅僅過半,佔全數納指成份股比例55%。上升股份比例未全面,反映美國科技股「擠擁交易」暫時只限於個別科技巨頭,瘋狂程度與爆煲仍有一段距離。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2779
美科技股反彈 道指破頂
1 :
GS(14)@2017-06-22 08:01:42【本報訊】美國科技股再反彈,納指曾升1%。法國執政黨於議會選舉取得大比數議席,掃除政治不確定性,即使昨日展開的英國脫歐談判前景未明,兼有聯儲局官員重申保持加息步伐,亦無阻歐美股市樂觀氣氛,美國大型科技股早段齊升。截至本港時間昨晚約9時45分,法國CAC指數升51點或近1%,報5315點;德國DAX指數升136點或1.1%,報12888點;英國富時100指數升44點或0.6%,報7508點。美股早段向好,道指升77點或0.4%,再破頂報21461點;標普500指數升11點或0.4%,報2444點;納指升58點或近1%,報6210點。大型科技股強勢,facebook、亞馬遜、蘋果公司、Netflix及Alphabet早段齊升逾1%。
金價跌至近一個月低
金價連跌四天見約一個月低,昨曾低見每盎斯1,248美元。避險情緒降溫加上日本5月份貿赤較預期多,圓滙昨偏軟,最弱曾見111.34。法興環球外滙策略主管Kit Juckes指儲局主席耶倫無法說服市場認真對待其偏鷹派的加息路徑,全球風險資產再度上升。另「儲局三巨頭」之一的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昨稱美國會保持加息,以免將來加息過快引發衰退。美滙指數在他發言後隨即轉強,昨最高曾報97.37。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0/20062056
惠理大幅調高科技股比重 3年前檢討為何價值投資跑輸
1 :
GS(14)@2017-06-28 05:45:57【明報專訊】近期最矚目股份之一的騰訊(0700),昨日更創出上市新高。李以立表示,惠理旗下中國基金組合中最大變化是大幅調高科技股比重,過去組合持有科技股比重一向高,但自3年前檢討價值型投資為何未能大幅跑贏大市,是因為價值型是針對傳統行業及數據,如市盈率及市帳率等,但一將該等篩選準則放在科技股上,很多指標不合格。為解決此問題,在近一兩年間引入大數據系統,基金組合可以加重科技股投資,基金表現開始轉佳。
此外,中國A股剛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對憧憬內地A股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大喜訊,雖然公布後A股升勢不大,惠理高級基金經理李以立相信「入摩」長遠對中國金融改革有利。
李以立在管理基金經驗一向以由下而上,看公司市盈率或市帳率為大準則,過去希望選擇一些股份市盈率是可以在20至40倍以內,但當應用在科技股身上,完全不可行。
現時用大數據資料,可以看到科技股中用戶及服務對象情况如何,故可以大膽添加有潛質科技股。
騰訊已成「巨無霸」 難有大驚喜
他以新浪公司(SINA)旗下微博(WB)曾在4月是組合之十大,但現時已跌出十大,因為持有兩年時間,已升了很多,鍾情該股的原因是其成功建立一個平台,用戶習慣上其平台發布個人資訊及瀏覽朋友圈生活動向,也有網紅。而有趣的是在兩年前很少評論員留意該股,反而基金在大數據幫助下,比較多方面數據,認為該股實屬吸引。
反而,他則未必鍾情很多人持有的公司,例如騰訊是基金十大持股,但會短線買賣為主,因為騰訊已屬「巨無霸」,業務發展穩定,難有大驚喜。
李以立表示,分析科技股前景時,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自由現金流」(free cashflow),因為淨現金可以用作派息及再投資。事實上,很多科技公司手上有很多發展的項目,但未必很快會有盈利,若只計盈利就會抹殺很多有潛力的公司,但一定有客戶基礎。
如果有科技公司發展出一個產品,可能怕現今科技太快,他寧願選擇一個平台多於一個產品受歡迎的公司。
以「入股」心態選股 取第一手資料
惠理基金在傳統行業的投資理念是,雖然市場短期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差異,但長遠價格最終會反映基本價值。李以立表示:「我們密集地進行自下而上基礎研究,以挑選出估值偏低的股票,預期這些證券在經歷市場短期波動後會通過市場機制逐漸向上修正價格,並反映其長期內在價值。」
李以立又指出,惠理分析師把每次投資都視為入股一間企業,而非購買一隻股票,這種方式需要團隊透過實地考察,與管理層、銀行家、客戶、供應商和其他持份者面對面開會來獲得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了解各公司,「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與公司專屬財務模型中使用的關鍵假設作對比,並作為我們的決策基礎。我們亦會分析和比較盈利能力、經營效率、資本使用效率、金融流動性、增長趨勢和市場估值等各個關鍵財務比率」。
太依賴國家支持 避開「政策股」
中資股的行業前景深受國家政策左右,如果公司增長主要靠政策支持,李以立便未必會選擇這類公司,因為一旦失去國家政策支持,屆時公司的盈利將無以為繼,這類公司不能長期持有,基金未必會考慮將其納入投資範圍之內。若公司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毋須依賴國家政策,也可以有增長,代表它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他會對該類公司較為看重。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2&issue=20170628
科技股捱沽 專家睇好前景
1 :
GS(14)@2017-07-01 09:30:57【本報訊】科技股腳軟,專家估未見頂。美國納指周二挫1.6%,港上市科技股再走軟,龍頭騰訊(700)挫1.8%,拖累恒指收市跌156點或0.6%,報25683點,連跌兩日。分析估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趨勢持續下,科技股仍未是時候套現獲利。
騰訊 舜宇 IGG股價挫
H指收報10408點,跌89點或0.9%;細價股連續兩日爆股災,創業板指數昨一度跌約2%,收市報283點,跌0.8%。全日主板成交額770億元,沽空佔9.57%,連續四個交易日沽空率不足一成。騰訊連同股價下挫1.12%的友邦(1299),昨齊齊拖低恒指下跌超過70點,匯控(005)微升0.4%,亦無力撐大市。除騰訊外,其他科技股亦表現欠佳,以裂口式下跌開市的比亞迪電子(285)股價曾大瀉逾兩成,最終收市插10.5%、舜宇光學(2382)挫4.8%、高偉電子(1415)股價下滑3.1%,手遊股IGG(799)則下跌2.5%。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趨勢未完,科技股現時獲利屬過早,他更透露將繼續持有騰訊,倘未來調整至270元至275元更有可能加注,其他科技股如金山(3888)、中軟(354)及新意網(8008)亦可冷敲。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388
美科技股見疲態 大行預警風險
1 :
GS(14)@2017-07-06 22:50:10【明報專訊】美國科網股在上月創下新高後,本月走勢開始呈現疲態。納斯達克指數五大龍頭股Alphabet(Google母公司)、蘋果、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由上月高位分別回調8.5%至4.3%不等。
波幅小於公用股 情况難持續
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周一均見「三連跌」,分別挫1.1%、1.48%和1.69%,而蘋果和微軟分別跌0.36%和1.1%,為騰訊大跌「贈興」。
此前,美國科技股一騎絕塵,屢創歷史新高,但高盛和瑞銀先後發表報告,警告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和Alphabet)的風險。
高盛報告指,投資者原本將科技股當成成長股賺取差價,但今年科技股一路上漲,股價波動卻比公用事業股更小,提示這種情况不會持續,雖然長期而言科技股表現仍跑贏大市,但繼續持續上漲或面臨壓力。
亞馬遜Alphabet新高後無以為繼
該報告於6月9日公開後,美國科技股的凌厲漲勢開始被遏制,FANG股價跌幅在當日的跌幅均超過3%。
當中,亞馬遜和微軟分別在6月5日和6月6日創出歷史新高,其後掉頭向下,Alphabet則在6月8日創出逾3年新高後無以為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74&issue=20170705
第三方供應商報錯價 美科技股「暴跌」
1 :
GS(14)@2017-07-06 22:51:45【明報專訊】香港時間周二早上6時至7時之間,為美國納指提供報價數據的第三方供應商,包括彭博、湯森路透、Yahoo財經、Google財經等,同時出現錯誤報價。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的蘋果、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及微軟等股票的價格,同時顯示為123.47美元。這股價相當於蘋果股價下跌14%、Alphabet跌86%、亞馬遜跌87%,微軟則升79%。由於美國周二是獨立日假期休市,在假期前夕提早至美東時間下午1時(香港時間周二凌晨1時)收市,而市後交易時段維持4小時,相關錯誤未有影響實際交易。
美四大科技股價均為123.47美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倘123.47美元的股價屬實,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市值蒸發1040億美元;亞馬遜的市值更跌3960億美元,而微軟的市值則急升4150億美元。
納斯達克發言人稱,錯誤是由於部分第三方數據供應商,不正當地發放傍晚測試程序的測試數據。該發言人又稱,周一提早收市,所有數據在東岸時間下午5時16分完成,之後出現的數據,都應被視為測試數據,沒有迹象顯示納斯達克遭到黑客攻擊,Nasdaq.com、FactSet等的股票報價沒有出錯,只是數據供應商錯用數據,沒有任何實際交易受到故障影響。
誤發測試數據 未影響實際交易
Google發言人稱,數據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些不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來自納斯達克。彭博發言人稱,應向納斯達克詢問相關問題,對此沒有評論。美國近年發生多宗離奇交易事故。2010年5月,道指曾閃電崩盤近1000點。2013年8月,技術故障令納指交易暫停3小時。2015年7月,技術問題令紐約證券交易所停止交易近4小時。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44&issue=20170705
恒指瀉395點 強勢股墮崖基金:科技股料短暫回氣
1 :
GS(14)@2017-07-07 02:38:30■騰訊跌逾4%,觸發銀娛、吉利及神華等強勢股下滑。
【本報訊】強勢股捱沽,基金估投資主題或短線逆轉!騰訊(700)昨曾瀉半成,觸發科技股及大市跟勢大回吐,恒指挫近400點,錄今年最大跌幅,資金吼準強勢股掟貨,昨日領跌藍籌在上半年均錄可觀升幅,相反今年捱沽的「三桶油」昨逆市上揚。有基金指強勢股如科技及醫療等未來一至兩個月或回氣,但中長線動力未完。記者:余倩敏 莫亦熙
昨單計騰訊已質低大市110點,恒指最多曾瀉533點,收市仍挫395點或1.5%,報25389點,為去年12月底後最大跌幅;H指跌106點或1%,收報10305點。大市沽空率跌至8.6%的5個月低。
■恒指昨下跌近400點,為今年最大跌幅。 李潤芳攝
成交近千億一個月最多
主板成交額大增至989億元,差不多近一個月最多,惟單計騰訊已佔106億元。昨超過127隻牛證被大屠殺後,恒指牛證重貨區只稍下移至25200點的貼價水平。除騰訊外,多隻上半年強勢藍籌昨亦齊齊推低大市,上半年分別累積40%及127%升幅的銀娛(027)及吉利(175),昨各跌3.6%及3.5%,成跌幅第二及第三大藍籌。第一強勢板塊科技股昨亦普遍跟隨騰訊下挫,舜宇光學(2382)及通達(698)跌逾4%,恒生綜合科技股指數昨瀉3.6%,至逾一個月低。相反,油價連升8日下,油股昨造好,上半年累跌17%及12%的中石油(857)及中海油(883),昨分別升2.7%及1.3%,連同微升0.2%的中石化(386),成三大可逆市錄得升幅的藍籌。以立投資董事林少陽表示,多個強勢板塊如科技及醫療等已連升六個月,短線調整屬合理,相反,資源、紙業、玻璃及建材等板塊開始有資金重新捧場,不排除投資主題已改變。但他強調,弱股受捧深度不大,大部份投資者寧持現金也不轉買落後股,加上強股基本因素未變,估計只出現一至兩個月調整,而非整個形勢逆轉,正如去年10月騰訊由230元水平回調至180元水平後再發力上,「今日高位可能是一年後低位」。
證券界料資金續買銀行股
時富資產董事總經理姚浩然則相信只是資金短暫換馬,長遠仍看好科技股,指倘本月稍後時間出爐的科技股業績不俗,料將吸引資金重返科技股,並指油價無法長期回升,油股未必會成為下半年升市火車頭。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則指,回購及派息憧憬可支持銀行股,預期資金會繼續追入,但其他傳統股增長緩慢,相信只獲短期部署,不會長期受捧。另外,今年H指只升9.7%,跑輸恒指的15.4%,恒生H股ETF(指數買賣基金)昨成交大增七成至22億元,超越盈富(2800)17億元成交。星展銀行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投資總監林哲文對下半年後市看法正面,對恒指及H指年底目標分別為27380點及11600點,較現水平分別有8%及12%上升空間,又指H股估值較恒指便宜,潛在升幅或較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9322
摩根:印度減息金融股受惠 行業增長放緩 低配科技股
1 :
GS(14)@2017-08-29 01:44:17【明報專訊】印度股市是上半年亞洲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年初至7月底累升22%,當月NIFTY 50指數更曾突破10,000點關口,創下指數成立21年以來新高。隨着通脹稍為回落,6月通脹更放緩至逾5年新低,印度央行於本月初宣布減息以刺激經濟。摩根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常務董事倪銳正(Rajendra Nair)認為,印度減息有助借貸增長,除了利好金融股,更能推動經濟增長。他又預料,未來數年的投資機會來自與本土經濟周期相關板塊如金融股,相信當地經濟增長逐步恢復,是利好因素之一。
相比起新興國家以至環球市場,目前印度股市的市盈率(P/E)偏高,現時NIFTY 50指數PE為25倍,甚至略高於美國標指的24倍。倪銳正指印度股市過去數年做好,帶動市盈率上升,高於長期平均水平。惟他指這只反映事實一面,實際上當地企業盈利周期在過去5至6年受壓,而且市帳率(P/B)仍相對處於合理水平。倪續指近年中小型股表現理想,甚至大幅跑贏大型股,市盈率也是10年來最高。他指觀察市盈率並不足夠,因為企業間的市盈率有差異,仍有不少股票的PE低於長期平均水平。他又強調即使印度股市市盈率較高,但整體股市仍然非常吸引,而且較其他新興國家市場有更佳獲利機會。
資產質素改善 刺激借貸需求
印度央行於月初一如市場預期,將回購利率調低0.25厘至6厘,創超過6年半新低。過去5年間印度經歷兩段高通脹和高息年代,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急跌,過去兩年息口下行、寬鬆貨幣政策持續。倪銳正指現時通脹已位處低位(圖),相信不會進一步向下;因此一旦通脹回升,央行「放水」空間便會收窄,但他強調低息對經濟的利好尚未完全顯現。過去印度金融體系存在資產質素問題,導致借貸需求疲弱,倪銳正預計減息有助借貸需求逐步改善,從而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和利好股市。他認為借貸增長長期有利金融板塊,只是短期內不會發生;但低息同時會令存款比率降低,下跌速度甚至快於借貸比率上升,影響銀行盈利能力。
稅改利好 選本土經濟股
印度經濟結構以內需為主,倪銳正選股時亦會以本土經濟導向,預計未來2至3年的投資機會來自受本地經濟周期主導的企業和板塊。當地經濟在過去5年增長大幅放緩,但他料未來3至5年情况會改善,導致以上板塊受惠,例如金融和非必須性消費品。上月初印度推出商品及服務稅(GST),屬於70年來重大稅制改革,方便商人報稅和打擊逃稅。倪銳正亦認為是一大進步,令整個經濟體變成單一市場,長期會帶來正面影響,因為將大部分地下經濟納入正常經濟中,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印度的資訊科技行業於全球數一數二,這些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市場,例如美國和歐洲國家。惟倪銳正低配這板塊,指過去數年行業增長放緩,因為近年客戶減少科技開支,特別是傳統科技服務;而且科技行業轉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興起亦帶來影響。他亦低配整體工業股,因為投資周期疲弱,導致盈利嚴重受壓。
企業減傳統科技服務開支
印度總理莫迪推出不少經濟改革,如具爭議的廢鈔令,並且嘗試刺激投資,但主要針對公共層面,反而企業層面上未見改善。過去25年企業平均盈利增長逾12%,但在最近5至6年放緩到5%至6%;但倪銳正相信,隨着經濟增長改善,長遠會帶動企業盈利強勁增長。不過,他指經濟復蘇速度較預期慢,是印度經濟其中一項風險。他解釋,資產質素問題導致借貸需求和企業擴張計劃受限,拖累國內投資疲乏;即使消費相對強勁,但投資上升會令整體增長更強。此外,近年印度通脹和息口大幅向下,主要是受惠於商品價格下跌,但若價格回升將帶動通脹反彈,成為另一風險。
明報記者
[王駿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84&issue=201708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