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47條水泥線再謀生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5/166320.html


于去年9月因遭遇宏觀調控而被叫停的147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在對應的38号文出台間隔半年之後,開始尋求重新上馬的可能。這部分生産線先前已獲得核準。

“海 螺水泥 (600585.SH)在廣東清新計劃建設4條日産5000噸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産線,現在兩條未建的生産線仍未動工。”24日,一位廣東水泥業内人士透 露,鑒于粵東地區目前水泥生産線落後淘汰産能較多,今年珠三角市場還将延續去年年末水泥供需緊張而帶來的較高價格行情,故現今包括海螺、華潤等在内的水泥 巨擎都在尋求因38号文而受阻的項目重新開工的可能。

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也表示,38号文令該公司旗下一些未在限期前開工的水泥項目暫時叫停,導致産能擴充受到影響,但公司“會繼續争取恢複該些項目”。

38号文,是指2009年9月30日國務院出台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該文對于水泥行業的産能過剩現象措辭嚴厲,不僅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産能,對尚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清理,對不符合條件項目嚴禁開工建設。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解釋,38号文一并叫停的生産線,包括先前核準但未建的147條生産線,涉及2億噸左右産能。

“2009 年水泥增量超過2億噸,挑戰2.50億噸,超過世界水泥産量排名第2、3的國家印度(1.75億)、美國(0.81億)一年的産量。”雷前治感慨,該年水 泥投資創曆史新高,或突破1,700億元,而先前國家建材局一年批複的項目盤子僅有35億之多,由是促使國家定調嚴控水泥産能過剩。

數據顯示,2008年已投産新型幹法生産線1000多條,水泥産量8億多噸,在建生産線418條,6億噸。38号文認爲,如若加上核準未上的生産線全部建成,則水泥産能将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爲16億噸,産能将嚴重過剩。”

原 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則認爲,目前真正在建的新型幹法生産線約350條,沒有達到418條之多。如果2010年後國内水泥需求每年增長8%,到2015年 市場需求量将增加到20億噸,相當于27億噸産能,且水泥消費量都将由先進的新型幹法生産線來提供,故此“扣除在建生産線産能,水泥新型幹法生産仍有較大 發展空間”。

事實上,随着38号文的推出,各地淘汰立窯等落後産能的速度在加快,如昆明2009年已淘汰353萬噸,濟南則計劃2010年淘汰16條水泥生産線,吉林省則計劃今年淘汰85.6萬噸。

與此同時,各省高速公路投資正在加快。2010年,甯夏将在交通上投資52.7億,陝西則爲173.8億,江西則計劃投資286.7億元,讓水泥企業嗅到新年商業契機。

前述人士表示,目前建材下鄉政策即将推出,業内預計國家的财政補貼可将拉動農村新增水泥銷量在3000萬噸左右,“加上中央上方寶劍壓下,各省淘汰水泥落後産能加快,現在是淘汰落後産能,未來則是大企業合并,所以大家都急着跑馬圈地”。

以廣東市場爲例,在收購了昌興礦業旗下的水泥貿易公司後,台灣水泥的國内産能已從目前的2450萬噸升至4400萬噸,産業布局也從華南拓展到西南及東北地區。更重要的是,台灣水泥在華南市場的占有率将突破30%,取代海螺水泥成爲華南最大的水泥業者。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38号文涉及到台灣水泥的項目主要位處粵北的新水泥廠和東莞望牛墩的新水泥粉磨站項目,涉及産能約1000萬噸,“2010年諸多優惠政策即将落下,台灣水泥急切盼望兩大工程的上馬以提升其在珠三角的區域覆蓋”,而華潤、海螺等企業亦有相同企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2

四年僅一單上市 光大直投理財謀生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815588.html
投行部被監管層多次採取監管措施之後,光大證券(601788.SH)旗下直投子公司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光大資本」)又被曝出內部亂象。手握20億元成立四年僅投出16個項目,其中僅有一單上市,且其他多個項目出現虧損。但是憑藉著大量的委託理財產品,光大資本每年利潤增長倒是挺可觀。與此同時,知情人士還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光大資本內部人員流動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四年16個項目的「高儲備」

2008年11月7日,光大資本以註冊資本金高達20億元成立,成為國內券商行業較早獲得直投業務試點券商之一。

記者統計光大資本成立以來的光大證券年報發現,截至2011年年末,光大資本共計投資14個股權項目,累計投資金額為7.75億元。而在2012年的年報中,光大證券稱全年新增3個投資項目,合計新增投資金額1.72億元。按此計算光大資本在成立四年後累計投資金額僅為9.47億元。但是光大證券年報並未披露新增的三個項目名稱。而據光大證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為止,光大資本累計僅投資16個項目,如此算來,在2012年新增的三個項目中可能有一個項目屬於追加投資。

而記者在查閱資料過程中也發現,在之前幾年的光大資本投資過程中也曾發生過此類現象。如2009年光大資本首次投資7642.20萬元於國泰君安證券,隨後的2010年再度追加投資1.98億元。

光大資本在成立四年之後手握16個「高儲備」項目在業內人士看來簡直就是笑談。有分析人士稱,作為早期獲得券商直投業務試點的券商之一,這樣的成績單顯然難以獲得業內的認可。而記者對比與光大資本成立時間最為接近的廣發證券旗下直投子公司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發信德」)發現,比光大資本成立還晚一個月的廣發信德的成績單似乎要漂亮太多。

廣發證券2012年年報顯示,廣發信德2012年合計共投資5個項目,總投資金額1.93億元。截至去年末,廣發信德累計投資42個項目,累計投資金額15.23億元;扣除已退出項目,期末投資項目時點數量為39個,期末投資規模13.63億元。

對此,光大資本總經理陳海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成立之後的確選擇了一種更為謹慎的投資方式。「公司層面分析認為整個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逐步放緩,所以選擇穩妥謹慎的方式進行有的放矢性的投資,雖然項目數量不多,但是整體投資從目前情況來看還可以。」但是陳海平也向記者表示,廣發信德在創業板市場方面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唯一一單上市僅浮盈千萬

作為券商直投業務最關鍵的退出渠道上市,光大資本的成績單同樣讓人感覺「捉襟見肘」。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上述已經披露投資項目名單中,僅有廣東華聲電器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華聲實業」)實現上市。

2010年光大資本投資1833萬元認繳華聲實業新增註冊資本57.33萬美元,佔其註冊資本金的3%。隨後在發起設立股份制公司的時候按比例轉換取得華聲股份449.99萬股,佔發行前股份的3%。按此計算,其每股成本為4.07元。

而正是這家光大資本投資、光大證券保薦的「保薦+直投」運作模式讓華聲股份成為光大資本近四年來投資的項目中唯一的一家成功上市的項目。

但是華聲股份上市之後的首份年報就顯示公司淨利潤出現下滑的尷尬局面。資料顯示,自光大資本進場之後,華聲股份共計進行過三次分紅,累計每股分紅0.55元(含稅),如此算來光大資本持有的449.99萬股共計獲得247.49萬元的分紅。按照週二收盤每股6.40元再加上已經計入的分紅計算,截至目前光大資本投資華聲股份所獲得的賬面浮盈僅1295.97萬元。

同樣拿廣發信德做對比,成立稍晚的廣發信德截至去年末已經累有寧夏青龍管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4個項目上市,其中三個項目已經全部退出,三個項目部分退出。即使按照光大證券2012年年報中稱的已經啟動退出機制項目5個,已完成退出項目3個,其成績也遠遠不如廣發信德。

儲備項目業績下滑

僅有一單項目成功上市只是光大資本尷尬處境的一角。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光大資本所儲備的十餘個項目中,有多家公司出現經營業績嚴重下滑,甚至有公司出現嚴重虧損引發了光大資本與審計機構的諸多矛盾。

僅以百力達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力達太陽能」)為例。資料顯示,2010年光大資本豪擲9860萬元取得百力達太陽能5.8%的股權。根據光大證券2010年年報披露,百力達太陽能主要從事光伏行業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而正是這個近年一直處於寒冬之中的行業屬性使得其業績出現嚴重虧損。

雖然百力達太陽能並未登陸資本市場,其經營狀況卻被A股市場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萬好萬家(600576.SH)的公告披露出來。記者在查閱資料過程中發現,萬好萬家旗下股權投資公司2010年11月簽署協議投資850萬元取得百力達太陽能0.5%的股權。

2011年,百力達太陽能經審計的淨利潤為-1.56億元,且累計虧損已經超過公司淨資產的10%,由於百力達太陽能出現虧損觸及相關協議規定,萬好萬家要求百力達太陽能按照協議回購股份,但是截至去年末仲裁尚未裁決,萬好萬家不得不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850萬元。

而作為同樣於2010年進場的光大資本顯然也遇到了投資對象嚴重虧損的處境。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百力達太陽能的嚴重虧損使得光大資本的審計機構要求將上述近億元的投資進行減值計提,但是光大資本方面不同意,雙方一度差點鬧翻。

而該人士還表示,在光大資本目前儲備的項目中,已經有浙江洪波線纜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嚴重下滑,上市條件已經完全不具備,光大資本的問題很快就會被市場所揭露出來。對此,陳海平表示百力達太陽能出現虧損是因為整個光伏行業近些年表現不佳。

理財成主要利潤來源

但是資料顯示,光大資本每年的淨利潤表現卻在投資項目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十分可觀。而這些利潤的主要來源則是委託理財所貢獻。另外,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直投子公司內部人員的大面積流動、管理層內部亂象叢生的關鍵問題不解決,未來的路可能會更難走。

記者查閱資料時發現,儘管光大資本所投資的項目僅一單上市,且多數投資項目都出現業績下滑甚至嚴重虧損退出艱難,但是光大資本卻依舊在神奇地每年賺錢。2008年成立當年,光大資本實現淨利潤6萬元。2009年至2012年,光大資本則分別實現淨利潤1197.04萬元、3858.77萬元、3230萬元、2042萬元。

而記者在光大證券年報中終於發現端倪,光大資本手握20億元的現金,在投資項目所花費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光大資本曾多次委託理財,僅2009年一年委託理財資金就高達16.98億元。此外,還曾多次購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部門旗下的集合理財產品。

陳海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承認,公司目前的很多利潤的確是由委託理財以及債券投資所貢獻。「直投環境不好,公司本著合理利用資金的前提,通過投資的確為公司貢獻了不少利潤。」陳海平表示,今年以來公司所投項目中已經有多家公司啟動退出,部分所投項目已經全部退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退出的盈利水平不錯。

而在行業目前整體人員流動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光大資本的人員流動則顯得要高於行業內平均水平。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資本內部管理機制的問題已經使得優秀人員大量流失,員工變動率達到八成,目前公司已經處於停滯狀態。但是,陳海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內部員工並未出現外界傳言的那般大面積流動,公司目前的運轉也十分有序正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6

花蓮萬榮鄉》年輕人離鄉謀生,小原住民靠老阿嬤帶大 部落青年返鄉,要終結30年宿命


2015-06-08  TWM

從北部城市踅入南部鄉鎮,再轉到東邊部落,我們深入台灣偏遠鄉鎮,實地走訪一個個「孩子的祕密基地」,看見許多孤單無依的弱勢孩子,在脆弱的家之外,找到另一種心靈依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拉一把,或許他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撰文•鄧麗萍、賴若函

距離花蓮瑞穗火車站約十五分鐘車程,來到山霧氤氳的萬榮鄉。六千多人的原住民鄉鎮,門前冷落車馬稀,顯得格外安寧,時間彷彿也靜止下來。

由於失業率高,青壯年長期在都市謀生,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不是滿山跑,就是跟著阿公阿嬤採箭筍和文旦。

「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三十年前的自己。」萬榮鄉祕密基地負責人簡智隆(Kaliling Qalmutan),回想起小時候幫忙阿嬤剝花生的光景。由於父母在北部工作,他成了流浪小孩,有時住二姑姑家,有時住阿嬤家,居無定所。

三十年前的孩子早已長大成家,三十年前的紅葉楓樹也老了,然而三十年前的宿命卻還沒改變。

原本在外地結婚生子的簡智隆,二○一三年回到部落,看見過去熟悉的成長歷程,在新一代身上重複著:許多父母把孩子留在偏鄉,變成隔代教養;也有父母在外受挫回鄉,失業或打零工,沉淪酗酒、吸毒者日益增加,更造成孩子的價值觀偏差,學習意願低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現年三十八歲的他,對部落鄉親的窘境感到憂心,「我們為何不做點事情?」他認為,惟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一切,於是萌生辦課輔班的念頭。

簡智隆自掏腰包開辦課輔班,獨自照顧三十多個小朋友,一個月要花掉約二萬元。做下去才發現,課輔班需要更多資源,包括經費、空間、人力、時間等,而且一做下去,就沒辦法停下來。

他們很少見到父母,阿嬤也無力管教數學和英文,原本的部落媽媽教不來,繁重的課輔工作也讓他捉襟見肘。幸好後來獲得博幼基金會提供師資培訓,加上快樂學習協會經費的支援,課輔班才順利運作起來。

簡智隆說,在地人做在地事,才能提供長期的陪伴。目前有三位課輔老師,包括兩位在地青年、一位部落媽媽,他們要照顧十八名小朋友。

「小朋友的共同背景,就是隔代教養,百分之百!」簡智隆無奈苦笑,細數著:「媽媽在外工作的、單親的、家暴的、爸爸工作很晚回來的,我都稱作隔代教養。」 這些孩子早上一起來,爸媽就不見了,他們很少見到父母,也沒人管。更糟的是,還多了上網咖、吸毒等許多誘惑。「我們試圖攔下來,即使父母成天在外,有我們 幫忙照顧,不會讓孩子餓肚子或在外遊蕩。」他把租來的舊房子改造成孩子們的祕密基地,外牆自行彩繪,充滿爛漫童趣。每天傍晚六點外頭天色已暗,但門前的燈 泡總是準時亮起,黑暗中有微光,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這些孩子多半家境貧困,有的鞋底開口,有的穿著大人尺寸的寬鬆外套,但每張臉蛋盡是天真開朗的笑容。「孩子們以後會如何?不知道,但至少給他們創造好一點 的環境和條件。」除了輔導課業外,簡智隆也安排吉他、烏克麗麗以及烘焙等才藝課,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此外,周日下午他會帶小朋友「返服」,也就是返回部 落服務老人家。

「這兩年,小朋友進步很多,」簡智隆說,尤其是念小二的小瑋(化名),到課輔班半年多,無論是功課或品行,都有很大的變化。

小瑋原本是個髒兮兮的男生,「都小一了,上廁所不會擦屁股,身上老是散發出一股味道。」老師罵他、同學排擠他,小瑋天天被罰站、天天哭,還常動手打人。其 實,小瑋的身世就是原住民部落的縮影。他的父親因案入獄,由阿嬤帶大,但阿嬤不太會講國語、精神憂鬱,對小瑋疏於照顧。

點亮改變的花火,「窮一代就夠了」為了糾正他,簡智隆一對一教導他,要求他把功課寫完。小瑋怕了,不敢去課輔班,簡智隆也不放棄,主動去學校「堵」他。努力了半年之後,小瑋拿成績單給他看,原來他考了第一名,衛生習慣也改善,而同學也不再笑他。

「環境會塑造人。」停滯了三十年的原住民村落,簡智隆相信,惟有教育,能點亮改變的花火。教育是漫長之路,需要五到十年才會萌芽;事實上,會不會萌芽也不知道,但「窮一代就夠了,不要再窮下一代,至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萬隆的祕密基地

教室:出租舊房子改建

學生:18位

老師:3位

特色:6千多人的原住民部落,青壯年皆在外工作,剩下老人與小孩。課輔的孩子主要是國小生,有三分之二是低收入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4

進口沖擊國產葡萄酒 酒企各謀生路

國產葡萄酒尚未迎來複蘇。

4月21日晚間,國內主要的三家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張裕A(000869.SZ)、中葡股份(600084.SH)、通葡股份(600365.SH)同日發布了業績公告,相比白酒企業亮眼的業績,三家企業的葡萄酒業務在進口葡萄酒的沖擊下,複蘇乏力。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進口葡萄酒已經占據了3成的國內市場份額。而在沖擊之下,葡萄酒上市公司也開始尋覓出路。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13.7萬千升,同比下降1%,自2013年以來連續第4年下滑。與此同時,2016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6.38億升,同比增長15%;其中瓶裝葡萄酒4.81億升,同比增長21.8%。進口葡萄酒已經占據了國內30%的市場份額。

此消彼長之下,國內葡萄酒企業的業績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中葡股份業績顯示,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3%,而這一收入水平僅為2014年的一半水平,凈利潤為1273萬,同比下降18%。其中公司高檔酒和中低檔酒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原酒業務更是減少了86%。

中葡股份公司解釋稱,2016年國內葡萄酒行業繼續受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需求下降,同時進口葡萄酒產品不斷滲透國內市場,導致葡萄酒行業整體競爭日益激化,快速增長的進口葡萄酒不僅碾壓了國內葡萄酒市場,也對國內整個葡萄酒產業鏈造成了沖擊,公司本年的原酒銷售受影響降幅較大。

而擁有80年葡萄酒釀造經驗的通葡股份,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約6億元,同比增長25%,但在項目收入上,葡萄酒業務收入0.8億元,同比減少38%。

國內最大的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影響較小。2016年,張裕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9.8億元,同比減少近5%。

張裕公司解釋稱,由於國外葡萄酒大量湧入,其產品價格區間進一步下滑,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調整營銷策略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白蘭地和進口葡萄酒,公司收入因此增長,但由於受高毛利產品銷售占比下滑,而低毛利產品銷售占比上升影響,因此凈利潤出現了下滑。

事實上面對進口葡萄酒的湧入和低迷的行業形勢,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也開始自謀出路。

通葡股份轉而做起了互聯網電子商務,其控股子公司九潤源以白酒為主在互聯網平臺銷售酒水,並通過網絡旗艦店進行零售,而且成績顯著。2016年,電商平臺營業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近5成,占總營業收入的88%,葡萄酒業務反倒成為配角。

張裕則布局進口酒業務,以期以進口對抗進口葡萄酒的沖擊。

2015年初張裕在煙臺總部成立了五大葡萄酒事業部,分別對應位於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洲和美洲五大葡萄酒主產地的對外投資主體,負責管理當地並購事宜。當年收購了西班牙愛歐公爵酒莊、法國卡思黛樂旗下的蜜合花酒莊,並與澳洲富邑集團、意大利起泡酒品牌多來利和智利魔獅品牌合作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並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推動進口酒大單品戰略。

據張裕公司副總經理孫健透露,2016年,負責張裕進口酒業務的先鋒國際酒業,瓶裝葡萄酒全年進口量達到714萬瓶,較上年增長216%,按照海關數據統計,張裕先鋒國際酒業在國內瓶裝葡萄酒進口商排名中躍升至第六位。到2020年,張裕力爭實現進口酒業務占到公司總銷售額30%的目標。

2012年之後,由於限制三公消費等措施的出臺,國內白酒和葡萄酒行業都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但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白酒行業在2015年開始進入弱複蘇階段,2016年,國內主要白酒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增長。而相比之下,國內葡萄酒企業的複蘇則非常緩慢,以張裕為例,2012年,張裕公司收入為56億元,2013年則跌至43億元,2016年的收入距離2012年仍有較大差距。而業內看來,進口葡萄酒的沖擊是導致國產葡萄酒複蘇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國產葡萄酒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客觀劣勢,另一方面也與國內葡萄酒還沒有找到和進口葡萄酒進行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有關。

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認為,面對進口酒的沖擊,部分國產葡萄酒並沒有反思,在營銷上不接地氣,國產葡萄酒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

威龍股份(600779.SH)總經理孫硯田告訴記者,目前國內葡萄酒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進口葡萄酒,沖擊之下,國產葡萄酒整體市場份額在下降,目前進口酒占據的是30%的市場,而假如未來占據50%甚至更多,國產葡萄酒該如何面對競爭。

在他看來,葡萄酒的競爭更多是一種文化的入侵,所謂舶來品,舶來的並非是奔富、或者拉菲品牌,而是西方的葡萄酒文化,進口葡萄酒業務的快速增長,也和國內消費者盲從的心態有關。下一步,國內葡萄酒企業不應各自為戰,而是應該有組織的將國內各個產區歸納共性,建立文化體系,以抵禦以法國、智利、澳大利亞為代表的現代進口酒八國聯軍的進攻侵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