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從工信部網站獲悉,工信部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指導意見》,提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意見》要求,到2020年,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和推動組織管理變革方面的作用明顯增強。中小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核心業務環節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比例不斷提高。培育和發展一批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具有創新發展優勢、經營管理規範、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通過基於互聯網的產業生態體系,與大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能力顯著提升。
《意見》明確八大重點任務,包括以信息技術提升研發設計水平,以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制造方式,以信息技術提升經營管理能力,以信息技術優化市場營銷,探索互聯網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引導大型信息化服務商服務中小企業,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案例研究和應用宣傳等。
其中,在探索互聯網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以信息技術優化市場營銷方面,《意見》提出,推動互聯網金融應用,發揮網絡借貸和股權眾籌高效便捷、對象廣泛的優勢,滿足小微企業小額、快速融資需求。鼓勵中小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等發展電子商務,依托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資源提升精準營銷效果,開拓國內外市場。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發揮各級各類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和信息化服務的支持力度。探索通過發放服務券等形式支持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低價的服務。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等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融資擔保。有條件的地方設立中小企業信息化專項資金,對具有明顯公益特征的信息化項目給予資金扶持。
據中國政府網26日消息,英文版《彭博商業周刊》(2017年1月30日-2月5日)刊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英文署名文章。雜誌於2017年1月27日出版。
以下為中文譯文。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這是一個充滿考驗的時代。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近十年後,世界經濟仍未能完全擺脫其負面影響,中國也面臨不少挑戰。但我們選擇迎難而上。
我們堅信,開放的經濟符合各方利益,對中國如此,對世界亦然。世界各國是命運共同體,相互間開展貿易與投資合作,遠比相互攻訐、高築壁壘好。出現分歧,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商談解決之道,最符合各方利益。
中國堅定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和一切旨在推動包容發展的自貿安排。經濟全球化在前所未有的規模上推動了財富的創造和分享,但這一進程也存在問題,主要是在分享方面。只要各國齊心協力,確保所有人都能從全球化中受益,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在國內,中國政府在處理同市場關系時采取介入更少、更加平衡的方式。為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我們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著力防範各種風險隱患,並將不斷完善營改增改革,確保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我們將開放更多行業,並放寬更多行業準入。我們正在對基於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外資準入制度進行推廣前的試點,未來還將出臺更多措施,讓所有在華註冊的企業都能一視同仁享受政策。在西部欠發達地區或東北老工業基地投資的企業,還可享受更多優惠政策。
政府將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國內需求。更多資源將投向鄉村公路、供排水系統和信息網絡建設等以往並不顯眼的短板領域。在改善硬件的同時,努力加強民生保障,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力度。
結構性改革正在收到成效。2016年,中國壓減落後過剩鋼鐵產能6500萬噸以上、煤炭產能2.9億噸以上。我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鋼鐵、煤炭產能分別壓減1.4億噸和8億噸,使相關行業恢複更加健康的基本面。與此同時,政府還聯手企業,為轉崗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再培訓。僅2016年,轉崗安置人數就達到70萬。
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在蓬勃興起。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已超過制造業,領軍地位更加鞏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六成以上。新動能不僅創造新價值,也提升了傳統產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推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長領跑整個工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此前許多意想不到的服務正日益成為生活中隨處可享的便利。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的共享經濟。除了訂餐、約車等基本服務,家政、健康咨詢等很多新服務也都只需輕點手機就可獲得。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去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7%的健康增長。更重要的是,盡管產業進一步優化整合、工業機器人應用日益廣泛,中國就業市場的彈性不降反增。2013年以來,我們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300多萬人,失業率當前處於多年來最低水平。
在一個不確定性層出不窮的世界上,中國是穩定之錨、增長之源,並始終如一傳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推進自由貿易的積極信息。時局不易,但正因如此,我們更不應忽視這些中國和世界從中受益良多的原則。
(李克強自2013年3月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以下為英文原文。
This is a testing time.
Almost a decade on, the world is still reeling from the fallou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faces its fair share of challenges, but we choose to confront them head on.
Above all, we remain convinced that economic openness serves everyone better, at home and abroad. The world is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It’s far preferable for countries to trade goods and services and bond through investment partnerships than to trade barbs and build barriers. Should differences arise, it behooves us all to discuss them with respect and a keen sense of equality.
China stands resolute with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multilateral free-trade agreements designed to be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enabled the creation and sharing of wealth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There are problems, too, more on the sharing side. These can be addressed, but only if countries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at a rising tide really does lift all boats.
At home, the government is opting for a lighter, more balanced touch while engaging the market. To make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easier, the state is consolidating administrative reviews and focusing more on compliance oversight, risk preparedness, and providing services. We keep improv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T reform to make sure that tax costs drop across the board.
We are opening new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o investment and widening access to many others. We are piloting a “negative list” model before a nationwide rollout, where investment access is assumed unless specifically restricted. More measures are in the pipeline to ensure all businesses registered in China are treated equally. Companies can enjoy additional incentives if they invest in less-developed western regions or in the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elt.
While the government is continuing to invest in infrastructure 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more resources are going to improving rural roads, water supply, sewag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areas that traditionally haven’t been as visible. In parallel with such hardware improvements, we’re continuing efforts to expand the safety net, not least for the more vulnerable members of society.
Structural reforms are showing results.
In 2016, China shed more than 65 million and 290 million tons of inefficient steel and coal-mining capacity, respectively. We plan to raise those numbers to 140 million and 800 million tons with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o restore healthier fundamentals to those industries.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with business communities on various retraining programs. In 2016 alone, 700,000 workers once employed in downsized industries moved on to new jobs.
At the same time, new growth drivers are emerging strong. Services, which have surpassed manufacturing as a share of the economy, keep consolidating their lead. Consumption now contributes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the growth in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hile creating new value, these drivers are also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sectors, with high-tech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leading industrial expans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e taking root. Meanwhile, new business models are thriving, transforming many previously unimaginable services into daily conveniences. The mobile-internet-enabled sharing economy is only one obvious case. Besides ordering takeout or hailing cars, housekeeping, health consulting, and many more services are now just a swipe away.
The numbers bear out the case. The economy grew a healthy 6.7 percent last year. More important, despite industrial consolidation and ever more robots finding their way into factories, the job market is proving resilient. The economy has added more than 13 million jobs every year since 2013. Unemployment stands at a multiyear low.
In a world with a plethora of uncertainties, China offers an anchor of stability and growth with its consistent message of support for reform, openness, and free trade. The times may be difficult. But that’s all the more reason not to lose sight of these principles, which have stood China—and the world—in good stead.
Li has been the premi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March 2013.
改革開放以來,開發區在我國經濟崛起騰飛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歷經三十多年,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開發區如何進一步發揮引領的作用呢?
2月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就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提出了包括總體要求、優化開發區形態和布局、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全面深化開發區體制改革、完善開發區土地利用機制、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等5大方面共23條意見。
自1984年設立首批開發區以來,我國開發區從沿海到內地,類型不斷拓展,數量逐步增多,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國家發改委負責人答記者問稱,開發區發展總體上的問題也值得關註。一是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類開發區數量過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較為突出。部分開發區產業定位趨同,主導產業不突出,特色發展、錯位發展有待提高。二是體制機制創新不足。近年來,不少開發區改革創新力度不夠,內設機構不斷增多,失去了精簡高效的特點。三是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開發區包括不同類型,但對各類開發區規劃、設立、擴區、調區、升級、考核等相關制度有待完善,需建立系統的管理制度。
產城融合
《意見》指出,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對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新形勢,必須進一步發揮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引領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根據意見,在開發區定位方面,開發區要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成為本地區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平臺,成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開發區要科學規劃功能布局,突出生產功能,統籌生活區、商務區、辦公區等城市功能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將生產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機統籌起來,達到產城融合,這也是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
廣州市某經濟發展部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過去我國城市發展中,太強調功能的劃分,由此帶來了生產和生活、工作和居住區的完全割裂,造成了很多成本的增加,現在國家就更註重要把生產和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產城融合也更有利於開發區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2015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9日發布《關於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為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和城鎮融 合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增長極,形成功能各異、相互協調補充的區域發展格局,國家發改委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 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認為,工業化如果沒有城市化作為依托,工業化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反過來說,如果城市化沒有工業化的支撐,那麽城市化就是無源之水。所以產城融合從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一個良性的互動。
與之相對應的是開發區管理體制的創新改變。在管理體制方面,《意見》要求,各地要加強對開發區與行政區的統籌協調,完善開發區財政預算管理和獨立核算機制,充分依托所在地各級人民政府開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減少向開發區派駐的部門,逐步理順開發區與代管鄉鎮、街道的關系,依據行政區劃管理有關規定確定開發區管理機構管轄範圍。對於開發區管理機構與行政區人民政府合並的開發區,應完善政府職能設置,體現開發區精簡高效的管理特點。
目前,不少地方對於開發區與行政區的統籌協調已經做了相應探索。例如在蘇州的盛澤等鎮,存在著明顯的“小馬拉大車”局面,雖然經濟規模總量很大,但經濟管理體制上是一個鎮,權限是鎮級權限,兩者之間很不相稱。針對這個問題,當地采取的是結合產業發展,借鑒開發區的體制來運作,能下放的權限盡量下放。
區鎮合一,即是指在經濟園區與鄉鎮之間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通過整合政府職能、促進區域融合,實現功能互補、統籌發展的一種行政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把開發區的體制和鎮的體制合二為一,擴大了鎮的管理權限。
每縣開發區不超1家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各類開發區的發展方向。這其中,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國家級開發區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突出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工貿易等產業特色,主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園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園區品牌。
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省級開發區要依托區域資源優勢,推動產業要素集聚,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向主導產業明確、延伸產業鏈條、綜合配套完備的方向發展,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另一方面,開發區在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地方也出現開發區建設泛濫,城市土地閑置、浪費嚴重等現象。由於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開發區里的部分企業存在“圈而不建、圈而慢建、圈多建少”等問題,大好的土地白白浪費。
對此,《意見》進一步規範了開發區設立、擴區和升級管理。《意見》要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根據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和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穩步有序推進開發區設立、擴區和升級工作,原則上每個縣(市、區)的開發區不超過1家。限制開發區域原則上不得建設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域嚴禁建設開發區。對於按照核準面積和用途已基本建成的現有開發區,在達到依法、合理、集約用地標準後,方可申請擴區。發展較好的省級開發區可按規定程序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中國政府網2月7日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
據了解,此次《意見》分別就完善疫苗管理工作機制、促進疫苗自主研發和質量提升、加強疫苗流通全過程管理以及加強疫苗流通全過程管理等環節作出部署。
《意見》指出,要支持新型疫苗的研發和產業化,堅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等重點疫苗立足國內生產的原則,並鼓勵和支持國內疫苗生產企業規模化生產。
針對配送運輸環節,《意見》提出,疫苗生產企業可采取“幹線運輸+區域倉儲+區域配送”的分段接力方式配送疫苗,分別委托專業冷鏈運輸企業及具備冷鏈儲運條件的配送企業進行配送。同時,還要求各地區政府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偏遠地區疫苗及時配送。
最重要的是,《意見》表示,要逐步推動將安全、有效、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據了解,我國一類疫苗的接種一直由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二類疫苗則是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並承擔費用。而一旦納入國家免疫規劃,也就意味著相應疫苗藥品及所需註射器的購置費將由中央財政承擔,這將有利於提升民眾接種意願、擴大疫苗銷量,對於此前深受“疫苗事件”所累的二類疫苗生產企業而言無疑也將構成積極影響。
隨著此次《意見》的正式對外發布,未來我國對於疫苗生產制造及流通接種等環節監管將日趨嚴格和規範化,部分疫苗研發生產領域龍頭企業以及冷鏈物流領域企業有望從中脫穎而出。上市公司中,諸如智飛生物(300122.SZ)、金河生物(002688.SZ) 沃森生物(300142.SZ)以及柳州醫藥(603368.SH)等企業均有望借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個人所得稅改革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劉寶柱在中國稅務報撰文稱,2017年將加快個人所得稅制改革,提升納稅人獲得感。
劉寶柱在《銳意進取 註重集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文中表示,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將進一步深入研究、積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積極做好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配套工作,推動建立適應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提前研究、籌劃適應稅制轉換的各項征管制度、辦法和表證單書,研究提出配套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相關管理辦法。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曾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公開表示,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計劃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對於今年個稅改革方案是否公布,各方意見不一。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個稅改革方案應該會向社會公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也認為,從改革邏輯來看,個稅改革和增值稅改革將是2017年重點。
不過第一財經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個稅改革方案今年是否披露並未有明確消息。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社會對個稅改革呼聲很高。一大原因是2011年個稅起征點提到3500元,5年過去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現在這個標準有些滯後,降低稅負的呼聲比較高。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強調,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個稅改革也被列入此輪財稅改革。這體現在當前的個稅改革上,就是降低中低收入者個稅稅負。
個稅改革是這一輪財稅改革的重頭戲,但發力點並非在加稅上,改革目標的定調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一位熟悉個稅改革方案的人士處了解到,個稅改革總的想法就是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稅收調節力度。未來針對中低收入者的減稅方案主要是在現有基本扣除的基礎上,考慮增加專項扣除項目,比如子女教育項目、住房貸款項目等,而且是以整個家庭為單位。
樓繼偉也曾公開強調,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並不公平,也不是個稅改革的方向,並提出未來將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在綜合部分稅目基礎上實行專項扣除。
“比如說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基本生活住宅的按揭貸款利息要扣除;比如說撫養一個孩子,處於什麽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現在放開‘二孩’了,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標準,真正的費用到底是多少,也不太一樣。不能說大城市就多點,小城市就少點,稅法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需要健全的個人收入和財產的信息系統,需要相應地修改相關法律。”樓繼偉在去年全國兩會上表示。
現行個稅制度是分類所得稅制,具體被分為11類,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未來個稅改革將對現行11項分類所得中的勞動所得進行適當歸並為綜合所得,比如對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具有勞動報酬性質的收入,納入到綜合課稅的範圍中。
利息、股息、紅利,屬於投資所得,財產租賃屬於讓渡使用權所得,財產轉讓屬於所有權變動所得,可考慮仍按照現行的分類方式計征。
這就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對於綜合所得,未來將逐步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前扣除制度,這也是新一輪個稅改革中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的關鍵環節。
此次個稅改革順利推進一大前提是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的建立。
這包括劉寶柱所提的推動建立適應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提前研究、籌劃適應稅制轉換的各項征管制度、辦法和表證單書,研究提出配套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相關管理辦法。
國務院已經提出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在確保信息安全和規範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級歸集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的收入、財產等相關信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創新收入監測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監測水平。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底發布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2018年將實現征管數據向稅務總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統,並實現與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普華永道中國個人稅務咨詢合夥人張健菁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稅務總局推廣的金稅三期就是收集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很好的平臺。
去年,金稅三期工程已經推廣至全國。金稅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電子政務工程,是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
近日,市場流傳一份央行於1月23日下發的《加強交易場所類特約商戶資質審核和風險監測嚴禁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文件,內容顯示央行要求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嚴禁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並於今年2月底前對受理終端機網絡支付接口進行核實。
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向央行確認,截至發稿,央行並未回複。
不過,記者從第三方支付機構了解到,央行確實下發了上述文件。
禁止提供支付清算服務
文件顯示,近期,央行接到群眾大量投訴,反映一些非銀行支付機構(下稱“支付機構”)、商業銀行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資金劃轉、賬戶開立等支付結算服務。
經調查,一些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存在未獲得有權部門批準,為非法從事權益類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或者其他標準化合約交易等交易場所(下統稱“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問題。一是對特約商戶資質審核不嚴,將非法交易場所拓展為特約商戶;二是對受理終端或網絡支付接口出租、出借、出售給非法交易場所使用;三是對支付賬戶、銀行結算賬戶的審核、管理不到位,為非法交易場所開立賬戶並辦理資金收付。
為此,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提出要求:第一,嚴禁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第二,加強交易場所類特約客戶資質審核;第三,全面排查受理終端和網絡支付接口使用情況;第四,加強交易所相關賬戶管理;第五,強化支付業務風險監測。
央行要求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於2017年2月底前對存量受理終端和網絡支付接口的使用情況開展核實,全面排查特約商戶將受理終端或網絡支付接口出租、出借、出售給交易所的行為,一經發現,立即停止相關支付結算服務並依據協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需加強對特約商戶的風險管理,持續監測和分析交易金額、交易筆數、交易類型、交易對手、交易時間、交易頻率等特征,完善可以交易監測模型,防止受理終端和網絡支付接口被出租、出借、出售,按規定報告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情況。
嚴打非法交易所
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央行下發的前述文件正是對交易平臺監管的重要一環。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將是場外市場的監管年和轉型年,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會有一場監管風暴。
近年來,全國各地湧現出形形色色的交易所,這些場所多以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為交易標的,通過集合競價、連續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采用保證金制度,引入10倍、20倍甚至高達50倍的杠桿,通過對沖平倉了結交易,基本無實物交割;引入期貨交易的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強行平倉制度,行情波動稍大即導致投資者爆倉;它們不通過自身交易形成價格,而是在境外行情數據基礎上加減一定點差提供買賣報價,會員單位與個人為主的投資者進行對賭交易,投資者的虧損即為會員單位盈利,大多數投資者虧損嚴重。
早在2011年,針對各類地方交易場所亂象,國務院和國務院辦公廳先後下發了《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2〕37號)。2012年1月,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正式成立,經過清理整頓工作,濫設各類交易場所的勢頭得到了遏制。
不過,去年12月16日證監會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廳印發的風險提示函也指出,一些地方交易場所通過驗收後違規行為“死灰複燃”,有的還涉嫌非法證券期貨活動。
去年12月1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大連公開演講時表示,全國各地商品現貨交易機構相當部分違規變相隱蔽開展期貨交易,某交易平臺在三年里賺了幾十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經摸底調查統計,全國共有300多家涉嫌非法期貨交易、“類證券”投機交易等違規交易場所,集中在大連、河北、湖南、寧夏、北京、江蘇、貴州、青島等地,多為貴金屬、郵幣卡、原油交易所。
自去年以來,針對這類“騙子交易所”泛濫,第一財經也先後采寫了關於全國首例場外大宗商品交易所集體訴訟、《炒油投資者都在虧 交易所一天卻賺上千萬》、《郵幣卡“黑幕”調查》、《被劉士余怒斥的新華大慶是何方神聖》等諸多調查報道和監管層面分析報道。
今年1月9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省級政府切實負起清理整頓和屬地監管職責;清理整頓時間為期半年,力爭到今年6月30日基本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應根據違規交易場所名單和“微盤”(微交易電子盤)交易平臺名單,在6月30日前逐步停止為違法違規交易場所和“微盤”交易平臺提供服務;對於沒有省級政府批文的非法交易場所,不得為其提供服務;對於監管部門認定違規並通報的交易場所,要及時停止服務。
據人民網報道,日前,交通運輸部、國家旅遊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若幹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旅遊交通運輸體系。
《若幹意見》的出臺,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大眾旅遊時代要求、著力解決旅遊業瓶頸制約和遊客出遊難點痛點問題的有效舉措。文件凝聚了六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將推動新形勢下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共同轉型升級。
《若幹意見》堅持需求導向,從當前我國快速崛起的大眾旅遊對交通運輸新需求出發,提出構建“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網絡。依托高鐵、城鐵、民航、高等級公路等構建“快進”交通網絡,提高旅遊通達性和便捷性,要求通往4A級景區要有一種以上快進交通方式,通往5A級景區要有二種以上快進交通方式;推進建設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構建“慢遊”交通網絡,因地制宜建設旅遊風景道,根據旅遊業發展要求建設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遊”設施,打造具有通達、遊憩、健身、教育等功能的主題線路,支持紅色旅遊景區、民族特色村寨、風情小鎮的旅遊公路建設。通過加強“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網絡建設,更加方便遊客出行,更加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
《若幹意見》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遊客需求為導向,適應新需要、創造新供給。在增加旅遊交通供給方面,增開旅館列車等特色旅遊專列,推出遺產鐵路旅遊線、精品鐵路旅遊線,開發適合旅遊特點的特種觀光列車;統籌開發利用公路沿線及自身資源,發展旅遊風景道,形成有廣泛影響力的自然風景線、歷史人文線、紅色文化線;支持發展海上郵輪旅遊、內河遊船旅遊、水上遊艇旅遊,鼓勵支持航運企業拓展郵輪旅遊航線;鼓勵開發空中遊覽、航空體驗、航空運動,建設低空旅遊產業園、通航旅遊小鎮等。支持運力閑置的客運班車向旅遊包車轉型。在改善旅遊交通服務方面,鼓勵機場、車站、碼頭等客運樞紐拓展旅遊服務功能,高速公路服務區增設遊憩、娛樂、購物等功能,鼓勵在公路路側富裕路段建設驛站、營地、觀景設施和廁所等。在提升旅遊交通服務質量方面,推進不同運輸方式的客運聯程系統建設,提高聯網、聯程、異地和往返票務服務水平,推廣設立異地城市候機樓,推進空鐵聯運服務,完善全國汽車租賃聯網,實現一地租車、異地還車。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為廣大旅遊者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和舒適性的產品和服務。這充分體現大眾旅遊時代,交通不僅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旅遊業的發展也為交通運輸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機遇新空間,旅遊與交通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若幹意見》高度重視旅遊交通安全,著力強化安全保障,要求健全完善臨水臨崖路段、視距不良路段、陡坡急彎路段等特殊路段的安全保障設施。健全旅遊客運駕駛員、船員培訓、考核、監督機制,完善房車準駕制度,健全旅遊交通應急預案,監督旅行社必須選擇具有合法資質的旅遊運輸企業和車輛承接旅遊團隊,並簽訂規範的包車合同。
為進一步增強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的協調性和有效性,《若幹意見》要求各省區市交通運輸、旅遊等部門建立健全交通旅遊融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建立交通、旅遊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和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違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共同開展試點示範工程。要進一步拓寬投資融渠道,鼓勵整合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實現沿線旅遊交通運輸和旅遊資源開發一體化發展。“十三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不低於2000億元優惠貸款,利息原則上不高於央行同期基準利率,期限可達30年。這些任務和政策舉措,將為交通運輸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協同發展、高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衛計委等多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旨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的趨勢,實現健康老齡化。
《規劃》指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國針對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仍有待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政策體系尚不健全,為社區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同時,國內老年健康保障制度總體上也滯後於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殘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未建立。
《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醫療救治、康複護理、醫養結合等方面工作,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持續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值得關註的是,規劃重點部署了9項工作任務,其中再度強調,要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時也對推動智慧養老、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等方面工作作出部署。
《規劃》指出,要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研工作,研究發展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同時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
此外,《規劃》表示,將推動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範基地,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
今年以來,管理層關於養老方面的相關政策層出不窮,顯示政府對於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高度重視,預計後續對於加強醫養結合、扶持養老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細則有望持續落地,對於養老相關產業有望構成積極影響。A股市場上,對於智慧養老的推進有望給便攜智能設備制造等相關領域上市公司,諸如樂普醫療(300003.SZ)、魚躍醫療(002223.SZ)、延華智能(002178.SZ)等構成積極影響。此外,益佰制藥(600594.SH)等中醫藥領域企業也有望受益於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的持續推進。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一大波行政性的限購政策來襲之際,銀行對房地產貸款的收緊也接踵而至。
近日,央行加急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做好2017年信貸政策工作的意見》,其中包括了銀行適度調整房貸的內容。具體而言,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督促進其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等。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了解到,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銀行對於住房貸款都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
商業銀行普遍收緊房貸
根據《意見》的要求,第一,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督促其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
第二,央行各分支機構要將住房信貸政策作為調控房地產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合理搭配使用最低首付比例、貸款利率優惠幅度和最長貸跨年限等住房信貸政策工具,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及時對轄區內住房信貸政策做出適度調整。
第三,做好房貸資源投放的區域分布,支持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有效防控信貸風險,積極會同當地銀監部門將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格落實。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了解到,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銀行對於住房貸款都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
某國有大行天津分行副行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幾大行對不同地區都有房貸限額。各地銀監局對法人所在地註冊的銀行房貸每月新增規模都有管控。
此外,記者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處獲悉,該分行按揭業務還在正常開展,額度也是正常投放,目前感覺不到額度的控制壓力。但是客戶進行諸如抵押登記等流程所花費的時間,較之前有所延長。
不過,該負責人稱,今年的重點是消費金融而非房貸,房地產市場面臨一定調控壓力,銀行的聚焦並不在按揭貸款方面,只是滿足客戶正常按揭需求。
房貸普遍收緊的勢頭已經向多省副中心城市或房價窪地省份中心城市蔓延。記者從湖南某城商行內部獲悉,該行雖然未收到監管層關於房地產調控的任何文件或窗口指導,不過正在研究討論縮小首套房貸的折扣利率的優惠幅度。中國銀行山東某地級市支行負責信貸業務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他所在的銀行一個月前就已經停止住房貸款發放,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目前來看,不僅是房貸規模受到限制,房貸利率的優惠幅度也大不如從前。以北京為例,記者從上述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分行內部獲悉,從昨日起,該行開始執行首套房貸款95折,此前一般都是9折。該內部人士表示,總行層面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提高到9折,北京則提高到95折,主要是結合行內資產管理額度進行的量價調節。
“大家都在尋找合適的價格,同業之間有交流,大家也有跟隨政策。95折並非所有客戶都適應。假如客戶信用狀況不好,對銀行綜合貢獻不高,銀行有可能以基準利率批。反之也有可能有優惠。這完全是利率市場化與客戶評估的綜合考慮。”上述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指出。
據媒體報道,已經有16家銀行取消了此前首套房貸款9折利率優惠,按照95折執行。這16家銀行不僅包括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銀行,還包括了中信、招商、民生、浦發、興業、光大、華夏銀行、郵儲銀行,以及渤海銀行北京分行、北京銀行和北京農商行。
在天津,“市場上基本85折全部沒有了,9折也極少見,基本上都是基準上下,拿95折都算好的。”上述天津某國有大行分行副行長對第一財經指出,以前基層行貸款85折就可以審批,在今年2月初,低於9折的按揭貸款基層行就沒有權限審批了;目前二級行還有9折-95折的按揭授權權限,但整體是往上收的態勢;分行還有85折授權,但需要說明原因。
據該副行長介紹,在天津當地幾個國有大行之間會對房貸利率的整體折扣情況進行數據交換。一家銀行內部也沒有明確的折扣比例,只是以價格授權的形式在基準利率上進行上浮或下調。近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利率上行,也逼著各家銀行將利率上移。
房地產政策分化進一步顯現
始於2015年底的一輪熱點城市房價飆升與信貸環境、階段性供求緊張及地價上漲不無關系。央行的信貸數據顯示,2016年住房按揭貸款占40%以上,在巔峰時期的去年7月一度接近98%。
今年3月1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房地產信貸增長比較快,主要是個人購房貸款。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於居民買房,有助於三線城市去庫存。但是反過來又導致一、二線城市房價上升。
從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政策分化的趨勢就已經不斷顯現。一方面,熱點城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限購限貸力度及各項監管措施頻頻加碼,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防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仍堅持去庫存策略,從供需兩端改善市場環境。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草案中對於房地產調控的總基調延續了去年的“因城施策去庫存”,但經過修改後的最終著重添加了“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那麽,今年的房貸增速節奏是否會改變?周小川在10日的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
不僅如此,在去杠桿的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對信貸總量進行了控制,將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紛別由此前的13%下調至了12%。
近日,2017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采取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對一些房價過熱的城市,要采取審慎的房貸政策;對一些有去庫存需求的三四線城市,還是會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他強調,對一些基本的剛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包括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住房需要,都需要支持;對於投機性的、炒房的需要則不予支持。
安徽臨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商品房均價已超6000元每平!臨泉縣日前出臺意見,“限房價、控地價”,要給樓市“降溫”。
據臨泉縣政府網站23日消息,該意見要求,原則上全縣毛坯房均價控制在每平方米5200元以內,精裝房均價控制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內。銷售價格由國土部門根據區位條件提出建議由土委會研究後確定。
官方文件顯示,由於臨泉縣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需求,再加上近兩年征地拆遷力度不斷加大,我縣房價持續火熱。2月份全縣房地產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月份商品房銷售均價6143元/平方米,與去年當月同比增幅28%,其中:商業均價10358元/平方米,住宅均價5709元/平方米。
以下為全文:
臨泉縣“限房價、控地價”給樓市“降溫”
日前,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和討論修改,我縣正式出臺《臨泉城區商品住宅類房地產用地出讓“限房價、控地價”實施意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嚴控房價、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精神,引導在臨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競爭,實現臨泉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是縣國土、規劃等部門根據我縣同期城鎮化水平和市場需求,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合理確定土地投放量,把控好經營性土地投放的節奏與幅度,優化控規和規劃設計條件中的商住用地比例,提高上市土地的居住用地占比,滿足剛性需求,兼顧改善性需求。
二是競買人參與我縣商品住宅類房地產用地報名時,須出具商品住宅房屋銷售價格《承諾書》,承諾競得所屬宗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後,所開發項目商品住宅房屋銷售價格不得高於出讓文件要求的最高限價。原則上,全縣毛坯房均價控制在每平方米5200元以內,精裝房均價控制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內。宗地商品住宅房屋銷售價格由國土部門根據區位條件提出建議由土委會研究後確定。
三是競買人在縣域內已有在建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再報名參與我縣範圍內居住用地競買時,原開發項目的銷售量原則上須達到60%以上(以合同備案為準),否則不得參與我縣土地競買。
四是為防止競買人非合理競價,縣土委會對出讓宗地制定出讓底價的同時,擬定單宗土地出讓畝均最高限定價。現場拍賣或現場競價達到單宗土地出讓畝均最高限定價且仍有2家或以上競買人願意繼續競價或報價的,拍賣進入“搖號”階段,抽中的號碼即為對應的地塊競得人。縣土委會對出讓宗地制定的畝均最高限定價即為地塊成交單價。
由於臨泉縣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需求,再加上近兩年征地拆遷力度不斷加大,我縣房價持續火熱。2月份全縣房地產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月份商品房銷售均價6143元/平方米,與去年當月同比增幅28%,其中:商業均價10358元/平方米,住宅均價5709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