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QE效應:德國國債收益率首次低於日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16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日本,為史上首次。

今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低跌至0.307%,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升至0.371%。

QQ圖片20150203201315

QQ圖片20150203201404

擔憂歐元區通縮的投資者買入避險資產,受此影響,德國國債利率在近月大幅下跌。德國國債收益率的下滑讓投資者想到了日本。日本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低於1%近兩年。日本經濟連續10年零增長,且物價不斷下跌。

荷蘭合作國際銀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歐洲利率策略主管Richard McGuire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顯示出市場不相信歐洲央行能通過QE振興歐元區經濟。歐洲日本化是一個相當熟悉的主題。市場認為,目前困擾歐洲的通縮力量絕不是暫時的。

歐洲央行將通脹目標設為略低於2%。據歐盟統計局數據,1月,歐元區通脹跌至-0.6%,與歐元區史上的最差記錄持平。

上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1.1萬億歐元刺激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購買政府債券。歐元區希望通過刺激推升歐元區通脹。

歐洲央行購買國債時間將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歐洲央行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41

歐洲債市已瘋 企業債首現負收益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98

自從歐洲央行進入負利率時代,歐洲的債券市場就已經瘋了,不僅多國國債收益率滑入負值區間,現在連企業債都出現了負收益率。

昨天收盤時,瑞士食品制造商雀巢2016年到期的債券收益率只有-0.2%,雀巢的評級為Aa2,屬於第三高的評級。

20150204_nestle_0

此前彭博的報道提到

隨著通縮對歐元區脆弱的經濟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一些投資者在考慮持有雀巢公司的債券,即便回報率是零,因為包括德國國債在內的發達國家主權債(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收益率已經變成負值,歐洲央行對現金存款征收0.2%的利息。

美銀的策略分析師Barnaby Martin提到,與國債類似,理論上沒有什麽能夠阻止短期企業債滑入負值。

“如果投資者想要存放現金,就會面臨這個問題,無論是放在銀行還是貨幣市場基金都是潛在的負利率,因為歐洲央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

德銀的總結相當精辟:

利率低的難以置信,歐洲9個國家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是負的,以歐元計價的企業債收益率重蹈覆轍只是時間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16

收益率曲線如此平坦了 債市怎麽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45

本文來自民生宏觀管團隊 管清友、張媛、朱振鑫、牟雲磊、李奇霖)

平坦收益率曲線的歷史考察和展望——民生宏觀固收觀察報告

一、收益率曲線已極度平坦

自2014年12月以來,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極端平坦化的特征。以10年期國開債與1年期國開債衡量的利差曲線為例,2014年12月其利差均值為9.61BP,在1月利差小幅回升至12.85BP後,2月的曲線利差已壓縮至4.8BP,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近期利率曲線極端平坦化的原因:1)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比較悲觀,對貨幣政策寬松存有較強預期,表現為長端品種的收益率不斷下行。2)流動性因外匯占款負增長、新股發行和春節因素等因素仍顯緊張,短端資金利率下行的幅度不及長端。

目前來看,極度平坦的收益率曲線抑制了長端利率下行的空間。降準之後,公開市場操作央行選擇將28天逆回購利率持平於4.8%,可見貨幣政策還是保持寬中偏穩的格局。但考慮到目前極端平坦收益率曲線,如果短端利率不能有效下降,那麽長端利率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下行空間。

回首歷史上的收益率曲線,平坦化利率曲線維持的時間都不太長,極端平坦化收益率曲線的終結依賴短端利率下行或長端利率上行來實現,前者對應的是貨幣寬松預期實現,後者對應的是貨幣寬松預期落空。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嘗試著回顧一下歷史上收益率曲線極度平坦化的原因,並且對未來收益率曲線和利率走在是做一個大致的推演。

二、歷史上平坦化收益率曲線

2002年至今,共出現六次收益率曲線平坦化行情,分別發生於2003年10月-2003年12月、2006年10月-2006年12月、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11年12月-2012年3月、2013年6月-2013年12月、2014年11月-2015年2月。

2003年10月-2003年11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熊平”,短端和長端利率雙雙上行,短端利率上行幅度大於長端。CPI預期上升對長端利率上行的壓力被央行買斷現券操作緩釋,而IPO和央票發行量上升強化了資金面緊張預期。但隨著經濟過熱,CPI走高,貨幣政策預期收緊,長端利率明顯上行,“熊平”轉為“熊陡”。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短端利率保持穩定,但長端利率下行。2006年全年基本面表現為低通脹和增長平穩,貨幣政策由2005年寬松轉為中性,全年利率曲線都呈現出平坦化下移特征。但隨著經濟過熱、通脹走高,市場在預期緊縮和加息確認中走出了由“牛平”轉為“熊陡”再轉為“熊平”的過程。

2008年9月-2008年10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短端利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速度更快。“牛平”的原因是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加速下行,貨幣寬松預期強烈。隨後後續貨幣政策大幅放松確認,曲線“牛陡”的形成,但在“四萬億”刺激之下,“牛陡”的形成後又快速變為“熊陡”。

2011年11月-2012年1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同樣表現為短端利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速度更快。“牛平”的原因是經濟快速下行引發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隨後貨幣實質性寬松引發“牛陡”行情,但貨幣寬松在也未改變經濟下行趨勢,2012年二季度再度回歸“牛平”。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持續半年的“熊平”,表現為短端和長端利率均大幅上行。“熊平”的原因是流動性供需的矛盾使資金利率不斷攀升,非標增長迅猛、流動性需求擴張而央行堅持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倒逼機構去杠桿。隨後因高利率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和銀行風險偏好回落,流動性壓力緩解,但場對央行貨幣政策是否寬松仍存疑慮,長端利率下行幅度不如短端,“牛陡”行情產生。

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持續半年的“牛平”,表現為短端和長端利率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幅度大於短端。對經濟下行和貨幣寬松預期使得長端品種的收益率不斷下行,但短端資金利率因外匯占款負增長、新股發行和春節因素等因素仍處相對高位。

總之,被壓抑的平坦化利率曲線不可能持續太久,必然會以長端利率上行或短端利率下行的形式朝歷史均值靠攏。在“牛平”的曲線中,如果貨幣寬松預期實現,則曲線將轉化為“牛陡”;如果貨幣寬松預期落空,則曲線將轉化為“熊陡”。在“熊平”的曲線中,如果緊縮預期實現,則曲線將轉化為“熊陡”;如果緊縮預期落空,則曲線將轉化為“牛陡”。

三、“牛平”之後後市如何演變?

從歷史看,利率曲線總共出現三次“牛平”,其中由“牛平”轉為“牛陡”行情共兩次:其中,2008年年底在市場轉變為“牛陡”之後立即轉為“熊陡”,而2011年底在市場變為“牛陡”後繼續“牛平”。“牛平”轉為“熊陡”的行情僅一次,出現在2006年。

經濟基本面狀況決定了貨幣寬松(收緊)預期能否實現,是市場“牛平”之後結局迥異的主因。

回顧來看的話,2008年年底,中國遭遇美國金融海嘯沖擊,在經濟悲觀的預期中,貨幣寬松配套了大規模刺激計劃,債券市場得以完成從“牛平”到“牛陡”再到“熊陡”的演變。2011年底,經濟下行壓力引發貨幣寬松,但隨著二季度歐債危機加深,經濟二次探底,貨幣不得不在年中再度寬松,曲線由“牛平”切換為“牛陡”再到“牛平”。2006年是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步入過熱的起點,因此在“牛平”之後轉為“熊陡”也不足為奇。

如果從過去推演未來,未來收益率曲線由“牛平”切換為“牛陡”再到“牛平”是大概率事件。

資金面來看,新股發行本身就是短期沖擊。從以往經驗來看,隨著節後現金回流,春節後的一至兩個月,資金面都會相對寬松。

此外,貨幣寬松幾乎不存在預期落空的風險。當前環境與2012年更類似,但比2012年更具不確定性。

從外圍經濟環境看,發達國家內需乏力,亟需靠外需“救火”,全球競爭性貶值愈演愈烈,在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於堅挺損及出口。預計央行會采取貨幣寬松和擴大匯率波幅至3%的方式緩釋,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可以增加熱錢套利的不確定性,貨幣寬松可以降低熱錢套息收益的同時緩解國內經濟下行風險。

從內部經濟環境看,當前房地產銷售要弱於2012年,但庫存卻高於2012年。此外,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因財稅改革而有所收斂,2012年地方政府借用地方融資平臺,通過基建穩增長的場景難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70

“寡婦交易”再現江湖 日債收益率一個月翻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58

與1月創出的歷史新低0.195%相比,周三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41%。短短一個月內長期國債收益率翻倍伴隨了債市波動率的急劇放大,這也是十多年來日債收益率首次超越德債。

盡管0.41%的收益率水平依然處於明顯低位,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債市大幅波動意味著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拋售日債。一旦日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的話,日本政府和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償債壓力也將加大。根據IMF最新數據,日本債務水平大約是其GDP的240%。

 Aviate Global亞洲研究主管Douglas Mort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債市出現劇烈波動可能給日本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敲響警鐘。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被迫削減國債頭寸,而這又將進一步放大波動。

在日本央行去年宣布擴大購買QQE之後,央行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由於央行並不會輕易調整頭寸,因此市場投資者一些操作很有可能放大波動。

數據顯示,目前十年期日債的波動率正處於歷史高位。而根據日本央行2014年6月的數據,債券收益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償債成本將增加導致日本金融機構面臨7.6萬億日圓的資本損失。

不過也有一些交易員認為波動率的回升是一個好現象。在長達20多年的通縮泥潭之後,持續不斷的寬松措施可能正在促使投資者追求風險更高的投資回報,這將為日本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P.S:在金融投資領域,高風險投資類似寡婦制造者,表明該投資潛藏的巨大損失,因而被稱為“寡婦交易”。在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由於日本經濟疲軟和政府債務水平奇高,大量交易者都認為日本國債被錯誤定價,從而做空日本國債。然而日本國債並未下跌,反而收益率繼續暴跌(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成反比),錯誤定價變本加厲,使得大批做空者被徹底消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61

“寡婦交易”再現江湖 日債收益率一個月翻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58

與1月創出的歷史新低0.195%相比,周三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41%。短短一個月內長期國債收益率翻倍伴隨了債市波動率的急劇放大,這也是十多年來日債收益率首次超越德債。

盡管0.41%的收益率水平依然處於明顯低位,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債市大幅波動意味著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拋售日債。一旦日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的話,日本政府和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償債壓力也將加大。根據IMF最新數據,日本債務水平大約是其GDP的240%。

 Aviate Global亞洲研究主管Douglas Mort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債市出現劇烈波動可能給日本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敲響警鐘。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被迫削減國債頭寸,而這又將進一步放大波動。

在日本央行去年宣布擴大購買QQE之後,央行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由於央行並不會輕易調整頭寸,因此市場投資者一些操作很有可能放大波動。

數據顯示,目前十年期日債的波動率正處於歷史高位。而根據日本央行2014年6月的數據,債券收益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償債成本將增加導致日本金融機構面臨7.6萬億日圓的資本損失。

不過也有一些交易員認為波動率的回升是一個好現象。在長達20多年的通縮泥潭之後,持續不斷的寬松措施可能正在促使投資者追求風險更高的投資回報,這將為日本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P.S:在金融投資領域,高風險投資類似寡婦制造者,表明該投資潛藏的巨大損失,因而被稱為“寡婦交易”。在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由於日本經濟疲軟和政府債務水平奇高,大量交易者都認為日本國債被錯誤定價,從而做空日本國債。然而日本國債並未下跌,反而收益率繼續暴跌(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成反比),錯誤定價變本加厲,使得大批做空者被徹底消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5

美債收益率連續第三周上行 加息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96

1200x-1-2

本周已是美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連續第三周上漲,為去年6月來以來首次,因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反複重申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加息。

耶倫下周將在國會作經濟展望報告,周三的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顯示,許多委員傾向於維持近零利率更長時間。同時,希臘與歐元集團周五終於達成協議,減少了資金對美國國債的避險需求。

資產規模130億美元的Eaton Vance公司基金經理Eric Stein告訴彭博

如果可以的話,美聯儲希望收緊(貨幣政策)。如果(美國經濟)維持現狀不變,我認為美聯儲可以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不希望利率是零。

彭博的債券交易數據顯示,五年期美國國債本周上升5個基點至1.59%,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市6個基點至2.11%。

投資公司FTN Financial首席利率策略師Jim Vogel周四告訴彭博, 債券市場“觀察美聯儲,然後觀察美聯儲所觀察的東西。”

市場相信美聯儲將要加息,爭議的只是首次加息的時間而已。

由於美聯儲發布了1月會議紀要,以及投資者對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能否達成新的協議持懷疑態度,美國國債收益率本周呈現較大波動。

美銀美林衡量美國國債波動性的MOVE指數在周四創下四個月新高。

加息速度遠超預期?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鑒於勞動力市場強勁複蘇,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高級美國利率策略師Brian Smedley認為,當美聯儲開始加息時,其速度將遠快於當前市場預期。

Smedley在報告中寫道:

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最為強勁的就業增長,勞動力市場的閑置迅速消失。同時,自上一輪商業周期以來,美國人口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導致失業率在既定凈新增就業的情況下,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這將導致美聯儲在未來一年中以快於短端利率曲線定價所反映的速度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21

德國首次以負收益率發行五年期國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81

德國周三首次售出了負收益率的五年期國債,顯示全球央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將市場推向更加不尋常的領域。

貨幣政策決策者此前擔心負利率可能會造成市場功能故障,但到目前為止這尚未發生。負收益率債券意味著投資者為債券支付的錢超過其面值,而且相當於要為該債券支付利息,如果持有到期則必然會產生損失。

這一曾經少見的現象正變得更加尋常。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歐洲宏觀債券研究部主管Alberto Gallo告訴《紐約時報》,負收益率債券是歐洲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30%的歐債主權債券都以負收益率交易。

據摩根大通,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歐元區負收益率債券由200億美元飆升至2萬億美元。丹麥、芬蘭、荷蘭和奧地利等國的五年期國債均以負收益率交易,連雀巢和殼牌石油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如此。

超低的債券收益率反映的是市場對安全資產的需求,以及對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的擔憂。但分析師們認為,此次德國售出負收益率的五年期國債主要的催化劑是歐洲央行為重振歐元區經濟而推出的量化寬松。

花旗國債交易部主管Zoeb Sachee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負收益率顯示市場擔心通縮和歐洲央行為應對通縮所采取的措施帶來的後果。這可能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歐洲央行上月宣布QE,自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債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該央行還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歐洲央行的這一決定將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推至歷史新低,甚至出現負收益率。本月,芬蘭成為第一個以負收益率發行五年期國債的歐元區國家,現在交易更加廣泛的德國五年期國債也緊隨其後。

據德國央行,德國周三以-0.08%的收益率售出32.8億歐元2020年4月到期的國債,而1月售出的40.4億歐元五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0.04%。

RBS的Gallo表示,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哪怕持有負收益率的德國國債也比把錢存在負利率的瑞士或歐洲央行那里要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26

中國A股未來收益率思考! DAVID自由之路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7792877
客觀的說,最近10年是中國投資的黃金時代,樓市、股市、郵票,藝術品,從全球來看,賺錢都太容易了,而我也是有幸參與了這一場投資大盛宴,分到了一杯羹。
    那麼未來如何?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還是黑暗時代?
    首先,投資收益率的地心引力永遠存在,對於一個人,不可能長期高複利增長,對於一個國家,也不可能長期高複利增長,這裡所說的複利,是扣除通貨膨脹的。
    美國100多年的股市歷史,道瓊斯指數從40點到現在的17000點,年化的複利5%多些,中國股市20多年歷史,複利相比美國要高很多,均值回歸是必然的。
    下面談談幾個指標,用2014年底的數據
     1、GDP
     1)總量:中國是10.6萬億美元,美國是17.4萬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61%
     2)人均:中國是8000美元,美國是53000美元,中國是美國的15.1%
     最樂觀情況,中國人均GDP逼平美國,還有6.6倍的增量。
     較樂觀情況,中國GDP總量逼平美國,還有1.6倍的增量。
     悲觀預期,這個沒法預測,先不去考慮。
     美國股市2000-2015年,僅增長不到2倍,所以按最樂觀情況考慮,未來還有一次大牛市,按較樂觀情況考慮,未來還有一次小牛市。
     2、股市總市值
    1)全球股票總市值:73萬億美元,全球GDP總量:大約73萬億美元,大約1:1
    2)中國股票總市值:5萬億美元,中國GDP總量:大約10萬億美元,大約0.5:1
    從市值看,還有100%的空間,但是要考慮中國資產證券化還不夠,全球就中國IPO最起勁,新股發發發!所以,實際上遠沒有100%的空間。
    3、市場利率
     1)美國、歐洲、日本,大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50%,利率不到1%,債券收益率不到3%,低風險品種的收益率,我預期很難超過5%。
     2)中國單打新股收益率就有12%,如果再融資打新,20%都能做到,無風險收益率非常高。
      無風險收益率超過發達國家經濟體1倍都不止。

基於這些數據,我對中國A股未來收益率的思考如下
1、從天花板考慮,未來最多還有1次較大牛市,也可能沒有。
2、如果出現較大牛市,前提是低風險品種收益率降低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也就是不能超過5%,否則長期看即使參與到牛市,也不見得跑贏固定收益的低風險品種。當然有人說可以先騎牛,再回頭參與高收益低風險品種,但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有參照系存在,很難牛起來,大眾不是傻子。
3、如果沒有牛市,熊市思維的盈利會超過牛市思維的盈利。
4、如果未來出現較大熊市,則是重新洗牌的機會,鳳凰涅槃後可以重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3

伯格头教你算投资收益率 伯格头

http://xueqiu.com/8754285358/44070601
收益率是炒股能力的首要指标。就好像打篮球要知道2分球3分球,玩体操要知道难度系数和打分规则。炒股,肯定首先要学会算收益率。否则就是输得糊涂赢得糊涂了,最后一笔糊涂账。中国股市再特殊,即使价值投资行不通市盈率没有用,学会算收益率起码还是有用的。因为大家不管什么是流派,最后都是要赚钱,都是要追求高收益率,这点是不会变的。

雪球上99%的人不懂怎么去算收益率。

所以你应该好好读一下这篇教程。

首先我认为大多数人不应该炒股,应该指数化投资。然后也就不用学收益率算法这些复杂的东西,用更少的精力获得更多回报。当然,雪球上绝大多数用户是不会听这些的,那你既然炒股了,就要了解一下收益率的算法。

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简明的例子来阐释各种收益率的意思,尽量不要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只用加减乘除就把问题说清楚。然后本文会用到一个股民老王的真实投资历程作为案例来分析。老王07年第一次入市,后来2013年6月再次入市投入十万,后来追加到五十万,2015年4月30日盘中突破500万,一年零十个月时间十倍。我们会通过不同方式计算老王的投资收益率。老王的投资历程见下表:


我们要介绍的第一个收益率概念,叫:年化。 这个道理还是很简单的,比如老王投资了8年,老张投资了4年,那肯定要比较平均每年的收益率。比较他们两人投资生涯的总回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时间长短不一样。

好,韭菜们一按计算器算出来了:老王投50万,得到500万,赚900%,8年时间,平均每年900/8=+112.5%。

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呢?这里就要说到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 刚才韭菜的算法叫算术平均,我们平时算考试平均分、居民平均收入,用的都是算术平均。但是在投资收益上用算术平均,往往是很不合理的。我们可以举一个特殊例子:老李一开始有1万,第一年赚了200%,第二年亏90%。那平均他每年有(200-90)/2=+55%的收益吗?不对啊!他从1万,第一年变成3万,第二年变成3000,明明是两年亏了70%呢! 算术平均错在哪里呢?投资是用乘法和除法算出来的,长期复利是乘方(指数增长),所以算长期平均就应该用开方,而不是除法。老李的年化收益应该是:(3000/10000)^(1/2)-1 = -45%。这就是几何平均的年化算法。

几何平均算出来的收益率就恰好等于每年存一个相同收益的定期存款最后获得的收益。我们拿老李的例子验证一下:假设老李存了一个利息为-45%的定期存款,第一年存1万,取出来变成5500。第二年是5500-(5500*0.45)= 3025,确实是他最后的投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人几何平均年化收益是x,就意味着他炒股的收益相当于存了同样时间的x利息的定期存款。所以我们常常会说,年化5%以下的人还不如存定期。

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对于大多数韭菜来说应该不成问题。然后韭菜一算:老王翻10倍,8年,几何平均一下,(500/50)^(1/8)-1=+33.3%。每年33%呢!

你看,又错了。错在哪儿呢,这要说到杠杆对于投资收益的影响。举例:老张一年赚了30%,但是用了一倍杠杆。老李一年赚25%,但是没用杠杆。你能说老张就比老李厉害吗?显然不能这么说。但是你能说老李就是比老张强吗?好像也很奇怪,比较老张赚的多呢!

杠杆对于投资盈亏有放大效应。所以在考虑收益率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杠杆的影响。所以有杠杆收益率去杠杆收益率之分。老张自己1块钱,融资1块钱,炒到2.3块,扣除融资负债,净资产有1.3。所以他的杠杆收益率是1.3/1 - 1=30%。 去杠杆收益率是2.3/2 - 1 =15%。杠杆收益率就好比净资产回报率ROE,去杠杆收益率好比资产回报率ROA,一个在分子分母都是用总资产,一个都是用净资产(都减去融资负债)。

那你说评价一个人的炒股能力,应该用杠杆收益率还是去杠杆收益率呢?应该是这样的: 去杠杆收益率反映的是一个人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抓牛股和抓波段)。杠杆收益率反映的是以上两种能力再加上押注能力(或者胆量)的综合结果。比如对于一个想要复制大v操作的雪球用户,如果他只想学大v的调仓,但是不打算学大v的杠杆比例,那么去杠杆收益率才是个有意义的指标。如果他既学大v的操作又模仿大v的融资比例,那么就看杠杆收益率。我们知道很少有人可以模仿别人的融资比例的,因为融资的限制还有个人因素等很复杂的条件,所以在雪球上晒杠杆收益率其实对其他人意义不大,只能孤芳自赏。当然,雪球官方的组合,收益率都是没有杠杆的,这个设计还是挺合理的。

好,韭菜再一次修改算法,老王50万本金再融资135万,也就是入市资产185万,然后资产增加到635万,年化(635/185)^(1/8)-1=16.7%。

当然,这个算法不正确,它没有考虑不同资金不同的入市时点问题。如果一个投资者的资金是有不断流入流出的,就不能简单的把最后的资金除以总投入。我们需要跟精细地看每笔自己流入/流出之后的账户变动,然后用时间加权,或是资金加权的方法来算年化收益率。

我们再举一个老陈的例子:老陈第一年从1万炒到3万。第二年追加投资7万(从10万开始),然后亏到8.3万。你觉得老陈炒股厉不厉害呢?

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老陈第一年赚2万,第二年亏1.7万,几乎打平,算是不太理想的(资金加权)。第二种:老陈第一年大赚200%,第二年只是小亏17%,总体来说还是很厉害的(时间加权)。

这两种其实都是对的,只是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老陈是一个基金操盘手,那么第二种算法就是正确的,因为他第二年亏损2万其实是因为年初的资金太多了。年初投那么多钱导致最后的亏损把第一年赚的都抹平了。但这件事能不能怪基金经理老陈呢?不能怪他,因为都是基民申购太多,老陈对资金量是不能控制的,他能做的只是每一年都尽量争取高收益率。老陈只对收益率负责,不对具体的盈亏资金负责。第一年赚200%,第二年亏20%,两年平均就是:[(1+200%)(1-17%)]^(1/2)=+57.8%,惊为天人。

这就是时间加权的算法,它强调每年的收益率都是一样重要的,而且只看选股能力和抓波段的能力,不要考虑资金的影响。基金行业公布的收益率也都是按时间加权的方法算的。意思就是:基金经理只管拿钱去炒,尽量帮你们赚;至于散户喜欢牛市认购熊市赎回,那不能怪基金公司。时间加权算法和去杠杆收益率背后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只看选股能力和抓波段的能力,因此在雪球上我认为应该用时间加权收益率,因为跟大V走的散户是不能模仿大v的资金进出的(大V去买一套房子,你也跟着买一套?),只能模仿调仓。雪球组合因为不能有资金流入流出,因此反映的也是时间加权收益率。

我们用时间加权算一下老王的去杠杆收益率:[(0.1/0.5)*(13/10)*(40/23)*(55/70)*(205/110)*(145/205)*(635/225)]^(1/8)= +3.5%


韭菜们表示不服,老王明明赚了500万啊!真金白银的赚到手了啊!怎么被你说得好像还不如存银行呢?

你别着急。这只是说明老王的盈利,主要不是归功于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而是归功于自己的资金管理,在合适的时候追加投资追加杠杆。通过深入理解不同收益率的计算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收益的来源,可以更好地评价自己或者别人的投资能力。这个老王的例子我们就看出,有些人不是选股厉害,而是有本事(or 胆量)在合适的时机融资。当然,老王是一路提高融资杠杆一路追加投资,没有撤资过,所以也很难说他的“选择融资时机技术”很厉害,很有可能只是愣头青撞大运。

那有没有收益率算法是可以全面反映一个人综合的投资因素的呢?就好象杠杆收益率一样,不仅仅是看选股能力。总之是一个叫人心服口服的,真正反映赚了多少钱的收益率指标?  这就是资金加权收益率了。资金加权就是强调只看资金是赚是亏,先赚2万后亏2万,那就是打平了。先赚20%后亏20%,则未必是打平。

资金加权的算法,有点像我们之前说的“几何平均”的理解方式:一个人如果存一个定期,利息恰好等于资金加权收益率,那么存几年的收益和炒股恰好是相同的。还是拿老陈的例子,存一个利息多少的定存,存两年之后可以变成8万呢?(回顾一下:老陈第一年从1万炒到3万。第二年追加投资7万(从10万开始),然后亏到8.3万。)

这里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先试试10%的利息。第一年存1万,年末得到1.1万。然后追加7万,第二年开始存入8.1万,年末得到8.91万,比老陈实际得到的8.3万多了。那么我们试一下更低的利息,比如2%。第一年存1万,年末得到1.02万,然后加7万,存8.02,最后得到8.18万,又比老陈实际的8.3少了。

我们再试一个2%~10%之间的利息把:3.32%。1万,先变成10332,加7万,存80332,年底得到82999元,正正好好。所以老陈的资金加权收益率是3.32%。

尽管资金加权收益率算起来很麻烦,但是他的意义是很容易解读的,我们再强调一遍:资金加权收益率反映了一个人的投资收益相当于存多少利息的定期存款。

老王的资金加权收益率(带杠杆)是多少呢?这非常难算。伯格头直接给出结论:+115%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理解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带杠杆/去杠杆,资金加权/时间加权等几组概念,并且能够算一下自己的收益率,了解自己真实的选股能力。或者算一下大V的收益率。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认真看,也不会认真算,继续稀里糊涂地享受牛市。只要能赚钱,谁在乎这些呢。[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58

打新策略数据分析,如何提高你的收益率 海和纳川

http://xueqiu.com/6890748820/44284676
海和纳川的老本行就是分析数据,现在一个月2批新股, 无风险收益率高的让人瞠目,到底怎么打才能更赚钱?花了一个周末做的PPT 和大家分享[笑]



这个结论很好理解,神A 股还是钟爱绝对股价低的股票,绝对股价越低,开板越晚
开板后后续涨幅也越大。代表人物:兰石重装,最近范例:江苏有线

越大的发型量导致了越高的中签率,而中签率高的公司尽管开板早,但是相比数倍的中签率差异,开板早的负面效果可以忽略。代表人物:国信证券

实际就是因为沪市发行量大嘛[摊手]

牛市,越早发行的公司显然开板后至今涨幅会越大。但是15年Q1涨幅相对与14年Q4开盘后涨幅更大可能说明存量股票涨太快,发行市盈率对比存量估值缺口大。而打新窗口期的资金需求造成前一批新股涨停过早打开。出现了次新股机会。[复盘]

这个结果出乎我意料,一般认为打新期间大盘下跌,因此越早打新越方便抄底。应该是周二中签收益率会低,中签率也会低。但是目前看来,结果恰恰相反。强烈建议大家周二打新!!!

还是老问题贴图不是很清楚,如果需要源文件的可以给我留邮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