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日本,為史上首次。
今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低跌至0.307%,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升至0.371%。
擔憂歐元區通縮的投資者買入避險資產,受此影響,德國國債利率在近月大幅下跌。德國國債收益率的下滑讓投資者想到了日本。日本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低於1%近兩年。日本經濟連續10年零增長,且物價不斷下跌。
荷蘭合作國際銀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歐洲利率策略主管Richard McGuire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顯示出市場不相信歐洲央行能通過QE振興歐元區經濟。歐洲日本化是一個相當熟悉的主題。市場認為,目前困擾歐洲的通縮力量絕不是暫時的。
歐洲央行將通脹目標設為略低於2%。據歐盟統計局數據,1月,歐元區通脹跌至-0.6%,與歐元區史上的最差記錄持平。
上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1.1萬億歐元刺激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購買政府債券。歐元區希望通過刺激推升歐元區通脹。
歐洲央行購買國債時間將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歐洲央行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自從歐洲央行進入負利率時代,歐洲的債券市場就已經瘋了,不僅多國國債收益率滑入負值區間,現在連企業債都出現了負收益率。
昨天收盤時,瑞士食品制造商雀巢2016年到期的債券收益率只有-0.2%,雀巢的評級為Aa2,屬於第三高的評級。
隨著通縮對歐元區脆弱的經濟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一些投資者在考慮持有雀巢公司的債券,即便回報率是零,因為包括德國國債在內的發達國家主權債(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收益率已經變成負值,歐洲央行對現金存款征收0.2%的利息。
美銀的策略分析師Barnaby Martin提到,與國債類似,理論上沒有什麽能夠阻止短期企業債滑入負值。
“如果投資者想要存放現金,就會面臨這個問題,無論是放在銀行還是貨幣市場基金都是潛在的負利率,因為歐洲央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
德銀的總結相當精辟:
利率低的難以置信,歐洲9個國家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是負的,以歐元計價的企業債收益率重蹈覆轍只是時間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來自民生宏觀管團隊 管清友、張媛、朱振鑫、牟雲磊、李奇霖)
平坦收益率曲線的歷史考察和展望——民生宏觀固收觀察報告
一、收益率曲線已極度平坦
自2014年12月以來,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極端平坦化的特征。以10年期國開債與1年期國開債衡量的利差曲線為例,2014年12月其利差均值為9.61BP,在1月利差小幅回升至12.85BP後,2月的曲線利差已壓縮至4.8BP,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近期利率曲線極端平坦化的原因:1)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比較悲觀,對貨幣政策寬松存有較強預期,表現為長端品種的收益率不斷下行。2)流動性因外匯占款負增長、新股發行和春節因素等因素仍顯緊張,短端資金利率下行的幅度不及長端。
目前來看,極度平坦的收益率曲線抑制了長端利率下行的空間。降準之後,公開市場操作央行選擇將28天逆回購利率持平於4.8%,可見貨幣政策還是保持寬中偏穩的格局。但考慮到目前極端平坦收益率曲線,如果短端利率不能有效下降,那麽長端利率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下行空間。
回首歷史上的收益率曲線,平坦化利率曲線維持的時間都不太長,極端平坦化收益率曲線的終結依賴短端利率下行或長端利率上行來實現,前者對應的是貨幣寬松預期實現,後者對應的是貨幣寬松預期落空。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嘗試著回顧一下歷史上收益率曲線極度平坦化的原因,並且對未來收益率曲線和利率走在是做一個大致的推演。
二、歷史上平坦化收益率曲線
2002年至今,共出現六次收益率曲線平坦化行情,分別發生於2003年10月-2003年12月、2006年10月-2006年12月、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11年12月-2012年3月、2013年6月-2013年12月、2014年11月-2015年2月。
2003年10月-2003年11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熊平”,短端和長端利率雙雙上行,短端利率上行幅度大於長端。CPI預期上升對長端利率上行的壓力被央行買斷現券操作緩釋,而IPO和央票發行量上升強化了資金面緊張預期。但隨著經濟過熱,CPI走高,貨幣政策預期收緊,長端利率明顯上行,“熊平”轉為“熊陡”。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短端利率保持穩定,但長端利率下行。2006年全年基本面表現為低通脹和增長平穩,貨幣政策由2005年寬松轉為中性,全年利率曲線都呈現出平坦化下移特征。但隨著經濟過熱、通脹走高,市場在預期緊縮和加息確認中走出了由“牛平”轉為“熊陡”再轉為“熊平”的過程。
2008年9月-2008年10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短端利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速度更快。“牛平”的原因是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加速下行,貨幣寬松預期強烈。隨後後續貨幣政策大幅放松確認,曲線“牛陡”的形成,但在“四萬億”刺激之下,“牛陡”的形成後又快速變為“熊陡”。
2011年11月-2012年1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牛平”,同樣表現為短端利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速度更快。“牛平”的原因是經濟快速下行引發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隨後貨幣實質性寬松引發“牛陡”行情,但貨幣寬松在也未改變經濟下行趨勢,2012年二季度再度回歸“牛平”。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持續半年的“熊平”,表現為短端和長端利率均大幅上行。“熊平”的原因是流動性供需的矛盾使資金利率不斷攀升,非標增長迅猛、流動性需求擴張而央行堅持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倒逼機構去杠桿。隨後因高利率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和銀行風險偏好回落,流動性壓力緩解,但場對央行貨幣政策是否寬松仍存疑慮,長端利率下行幅度不如短端,“牛陡”行情產生。
2014年11月-2015年2月:收益率曲線特征是持續半年的“牛平”,表現為短端和長端利率均下行,但長端利率下行幅度大於短端。對經濟下行和貨幣寬松預期使得長端品種的收益率不斷下行,但短端資金利率因外匯占款負增長、新股發行和春節因素等因素仍處相對高位。
總之,被壓抑的平坦化利率曲線不可能持續太久,必然會以長端利率上行或短端利率下行的形式朝歷史均值靠攏。在“牛平”的曲線中,如果貨幣寬松預期實現,則曲線將轉化為“牛陡”;如果貨幣寬松預期落空,則曲線將轉化為“熊陡”。在“熊平”的曲線中,如果緊縮預期實現,則曲線將轉化為“熊陡”;如果緊縮預期落空,則曲線將轉化為“牛陡”。
三、“牛平”之後後市如何演變?
從歷史看,利率曲線總共出現三次“牛平”,其中由“牛平”轉為“牛陡”行情共兩次:其中,2008年年底在市場轉變為“牛陡”之後立即轉為“熊陡”,而2011年底在市場變為“牛陡”後繼續“牛平”。“牛平”轉為“熊陡”的行情僅一次,出現在2006年。
經濟基本面狀況決定了貨幣寬松(收緊)預期能否實現,是市場“牛平”之後結局迥異的主因。
回顧來看的話,2008年年底,中國遭遇美國金融海嘯沖擊,在經濟悲觀的預期中,貨幣寬松配套了大規模刺激計劃,債券市場得以完成從“牛平”到“牛陡”再到“熊陡”的演變。2011年底,經濟下行壓力引發貨幣寬松,但隨著二季度歐債危機加深,經濟二次探底,貨幣不得不在年中再度寬松,曲線由“牛平”切換為“牛陡”再到“牛平”。2006年是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步入過熱的起點,因此在“牛平”之後轉為“熊陡”也不足為奇。
如果從過去推演未來,未來收益率曲線由“牛平”切換為“牛陡”再到“牛平”是大概率事件。
資金面來看,新股發行本身就是短期沖擊。從以往經驗來看,隨著節後現金回流,春節後的一至兩個月,資金面都會相對寬松。
此外,貨幣寬松幾乎不存在預期落空的風險。當前環境與2012年更類似,但比2012年更具不確定性。
從外圍經濟環境看,發達國家內需乏力,亟需靠外需“救火”,全球競爭性貶值愈演愈烈,在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於堅挺損及出口。預計央行會采取貨幣寬松和擴大匯率波幅至3%的方式緩釋,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可以增加熱錢套利的不確定性,貨幣寬松可以降低熱錢套息收益的同時緩解國內經濟下行風險。
從內部經濟環境看,當前房地產銷售要弱於2012年,但庫存卻高於2012年。此外,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因財稅改革而有所收斂,2012年地方政府借用地方融資平臺,通過基建穩增長的場景難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與1月創出的歷史新低0.195%相比,周三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41%。短短一個月內長期國債收益率翻倍伴隨了債市波動率的急劇放大,這也是十多年來日債收益率首次超越德債。
盡管0.41%的收益率水平依然處於明顯低位,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債市大幅波動意味著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拋售日債。一旦日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的話,日本政府和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償債壓力也將加大。根據IMF最新數據,日本債務水平大約是其GDP的240%。
Aviate Global亞洲研究主管Douglas Mort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債市出現劇烈波動可能給日本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敲響警鐘。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被迫削減國債頭寸,而這又將進一步放大波動。
在日本央行去年宣布擴大購買QQE之後,央行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由於央行並不會輕易調整頭寸,因此市場投資者一些操作很有可能放大波動。
數據顯示,目前十年期日債的波動率正處於歷史高位。而根據日本央行2014年6月的數據,債券收益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償債成本將增加導致日本金融機構面臨7.6萬億日圓的資本損失。
不過也有一些交易員認為波動率的回升是一個好現象。在長達20多年的通縮泥潭之後,持續不斷的寬松措施可能正在促使投資者追求風險更高的投資回報,這將為日本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P.S:在金融投資領域,高風險投資類似寡婦制造者,表明該投資潛藏的巨大損失,因而被稱為“寡婦交易”。在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由於日本經濟疲軟和政府債務水平奇高,大量交易者都認為日本國債被錯誤定價,從而做空日本國債。然而日本國債並未下跌,反而收益率繼續暴跌(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成反比),錯誤定價變本加厲,使得大批做空者被徹底消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與1月創出的歷史新低0.195%相比,周三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0.41%。短短一個月內長期國債收益率翻倍伴隨了債市波動率的急劇放大,這也是十多年來日債收益率首次超越德債。
盡管0.41%的收益率水平依然處於明顯低位,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債市大幅波動意味著投資者可能會進一步拋售日債。一旦日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的話,日本政府和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償債壓力也將加大。根據IMF最新數據,日本債務水平大約是其GDP的240%。
Aviate Global亞洲研究主管Douglas Mort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債市出現劇烈波動可能給日本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敲響警鐘。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被迫削減國債頭寸,而這又將進一步放大波動。
在日本央行去年宣布擴大購買QQE之後,央行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由於央行並不會輕易調整頭寸,因此市場投資者一些操作很有可能放大波動。
數據顯示,目前十年期日債的波動率正處於歷史高位。而根據日本央行2014年6月的數據,債券收益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償債成本將增加導致日本金融機構面臨7.6萬億日圓的資本損失。
不過也有一些交易員認為波動率的回升是一個好現象。在長達20多年的通縮泥潭之後,持續不斷的寬松措施可能正在促使投資者追求風險更高的投資回報,這將為日本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P.S:在金融投資領域,高風險投資類似寡婦制造者,表明該投資潛藏的巨大損失,因而被稱為“寡婦交易”。在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由於日本經濟疲軟和政府債務水平奇高,大量交易者都認為日本國債被錯誤定價,從而做空日本國債。然而日本國債並未下跌,反而收益率繼續暴跌(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成反比),錯誤定價變本加厲,使得大批做空者被徹底消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已是美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連續第三周上漲,為去年6月來以來首次,因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反複重申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加息。
耶倫下周將在國會作經濟展望報告,周三的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顯示,許多委員傾向於維持近零利率更長時間。同時,希臘與歐元集團周五終於達成協議,減少了資金對美國國債的避險需求。
資產規模130億美元的Eaton Vance公司基金經理Eric Stein告訴彭博:
如果可以的話,美聯儲希望收緊(貨幣政策)。如果(美國經濟)維持現狀不變,我認為美聯儲可以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不希望利率是零。
彭博的債券交易數據顯示,五年期美國國債本周上升5個基點至1.59%,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市6個基點至2.11%。
投資公司FTN Financial首席利率策略師Jim Vogel周四告訴彭博, 債券市場“觀察美聯儲,然後觀察美聯儲所觀察的東西。”
市場相信美聯儲將要加息,爭議的只是首次加息的時間而已。
由於美聯儲發布了1月會議紀要,以及投資者對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能否達成新的協議持懷疑態度,美國國債收益率本周呈現較大波動。
美銀美林衡量美國國債波動性的MOVE指數在周四創下四個月新高。
加息速度遠超預期?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鑒於勞動力市場強勁複蘇,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高級美國利率策略師Brian Smedley認為,當美聯儲開始加息時,其速度將遠快於當前市場預期。
Smedley在報告中寫道:
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最為強勁的就業增長,勞動力市場的閑置迅速消失。同時,自上一輪商業周期以來,美國人口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導致失業率在既定凈新增就業的情況下,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這將導致美聯儲在未來一年中以快於短端利率曲線定價所反映的速度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國周三首次售出了負收益率的五年期國債,顯示全球央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將市場推向更加不尋常的領域。
貨幣政策決策者此前擔心負利率可能會造成市場功能故障,但到目前為止這尚未發生。負收益率債券意味著投資者為債券支付的錢超過其面值,而且相當於要為該債券支付利息,如果持有到期則必然會產生損失。
這一曾經少見的現象正變得更加尋常。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歐洲宏觀債券研究部主管Alberto Gallo告訴《紐約時報》,負收益率債券是歐洲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30%的歐債主權債券都以負收益率交易。
據摩根大通,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歐元區負收益率債券由200億美元飆升至2萬億美元。丹麥、芬蘭、荷蘭和奧地利等國的五年期國債均以負收益率交易,連雀巢和殼牌石油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如此。
超低的債券收益率反映的是市場對安全資產的需求,以及對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的擔憂。但分析師們認為,此次德國售出負收益率的五年期國債主要的催化劑是歐洲央行為重振歐元區經濟而推出的量化寬松。
花旗國債交易部主管Zoeb Sachee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負收益率顯示市場擔心通縮和歐洲央行為應對通縮所采取的措施帶來的後果。這可能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歐洲央行上月宣布QE,自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債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該央行還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歐洲央行的這一決定將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推至歷史新低,甚至出現負收益率。本月,芬蘭成為第一個以負收益率發行五年期國債的歐元區國家,現在交易更加廣泛的德國五年期國債也緊隨其後。
據德國央行,德國周三以-0.08%的收益率售出32.8億歐元2020年4月到期的國債,而1月售出的40.4億歐元五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0.04%。
RBS的Gallo表示,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哪怕持有負收益率的德國國債也比把錢存在負利率的瑞士或歐洲央行那里要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