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洪灝為交銀國際董首席策略師、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
“沒有期望,就永遠不會失望。” –Alexander Pope
滬港通延遲;境外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的資金流入量大跌;上海股市面臨調整:如果投資者在兩周前由於全球的拋售潮而清倉,那麽他們上周又便會錯過全球股市近兩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周。如是,一年的勞碌也將付之一炬。基本面無法解釋這種劇烈的市場波動。流動性驟然下降和市場情緒劇轉是主要原因(請參閱我們2014年10月13日的報告《聚焦美元強勢》和2014年10月20日的報告《貨幣政策的拐點》)。正當許多市場參與者以為市場波動已成往事,VIX指數過去一周史無前例地連續三日每日急跌10%以上,說明市場的波動仍然未朽。本周,美聯儲將於本周結束QE3,歐洲仍然在討論是否擴大其量化寬松計劃,而日本對其銷售稅和量化寬松政策的問題仍未有定案。海外市場仍將修複,但難免脆弱。
過去幾天,新聞報導滬港通被延遲,而且沒有啟動的時間表。由於上周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幅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之一,決策層可能擔心美聯儲本周將結束的QE3對資金流向波動的影響有關而暫緩了滬港通計劃。滬港通滯後的消息令上海股市失望,而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此前市場認為上海股市大漲是由滬港通和貨幣寬松所推動。然而,盡管我們的研究沒有發現證據顯示滬港通相關的個股表現大幅領先,而且有關個股占總交易額的占比甚至下降了,但過去兩個月以來上海股市上漲勢頭依舊不減。由於此前市場對滬港通的信心是如此之強,一旦有關滬港通的預期逆轉,市場將會開倒車。
我們的資金流向模型追蹤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中國股市指數ETF,而我們統計的這些ETF占全球中國ETF管理總產的90%以上。我們的模型顯示,每當境內市場ETF資金流量凈增加30億美元,境外市場ETF資金流量凈境加40億美元(正如9月初的情況),資金流便會停止,而市場也會開始回調(《滬港通和資金流向的真相 》,2014年8月22日)。這些資金流的上限有可能與各個市場的外匯配額與成交量有關(焦點圖表1-2)。由於滬港通給予上海的配額高於香港,而且上海股市估值較低,我們之前認為隨著滬港通啟動時間臨近,上海股市應跑贏港股。而9月初以來上海股市的一直領先。如今,滬港通計劃被延遲,市場的預期將發生逆轉,而資金流向不再支持上海股市的持續修複,而短期內將會出現回調。
房價的調整將進入尾聲;貨幣政策將到達拐點﹕最新數據顯示,70大中國城市中,69個城市的房價2013年以來首次均出現跌幅。我們一直認為,房地產今年將顯著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是一個需要重點監測的市場風險。中國現已開始行動,除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已廢除房地產限購令。中國政府更在9月30日宣布自2008年以來應對房地產放緩的最積極舉措,即下調房貸利率,同時房貸采取“認貸不認房”的政策。從價格周期來看,基於積極的政策反應,我們認為房價的調整將進入尾聲 - 除非經濟再次陷入2008年的谷底。此外,貨幣供應量增速已跌至以往會導致政策幹預的水平(焦點圖表3)。同時,考慮到CPI和房地產價格通漲,中國的實際利率已飆升至歷史高點。這種情況以往一般導致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的出現。
然而,許多人將逆周期寬松政策視為等同強勁的刺激政策,因而反對常規的廣譜貨幣政策放松的舉措。許多專家認為,由於就業率持續攀升,因此不需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降息。然而我們的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美國的就業增長的帶動下,全球就業率自2013年初以來一直飆升。盡管如此,最近這些市場均突然面臨通縮風險,並正考慮推出進一步的量化寬松政策。換言之,就業率上升並不能成為拒絕放松貨幣政策的理由,而全球其他國家的經驗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此外,逆周期寬松政策並不能等同於大規模的刺激政策。盡管定向寬松政策暫時保住了經濟的尾部風險,然而由於SLF等一些創新的貨幣措施的期限相對較短,這些定向寬松政策並沒有轉化成新的貸款或經濟增長,新增的資金可能已自行找到流入金融市場的方式,這有可能是實體經濟和股市之間在最近出現重大分歧的原因之一。因此,市場投機活動的風險已被放大。舉例說,融資融券的總量已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當市場預期變更時,這些杠桿式投資的平倉活動將會來的十分粗暴。雖然A股的長期展望有所好轉,但其短期風險實是不容忽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曾幾何時,人人網最火的那幾年,在SNS中,人人網還排的上國內最成功之一,但是現在我身邊的朋友幾乎不會再上人人網。
陳一舟是半手接過人人網的,說白了他就是看到SNS這個行業好像還挺有前景,“投機”進了這個領域。而他模仿的FB的老大紮克是作為一個創業者一番熱血、一行一行代碼打出FB的帝國的。但是陳一舟作為一個商人,一個一心想著賺錢不顧用戶體驗的公司,怎麽能發展好呢?
人人網失敗的兩個重要原因
人人網一旦出售非核心業務,也就意味著,陳一舟在對外宣布人人網的失敗,而這些涉及到的原因太多了,但是最重要的就兩點,人不行,做錯了事。
1、人不行不是說陳一舟的能力不行,相反,陳先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投資家,如果其不想那麽多,躲在背後做一個風投,今天的成就不一定在劉芹,張穎之下。問題就出在,他想的太多太多,很多不該他幹的事情,他都去幹了,但是他又是個偏偏不懂互聯網的人。
唐初有一道規定,叫做“不歷州縣不擬臺省”,今天的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從業者,不管是富的流油的程序員,還是高大上的產品經理,還是像我這種苦逼兮兮的運營屌絲,又甚至是售後,客服,你們都有可能當上CEO的,這話不是吹,是真的實話。理由很簡單,你們都知道整個行業運行的大體機制,因為這些崗位的工作決定了,其會和上下遊打交道,摸清整個或者部分產業鏈的上下部分。
但是陳一舟不是,他不是一個互聯網從業人員,他是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別人看不上人人這個破東西的時候,他一眼瞄準了其價值,但是卻做不好。不是不努力,真的做不好。
同時奉勸一句,如果要創業,在戰略方向多聽聽你的投資人,但是對於產品細節和運營手段上,千萬別聽資本人士的意見。今天我依舊覺得互聯網是個屌絲的行業,並不是因為錢少,而是這個行業對於接地的要求遠遠大於對於戰略的把握,你如果選錯了方向,後果是你做不大,但是你做爛了產品,那麽只有死路一條。
2、第二個,就是運營的方向一直在作死。能永遠活下去的社交產品都是把自己定位成工具來做,所謂工具,大致有兩條要求,其一是滿足用戶的交流需求,這個簡單。其二是不對用戶施以任何影響性的行為,這里包括對用戶正面或者負面,以及任何試圖說服以及改變用戶原本觀點和價值觀的行為。說得簡單一點,沒有價值觀的,沒有政治正確的社交產品才是好產品。
但是人人顯然把這一項做糟了,生活化內容越來越受打壓,而新聞性的內容卻越來越受吹捧,一個門戶網站才喜歡做的事情,卻被一家社交網站如獲至寶,我不知道原因是什麽,但是結果卻顯而易見。正常的社交屬性被摧毀的體無完膚。
帶來的後果是,原本平平無奇的社交網絡,很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全民大聯歡,在用戶內的傳播效果大大增強,然後各種代購,段子手,廣告狗紛沓而來,至此,內容是全毀了。
總結一句話,好的運營達到三個要點。1、靜悄悄的氛圍,平緩而不死;2、莫談國事;3、別貪心新聞屬性的傳播。
不是人人太封閉,而是做了太多原本一個社交不應該做的事。
產品對人人網也有大影響
先來問這麽個問題:大家為什麽會在一個社交網站上加一個人?
豆瓣可能是我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微博可能是因為他是個名人;微信可能是親朋好友都在玩,諸如此類。那人人呢,最常見的理由是“他(她)是我同學”。當你們不再是同學,那這個社交的需求就淡了。
所以,一個直觀的現象是,好多人基本畢業之後就很少用人人了,很多人的感覺都是,畢業之後再上人人,都沒什麽東西可看了,所以不用了。
為什麽畢業之後就不用人人了,是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我個人覺得大約是這麽幾個原因:
第一:人人的關系是學校為主,曾經有個人人狀態,叫“有種人際關系叫我有他人人”,雖然人人也是個強社交產品,但其實比之微信要弱一些:我可能不會隨便因為一個人跟我同校,就在不了解的時候給他我的手機號、微信號(因為它相對偏私人,我個人會傾向於給已經熟悉、有一定了解的人),但我卻可能因為他跟我同校就加了他人人。
所以其實有個問題,微信來說,他是真的把人分成好友/非好友;但人人不是,好友、非好友之間,還存在一種“我有他人人但不認識”的關系。
這樣就會帶來兩個問題:
1、你人人timeline上一大半的人,其實是你不關心的、同時也懶得看的,這部分人的存在,會影響你看到不想看的內容,比如各種腦殘的“不轉不是中國人”、“莫言最美的十個句子:我很傻,你別對我好,我會當真”等等(是,我知道有屏蔽以及特別關註功能,但是普通用戶會不會用是另一回事);
2、好友組成複雜,會讓人無法暢所欲言,再加上人人的傳播效果相對於朋友圈更強,面對一群不認識的人,當你不知道你的某個行為會冒犯到某些人;試想某姑娘發現自己曬了個自拍都被人分享然後諷刺了一番,那她下次曬圖的時候是不是會多斟酌一下?如果幹什麽事都要斟酌一下,那很多人可能就直接不幹了——還不如發到更「友善」的朋友圈去(朋友圈里很少有人會當面諷刺)。
第二:基於第一點(人人的關系是學校為主),又產生了一個現象,人人上用戶真正最關心的內容,往往是學校的動態——比如吐槽學校的文章啊、學校最近有什麽變化啊、哪個學院有了個漂亮的學妹啊等等;但是一旦離開學校,你的關註點就從學校變成了社會——這點上,人人又明顯不如微博,你看那里有社會動態、有熱門事件的討論、有名人和紅人,這都是人人很難提供的。
結合以上兩點,想發東西的時候不如發在朋友圈、想看的東西都在微博,兩面夾擊,人人不衰落才怪。
上面是產品的主要問題:當然產品還有太多問題我都懶得吐槽了,人人動不動改版(比如時間軸版本,推了一下就不推了)、發通知(您有幾個好友在玩XXX)、傻逼人人小秘書經常發私信「快來用嗶嗶吧」挺煩人的,但是吐槽歸吐槽,對於人人這種量級的產品,這些小細節沒有能夠達到影響一個產品興衰的程度——90%的用戶沒你想象的那麽在乎這些事,他們大多數並沒有想過好的產品、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如何。
人人網的運營困局
曾經有個著名的校內八大俗:生活常識化妝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後悔成功錄,論文大全雅思題。戀愛金句傳送門,男默女淚蛋疼文。讀到哪句心疼了?不頂不是中國人。
好多人把這樣內容太多歸結為人人衰落的原因,這個觀點其實是有失偏頗的。這樣的內容低端歸低端,但是能增進活躍度啊,我相信這應該是人人運營kpi考核的一部分。要真按照這答案里某些人說的把這樣內容封殺了,人人活躍度立刻減到活不下去你信不信?
但是我也不是給這種內容說好話,這樣的內容撐得了一時、撐不了一世。一個社交網站,你社交做不好,那你就該多花點心思做內容,放任低端內容不管我可以理解,那你倒是多鼓勵原創啊——人人對於抄襲完全是不管不問,前陣子更是聽說某個抄襲抄襲成性的蘇姓紅人進了人人並受到陳老總的親切接待(這蘇姓紅人有句名言:我比其他抄襲號好多了,我都是從站外往人人抄,都不抄人人網其他人的),有這樣的人存在,能怪人人網的段子永遠落後微博麽——你的段子都是抄的、過時的,我幹嘛不去微博直接看呢。
另一個問題又是產品上的,人人這種強社交做內容,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看一個人文章很好,想點進去細看,結果一看,誒,不對非好友開放看不了;點好友申請,誒,對方好友已滿——這種事我經歷過太多次了。一方面希望優質內容傳播、一方面又有權限限制、好友數限制讓你沒法舒服的看。(記得人人希望通過「關註」功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最後倒是連公共主頁這個不錯的產品都給弄砸了)
說完內容運營,再說用戶。
我一直覺得,社交網站的產品,其實應該是用戶。而人人的用戶運營……
早期08年有一批“人人網紅人”,他們紅主要是因為他們抄襲的比較勤,並不是因為原創。一度記得看某紅人爆料,她可以接廣告,但是要人人網運營的許可,同時還要給人人網分成、如果自己私下接廣告會怎麽樣呢?直接被刪了幾千好友(想象一個微博大號被刪了80%粉絲)。這種限制具體到了只能發某一家視頻網站的地步。
現在人人網倒是寬松多了,至少人人紅人接廣告不用分成了,他自己也生生捧起來了一批大號,我印象深刻的比如胡XX、陶X,涉及個人評價的先不說。沒錯,是能帶來不少流量,但是就一句,哪個網站是靠培養少數幾個草根大號維持活躍的,我是想不出來;至少社交網站更應該註重形式上的公平,這種捧,只會讓其他比較紅的人心理有落差,跑到別的網站去。
1996年,中國第一個互聯網門戶網站瀛海威在萬眾矚目中誕生。
僅僅4年後,瀛海威創始人兼總裁張海樹被迫離開。當時的控股人中國興發集團認為責任全在張海樹的戰略失敗之上。遠在海外,瀛海威的模仿對象“美國在線”已被yahoo遠遠甩在身後。
她回憶到:“瀛海威限於困境時一晚,我和丈夫開車走在北京的路上,那個時候天黑了,霧很大,我們跟著車流,看不見方向,車流往前走一點,我們就走一點,我突然發現,那時的瀛海威不也是這樣嗎?”
對陳一舟而言,大概也是如此。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能做到被我們這一代熟悉,已經是天大的本事了。
===============================================
央廣國際連線嘉賓,江蘇電視臺財經評論嘉賓,反錘聯盟發起人,微博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公眾號jrxwzx、qiaozhong1206,歡迎交流互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作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article/104
本文作者為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博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昨晚美聯儲正式宣布結束QE,FOMC聲明同時釋放鷹派信號。美國股債齊跌,美元指數走強,黃金下跌,油價受庫存影響略有反彈。
1、QE的退出進程符合預期,未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常態化仍將采取漸進方式,不會操之過急。從2013年5月開始,關於QE提前退出的聲音就不絕於耳,但美聯儲在政策退出上依然非常謹慎,未來加息也是如此。盡管本次會議聲明偏鷹派、就業市場也在穩步複蘇,但美聯儲不會過早加息,最可能的時間還是最初耶倫提到的明年二季度。
2、不會過早加息的原因:一是美元加速升值並不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目前美國很依賴貿易再平衡式複蘇。二是目前通脹低位,預期穩定,美聯儲並沒有壓力。三是美國資本市場過去幾年的反彈和貨幣寬松有直接關系,貨幣收緊操之過急可能會造成金融風險。
3、QE退出以及貨幣政策常態化的影響:
①美元走強,不是短期,而是中長期。原因: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收縮,美國內部去杠桿、外部再平衡,新興市場危機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②黃金進入熊市:去年的大跌可以視作黃金中長期熊市的起點,目前還未結束。美聯儲收縮,美元走強是最主要的原因。
③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低迷。雖然在地緣政治的沖擊之下,大宗商品會間歇性反彈,但在全球需求弱複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價格難有趨勢性上行。
4、對中國的影響:
①加劇外匯占款的趨勢性下行,推動央行貨幣投放渠道轉變。美元走強的背後是美國經濟複蘇和美國利率水平(美債)的上升,而國內則面臨房地產市場趨勢性走弱、貨幣持續寬松的情況,這將縮小國際資本在中國的套利空間,導致外匯占款繼續走低,這將迫使央行通過其他方式補充基礎貨幣,預計明年再貸款、PSL、SLF等貨幣投放將繼續頻繁使用,如果外匯占款下行幅度較大,或有降準出現。
②加劇中國出口複蘇的壓力,促使國內采取更多的內生性微刺激措施,同時倒逼國內改革。美國此輪複蘇伴隨著貿易再平衡,並不會直接帶動中國的出口,相反,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將隨著美元指數一起加速攀升,這將對出口造成更大的壓力。外生性複蘇難,只能靠內生性力量。預計未來微刺激措施仍會不斷發力,內部自貿區的探索以及外部貿易規則的談判也將隨之加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