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據韓聯社消息,韓國統一部發言人鄭俊熙17日表示,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勇浩(Thae Yong Ho)近日已攜同妻子兒女抵達韓國,在接受韓政府保護的同時,正根據有關機構的規定走相關程序。
鄭俊熙表示,太勇浩位居朝鮮駐英國大使館第二把交椅,僅排在大使玄鶴峰後,在目前投誠的朝鮮外交官中屬於最高級別,主要負責朝鮮體制的外宣工作。鄭俊熙還指出,如此高層的外交官棄朝投韓實屬例外。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8月16日報道,朝鮮匿名消息人士8月15日表示,“朝鮮駐英國外交官在事先做了周密準備之後毅然逃離朝鮮大使館,據悉正在辦理前往第三國流亡的手續。
朝鮮外交官太勇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16日稱,這位名叫Thae Yong Ho的外交官負責向英國公眾宣傳朝鮮的形象,以及了解定居於倫敦近郊的脫北者動向。他和妻子以及家人居住在倫敦西區,在英國生活了10年,但在幾周前失去聯絡。
位於倫敦郊區的朝鮮駐英大使館
韓國《中央日報》引述匿名消息來源的話說,“朝鮮大使館希望找到這名外交官的下落,但是未能成功”。報道還說,在這種背景下,“第三國”意味著既不是朝鮮,也不是韓國。
中央日報還報道,在俄羅斯等地方活動的一個朝鮮創匯單位,其中一名幹部也在大約差不多的時間,與妻子一同逃亡。這名幹部是因為無法湊足外匯寄回國內,擔心受處分而出走。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事務專家約翰•尼爾森-賴特說:“鑒於派駐人員數量以及投入相當資源維持使館運作,倫敦一直是朝鮮的外交重點。這樣的‘叛逃’事件對於英國及其盟國來說,很可能具有很高的情報價值。”
目前,英國外交部和朝鮮駐英大使館都沒有就此事發表評論。
據共同社17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研究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開始成為日本外交的重要課題之一。美媒報道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美軍高官表達了反對意見。從中可 隱約看出,日本作為唯一核爆國卻又執迷於美國“核保護傘”的矛盾窘境。在美國政府內部,以軍方為中心也有不少意見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態度消極。奧 巴馬被認為或將於9月宣布為實現“無核武世界”而轉變政策,安倍政府將對此保持關註。
保持均衡
安倍6日在核爆地廣島召開的記者會上,當被問及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相關問題時表示:“(美方)現階段尚未作出任何決定,將會繼續密切溝通。”安倍此前剛在“原子彈爆炸死難者悼念儀式暨和平祈願儀式”上稱“將繼續為實現無核武世界而努力”。
日本政府一直抱有“矛盾”,但首相官邸消息人士稱“廢除核武器無法一蹴而就,必須慎重推進”,說明了不贊成做出很大政策變動的立場。
據分析,安倍可能是在7月26日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會談時表達了反對意見。“我期待著日美能采取進一步合作。”安倍在對外公布的會議 開頭部分提及朝鮮局勢,表示有意鞏固日美同盟。哈里斯也回應稱:“亞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是日美同盟。”對首相的禮節性拜訪一般時長約為10分鐘,而該 會談持續了約25分鐘。
日本防衛省幹部一邊回避實際會談內容,一邊指出“如果讓對方看到漏洞,力量的平衡就會崩潰。為避免出現不穩定狀況,美國的核遏制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他舉出朝鮮的核與導彈開發、中國軍事崛起等安保環境惡化之例,為依賴美軍的日本外交方針謀求理解。
不過,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也提及英法和韓國的反對意見,並打出“盟友攜手欲阻止奧巴馬政治遺產”的標題。
擁核的擔憂
奧巴馬政府內部反對轉變政策的意見多以擔心“助長日本進行核開發”為理由。熟悉美國政府內部討論的相關人士透露,認為“日本一旦認為美國不可靠,何時擁核都不足為奇”的看法已經成為默契。
事實上,據美媒報道稱,奧巴馬政府在7月商討核政策的閣僚會議上,有多名重要閣僚反對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中,國防部長卡特提及了對美國遏制力弱化感到不安的盟友可能會下決心自行擁核。
副總統拜登也在6月接受美媒采訪時透露,曾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若日本擁有了核武器怎麽辦?他們有能力一夜之間開發出核武器”,向中方尋求為阻止朝鮮開發核武器發揮影響力。
美國一名核裁軍專家表示:“如果因擔心核武器擴散至核爆國日本而無法推動裁軍的話,實在太諷刺了。”
廣島民眾有話說
對於日方的態度,核爆地卷起了不安與憤怒的漩渦。在距離核爆中心約1.6公里處遭受核爆的廣島市民清水弘士(74歲)強調稱:“如果美國宣布不 首先使用核武器,將成為實現廢除核武器的巨大起點。”他還同時表示:“對於日本政府一面呼籲廢核一面依賴核保護傘的姿態,核爆受害者一直在提出反對意見。 希望能適可而止。”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總統樸槿惠G20杭州峰會期間是否有雙邊會晤安排表示,日程安排仍未最終確定。
在被問及有關韓中日外長會談舉辦事宜時,趙俊赫稱目前三方正在協商,日程還未最終敲定。但此前韓日外長通電話時,曾就舉辦三方外長會議等各種事宜加強合作達成共識。
據預測,韓中日外長會談或將於8月底舉行,本次會議由日方牽頭,意在為韓中日首腦會談鋪路。但由於“薩德”入韓、釣魚島等問題,有分析認為,三國外長會議或難成行。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G20峰會)將於9月4-5日在杭州舉辦,成員國除七國集團(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外,還包括韓國、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阿根廷、俄羅斯、土耳其、沙特、南非等11個新興經濟體及澳大利亞和歐盟。
7月8日據俄羅斯聖彼得堡媒體報道,一名叫金哲森的朝鮮駐俄外交官在俄羅斯失蹤。據當時推測,金哲森可能向西在歐洲國家尋求政治庇護。金哲森1975年出生於平壤,自2003年起一直處理朝鮮對外貿易業務。
此前在7月6日,朝鮮大使館駐聖彼得堡經貿處工作人員曾向警方報案稱,使館三等秘書7月1日下班後一直無法與其取得聯系。
8月19日,據香港媒體報道,金哲森最近已偕妻率子選擇投奔韓國。據報,金哲森一家比朝鮮駐英國公使太勇浩一家還要早抵達韓國。
脫北者(資料圖來源:搜狐圖片)
金哲森7月在俄羅斯消聲匿跡後,俄羅斯電訊通訊社曾報道稱,金哲森是從白俄羅斯的機場離境。當地執法部門追查到他乘車逃至普爾科沃機場的路線。金哲森將自己的汽車停放在機場停車場後,與妻子兒子購買了當天飛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機票。
韓國的朝鮮問題專家分析,金哲森一家是在韓國政府協助下,借道第三國輾轉抵達韓國。
據韓聯社19日報道,韓國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日前投奔韓國的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於7月中旬親自向韓國政府表明歸順意願,並於7月下旬從英國直飛韓國。
據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太永浩子女中有一人沒有同家人一起赴韓,而是留在了第三國。太永浩入境後,韓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其歸順保密。韓國政府一位高官表示,政府內部知道太永浩歸順的人很少。太永浩及家人根據韓國政府周密的“歸順作戰”迅速抵達韓國。有觀點認為,太永浩未經由第三國,能從英國直接飛赴韓國,是因為英國政府積極提供了配合。
圖為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
據熟悉朝鮮內情的消息人士19日透露,朝鮮外交官在派駐國普遍陷入經濟困難,駐歐洲某國的朝鮮使領館人員甚至申請低保,在駐在國參加醫保接受免費醫療服務。
該消息人士稱,駐美洲的朝鮮外交官還請求僑民社團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牙科治療等服務,並接受醫藥品援助,駐東南亞和非洲的外交官即使感染瘧疾、登革熱等也無法接受像樣的治療,還有人因健康惡化回國。
報道分析認為,平壤當局陷入財政困境,減少了對駐外外交官的補貼。特別是年初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並發射遠程導彈招致 國際社會史無前例的強力制裁,可能導致朝鮮外交官的生活狀況每況愈下。
針對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外交官叛逃事件,朝鮮20日作出回應說,一名外交官犯下貪汙等罪行,擔心回國受到懲處而叛逃。朝方還譴責韓國利用這起事件進行反朝宣傳。
朝中社20日發表評論說,朝鮮一名駐英國外交官犯有貪汙、出賣國家秘密、強奸等罪行,於今年6月接到召回指令,朝鮮檢察機關7月決定對這名外交官進行調查,這名外交官遂攜家人從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出逃。朝方未提及這名叛逃外交官的姓名和具體職位。
朝中社同時譴責韓國方面利用此次叛逃事件進行反朝宣傳、煽動“同族對決”,並批評英國方面無視朝方引渡犯罪嫌疑人的正當要求和國際慣例,而是將這名朝鮮外交官交給韓方。
本月17日,韓國政府證實,朝鮮駐英國大使館一名太姓高級外交官攜家人抵達韓國。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2日回應臺前官員要求蔡英文以臺灣名義入聯問題時表示,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申請加入。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言行。
記者提問:據報道,臺防務部門前負責人蔡明憲率“臺灣聯合國協進會”要求蔡英文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明臺希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成為新的“會員國”。臺外事部門負責人18日稱,臺當局會持續有意義參與、但不會推動“加入聯合國”。你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眾所周知,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申請加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言行。任何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
在2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發布了出席G20峰會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名單,陸慷表示,中方已經做好G20杭州峰會各項準備工作。
2016年杭州G20峰會會標
據悉,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將與會的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有:
二十國集團成員領導人: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巴西領導人、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韓國總統樸槿惠、 墨西哥總統培尼亞、俄羅斯總統普京、南非總統祖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美國總統奧巴馬、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 總理莫迪、意大利總理倫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沙特阿拉伯王儲繼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國防 大臣穆罕默德;
嘉賓國領導人:乍得總統代比、埃及總統塞西、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老撾國家主席本揚、塞內加爾總統薩勒、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國總理巴育;
國際組織負責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等。
2016年杭州G20峰會主場館夜景
陸慷表示,杭州峰會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杭州峰會各項籌備工作,包括場館設施、主要活動安排、禮賓會晤保障等工作目前進展順利。中國已經做好準備、杭州也已經做好準備。中方期待有朋自遠方來。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舉行。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並主持會議,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等有關活動。
財稅改革重頭戲——中央與地方間財政關系調整,邁出重要一步。
8月24日,中國政府網正式披露《國務院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勾勒出2016年~2020年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路線圖, 今年將率先在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啟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到“分竈吃飯”、包幹制,再到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變化,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逐漸明確,特別是1994年實施的分稅制改革,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體系框架。
但是,新的形勢下,現行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不同程度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規範等問題,
《意見》將之歸納為:政府職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場調節或社會提供的事務,財政包攬過多,同時一些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承擔不夠;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合理,一些本應由中央直接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承擔,一些宜由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過多,地方沒有擔負起相應的支出責任;不少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交叉重疊,共同承擔的事項較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規範;有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缺乏法律依據,法治化、規範化程度不高。
《意見》稱,這種狀況不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利於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與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不相適應,必須積極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根據《意見》,此次改革堅持財政事權由中央決定。即明確中央在財政事權確認和劃分上的決定權,適度加強中央政府承擔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能力,維護中央權威。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在中央授權範圍內履行財政事權的責任,最大限度減少中央對微觀事務的直接管理,發揮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加強區域內事務管理的優勢,調動和保護地方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具體劃分央地事權和支出責任原則上,《意見》綜合考慮基本公共服務受益範圍、政府職能和行政效率、實現權責利相統一、激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做到支出責任與財政事權相適應。
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方面,《意見》稱,要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逐步將國防、外交、國家安全、出入境管理、國防公路、國界河湖治理、全國性重大傳染病防治、全國性大通道、全國性戰略性自然資源使用和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確定或上劃為中央的財政事權。
同時,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要逐步將社會治安、市政交通、農村公路、城鄉社區事務等受益範圍地域性強、信息較為複雜且主要與當地居民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地方的財政事權。
另外,減少並規範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要逐步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科技研發、公共文化、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就業、糧食安全、跨省(區、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環境保護與治理等體現中央戰略意圖、跨省(區、市)且具有地域管理信息優勢的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並明確各承擔主體的職責。
此外,建立財政事權劃分動態調整機制。比如,在條件成熟時,將全國範圍內環境質量監測和對全國生態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生態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上劃為中央的財政事權。
在完善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方面,《意見》稱,中央的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方的財政事權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區分情況劃分支出責任。
比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義務教育等,可以研究制定全國統一標準,並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或以中央為主承擔支出責任。
另外,《意見》還提出,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
此次《意見》還給出了相應的保障和配套措施,比如,明確政府間財政事權劃分爭議的處理,完善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和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等。
《意見》給出了改革的時間表:
2016年有關部門要按照《意見》要求,研究制定相關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具體實施方案。選取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率先啟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同時,部署推進省以下相關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2017年~2018年,爭取在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9—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領域改革,形成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清晰框架。
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稱,中方必須尊重南海仲裁案結果。這是否將影響中菲兩國年內開展對話?另據報道,菲外長就毒品犯罪問題召見了中國駐菲大使。你對此有何回應?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已多次重申,中方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菲律賓方面包括菲最高領導人近來多次表示,希望盡快同中方開啟對話。昨天我已經說過,我們也願意盡快開啟中菲對話。菲律賓是我們的友好近鄰,雙方雖存在一些問題,但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雙方能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分歧,我們對此有信心。我們對中菲雙方盡快開啟會談持積極和歡迎態度。
關於第二個問題,毒品是全人類的公敵。打擊毒品犯罪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政府一貫堅定打擊毒品犯罪,意誌堅定,政策明確,成效顯著,是國際社會打擊毒品犯罪的中堅力量。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也積極開展國際禁毒合作。中方理解和支持菲新政府在杜特爾特總統領導下優先打擊毒品犯罪的政策,願同菲方積極開展禁毒合作,並為此制定共同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