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漲316點 地產股省鏡

1 : GS(14)@2016-07-12 08:13:17

■恒指昨隨外圍反彈,全日升逾三百點。 李潤芳攝


【本報訊】恒指昨隨外圍反彈,惜二萬一千關遇阻!美股上周五接近破頂,亞太區股市幾乎全線升,帶動恒指昨曾升逾400點,高見20972點,收市升316點或1.5%,收報20880點;H指跑贏恒指,升168點或近2%,收報8703點,大市成交增至602億元。美國就業數據強勁,但加息預期未有升溫,息口敏感度造好。地產股全線升,新地(016)、恒隆地產(101)及新世界(017)升逾2%,高息股受捧,港鐵(066)與香港電訊(6823)破頂,分別收報40.4元及11.56元。另騰訊(700)再闖高位升1.7%,首見180元。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指孳息續低下,收息股未來一、兩年仍可造好,而在人民幣貶值下,南下資金亦會繼續買入收息股。他又認為,倘流動性推動標普500指數破頂,港股短線會有支持,惟有關升勢料難持續。滬綜指昨最高曾上3022點,但三千關得而復失,收市升6點至2994點;深成指微跌16點,收報10594點。兩市總成交6,998億元人民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2/196910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53

不應追香港地產股 盧志威

1 : GS(14)@2016-08-03 01:56:07

2016-07-26 Metro
這個夏天忽然全城亢奮,信心似乎來自港人確信聯儲局不會在短期內加息,因為低息而水浸,所以股市和樓市因勢而起,近日漸漸變旺。不過,筆者留意到,香港投資者的心態,遠比外圍樂觀,例如近日以利率期貨推算出來的加息機會率,便顯示7月初以來,今年加息機會漸漸上揚。

其實,脫歐震盪遠比想像中為低,對宏觀經濟是好事,但是市場認為加息機會微乎其微,似乎就有點過分樂觀,一旦出錯,恐怕會重演英鎊短時間內跌十多巴仙的慘況。

筆者不是在說一定加息,只不過想指出,當加息機會率由10%升到30至40%,整個世界的資產價格走勢,已可以完全變樣,所以趁着近日市旺進行追擊之餘,也應審慎管理風險。

發展商hold貨免沽冧市

一個不應再追的板塊是香港地產股,由於香港人怕執輸的心態,所以見到息口有風吹草動,部分人便立即追價買樓,加上二手盤源不足,有些業主又收起不賣,所以在低成交下,出現搶高的情況。

不過,筆者翻查土地註冊處一手成交統計資料,今年1至5月買賣合約數字為4,095宗,6至7月中的成交估計可能有5,000至6,000宗,但今後幾年,每年可供發售的單位差不多二萬個,每半年應該賣近一萬個單位才行,即是說發展商故意hold住近一半的貨源,以免沽冧個市,同時就算樓盤有1,000個單位,每次只推幾十個,以飢餓營銷手法,營造熱賣感覺,引人購買。這種手法可以吸引到部分傻仔落搭,但是如果懂得計數,知道2017至18年有多少單位落成,到時想繼續hold住的成本上升,就會出現供需逆轉的情況。

盧志威(逢周二見報)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76

港股牛氣初現 陸東:最高23000 小心地產股

1 : GS(14)@2016-08-09 07:54:36

2016-07-30 iM
港股7月大翻身,全月升了1,097點。若以恒指2月低位18278點計,恒指至7月底共升了3,613點。可惜「七翻身」卻有頭威無尾陣,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恒指最多曾跌344點,低見21830點,最終收報21891點,仍跌283點,國企指數更失守9000點。

展望8月,港股還能更上一層樓嗎?據統計,2008年至2015年恒指8月全部跌市收場。但有見港股7月峰迴路轉,市場開始有人喊「牛市重臨」,到底7月升浪是預視牛市將至,抑或陷阱一場?星級分析員陸東認為,現階段港股處於熊三牛一交界,短綫別碰本地地產股,但文化產業股仍然可投資。

瑞銀證券H股策略分析師陸文杰則預期,H股下半年表現不會太差,潛在升幅有5%至10%,主要受惠於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本港、國企積極向外擴張等因素。然而,A股若持續低迷,港股亦會無運行。深圳龍騰資產管理董事長吳險峰表示,內地股市未見牛蹤,但考慮到內地錢多無出路,料A股繼續震盪,上落的機會較大。

陸東:現處熊三牛一交界

聯儲局一如預期不加息,本預期港股強勁「七翻身」,惟受累於中央政治局罕有表態要抑制資產泡沫,內房股周四(28日)跌幅全面。此外,銀監會擬加強監管理財業務,內銀股亦不濟。加上期指結算日,港股最多曾挫165點,22000點一度失守,惟尾市跌幅收窄,收報22174點,跌45點,結束三連升,成交減至697億元。7月份內地股市更顯著受壓,中小板更成重災區,資金明顯暫避A股,滬、深兩市成交額按日急增66%,至8,069億元人民幣,周五(29日)跌勢持續。

熱錢掃新興市場資產

縱使內地股市受政策影響而下跌,然而港股此回卻明顯不受A股影響,主要因為熱錢開始流入新興市場,而估值便宜的港股(港交所(00388)7月26日數據顯示,自2014年底以來,港股估值一路走低,截至5月底,港股市盈率僅為9.12倍,同期上海股市市盈率為13.47倍,深圳股市更高達35.94倍)。數據進一步顯示:截至7月20日當周,約8.1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和香港地區股市,創去年6月以來最大單周淨流入。這主要因為歐洲對冲基金的避險投資策略正在改變,原先主要投向美元、日圓國債,如今卻湧向新興市場的高收益國債及股票資產。

美銀美林資金流報告也顯示,大批熱錢正搶奪新興市場資產,截至7月20日一周,高達61億美元由歐洲股票基金流走;年初迄今,日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規模也大縮42%。另一方面,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卻創12個月新高,達47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債市基金的規模更創紀錄新高,達49億美元,預示着一度被視為風險資產而遭拋售的新興市場資產,正重新獲得青睞。摩根士丹利也將新興市場固定收益資產評級從「減持」,上調至「中性」,報告指相較於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正趨改善,投資這類資產或許能帶來不錯的回報。

人幣貶值引資金湧港

7月恒指大升,主要因為道指連創新高,帶動港股造好。此外,6月約有400億元經「港股通」流入港股,資金主要買內銀,部分基金得以套現而持有充裕現金,7月港股造好,現金充裕的基金轉買入藍籌股。還有本港樓市近日現小陽春,令本地地產股上升,最後是大戶殺熊證,加速恒指上升。在不經不覺間,恒指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便回升1,097點。上周四(21日)突破22000點大關後,周二(26日)再高見22300點,創去年12月7日以來新高。

綜觀近期資金流向,中港基金在過去一周吸納50億元,為過去4個月之最,加上港滙處於高位,資金流入香港,集中投資股市或樓市,對後市帶來啟示。人民幣貶值亦引發內地資金湧港,亦有利於港股。此外,中國經濟有機會見底,次季GDP增長為6.7%,略高於市場預期的6.5%,通脹亦只有1.9%。

還有深港通傳將於9月開通,但是,市場卻仍存隱憂,諸如,盛傳日本量寬幅度僅有1.5萬億日圓,而且日本央行早已擔任日股的最大莊家,遠較香港政府在1998年入市支撑港股之舉更厲害,相關的風險絕不容忽視,但在利好消息多於利淡消息下,究竟今次升市是屬於牛市陷阱?抑或牛市重臨?

不少人認為,牛市來臨似乎言之尚早,因為所有創新高的股份,均屬房託如領展(00823)及公用股等,股市未進入瘋癲狀況,加上,本港經濟和企業盈利,整體上未能配合港股大幅攀升,踏入8月,不少大藍籌股公布業績,市場對此無太大憧憬,因預料大企業業績將受累於經濟大環境。

下半年最高見23000點

「星級分析員」陸東亦認為,港股牛市依然未到。他表示:「港股現時處於熊三、牛一交界,主要因為,目前的企業盈利增長動力低、加上,利率又低,投資者信心差。這與2002年底、2003年初情況一樣,但當時有自由行政策推出,可刺激經濟,但現時沒有刺激措施,而且調整幅度較2002年、2003年為大。」陸東估計,恒指下半年會持續上落,最高見23000點,低見19000點。

然而即使恒指有波幅,沒大升幅,他卻認為,仍然可以入市。他看好內地文化產業板塊,他說:「我問內地秘書,平日有甚麼消遣,她說看電影,一張門票大約120元人民幣。內地秘書工資約7000元人仔,她說一星期看4套,即500多元人仔。她令我留意到iMax China(1970)及深圳上市的萬達影業,我看到她們的盈利增長及新銀幕的增加,這家公司是值得留意。瑞銀報告指,當iMax拿到1%市佔率,都已經非常賺錢,因為中國電影市場實在太大,你看到其新銀幕增長,每季數以十個地增加,而她的票房也很強勁。」

金沙銀娛非博彩業務佳

另一可吸納的板塊是澳門賭業股,是否值得趁低吸納?他說:「我覺得,有兩間公司在賭業以外做得比較好,一間是金沙中國(01928),一間是銀河娛樂(00027)。金沙好一點,因為她派息比較多,她派息不是指她對股東特別好,而是因為其母公司比較等錢用,所以她一定會派息。銀娛想派也不可以派,因為她需要投資,所以銀娛的派息率會低一點,而金沙的派息率,估計有5厘以上。金沙中國可以看到中場佔50%,VIP佔11%,Retail佔14%,酒店佔15%,老虎機亦佔8%,其實未夠分散,但她比永利澳門(01128),澳博控股(00880)行快了。」

3大改變 不買地產股

本港地產股又如何?他認為買不過:「今天市面上出現三大結構性改變,令到現在疑似50%折讓的地產股並不便宜。一、以前樓價跌地價也大跌,就像麵包與麵粉,即使貨價跌,料價也一定跌,但今天貨價跌,但料價不跌,因為多了不少大陸買家,他們和香港人搶地,與新鴻基地產(00016)、嘉里建設(00683)、恒基地產(00012)、長實地產(01113)搶。但以前即使樓價跌也可以保持Margin。二、從前賣樓,樓花不久就賣完,但今天全幢起完,3年也未賣完,因為呎價貴了,現在人們會考慮清楚才會買,樓去貨速度慢了很多,現時發展商要起了出來,等一大輪才賣得出,地產商的回本期是拉長了不少。三、政府條例的改變,從前可以『發水』,1,000呎可能只得600呎,但現在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不可以用來作價,地產商的發水能力一下子變成零。」

那是否長綫也不看好,他認為要揀個別股票,她們就是恒基及信和置業(00083)。他說:「有人做地產比較好,好像恒基,她沒有投地,除了北京道地盤,她們過去收了不少地,不論是紅墈、深水埗、西洋菜街等,很多盤,成本不會多過5,000元一呎,她們很成功,保持麵粉的成本夠低,這一策略非常成功。另一間可以考慮持有的是信和,從前她是「清兵」,心口有個勇字,但她們現在不是,不會跟你博命。她們推樓的周期快了很多,現金回本快了,資金充裕了。她們之前賣了很多樓,而且現金多。」

陸文杰:散戶可買兩類股

近日港股回到22000點水平,瑞銀亦對港股下半年稍為樂觀,預期今年下半年H股的潛在升幅有5至10%。瑞銀證券H股策略分析師陸文杰表示,該行對港股下半年稍為樂觀,主要是因為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本港市場、國企積極向外擴張,可增强技術水平及盈利率,因而會有一輪增長機會,但是由於國企改革還有一些不確定性,所以上行空間不是非常大。

陸文杰說:「今年以來,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尤其是6月底7月初的一輪港股熱,可以看到內地大型投資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公募基金也開始對港股有興趣,一般來說,他們的投資是可持續的,而且集中在高分紅股票或者估值比較低、價值比較明顯的股票,所以資金量會更穩定。」

他分析指,大機構加入,一方面是由於人民幣持續貶值,要追求本幣更高的收益,因而往國外投資。同時,內地貨幣比較寬鬆但信用風險在上升,投入房地產企業債的收益率可能4%不到,相對而言港股的收益率更高,這將是港股市場下半年的一大支撑。

下半行料升幅有限

對於H股漲幅,陸文杰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說從MSCI中國指數來看估值,過去5平均市盈率10至12.5倍,現時11倍似乎偏低,有發展空間。然而他提醒投資者,H股下半年上行空間有限,是因為H股市場當中仍有很多國企,「最近消息上很熱鬧,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還在等待國企改革、債務重組的成本如何分擔。」的確,目前國企改革尚未有清晰的路徑,因此陸文杰亦不認為,國際投資者能有堅定信心重倉中國。

另外,市場憧憬第三季會宣布深港通開通時間,陸文杰估計,滬港通額度用完之前,便會有明確發展方向。他指,「監管當局不會讓額度的問題,成為妨礙跨境投資項目的障礙,所以我覺得額度是可增加的。增加額度時,同時宣布深港通開通,我認為是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時機,所以也不需要太久。」陸文杰又預期,深港通如果開通,對香港中小型股的股價而言,是一大催化劑,有助推動股價上升。

他續指,深港通對港股正面影響較大,這是因為深圳A股的中小型股估值並不便宜,海外投資者興趣亦不大;反而對內地投資者,不論散戶或機構投資者而言,在本港上市的中小型股會有更大吸引力,因此深港通的正面作用會偏向南向。

此外,瑞銀亦上調國企指數目標,預料截至年底國指將達到9800點,就周五(29日)收報8958點,目標價較現價有9.4%潛在升幅,MSCI中國指數目標則只有61點。至於被問到市場有看法認為,從H股多年的走勢圖可看到,現時還會有約兩成的升幅時,陸文杰認為基本因素並不支持H股出現兩成升幅,因企業盈利整體全年平均預估只有3%。「從H股估值區間來講,現在是11至11.5倍,沒有那麼高的上漲空間。從企業盈利而言,除原材料和能源企業,因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而出現難以持續的盈利按年大幅增長外,其他行業都是低單位數增長。」

外闖高息股可留意

既然H股漲幅有限,投資者又甚麼投資選擇呢?陸文杰認為現時散戶投資者可留意兩類股份,分別是穩定的高息股,以及往外擴充發展的股份。他表示,港股有不少分紅派息穩定,即使盈利有波動,但仍會提高派息,以保持派息絕對水平不下降。

至於往國外擴張股份,他則認為中小型股票盈利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且現時的估值遠比A股低。「基本上對國際擴張的股票我們都挺喜歡,不僅限於中小盤,選中小盤是因為它們基數比較小,在海外收購一個企業,馬上對它的資產或者利潤增幅會非常明顯。」

他表示,現時如醫療和IT硬件行業在外海擴張比較活躍,內地企業「走出去」引進一些技術、品牌對其國內業務很有幫助,他說:「譬如說醫療,我們已看到一些企業在海外去收購一些藥品專利,包括一些醫療服務技術。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是落後於一些大的國際的藥廠、國際醫療機構,所以仍有很大空間可拓展。」

陸文杰強調,在未來2至3年中國企業往海外收購,是一個重要的趨勢,更認為三五內中國很有潛力發展國際型的企業。他解釋,現時很多行業不論家電、機械、消費品等,在國內的增長都已慢下來,但國際市場上仍有拓展的空間。同時,因中國的產品產量夠好、且便宜所以很容易在國際市場獲取份額,故此往國外擴張的企業值得投資者留意。

吳險峰:五成資金入市

恒指一度衝破22000點,較2月低位反彈已超過兩成,從技術層面,可界定為「技術性牛市」,然而前文提及的專家普遍傾向保守,不敢把港股唱得牛氣沖天,估計短期大市難逃上落市格局。不僅如此,似乎連內地私募基金經理對港股的熱情也不及往時,好像深圳龍騰資產管理董事長吳險峰過往一直有投資港股,尤其中細價股,但最近接受本刊訪問時,他直言已參與不多,只保留一些國企改革、新興產業的貨底,即使估值再低,暫時亦沒有興趣再買。

或許,這解釋了近半年在港上市的中細價股買賣兩閒,資金聚焦幾隻重磅股的奇怪現象。「我認為,要有些特別事件才能導致股價上漲,或者一些超預期的東西,單單便宜不超預期,股價漲不了。加上,現在大家買股票都想着跑,關鍵是怕中小股票跑不掉。現在大家在不得不投資,又不看好的矛盾心態下,找一些流通性好的股票,所以都買大股票了。」

A股缺乏基本面支持

港股要進入牛市,至少內地A股也要打破悶局,關鍵是,吳險峰覺得,內地股市主要靠資金推動回升,本身缺乏經濟基本面支持,很難說A股已現牛蹤。「股票真正的價值提升,一定要靠經濟基本面向好,企業盈利不斷的提升,但是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指望多數企業盈利超預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說現在大家進入股市,由於資金成本低,股票成了相對較好,甚至迫不得已的選擇,但進入股市後,又擔心經濟跟不上,或者有黑天鵝事件,導致很多人抱住擊鼓傳花的心態。」

事實上,今年內地私募基金也相當難做,單單是年初的熔斷及人民幣貶值事件,已殺得不少基金措手不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只有兩成多的私募基金取得正回報,至於去年旗艦基金大賺七成的吳險峰也難逃見紅的厄運,如今亦不敢太過進取,保持中性的策略。

他坦言,旗下基金的倉位不高,更着重倉位調撥及選對股票,畢竟A股未到雞犬皆升的地步,大市焦點往往集中在少數板塊,倒不如放棄「大包圍」策略,把資金押注在贏面較高的股份,最終回報可能會更佳。「現在原則是不滿倉,萬一你買的不是市場抱團的股票,就會很被動,而且盡可能適應市場,配置到市場有可能抱團的資產。」

內地流行說「抱團取暖」,指的是大部分基金經理因一致看好,而追逐同一個概念和板塊的股份,結果股價愈捧愈高,導致有部分熱門股的基金持股可佔流通股數的三成以上,也成了不少基金重倉股名單的常客。

解根本問題 牛市才現

值得注意是,類似的現象一樣發生在港股,資金一窩蜂擁向確定性較高的股份,例如騰訊控股(00700)、瑞聲科技(02018)和領展(00823),反觀很多三、四綫股卻乏人問津,令熱門股表現得愈來愈強;稍有不同是,內地炒作時間可以很短,快則一兩天就轉風向,明顯沒有港股投資者般長情。

面對這種市況,他只能抱住對股市不悲觀,也不能樂觀的做法,「我們會以五成倉位為軸心,當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把倉位加到六、七成去,等市場反彈後,又開始減到五成,再高一點可能減到五成以下,當然更重要是要選對板塊。」

吳險峰堅信,除非內地房地產和經濟雙雙軟着陸,解決根本問題,才有機會孕育出新牛市。而事實上,較早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提出房產稅改革「要義無反顧地做」,就被他視為當局要調控房價的訊號,不希望樓價一直上升。「我覺得要讓資產價格自然回落,當然不是硬着陸,不管從居民收入、租金回報率來看,誰都知道現在中國房地產是有泡沫的,尤其是一、二綫城市,讓泡沫適度的破一破,對國家的競爭力也有幫助。」

至於經濟問題則涉及供給側改革和民間投資。他指,內地經濟何時出現拐點,很視乎市場出清的過程,其中過剩產能最好讓市場自然收縮,能賺錢、有效率就留下來,等產能慢慢去掉,反而「一刀切」會令供需失衡,「出清的過程會有些反覆,我覺得改革更多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不僅去產能,也要看能不能創造新的需求。」

3方面刺激民間投資

目前內地各界熱議民間投資的問題,為了刺激投資,中央或通過改革重新激發民間投資的興趣。對此,吳險峰直言沒有民間投資,內地經濟肯定是一潭死水,「你看政府投資是把GDP拉上,但沒有效率,民間投資才真正有效率,因為我要為自己投資負責,我要賺錢,所以經濟真正要起來,民間投資一定要起來。」他認為可從降低資金成本、開放投資領域,以及減低稅收三方面入手。

綜合而言,他估計未來國策方向是資產價格將會有較大的調整空間,相對人民幣滙率會較穩定,只會讓人民幣出現緩慢及小幅度的貶值,換言之,在人民幣維持穩定的前題下,貨幣政策亦不能太過寬鬆,「從信貸角度,我認為股市不會有太大漲幅,別指望指數漲到3600點、3700點,不太可能。但因為本身的流動性多,中間會有些機會,然後就要看能不能抱對了團。」

現在可以「抱甚麼團」?他形容不同市場階段,有不同選擇,比如中央大搞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及去產能,就曾令年初商品價格上漲,於是投資者向商品股抱團,直至通脹預期降溫,資金又轉炒其他題材。目前,吳險峰傾向揀一些估值較低的股份,好像上汽集團(滬:600104)或美的集團(深:000333),兩股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8.2倍及12.4倍。「我關心利率下行,經濟又不好,成長股根本不知有否增長,所以我選這些確定性高的股票,反正便宜,也有一點避險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64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03 23:34:2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64

投資精靈﹕利好因素已反映 港地產股或見頂

1 : GS(14)@2016-09-06 04:51:20

【明報專訊】美國加息預期降溫,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推動下,市民及投資者紛紛將注碼押在「磚頭」上兼積極掃樓,近期發展商開盤無不賣得滿堂紅。對息口向來敏感的本港地產股股價昨日普遍揚升,當中以近期推盤銷售元朗Grand YOHO的新鴻基地產(0016)升勢最凌厲,升幅達4.65%。不過證券界稱,地產股早已起步炒高多時,有機會邁向見頂,投資者或轉炒個別股份。

新世界低位回升近四成

多家地產商的股價不約而同,從今年6月中至7月初起步炒高,以新地為例,以昨日收市價117.1元,相對6月中低位87.35元,升幅已達34.1%;新世界發展(0017)則在6月中低見7.19元,到昨日升破10元,累計升幅達39.6%,為眾大型發展商之冠。不過,相比其他發展商而言,新世界的股價相對公司公布的資產淨值折讓差距亦為最大,近77%(見表),一般同業的折讓幅度介乎20至40%。

雖然最近發展商銷售成績不俗,同時美國加息預期落空,不過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說,地產股股價早已經將這些因素反映出來,有機會開始見頂。他認為,在中、港兩地同時開盤的發展商如中國海外(0688)等,表現有機會比本港發展商為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42&issue=2016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88

地產股有重估機會 盧志威

1 : GS(14)@2016-09-07 22:32:36

2016-09-06 HJ

執筆之時,正值立法會點票,從已公布的結果可看出,與近半個月以來的民調大相徑庭,可見事前無論是專家,或是「客觀」民調,對於最終結果的預測只具參考性,無論是脫歐或是今次香港選舉亦如是。

投資市場上,最跌眼鏡相信是香港樓價及地產股,包括本欄以內的市場人士,年初時對樓價看得太淡,低估了市場購買力,周末新盤銷售創近年新高,尤其是今次不少單位的售價在700萬以上,按揭成數只有五成,即是說這班買家要拿出350萬以上做首期,或是能再按樓買多層,是具有投資實力的買家,炒旺個市後,預期短時間內氣氛將維持。

由於潛在供應量多,預期發展商會加快推盤套現,所以未來幾個月成交量會放大,利好地產股,試想在供應量增多的大環境下,樓價雖然回升,但要以去年的高位為基礎,再升10%的難度很大,就算有便宜的新盤,抽中的機會亦微,但是地產股距離大時代尚有20%水位,同時如果成交量能夠放大,資產周轉以及收入有很大改善空間,趁物業市場轉旺,有買家以高價收購收租物業的機會亦相應增加,所以地產股確實有重估的機會。

周末的時候有親戚問,現在是否應入市買樓收租,這筆錢很明顯是想賺租金回報,筆者的建議是物業有3厘回報已很好,但用彭博分析後,地產股和房託現在的回報很多都有4厘以上,看好物業市場買些股票來看長線亦可。

盧志威

(逢周二見報)

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54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10 13:37:37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425

特朗普成地產股隱憂

1 : GS(14)@2016-09-14 05:46:05

【本報綜合報道】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少於兩個月,投資界紛紛向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抽水」。彭博報道,荷蘭PGGM基金經理Hans Op't Veld受訪時指,若「狂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建議盡沽香港地產股。管理135億美元(約1,046億港元)的基金經理Hans Op't Veld表示,擔心特朗普主張的貿易保護主義,損害全球貿易活動,對中國和香港影響最大。他認為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後對全球產生的影響,跟英國脫歐公投帶來衝擊有過之而無不及,又估計日本地產股同受影響。「特朗普如當選,那一刻我會非常擔心香港,對美國反而沒那麼擔心。中國是全球生產基地,若特朗普做美國總統,你不會想要中國資產。」恒生地產分類指數今年累升14%,跑贏MSCI環球地產指數6%的升幅。
Hans Op't Veld投資組合內約9%為香港地產股,55%為美國與加拿大地產股。他預期越接近大選,美國和加拿大地產股也越波動。若特朗普當選,料美國和加拿大地產股跟香港地產股一樣沽壓沉重。荷蘭PGGM在英國脫歐公投前半年評估英國市況,當時基金也逐步減持英國地產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4/197701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94

恒地沽金龍 地產股看俏

1 : GS(14)@2016-09-18 09:42:05

【明報專訊】恒基地產(0012)在中秋節宣布出售首項非核心物業上環金龍中心,套現43.68億元之後,證券界正觀望長實地產(1113)會否緊隨落實出售中環中心巨額交易,並相信發展商近期售樓反應佳,加上陸續出售單幢非核心物業套現,因此續看好地產股,博其增加派息。

另人稱「四叔」的恒地主席李兆基暫停入市增持恒地兩個月,但是以他在此前一年在40元至51元的範圍增持5580.4萬股,攤薄入貨成本後,到近期帳面上大抵已經平手,並且有利可圖。

新鴻基金融集團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近日住宅物業市場交投增加,加上預計9月加息機會不大,於現時低息環境中仍然非常看好地產股。他續指恒地(0012)現時水漲船高,以約44億沽上環金龍中心非大數目,並笑言:「除非好似早前市傳長地(1113)以數百億出售中環中心」,否則對其股價影響不大。

林嘉麒﹕憧憬增派息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恒地沽上環金龍中心料可對其股價及每股資產淨值起刺激作用,另外界均觀察其會否增加派息。他續指,由於美國可能加息,或降低收租回報率;加上現時樓價回升,有不少內地投資者來港投資物業,故有發展商出售物業屬合理現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99&issue=20160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06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24 14:11:4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