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新年首日歐股收漲】新年首個交易日,歐元區制造業PMI數據助力歐股收漲。德國DAX指數收漲1.02%,報11598.3點;法國CAC指數收漲0.41%,報4882.3點 。
【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大關】新年伊始,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關口,為三年來首次,2016年比特幣累計上漲125% 。
——Reuters——
【美國國會計劃撤銷奧巴馬醫改大部分規定】隨著特朗普上任時間臨近,美國國會召回會議商討是否應廢除奧巴馬醫療改革法案中的大部分規定,並有意降低環保及金融領域的行業監管,以減少和候任總統的改革沖突。據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對特朗普信心缺乏,認為他無法很好地處理國際危機及運用軍隊。
——Bloomberg——
【特朗普團隊:前佐治亞州州長是農業部部長最佳人選】特朗普團隊一名資深官員表示,前佐治亞州州長Sonny Perdue是接任農業部部長的最佳人選。因Perdue曾在2003-2011年期間擔任兩任佐治亞州州長。
【委內瑞拉政府發債50億美元】據知情人透露,委內瑞拉政府向委內瑞拉國家銀行和中央銀行發行了50億美元債券,政府方尚未對發債目的作出回應或透露更多細節。
——CNN——
【ISIS宣稱對伊斯坦布爾槍擊案負責】ISIS極端組織宣稱對伊斯坦布爾夜店槍擊事件負責,但ISIS並沒有提供襲擊者的具體細節。ISIS在其聲明中表示,“ISIS在長期對抗土耳其的戰鬥中,一位勇敢的戰士在基督徒的節日中襲擊了他們最熱門的一間夜店”。目前,土耳其警方已拘捕8名嫌疑人。
——BBC——
【35名俄外交官被奧巴馬驅逐出境】35名駐美的俄羅斯外交官已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驅逐出境,奧巴馬認為這些俄羅斯外交官以領事館為據點進行間諜行為,並幹擾了美國大選結果,將他們驅逐出美國是合理的。俄總統普京回應到,並不會對駐俄美國外交官做出驅逐的決定。
——印度經濟時報——
【大眾汽車在印度普納產量再創記錄】大眾汽車2016年在印度普納工廠的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4.51萬輛,同比增長了17%,這是大眾汽車在自2009年來在印度的最高產量,大眾在印度負責人表示,普納工廠至今為止已經吸納了8.25億歐元的投資,並連續4年創下產量增長記錄,本土化程度已經接近82%,而在2017年印度市場市場的需求將會繼續擴大。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美國國會點數選舉人票,正式確認唐納德·特朗普在2016年11月總統選舉中以304票對227票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
依據選舉程序,國會參眾兩院當天舉行由現任副總統拜登主持的聯席會議。拜登依次遞交各州及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票投票結果,並由兩名參議員和兩名眾議員輪流唱票。選舉人票最終點數結果顯示,特朗普贏得304票,超過贏得總統選舉所需270票,希拉里獲得227票。
美國國會點數選舉人票確認特朗普當選總統
當天點數選舉人票時,少數民主黨聯邦眾議員試圖質疑選舉人票效力,但拜登當即表示:“不予辯論。如果沒有聯邦參議員簽名,反對不能被考慮。”按規定,反對投票結果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至少得到參眾兩院各一名聯邦議員書面簽名支持。
拜登隨後宣讀了點數結果,宣布當選總統及副總統的四年任期將於2017年1月20日正式開始。
美國總統選舉實行名為選舉人團制的間接選舉制度。選民一共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的538名選舉人,組成選舉人團。選舉人通常按本州選舉結果投票。
總統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今年的總統就職典禮將於本月20日在華盛頓舉行。
由共和黨把控的美國國會參眾兩院12日和13日先後批準一道只需簡單多數票即可通過的預算調節程序,這被視為共和黨及即將就職的特朗普政府廢除奧巴馬醫改主要條款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美國眾議院13日以227票對198票通過這一預算調節程序,12日參議院投票結果是51票贊成、48票反對。眾議長保羅·瑞安13日表示,這一舉措朝著取代奧巴馬醫改的方向開啟了“深思熟慮的、分步驟進行的進程”,並承諾國會將在特朗普政府上臺100天之內就替代方案采取行動。
據美國媒體報道,共和黨人可以利用這一預算調節程序的授權,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的諸多具體條款。但從技術層面上說,這不等於正式廢除醫改。此外,盡管大多數共和黨國會議員支持廢除奧巴馬醫改,但迄今對采取何種方案替代並未達成一致意見。一些屬於共和黨溫和派的聯邦眾議員13日表示,他們對下一步行動持保留態度。
美國重大法律存廢,需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共和黨雖然占據國會參眾兩院多數議席,但在參議院中未占據三分之二多數。凡簡單多數即可通過的提案,民主黨無力阻止,但如果沒有民主黨合作,共和黨的許多重大立法將因不能獲得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而受阻。
奧巴馬醫改即《平價醫療法案》,被視為奧巴馬執政8年“最重要的內政遺產”,自2010年生效以來爭議巨大。
廢除奧巴馬醫改,是去年大選期間特朗普的核心主張之一。大選後,參眾兩院共和黨領袖多次表示將把廢除奧巴馬醫改作為新一屆國會的第一要務。對此,民主黨領導層已決定展開一系列輿論和公關宣傳戰,大力宣傳奧巴馬醫改的好處。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特朗普政府執政初期,奧巴馬醫改將成為共和、民主兩黨新一輪黨爭的一大焦點。
在本周五動身離開白宮前往佛羅里達的“冬季白宮”度周末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行政令,要求美國財政部重新審查2010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該行政令要求美國財政部同不同的監管部門磋商後在120天內提交報告,提出金融監管以及立法方面的改革。
在簽署行政令前,特朗普在白宮與多位美國金融界高管舉行了會面,其中包括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在會上特朗普表示,美國大幅改革金融法規的時代已經到來。
“我們期待大幅削減這個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特朗普表示,“我認識很多人以及我的朋友,他們都有很好的生意,但是因為《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限制規定,銀行不借錢給他們。”特朗普說。
《多德-弗蘭克法案》是前總統奧巴馬2008年上任後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嚴格監管銀行業的法案,但是,該法案也一直面臨讓金融業受到太多監管的批評。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多次表示,他在就職後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廢除該法案,減少對銀行業的監管,減輕銀行業的負擔,讓更多的企業可以從銀行借到貸款,增加就業和促進經濟。
在有關如何放寬金融監管的舉措方面,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提出恢複《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這個法案要求嚴格劃分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保證商業銀行避免卷入證券行業的風險。
金融監管議題曾是競選期間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間爭論最明顯的議題之一。特朗普主張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凍結已經過時的監管規定,而希拉里則主張加強金融業監管,維持金融秩序,避免金融危機的爆發。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高盛前首席運營官科恩(Gary Cohn)表示,這項行政令是特朗普時代放松金融監管的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法規出臺松綁金融業。
科恩指出,特朗普內閣所支持制訂的21世紀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是為了維持美國的國家競爭力,而不是反對聲音所說的“讓大銀行受益”。
然而,金融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國會內部卻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回歸不太支持,包括來自共和黨內部的反監管的力量都沒有表示出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認同。
“2017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絕對沒有機會回歸。”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研究機構的分析員迪安(Nathan Dean)表示。
分析人士稱,國會更有可能通過在共和黨內部受到廣泛支持、被認為“大棒”和“胡蘿蔔”政策兼容的《金融選擇法案》(Financial Choice Act)。
《金融選擇法案》旨在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部分規則和要求,包括“沃爾克規則”(包括禁止銀行業自營交易等內容)。該法案主張從根本上大幅放松針對銀行基於資本比率要求的監管,主張資本比率決定監管機構對銀行的監管力度。
早前市場猜測,如果美聯儲當真決定3月意外加息,那麽2月則是對外溝通的最佳窗口。北京時間2月14日23:00,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並對加息前景、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打算、財政刺激政策的潛在影響、銀行業監管等話題進行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問答。
“等候太久才加息是不明智的,”耶倫明確表示,如果條件成熟,“未來的每一次會議都可能是加息窗口”。
(耶倫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
加息不宜等太久
“3月加息的可能性又浮現了,”Lindsey Group總裁Peter Boockvar在聽完耶倫的發言後表示。
耶倫此次明確表示:“等候太久才加息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最終會導致美聯儲更快速加息,這也會擾亂金融市場,並使得實體經濟陷入蕭條。”
2月2日,美聯儲維持利率區間0.5%-0.75%不變,其聲明中並未顯露任何“鷹派”表態,且未透漏此後加息的路徑。當時市場認為,美聯儲在3月加息的幾率明顯下降,5月或6月是年內首次加息落地的第一個關註時點。然而,此次耶倫的表態令市場對加息預期“刮目相看”。
“未來的每一次會議都可能是加息窗口,”耶倫此次稱。她表示將持續評估勞動力市場和通脹的變化,如果條件成熟,不排除未來在某一次會議上加息。
耶倫對於通脹回升到2%的目標表示樂觀,並認為勞動力市不斷複蘇。耶倫透露,其同事對於今年加息次數預測的中位數是3次。市場的反應也驗證了加息預期——聽證會開始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交投於20385點,而聽證會開始後,下挫3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紛紛小幅下挫,10年期國債利率上揚近0.1%。
“今年以來失業率一直低於5%的目標值,但通脹至今還未實現2%的目標。因此,通脹就是決定未來美聯儲貨幣走向的關鍵因素,”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處處長張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按照某機構估算,特朗普的5500億美元投資計劃所帶來的新增粗鋼、精煉銅需求,大約相當於2015年全球粗鋼和精煉銅需求的0.4%和0.2%,在全球鋼鐵和有色總體過剩嚴重的背景下,如此有限的需求應該無法對價格產生明顯影響。但從美國失業率和核心通脹間明顯的反向關系來看,特朗普的5500億美元投資計劃必定會產生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進一步降低失業率,進而推升美國核心通脹率。
財政刺激尚未納入預測
如今,各界對加息的預測多半將未來特朗普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納入了考量。不過,耶倫當前尚未這麽做。
“我的很多同事認為,在將財政政策納入我們的預測前,先需要對財政政策的規模、時點和具體構成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耶倫表示,“我們承認經濟政策可能會出現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也會影響經濟前景,我們確實對此很關註,但我們還沒有清晰地看到具體會出現什麽變化,因此還不能將其納入經濟前景的考量。”
她稱,不希望美聯儲的政策是基於對未來的猜測之上。
未來,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將有兩大關鍵因素主導——經濟基本面以及特朗普任下的財政刺激力度。前者似乎已經得到了耶倫的肯定,而就財政刺激來說,盡管其需要時日,但根據特朗普上任後大舉簽署行政令的作風來看,其在競選時的承諾不會落空,“赤字經濟”將主導其任期。
特朗普在正式上任後的15天里已經簽發了多達19條行政令,內容包括移民、基建、行政管理、金融等。
總體而言,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兩大核心主張是減稅和基建。減稅主要包括下調個人所得稅率和企業所得稅率、投資稅率。市場憧憬擴張性財政政策將使得美國經濟增長加速,並且拉動消費、投資和商品價格,實現“再通脹”,進而迫使美聯儲加息提速。不過,減稅法案的通過需要經過國會的立法程序,若通過眾議院表決,但被參議院否決,則可能陷入兩院漫長的拉鋸。
終極目標是“縮表”
除了加息,市場更為關心的長期問題無非是美聯儲將如何處理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
由於金融危機後的“救市政策”,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債、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向市場註入流動性,如今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高達4.5萬億美元。
“美聯儲的終極目標就是將資產負債表‘收縮到大幅小於當前規模的程度(substantially smaller than at the current time)’,”耶倫稱,“我們希望資產負債表的構成主要是國債,而不是大量的MBS。”
美國里士滿聯儲主席Lacker(今年10月將卸任)稱,可能2017年需要加息超過3次。她支持今年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表示應當考慮出售資產。
“美聯儲之所以未來會縮表,是因為想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的彈性。”張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難想象,當危機再度來臨之時,美聯儲只有在此之前先加息、先縮表,才能擁有再度降息和擴表以對抗金融風險的空間。不過,這可能對於債市和整個金融市場而言都是一顆“重磅炸彈”。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表示,將在未來數周內推出“現象級”減稅計劃,但有些企業已經有點坐不住了。周二部分美國制造業巨頭高管致信國會,要求議員盡快修改企業稅法,並對一項頗具爭議的旨在降低出口稅加大進口(邊境)稅的草案大加贊揚。
共有16位本土制造業企業高管簽署了這封聯名信,包括飛機制造商波音CEO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CEO恩波比(Jim Umpleby),軍工巨頭雷神總裁肯尼迪(Thomas Kennedy)及聯合技術總裁海耶斯( Gregory Hayes),他們認為現行稅收制度傷害了美國勞工的權益,限制了商業投資環境和經濟增長。
這封信也突出了1986年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實施及此後一系列稅制改革下,美國政界和商界一直存在的巨大分歧。1986年頒布實施的《稅制改革法案》是美國最具根本性的稅制改革方案之一。目的在於改革稅法,以實現“公平、簡化和增長”目標,它同以往主要是為增加稅收以解決聯邦政府預算持續的巨額赤字的目的所進行的改革是很不相同的。
制造業巨頭力挺“寬出口,緊進口”
這封信的發起者是最近成立的“美國制造業聯盟(American Made Coalition)”成員,他們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提出的稅制改革計劃頗感興趣。
根據該計劃,企業稅率將從目前的35%降至20%,並允許出口商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生產成本。不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進口成本無法省去,也就是對進口貨物征收的邊境調節稅(border adjustment)將保留。該方案與歐盟增值稅體系進口制度類似,這也導致了美國貨價格在歐洲明顯高於本土。
信中指出,這種改革與世界其他國家類似,結束海外公司因“(美國本土)企業稅”而獲得價格優勢,保護美國工作崗位並促進經濟增長。
瑞恩的方案也遭到了零售業的強烈反對,上周塔吉特 、百思買和J.C.潘尼百貨等全美八大零售商主管來到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建議白宮不要征收邊境稅。零售業巨頭警告說,這將推高企業的運營成本,並最終轉嫁到客戶頭上。
減稅未必能提振經濟
能否有效控制赤字,是決定減稅政策成敗的關鍵。1981年里根總統上臺之初,就推出了一個力圖大規模減稅的經濟複興稅收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該法案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由70%降至50%,最低邊際稅率則從14%降至11%,同時還引入加速折舊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但在第二年,由於膨脹的財政赤字將利率由12%左右推高到20%以上,美國經濟出現了1.9%的負增長。1986年里根第二任期內推出的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則是在不減少財政收入的前提下減稅,取得了一定效果。
對於特朗普而言,擺在他面前的情況並不樂觀,美國正面臨不斷上升的債務及巨大財政赤字壓力,特朗普要好好想想如何彌補減稅帶來的政府開支缺口。根據聯邦預算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美國中央政府債務/GDP比率從35%飆升至77%,僅次於杜魯門時期創下的103%的紀錄。
減稅誘惑難敵避稅 矽谷難言回歸
不少擁有較高品牌價值、專利和版權的矽谷企業,往往會把分公司設在低稅制的地區,例如歐洲、亞洲或加勒比海地區,然後盡可能把業務轉移給分公司,從而減少應納稅款。目前蘋果、谷歌已經把海外經營的所得稅負降到個位數,很難想像20%的公司所得稅率會吸引這些企業大量回流美國。
當然避稅必須合理合法,否則就會面臨巨額罰單。比如2月10日《華盛頓郵報》爆出美國參議院調查結果,微軟通過在美屬波多黎各開設分公司等“合法手段”,每年能夠少繳約15億美元的稅款。微軟在波多黎各的分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高達40億美元,但是員工僅有177名,但這種避稅方式確實是完全合法的。而蘋果則因被歐盟裁定在愛爾蘭的稅收違反法律、被要求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天價稅款”,目前雙方依然未能就賠償達成共識。
除了減稅方案,特朗普政府還面臨在3月份提交新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如何在減稅、財務支出及債務上限等問題上取得平衡,是現階段擺在特朗普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
誰都不能否認,自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到競選到成功當選總統,這整個過程都在給美國社會帶來改變。
就職一個月來,特朗普開始了一系列“重讀”與“推翻”的措施:讓美國國土安全部“重新解讀”和執行美國移民法;讓美國國務院重新審核簽證和接納移民政策和程序;讓人類與健康服務部重新審核奧巴馬醫改法案;讓教育部和司法部考慮推翻之前奧巴馬政府的“跨性別廁所令”的聯邦準則,由各州和當地學校自行作出決定。
在沒有經過國會授權和引進立法的情況下,特朗普的多項新政已經為美國社會方方面面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全國的非法移民每天都感到風聲鶴唳,生怕自己下一分鐘就被裝上遣返的卡車;大批美國民眾擔心自己馬上就要失去基本的醫療保險;想移民美國的人已經開始考慮前往別的國家;讓美國傳統盟友擔憂的是,除了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貿易協議美國都有可能退出,美國貿易談判規則也有可能進入大改寫時代。
而這還只是1個月內,特朗普新政所流露出的“變革”跡象。
雖然現任總統“變法”前任總統的做法,一直是華盛頓的慣例:在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入主白宮後,最先進行的就是改寫前任小布什總統的一系列政策;而共和黨總統小布什當年的優先議程也是改寫前任總統克林頓的各項政策。
但是,特朗普的做法卻被認為與其他前任們都不同。
其他前任總統都以通過國會立法授權為前提,通過引進新的立法和修改舊的立法來推進其政府政策變化,而特朗普則主張“不用引進新的法律,一切通過總統行政令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由不同政府部門立即執行相關政策。”這點在特朗普的移民禁令上表現最為明顯。
奧巴馬曾在任期內因為提出要遣返非法移民而被稱為“遣返總司令”。但奧巴馬所主張的遣返主要針對“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特朗普則表示,遣返行動將不限於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只要發現身份為非法移民就有可能面臨遣返。”因此,特朗普的移民“橫掃”政策,也被認為是在幾十年來可能為美國移民法律帶來最大變化的政策。
雖然兩人都沒有改寫法律,奧巴馬任期內卻一直致力通過為非法移民提供公民資格的立法,但是,直到他任期結束也沒有通過相關法律,同時也沒有頒布任何總統行政令推行相關政策。
“當人們聽到我們不需要推行新的法律(進行變革)的時候都感到很驚訝。”特朗普在簽署完有關移民和修建美墨邊境墻的總統行政令後說,“但我知道,我們可以在現行系統和框架下把事情做成。我們會恢複美國的法律秩序。”
同時,和以往幾屆政府不同的是,特朗普內閣給予相關政府部門“繞過國會”直接行使執法的更多權力,盡管相關行政令仍然面對很大質疑。
“我們只是單純地執行總統要求我們做的事。”一位移民局的執法人員在特朗普的行政令簽發後對美國媒體稱,“我們會以專業和人道的形式進行,但我們會執行美國的法律。”
在移民旅行禁令遭到多家法院駁回之後,特朗普立即決定修改該禁令,並且還是會在不經過國會授權的情況下,以“能在法院過關”的標準進行修改。
“我們可以修改這項行政令,並將得到我們想得到的一切,可能更多。”特朗普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現在需要進行一些修改,我們有美國最好的一批法律專家正在修改這項行政令。”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修改版本的行政令仍有可能遭到州級司法部長的駁回,這些州大多為在去年11月份的大選中對特朗普投反對票的州,而如果這些州決定同特朗普的任何行政令“死磕到底”的話,很有可能會成為特朗普在執政期間的最大障礙。
國會民主黨人在參議院團結一致可以在包括修邊境墻等立法議程上為特朗普設置一定障礙,但共和黨掌控國會兩院的局面以及民主黨內部存在的分裂會讓這種一致“很難發生”。
不論學界怎麽呼喊美股估值已高得可怕,在全球同步複蘇、新政府刺激政策預期下,美股仍然我行我素地創下了紀錄新高。眼下,市場仍在靜候2月28日當地晚間特朗普的首次國情咨文演講,其對於財政刺激、減稅、邊境稅調整、金融去監管等言論都可能繼續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截至本周收盤,美國三大指數普漲。其中,道指連續11個交易日創收盤紀錄新高,標普500指數以及MSCI世界指數已連續91個交易日未出現超過1%跌幅,是8年以來最長紀錄。上周末,巴菲特也發表了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其仍看好美國市場。
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研究副總裁宋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周市場波動性會加劇,這都取決於特朗普的演講內容。如果演講有具體利好政策細節,市場可能進一步上漲,但如果不及預期,可能出現拋售,主要關註領域包括金融、醫療、建築相關板塊,預計美元指數全年漲幅不會超過5%。”主流觀點認為,即使是企業盈利增速暴漲,如果沒有減稅措施和其他財政刺激的落實,這種高估值也無法持續(2004年來最高)。隨著市場不斷創出新高,市場愈發依賴特朗普的後續政策落實。
美股連創紀錄新高
截至上周收盤,美國三大股指普漲,道指漲幅0.05%,報20821.76點,全周累漲0.95%;標普500指數漲幅0.15%,報2367.34點,全周累漲0.6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17%,報5845.31點,全周累漲0.11%。
除了此前的“特朗普牛市”引發金融、基建板塊狂飆突進,企業盈利好於預期也是此輪牛市背後的不竭動能。
從2016年四季度財報中便不難看出,企業盈利持續好轉,且這種勢頭有望在2016年持續。FactSet預計,四季度營收增速可能達到4.6%,這也是連續兩個季度錄得同比增長。“2016年全年企業營收有望攀高,2017年料營收擴張10%,2018年料為12%,能源企業可能帶動增長。”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的3個月內,公司稅改革、基建投資擴大、財政刺激等預期推動道指暴漲13%。當然,不斷高企的估值已經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標普500的遠期市盈率已經達到了17.6倍,這是2004年來的新高。
從2014年來便稱美股估值過高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再度發出預警信號,稱投資者應該利用股市最近以來的上漲走勢削減持倉。
從席勒開發出的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來看,股市被過高估值的程度顯得更高,這項指標現已達到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他在上周四接受采訪時表示,CAPE已經“高到足以令人感到擔心”的水平,這項指標“表明股市的預期回報可能會變成負值,不過其程度很輕”。但他同時補充道,這項指標“並不一定意味著任何災難將馬上發生”。
IG資深金融評論員Chris Weston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平靜態勢,令人隱隱感到不安,如果特朗普能夠在明年推進稅改,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制定更為明確的計劃,美國股市將帶動其他市場上漲。但如果市場參與者失去耐心且認為他的很多政策都難以通過,我們預期美國十年期國債將可能跌穿2%,金融股和增長股也將面臨大規模沽售。”
“國會首秀”加劇市場波動
當前,市場對特朗普的“國會首秀”異常關註,稅改、邊境稅調整、擴大基建投資、去監管等是首要關註點。
嘉盛集團研究主管Kathleen Brook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政治角度來看,在就任首月一系列失誤之後(包括國家安全顧問辭職,以及飽受批評的禁止部分穆斯林國家移民入境決定等),此次演講為特朗普提供了重新翻篇的機會。另外,“對就任首月一直自顧自地批準各種政令的特朗普來說,這也是他向國會介紹自己接下來這一年想在國會山做何建樹的好機會。”
“跟特朗普的就職演說不同,此次國會演講可能會更為積極,”宋林告訴記者,“鑒於特朗普至今為止的演講風格,他此次列出具體政策細節的可能性不高,可能還會包含很多大方向。”
也有觀點認為,這次演講會更像總統清單,為其執政第一年待辦事項的大體構架充盈細節。“一些接觸過講稿的官員表示,總統會在四大主要政治方面進行展開:減稅、邊境安全、醫療保健以及財政支出/基建計劃。我們認為演講還會涉及廢除美國銀行業《多德-弗蘭克法案》以及放寬金融市場管制。” Kathleen Brooks稱。
Kathleen Brooks認為,特朗普必須為其政策方案鋪路,說服包括200名敵對民主黨人在內的國會讓自己的政策付諸行動並與其通力合作以有效推行政策落實。傳統上,總統應利用此次國會演講展開魅力攻勢,但迄今看來,這似乎不符合特朗普的總統執政風格。
就備受期待的財政政策而言,財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表示,特朗普任下,預計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這也是各界普遍的預期。他也表示,今年8月有望全面推出稅收改革,這將助推美國實現過去十年來不曾達到的增速。
目前,財政赤字可能成為特朗普推行減稅政策的一大障礙,但姆欽表示,經濟增速加快後,稅收也有望提升。
當然,共和黨並不僅僅指望經濟增速,邊境稅調整也是他們的期待之一,其旨在向進口征稅並對出口減稅,有望在十年內創造1萬億美元的收入。不過,這一政策也遭到了美國國內部分企業的反對。
相關鏈接:2009年奧巴馬的首次國情咨文及執行結果
1. 應對金融危機,強調創造就業,通過了2009美國複蘇和再投資法案。美國失業率從奧巴馬上任時的7.8%降到了退任時的4.7%。
2. 擺脫能源依賴/推動可再生能源。最終奧巴馬推動了美國頁巖革命,頁巖油大發展幫助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
3. 解決醫療成本高和醫療資源稀缺問題。最終推動了奧巴馬醫改計劃(Obamacare)。
4. 擴大教育投資。最終額外增加了1億美元的教育投資,包括“學校改善計劃”(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SIG)。
5. 加強監管,奧巴馬指責監管不力助長了市場貪婪逐利的勢頭,最終推出了《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這也是史上最嚴格的金融監管法案之一。
6. 承諾到2012年減半財政開支。但是這一目標並未實現,美國赤字率仍居高不下,這也成了當前特朗普推動財政刺激計劃的主要障礙。
在2月28日晚的國會聯席會議上演講的特朗普越來越“像”一個美國總統了。
長達60分鐘的演講中,特朗普全面概述了他在基建、軍事、經濟振興和稅收改革等領域的計劃,雖然難以發現多少具有實質性的新內容,但更重要的是他一改往常的說話風格,不再是隨性和瑣碎的表達,而是代之以不少鼓舞人心的排比句,用一種少見的溫和又不失激情的語調再次重申了他的改革計劃。
“每一代美國人都傳遞著代表真相、自由和公正的火炬——不間斷地一路傳遞至今。如今,這個火炬已經握在了我們的手中,我們將用它來點亮世界。”特朗普在開篇就用了如此宏大的比喻。“美國偉業的新篇章已經開啟,全新的民族自豪感正在席卷全國,樂觀的情緒讓我們牢牢抓住了不可能的夢想。我們在今天見證的是美國精神的重生!”
經歷了新官上任40天的混亂後,特朗普從沒像現在這樣渴望看到白宮和國會的穩定。
簡單來講,特朗普的演講是一次面向國會的述職,同時也為了在國會為自己的政策爭取支持。
根據蓋洛普民調,特朗普就任一個月後的支持率只有40%,遠低於前幾任總統執政首月支持率均值61%,甚至比最低紀錄保持者——前總統克林頓還要低11個百分點。也許是為了挽救支持率,特朗普在2月28日的演講上表現得比以往更認真、賣力,努力讓民眾相信他在任期內能夠實現這些他此前已經描繪過多遍的宏圖大業。
據美國媒體引用白宮官員的話透露,和此前的就職典禮演講稿一樣,特朗普此次這篇風格大變、引用了《聖經》和林肯名言的演講稿仍舊是由他本人撰寫,當然也整合了顧問團隊里每一位成員的意見。但是至少,被媒體戲稱為“推特治國”的特朗普好像開始領悟到作為一名總統該怎麽說話了。
投資萬億重建美國
除了大篇幅調動氣氛和鋪墊的話,特朗普在演講開頭就直截了當地表示:“美國花了太多精力和金錢在海外,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卻一塌糊塗。”
為了重建美國,特朗普表示自己已經要求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批準通過公共資金和私人融資的形式向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1萬億美元。
“糟透了的基建將會被全新的公路、橋梁、隧道、機場和鐵路所替代。”特朗普認為這些投資會讓美國煥然一新,還將創造數百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他把這一重建計劃的核心原則總結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
除了明確萬億美元投資基建外,特朗普還誓言要為美國企業減輕稅收負擔。
“我的經濟團隊正在進行歷史性的稅收改革計劃,這將降低美國公司的稅率。”此前,特朗普便提出將把美國的公司稅從35%降低至15%,一方面提高企業全球競爭力,一方面吸引海外企業回到美國。
“太長一段時間里,隨著就業機會和財富不斷流向海外,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中產階層不斷萎縮。”特朗普強調為中產階層減稅,為美國工人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
“我的職責不是代表世界”
特朗普還在演講中再次強調了國家安全。
就在2月27日,特朗普政府還表示將在削減部分聯邦預算的同時大幅調高軍費預算,增加540億美元以上的軍費開支,超過60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超過排在美國之後十國的軍費總額。此舉目的是為了兌現特朗普此前對美國選民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承諾。
“正如我所承諾的那樣,我已命令國土安全部制訂了一項徹底損毀‘伊斯蘭國’(ISIS)的計劃。”和之前更加具體而嚴厲的措辭不同,特朗普這次只表示,美國將與盟友一起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並且“不讓美國成為極端分子的溫床”。
對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移民禁令,特朗普堅持自己的立場,並試圖在國會獲得更多支持。“我們回應了美國人民對於移民執法和邊境安全的呼籲。落實我們的移民法,將提高工資、幫助失業者、省下數十億美元,使得我們的社區更加安全。”特朗普強調,希望所有美國人都能成功,但這“不可能發生在一個無法無天的混亂環境中”,因此必須恢複邊境的完整和法治。
提到在美國南部邊境築墻時,特朗普表示該工程將提前開始,“完成後將會是打擊毒品和犯罪非常有效的武器,而壞人都要被趕出去”。
在“趕壞人”的同時,特朗普再次對北約表示堅定支持,但同樣敦促北約盟友們履行預算攤派的義務。
除了對具體事務的表態外,特朗普還非常“政治正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世界觀:“我的職責不是代表世界,而是代表美利堅合眾國。……只要能找到共同的利益,美國願意結交新的朋友,並建立新的夥伴關系。我們希望和諧、穩定,而不是戰爭和沖突。”
激活經濟,顛覆舊制
為了確保自己宏大的改革藍圖得到足夠的財力支持,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深知,通過放松政策監管和為企業減負等方式激活經濟的重要性。
“為了完成在國內外的目標,我們必須重啟美國經濟引擎——讓在美國的企業更輕松地開展業務,也讓企業更不容易離開美國。”除了通過稅收改革將美國企業留在國內,並吸引更多就業回巢,特朗普還重申“每通過一個新法案,就要取締兩個舊法案”,還特別指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過於冗繁。
對於奧巴馬政府的一些政策,除了不顧控制氣候變化倡議、複蘇傳統石化行業等舉措,特朗普明確地向國會呼籲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的一些內容,認為強制每個美國人購買政府批準的醫療保險從來不是合理的解決方案,讓所有人獲得醫療保險的方式是降低醫保成本。
但跟減稅等承諾一樣,特朗普政府目前並沒有提出新方案取代奧巴馬醫保法案。
對比特朗普以往的演講,這次講話中提到的內容在很多關心美國政治進展的人士聽來並沒太多新鮮話題,但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在就任總統後,特朗普正在逐漸地被白宮里存在了幾個世紀的總統範式所影響,一些激進的言行有所收斂。但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國會聯席會議上的演講是總統與國會正式溝通的一個重要機會,特朗普不能不重視,並確保自己所說的每句話都能送到議員們的耳朵里。
據Nielsen評級公司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國會演講每轉播時刻平均有4300萬觀眾,相比之下,2月26日奧斯卡典禮有3290萬人觀看,也就是說,特朗普演講的觀眾人數比奧斯卡獎多了30%。
當地時間2月28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演講,長達60分鐘的演講中,特朗普全面概述了他在基建、軍事、經濟振興和稅收改革等領域的計劃。相比其許多其他演講,特朗普的這次演講普遍被公眾輿論和媒體所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