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資控股雪花啤酒還不夠 華潤啤酒擬競購SAB中東歐資產

9月14日消息,據彭博報道,華潤啤酒正在考慮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南非米勒公司(SABMiller Plc.)的中歐和東歐資產,這些資產的估值約為60億美元。華潤啤酒旗下有全球最暢銷啤酒品牌雪花啤酒。

上述因細節未公開而要求匿名的人士稱,華潤啤酒正在就競購一事與潛在顧問接觸。他們稱,這些資產(包括捷克啤酒Pilsner Urquell的生產商)的出售程序料將於下個月、SABMiller與百威英博的交易結束後啟動。

其中三人稱,華潤啤酒的對手可能有日本啤酒生產商朝日集團以及一些財務投資者,其中包括瑞士投資集團Jacobs Holding AG、波蘭Kulczyk Investments SA以及CVC Capital Partners。他們說,KKR &Co.、Advent International Corp.和Mid Europa Partners也可能參與競標。

1994年,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創業(去年10月更名為“華潤啤酒”)與世界第二大啤酒企業SABMiller兩大股東聯手成立了華潤雪花。

去年4月21日華潤創業宣布出售非啤酒業務給母公司華潤集團,專註於啤酒業務。其旗下啤酒子公司華潤雪花目前是中國啤酒市場的領導者,市場份額超過20%。不過華創只擁有華潤雪花51%股權,其余股權掌握在世界啤酒巨頭南非米勒手中。

去年11月,媒體報道稱,華潤啤酒考慮部分或全部收購SABMiller所持華潤雪花的49%股權。在更早的9月,百威英博向SABMiller提出收購意向,無論從體量還是從商業難度來看,這項高達2750億美元的收購案都可能創造歷史。

百威英博對南非米勒的並購案在去年11月就已經宣布了,而後美國、中國、歐盟,以及包括南非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反壟斷機構開始審查提案。今年5月份,歐洲聯盟批準該並購案,條件是百威英博將出售南非米勒啤酒公司旗下幾乎全部的歐洲啤酒業務。雖然獲得美國監管部門同意,此項並購案還需要獲得來自中國政府批準。

但分析師稱,要通過中國的反壟斷審查,百威英博可能也不得不放棄SABMiller在華潤雪花持有的49%的股份。今年3月,華潤啤酒在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已同意以16億美元購買南非米勒所持華潤雪花的49%股權。這意味著,華潤啤酒將全資控股雪花啤酒。

中國是世界最大啤酒消費市場,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報告,到2019年中國啤酒銷售額將較去年上升41%,至683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81

炸雞啤酒風光不減,然而韓國養雞業已被 “玩壞”

據新華社報道,當全球養禽人都想從韓國的炸雞啤酒熱中撈一筆時,韓國本地的雞肉市場卻陷入價格走低、利潤縮水的境地。

2014年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引發韓國人對炸雞啤酒的狂熱追捧。此後,出售炸雞啤酒的連鎖店在韓國猶如雨後春筍。

據韓國農林畜產檢疫本部2014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受啤酒配炸雞人氣持續火爆等因素影響,當年1月至10月,韓國雞肉進口量超過10.7萬噸,超過2013年全年的10.3萬多噸。兩年過去,這一風潮並未消退。外賣炸雞啤酒的服務可謂無處不在,可以把最新鮮的炸雞啤酒——現在韓國簡稱“炸啤(Chimaek)”——送達至家門口、辦公室和野餐現場。

美國的肯德基也未能免俗,已在韓國開設“肯德基‘炸啤’”店面。

在首爾一家烤肉連鎖店,現年24歲的金倉厚(音譯)說,他和同事本計劃前往一家壽司店用餐,但最終決定去吃“炸啤”。路透社16日援引金倉厚的話說:“我情不自禁地想吃雞,即使我在吃壽司的時候也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這樣,但我總能想起雞,而且雞肉總是好吃。”

而為爭奪雞肉市場份額,韓國本土養雞商競爭日益白熱化,已形成供應過剩和價格下跌的情況。

韓國雞肉市場現在由哈里姆、同宇和馬尼克三家供應商形成分庭抗禮之勢。哈里姆董事總經理樸朱諾(音譯)承認,雞肉商正在進行“懦夫博弈”,都在寄望自己的競爭對手先舉白旗。

樸朱諾認為,隨著遭到宰殺的雞數量今年夏季減少,市場失衡狀態今年下半年有望緩解,但隨著美國和泰國的雞肉再度出口到韓國,明年市場將再次供應過量。

韓國今年7月取消從美國進口雞肉的禁令,可能今年11月恢複從泰國進口雞肉。韓國政府當時下達禁令的原因都是禽流感。

不過,美國對韓國雞肉市場的現狀並不悲觀。美國農業部預期,受“炸啤”風潮影響,韓國雞肉市場今年將增長5%至101萬噸,2017年將繼續增長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韓國人2015年人均食用雞肉14.2千克,是1990年時的近3倍,但仍僅為全球人均食用量28.6千克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28

Uber首單無人駕駛送貨完成 滿載5萬罐啤酒跑了120英里

據法新社報道,周二,今年8月被Uber收購的無人駕駛卡車初創公司Otto宣布完成首次商用無人駕駛送貨,將五萬罐百威啤酒從科林斯堡運輸至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全程約120英里,所獲報酬為470美元。

運貨卡車是配備了攝像頭、GPS和傳感器的沃爾沃大型卡車,Otto公司聯合創始人Lior Ron表示,科羅拉多運輸部的官員參與了路程規劃並監督了自動駕駛的整個流程。同時,在拖掛車行駛時,一直有科羅拉多的巡邏隊跟隨。測試全程,拖掛車的平均時速達到55英里/小時(約合88千米/小時)。Lior Ron稱,監控的巡警表示看到卡車在行程中多數情況下保持安全狀態“很欣慰”。

同時Ron指出,有94%的事故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自動駕駛卡車可以通過消除不必要的加速來降低保險費用,並提高燃油利用率。

Otto今年1月才正式成立,起初它們只有40位雇員,不過這些人此前都是來自蘋果、谷歌和特斯拉等公司的技術人員,例如Lior Ron在創辦Otto前是谷歌地圖部門的負責人。

5月,Uber已經在美國匹茲堡的Uber先進技術中心開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8月,Uber則與沃爾沃牽手組成3億美元同盟,以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兩家公司在初期將把資源集中於開發XC90運動型車的自動駕駛功能上,並平均負擔投資;當月,無意成為汽車制造商的Uber還斥資6.8億美元收購專註無人駕駛卡車的初創企業Ott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16

啤酒寡頭林立 精釀啤酒的小舢板怎麽出海

在釀酒師的圈子里,精釀啤酒被認為一個文化概念,像是一場在傳統成熟的工業啤酒中的創業革命。

根據啤酒消費者市場調查,我國傳統啤酒銷量連續下滑,2014年同比下降0.96%,2015年同比下降了5.1%,2016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3%。而2016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啤酒同比增長超過26.8%。此外,精釀啤酒這類小眾啤酒也在以40%的同比速度增長。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傳統啤酒這種下降的趨勢其實是整個消費品的一個趨勢,現在人們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啤酒慢慢從“喝飽”到“喝好”過渡。

消費升級

在2002年至2013年間,中國啤酒產量還是高歌猛進的勢頭,連續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進入2014年之後,國產啤酒的產量增速卻逐步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與此同時,進口啤酒近幾年在我國卻呈現了爆發式增長。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進口啤酒2014年同比增長85.59%,而從2012年至2014年,這三年進口啤酒增長426.81%。這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升級等有著很大的關聯。

“目前,傳統的工業啤酒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95%,但它們幾乎都是同一種啤酒風格。不能滿足當下的消費者對於啤酒口味個性化、多元化以及啤酒產品本身的品質的追求。”精釀啤酒釀酒師林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巨龍壟斷的啤酒市場,一群啤酒創業者開始嶄露頭角。

精釀啤酒的概念源自美國,發展至今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而國內逐漸發展起來是在2000年初。從目前精釀啤酒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來看,國內精釀啤酒占整個啤酒市場約0.1%,這數字對工業啤酒來說,幾乎是沒有多大影響。但行業專家也預計,未來精釀啤酒市場份額有望從現在的0.1%達到3%。

“國內啤酒一年有5000萬噸的市場容量,3%就是150萬噸。萊寶酒廠目前每月的產量是120 ~ 140 噸,那麽對於像是萊寶這樣的精釀啤酒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萊寶啤酒董事長助理隋和洋告訴本報記者。

“萊寶精釀”是國內比較為人熟知的精釀啤酒品牌之一,創立於2008年,是上海首個獲得SC資質認證的小型精釀啤酒廠。隋和洋告訴本報記者:“因為一開始就有自己的酒廠,萊寶精釀在銷售渠道上已經發展較為成熟。既有瓶裝在商超和餐館出售,也有鮮啤在酒吧 tap (桶裝啤酒的龍頭)供應,在今年4月萊寶還推出了國內的第一款佐餐精釀啤酒。”

創業瓶頸

國內像萊寶這樣的精釀啤酒品牌還有很多。熊貓精釀、京A、牛啤堂、高大師、拳擊貓、金色三麥等等。“精釀啤酒的圈子並不是很大,這個圈子里的人都是朋友,因為在國內的精釀啤酒市場還不夠成熟,大家都在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還沒有到‘分蛋糕’的時候。”林林告訴本報記者。

記者采訪中也發現,目前精釀啤酒行業尚缺乏官方的協會機構,記錄其發展的相關數據也並不完善。但大大小小的精釀啤酒廠和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啤酒屋,也卻讓不少資本看到了其中的商機。2015年11月,北京的熊貓精釀獲得了2000萬投資。這對於精釀市場的發展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肯定。

相比較工業啤酒,精釀啤酒有著較高的利潤空間。國內的精釀啤酒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能達到50%和30%,大幅超過成熟工業啤酒市場的水平。產品升級、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是資本看中精釀啤酒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但從供給端來看,精釀啤酒有其特殊屬性。目前,國內的精釀啤酒除了水以外的所有原材料都還需依賴進口。進口就涉及到了原料的供給、匯率等問題。

以啤酒釀造中最重要的啤酒花為例,釀造一杯精釀啤酒所需要使用的啤酒花的數量,通常是普通工業啤酒的4到10倍。精釀啤酒行業的高速發展也使得對啤酒花的需求大量增加。但精釀啤酒的熱潮,使得對啤酒花需求不僅僅來自國內,包括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等地都有大量的精釀啤酒釀造商。啤酒花供不應求已經是整個行業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外,東方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沈陽告訴本報記者:“近來,人民幣匯率不斷下跌,也使得依賴進口的原料成本不斷提升。”精釀啤酒目前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是普通工業啤酒的5到10倍了。消費者還能接受更高額的精釀麽?

國內外巨頭欲分羹

盡管精釀啤酒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尚未處理好的挑戰。但巨大的市場需求,還是不斷吸引著國內外大型啤酒巨頭分羹精釀啤酒市場。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僅2015年,百威英博在拿下三個小型精釀啤酒廠的同時,也以旗下鵝島精釀釋放進軍中國的信號,成立中國分公司。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一家國外的精釀啤酒廠如此重視中國市場。

除了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國內的大型啤酒企業也是紛紛跑馬圈地。青島啤酒也推出了IPA和經典1903魔獸啤酒;燕京推出了鮮啤和原漿白啤;華潤啤酒推出了雪花臉譜;珠江啤酒則最為活躍。

除了連續推出多款精釀啤酒產品外,並公開表示珠江啤酒將大力發展精釀啤酒業務,也會因此而涉足與精釀啤酒業務開展有關的餐飲經營業務。不僅如此,珠江啤酒還宣布將於年底前在廣州建設一所精釀啤酒體驗中心,采用“前店後廠”的運營模式。

從小眾的精釀啤酒走俏市場,不難看出,未來高品質、高質量是決定啤酒品牌在中國市場成功與否的關鍵。但目前,精釀啤酒的發展,無論是稀缺原料的獲取、流程成本的控制,還是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小型釀酒商都不如大型釀酒商更有優勢。

小型的精釀啤酒企業如何在釀造技術、釀造規模及產業鏈建設上有所突破,以打開更大的市場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28

進口啤酒加碼中國 何以攻城略地?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之一,一場啤酒業的土洋競爭正白熱化。

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1~9月,中國進口啤酒約51.3萬千升,同比增長19.1%。金額約為34.5億元,同比增長21.5%。雖然9月進口啤酒的數量和金額上出現了降幅,但進口啤酒整體持續兩位數的增長。

為什麽消費者偏愛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包含哪些品類呢?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上海部分精品超市和酒吧等進口啤酒銷售終端了解到,進口啤酒有黑啤、紅啤、棕啤、黃啤、白啤之分。德國、比利時、荷蘭、馬來西亞、墨西哥、泰國等產地都比較常見。

除了種類繁多的產品選擇、口味上的標新立異,這些進口啤酒甚至在外包裝也是別出心裁。

“據我了解,目前上海就有進口啤酒超過200種以上,入局者還會持續增多,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上海進口啤酒館大區總裁鄒國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自2012年以來,進口啤酒連續四年大幅增長,據啤酒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1至12月,中國進口啤酒53.8萬千升,同比增加59.4%;金額約為5.8億美元,同比增加41.3%。自2012年以來,進口啤酒連續四年大幅增長,四年累積增幅737.2%。基於進口啤酒的啟平點較低,又存在消費獵奇心理,至此在四年里增長迅猛。

“中國啤酒最大的瓶頸在於,低端啤酒銷量下滑,高端市場卻沒有做起來,目前處於青黃不接的節點。”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整個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和社會的老齡化,使得啤酒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他山之石

德國啤酒在中國消費市場上一直表現出良好態勢,根據啤酒行業數據顯示,在2015年進口啤酒市場中,德國啤酒以34.9%的市場占有率領先其他國家進口啤酒品牌。

“正宗的德國啤酒有《啤酒純凈法》規定,限制了原料只能有水、麥芽、酵母和啤酒花。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提升了德國啤酒的總體品質。”上海德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Volker Kras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Volker Krass是在2014年開始留意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經過兩年多的考察和籌備,在今年夏天,以巴蘭德品牌命名的德國啤酒在中國投入釀造生產。

“除了水以外,我們的全部原料都是來自德國進口。工廠設立在安徽銅陵,因為那里有優質的水源,”Volker Krass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在中國有很多打著所謂著名德國啤酒品牌,其實是在德國找小廠貼牌生產的,有些甚至在德國都沒有賣,僅僅是為中國消費者量身生產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目前進口啤酒消費市場分散,進口啤酒並沒有所謂的著名品牌,就連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瓦倫丁品牌也只不過占德國國內市場的6%-7%而已。

但像巴蘭德這樣在中國生產的啤酒算是進口啤酒嗎?

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解到,目前德國啤酒進口主要還是以海陸運輸為主,長時間的運輸過程會使得啤酒很大程度上失去其新鮮的口感,影響啤酒品質。所以也不乏Volker Krass這樣的啤酒行業從業者,以本地新鮮釀造方式,將除了水以外的原料進口到國內,再進行生產。

渠道創新

“進口啤酒的日常銷售主要分布在酒吧和精品超市,也不乏一些受眾定位精準的電商平臺,它們主攻中國啤酒的高端市場。”BottleXO聯合創始人鄒政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記者了解到,啤酒消費不同於其他品類的酒水,消費者通常追求新鮮感,品牌忠誠度低。但該群體社交活躍,樂於分享,進口啤酒吸引了這類消費人群後,可以獲得較高的曝光率,使得更大範圍內的消費人群認為其已經成為市場主流。

此外,不同於傳統啤酒重金砸贊助活動等,進口啤酒品牌更擅長在小眾範圍中做活動推廣和宣傳。BottleXO就是一家以外籍及具有海外背景人群為受眾的O2O平臺。

記者體驗了其線下門店,坐落在衡山路的小酒館,每周四晚定期舉行派對,以較低的價格分享小眾精致的葡萄酒及進口啤酒。

“用線下真實體驗帶動線上銷售是有促進作用的。酒不同於標準化的產品,需要親身品嘗後,才會放心的在線上進行購買。同時,線下體驗也是搭建年輕人的社交平臺。”鄒政方告訴記者。

進口啤酒面臨挑戰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進口啤酒數量近5.4萬千升,同比減少20.4%,金額約為3.8億元,同比減少10.7%,記者采訪獲悉,這是進口啤酒今年以來首次出現雙下滑。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去年大量的經銷商進入進口啤酒領域,現在這些啤酒臨近過期,進口商都在清理庫存,這直接導致了啤酒進口量的減少。此外,造成啤酒進口量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進口啤酒經歷了長期增長期後進入了調整階段。

進口啤酒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的矛盾已經顯現出來,行業的整體利潤也開始逐漸降低,但行業和市場仍處在高速發展中,行業參與者的持續增加,以及大型企業的介入,行業的整合與規範已然起步。

除了要更加了解中國消費者,並給消費者想要的和需要的產品,面對占據80%左右市場份額,並擁有強大渠道的中國大品牌啤酒業,進口啤酒想要分一杯羹,所要面臨的挑戰也是十分嚴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8

超500億元 朝日集團收購百威英博旗下東歐5國啤酒業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朝日集團控股12月13日與世界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就收購該公司旗下東歐5國的啤酒業務達成了基本協議,收購額被認為將達到9千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2億元)左右,這將創出日本企業收購海外啤酒業務的歷史最大規模。

這次收購資金計劃采用手頭現金和借款,預計2017年春季之前完成收購程序。收購對象包括已被百威英博收購的英國前南非米勒(SABMiller)旗下的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的啤酒業務。此外,還包含著名的捷克“比爾森啤酒(Pilsner Urquell)”。

相關業務的銷售額規模達到2千億日元左右。在各國的市場份額均超過3成,除了斯洛伐克的第2位之外,在4個國家占據首位。

目前朝日集團正在通過主力品牌“SuperDry(超爽)”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計劃借助10月收購的西歐業務的基地,2018年在歐洲啟動自主生產。通過利用當地知名品牌的銷售渠道,易於將銷售擴大至“SuperDry”此前未開拓的地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98

手工啤酒(上)

魔術師係咁意讀過兩年石士學位的鄉大新聞系早前傳來電郵,話有個手工啤酒興趣班玩。魔術師見新年期間無乜嘢忙,便又報名試下。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31

不滿意當前投資關系 消息稱朝日啤酒正評估對青島啤酒的投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日本啤酒生產商朝日啤酒集團公司的總裁表示,朝日啤酒正在評估其在中國的投資,其中包括所持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少數股權,理由是公司不滿意當前的投資關系。2009年,朝日啤酒以大約6.665億美元購入了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

以旗艦品牌超爽(Super Dry)聞名的朝日啤酒正在重新評估其全球投資組合。此前該公司花費了近100億歐元(約合106億美元),通過兩筆交易從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手中收購了數個歐洲啤酒品牌。作為與SABMiller合並交易的一部分,百威英博剝離了這幾個品牌。

朝日啤酒總裁Akiyoshi Koji接受采訪時稱,對青島啤酒的投資完全從財務角度出發,他更希望發展一種更廣泛的、能夠充分利用朝日啤酒技術或品牌的業務關系。他表示,打算與青島啤酒討論是否能夠建立一種更好的技術合作關系,或者讓青島啤酒銷售超爽啤酒品牌,以鞏固其作為高端啤酒品牌的地位。他表示,希望在2017年年底前得到答案。

Koji還稱,該公司今年將探討與青島啤酒的最佳合作方式,並且考慮建立雙贏的合作關系。

Koji未就出售青島啤酒股份是否是其中一個選擇方案置評。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出售青島啤酒的股份是可能的。青島啤酒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57

青島啤酒:朝日集團未就轉讓公司股份可能性發表評論

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近期有境外媒體報道公司第二大股東朝日集團控股株式會社(“朝日集團”)可能轉讓其所持公司19.99%的H股股份,並聘請摩根士丹利作為顧問。公司已聯絡朝日集團,其答複並未就涉及朝日集團持有公司的股份轉讓的可能性發表評論。

公司表示將繼續關註事態進展,如有需要將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00

日本麒麟啤酒7億美元退出巴西市場 中國市場也難“啃”

日本麒麟啤酒公司(Kirin Holding Co.)在北京時間2月13日下午宣布,已經同意將巴西子公司以22億巴西雷亞爾(約7.0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喜力啤酒在當地的子公司Bavaria。

據了解,麒麟巴西子公司創辦於2011年,旗下擁有12座釀酒廠。此項交易完成後,喜力將成為巴西第二大啤酒商。據路透社消息,為了重振其巴西啤酒事業,麒麟曾一度摸索和其他公司合作的可能性,不過目前已轉變方針,退出巴西市場的麒麟將其海外事業集中在更具成長潛力的亞洲和大洋洲。

“麒麟的退出與接盤者喜力啤酒的戰略有聯系,百威英博以1000億美元收購SAB之後對於喜力啤酒、嘉士伯等都壓力重重,收購擴體量縮小差距,形成對百威的牽制可能是喜力的戰略之一。”啤酒營銷專家方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外,記者梳理了麒麟啤酒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啤酒消費國的發展軌跡發現,麒麟啤酒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是在1996年,在廣東成立了合資公司。當時,麒麟啤酒和中國本土企業合作開設啤酒制造廠,推出新的啤酒品牌。不過當地制造商大量生產廉價啤酒,因此使得麒麟啤酒當時的銷量並不理想。

為了區別於競爭激烈的中低價啤酒市場,麒麟啤酒在2011年改變了策略,打出銷售“日本品質”的口號,開始進軍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然而根據歐睿國際提供的數據,從2011年至2014年,麒麟啤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占到0.15%,到2015年也只有0.16%。

在渠道上,麒麟主要集中在便利店、日本料理店和高檔超市等線下實體店中,線上雖然也有銷售,但記者從天貓、京東等平臺上觀察到,該品牌產品品類單一,且銷量相比國內品牌啤酒也較低。

另一方面,相比三得利、朝日等同為日資的啤酒企業,麒麟在中國的動作一直要謹慎得多,鮮少高調曝光。“日本啤酒整體在中國表現都不好,三得利已經退出,朝日也有意向退出青島啤酒股份,麒麟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方剛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有近80%是被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巨頭盤踞。而包括三得利、朝日、麒麟在內,日本三家企業在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則不到2%。

方剛表示,我國啤酒業已進入寡頭競爭時代,未來仍將延續五強鼎立的格局,但不排除五強中的排名位置會發生變化“以往啤酒產業的競爭模式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拼的是規模、產量,但從目前來看,行業間並購接近尾聲,啤酒企業開始拼‘內功’,通過精耕區域市場結構來實現內涵式增長。

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擴張已經進入了後半場,像是麒麟這樣的有品牌卻缺乏市場優勢的啤酒商,要“吃下”亞洲市場顯然也並非容易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