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首放行農民抵押借貸
1 :
GS(14)@2016-03-28 14:14:13【本報訊】內地多方提振經濟,據《南華早報》指出,人民銀行於3月24日發佈計劃,將首次開放讓農民向銀行抵押農地、住房借錢,令6億農民進入信貸市場,計劃將於全國以試點方式進行。人行網站文件顯示,今次計劃分兩項,包括農民可以住宅及該住宅地皮使用權作抵押申請貸款,及將其承包土地經營權作抵押。銀行方將按借款農民信用情況、需求、償還能力及承包土地經營權價值等,合理自主決定抵押率、實際貸款額度、利率及貸款期限等。
學者:還款能力存隱憂
據報道,瑞穗證券分析師金增祥認為,今次是農村土地及房屋使用自由化非常重要一步,因過去農村土地及住房是不可以流轉。若允許這些使用權及經營權用於抵押,可提高農民融資能力及有望提振經濟。然而經濟學家則對農民貸款後償付能力存憂慮,報道引述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農民收入非常有限,貸款是個問題,憂慮若農民用貸款購買高價城市住宅將難以償貸。以及若政府沒找到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及社保的方法,政策或有缺陷。另有意見指,銀行放貸前需調查農民貸款實際用途,以加強風險控制。有內房分析員指,內地政府想引農民入城買樓,但農地質量、估值及戶藉改革等仍待推進,加上農民與城市居民收入有極大差異,若將抵押貸款全數投入樓市,未來還樓貸的能力是關鍵,農民入城購房是長期措施亦未必短期收效。而繼滬、深出招調控之後,內媒《法制晚報》指出,廊坊市政府為穩定環京周邊縣市住房價格,研究有關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穩定房價的措施,但具體措施仍在審定中,即將有公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28/19547232
人行清算票據內地恐觸發錢荒
1 :
GS(14)@2016-05-08 02:55:05【本報訊】農行(1288)年初爆出39億元人民幣票據變報紙事件,令市場質疑銀行間票據交易當中,或有不少已變成廢紙。人民銀行及中銀監近日聯合發表通知,加強票據業務監管及規範業務開展等事項,市場擔心事件會否催生錢荒。另內銀要於今年6月30日前,全面開展票據業務風險自查,包括加強實物票據保管、嚴格規範同業賬戶管理。分析估計,監管當局的要求或會引起新一輪違規事件曝光。另外,里昂發表報告指,內銀股估值看似便宜,但未充份計入壞賬風險,不建議投資者買入這些股票。該行解釋,自前年內地樓市開始下行周期以來,內銀不良貸款賬上升迅速,預計目前內銀實際不良貸款率,應介乎15%至19%之間。人民幣在岸價收報每美元兌6.5023元(人民幣.下同),較周四微升0.07%。離岸人民幣則報6.5102元,輕微升值。中銀香港(2388)電滙報每百港元兌83.57港元。有交易員稱,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幅少於市場預期,或減低加息預期,促使美元走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7/19601478
人行擬查內銀隱藏壞賬
1 :
GS(14)@2016-05-19 02:30:01【本報訊】內地數據有否「發水」或刻意低估,經常招外界質疑,路透社引述消息指,為平衡貨幣政策及防範金融風險,人行金融穩定局自4月下旬至本月底,正向銀行「摸底」,了解資產質量分類是否真實,正常及關注類貸款(兩類皆不屬不良資產級別)有否因行政干預而隱藏不良資產,以致影響不良貸款的真實性。
針對中小行過度借貸
分析員估計,當局或針對中小行過度借貸、低估逾期還款風險,或將問題資產由表內偷偷轉移至表外,但實際仍可追溯回表內等「踩界」行為。報道指,是次「摸底」行動,重點是資產質素分類是否屬實,人行地方分行金融穩定處,會進行抽查及現場檢查,各地亦必須「摸底一家政策性銀行」。業內人士估計,懷疑一間正朝商業化發展的政策性銀行,因不良貸款率只得零點幾,遠低於市場水平而成為被查對象。有中資證券研究主管謂,目前內地四大行中,特別是建行(939)、農行(1288)及中行(3988),以及一些大型股份制商銀如招行(3968),在逾期貸款歸類為不良資產上,只會超審慎而不會低估,若從系統性風險角度看,宏觀風險不大,最重要是銀行的不良貸款覆蓋率夠高,即使有中小行要重列貸款類別亦影響有限。中銀監早前公佈,首季內銀不良貸款率,較上季末升0.07個百分點至1.75%。根據規定,逾期90日貸款需列入不良資產類別,但一些安排或存灰色地帶,如處於債務重組過程中,貸款仍可暫列關注類;若抵押品價值足夠覆蓋整體貸款,逾期90日也可不列入不良資產類,信用卡貸款等消費金融,逾期180日才歸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7/19615226
人行潘功勝:正修改RQFII制度
1 :
GS(14)@2016-06-06 00:08:14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68&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昨日在北京出席經濟峰會時表示,中國政府正在按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改革,修改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並表示政府亦在推動「熊貓債」制度改革。
同時推動熊貓債制度改革
作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渠道之一,RQFII於2011年正式啟動,允許試點地區的投資者通過取得一定額度投資內地市場。隨後幾年,RQFII逐漸增加獲批機構,並於2013年放寬投資範圍,包括銀行間債市與股指期貨等,並允許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與境外參加行進入銀行間債市。截至上個月,共有16個地區共16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批,累計可投資額度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人行行長周小川與外匯局亦早已於去年提出,要考慮RQFII改革,包括擴大試點與放寬投資上限等。
除RQFII外,潘功勝表示,中國正在推動熊貓債制度層面的改革,包括發行過程、信息披露、信用評級、會計準則與審計師問題等,並希望中國的債券能夠進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他續稱,中國債市收益率水平較高,主要風險在於公司信用債,而中國公司債違約概率較低,目前中國亦正在研究討論境外債券投資者的稅收問題。潘功勝亦稱,中國面臨企業部門槓桿水平高和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政府則會堅定不移的推動市場化改革。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nogN5Myz.dpuf
花旗料人行下半年3次降準
1 :
GS(14)@2016-07-12 08:02:42【明報專訊】花旗銀行估計中央會於下半年3次降準各50個點子,最快一次預計於本月內推出。該行研究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今年首半年已約2817億至2866億美元流出中國,英國脫歐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引發新一輸資本外逃,預計全年資本流出約5732億美元。他預計,人行最快於今個月降準50點子一次,料可釋放1000億美元以抵消走資影響,年內會再降準兩次,若果中國第3季CPI的通脹率不足2%,人行甚至會減息25個點子。
他表示,英國脫歐短期內只會影響中國0.1%的GDP ,但隨着英國脫歐象徵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作為現時全球化貿易最大得益者,長遠將不利中國經濟發展,加上市場普遍擔心中國地方政府及企業的高負債比率,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緩慢。花旗維持內地全年6.4%的增長預測,但預計下半年增長放緩至6.2%至6.3%。
「深港通」料第四季推出
該行研究部首席策略師孫賢兵補充,多名中央官員曾暗示「深港通」時間表,加上A股入摩失敗後,中央為表明開放資本市場的決心,料「深港通」會於第四季推出,南下流入資金有望彌補環球投資者撤離香港的影響。該行設年底國指目標9500點,調低下半年滬深300指數目標至3000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02&issue=20160712
減脫歐震盪 人行曾干預匯市
1 :
GS(14)@2016-07-17 15:24:51【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引起人民幣持續貶值,人行昨日承認,為減少脫歐事件對中國外匯市場的衝擊,有向市場提供小量外匯流動性,令人行外匯佔款(用於購買外匯而投放的人民幣)進一步減少,即意味人行有出手干預匯市,力保人民幣匯價。
提供外匯流動性 人行外匯佔款減
根據人行公布數據,截至6月底人行外匯佔款為23.63萬億元,按月減少977.27億元(人民幣,下同),降幅是5個月以來首次擴大,6月外匯儲備反而增加134.3億元。對兩者相反的情况,人行調查統計司長盛松成解釋稱,受英國脫歐影響,6月下旬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為穩定市場預期,減輕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中國外匯市場的短暫衝擊,人行向市場提供了小量外匯流動性。但總體上,人民幣匯率仍然按照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機制有序運行。
上月24日英國脫歐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大跌450個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跌破6.6水平,此後跌勢未止,市場早前猜測人行或已出手。近兩周以來人民幣跌勢已漸趨穩,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報6.6875,跌40個點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02&issue=20160716
人行:貨幣政策或陷流動性陷阱
1 :
GS(14)@2016-07-17 15:58:35【本報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於上海出席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時指出,目前內地貨幣政策有一點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現象,因為大量的貨幣發行出來以後,並沒有能夠迅速的拉動經濟。他指出,截於6月底止,內地M2餘額達149萬億元人民幣,超過GDP的一倍,而其11.8%的增幅雖屬於適度的速度,惟個人認為相關數據只是反映出貨幣供應量平穩,而自去年10月開始至今,M1和M2的增速差距很大,M1的增速是24.6%,而M2只是11.8%。盛松成表示,M2增速平穩而M1的增速相對較快,兩者的「剪刀差」出現了擴大趨勢,而且越來越擴大,這是歷史上很少有的例外,正正是反映經濟下行壓力大。他表示,兩者差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持幣待投資,其次企業將大量的活期存款放在理財產品,以及地方債務置換可能對M1形成擾動。他稱,目前發行出來的貨幣,成了企業的活期存款,形成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即使再增加貨幣量也沒有用,利率也不會再下降,投資也不會再增加。與此同時,大量個人的錢投到了房地產,亦形成了個人某種意義上的流動性陷阱。對於應該如何解決相關問題,盛松成認為,財政部要配合貨幣政策,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適當地增加政府債務發行,提高財政赤字率。另外,亦可考慮透過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互相配合,積極地拉動經濟,令經濟較快地平穩增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7911
人行:適時微調貨幣政策
1 :
GS(14)@2016-08-07 02:12:13【本報訊】人民銀行昨發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會保持靈活,並於適當時候作出微調。人行指,會致力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當的貨幣金融環境。此外,人行將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將貨幣政策與改革結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外,報告指,目前全球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復蘇不及預期,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令地緣政治更趨複雜,英國脫歐的影響仍會持續。報告亦提到,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而上半年內地經濟整體平穩、消費有穩定增長,進出口降幅有收窄,企業效益和第三產業比重亦有所提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6/19725088
人行汲教訓 貶值變有序 無論美元升跌人幣照貶 市場漸接受
1 :
GS(14)@2016-08-11 05:54:11【明報專訊】「811」匯改一周年,回顧這一年人民幣雖然走向貶值之途,但匯率從劇烈波動趨向有序下跌,下月舉行的G20峰會,人民幣匯率亦不像去年成為焦點,反映市場對中間價定價機制的信心已有提高。普遍分析認為,人行對比一年前更掌握「預期管理」及增加市場透明度,在引導貶值方面手法更趨成熟。
明報記者 陳子凌、顧冷冰、廖毅然
去年8月11日,人行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同時大幅將中間價貶值2%,令市場措手不及,亦令人民幣持續暴跌,匯市震盪至9月初才喘定;及至去年末至今年1月初,外儲銳減引發走資恐慌,加上熔斷機制造成A股暴跌,連鎖效應下,人民幣再出現大幅貶值,直到3月初匯率才逐漸平穩(見圖1)。
顏劍文:人行強化預期管理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表示,調整定價機制及將人民幣貶值,在匯率市場化過程中是必要的,「當定價機制更貼近市場,就需要修正被高估的匯率水平,然而當時(去年8月)只考慮到政策需要,卻沒考慮市場反應,亦沒為市場釋疑」。他表示,當時市場反應之大,人行顯然是始料不及。
但綜觀之後一年,包括去年底引入人民幣兌13種貨幣的匯率指數(CFETS),及人行在今年首季貨幣政策報告首度交代中間價定價機制操作詳情,顏劍文認為人行「明顯加強了政策透明度,減少市場不必要猜測,同時強化了預期管理,採取分段釋放貶值壓力,而非一蹴而就,大大減低對市場影響,避免市場反應過敏」。
另方面,CFETS推出至今一直呈下行,今年初美匯指數下挫,人民幣CFETS指數跟美元一同下挫(見圖2)。到5月之後美元升值,人民幣卻沒隨美元升值,反而繼續讓CFETS下挫,反映中央銳意讓人民幣持續有序貶值。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2.6%,但兌CFETS的一籃子貨幣卻貶值了6.4%。
易憲容:「策略貶值」初見成效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形容這是「策略貶值」,在人行與市場增加溝通之下,儘管英國脫歐前後,人民幣甚至一度跌穿6.7的近6年低位,但市場反應卻有限,可見有預期管理的「策略貶值」初見成效。
籲公布做市商報價 更貼近市場化
人行行長周小川上月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已表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了解已更為深入,中國將繼續完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機制,不斷提高政策規則和透明度,加強與市場溝通。顏劍文認為,這表明大幅度的匯率政策調整,至少年內都較難發生,至於怎樣進一步完善定價機制,「如果能把(中間價)做市商的報價都公布,對市場來說將更加透明,亦更貼近市場化要求」。
(匯改一周年系列之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84&issue=20160811
投資信心低迷 人行放水徒勞
1 :
GS(14)@2016-08-13 12:34:11【明報專訊】內地新增貸款及M2等數據均反映企業投資意欲薄弱,為中國第三季經濟表現添陰霾,有分析指人行有必要降準減息刺激借貸,但問題並非出在流動性緊缺,因此單憑放鬆貨幣政策,扭轉不了民間投資低迷形勢。
民行報告便表示,7月份M1增速進一步上升,M2及新增貸款下跌,說明市場流動性不缺,但企業獲得的貸款未有投放到實體經濟活動當中,再結合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看,缺乏好資產、缺乏好投資機遇,以及缺乏好回報,才是約束企業投資意欲的原因。
除企業不願借錢投資,招商證券從另一角度也指出,新增貸款全屬房貸,反映銀行對按揭貸款投放繼續保持相當力度,對企業信貸仍然謹慎。這與銀行考慮到企業財務狀况、還款能力及銀行自身壞帳風險有關;換句話說,目前情况是企業不願借,銀行亦不願貸的「兩不局面」。
交銀:倘再放水 將加大樓市泡沫
因此,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及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數據反映資金流入房地產,若人行再放水,將加大樓市泡沫風險,認為人行進一步寬鬆的機會不高。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稱,人行繼續「放水」,除製造更多資產泡沫,什麼效果都不會有,現在應該從貨幣手段轉向財政政策,包括啟動財政減稅對冲去產能、去槓桿和抑制資產泡沫的負面效應,同時加快推動改革,去蕪存菁,才能提供更多新增長動力去吸引企業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02&issue=2016081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