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1月外匯交易大增四成 明年個人購匯額度不變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5.89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32萬億美元)。11月外匯總成交量較10月份的1.63萬億美元環比大增42%。

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11月外匯交易大增主要是受由此而來的零售驅動影響。同時,針對明年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專家普遍認為影響應該不大,購匯配額也不會改變。

外匯交易大增受零售驅動影響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11月,美元大幅走強,美元指數上漲3%;與此同時,全球主要非美貨幣幾乎全線下跌,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了1.69%。市場對人民幣走弱的預期使部分企業和個人增加了購匯意願,不少企業利用掉期、遠期、匯率期權等衍生品對沖匯率波動風險,衍生品市場交易量環比增長明顯。

從外匯總成交量的細分結構看,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2.0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3025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13.8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02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6.3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9318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9.5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39萬億美元)。

從數據不難看出,銀行是外匯市場交易的主要參與主體。趙慶明指出,在匯率波動頻繁的背景下,不排除有資金跨境套利。但絕大部分銀行間交易是真實合規的,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決定了外匯交易以實際需求為主,交易量上升多是受零售驅動影響。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監管,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在此背景下,多位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對於流出端的外匯政策執行力度已經空前嚴格。

12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與15家外資銀行代表進行座談時指出:“外匯管理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既有利於眼前、平衡外匯收支和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又有利於長遠、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的原則,兼顧便利化和防風險。”

潘功勝指出,要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外匯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各商業銀行辦理外匯業務要切實履行展業原則,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宣傳外匯管理改革措施;引導市場主體合理使用資金,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共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個人購匯額度更新壓力不大

回顧2016年1月份,股市匯市雙跌,外匯占款當月大幅下降。如今年關又至,隨著聖誕節、元旦雙節到來,居民旅遊,留學子女回國帶走新一年出國的學費、生活費,都給外匯需求的增加帶來壓力。此外,新一年度的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這些因素聚到一起,將給外匯市場帶來新的沖擊。

從當前我國資金流出的結構看,對外直接投資,居民境外旅遊、子女上學,以及企業償還外債都占據相當大比重,可謂資金流出“三巨頭”。

其中,按照往年的情況,每年年末及新年年初,居民境外旅遊、子女上學導致的外匯流出壓力都會加大。但趙慶明認為,學費、旅遊所需要的金額不是很大,季節性較明顯。匯率一旦穩定,預期改變,居民個人購匯的節奏也會隨之改變。

而新一年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打開,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則已經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近日,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美元加息造成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進而加劇了中國資本外流沖動,而資本外流反過來又增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他認為,個人可購買5萬美元外匯規定,是當年外匯儲備相對過多、人民幣升值、美元相對貶值時采取的“藏匯於民”政策。目前外匯規模縮減壓力大,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美元則趨於升值,個人5萬美元購匯政策應當收緊。

不過,趙慶明並不認同上述觀點。在他看來,首先,如果減少或暫緩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會導致不必要的恐慌。其次,中國居民儲蓄存款總規模有60多萬億元人民幣,但80%的儲蓄集中在10%左右的家庭中,而這些家庭已經實現了貨幣上的多元化配置,剩下的家庭則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甚至連5萬美元的人民幣都沒有。因此,個人5萬美元購匯政策沒有必要收緊。

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在一次電話會議上也指出,雖然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每年到1月1日之後就會重新更新,但這一因素的影響多少可能是被市場放大了。據他估算,以2016年年初為例,由於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的更新,所產生的購匯壓力主要體現在1月和2月,規模估計應該在200億~300億美元,但全年也就是大致在這個數目。如果一年購匯的規模只有兩三百億美元,即使集中在某一兩個月里,也不會對市場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

“今年年初之所以匯率波動比較大,是由於對個人購匯的影響預期不明確導致的恐慌造成的,而不是說真實需求規模有多大。”謝亞軒指出。

根據此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個人每年只能購匯和結匯5萬美元。近日第一財經獲悉,今年年初外管局升級了針對居民購匯5萬美元的監測系統,對“分拆購匯”等違反個人5萬美元購匯的行為進行監控,一些有分拆購匯嫌疑的個人會被列入關註名單,取消其購匯便利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預計,明年個人購匯5萬美元的配額不會變。但是外管局管制的手法和策略在變,對違法違規的購匯行為打擊力度會加強。她認為,配額變動對中國市場形象影響非常大,而且從央行看來,個人購匯5萬美元的額度與跨境並購相比體量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62

外管局“三招”嚴打騙匯  重申年度5萬美元購匯額度不變

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恐將調低的傳言,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的深夜得以間接澄清。

2016年12月31日晚,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答記者問。針對“外管部門對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進行完善,是否涉及個人年度購匯額度調整”的提問,該外管局負責人稱,“個人購匯政策沒有變化”,“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

事實上,這已經是近三個月來,外管局第二次重申個人購匯政策不會有變化。

外管局的“三招”

三個月前關於6城市取消5萬美元購匯額度限制的傳言在市場上傳開。外匯局在國新辦舉行的2016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辟謠稱,“沒有相關政策出臺”。

與彼時不同,進入三季度後,人民幣兌美元“跌跌不休”,貶值預期空前加劇。市場上傳出2017年起居民5萬美元購匯額度將縮減。昨夜外匯局二度出手辟謠:“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

雖然5萬美元購匯額度未減,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加大對個人購付匯申報事項的事後抽查和檢查力度,提高對個人申報信息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

一是細化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應認真閱讀並如實、完整申報,作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承諾。

二是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要求銀行加強合規性管理,認真落實展業原則,完善客戶身份識別。按照《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3號)報告大額及可疑交易。對於存在誤導個人購付匯、真實性審核不嚴、協助個人違規購付匯、未按規定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等行為,監管部門將依法予以處理。

三是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後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虛假申報、騙匯、欺詐、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註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依法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予以行政處罰、進行反洗錢調查、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

值得註意的是,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前如果被列入外匯局“關註名單”,只會取消購匯便利化,即此前如果居民被列入“關註名單”後無法使用網銀購匯,拿證明到銀行櫃臺依然可以購匯。但2017年後將面臨更嚴厲的處罰即“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

個人進行分拆購匯和利用他人額度進行購匯是容易被列入關註名單的特征之一,2016年年初,外管局升級了針對居民購匯5萬美元的監測系統,對於一些購付匯特征進行甄別,符合一些特征有分拆購匯嫌疑的個人,將被外匯局列入關註類名單。

記者在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網點了解到,在居民購匯時,每家銀行網點前臺屏幕上都有該居民個人信息以及年內已購匯金額和余額。這意味著,過去在A家銀行購匯5萬美元後再去B家銀行繼續購匯的做法行已經行不通。

此外,12月30日央行發布《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後將大額現金交易的人民幣報告標準從現行的“20萬元”調整為“5萬元”,市場有觀點認為這變相修改了“每人每年可購匯5萬美元”的規定。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俊同樣在31日晚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大額交易報告不影響正常外匯業務辦理,主要目的是開展反洗錢資金監測分析,不是“行政審批”或者“行政許可”,因此也就談不上所謂的“管制”。

力挺人民幣理財

在專家看來,企業與個人更加積極地配置對外資產已經成為造成資本項目逆差擴大的新因素。

三季度外匯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初步數據顯示,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712億美元。與二度相比資本項下逆差環比擴大近569億美元。外匯局發言人表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主要是境內主體積極配置對外資產。

具體來看,對外資產方面,對外直接投資資產凈增加550億美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超300億美元,對外貸款凈增加超400億美元。

昨夜外匯局在答記者問中,表明了對目前部分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或購買外幣理財現象的看法。

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實現。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以及咨詢服務等。

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的選擇面較窄,只能持有外幣存款或購買品種有限的外幣理財。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水平仍處於低位,歐、日實施“零利率”政策,美國的利率水平也較低,外幣存款利息和外幣理財收益率都明顯低於人民幣存款和理財。且國際匯市波動頻繁,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市場主體持有外幣資產的收益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相比之下,目前人民幣利率水平仍顯著高於其他主要貨幣,境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產品種類非常豐富,也是投資者更為熟悉的市場,能夠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市場主體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克服從眾心理,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謹慎理性投資。

從我國經濟基本面、境內外利差,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表現看,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是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外幣理財渠道有哪些

隨著2017年1月居民新一年的購匯額度更新,面對新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除了放在國內美元賬戶里吃0.5%的定期利息,還有哪些合規資產配置渠道可以考慮?

相比5萬美金放在國內銀行美元賬戶上吃0.5%的定期年化利息,外幣理財產品或許是廣大投資者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這些面對普通客戶的理財產品起購金額在8000美元,風險在銀行理財PR1-PR5(很低-高)中屬於PR2級即較低。用銀行理財專業術語是:客戶本金損失可能性小。

風險小收益率也不高。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多有發行此類美元理財產品。例如工行手機銀行顯示,最短投資98天的美元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僅0.6%。比放在美元賬戶存定期僅高0.1個百分點。招商銀行21天美元理財年化收益率0.65%。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也越高,工行投資350天的美元理財收益率則能達到2.00%。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銀行外幣理財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純商業銀行外幣理財,這些外幣理財基礎資產是境內銀行的外幣貸款。將外幣貸款進行打包裝進池子之後發售給理財客戶,這與人民幣理財的原理十分相近,只不過是外幣幣種。由於外幣在國內的需求比人民幣小很多,所以銀行這種類型的理財規模有限。根據工行一款美元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該支理財產品運作的規模上限為100億美元。

另一種銀行發的外幣理財產品則是借用QDII額度,自己為客戶設計理財產品。

此外還有委外的形式。例如一些城商行私人銀行,通過與離岸信托、香港保險合作,將客戶介紹給海外機構。而在大型行業銀行,投資者投的外幣理財背後本身就是QDII基金,只不過是銀行通過委外的形式來做。例如一些私人銀行利用QDII通道,可以幫助客戶投資一系列海外資產,其原理類似母基金FOF,市場目前收益大概在6-10%。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還有一些銀行外幣貸款底層資產是人民幣資產,只不過做了外匯套保。假設人民幣貸款池可以做到年化10%收益,外匯套保協議需要支付4到5個點成本,銀行還可以再做出一個4-5個點的外幣理財產品。

QDII基金非“供不應求”

在多位受訪的人士看來,QDII基金是當前國內美元資產配置的最佳選擇。QDII基金產品的門檻較低,產品起點僅為1000元人民幣,適合更為廣泛的投資者參與。

QDII基金在國內發展多年,各家基金公司針對海外投資做出各種各樣的QDII基金。從資產類別看,權益類、固收類,股票債券都有涉獵。而大宗商品、REITS等QDII基金也有涉及。從地域來劃分,QDII基金基本覆蓋了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QDII基金,額度緊張,供不應求是市場的普遍印象。在當前資本流出加劇的形勢下,許多基金公司的QDII額度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但對於投資者而言,還遠沒有到買不到的地步。記者僅在工商銀行手機銀行投資理財客戶端基金專欄中搜索QDII關鍵詞發現18款產品。其中5款顯示可以正常購買。

Skybound資本投資總監壽祺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國內新發QDII基金,還在運營中的QDII產品還有200多個,暫停申購約70-80個,也就意味著年底市場上還有一百多支QDII基金產品可以投資。不過,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個人購匯一樣,目前QDII基金對於每人也有5萬美元額度的限制。

此外,對於國內高凈值人群,QDII通道可以做許多定制化產品。但是這些零售投資者無法接觸到。信托的合格投資人300萬-500萬可投資資產,流動性比較高,年收入超過50萬的人群。

用於海外投資的QDII基金其風險和最大收益都遠高於上述銀行外幣理財。Wind數據顯示,今年國內發行的187支QDII基金中,從三季度人民幣加劇貶值開始至今,凈值增長率前10支平均凈值增長率約11.95%。

但同樣處於美元升值期,排名靠後的10支QDII基金凈值則為-10.33%。可見QDII風險級別類似股票型基金,都屬於高風險投資產品。除了匯率因素外,專家指出,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黑天鵝頻發,海外當地經濟形式和政策等因素影響都會對QDII基金造成極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99

加拿大央行:維持基準利率在0.5%不變

加拿大央行1月18日發布貨幣政策決議聲明,維持基準利率在0.5%不變。全球前景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未見衰減,在美國政策方面尤其如此。

全球經濟走強符合市場預期,原油和部分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上漲。加元匯率走強對競爭力構成持續性挑戰,這壓制出口前景。

全球債券收益率上漲折射出美國財政擴張前景,這已經使得加拿大債券收益率較10月份所報告的上漲。

維持2016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1.5%預期不變,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增長2.5%;上調2017年GDP平均增長預期至2.1%。

加拿大央行維持基準利率0.5%不變後,美元/加元回吐漲幅,一度觸及1.30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5

歐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4月起QE將縮至600億歐元

歐洲央行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0.0%不變,符合預期;維持隔夜貸款利率0.25%不變,符合預期;維持隔夜存款利率-0.4%不變,符合預期。

歐洲央行聲明,歐洲央行利率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至QE結束後。維持每月QE規模在800億歐元不變至3月底,從4月份至12月份將為每月600億歐元。如果有必要的話,歐央行仍將在此基礎上提高QE規模,直到通脹達到設定目標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38

安倍發表施政方針演說 稱日美同盟是“不變的原則”

20日據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下午在眾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

在講話中,安倍稱日美同盟是外交和安全保障的基礎,是“不變的原則”。他還表示欲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盡快舉行會談和鞏固同盟。(註:特朗普的就職典禮將於北京時間1月20日夜間舉行)

本次演說是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臺執政後發表的第五次施政方針演說。(資料圖)

在外交方面,安倍指出,今年各國領導人易人或將使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在外交上關鍵要“保持定力”。安倍稱,將與共享自由、民主主義、法治等基本價值觀的國家攜手合作。他同時提出,作為“自由貿易的旗手”將構建基於公平規則的21世紀型經濟體制。“將在世界的中心盡到那樣的責任”,安倍說。

鑒於去年年底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首腦會談,安倍表示,將朝著簽署和平條約的方向“切實邁進”。關於陸上自衛隊在南蘇丹參與的聯合國維和行動(PKO),他表示將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盡可能作出貢獻。

日本國內方面,安倍介紹了通過推進“安倍經濟學”連續三年實現了基本工資上漲和全國有效求人倍率超過1倍的成績。他還強調將努力實現到2020年使全年訪日外國遊客達到4000萬人次以及向國會提交寫入全國農協聯合會(JA全農)改革等內容的相關法案來加快農業領域的改革。

在天皇退位問題上,安倍透露,23日的專家會議將公布論點整理,他希望朝野各黨能順利地開展審議,“在平靜的環境中定妥方案”。安倍還表示將在獲得國民理解的基礎上力爭完善相關法律。

據報道,今年是日本《憲法》實施70周年,安倍在演說中還呼籲為下一個70年培養年輕一代,強調了“建設新國家”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20

全球頭條丨歐洲央行維持超寬松貨幣不變,英國顯露重奪貿易地位野心

——華爾街日報——

【美國失業救濟人數大幅下降 住房成交顯著上升】美國上周失業補助申請人數大幅下降15000人,季度修正值23.4萬人,大幅低於預期的25.4萬和前值24.9萬,逼近數十年最低水平。同時,美國12月住房成交季度修正年化水平為123萬套,同比大增11.3%。數據利多美元,美元指數一度大漲0.5%,隨後回吐大部分漲幅,收報101.12 。

——Reuters——

【俄羅斯財政收入有望依靠油價複蘇】路透社數據顯示,若今年原油價格能保持在55美元每桶的水平,並且盧布匯率保持穩定,那麽俄羅斯有望在新的預算方案下增加低迷的財政收入 。

——Bloomberg——

【花旗因債市違規操作被罰2500萬美元】美國金融衍生品監管機構周四表示,花旗集團將支付2500萬美元罰款以了結其在美國國債期貨市場的違規行為。

【西聯公司對違法洗錢視而不見 交出5.86億大罰單】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周四在一份聲明中稱,西聯公司承認對犯罪分子利用其服務洗錢和欺詐的行為采取默許及不作為的態度,並因此願意支付5.86億美元罰款。

——CNN——

【歐洲央行從二季度起將減少購債規模】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同時維持購債規模不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布會上表示,EBC將會維持每月800億歐元購債規模持續至3月,並從4月將購債規模調整為600億歐元/月。德拉吉認為,在真正加息之前必須維持相對低的利率,歐元區在未來半年的通脹預期將會提高,而且刺激計劃已經開始帶動投資活動的增加。

——BBC——

【美軍派U-2轟炸機夜襲利比亞IS極端組織】美國派出U-2轟炸機對在利比亞的IS極端分子營地發動了襲擊,五角大樓發言人Peter Cook表示,IS恐怖分子的軍營已經威脅到了利比亞區域安全,初步反饋顯示我們的襲擊計劃實施的比較成功。這也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期內最後一次批準的緊急軍事行動。

——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首相May:英國將會重奪貿易主導地位】英國首相May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發言強調,英國將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起主導作用,但對於全球化過程中的不平衡,很可能會引起政治分歧。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需要處理民眾對全球化的恐懼與不安,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外包更多的工作出去相當於失業和裁員減薪。May呼籲精英階層能支持並協助解決英國在退歐後將會中遇到的全球化及貿易問題。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校巴慘劇,至少15名學生死亡】印度一載滿學生的校巴在依塔邦與一輛卡車相撞,至少15名學生死亡,45人受傷。總理莫迪在得知意外後非常悲痛,希望救援隊能全力搶救。印度警方稱,該起交通事故起因仍在調查中,但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是當時的霧氣很重,影響司機視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23

英國央行維持利率水平不變 調高經濟增長預期

英國央行2月2日公布2017年首份利率決議和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以9-0的投票決定維持基準利率在0.25%不變,維持國債、公司債購買規模分別在4350億英鎊和100億英鎊的規模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報告顯示,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將2017年GDP增長預期從1.4%上調至2.0%,2018年從1.5%上調至1.6%,2019年增速預計為1.7%。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英國國內需求一直強於預期,而且在脫歐公投之後,消費支出放緩的跡象相對較少。盡管如此,英鎊貶值後的工資增長和較高的進口價格仍在適度緩和,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幾年家庭實際收入增長將大大減弱。因此,實際消費支出很可能放緩。

一些MPC委員暗示 對通脹的憂慮有所增加。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英鎊貶值的後果是,由此帶來的更高的進口成本將刺激消費價格,並導致通脹超過2%的目標。數據顯示,這種效應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CPI在十二月升至1.6%,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大幅上漲。在英國央行的預測中,通脹率預計將在2018上半年增加至2.8%,而在未來的三年中,通脹率將逐漸回落至2.4%。

英國央行決議公布後,英鎊/美元逆轉漲勢,下跌至盤中低點1.26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93

1月社融增量3.74萬億創新高 貨幣政策維穩 去杠桿方向不變

2月14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03萬億元人民幣,雖為一年高點,但與去年的“開門紅”2.51萬億元和預期的2.44萬億元仍有較大偏差。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74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新增信貸創1年新高,除債券融資之外,無論居民貸款還是企業貸款,無論貸款融資還是非標融資,均創1年或歷史最高。

同時,1月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3%,與前期持平,M2和M1剪刀差大幅收斂至3.2%。存款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其中居民存款攀升,非金融企業存款大幅下行,反映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量可能是房地產貸款的滯後發放所致,非標的急劇擴張可能部分與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限有關,在樓市銷量下滑的趨勢下,居民貸款將逐步回落。企業融資規模較大,且此輪經濟回暖開始於2016年三季度,預示著“小陽春”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但他同時表示,國家層面來看,防風險和去杠桿仍是指導貨幣政策的重要方向,穩健中性的基調不會改變。中金固收亦認為,盡管目前整體社融增量創新高,但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未來社融的增長仍可能逐步放緩。

房貸調控效應待顯

天風固收團隊認為,總體而言,除票據融資外,2017年1月信貸投放大幅攀升,高於去年同期,且期限結構進一步拉長。居民、企業中長期貸款都大幅攀升,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4600億元;短期貸款相對持平,主要的下滑力量來自於票據融資,同比減少8240億元,

鄧海清認為,居民貸款的新高主要是由居民中長期貸款所貢獻,房地產調控背景下的居民中長期貸款仍然保持較大的增長幅度,1月新增6293億元。這可能與房地產貸款滯後發放有關。從歷史上看,居民中長期貸款與房地產銷量密切同步相關,兩者之間並無顯著的領先或滯後性,但2016年10月房地產調控之後,一方面監管希望房貸延後發放,另一方面10月之後資金顯著趨緊,銀行放款意願下降,因此目前居民中長期貸款量可能是房地產貸款的滯後發放所致。同時,由於目前房地產銷量下滑趨勢已經出現,按照上述邏輯,未來居民中長期貸款將逐步回落。

企業融資方面,票據融資大幅下滑,主要與10月之後利率快速上行有關,票據對於資金面最為敏感。

中長期貸款激增與票據和債券融資下滑有關。如果將中長期貸款與債券融資相加,則2017年1月企業長期融資規模與去年同期相當,表明替代需求是重要部分。結合去年1月的宏觀經濟表現,1月天量信貸帶來了2016年一季度的小陽春,此次再現天量企業融資,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攀升至1.52萬億元,反映企業融資需求出現了一定改善,可能同樣預示未來經濟進一步向好。

而非標融資同樣創歷史最高最讓人意外。非標經歷了2013年-2014年的調控之後一蹶不振,而2017年1月非標全面爆發,委托、信托、未貼現票據均處於歷史高位,總非標規模甚至超過了2013年。非標規模急劇擴張並非季節性因素所致,鄧海清猜測,可能部分與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限有關。但他同時認為,由於其他融資渠道並未出現明顯減少,所以還無法完全確定非標爆發的原因。

從廣義貨幣發放數據來看,M1-M2同比繼續大幅回落,創1年新低,一方面與房地產銷量下滑有關,另一方面表明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進一步減弱,企業投資可能繼續回暖。

“小陽春”有望再現

對於經濟走勢,鄧海清預計,2017年1季度可能繼續維持溫和回暖。參考2016年1季度天量信貸後的經濟小陽春,2017年可能再次出現相似局面。與2016年一季度不同之處在於,此輪經濟回暖開始於2016年三季度,此次回升並非孤立事件,與2016年一季度經濟突然回升有所區別,可持續性可能更長。因此,繼續維持“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的觀點不變。

至於央行下一步的貨幣政策,2月3日的逆回購利率加息是國家層面防風險和去杠桿的重要舉措。2015年8月-2016年8月,由於股災救市等原因,央行維持了過低的貨幣市場利率。2016年8月之後,國家層面開始強調防風險和去杠桿,經歷了“隱性提高貨幣市場利率→提高長端MLF利率→提高短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過程。由於1月社融為天量,央行需要提高貨幣市場利率,釋放更為明確的信號。據測算,2017年與2016年通脹大概率水平相當,如果2月社融繼續高位,央行必將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天風固收團隊認為,信貸投放強勁、商業銀行貸款投放意願強烈,顯示出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預期較為樂觀。而中長期貸款期限拉長,商業銀行期限錯配加大,要預防央行加大偏緊力度約束商業銀行投放而帶來的流動性波動。

同時,鄧海清維持了對債券震蕩市和股市長期“健康牛”的判斷。債券方面,貨幣政策收緊、監管趨嚴、去杠桿是大勢所趨,基本面因素利空債市;但另一方面,債券市場收益率與央行逆回購利率差值達到歷史較高水平,綜合來看債市寬幅震蕩的可能性較大。股市方面,政策層建設健康資本市場的意圖非常明確,不同於2014-2015年“瘋牛”、“泡沫牛”、“水牛”的條件具備,基於長周期企業盈利改善的“健康牛”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00

證監會:並購重組定價規則不變 重組配套融資定價按新規執行

據證監會官網,有記者提問,稱2月17日,證監會修訂了再融資相關規定,輿論認為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市場關註並購重組定價、規模、間隔期的政策是否有新的變化?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回答稱,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總體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等並購重組相關法規執行,但涉及配套融資部分按照《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執行。本次政策調整後,並購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的定價繼續執行《重組辦法》的相關規定,即按照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60個交易日或者120個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價之一定價。配套融資的定價按照新修訂的《實施細則》執行,即按照發行期首日定價。配套融資規模按現行規定執行,且需符合《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配套融資期限間隔等還繼續執行《重組辦法》等相關規則的規定。

下一步,會將進一步深入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規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行為,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2

今年財政赤字率將保持3%不變 進一步減稅降費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於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根據新華社播發的文字實錄,李克強表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李克強表示,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財政預算安排要突出重點、有保有壓,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9.5%,重點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困難地區財力補助。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即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財政赤字是最重要的宏觀政策變量之一,其變化反映財政政策的動向,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在我國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正在縮小,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預算赤字的設定和財政赤字的執行情況越來越受關註。

從全球範圍比較來看,我國3%的赤字率水平屬合理水平。中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當前安排3%的赤字率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適當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