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美国赌王的全球化赌注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0807/t1786386.htm

 金沙、永利、美高梅三大美国赌王的全球化赌注

  拉斯维加斯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不足以为永利、科克莱恩和安德森的对垒提供足够的空间,他们争相在亚洲、欧洲布局,澳门与新加坡正成为他们的新战场。

  传统上,博彩业以能对抗经济周期闻名。拉斯维加斯观光局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赌业年 收入仅仅出现了一次小幅下滑,即“9·11事件”以后,2002年赌城的博彩收入从2001年的水平下滑了1个百分点。不过,同年赌场债券仍以14%的高 收益远超垃圾债券的1.9%。而今,次贷危机风声鹤唳,美国民众纷纷捂紧荷包,2008年的头两个月,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入住率下跌3.8%,所承办的各项 会展减少超过10%,导致头两个月赌城的博彩收入相应缩水了4%,赌场债券的收益率也跌至-4.4%,远不如垃圾债券的平均1.4%。产业的多元化使赌城 不再仅仅依赖于博彩而生存,但从“罪恶之城”转身变为适合全家老小观光度假的旅游点,也使赌城的经济不再免疫于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一片愁云惨 淡之中,即便是针对高端客户的度假式赌场也感觉到了次贷的冲击波。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2008年1季度亏损1120万美元,美高梅金殿和永利虽然继续保持 盈利,但利润增长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0%和20%。过去一年来,这三家赌场运营商的股价不断下滑,其中美高梅金殿的股价下滑超过50%,金沙的股价 也下跌了27.26%,仅有永利一家跑赢了标普500(图1)。当然,暂时来说,这还不足以改变谢尔登·安德森、史蒂夫·永利和柯克·科克莱恩的财富排 位。三位掌门人都是白手起家,虽然不是以赌发家,但均以收购别人的赌场酒店进入博彩业,并依靠博彩积累了超过数十亿美元的财富,在有限的竞争空间里不断短 兵相接。

  金沙集团:市值最大
  在《福布斯》2008年的财富排行榜上,金沙掌门人谢尔登· 安德森以260亿美元的身家排在全球富人榜的第12位、全美富人榜的第3位。而他所创立的金沙集团市值也为三家赌场运营商中最高,截至2008年6月13日接近200亿美元(表1)。


1979年12月,时年43岁的安德森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业展览Comdex,他把展 场以每平方英尺15美分的价格租下来,转手以每平方英尺40美元的价格卖给展商。1995年,61岁的埃德森把Comdex以8.62亿美元的高价卖给软 银。1989年,他花1.28亿美元购买了金沙赌场。1997年,推倒金沙,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意大利水城风情的“威尼斯人”赌场度假村和120万平方英尺 的金沙会展中心。以会展业起家的安德森对于拉斯维加斯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引入展会,带来了商务客流。随着2008年1月Palazzo酒店赌场在拉斯维加 斯的开幕,金沙在澳门和拉斯维加斯各拥有两家酒店/赌场,另外在拉斯维加斯还拥有两个会展中心。
从购入金沙开始,安德森拉开了与永利长达近 20年的正面交锋。由于金沙老旧的设施不敌当时还在永利之手的金殿,安德森连亏了5年。随后,他投资15亿美元打造的威尼斯人度假村又与金殿近在咫尺,摆 开阵势与永利一较高低。而今年年初开幕的Palazzo又“巧合”地与永利酒店成为了邻居。安德森时常抱怨金殿门口的人造火山常年制造噪音,而永利则揶揄 对手的停车场面积建设不足,侵占了他的地盘。
从时间上来看,安德森接触博彩业的时间和进入拉斯维加斯的时间均晚于更为年轻的永利,但是与永利 锁定最高端客户的定位不同,金沙集团的路线显得更为大众化,在赌场的数量上也采取以多取胜的战略。尽管如此,由于近三年来永利的年收入以平均超过90%的 速度增长,所以金沙的优势在不断地缩小。

  美高梅金殿:年收入领先
  与永利与安德森相比,今年 已经90岁高龄的科克莱恩与拉斯维加斯的渊源要早得多。他早在1947年就买下了拉斯维加斯的一个小型租赁航线公司,挖到了第一桶金。1971年,已经拥 有了美高梅电影的科克莱恩宣布通过涉足旅馆业,实现业务的多元化。2000年,他以64亿美元接手了永利的金殿、金银岛和贝拉吉奥。2004年9月,科克 莱恩第三度将电影业务转手,出售给以索尼为首的国际财团,开始全力发展酒店和博彩业。
截至2007年年底,美高梅旗下不仅全资拥有17家赌 场,还另外拥有4家赌场50%的股权,掌握着拉斯维加斯大道超过一半的酒店房间,年收入几乎是永利集团的3倍。并且,尽管永利号称是以多元化的博彩产业改 变赌城罪恶基因的第一人,但永利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博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却是最高的,接近50%;而美高梅金殿的赌场收入中博彩仅贡献了不到三成(图 3)。


与个性张扬的永利与安德森截然不同,拥有160亿美元财产的科克莱恩颇为低调,在酒店的经 营上极为稳健却绝非保守。2007年8月,美高梅金殿引入了由阿联酋政府控股的投资公司迪拜世界(Dubai World)。迪拜世界以每股84美元收购美高梅集团总计2800万股股票,持股比例约为9.5%;同时,迪拜世界还将收购美高梅旗下的地产项目“城市中 心“(City Center)的一半股份,出价27亿美元。该交易给美高梅带来了39亿美元的现金,虽然稀释了科克莱恩的一部分股权,但他仍保持着控股股东的地位。

  聚首澳门
  显然,拉斯维加斯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不足以为永利、科克莱恩和安德森的对垒提 供足够的空间,他们争相在全球化布局中投下赌注。永利和安德森率先行动,抓住时机成为澳门开放赌权后的首批持牌人之一,并先后于2004年5月和2006 年9月在澳门开设了赌场。2007年12月,美高梅金殿也以合资的形式加入了他们在“东方拉斯维加斯”的厮杀。
从整体上看,澳门一季度的博彩 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几乎是拉斯维加斯2008年前两个月博彩收入的两倍,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与拉斯维加斯的颓势截然不同。而金沙与永利 自进入澳门市场以来,各自前几年的收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幅。然而,2008年的一季报,他们的表现却出现了分化。
试图“以多取胜”的金沙集 团在2007年8月在澳门开了第二家酒店威尼斯人度假村,其内设赌场为全球最大。巨大的成本投入以及入贵宾厅市场份额的下滑使得其2008年1季度旗下两 家酒店的利润从上个季度的1.33亿美元下降至区区40万美元,作为回应,金沙集团不得不从拉斯维加斯的总部选派精兵强前往澳门。
美高梅澳门也声称,其运行的第一个季度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它们相比,永利澳门可谓在这三家美资军团中一枝独秀,1季度收入和税后除息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和64%。

  下一个战场
  综合金沙、永利和美高梅金殿三者的表现,永利选择的是“少而精”的发展战略,以打造精品店吸引高端客户,其目前在拉斯维加斯和澳门各只有一个开发项目,而在其他地方则未有进一步扩张的动作。
非博彩收入占了七成之多的美高梅金殿除了拉斯维加斯集酒店、公寓及商场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计划外,更是积极追求业务的多元化。2008年1月,迪拜世 界表示将与美高梅金殿进一步合作,在中东地区和亚洲兴建至少3家酒店,总投资额将超过51亿美元。迪拜世界公司主席苏尔坦说,两家公司将首先选择在迪拜、 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兴建3家五星级酒店,但不设赌博娱乐场所。
金沙则试图通过广泛的布点成为类似美高梅金殿的博彩业“航母”。其在澳门的凼仔 “金光大道”计划总投资逾80亿美元,合作伙伴包括希尔顿、四季等13家酒店。此外,2005年,金沙与珠海订定了20亿美元的横琴岛投资计划,其在英国 的计划也在洽谈中。2007年5月,金沙更是击败诸多竞争者,在新加坡滨海湾(Marina Bay)取得了一张赌博经营执照,预计滨海湾金沙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开幕。新加坡,只是亚洲有意借赌业提振经济的国家中的一个,随着泰国、日本 等国考虑开放赌业,亚洲或许会成为美国赌王们的新战场。■

 

韩国??澳门的东亚对手

2000年以来,全球博彩业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亚太地区则高达18%。这一市场不仅引来众多企业投资,许多国家为提振经济、增加创汇和就 业,也相继开放赌业,澳门的竞争者不断增加。目前,除了菲律宾、缅甸,新加坡也于2005年发出两张赌牌,泰国、日本则在讨论博彩合法化。菲律宾还是亚洲 唯一向网络赌场运营商发放博彩牌照的国家,许多欧美网络博彩企业均在此落地。1961年已开放博彩业的韩国,近年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继 2000年设立的江原大世界向本国人开放后,又于2005年1月特许韩国观光公社在汉城、釜山地区新增三家赌场。韩国博彩业收入从2000年的3.01亿 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6.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1.89%,同期占韩国观光产业创汇收入的比重也从4.4%提高到11.5%,2007年创汇6.7亿 美元。
目前,韩国共有赌场17家,其中对外国人开放的16家,对本国人开放的只有江原大世界一家,但其2007年销售收入和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另 16家的总和。韩国赌场主要分布在旅游胜地济州岛和经济中心首尔、釜山。其中,济州岛有8家,占了一半,但市场份额却从2000年的23.62%下滑到 2007年的10.22%,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首尔的3家赌场销售收入则占外国人专用赌场的74.52%,接待人数占73.72%。日本是韩国赌场业的传 统客源地,2000年日本游客占比高达67.7%,2007年首次低于50%,但仍有49.1%。
韩国主要的博彩企业主要有江原大世界、乐园株式会社和韩国观光公社下属国营性质的GKL株式会社。2006年之前,乐园株式会社的收入曾占据韩国博彩业的大半江山,但目前已从2005年的59.8%下降到2007年的34.2%。
江 原大世界:2000年10月开业的江原大世界,成立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改善江原道南部废矿地区的经济。为了建成针对家庭的综合休闲度假地,江原大世界 2005年在海拔1100米的山上开放了韩国海拔最高的高尔夫球场,2006年12月又开放了一个滑雪场和有403间房间的度假公寓。但从收入和利润构成 看,酒店、高尔夫和滑雪场等非博彩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3.7%,且过去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存在只在于吸引更多的客源,企业的盈收仍高度依赖博彩。
GKL 株式会社:2005年9月成立的GKL株式会社,在首尔和釜山经营3家“七乐”赌场。2007年其占韩国国际赌场的市场份额已升至第一,达45.7%。有 意思的是,这刚好是原韩国第一大博彩企业乐园集团2006年的市场占有率。七乐赌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新市场的开发。与其他博彩企业依赖少数贵宾客户不 同,七乐赌场针对海外个人和团体游客开展了差异化的营销方法,并引入旅行社等机构作为自己的推广代理,吸引了不少观光客。
乐园株式会社:始创于 1972年的乐园株式会社,2006年之前一直是韩国最大的博彩企业,一直在韩国观光业中扮演行业先导的角色,其经营在韩国同业中被公认为行业标准。乐园 的主要竞争力来自于先进的设施、熟练的荷官、舒适的气氛等。为了和东南亚的赌场竞争,它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地都设有办事处,并引入了电算化的顾客服务卡系 统,为客户提供灵活的服务。为了培养博彩技师,乐园2000年设立了赌场教育学院。2007年,乐园实现销售收入2450.74亿韩元,其中,博彩收入占 到97.4%,这一比例在2005年为99.36%;食品饮料销售收入占2.6%,较2005年的0.64%也有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3

最后的赌注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4881&time=2011-02-12&cl=115&page=all

深谙赌术的何鸿燊面临人生最大的赌注,筹码正是他对财富的控制权
《新世纪》周刊 特派香港记者 刘卫

 

  “人还活着,子女却迫不及待争财,甚至要对簿公堂,这在香港怕是绝无仅有,闻所未闻。”一名香港大律师对本刊记者连声感叹。

  兔年农历新年的前一周,本是期待阖家团聚的日子。89岁高龄的“赌王”何鸿燊,四房太太并17位子女,却未能如愿团圆。为争夺上市公司资产,一出瞬间万变的肥皂剧还在延续。

  这是深谙赌术的“赌王”人生最大的赌注,也可能是最后的赌注,筹码正是他一生积累的最值钱的财富——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下称澳娱)的控制 权。该公司拥有博彩业上市公司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0880.HK,下称澳博控股)56%的股权,后者市值约662亿港元,控制有澳门17个赌场。

  “赌王”此番并非孤注一掷,但他押下的还有家族利益和情感。他不得不与复杂的人性对赌。

  “赌王”的发迹史,在很多人看来类似通俗小说中的传奇故事。何鸿燊生于1921年11月,是个相貌俊逸、拥有荷兰血统的欧亚混血儿,会讲葡语、英语和粤语。父亲何世光曾是香港的著名富商,一度担任渣甸洋行买办、立法局议员以及华东三院的主席。

  后来,父亲炒股破产,出走越南,少年何鸿燊亦受贫苦折磨,尝尽世态炎凉。有一天,他的一颗牙蛀烂生洞,去找做牙医的姑表丈,不料却遭冷遇:“你没钱,补什么呀,拔掉算了。”

  1939年,何鸿燊发奋考上了香港大学理学院。适逢“二战”爆发,1941年何鸿燊肄业,在日本侵略香港期间,逃至中立地区葡萄牙殖民地澳门。当时身上只有10块钱,这就是他的创业资本。

  何鸿燊的“第一桶金”得益于澳门联昌贸易公司。靠着能说流利的英语,他被引介当上了公司的秘书;又善察言观色,周旋四方,颇得赏识。一年后跻身为公司合伙人,次年更从公司取得100万港元的分红。

  成为当时港澳最年轻的富豪后,何鸿燊进入澳门贸易局,专门负责战时物资采购。他意识到限额生意盈利极大,便与香港恒生银号创始人之一何善衡合伙创办大美洋行。至“二战”结束时,何鸿燊财富积聚到200万港元,已涉足金银买卖、药品代理、火柴制造等多项生意和产业。

“赌王”帝国

  1953年何鸿燊回到香港,与人合办利安建筑公司,涉足地产业,揽建大量香港政府工程。至1959年,他的身家从离澳时的300万港元增加到1000万港元。

  而得以成为一代枭雄的转折出现在1961年。40岁的何鸿燊联合霍英东、叶德利、叶汉合组的财团,在距截标时间5分钟前上交标书,以316.7 万港元的价格,仅比竞争对手持牌财团泰兴公司的出价高出1.7万元,赢得赌场专营权。此役开启了何鸿燊对澳门赌业垄断经营的40年。

  澳门回归祖国三年后,何鸿燊在博彩业的垄断地位方告结束。外国竞争者被引入,其中包括永利度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银河娱乐场股份有限公 司。在此后的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上述三家公司分别与威尼斯人集团、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新濠博亚博彩有限公司签订了转批合同, 获得了准许赌场运营的牌照。

  不过,何氏家族依然占据澳门赌业的半壁江山,何鸿燊与子女何超琼、何猷龙仍拥有六张许可经营牌照中的半数。

  得益于内地“自由行”政策放宽,澳门赌业在2006年超过了美国拉斯维加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博彩中心。据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数据,2010年澳 门博彩业收入同比大增58%,达1883.43亿澳门元(约合235.1亿美元)。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公布,2010年入境旅客达2500万人次,同比上 升15%;其中53%来自中国内地,30%来自香港。

  何鸿燊的财富随着赌业王国的急剧扩张而暴涨,最高峰时控制着5000亿港元资产,个人财富有700亿港元,位居港澳十大超级富豪之列。除了经营 一个由葡京赌场支撑的赌场网络,多年来通过大举投资和收购,何鸿燊的产业遍及澳门地产、百货商场、酒店、银行、电视台、机场、轮渡等,其投资地域亦延伸至 中国内地、葡萄牙、越南、加拿大等。

四房变法

  除了庞大的赌业王国,赌王的四位太太及17位子女相当了得,被当地媒体称之为“四房十七杰”,一举一动皆为世人关注。

  然而,这表面上的和谐在过去数周内趋于瓦解。为争夺一家控股公司Lanceford Co.的控制权,四房夫人及子女的纷争终于公开化。这一公司是持有澳娱32%股份的最大股东,从而间接拥有澳博控股18%的股份,这部分股权价值约16亿美元。

  四房明显分成两个阵营,一方由二房及三房结盟,另一方则由长房及四房联合。争夺战始于今年1月24日澳博控股的一则公告:Lanceford Co.股权变动,何鸿燊将所持的澳娱股权约31.6%分予二房子女及三太,自己只保留100股普通股。长房及四房在此次分配中一无所获。而去年年底,何鸿燊将其持有的澳博控股7.03%的股份转让给四太梁安琪,使后者增持比例增至7.69%。

  今年1月25日中午12时,何鸿燊在浅水湾家中,与其代表律师、高李严律师行合伙人高国骏见面。据高提供的一段录像,其时何鸿燊清晰地用英语表示:“我们一定要夺回Lanceford!”当高国骏询问“赌王”如何形容今次事件时,何鸿燊拿起手上眼镜说:“It’s something like robbery”(事件犹如抢劫)。他对此要求进行诉讼。

  不过,次日上午,何鸿燊却向公众抛出相反的言论。他在三太陈婉珍家中接受了三家媒体采访,在镜头前宣布事先写好的声明,表示自己爱家人,不想互 相控告,并撤销高国骏的代表资格。这是何鸿燊首次现身电视荧幕,向公众宣读“和解”声明。当时“赌王”神情呆滞,不时停下喘气。

  1月26日下午4时,何鸿燊在浅水湾家中拍摄第二段与高国骏对话的录像,声称自己是受到二房女儿何超琼和何超凤的压力,才宣读声明。他承认高国骏仍是其代表律师,希望他继续法律程序,入禀法院。当日下午5时,高国骏代表何鸿燊入禀高院,控告二房、三房等11人。

  1月30日上午11时,何鸿燊拍摄了第三段与高国骏对话的录像。他对何超琼等人“出尔反尔”感到失望,希望通过法律行动予以阻止。当晚11时, 高国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1月27日何家在澳门开了一次会议,与会者包括代表长房的何超贤、二房的何超琼及四太太梁安琪。大家原则上达成共识,按何鸿燊意 愿,重新将Lanceford权益平均分配给四家人。何超琼表示愿将其权益均分,但要征得母亲及兄弟姊妹的意见。

  就在高国骏发出声明一小时后,事件再度出现转折:二房、三房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发出多份文件,包括何鸿燊于1月27日签署、1月29日存档的终止诉讼通知书、何鸿燊在1月28日签署的声明等。

  他在声明中称,女儿从无抢劫和欺诈,“超琼和超凤曾向他全面详尽、深入解释有关Lanceford的改组程序,并取得他的认同及签署。整件事件 从无任何‘骑劫’‘抢劫’‘欺诈’或‘违背诚信’的情况”;“这类字眼非我原意,使用者是哗众取宠,另有用心……我的儿女随我身边工作近20年……我对他 们的诚信、忠心和能力,从过去到现今,从无丝毫怀疑或动摇。”“赌王”还表示,过去没有经过深入了解和沟通,采取了不必要的法律行为,但现在已全部撤销。

  此外,还有一份何超琼的声明,否认1月27日的聚会是家庭会议,否认她同意“均分股份”的说法。

  1月31日,高国骏在首次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开三段与何鸿燊会面的录像片段,重申仍然代表何鸿燊,将继续进行法律诉讼。当天深夜,何超琼发出声明,称录像片段的公布令她惊讶,“因为这与家父何鸿燊博士于不下一次在医生与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向我们表达的指示并不相符”。

  一个星期的新春假期之后,有关何鸿燊的财产分割纠纷仍未达成共识。高国骏透露,由于没有一份可以接受的建议书,很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一记警钟

  “赌王”的家族恩怨外曝于众并非第一次。2007年,比何鸿燊小一岁的胞妹“十姑娘”何婉琪将何鸿燊告上法庭,指控他40年来以“家族丑闻”相 要挟,逼迫自己放弃股权,骗取了上亿美元资产。耄耋之年的兄妹反目震动濠江,加上澳门政府近年来力促博彩市场自由化,外资博彩集团攻势甚猛,令“赌王”备 感内忧外患。

  一名博彩业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表示,何鸿燊的遗产继承方案之争,其实早在澳博控股上市时即已开始;而上市行为本身,是何鸿燊遗产继承的一个工具。 澳博控股2008年7月上市以来,现金流一直相当充裕。截至2010年6月30日,澳博控股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7亿港元,短期借债24.8亿港元, 长期借债35.9亿港元,净现金56.59亿港元。

  “澳博控股上市后一直没有大的项目要做,因此上市并非由于渴求融资。但是,上市的好处是能够将管理层和所有权分开。”这名分析师指出,何鸿燊势必对今日局面已有预料,才有当年将澳博控股上市的决定,“只不过他万万猜不到自己会中风。”

  2009年7月,时年87岁的何鸿燊在家中因中风晕倒撞伤头部,入医院接受开颅手术,之后返家休养。病中有四房子女轮流探望,但分割家产事宜亦从此紧锣密鼓加快酝酿,终于引发2010年1月的这场股权争夺战。至于Lanceford Co的股份最终是四房平分,还是二房、三房据有,短期内仍未有定论。

  瑞银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在短期内,何氏股份的变动将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运营。不过于长远看,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及决策会否因澳娱的大股东而异,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过去数十年由何鸿燊一人集中掌权的赌业王国时代将由此不再。

  在外界看来,澳门何氏家族争产之战,无疑为隔水毗邻的香港富豪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无论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恒基兆业的李兆基,还是新鸿基地产的郭 氏兄弟等,这些亿万富豪们已陆续步入迟暮之年。他们名下的巨额财富将如何继承与分割?这是处于香港经济“中流砥柱”地位的系列家族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刊实习记者林韵诗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6

基金經理工作流程揭密:「用眼光在下賭注」 清敏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jjjlgzlcjm__yygzxdz/jjjlgzlcjm__yygzxdz.htm

,根據一些機構的研究成果,構建股票備選庫,對擬投資對象進行持續跟蹤調研,並向我們(基金經理)提供個股、債券投 資決策支持。接著我們根據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投資戰略,在研究部門研究報告的支持下,結合對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投資時機的分析,擬訂所管理基金的具體投資 計劃,這包括:資產配置、行業配置、重倉個股投資方案。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
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決策程序

  那麼,我們基金經理的運作空間有多大呢?我們是一個基金的具體管理者,對基金投資行為負直接責任,我們權力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基金的風險和收益狀況。在 投資決策委員會和公司主管領導的授權範圍內進行投資決策外,我們還會根據基金契約規定向研究發展部提出研究需求。公司研究發展部根據基金契約和相關規定, 確定500多支股票構成一級股票庫,在此基礎上,根據股票風險收益特徵,確定約200支構成二級股票庫。對這些股票,研究人員將對其跟蹤,對準備投資的個 股,還須安排我們走訪上市公司,進行進一步的調研,對股票基本面進行深入瞭解分析。然後由我們來構建投資組合,並在授權範圍內可自主決策,否則要上報部門 負責人和投資決策委員會批准後,再向中央交易室交易員下達交易指令。投資人彙集起來的幾十億或上百億資金就這樣通過中央交易室流向股市或者債市。


資金流入股市後的年度操作

資金流入股市或債市之後,基金經理們還要做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嘉實穩健基金經理田晶2004年的舉動吧:

模特2:嘉實穩健基金經理田晶  

2004年2月,我在上海參加的全球基金經理大會上發現,許多國外投資機構已經不太看好中國的經濟,尤其對週期性行業的發展態勢表示質疑,有跡象顯示 一部分資金將撤離A股市場。同月,央行發佈的《2003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部分行業盲目擴張,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特別是鋼鐵、電解鋁和水 泥。」基於以上原因,我在一季度大幅減持了鋼鐵股,增持了石化股。

3月25日央行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依據利率週期分析法,我在4月間清空了受升息預期影響最大的銀行股;4月到5月份正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的時 期,不少機構此刻正在對石化股大幅增持。我卻減掉上海石化和揚子石化,保留了中國石化。做出這樣決策的思路源於國內原油市場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而成品油 價格處於相對封閉的定價體系中。原油價格的上漲勢必擠壓煉油行業的毛利,按此思路減掉了煉油業務比重較大的上海石化和揚子石化。

我在上海石化和揚子石化上的收益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為什麼不賣呢?上海石化的買入價格是5元多錢,以近8元的價格賣出;揚子石化賺得更多,以10 元多錢買入,在14.5元左右的價格賣出。而從事開採、煉油、石化到成品油銷售一體化經營的中國石化在油價上漲的過程中的受惠完全可以抵消煉油板塊利潤的 下降,因此對中石化採取了繼續持有的策略。事實證明,在本輪下跌中,中國石化是石化行業中跌幅最小的企業。在二季度,我在組合中增加了煤、電等行業。

從田晶的自信可以看出,自嘲為中國股市最後的守望者的基金經理,似乎心態都相當不錯。畢竟基金整體受系統性風險的打擊,大家的淨值都在跌,投資者也沒 有多少責備的意思。儘管個別基金重倉股近來持續遭遇較大拋壓,基金經理卻是勇猛入市,以罕有的高倉位迎接大盤破位的到來。用田晶本人的話來說:「連續出台 的政策利好終究會促使市場由量變到質變,後市大盤進一步上行的概率很大」。


基金經理的風險與回報

據一份基金領域的薪金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基金經理的年度總薪酬集中在39~70萬之間,其中基金管理總監的薪酬的高端水平已經達到120萬。基金經理後則依次是銷售和研發等崗位。即便是基金行業應屆本科生的月薪起薪點也在3000元以上。

用基金經理們的話來說,他們薪酬中很大一塊是獎金,而獎金是根據業績排名來發放的,因此排名靠後的基金經理往往拿不到獎金,待遇其實很一般;第二,基 金經理是高風險行業,考核制度非常殘酷,在中國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經理要被淘汰。由於每年的行情特點都不一樣,很難有人是常勝將軍,基金經理就像角 鬥士,一般早晚都會被淘汰出局,這個行業中能夠連續幹上3年的基金經理簡直是鳳毛麟角。

根據David R.Khorana(注)1996年的調查,美國股票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期在5年左右,但在中國內地,基金經理變動頻繁,有統計表明,歷任基金經理擔任1 支基金的平均時間只有18個月,其中任職不到1年就被更換的基金經理佔到更換基金經理總數的35.2%。據統計,不包括2003年以來設立的基金,目前 85%左右的基金已更換過基金經理;兩換、三換基金經理者並不在少數,更有3支基金已是四換基金經理,使這些基金前後有了創紀錄的5任基金經理。

從1999到2003年,年度基金經理的年度平均更換率為48.1%;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會進行基金經理調整。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 很難將基金經理與所管理的基金的業績進行「標籤」式的聯繫,基金經理這一職業雖是「金領」階層,目前卻很難保有。因此就算基金經理收入略微高一些也只是一 種風險補償。

嘉實穩健基金經理田晶說,熟悉資本市場的基金經理任何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投資組合的風險控制,資金的安全永遠都是放在第一位。在美國,一個基金經理想做 得特別好或是特別壞都不容易,因為做得太壞意味著他偏離比較基準太多,做得太好也可能因為他承擔了更多的風險,而客戶可能並不期望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 國外的基金經理一般不會對自己的比較基準做太大的偏離,80%左右的基金經理都能取得中等成績。而中國市場還屬於新興市場,特殊的市場環境和有待改善的考 核機制使得一些基金經理腦中「基準」的概念較弱,有時為追求短期目標,可能會偏離「基準」較多。在市場上漲的過程中你可能通過重倉持有少數熱門股票有突出 表現,但你不知道自己為淨值的大幅增長承擔了多少風險。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可能就要嗆水,甚至遭受滅頂之災。資本市場上,生存是第 一原則。從帝國大廈的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跳下,只需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基金經理的入行條件  

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杜書明博士介紹:一般來說,基金經理或者是做研究出身,或者是做投資出身。從中國目前現狀來看,是否具有投資方面的「實戰經驗」仍被視為能否出任基金經理的重要條件,直接從研究員出任基金經理者所佔比例並不是很高。

我國基金經理的學歷水平較高。現任基金經理全部具有大學以上的教育背景,90%以上的基金經理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其中5.5%的基金經理具有博士學 位,只有7.6%的基金經理擁有學士學位。另外,基金公司是有海外留學背景人士的重要集中地之一。這種學歷狀況說明,在中國要成為基金經理,碩士學位將是 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畢業生很難在基金經理職場立足。

中國基金經理普遍具有較長的證券從業經驗。據統計,中國基金經理的平均證券從業時間為7.7年,其中證券從業時間最長者為現任招商現金增值的澳大利亞 籍基金經理高亞華,證券從業時間長達25年;但證券從業時間最短者只有3年的從業經歷。不難發現,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證券從業經驗是能否擔任基金經 理的最重要的競爭因素。不過,與海外市場相比,我國基金經理的證券從業經驗仍較「短」。例如,David R. Gallagher(2001)的調查表明,澳大利亞高級基金經理的平均從業時間在16年以上,投資分析員、基金經理助理的平均從業時間也在9年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7

靠三把賭注 小廠變飲料罐包裝王

2012-12-10  TCW
 
 

 

中國涼茶第一品牌加多寶獨家冠名贊助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暴紅,沒想到,來自台灣的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簡稱開發金)竟跟著受惠!

原來,開發金曾投資一千萬美元、持股破八%,成了加多寶金屬罐關鍵供應商奧瑞金大股東,隨中國本土最大民營飲料食品罐金屬包裝公司奧瑞金在深圳交易所掛牌首日股價就漲破一○%,開發金未實現獲利上看十倍。

「奧瑞金是開發金超過三百家直接投資法人中,中國A股上市第一例,」開發金直接投資事業群執行長周大任說,五年前評估奧瑞金時,正看好其正中中國內需消費「甜蜜點」。

奧瑞金與台灣寶特瓶包材龍頭宏全同屬飲料包裝領域,差別只是材料不同,雙方今年上半年營收約合新台幣八十億元,幾乎不相上下,但奧瑞金的淨利率則比宏全更高出四個百分點。

除加多寶,奧瑞金客戶還包括中國功能飲料龍頭紅牛、旺旺等品牌,其中紅牛更有超過九成金屬飲料罐向它採購,「它是中國本土最大(飲料食品罐)金屬包裝民營企業,」中國包裝聯合會副秘書長王利觀察。

「(成功)最重要既不在於結果也不在過程,而在於我們去做,還是不做,」這是奧瑞金董事長周雲杰的成功心法。

椰汁、芒果汁、咖啡……,近二十年前,看好中國海南喊出打造世界飲料王國,周雲杰選擇投入飲料包裝。

賭注一:新技術也敢做成功切入紅牛並打響名號

直到他接到紅牛的訂單,奧瑞金才奠定今日地位。但,接單的過程,幾乎是一場賭注。

「你沒資金優勢、沒技術優勢,怎麼可以從事這樣一個工作?」一九九五年,紅牛剛進中國,包裝界普遍認為其價格高、口味怪、銷售規模小,連和周雲杰最好的合作夥伴也因風險太大,拒絕跟進。

當時中國飲料極少國際品牌,運用廣告行銷的品牌更罕見,周雲杰看中紅牛能補此缺口,執意想接到此生意。

但,在技術面,奧瑞金先要突破當時中國包裝界未曾聽聞,紅牛指定符合安全環保所需的全球最新金屬罐焊接粉末補塗技術;資金面,赴北京投資得貸款人民幣近二千五百萬元,足足是它(指奧瑞金前身)當年淨利的二.五倍,加上貸款利率破二○%,「不要說別人,我現在都覺得很冒險,一旦失誤就是跳樓!」周雲杰說。

可是周雲杰賭了這一把,他找來新加坡最大飲料包裝業者合作最新技術,成了中國首家全生產線使用粉末補塗者,成了切入紅牛與打響名號的關鍵一役,「別家不做,它放棄了這個機會。」

賭注二:沒工廠先接單說服客戶在對方廠房生產

但,接下來的資金考驗,又考驗奧瑞金。

「不是我沒有資金優勢,而是中國那時候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沒有,」周雲杰不諱言,有一年春節,差點拿不出人民幣十萬元貨款。

為了降低成本,○四年,紅牛提出開設湖北公司,周雲杰向紅牛商量租賃對方廠房,直接把飲料罐生產放在飲料廠內,不自己蓋廠房。

這種模式聽來很怪,但,一輛貨車約能載運十萬只飲料罐,運輸半徑越大,過程出現損耗則成本越高,也增加二次汙染等問題,奧瑞金以此說服紅牛,和宏全同期在中國開創「駐廠生產」(Implant)營運模式。

「所謂駐廠生產,就是把機台放在客戶工廠,」宏全總裁曹世忠補充。如此,也有助飲料品牌客戶省下倉儲費用,不用擔心斷貨。

賭注三:有錢賺卻不賺讓出業務以交換穩定貨源

但,難關還沒結束。

生產飲料食品金屬罐,馬口鐵原材料占總成本超過五成,○五年,馬口鐵每噸要價人民幣一萬二千元,漲幅較五年前多一倍,奧瑞金要兼顧客戶食品飲料罐金屬包裝與印刷業務,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民企(奧瑞金)遇上資金瓶頸,央企(寶鋼)遇上市場瓶頸,」奧瑞金總裁魏瓊透露,看準中國國有鋼鐵集團寶鋼引進最新印刷產線,亟需大客戶,周雲杰決定讓出高獲利的金屬罐印刷業務,把印刷客戶轉讓給寶鋼,因此獲取穩定馬口鐵價格與貨源、成功開發二次冷軋鐵(DR材)等輕薄新材料。

搭紅牛便車打響名號後,奧瑞金也吸納其他如加多寶、旺旺、娃哈哈、匯源集團等客戶加入。

奧瑞金如同很多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故事般,搭着中國崛起的氣勢,用最大的槓桿博一把,先行者,先贏。

當然,大客戶集中也帶來隱憂。近年來,紅牛占奧瑞金營收比重高達逾六成,外界質疑一旦紅牛轉單,甚至自己做包裝,則營收、獲利都將腰斬。一○年,紅牛創辦人嚴彬還以弘灝集團控股名義投資奧瑞金八%,成了大股東。

目前中國金屬罐啤酒市占率約六%,仍以玻璃瓶為主,遠不及歐美動輒破五成占比,奧瑞金能否快速切進啤酒等新市場,分散大客戶依賴,將是它避免淪入「成也紅牛,敗也紅牛」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0

人生的賭註:2013年在哪國出生最幸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660

巴菲特曾經說過,發生在他身上的好事,就是他在對的時間出生在對的國家。

《經濟學人》今年再度推出「世界上最好的出生地」排行榜,衡量的指標就是2013年在哪裡出生會令你有相對更健康、更安全、更繁榮的一生。從1988年到2013年,這個排行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所以這更像是人生的第一個大賭注。

這個榜單的衡量指標如下:

  • 人均GDP
  • 生命預期長度
  • 家庭生活質量(離婚率、政治自由、工作保障等)
  • 氣候
  • 人身安全評級(殺人犯罪率、恐怖主義等)
  • 社區生活質量
  • 政府治理水平
  • 性別平等指數

下圖為2013年完全版名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13

債王們的賭註:美債收益率上漲時機未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54

看空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又一次受挫了。

今年春季不平衡的經濟數據讓投資者們忙得手忙腳亂,這些投資者中不乏債券王國裡的大佬們。他們今年一開始就壓住美國經濟擴張加速將導致美債價格波動,結束長達30年之久的固定收益牛市。

那些收回看空債市觀點的大佬包括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和貝萊德(BlackRock)固定收益投資負責人Rick Rieder。此外另一個債券大王Jeffrey Gundlach也認為現在看漲美債收益率還不是時候。

金融危機之後,格羅斯和Rick Rieder都曾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在收益率接近紀錄最低水平的環境下持有美國國債是具有風險的。然而,在經濟增長不慍不火、美聯儲寬鬆政策對債券價格提供了支撐的背景下,令人恐慌的債券下跌並沒有發生。

據巴克萊銀行統計,從2009年底開始,美國國債的總回報率已經達到19%,包括價格上漲和利息在內。即使上週五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後國債價格下滑,也基本上與2012年底的水平相當,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五波動到1.740%,也不到2010年4月危機後的4.01%的水平。

投資者表示,債券熊市的逆轉將突出慢增長、低利率環境下的投資風險。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另一位債券大王Jeffrey Gundlach表示,

「現在押注美債收益率上漲還不是時候。經濟增長依然疲弱,不允許美聯儲考慮減少資產購買項目的規模。」

從美聯儲2009年開始購買債券,看空債市的投資者就預測這會導致通脹風險增加,這樣一來美聯儲就會承壓撤回QE,從而導致債券價格受挫。這樣的預測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都只是泡影。每年的第一個季度,美債收益率都會出現上漲,讓投資者有恐慌情緒,但是這種因基金經理拋售引發的小規模債券拋售很快就會給疲弱的經濟數據讓步,然後收益率會一直在低位保持到年底。

今年目前為止,情況也與前幾年類似。

格羅斯警告投資者:應該避免十年以上期限的美國國債,因為低收益率會增加持有者的風險,通脹升高會侵蝕美債持有者的購買力。

而貝萊德公司也警告:長期國債的上漲是有限的。

今年3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去年底的1.78%一度上漲到2%上方。但是增長勢頭抵不過疲弱的經濟數據。

4月初,格羅斯就一改口風,不再看空10年期美債,但他依然認為30年期美債會下跌。與此同時,據Rick Rieder透露,貝萊德卻在4月買入了大量30年期美債。他依然認為美債收益率會在接下來幾個月上漲,所以購買了30年期債券作為短期策略,但他還透露,最近美債價格上漲之後,他上週賣出了一部分這些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8

狠下賭注 連卡佛重返上海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7%8B%A0%E4%B8%8B%E8%B3%AD%E6%B3%A8-%E9%80%A3%E5%8D%A1%E4%BD%9B%E9%87%8D%E8%BF%94%E4%B8%8A%E6%B5%B7/

打開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組線條彎曲有致的歐式沙發、顏色跳躍的拼色靠椅,展示架上一幅幅充滿現代感的水彩畫,彷彿置身藝術展覽。這是連卡佛(Lane Crawford)旗下上海時代廣場,專門設置的The Hub特色空間,面積約3000平方英呎(約279平方米);隔壁是連卡佛首次和中國品牌Ms Min合作的女裝專櫃。上海時代廣場位於淮海中路新天地附近,是連卡佛目前開在中國最大的店,投入4億元人民幣,佔地 15萬平方英呎(約14萬平方米),彙聚 500多個奢侈品品牌。

連卡佛作為一家以自營業務為主的買手制百貨公司,善於整合豐富的品牌合作資源。10月下旬正式開幕的上海旗艦店,連卡佛就邀請85位來自世界各地、受過專業培訓、品味俱佳的買手為店內挑選商品。和其他百貨公司只是引進專櫃,抽取佣金不同的是,連卡佛會請買手前往全球各地,直接採購高檔設計師品牌的服飾,引進店裡販賣,取貨成本通常低於商品零售價甚多,因為這種一次性買斷,可讓品牌廠商快速取得資金,才願給予買手優惠價格。

連卡佛商品、市場以及營運部門公關主管於強分析,「相對大家聽到耳朵起繭的國際大牌,我們更會挑選當下時尚和引領消費趨勢的牌子,例如Alexander Mcqueen、Jimmy Choo。」店內專櫃也按產品類別而非品牌陳列,柔和暖色燈光加上創意十足的店內裝飾,購物空間乾淨利落與高貴奢華並存。連卡佛總裁Andrew Keith表示,「連卡佛在上海有很悠久的歷史,對再次回到上海的心臟地帶激動不已。不惜投下重金,又因地制宜打造上海情調。」

連卡佛成立於1850年, 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檔百貨公司,店面遍及香港中環、金鐘、銅鑼灣和尖沙咀等四大黃金地段,商場特色融合時尚、設計、藝術及音樂於一身。去年,儘管中港零售市場表現波動,連卡佛年度業績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但Keith不願透露實際數字。

這次大動作進軍上海,與2006年連卡佛黯然退出大陸市場,對比鮮明。當時,大陸奢侈品消費還在孵卵過程,許多國際品牌缺乏知名度,加上授權式的特許經營模式,由合作夥伴經營店面,營運、產品、實體環境均不受連卡佛控制,最終關閉上海、哈爾濱、杭州分店。

捲土重來,看中大陸廣大的內需潛力。國際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發佈的奢侈品研究報告預測,2013 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將達到 318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 3%。過去4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以每年16%至20%的速度遞增。2012年更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佔整個行業銷售的27%。

和連卡佛有著相同經歷的法國百貨公司老佛爺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在1998年撤出大陸後,也於今年10月初重返北京。老佛爺百貨亞太區總經理Laurent Chemla表示,「選擇此時回到北京,因為時機成熟。」國際推廣部負責人Thierry Vannier則透露接下來5年,老佛爺將在中國大陸開16家分店。緊隨其後的美國零售巨頭梅西百貨Macy's也將登陸上海徐家匯商圈,行政總裁拉格倫(Terry J. Lundgren)認為,梅西既然在美國可以開800家分店,在中國同樣可以實現盈利目標。

只是, 挑戰依然不小。因為就在這些外資百貨拍板重回大陸市場之際,大概都沒想到會在開業前不久就遭遇大陸經濟放緩、政府打擊貪腐的阻礙,導致大陸奢侈品銷售額全面下滑。英國Burberry品牌行政總裁 Angela Ahrendts也預測,「大陸的奢侈品銷量下跌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這很可能代表了一種長期趨勢。不僅讓Burberry受到影響,使整個行業都因此受到震動。」

連卡佛還面臨不少挑戰。外有老佛爺、梅西等歐美百貨、以及日系久光百貨,內有同樣來自香港的恆隆廣場、I.T等品牌不斷擴大大陸陣營。僅在上海淮海西路上,就有K11和香港廣場等大型商場,連卡佛能否重新站穩腳跟,最終還要過消費者這一關。

連卡佛Keith回應,「商品大多時尚高端,但買鞋服的客人基本自主消費。這是長遠決策,不會被暫時情況影響。」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蔣炯文也樂觀地看待,上海雖是相對競爭市場,連卡佛在上海的巨額投資至少也要五年才可能回收成本,但因人均消費水準提高、以及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到來,高端商場還是有空間發展的。

連卡佛從昔日特許經營改為自營,也有幫助。法國巴黎銀行的奢侈品首席分析師Luca Solca認為,「從特許經營向自營轉型有利於品牌建設。」對於「買手制」模式的連卡佛來說,自營管理通常優於特許經營店,而且在品牌和產品挑選上能凸顯自有的風格。除了買手在挑選產品的方向上別具一格之外,這次連卡佛還以特色服務來增添競爭力。Keith告訴《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商場特為VIP會員開設面積超過 2萬平方英呎(1858平方米)的空間為美容護膚、美髮沙龍和美甲店以及身體護理系列的私人空間,65 位個人形象顧問和禮賓人員將為顧客打造個性形象,還為會員提供女裝和男裝白金套房服務。「中國的消費者相比以前,已經更有經驗和具有敏銳的辨別力,」Luca Solca分析,何況是設在講求品質和個性生活的上海,連卡佛找到了明確的方向,以服務品質來留住客人,不過目標似乎也更針對富裕人群。

The Hub 特色空間是另一吸引消費者的武器,這裡既不放廣告也不賣產品,每個月都會有藝術家展覽、店中店以及交流會等項目,商場一樓大廳中心展出新興設計師、藝術家的作品,傳遞藝術、時尚知識給消費者。除此之外,連卡佛還第一次將咖啡廳的餐飲概念搬進店內,相比那些只會單調陳列商品的百貨公司,連卡佛在主打享受生活式的購物形態來打敗競爭對手。

與此同時,連卡佛實現線上和店舖同時提供正價購物和市場推廣項目,達至全面商業策略。除了男女裝外,今年之內網上商店還將推出化妝品和傢具,進一步擴大網上商店規模。Keith表示,「我們現正於新興的電子商貿市場建立一個全面而長遠的銷售業務。」

儘管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多數主要奢侈品牌的盈利增長放緩、甚至下滑,政府政策左右以及同類競爭對手的大量擁入,連卡佛還是義無返顧地對中國市場使出渾身解數,不斷對其經營模式和銷售策略進行革新,也正如Luca Solca強調,「品牌發展沒有靈丹妙藥,必須在零售形態多下功夫。」

【總之】連卡佛上海旗艦店重新開幕,不惜砸重金使新招,欲在競爭激烈的高端零售市場中求突圍,爭取好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38

雷军:很不服气 小米是绝对不能输的赌注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4/t20160407_769816.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4/t20160407_769816.htm 雷军不服气 
  进攻!进攻!进攻! 
  这曾是小米五年高速发展的主旋律,但现在,雷军必须重新思考是否要让小米慢下来。 
  2016年元旦前后,雷军找了其他几位公司高管一起吃了顿饭,觥筹交错间他对小米过去的一年进行了复盘。 
  “雷军在外是一个很能控制自己的人,平时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据一位在场的高管回忆,但当时的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过去一年包括雷军在内,整个小米内部都过得有些不易,“大约去年9到10月份吧,是有一些焦虑。” 
  这有小米自己的问题,原本预期要在2015年中发布的小米手机5跳票了。从研发到2016年2月发布,共历时了19个月,这是小米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情况。 
  但这段时间小米也从未正式解释过跳票的原因,加之华为、魅族、乐视等各个国产手机厂商在2015年秋天纷纷推出了新款旗舰机型,这反而让媒体和大众对小米模式能否延续下去的猜测愈演愈烈。 
  “他(雷军)还是比较在乎媒体和大众评价的,小米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一位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记者,雷军常常会看小米论坛、微博、各大媒体对小米的评价,“但去年小米受到的关注和非议,前所未有,也许这也让他有些焦虑。”“我们内心有魔” 
  “过去的一年我们实在过得太不容易了。”2016年1月,雷军在小米内部年会上和在场的8000多名小米员工谈到了这段时间自己的反思。 
  “Are you ok?”他自问自答,“说实话,我不OK。” 
  不OK的原因,恰恰来自于雷军去年初抛出的豪言。 
   2015年3月,雷军在参加完两会演讲后的媒体采访中,略带自豪地表示,2014年小米成绩优异,完成了前年4000万只的供货量,甚至超出了2500 万台,增长近230%。良好的业绩表现让他一时意气说出了,“今年的目标是手机销售在8000万到1亿只,营业规模在1000亿元-1200亿元。” 
  现在回头看,他当时对于形势的估计显然太乐观了。 
  第一个打击来自于小米Note。作为小米首个站上2000元价位的高端旗舰机,小米Note被定义为小米向高端手机市场投石探路的产品。然而在上市后,这款手机并没有被市场肯定,还接连遭受了几次降价。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5的研发时间过长,缺少有力的旗舰机推出市场,导致小米仅靠红米系列的千元机维持大部分的出货量。 
   靠红米这样的低端手机冲量的结果就是,2015年下半年,几家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首先指出小米第三季度出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很有可能达不到年初所预期 的8000万至1亿台。与此同时,华为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却依旧在全国手机市场增速滞缓的背景下逆势上扬,这让外界开始质疑小米高速发展的模式是否遭遇到 了天花板。 
  “我们内心有心魔。” 
  年会上,雷军把这个心魔指向了自己年初定下的KPI。 
  “我们定了8000万的销售预期,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不自觉地围绕这个任务来展开,每天都在想怎么完成。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动作变形了,每个人脸上都一点一点失去了笑容。”雷军说。 
  除了出货量数字,雷军在2015年还先后提了不少目标。 
   比如,他希望三年内能够签下10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让小米模式能够打通各个垂直领域,复制小米在手机取得的成功。雷军还想让中国小米走向世界,希望进 入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巴西等涉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十余个国家。在专利方面雷军也定下了截至2015年底小米要拥有超过4000项专利的计 划…… 
  目标和数字越来越多,雷军带着小米的员工一起向前冲。清河华润五彩城的几栋小米办公楼,每天夜里十点依旧亮着灯,灯影下数千名员工为了这些数字加班加点。 
  “雷军总是很早到办公室,晚上甚至工作到两三点才离开,从不缺席任何一场重要会议,遇到问题他都要找到相应的员工讨论。”一位小米员工私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雷军给人的感觉几乎有点可怕,已经在各方面强过你了,还比你更拼命。 
  在央视近期的一档财经访谈节目《遇见大咖》中,雷军说,他每天都有很多的会议,行程密的时候平均一天有11个会,这导致他每天中午只有3分钟时间吃中饭。 
  这确实不是夸张。在小米普通员工中间,也流传着各种关于雷军如何“勤奋”的传说。 
  这种勤劳放在雷军身上其实有点不匹配,如果刻意渲染的话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做作。早就在江湖成名已久的雷军,为什么会这么渴求小米的成功?以至于陷入对速度的追求和害怕被超越的恐惧,让这些东西成了他口中的“心魔”,小米的“心魔”。 
  “我很不服气” 
  1992年,23岁的雷军在大学一毕业就加入金山,成为第六号员工。苦心经营十六年,五次带金山冲击IPO,但最终的上市估值远不及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以及之前上市的百度和盛大。 
  但雷军在科技江湖闯荡的时间却远比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要长得多。 
   1998年,在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时,马化腾才刚从深圳大学毕业创办了腾讯,但还没有OICQ的雏形;李彦宏还没创立百度,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 INFOSEEK担任工程师,他当时根据硅谷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撰写的《硅谷商战》,在国内小有名气;而马云还背着个小包在和杭州政府和商户游说,希望他们 加入自己的中国黄页。 
  在金山的15年,雷军相信努力、勤奋、聪明、坚持就能换来成功。 
  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雷军选错了跑道。搭上了“互联网风口”的李彦宏、马云、马化腾后来居上,成就了现在的BAT帝国。而雷军,还未等到他心中所向往的那份荣耀。就连身边熟悉他的朋友也评价他,雷军这么拼命还是如此,其实还是输在了战略眼光上。 
  凡客诚品的CEO陈年和雷军是卓越时期的同事,他曾评价雷军向上的力量是不可估的,他说,雷军一直渴望能够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一个伟大的公司,一个“百亿级别的公司”。 
  “我很不服气。”雷军最近接受央视《遇见大咖》采访时说,“我觉得我绝对不笨,我觉得你们都做互联网,但是我做软件,我很酷啊。但是坚持那么久以后才忽然发现原来连微软都落后了。” 
  2007年,身心俱疲的雷军在众人的惊讶中辞去了金山软件CEO的职位。离开金山后的三四年时间,雷军一直在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 
  作为投资人,雷军先后投资了拉卡了、YY、凡客诚品等公司。软件出身的他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来“交学费”,学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个风口。 
  这几年雷军不要秘书,不要司机,即使下雪也坚持在户外等几十分钟打车通勤,全身的行头就一个双肩包。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是和初创公司的创业者打成一片,用近乎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 
  这个习惯被维持到了现在,雷军的任何一次出差都要求经济舱和普通酒店客房。做投资人期间他看过太多案例,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相对优渥的条件下二次创业最终失败。 
  在入行的这25年,他很明白在互联网行业“速度和效率”意味着什么,不然他也不会被马云、马化腾这样的“晚辈”轻松超越。创业必须是艰苦的,必须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让创业者处于谨慎、谦卑和警惕的状态。 
  通过四年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和学习,雷军终于等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风口”。 
  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智能手机销量突破3000万部,较2009年增长35%。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安卓系统,由于系统更佳开放,也让移动互联网服务所覆盖的范围更宽泛。 
  雷军找来黎万强、林斌、黄江吉等人,下定决心要一起创办小米。 
  “创业如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为我18岁的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他创办小米不为钱,不为利,不为虚荣心,就为了梦想。也许,还有心里的那一丝不服气、不甘心。 
  他和其他联合创始人说,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也可能是他最后一份事业。为此他不惜代价,他所持有的小米股份甚至没有他投资YY时所持有的股份多,在其他合伙人的顾虑下,他才增持了一部分股份。但他更希望得到的,不是小米的利益,而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做小米的之前,我悟出了成功的关键。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但是这个只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那个风口。”雷军在央视节目里说。 
  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诞生了。 
  唯快不破!? 
  2014年第二季度,多家调研机构公布数据显示,小米首次超越三星,成为了全中国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 
  这是雷军创办小米公司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属于小米的好消息不断,他在国内的出货量比去年增加227%,最新估值高达450亿美元。 
  那是小米还有雷军如日中天的时刻。但是,压力也随之而来。 
  “几乎所有的同行在开发布会时都要踩小米几脚。”雷军说,成为了中国第一以后,小米一下子从颠覆者和挑战者的角色,变成了一个防守他人攻击的防御者。“这个心态我有点没有转换过来。” 
  创办小米的这五年,雷军把小米成功的一部分归结于“低调”。低调,为小米争取了生存空间和势如破竹的速度,让小米成为了中国第一,也让小米成为了公众的焦点而离“低调”的初衷越来越远。 
  也许雷军已经很善于处理如何低调地将一个公司孵化壮大,但如何在壮大以后维持低调和谦卑的姿态,这也许不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了。 
  一位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记者,雷军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也很关注外界是如何看小米的。2013年,雷军曾发表过一篇《总有些事情让人无奈》的微信文章,在里面他提到,看着一些媒体撰写的关于小米和他个人不符合事实、有些怂人听闻的标题,他就心情很复杂。 
  “因为很多人都在这些新闻下面骂我。”但他心里也清楚,“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娱乐、消费、消解,往往是无法避免的集体情绪,人们未必都有恶意,但是有些事说多了也许就当了真,这会让我们有些伤神。” 
  雷军个人微信公众号在2012年12月第一次发声,基本保持每年8篇左右的更新量。但在2015年,这个公众号更新了15篇文章,数量是历年来之最,也反映了他在这一年的压力。 
  在这一年里,雷军反复谈到自己创办小米的初心,小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原因,以及他对小米的未来和改变社会现状的企业责任等各个方面。他用非常朴实、真挚的语言细说了一遍,希望公众能够对小米目前的做法有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雷军确实很难不紧张,很难不焦虑。作为一个后来者,小米发展的速度太快,小米提出的“互联网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复杂的利益链条,影响了太多同行竞争者的定价结构,这注定了他在享受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来者不善的评价。 
  但媒体众多的报道和评价中,也有些小米实际存在的问题。 
  2012年雷军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第一次总结小米的成功来自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快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小米之所以能在五年内快速增长成一个近450亿元估值,出货量7000万台,全国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厂商,来自于它的轻资产模式可以保证小米快速反应和增长。 
  没有工厂,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减少中间环节。这让小米可以减少渠道、门店、销售成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营销和用户沟通上。但这恰恰却成为了现在雷军不得不慢下来的原因。 
  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小米手机搭载的MIUI系统,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并在该网络上销售相应小米服务以获得盈利。 
  截至2015年2月,MIUI的全球激活用户数才刚刚超过一亿。而小米所进军的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等多个领域已经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360等一系列行业巨头占领了榜首位置,小米刚过亿的用户体量还难以直接和这些公司进行正面较量。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从2014年底开始华为、魅族、360、乐视、锤子等各个国产手机厂商先后模仿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他们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销售手机来降低手机价格,并通过构建用户社区来和消费者互动,进行线上口碑营销,拉近了和小米的差距;另一方面,这些手机厂商本 身积累了社会销售渠道和运营商渠道,铺货能力强,同时通过和传统手机制造商合作的方式弥补了制造和研发的短板。和小米相比,他们能采用更灵活的手段来调整 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比例和价格。 
  如此一来,小米曾花了四年所慢慢积累的“门槛”被对手不那么费力地跨过去了。 
  雷军在2014年已经意识到手机市场接近于饱和,小米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突破口。他就提出国际化、小米生态链、小米电视和影业等一系列布局,希望能够抓住下一个“风口”,来积累更多的小米用户,以构建出他所预期的“帝国”规模。 
  但是,这时候“快”的缺点还是一一暴露。 
   手机成本定价导致小米无法提供庞大的资金来构建线下渠道。没有渠道,意味着小米的产品还很难深入到互联网并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没有专利,让小米海外化接 二连三地受到了专利诉讼,甚至险些被禁售。没有独占的视频内容和线下体验店,让小米电视无法仅依靠价格优势从互联网电视大战中胜出。 
  2016年3月,小米在华润五彩城开设了第二家小米之家,小米副总裁林斌在开业典礼上接受采访时承认,小米必须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以不亏本的形式发展线下零售团队。去年9月小米在当代商城开了第一家小米之家,是小米第一家真正意义的直营零售店。 
  “自营可以保证自己设计,自己优化细节,成本也没有那么高,颠覆了之前我们对线下零售的理解。”林斌表示。 
  但如果按照一年开一家的形式,小米较低的利润率不允许,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超越传统手机厂商近十年建立的庞大线下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还只期望在手机方面得到100%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小米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风口”,从其他硬件、终端入手,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以及插线板,通过投资生态链企业,小米在用间接的手段探索新的增长点。 
  “目前价格昂贵、国内缺乏有力的可替代产品、适用人群多,每日使用频次高,才符合小米生态链的要求。”小米生态链联合创始人刘德在小米生态链新品牌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这几个手段,小米已经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积累了29家生态链企业。 
  但生态链的探索又带来另一个问题。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被冠以小米的品牌推至与众,当这些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则会对小米品牌带来一定损害。另外,“过去一年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布了20多款产品,让消费者觉得小米不专心了。”雷军解释这也是他所担忧的一个问题。 
  最终雷军选择将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分离,利用MIJIA(米家)品牌作为小米生态链品牌,用新的品牌能比较好的保护小米品牌,同时也不失小米品牌对生态链创业公司在资源、合作各方面的信用背书。 
  但这一切,也多少印证了雷军2012年博客中自己曾总结的一句话,“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你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小米的楼,还远不够高” 
  在“风口”上狂奔了五年的小米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雷军在1月份的年会上说,过去一年他看到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和批评甚至诋毁,“我们小米手机不再发烧了”“小米就是个屌丝机”“小米的产品节奏乱了”“小米啥都做,就是个百货公司”。 
  “唯快不破”是雷军长久以来的追求,但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大跃进”式的速度在某些程度来说,是通过牺牲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而达到的。 
  在年会的通篇讲话中,雷军再也没有提到过“快”字,相反他第一次提出了“补课”。 
  他希望今年的小米可以慢下来,从运营、品牌建设和员工激励制度上补课,探索虚拟现实(VR)和智能机器人(63.800, 0.00, 0.00%)等前沿领域,另外在研发和技术上聚焦和突破,加强小米的技术实力。 
  小米探索实验室在今年2月底刚刚成立,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和小米路由器总经理唐沐负责。目前团队已经招募了来自腾讯、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近20人。 
  这个实验室的首个项目是VR。目前还在招聘阶段,首批招聘岗位包括3D引擎研发工程师、计算机图形算法研究员、Graphics+GPU工程师、3D设计师和用户体验负责人。 
  2015年小米最后一场发布会,被媒体定义成一场“最煽情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临近尾声时,雷军谈到了他初来北京的那段经历。 
  对他来说,再没有什么比24年前,只身一人从武汉到北京,走在空荡荡的车站广场上时那般茫然了。 
  第一个十年,让雷军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懵懂少年,一路成长为金山总经理,成为了金山上市的主要功臣。第二个十年,他从高处离开,重新思考人生并创办了一个颠覆过去的手机公司。 
  这个勤奋、自律、相信顺势而为的湖北男人,依然会愤怒、依然会不服气、依然相信天道酬勤。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十年,小米会变成什么样? 
  “在北京,小米的楼,还远不够高。”雷军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2

湖人的賭註:明星內線迪瓦茨換來高中生科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5486.html

“人們在場上看到的是我的另一面,那不是我。”

菲爾·傑克遜把薩克拉門托稱作“牛圈”,說這里的人還處於“半文明”狀態。在2001年季後賽碰面時,湖人先是嘲笑了國王在首輪有些過頭的慶祝,奧尼爾揶揄了迪瓦茨的防守小動作,最過分的是,他們給了國王一個尷尬的橫掃。雙方口水戰不斷,一對死敵正在形成。然而,這只是2002 年西部決賽的序曲。

系列賽第二場比賽當天的淩晨3點,科比打電話給隊醫加里·維蒂,當後者來到科比房間時,看到“他像一只蝦一樣蜷縮在地板上,那樣子真的很糟”。典型的食物中毒癥狀。而那天晚上,他唯一食用的是酒店客房服務送來的半個芝士漢堡。

“你是沒看到科比的樣子。”當時湖人的球員德文·喬治說,“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給他輸液,他不停地嘔吐,滿臉冷汗,真的很糟糕。”那場比賽,湖人不出意外地輸了,盡管科比依舊拿下了還算不錯的22分。

但最終,經驗戰勝了華麗,湖人連續第三次打進了總決賽,可惜的是,兩支隊在之後再也沒能在季後賽碰面,也讓人唏噓不已。

如今,弗拉德·迪瓦茨坐在國王總經理的座位上,考慮著球員的價值和球隊的潛在交易。但20年前,他卻坐在辦公桌的另一頭,聽著湖人告訴他,他自己將被交易。

有很多球員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被交易了很多次。在迪瓦茨16年NBA生涯中,他只被交易了一次,但這一次卻被人銘記。那是因為他交易換來的對象是科比·布萊恩特。

當時,迪瓦茨並不喜歡這個交易,因為球隊在沒有通知他的情況下,把他送到了美國另一端的一支球隊中。他甚至想以退役作為威脅。誰也不知道如果當時他真的退役,聯盟會不會否決這一交易,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因為他最終還是同意去了夏洛特,湖人也利用這筆交易成功騰出了空間,簽下了自由球員中鋒沙克·奧尼爾。

如今,在回想那段歷史時,迪瓦茨說:“我一開始並不喜歡,但後來,我想,如果我是在傑里·韋斯特的位置,我也會做一樣的事。我會用我去換科比,毫無疑問。而且,這麽說吧,如果他們用你去換科比,至少證明你肯定不差啊。”

——————————

作為退役禮物,科比長期指定的攝影師阿蒂巴攜手頂級團隊,開放大量珍藏照片,打造影像集《科 比:印象》(Kobe Bryant: An Impression),展現傳奇球星數百個動人瞬間。本文及圖片選自 《科比:印象》 (譯林出版社即將出版簡體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獨家授權刊登。

《科比:印象》 封面(暫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93

免費、廣告分紅後,下一個重要轉折 YouTube拚獲利賭注:收費制

2016-05-16  TCW

嫁入Google十年,現在擁十億用戶的YouTube, 每當被問到是否賺錢,執行長總說「不便回答」,為了救業績,它將跟網飛等視頻業者搶生意。

二〇〇五年,一支中國學

生演唱英國偶像團體

歌曲的YouTube影片,吸引了Google某位高層目光。「任何人都能上傳影片,讓全世界的人看到,這必定會成為娛樂界的新形態。」隔年,這項直覺讓Googlec決定收購YouTube。

十年過去了,YouTube的成長規模遠超乎Google想像,現在提供服務的語言達七十六種,可收看的國家地區超過八十八個,是超過十億人口使用的全球最大影音播放平台。

從創立以來十一個年頭,向來以免費閱聽的優勢吸引用戶的YouTube,打算開始提供收費服務。付費影音市場的競爭早已白熱化,究竟YouTube打的是什麼算盤?

YouTube執行長沃西基(Susan Wojcicki)表示:「過去三年來,YouTube用戶的閱聽時間每年皆以五〇%的速度持續成長。

下個階段的目標是如何擄獲另一群十億使用者。」廣告收益分紅,卻拖累業績回顧YouTube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轉折點。首先是二〇〇六年被Google購併。Google以十六億五千萬美元高價收購,當時很多人批評「買貴了」。

但不管這些批評,YouTube一步一步擴張規模、成長茁壯。

第二個轉折點是將廣告收入與影片上傳者共享。YouTube 原本只針對少數人氣動畫上傳者提供廣告利潤的分享,在二〇一三年大方修改遊戲規則,只要影片點閱人數超過一定門檻,該影片上傳者就能共享部分廣告收益。

這項改變促使影片上傳者一夕暴增,無論是化妝品的試用評論、料理或遊戲實境解說、歌曲翻唱、甚至個人特技表演等,各種影音素人越來越多,結果還誕生了以賺取廣告收入為目的的專業「YouTuber」。

在美國就有十多歲的青少年,靠著Youtube廣告收入,一年賺進約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

在收益性方面,卻有必須正視的課題。雖然Google並未公開YouTube的營收獲利等財務報告,但據悉在提升業績方面,仍在苦戰。該公司以廣告收入為主要財源,但是付給影片上傳者的廣告收入分享等支出也很大,每當被問「是否有賺錢?」沃西基總是說:「不便回答。現在是成長期,為了擴大平台,還處於投資階段。」為贏得更多以億為單位的用戶青睞,加上YouTube獲利方面仍陷苦戰,在在都是Google 希望YouTube推收費服務的理由。此為第三個轉折點。

拚創新,蓋攝影棚自製內容去年十月,YouTube在美國開始推出收費服務YouTube Red,預計今年陸續推動至日本、歐洲及澳洲等地區。

目前暫定收費價格為每月

九.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四元),除了可讓廣告訊息不顯示之外,也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事先將喜愛的影片下載儲存,日後離線觀看。另外,因應年輕族群的要求,將提供動畫「背景音樂播放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邊聽音樂邊上網、收發信件。

為了和Hulu、網

飛(Netflix)等美國

視頻業者競逐市場

大餅,YouTube計畫將收費服務重點,

放在一般免費用戶

看不到的自製影音

內容上。也許是和

好萊塢的媒體公司

合作、或是與其他

電視公司合作,拍攝電影或節目。但同樣的商業模式,

早已有其他業者在

做,若要找出其優勢,就是在世界各

地擁有為數眾多的

YouTuber。

除了自製影片,該公司也打算支援YouTuber拍攝高畫質影音內容,這項計畫即將在名為YouTube Spaee的地方進行。

目前全球有八個YouTube Spaee據點,最具規模的位於美國洛杉磯,占地逾一千坪,偌大的建築物裡,設有各項製作影音專用設備,以及七座以上大大小小的攝影棚,

會議室、醫院或酒吧等布

景,應有盡有。YouTuber除了可使用這些設備來拍片,還有專業的攝影師及演出家現場指導。

Google去年設立了控股公司Alphabet,並將自動駕駛事業Coogle X、投資部門Google Capital以及搜尋引擎Google等事業分別獨立,至於YouTube 雖然還保留在Google公司的組織裡,其資產對於整個母集團仍具有影響力。

熟悉美國網路產業的人士

表示:「YouTube所擁有的動畫分析技術,將來也可運用於集團內其他公司。」例如Google X從事的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開發上,影像解析就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換言之,YouTube所累積的技術資產,將來還有相當寬廣的路可以活用。

要面對的課題還很多。雖然YouTube用戶多達十億人口,但這些人大多已經習慣免費服務,究竟會有多少比例的人願意成為付費用戶,答案還是未知數。

沃西基說:「創新的秘訣就是快速變化,只要有什麼事物變了,自己也要跟進改變,就這樣循環下去。」YouTube 為了持續坐穩龍頭寶座,正想方設法讓自己蛻變當中。

(Nikkei Business (c) 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 張鳳 審稿 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