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程師三個好習慣 掌握進場先機 騎單車交流產業情報 年收150萬股利

2013-07-22 TCW  
 

 

每逢假日,威廉總是與單車車友快樂出遊,並交流各產業消息,然後花半天做足投資功課。

如今,他手上股票操作資金逾千萬元,每年股利收入約一五○萬元的好成績,來自於他十五年來,周末假日幾乎從不間斷的投資修煉。

撰文‧林心怡

周末早晨,一身單車勁裝配備,這是威廉(化名)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的一天,沿著蜿蜒的山路馳騁,他與隊友們騎出了革命情感,也騎出了「投資靈感」。

曾在面板、光碟機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威廉,從單車社團結交不少來自科技業等各行各業的朋友。他坦言,這些友人都是他投資路上重要的「消息來源」;當然,光靠聽消息是不夠的,「有了投資線索,還要懂觀察公司的財報資訊,發掘它的投資價值。」喜歡戶外活動的威廉笑著說,他在科技業時由於工作繁忙,假日又忙著陪家人,以彌補平日無法陪伴家人的虧欠,所以即使從事休閒活動,威廉仍不忘發掘投資標的,假日靠三個簡單動作,養成投資好習慣,就成為他日後年收股利一百五十萬元,得以提早財富自由的重要關鍵。

每逢假日,威廉最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生活觀察與閒聊中,尋找投資機會。「比方說,和自行車隊的上市櫃科技同業閒聊中,蒐集一些業內消息,或在網路討論區中,就能發掘投資機會。」「例如發現自行車熱賣,就會聯想到巨大、美利達;又如智慧型手機剛開始熱賣,就聯想到手機晶片廠聯發科的未來商機,像我會留意到聯發科,也是聽聞騎單車友人聊過這家公司的Story後,才進一步檢視該公司的財務體質,評估是否有長線投資的價值。」威廉說,這時,他就會利用周末三小時,研究該公司基本面。

騎出靈感 假日三習慣鋪好財富自由之路有了投資標的線索後,威廉接下來的第二步動作,就是上網蒐集,看公司的財報指標做篩選。

在獲利表現上,他會先找出連續三年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毛利率大於二○%、EPS(每股稅後純益)大於五元,現金殖利率大於四%;在風險考量上,他會先篩選自由現金流量為正,董監持股高於二○%,並且速動比大於一○○%的公司。

最後,威廉還會從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研讀資料,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包括公司是否有市占率第一的產品?若非第一名產品者,也最好是擁有高毛利產品、實力有機會挑戰同業大廠的好公司,再進一步掌握該產業的景氣循環與公司商業模式,從競爭同業中,找出最強的公司。

例如,最讓威廉津津樂道的,就是持有聯發科六年、獲利近六倍的經典戰役。

「二○○一年時,我發現以光碟機控制IC起家的聯發科時,它還未上市,後來研究基本面後,我相當看好該公司的前景,從EPS在二十元附近來看,股價二百多元仍有投資的想像空間。」於是威廉花六十幾萬元陸續買了三張,成本價約二○五元左右,打算長期持有,來享受它分配股票股利的好處。○四年十二月,他又再加碼;直到○七年第三季,前後持有長達六年,加計股利配發,最後持股已達十三張。

「會長期持有聯發科、不為所動的理由是,除了定期檢視財報數字OK外,最主要是看好聯發科由VCD IC、DVD IC一路轉向2G手機晶片市場,每次都掌握到市場趨勢而大賣,直到遇到大陸對手展訊搶單威脅後,我覺得基本面優勢已改變,加上賣出訊號已出現,才考慮換股操作。」而威廉口中的賣出訊號,不是技術分析,而是營收變化的趨勢線。「我會將公司每月營收製成圖表,作為買賣進出點的參考,當三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與十二個月平均營收均線趨勢往上,或三個月營收均線向上穿過十二個月營收均線時,可視為買訊;反之,當趨勢下彎短天期營收均線與長天期均線呈現死亡交叉時,為賣出訊號,而當時賣出手中聯發科時,就出現這樣的訊號。」直到近期,威廉又開始發現聯發科的「買訊」,再度成為他的口袋名單,他笑著說,當聯發科股價回測三百元附近,就會考慮加碼。

至於符合上述條件的標的,威廉還持續看好手上持有的興櫃股票瑞鼎。

威廉分析,瑞鼎去年營收上百億元創新高,稅後淨利可達八.○四億元,每股盈餘達十二.三七元,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資本額,可說是國內面板驅動IC的獲利王,從除權後股價八十八元來看,長線仍相當看好。

惟市場對該公司客戶過度集中友達的疑慮,為上市時程頻添變數,因此威廉是以長線投資心態持有。

聽著威廉滔滔不絕的股票經,很難想像,他也曾經是個聽明牌買股票的盲目投資人。

「我永遠記得,二○○○年網路科技泡沫,我光是錸德一檔股票就慘賠近百萬元,那年我才三十歲,不過是個月薪三萬多元的菜鳥工程師。」有時候威廉累了,想偷懶省略做投資研究時,他就會用這段「大賠的教訓」激勵自己。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前不久,當時股市正夯,在沒有任何基本面與技術面的研究下,我竟然一時財迷心竅,說服家人、加計自己的積蓄籌到一百多萬元,就開始了看電視(報導個股新聞)操作股票,一開始還真的滿賺的。」威廉形容,當時他重押錸德五張,每張成本價約二二○元。

年賠百萬元經驗 是持續投資功課的借鏡後來九二一地震發生後,股價連續跌停幾天,他非但沒被嚇退,反而還說服兩位同事「危機入市」,一起去銀行互保借款六十萬元,再買錸德三張,算算共計八張錸德,成本價在二一○元附近,投入總成本約一六○萬元,後來股價一路曾經漲破三百元。

「但我真的太貪了!一直認定當時錸德會漲上五百元,沒想到二○○○年網路泡沫,直直落到八十元附近時,我終於死心出場,才不到一年的時間,資金就從一百六十萬變成六十多萬元。」威廉強調,「這個昂貴代價所獲得的投資經驗是:不能光看電視新聞操作股票!」這些年來持續不間斷地利用周末假日練功,終於習得選股邏輯,二年前,威廉早已到了財富自由的境界,他向公司請了育嬰假後,興起「多陪伴家人」的念頭,決定提早退休。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更積極參與單車訓練的活動,對他來說,投資就好比自行車訓練,耐力好的人,往往才會得到亮眼的成績。

威廉

出生:1970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兩年前請育嬰假後退休)

學歷:交大資工研究所

投資資歷:15年

威廉的周休投資煉金術

◎ 星期六行程

參加自行車隊活動,或安排家族休閒活動,從生活中發掘投資標的。

◎ 星期日行程

中午前

上證交所網站找股東會年報,詳細閱讀季報、年報,尋找投資標的。

下午

帶家人出遊與家人團聚。

睡覺前

檢視持股基本面狀況,評估個股買賣點,做投資決策。

步驟1

加入社團、從生活中

找投資機會

假日參加自行車隊訓練,結識科技同業,掌握業界消息;或從網路或生活挖掘投資機會。

步驟2

從月營收變化曲線

找買賣點

當3個月與12個月平均營收均線往上,或兩者呈現黃金交叉可買進;反之,可視為賣出訊號。

步驟3

從期望報酬率,

算出合理進場價

合理價=(ROE×股價淨值比)÷預期報酬率以瑞鼎為例,設定合理預期報酬率15%,以淨值56.5元,ROE為22.76%導入計算,可得出合理價為85.8元(可參考《獵豹財務長投資魔法書》)

威廉目前持股及看好標的

持續看好標的

聯發科(2454) 持續看好手機晶片需求,股價低於300元找買點。

目前重押標的

瑞鼎(3592) 友達集團旗下LCD驅動IC廠,已連續六年賺超過一個股本,穩居國內面板驅動IC獲利王,且目前股價88元附近來看,已近合理布局價位85.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2

第三個人 蔡東豪

2013-08-08  NM
 
 

 

關於運動的故事,我以為我知道不少,未遇到這本書前,我未聽過這故事,一聽難忘。這本書是《A Race to Remember - The Peter Norman Story》,洛文(Peter Norman)出現在一張可能是二十世紀最為人所知的運動相片中。這張相片是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200公尺短跑頒獎禮,美國選手史密夫(Tommie Smith)和卡路士(John Carlos)在頒獎台上,奏美國國歌的時候,他們低下頭,各舉起一隻戴上黑手套的手,象徵着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抗議。頒獎台上,除了史密夫和卡路士,第三個人是洛文。

200公尺短跑是美國囊中物,史密夫和卡路士是賽前大熱門,他們一早計劃贏取比賽後,在全世界目光下為民權運動表態。史密夫和卡路士賽前完全不把洛文放在眼裡,誰不知洛文表現神勇,擊敗卡路士奪得亞軍。上頒獎台前,史密夫和卡路士把他們的計劃告訴洛文,洛文聽後說:「I'll stand with you.」史密夫和卡路士準備了黑手套,洛文戴上一個反種族歧視襟章,以示支持,三人踏上頒獎台。台上的剎那,改變三人的一生。

全球群起譴責史密夫和卡路士的行動,指他們不應在奧運會作政治表態,國際奧委會把二人逐出奧運村。美國主流傳媒認為二人把政治帶入體育,是美國人的羞恥。史密夫和卡路士回國後,被視為罪人,不停受到攻擊,甚至死亡恐嚇。隨着時代轉變,史密夫和卡路士的行動成為向種族歧視說不的象徵,逐漸地二人由罪人變為英雄,這故事對運動有興趣的人,都略知一二,但關於洛文的故事,卻很少人知道。

一個澳洲白人,為何參與由兩個美國黑人策動的抗議行動?洛文不是一時衝動,60年代澳洲出現白人和土著矛盾,種族問題也成為澳洲的重要社會問題。洛文反對種族歧視,是他一貫信念,他參與美國選手的行動,有跡可尋。記者事後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的答案直接:「我相信平等。」洛文對他的參與有此看法:「奧運頒獎台有三個人,上帝給予每個人約一平方的土地,這三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選擇做什麼,完全是他們的決定。假如我不同意他們所為,我不會戴上那個襟章。」

60年代澳洲的保守程度,可能令現代澳洲人嚇一跳,洛文成為眾矢之的,有白人看不過他竟站在黑人那一邊,以種族歧視字眼侮辱他,澳洲田徑界孤立洛文。澳洲田徑從來不是特別出色,洛文理應成為國家英雄,但公眾對他不瞅不睬。洛文1968年創下的200米成績,今日仍是澳洲紀錄。洛文繼續參賽,成績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澳洲田徑隊沒挑選洛文參與1972年慕尼黑奧運,洛文失望至極,黯然掛靴。

洛文之後人生不甚如意,事業平平,經歷離婚,後來出現情緒病,他自暴自棄,家人和朋友替他心碎。一個國家運動英雄,得不到國人景仰,活得耿耿於懷。相反,史密夫和卡路士被美國人視為英雄,在一個重要場合表達政治訊息,代表勇敢。每隔三數年,洛文被邀請參加紀念墨西哥奧運事件的活動,他在美國的名氣比澳洲大。

2000年悉尼奧運會,美國田徑隊以為澳洲會安排國家奧運英雄參與儀式,展示奧運精神。美國田徑隊一名認識洛文的高層,知道洛文完全沒被邀請出席奧運賽事,提出由美國田徑隊出錢,邀請洛文和家人出席悉尼奧運會賽事和其他活動。悉尼奧運期間,美國田徑隊為米高莊遜(Michael Johnson)舉行生日會,他剛贏得400公尺金牌,美國田徑隊安排洛文出席。洛文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晚上,他遇到摩西(Edwin Moses),摩西說:「能夠見到你,是我一生榮幸,你是我的英雄。」摩西是世界最偉大跑手之一,性格沉默,但他見到洛文,心情激動。

洛文步入晚年,才逐漸得澳洲運動界認同,開始有人有興趣認識關於他的故事。寫《A Race to Remember》作者之一,是洛文的姪,他認為洛文一生得不到應得的尊重,寫了這本書及拍了一套紀錄片。洛文2006年去世,享年64歲,幾十年來史密夫和卡路士一直和洛文保持聯絡,他倆出席洛文葬禮,為棺木扶靈。

卡路士在洛文葬禮致辭,讚揚洛文的勇氣,一個白人,為了支持兩個憤世嫉俗黑人的行動,他沒猶豫,因為他相信平等是人類基本信念。卡路士說:「He just happened to be a white guy, an Australian white guy, between two black guys in the victory stand believing in the same thing.」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91

三個案例:蘇打粉、尼龍和甜蜜素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rp.html
 

大多數公司的成功都取決於核心競爭力,但是,核心競爭力也有過時或不再具有競爭力的時候。這時,公司該怎麼做?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切遲-杜威是美國最大的純天然小蘇打生產商。創立於1846年。當時,兩位來自新英格蘭的移民在美國開創了烘焙小蘇打這一重要產業。從此,烘焙小蘇打出現在美國每一個廚房,被多數美國人視為日常生活必需品。這兩個人就是公司的創始人,約翰·德懷特和他的連襟奧斯汀·切遲博士。他們創建公司的目的,是生產並銷售烘焙面包用的小蘇打。100多年來,如何讓面包更好地發酵一直是公司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19世紀後半葉,家庭烘製面包漸漸讓位於大批量生產的商業烘製面包。這使得公司的高利潤顧客家庭主婦不再需要該產品。這意味著人們不再需要烘烤食品配料。於是公司開始探尋該產品的其他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小蘇打粉的清潔功能和泡沫豐富的特性顯然非常符合潔牙的要求。因此公司對小蘇打粉的定位是用於牙膏的生產。

   當佳潔士和高露潔等更為現代的產品牢牢佔領了牙膏市場時,小蘇打粉又看到了其作為洗衣清潔劑的新前途。它甚至被人們視為「天然」(非碳酸鹽)產品,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更深受那些厭惡傳統清潔劑的消費者的喜愛。1986年,在自由女神像落成的百年慶典的準備工作中,,公司生產的力槌牌清潔劑被指定用於清洗自由女神的內壁,這無疑是對其清潔習慣的一個絕妙宣傳。

   之後,公司又進一步探索小蘇打粉的除臭功效。聰明的消費者都知道在冰箱中放一盒開封的小蘇打粉可以除臭。切遲-杜威只不過將其用途商業化了。公司將該產品用在冰箱、貓舍、毛毯等,其市場空間不小,而且容量較大(也更加昂貴)的包裝盒現在已成為行業的標準。最近,小蘇打粉的保健功能也初見成效。切遲-杜威製造了用於腎臟濾膜的醫用碳酸鈉。運動醫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水中或果汁中加一勺小蘇打粉能增強體力。

   正是憑藉這種不斷開發新用途的方式,這個擁有160多年歷史的公司繼續繁榮地向前發展。

   第二個案例。尼龍是杜邦公司傑出的科學家卡羅瑟斯及其領導下的一個科研小組研製出來的,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種合成纖維。1940年,杜邦公司生產的第一雙尼龍絲襪面市。幾年後,當製造部門轉而生產戰爭物資時,生產尼龍絲襪的工廠也開始製造尼龍降落傘。當滌綸搶佔了針織品生產時,尼龍又被用於製作裝飾織品。隨後,尼龍又有了製作地毯、掛毯的巨大市場,緊接著杜邦又發現了尼龍在人造草皮上的用途,最後則是在似乎最不可能的領域——人造滑雪坡上——的用途。現在,尼龍正逐漸取代人體器官行業的金屬材料——用以生產人造心臟瓣膜和人工全髖關節。

   第三個案例。有一個名叫約翰·奎尼的人預見到人造甜蜜素市場的不斷成長,遂於1901年成立一個名叫孟山都的化學公司以製造糖精。在糖精的使用與試驗鼠的癌症之間可能存在關係的消息遠未被曝光之前,孟山都就轉向了纖紡織品和人造纖維領域。甚至在紡織品行業轉向亞洲之前,孟山都就已經轉向了農業化學製品,並以拉索牌除草劑和農達牌除草劑而聞名。至此孟山都就不再生產糖精了。公司研發能抵抗蟲害而又不為農達除草劑影響的新型種子的熱情,使其競爭力聚焦於生物基因工程,如大豆、穀物、棉花和蓖麻。其核心競爭力——化學——在通過應用生物科技和基因技術而日益增長的農作物領域找到了最新的用途。

   蘇打粉、尼龍和人造甜蜜素的案例說明了,嘗試產品的新用途能夠使原有的競爭力產生新價值。管理學家傑格迪什·謝斯認為,一家公司如果過度依賴競爭力時,其優勢就有可能轉為劣勢,就像阿拉丁的神燈。公司要生存,就必須聚焦到完全不同的產品或產品系列上來開發自己的競爭力。這樣就可以避開競爭力依賴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16

股民自保》高價實施庫藏股、高層異動頻繁、老闆兼職太多須留意 宏達電前車之鑑給投資人的三個啟示

2013-08-12  TWM
 
 

 

曾經位居股王的宏達電,這兩年來股價跌到只剩十分之一,除了國際競爭對手壓力外,內部問題也值得重視;包括高價實施庫藏股、高層人事頻繁更迭、老闆兼職太多,都是投資人在進場前,必須研讀的功課。

撰文‧張弘昌

為了衛護股價,宏達電在八月五日再度祭出庫藏股,預定最多投入四十三.五億元買回一.五萬張股票。從掛牌上市以來,這已經是第十一次實施庫藏股,但有五次在實施期間股價繼續下跌,顯示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而且從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錯用庫藏股還會損害股東權益,甚至造成自有資本比率下降,影響財務結構。

宏達電過去十次實施庫藏股,共花費近四百億元現金,並帳列股東權益項下的減項「庫藏股」科目,也就是買進後就降低整體淨值;公司後來又分四次註銷部分股本,由於進場的股價位置都不低,且遠高於每股淨值,因此按照《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公報》要求,註銷庫藏股時,必須按股權比例借記(沖銷)「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與「股本」;不足時再沖銷過去執行庫藏股所產生的資本公積,再不足則減少保留盈餘。

例如,二○一一年七月,宏達電宣布實施兩次庫藏股各一萬張,平均買進價格為八五○.九三元和七五七.六八元,共計花費一六一億元;同年十二月股價跌到四百多元時,其實帳面已經出現不小的潛在損失。不過公司將其中一萬張股本註銷,並同步沖銷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各八十二.一四億元及一.七三億元。

啟示1 高價實施庫藏股 效果不如現金減資換句話說,就在小股東興高采烈宏達電實施庫藏股政策時,其實自己的股東權益正在逐漸流失。累計過去四次註銷庫藏股,宏達電共沖銷二○一.五一億元的保留盈餘,和五.二一億元的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也就是除了股本、淨值減少外,可供配發股利的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還少掉逾二百億元,等於現在股本的二.四倍。

此外,淨值降低意味著如果負債金額不變,則自有資本比率會同步降低。觀察宏達電的自有資本比率,在○七年為六二%,但去年底卻減少到四○%,遠低於台積電的七六%、華碩的六○%,雖說不全然是實施庫藏股的原因,但難免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一位會計師表示,雖然庫藏股可以減少在外流通股數,提高每股盈餘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還可以避免因為股價過低而傷害股東利益;但從宏達電多半買在相對高點來看,股東反而深受其害。因為若買進價格高於每股淨值,每股淨值反而降低,甚至由於沖銷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而影響公司未來配股配息的能力,套一句股市的術語形容,錯用庫藏股就是「短多長空」。

再者,有些公司用庫藏股來護盤,不排除私下替大股東的股票解套,造成大股東利用手中的股票將公司現金掏空出來。雖然不見得每家公司都有這樣的情況,但總有道德風險存在,因此會計師認為,公司想去化帳上多餘資金,實施庫藏股只有利於部分股東,不像現金減資可以讓整體股東受惠。

從去年初以來,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的家數共一八八家,主要目的是維護股東權益和轉讓給員工,按法令規定,前者必須要在六個月內辦理變更登記,並註銷股票;後者則應在買進後三年內轉讓,倘若未轉讓,同樣必須註銷股票。因此如果買進價格遠比每股淨值還高,則可能會減少股東權益,並侵蝕公司未來發放股利的空間。

這些公司裡,買進庫藏股平均股價高於每股淨值十五元以上,且買回股數占公司已發行股份比率累計大於一%的,經統計包括有友輝、F-昂寶、力旺、一零四、朋程、宇峻、晟楠、F-IML、震旦行、南璋、佳凌和上緯,其中一零四和佳凌都實施兩次以上。不過有不少公司是為了激勵員工而買進庫藏股,因此不能斷定會立即影響股東權益;但對於因為維護股東權益買進並註銷股票的公司,則宜留意後續對配發股利能力的衝擊。

宏達電四次註銷庫藏股

公司可配發股利減少206億元

年分 資本公積-

股票發行溢價(億元) 保留盈餘

(億元)

2007 -0.37 -19.19 2009 -1.39 -55.06 2010 -1.72 -45.12 2011 -1.73 -82.14 總計 -5.21 -201.51

近年實施庫藏股公司

代號 公司 董事會

決議日期 預定

買回張數 已買回

張數 買回股數占

公司已發行

股份比率(%) 買進

目的

** 平均每股

買回價格

(元) 每股

淨值

(元)

4933 友 輝 2012/11/21 2000 774 1.28 A 119.23 42.66 4947 F-昂寶2012/12/14 1000 855 2.01 A 100.16 41.68 3529 力 旺 2012/12/18 2000 10501.37 A 65.48 20.17 3130 一零四 2012/11/02 3400 1467 4.31 B 74.57 34.37 2013/03/26 1800 93 0.29 81.07 34.37 2013/01/14 1900 47 0.14 79.8534.37 2013/06/28* 3100 8255 朋 程 2012/10/29 2000 1500 2.00 A66.53 32.45 3546 宇 峻 2012/12/27 1000 506 1.47 A 63.22 29.38 3631 晟 楠2012/02/29 4000 4000 5.13 B 49.93 16.43 3638 F-IML 2013/04/12 30003000 3.70 B 83.67 53.56 2373 震旦行 2012/01/12 10000 7000 2.07 A 47.9819.31 4712 南 璋 2012/11/05 4000 2311 3.38 B 38.91 13.35 4976 佳 凌2013/02/08 1000 1000 1.00 A 39.71 17.07 2013/07/25* 3000 4733 上 緯 2012/10/31 1500 1073 1.48 A 42.99 22.71 註:1. *指尚未執行完畢; **A表示轉讓給員工,B表示維護股東權益。

2. 資料條件:買回股數占公司已發行股份比率累計大於1%,且平均買進價格高於每股淨值15元以上。

3. 統計時間為2012/1/1~2013/8/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啟示2 高層異動頻繁 內部恐有變宏達電帶給投資人的第二個啟示,則是高階人事頻繁異動,宜留意公司內部狀況是否改變。

從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宏達電高層人事異動範圍包括行銷、產品設計、營運與部分區域市場負責經理人,結果股價從六月以來就一路呈現溜滑梯走勢,從近三百元跌至最低一四二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外界對經營穩定性有疑慮。

一般來說,財務長、董事、監察人、獨立董事、稽核主管等頻繁辭職,以及經常更換不同事務所會計師,都是企業內部可能出現變化的徵兆。統計今年以來上市櫃公司,明顯人員異動的情形並不多,僅有偉訓出現董事和獨立董事,以及允強有董事和監察人辭職的情況發生。

今年以來高層人事

出現異動公司

職位 公司

董事 F-廣華、立益、台南、允強、台揚、精英、金像電、圓剛、光群、偉訓、銘異、三星、四維航、偉聯

獨立董事 偉訓

監察人 中華化、允強、裕日車、冠西電、麗嬰房、晶技、銘異、淳安、裕融、東泥、大統益

稽核主管 嘉彰

薪酬委員會 台船、皇翔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啟示3 老闆兼職太多 恐分身乏術至於近一年來上市櫃公司高層人事異動,而鬧得沸沸揚揚的,莫過於大同的前獨立董事呂東英。根據呂東英說法,大同董事長林蔚山與總經理林郭文艷兼任職位太多,無法專注在所有事業;且用人同質性太高,使得董事會喪失監督功能,因此呂東英最後決定辭卸獨立董事。

而呂東英所說的經營階層兼任太多職務,同時也點出宏達電帶給投資人的第三個啟示。

目前王雪紅除了掛名宏達電、威盛、全達的董事長外,同時還是香港TVB和台灣TVBS的非執行董事;而其夫婿陳文琦則是威盛總經理和建達國際董事長。夫婦共管理六家公司營運,其中威盛、全達、建達今年第一季都出現虧損,宏達電則預計第三季轉盈為虧。

其他上市櫃公司,林蔚山身兼大同、華映、綠能、尚志、福華和尚化,可能是因為「分身乏術」,因此經營成績都差強人意;而遠東集團的徐旭東以及裕隆集團的嚴凱泰,同樣擔任六家公司董事長,表現卻相對較佳,股價位置也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傳統產業不若科技業產品變化快速。因此投資人對於老闆身兼太多職位且公司持續虧損,應多加留意。

兼任五家公司以上董事長的

上市櫃公司老闆

姓 名 任職公司

林蔚山 大同、華映、綠能、尚志、福華、尚化徐旭東 遠東新、亞泥、遠百、裕民、遠傳、東聯嚴凱泰 裕隆、中華、裕日車、嘉裕、裕融、華晶科吳亦圭台聚、亞聚、台達化、華夏、越峰林榮錦 東洋、永昕、智擎、晟德、東生華苗豐強 聯成、聯華、聯強、神達、神通焦佑衡信昌電、華新科、華東、精成科、瀚宇博辜成允 台泥、中橡、信昌化、能元、達和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6

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發展的三個路徑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075835
在銷售環境不佳的時候,只要穩住首年保費,依靠人海戰術,就能有效的提升新業務價值。人力增長每年百分10,新業務價值就能增長百分10;在銷售環境好的時候,就可以同時推升首年保費和人力,促使新業務價值爆髮式增長。長遠之計,是提高投資收益率,這樣,就會迎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的黃金發展期。

===================================================

要思考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首先我們要明白增長的路徑:

新業務價值=(人均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公式中,三個要素四:人均每月的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帖子裡,我想集中討論前兩個要素。
一、代理人數量的增長是新業務增長的關鍵

先看一張圖:

查看原圖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1、10年開始,平安首年保費收入舉步不前。尤其是12年,更是沉入谷底。

2、代理人數量穩健增長。10年底45萬人,到今年中期已經55萬人,增長了百分20。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平安的保費增長,依靠的是代理人人數的增長。保險的人海戰術非常有意義,人數增加百分20,正常來說,新業務價值就增加了百分20。

二、理財產品大發展後,代理人首年保費無力增長

目前保險銷售的主要是理財類的產品,保險的競爭對手是各類金融理財產品。

在09-10年,平安憑藉萬能險高速增長,萬能險當時號稱每10秒就能賣出一單。但11年4月開始,平安為控制利潤率,將萬能險結算利率調低至3.875,至今一直維持。因此,萬能險的銷售不僅和理財產品沒有競爭力,與其它險企的萬能險相比,也毫無吸引力。

理財類的產品要想銷售得更好,需要的是收益更高。當保險公司提供的分紅險、萬能險,收益超過其它產品的時候,自然就好賣。因此,低息期間好銷售;如果未來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能做到和國外一樣,6-7,那麼,也會好銷售。

三、平安的首年保費還是遙遙領先其它保險公司

查看原圖
四、保費銷售的領先,使得平安的代理人招收、留存有極大的優勢

月均保費:太保連續幾年營銷渠道已經靠兩位數的增長領先行業,但是代理人到今年中期人均FYP 才達到4754 元每月,只有平安產能的62%。而目前,在利率較高時期,太保的月均保費似乎到了已經到了極限。

月均保費的銷售,取決於管理,培訓,保單的設計,銷售的策略,後援平台的支撐……因此,雖然差距巨大,但不是可以複製的。

代理人數量:業務員主要收入來自銷售收入,因此,保費銷售高,意味收入高。同時平安的代理人還可以代銷銀行卡什麼的增加收入。今年以來,平安的代理人增加百分7,但四大保險公司總的代理人人數是不變的。

因此,平安的銷售能力和交叉銷售共同構造了平安銷售的護城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7

阿里合夥人制度被拒後,馬云的三個選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926.html

日前有消息稱,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對於任何會被視為對阿里巴巴作出豁免,使其不需遵守現行上市規定的改變,證監會都予以否決,其中包括允許阿里巴巴採取合夥人架構上市的建議。

選擇一、在港上市

自2012年5月與雅虎達成贖身協議之後,阿里巴巴就承載著頗大的高估值上市壓力。

根據上述協議,雅虎對阿里巴巴未來IPO的標準進行了重新規範,規定阿里IPO時毛收入應不低於30億美元,IPO發行價需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每股溢價110%。而根據阿里巴巴當時350億美元估值計算,未來IPO時阿里市值需達到至少735億美元。

換言之,如果阿里巴巴不能以735億美元以上的估值在2015年前上市,雅虎即可自行處理手中股份,雅虎還是大股東。顯然,這絕對不是馬云願意看到的。

由於估值因素,此前有人猜想阿里巴巴會回歸市盈率較高的A股。但是,因為阿里巴巴股權結構裡有外資成分,要回歸A股,其股權結構要做比較大的調整。如,2007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下稱「阿里B2B公司」),註冊地為開曼群島。

阿里巴巴並沒做股權調整,顯然已經排除了A股市場、轉投境外。爭奪主要在香港交易所、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這三者中展開。

「阿里在美上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美國嚴格的會計標準是令阿里止步的原因之一。」一家即將在港IPO的科技類公司創始人再次向記者確認:據他瞭解,阿里還是會在香港掛牌上市;如果類比騰訊,騰訊目前市值約為7000億港元,阿里的市值將達到8000億港元。

但是,在港上市需要解決控制權旁落的尷尬局面。從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來看,形勢對馬云及管理層仍然不利,算上馬云本人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7.4%的股權,整個管理層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4%。而根據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披露的數據,這兩家公司各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6.7%和24%的股權,兩家外資對應的投票權和董事席位顯然足以控制整個公司。


選擇二、拆分優勢資產?大淘寶,單獨赴港IPO。

在合夥制方案被否認後,阿里可能選擇大淘寶,單獨赴港IPO。

「並非沒有這種可能,但可能性極小。」接近阿里IPO項目的投行人士認為:目前是25個事業部,但阿里肯定不會以此為基礎推出20~30家公司分撥上市,彼此之間業務關聯度太高,資本市場不會認可。

上述人士稱,受限於美國市場資本運作,任何一個購物網站其實都不能保證旗下產品100%真貨,淘寶要選擇美國上市,就必須去掉不合規的商城,淘寶本身就是個平台,這對淘寶實際將產生巨大傷害。

與此相對的,雖然香港上市門檻低,但是對於信息披露的要求十分嚴格,公司有任何活動或決策,都必須發佈公告,告知所有股東,這對於一些公司來說,要進行一些大的運作,很受牽制。

「如果由大淘寶業務,最先打包上市並不科學。」但她同時表示,如果將現有25個事業部,歸併為3~5家公司上市,以其業務主線為基礎作為上市依據,會有一定可行性。

事實上,淘寶是阿里巴巴走向輝煌的基石,卻也是阿里巴巴深感頭疼的一塊心病。在阿里集團歷年架構調整中,淘寶皆是業務分拆的重點。

2011年6月,淘寶一拆三,分為「一淘網、淘寶網和淘寶商城」三家公司。今年初,調整為25個事業部後,已經沒有「淘寶」字眼。淘寶作為大實體,已經拆成更小的事業部。目前,淘寶C2C已被拆成:共享業務事業部、商家業務事業部、類目運營事業部、數字業務事業部、綜合業務事業部、消費者門戶事業部、互動業務事業部及淘寶、航旅事業部、本地生活事業部。

淘寶網假貨氾濫,欺詐橫行,信用制度漏洞百出,是洗錢集團天然的避風港。淘寶還曾被美國USTR列入「惡名市場」名單,極大影響了阿里巴巴集團的聲譽。雖然這一黑帽子已於2012年底被摘下, 馬云在宣佈退休前親自為「打假」站台;但於資本層面而言,資者觀感並非短時間內能改變。


相對拆分上市,前述投行人士還是認為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的可能性更大;她暗示:想要保住控制權,也可以考慮其他的非常規途徑。

依據之一在於「先例」:前述與雅虎的回購協議產生後,當時的消息顯示,在股權結構變化的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各股東方對公司治理結構也作出了新的安排:雅虎和軟銀同意將他們的合計投票權控制在50%以下,超過50%的部分將授予公司管理層;而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雅虎將放棄委任第二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同時也不再有任何特殊否決權。

此外,「黎明計劃」的投資者,銀湖、DST全球、淡馬錫和云峰基金,也已經同意將投票權授予管理團隊;中投和其他認購普通股的投資者都會保留他們的投票權,但已同意會和管理層一起投票,以防有惡意股東企圖改變或影響管理層。

儘管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席位表面上沒有變化,但阿里巴巴管理層的實際控制權得到了強化,阿里管理層的投票權將超過50%。

另一個重要因素則在於日本軟銀。作為阿里巴巴來舉足輕重的股東,其創始人孫正義早在2000年就投資阿里巴巴,佔其約三成股份,並一路持有至今,又為阿里牽線引入了雅虎的投資。

此前,多位資本界人士曾向記者證實:阿里的上市資產中並不包括支付寶;而馬云希望在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前將阿里金融業務徹底私有化。

「為了得到孫正義的支持,馬云必然會做出一定的妥協。」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此前阿里與PPTV的收購傳聞,或許是一個訊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46

三個年輕人 合力催生「台灣製造」渦輪增壓器 肯瑪動力 在汽車改裝市場跑出台灣路

2013-09-09  TWM
 
 

 

一位研發、一位業務、一位行銷,三人憑著全台第一顆獨力研發出的渦輪增壓器,「KAMAK」在國際改裝車市場中闖出名號;二○一三年,營業額即可望突破億元大關。

撰文 鄧寧

二○一二年底,在全世界最大的美國改裝車大展SEMA SHOW中,來自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商「肯瑪動力」以其品牌名稱「KAMAK」現身,頓時引起北美改裝車論壇一陣討論:「Wow!原來這些渦輪增壓器是台灣人做的!」「在汽車改裝行業中,『台灣製造』原本可說是毫無地位。」創辦人之一、現任肯瑪動力業務部副總的吳家驄指出,在創業初期,為了不讓歐美消費者對台灣來的渦輪增壓器有先入為主的「次級品」觀感,肯瑪刻意低調,「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在美國創業,工廠明明在台灣南投,但在美國加州設『總部』,台灣製造、美國發貨。」由於品質好,價錢又只有國外製品的一半不到,KAMAK品牌短短幾年就在美國及亞洲改裝車界豎立口碑;去年營收八千萬元,今年更上看一億元。

從創業第一天就開始賺錢

在品牌口碑與業績穩定之後,肯瑪終於在去年的改裝車展上驗明正身,正式宣告自己來自台灣,品牌名KAMAK,取自原住民魯凱族的百步蛇發音,表彰勇敢、精準與冒險犯難的海島性格。

肯瑪的三位創辦人楊錫諭、吳家驄、陳峻維,分別負責研發、業務與行銷。其中,楊錫諭與在南投從事汽車零配件行業達四十餘年的父親楊峰雄,是全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出渦輪增壓器的父子檔;父子倆雖是百分之百的「汽車黑手」,但曾提供設備給成功大學航太所研究生,進行需要高度精密機械的實驗,顯見其技術能量。

○七年,楊錫諭有意自行創業,有別於家族事業以大型車輛為主要客戶,楊錫諭看準更精密的小型車與賽車用渦輪市場;於是找上當時正在汽車零組件公司工作、手握不少客戶名單的朋友陳峻維負責行銷。「不過,國內的渦輪增壓器畢竟市場有限,我們很清楚,必須要攻國外市場,這部分,當然需要網路人才。」此時陳峻維想到就讀成大水利系時的同窗兼室友吳家驄,當時他正在遊戲橘子擔任金流系統的電腦工程師,於是力邀共同創業。果然,吳家驄立即將控制金流系統的經驗,運用於肯瑪的業務推展,讓海外消費者可以輕易買到KAMAK產品。「所以,肯瑪其實從開門營業的第一天起就賺錢了。」吳家驄自信地說。

陳峻維笑說,整合三人之力,肯瑪就等於擁有台灣最頂尖的渦輪技師,一群愛玩車的客戶名單,再加上一位善用網路行銷對外拓展業務的好手;在他的解讀中,肯瑪之所以能在台灣南投的小工廠裡行銷全球愛車玩家,關鍵之一,就是「善於整合」。

靠台灣精密工業揚眉吐氣

「在我看來,南投、彰化一帶有全世界最強的精密工業,能做出各種規格標準的機械,我們做的,只是善用台灣的精密機械製造能力,整合起來,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陳峻維解釋肯瑪的營運模式:自己研究開發產品、畫設計圖,而後把不同的配件分包給在地各家機械業者,「我們自己的工廠,說穿了,只做組裝。」肯瑪的渦輪增壓器一顆售價從八百至一五○○美元不等,若加計檢測、安裝等服務,一次可收二五○○美元,毛利率可達將近三○%。這樣的利潤空間乍看頗高,但若與國外廠牌產品單價動輒五千美元起跳的水準來看,肯瑪難道不曾想過「向上比價」嗎?

「沒有,我們不是刻意壓低價格,而是講求『公道』!」陳峻維說,許多人把汽車進廠維修,多少都抱著「待宰」心情,完全不知道老闆開價是否合理,「改裝車界也一樣,找錯人就等著被宰。」舉例來說,歐洲品牌一顆渦輪增壓器要價可能高達十三萬新台幣,但一模一樣的東西,「台灣做的可能只要三萬到四萬新台幣。」想要在汽車改裝市場跑出一條「台灣路線」,或許就是肯瑪三位創辦人的共同理念;不僅產品的零組件來自台灣、組裝在台灣,價格也力求公道。而這樣的台灣路線,不僅已在國外玩家打出口碑,甚至也贏得了國外大廠的認同。

二○○九年,肯瑪遇到了創業以來最具代表性的關鍵戰役,透過韓國經銷商介紹,他們有機會與韓國現代汽車的改裝部門共同開發跑車Genesis的渦輪增壓系統,也順勢打響了KAMAK的知名度。

而在去年,肯瑪順利打入歐洲車市場,則是經歷了一趟峰迴路轉的過程。原本肯瑪計畫藉由經銷德國大品牌博格華納(BorgWarner)渦輪增壓器搶攻歐洲,博格華納卻早一步和另一中國廠商進行經銷合作;直到去年,博格華納的經理意外主動前來聯絡,願意從今年起給予肯瑪經銷權,「原來,先前的中國經銷商掛羊頭賣狗肉,用原廠的名義賣山寨品,這才造就我們的機會。」陳峻維說。

雖然他們的起步是「刻意隱瞞台灣基因」,但骨子裡,肯瑪卻堅持用台灣路線跑進國際市場,如今看來,他們真的跑出一條有模有樣的新路線了。

肯瑪動力

成立:2008年2月

資本額:800萬元

創辦人:吳家驄(左起)、陳峻維、楊錫諭

員工人數:22人

主要業務:渦輪增壓系統、電腦調校與渦輪維修、升級品牌:KAMAK、KINUGAWA 2012年營業額:近8000萬元

渦輪增壓器

利用內燃機運作產生的廢氣驅動之空氣壓縮機,增加進入內燃機的空氣流量,令機器效率提升,常見用於汽車引擎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4

谷歌Calico抗衰老公司揭秘,希望從基因層面入手,研究導致人類衰老的原因,好比有機會向精靈許三個願?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588.html

上個月,谷歌(Google)又做出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驚人之舉:宣佈成立Calico公司。這家「全新的公司將致力於改善人類健康,尤其是應對與衰老及其相關疾病的挑戰」。它將由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的前首席執行官阿特•列文森來執掌——列文森為了在谷歌的死對頭蘋果公司(Apple)擔任董事會主席,實際上幾年前就離開了谷歌董事會,而且今後他還將繼續擔任蘋果董事會主席,因此這個任命真是有點出人意料。

但除此之外,就沒什麼特別的消息了。於是上週我在硅谷挖掘了些消息,瞭解到了更多內幕。

業內認為,Calico是比爾•馬里斯的創意。這位谷歌創投(Google Ventures)的執行合夥人一度在Investor AB投資公司擔任生物技術投資經理。據業內人士稱,馬里斯曾在仔細研究生命科學產業後發現,數以百計的公司都在致力於治療各種疾病或努力減少它們的危害。而所有這些努力的目標不是為了延年益壽,就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但是,卻沒有一家公司在專門挖掘眾多疾病和死亡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我們都在不斷地老去,用更學術的方式表述就是,我們的機體是從細胞層面開始衰退的——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基因物質的退化。

既然現在整個基因圖譜都已破解,馬里斯開始思索,是否有可能研究導致衰老的基因層面的原因,同時研製出抗衰老的藥物(他的這一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受與未來學家和谷歌員工雷蒙德•庫茨魏爾談話的啟發)。 比如,是不是能研究全球上千名健康的90歲高齡老人的基因圖譜?他們在基因上有哪些相似之處?或者他們長壽的秘密在於,影響多數人的致病因素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就算這種研究最後沒能讓人延壽,但它可能至少能讓其他活不到這麼高齡的人提高生活質量。

於是馬里斯說幹就幹,開始四處募資,主要對象就是那些富有的公司高管和風險投資家們。其中一些受邀對象表示,馬里斯給他們講了一個向精靈許願的比喻:如果一個精靈讓你許三個願,那你第一個願望肯定是能再許一百萬個願。但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卻恰似這三個願望。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壽命是三天還是三千天,只知道總有壽終正寢的那天。如果你必須投資點什麼的話,難道不應該是投資設法多活幾天(至少活得更有質量一點)嗎?

馬里斯拜訪的這些人之中,有一位正是谷歌的聯合創始人兼特別項目總監謝爾蓋•布林,他對馬里斯的提議明確表示有意投資。但是隨著布林、馬里斯和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之間的談話逐漸深入,他們三人開始形成了一個共識,即最好的做法是用谷歌自己的錢(董事會後來也同意了)來支持這整個項目。關於谷歌準備砸多少錢,我聽到過好幾個版本的說法,但現在能肯定的是,我們目前談到的只是幾十億美元投資計劃的一小部分(也就是部分款項)而已。谷歌自己還未對此做出評論,不過很有可能它會在下一財季的收益報告(已經定於下周發佈)中提到一些細節。

至於說這個新公司的管理問題,據說馬里斯一開始就想著要來管理它,同時卻又保持自己在谷歌創投中的位置(有點像傑克•多西所做的那樣)。不過他也廣泛徵求各方意見,請求推薦首席執行官的人選。馬里斯求教的人中就有阿特•列文森,他居然真的打算加盟,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如果大家沒把他看成是已經從首席管理層崗位上徹底引退的話,他卻也是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

列文森已經開始為新公司物色人選了。在硅谷的一些人看來,這家公司更像是一家要做長期研究的機構,而不是那種幾年裡就準備上臨床試驗的生物製藥初創企業。隨著更多人開始準備為Calico公司效力(或是打算這麼做),我們也會瞭解到更多情況。

不過現在我們掌握的情況是,這家公司不差錢,比多數大型藥企都更靈活,而且在谷歌最終操盤前,它還吸引了眾多業界知名的投資機構的關注。再者,它的掌門人是一位多數生命科學企業會不惜一切代價都想聘請的高人。所以說,它的開局還真是不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89

三個三峽工程 毀掉長江漁業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4%B8%89%E5%80%8B%E4%B8%89%E5%B3%BD%E5%B7%A5%E7%A8%8B-%E6%AF%80%E6%8E%89%E9%95%B7%E6%B1%9F%E6%BC%81%E6%A5%AD/

「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金沙江主流的魚類自然資源狀況亦瀕臨崩潰,」這一結論來自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簡稱「長漁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8月聯合發佈的長江上游考察報告。

該考察隊由32人組成,包括雙方工作人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等相關專業的學者。考察6月9日從玉樹開始,歷時12天。沿途經過通天河、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中下游及赤水河流域,考察河流水質、水電站建設對河流生態的影響,及沿岸地貌與自然環境。

今年長江禁漁期已經結束,漁業秋汛開始,但洞庭湖漁民捕撈情況卻十分糟糕,有漁民反映不及往年十分之一。這還是發生在今年長江「水量大、高水期水量強、並且對非法捕撈執法最好」的背景下。此現象使得世界自然基金會淡水部的雷剛十分擔憂。

據「長漁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統計,整個長江流域漁民的捕撈量豐腴年份是每年10萬噸,今年這樣的正常年份則只有7、8萬噸。這與1950年代40萬到50萬噸左右的自然捕撈量相差甚遠。魚苗的產量也從3000多億尾降到現在的1億多尾。在品種上,整個長江上游魚類應有140多種,特有魚類70多種,而是次聯合考察的多次採樣除了三個外來魚種,僅捕到14種魚。

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整個長江已發放的「捕撈證」約7萬份,考慮漁民家庭作業的習慣及鄱陽湖等地的無證捕撈,「長漁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估計整個長江流域漁民數量在20萬左右。長江漁業產量已無法滿足相應捕撈需求。他認為,單就長江上游而言,水電工程是影響漁業的最主要因素。

長江特有魚類多集中在上游地區,而這恰是長江水能資源集中流域。2013年國務院國函(2012)220號批復了水利部主持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按此規劃,到計劃期末,金沙江上中下游25個大型水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7660萬千瓦。而三峽電站在去年32台70萬千瓦發電機組和兩台電源機組全部投產後,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金沙江25級電站合計發電量超過3個三峽。其中,金沙江中、下游兩段共計12座電站正在開發中,其中7座已建成、1座在建、2座籌建中。而金沙江上游的13級水電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目前
狀態均為「規劃中」。

長江魚類在繁殖和覓食中洄游行為都十分普遍。水電站的建設除了阻斷魚類洄游通道,還會影響水溫。水電站排放尾水多為水庫底層低溫水,層層疊加,可能導致江水水溫降低。溫度和水流強度無法達到要求,魚類繁殖受阻。

是次考察的第六天,考察隊在金沙江中游的石鼓進行魚類資源採樣調查。作為「長江第一灣」,石鼓歷史上可以捕到大部份上游水生樣品,但是次採樣儘管請專業漁民進行「漁網密度和捕撈強度都相當大」的捕撈,整個上午僅捕到五尾魚,部份不足巴掌大。

除了三峽、葛洲壩等大中型水電,長江支流上的小水電項目也相當密集。任職於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辦事處的任文偉介紹,許多上游地區位於深山之中,地形不便,拉電網存在困難,建設小水電有助於解決當地用電問題。儘管單個小水電的產能並不很大,但對於社區生產的確可以帶來幫助,不但能拉動經濟,還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水準。

但由於同樣原因,部份小水電位置偏僻、規模不大,修建之前缺乏相對完整的環境評估報告。本次科考中,科考隊見過小水電為發電,將水通過管道引入導流渠,導致河流乾枯,對魚類造成毀滅性打擊。另一些項目儘管具有環評報告,但往往只針對小流域生態和地方的一兩個物種進行。梯級水電疊加對整個流域生態的影響缺乏評估。這一現象在長江幹流上的大、中型水電中也存在。

西方發達國家在過去50年裡大力發展水電專案,目前水電利用率已達到70%、80%,河流大壩的生態影響也逐漸得到關注。除了為現有大壩增加特別設計的游魚通過系統,美國華盛頓州還正在艾爾華流域對壽命到期的大壩展開拆除行動。中國水電相對滯後,目前正處於高速建設和發展期。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雷剛表示,與火電、煤電相比,水電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屬於清潔能源,但過度開發也會對生態產生很大影響。

但根據已有規劃,長江上游水電建設非但不會停止,力度還將繼續增加。趙依民認為,長江上游水電建設給魚類帶來的生態影響不可逆轉,如果規劃中的水電全部建設起來,那麼長江上游的魚類自然資源將徹底枯竭。

【總之】長江漁業捕撈量繼續遞減,與此同時,對漁業影響巨大的水電站建設正處於高速發展中,不能因為水電是清潔能源就完全忽視它的副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40

【新人貼】風控的三個小建議 TMT9

http://xueqiu.com/4346347674/25887138
上週NQ被潑渾水,昨天暢遊財報出乎意料的差,中概大跌,寫給新人,關於風控的三個小建議:

 一、不要跟風。

 1、滯後性:

 很多時候當你聽到某個信息的時候,它可能已經流傳很久很久了,也許你就是最後一輪站崗的。

 2、不完備性:

 一個完整的操作,涉及進入策略,倉位管理,退出策略,止損策略等,通常的信息是不會給出這麼完整規劃的。

 這條是老生常談的:「不懂不做」。

 二、不margin,不期權

 margin是會上癮的,而大多數人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投資越來越大,即使前面幾次margin對了,最後一次margin的fail,也會帶來巨大的虧損,這還是勝率高的情況。

 期權的坑很多,比如說像時間價值的損耗、波動率的跳變等,很多人沒有熟悉遊戲規則,就上真槍實彈了,太過危險。期權對於能力圈和勝率的要求遠勝正股。

 前幾天雪球有人帖tsla期權的清空案例,這條是寫給新人的。規則熟稔,經歷過一個完整牛熊震盪週期的老手可以忽略,漁夫不會因為海上時時有船隻沉沒而放棄出海捕魚,雙刃劍自有其好處。

 三、don't all in: 單個操作不超過20%倉位

 all in在股市不是好習慣。

 1、大多數人的認知沒有強到足夠all in的程度。但很多時候自以為認知夠強了。

 2、黑天鵝/Bad beat也並不罕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