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剖析整個產業的價值鏈,他說:「沒人研究,給了我機會。」 他不停的問三個問題:「誰正在賺我的錢?」「如何把別人正在賺的錢搶過來賺?」「未來又要去賺誰的錢?從哪賺?」不停的找出問題、尋找答案與方法,逐步構建出他的百億旅遊王國。未來集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歸納為三軸線。 一、科技力:由勞力密集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資通訊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在電腦尚未被旅行社使用的時代,王文傑認為旅行社作業當中的文書處理、資料編寫等,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旅行社服務的基本,就是大量資訊的處理:一個客戶上門,至少是護照與簽證兩份證照,一趟班機、多日住宿加上數個行程,牽涉到數十個號碼與近百個時間點的確認。 當時市面上已有一些套裝軟體,提供如套印等功能的服務,但王文傑認為套裝軟體無法滿足雄獅旅遊長期的發展需求,他第一個借專門的人才,找上了當時在台灣氰胺公司資訊部的裴信祐,開始替雄獅旅遊量身打造自己的MIS(管理資訊系統)。套裝軟體不過七、八十萬元,他卻斥資數百萬元,建立自己的團隊。 這是王文傑運用資訊力量之始,他在此嘗到甜頭之後,直到現在,都不斷維持接觸新科技。例如,他建立了公司內部全球電話連線系統,不管同仁到哪一國出差,都可以透過公司內線找到人。 另也開發出機票與訂房的App,雖目前營收貢獻不高,但他認定行動通訊是未來趨勢,一定要先行卡位。 二、知識力:由黑手經驗型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知識密集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傳統旅遊業進入門檻低,從業人員學歷不高,台大管理學院專任副教授黃崇興說,其實傳統服務業大多數皆如此,但王文傑試圖去做「知識萃取」,把所有工作者業務上相關的know-how建立一套SOP,傳承下去。黃崇興認為,能夠自行摸索,把這個產業的黑手能力理出一套流程,是雄獅能成為一個「帝國」的重要原因。 三、文創力:由到此一遊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目前在旅遊批售市場,康福旅行社(可樂旅遊)市占率最高,但在散客旅遊與網路旅行社領域,雄獅已是台灣第一大。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指出,旅行社是個既古老又複雜的產業,只做批售市場或傳統形式的包團旅行,市場穩定且還是有需求,所以仍能存活,但隨著消費者意識越來越強時,到此一遊的旅遊類型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王文傑很早就意識到這點。此外,一九九○年以來,雄獅因為成為國內第一家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管理系統、網路下單的旅行社,靠著此先行者優勢,讓它在過去十多年來,保持業界領先的地位。然而,隨著如今資訊化、電子商務早已成為旅行業的基本要件後,雄獅原有的優勢已經逐漸在流失。 王文傑認為,雄獅要從「旅遊產業」轉型到「文創、生活產業」,才能維持競爭力,因此,他成立了欣傳媒與傑森全球整合行銷,前者專門做吃喝玩樂主題等旅遊相關報導,以網路、平面媒體與「達人品牌經營」為核心,雖然最終還是以要銷售自家的旅遊產品為主,卻能增加其產品價值和消費者黏著度,例如達人的帶團價格可能就是一般團的三倍,死忠粉絲甚至一年參加好幾次。 此外,王文傑也找來知名部落客吳建誼(工頭堅)發展主題旅遊,複製工頭堅,希望把領隊都塑造成達人;也找來學界與媒體圈出身的建築達人林芳怡加入團隊,負責社群發展,一年舉辦六十場講堂;針對人文藝術、攝影、音樂、飲食、建築等主題,請來李清志、劉芊芊等該領域專家,培養潛在客戶。 |
| ||||||
三個大男生,從懷才不遇的工程師變創業家,短短十二個月,把公司從負債千萬帶到身價超過五億元,他們敢夢、專注,還有超高抗壓力,其中的靈魂人物是他—「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 撰文‧顏雅娟 「走著瞧」剛被即時通訊軟體LINE的母公司NAVER買下,它的創業故事在台灣軟體創業圈裡,其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多數的人都知道,他們的靈感來自於一通詐騙電話,也都知道三年前,谷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來台,公開稱讚他們的App,讓「走著瞧」(Gogolook)一炮而紅。 但更多人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是它? 二○一二年年底,是郭建甫創業以來最難熬的日子,公司成立不過短短八個月,就已經把所有資金燒光,資金缺口高達上千萬元,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巨大的壓力幾乎要把郭建甫壓垮,就連時任「走著瞧」的董事長兼財務長的鄭勝丰,壓力大到都忍不住落淚。 然而,十二個月過去,「走著瞧」讓NAVER捧著五.二九億元來娶親,瞬間,郭建甫成了當紅炸子雞,他與鄭勝丰、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宋政桓,頓時備受市場關注,多數的人都介紹他們是清華大學出身,近五年台灣最成功的創業家。 在媒體關注度最高的時候,郭建甫跳上飛機,到日本LINE總公司去談接下來的計畫,即使他回到台灣,還是躲著媒體,原因很簡單,「創辦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真正做事的人。」郭建甫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將「走著瞧」的成功,歸給了團隊。 戴著簡單的黑框眼鏡,郭建甫跟一般工程師沒兩樣,從清華大學畢業,他進入業界找工作,卻因「生不逢時」,初入社會就遇到金融海嘯,根本沒有好職缺,於是與友人共同創辦了小型新創公司「先構技研」。 爆肝兼差人生 白天上班 晚上繼續寫App 不只是他,鄭勝丰與宋政桓的求職路,也很艱辛。像是鄭勝丰一度被迫與生活妥協,頂著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的高學歷,到信義房屋賣房子,想起那段日子,鄭勝丰笑了,「我那一梯(指信義房屋的同事),幾乎全都是台政清交的!」即使大環境如此不利,但他們三人也很會苦中作樂,其實他們三人會認識,是在清大的一場創業比賽中擦出火花,「一起熬夜寫企劃、一起被評審批,可以說從那時就學會互相打氣。」鄭勝丰笑說。 只是,空有滿腹創新能量的他們,卻處於一個最不利於年輕人的年代。○八年,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開始大鳴大放的年代,蘋果iPhone揭櫫了軟體內容為王的潮流來臨,在美國矽谷,滿坑滿谷都是磨拳擦掌準備創業的人。 在台灣,雖然創業大浪還沒襲來,但這樣的趨勢洪流,已讓許多工程師開始了白天工作、晚上寫App的日子,郭建甫三人便是其中之一,直到一二年四月前,他們一直都過著像是「兼差」般的人生。 這樣的日子,得要有很遠大的「夢想」支持著,郭建甫就是那個最會「做夢」的人。 「你有種嗎?」 讓工程師甘願領五折薪 「Jeff(郭建甫的英文名)是個很會跟你談願景的人。」走著瞧行動開發部門總監謝杰泰,原本是人人稱羨的宏達電工程師,卻被郭建甫的一番話打動,薪水打了五折也不在乎,義無反顧地加入「走著瞧」。 作為一位創業家,必須擁有極具說服力的口才,而郭建甫確實是。他曾說過,「你要做App創業前,要很清楚創業的目的是什麼,還有想解決問題的難度。一開始假設你只是想養活一個人,在台北市只要很小的成本就可以活下去,問題的難度很簡單,只看你有沒有種、敢不敢創業而已。」但是,當「走著瞧」已經大到是一個組織,擁有十餘名員工的公司,郭建甫要思考的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如果你要養活一個組織,問題的難度更高了,你要處理很多一開始創業都沒想到的瑣事,這些瑣事很可怕,它可能會讓你沒辦法完成你的目標。」即使如此,郭建甫仍是個很會激勵員工的夢想家,有一次他甚至公開對員工說:「今天工作占據我們人生這麼長的時間,要做就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不是嗎?」「Jeff總是能把自己的熱情感染周遭的人。」謝杰泰說。「走著瞧」產品總監、公司第四位成員的蘇晨豪也有同感,「Jeff常叫我們要活在未來(living in the future),這就是一種創新的舉動。」這樣的郭建甫,對於創新有著無比的堅持,「我們想做有影響力的事,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希望可以讓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有影響世界的能力。」事實上,「走著瞧」也走過一段策略搖擺不定的日子。「當初我們還不知道對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我們只知道有這樣的需求,而且全世界都有需求。」鄭勝丰指的,正是他們的主力產品:過濾詐騙電話的App「whoscall」。在這之前,他們做過統整房地產資訊的「房產走著瞧」、整合愛情公寓資訊的「同居走著瞧」等,但始終沒有引起太大回響。 在whoscall未確定商業模式前,「找錢」這個現實的壓力,也曾壓得這群人喘不過氣來,郭建甫坦言:「好幾次,團隊都陷入虧損,我得一直拒絕接代工、賺快錢的誘惑。」在台灣軟體人才還不普遍的狀況下,App接代工的行業,確實是不少創業家初期不得不的選擇,為了讓公司運轉下去,就得要有資金進來,相同地也會瓜分不少作業時間,「但我們一心只想把過濾電話功能做透、做深。」郭建甫說。 為了專注,郭建甫甚至痛下決心,砍斷所有新的開發案,舊的幾款App也不再更新維護,郭建甫有感而發,「新創團隊最怕的,就是資源有限,卻什麼都做。」結果證明,郭建甫的決定是對的,whoscall上架之後,瞬間成了美國、中東消費者的愛用App,因為美國的推銷電話猖獗,中東地區則是盛行以電話騷擾女性。「這給團隊很大的正向力量,知道世界因你而改變。」鄭勝丰說。 一一年底,當時whoscall的用戶已達百萬之多,每天過濾掉的電話至少三百萬通,還有施密特的公開背書,讓郭建甫開始思索更多的可能,「走著瞧」要更大、支援更多用戶,就不能再只是「兼著玩」。 決定辭掉工作到創業,對年輕人來說,等於要走出舒適圈;你必須放棄工作,過著不支薪的生活,甚至是沒日沒夜的創業生活,這跟白天工作、晚上寫App的日子完全不同。 這是一場賭注,而郭建甫三人決定,賭了! 公司成立初期,「走著瞧」曾獲得資策會底下的創投青睞,由資鼎創投公司投資五百萬元,這在外界看來,郭建甫是幸運的。 負債千萬四處籌錢 發不出薪水 鐵漢也落淚但不為外人道的是,在這之前,他們至少被二十家創投拒絕過。「對方一來,第一個就問:『這怎麼賺錢?』。」鄭勝丰雙手一攤,無奈不在話下。 為了籌錢,每次只要有參加創業論壇的機會,郭建甫都會緊緊把握,無論國內、外,他們總是印了厚厚一疊的宣傳單,見人就發,「我們沒有廣告預算,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人家看到我們。」鄭勝丰說。 不過,現實依舊殘酷。 一二年底,資鼎創投注資的五百萬元幾乎燒光,公司虧損逾一千多萬元,眼見員工薪水都快發不出來,越是逼近年關、越是讓郭建甫三人輾轉難眠。當時鄭勝丰還因而落下男兒淚,「壓力真的很大,那應該是我第二次為公司而哭。」鄭勝丰說,第一次落淚是公司成立初期,為了公司發展的爭執,第二次就是為了找錢。 即使今日成功如「走著瞧」,說起這段過往,鄭勝丰仍掩不住憂傷。在農曆年的前兩天,郭建甫與鄭勝丰四處找錢,資鼎創投再投了第二輪資金,加上國發基金奧援,三人還去申請新創貸款,共九百萬元的及時雨趕到,才化解危機。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不怕失敗!」鄭勝丰笑說,正因這一股正向力量,才能支持他們走到今天。 夢想的巨大力量,讓他們忘卻千萬虧損的壓力及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每當在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們都會想起創業之初,他們曾經有一個夢,希望能改變世界,要讓世界因自己而不一樣。 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2012年4月 董事長:鄭勝丰 執行長:郭建甫 實收資本額:658萬元 主要業務:「whoscall」開發與維護創新,就要敢夢! —「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的經典語錄● 我們因為不怕失敗而能創新,因為創新而能專注,因為專注而能卓越,因為卓越而能影響。 ● 今天工作占據我們人生這麼長的時間,要做就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不是嗎? ● 今天要活下去的成本並不高,我可以把你開除(非自願離職),讓你領失業救濟金去創業,你敢不敢? |
| ||||||
憑著一張投資檢核表,三十二歲的依米抓住基本面投資的三種轉折;大轉折做長線、中轉折做波段、小轉折就做短線,靈活操作讓他股市投資的獲利已超越薪資所得。 撰文‧謝富旭 晚上十點,哄完女兒睡覺後,依米(化名)鬆了一口氣;每天晚上十點至十二點,這短短的兩小時,是他「打工」的時間。雖然他稱之為打工,卻甘之如飴,因為這段時間也是他一整天最快樂的時光! 在這寶貴的兩個小時,依米從白天一介平凡的上班族,變成一位業餘的股票分析師。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下午,依米總是與五位同好開投資讀書會;他們約定,每次聚會每個人必須帶一檔「明牌」,並製成投影片向大家簡報。「也就是說,一場讀書會,就有五檔股票讓我在未來一個月好好鑽研,這是我晚上打工的內容!」依米笑著說。 股市打工 買房買車又有三百多萬投資依米舉一檔去年十一月自己在讀書會中提出的「明牌」──漢平為例。漢平是製造混音器的專業公司,業務單純,沒有複雜的轉投資;二○一三年前三季稅後EPS(每股純益)達一.九四元,一三年十月營收二.七四億元,當公佈十一月營收為二.六七億元時,依米通知讀書會成員,漢平出現了小轉折的套利空間。 依米的選股邏輯是:漢平一三年第三季單季稅後EPS是○.八八元,第三季單季營收為六.五八億元,十月與十一月營收合計五.四一億元;換言之,只要十二月營收達一.一七億元,第四季單季稅後EPS就可望達○.八八元,如果到兩億元,單季稅後EPS達一元以上的機會就很高。也就是說,只要漢平十二月營收維持十一月與十二月的平均水準,一三年整年稅後EPS將可輕易達到三元以上;以當時二十七元的價位,等於本益比低於十倍,豈不是有個本益比回歸十二倍正常水準的小轉折套利空間。 即知即行的依米隨即以二十七元價位,買進漢平十五張;買進不久,漢平股價在公佈十二月營收(二.四四億元)後,展開急升走勢,依米在三十五元處停利,獲利十多萬元。「哈哈,賺得比公司年終獎金還多!」依米說,抓這種營收成長尚未反映在獲利的小轉折,只適用像漢平這種業務單純、沒有繁雜轉投資的小型股。「每個月十日公佈營收後,我都會請券商寄一份營收總表給我,讓我一一挑選。其實花的時間並不多,因為我只看業績單純的小型股,針對年營收或月營收成長相對突出的公司。」這就是上班族依米在股市打工的經驗談。三十二歲的他,畢業於某國立大學企管系,目前在桃園八德市一家五金進出口公司擔任業務員,加上業績獎金,過去三年平均月薪約四萬二千至四萬五千元。依米的妻子也是上班族,每月兩人薪水合計不到八萬元。 然而,這個標準的小資家庭,不僅在四年前已在桃園市買房,愛車的依米如今已經換了三輛車。第一輛車開了三年就被偷了,還好有保險理賠;之後又換了一輛福特Focus;因女兒出生,去年把Focus賣掉,換了一輛總價九十五萬元的本田休旅車。「你可能認為我很敗家,事實上,三輛車的錢都是從股市賺來的,沒有花到本業賺的一毛錢;不然我才捨不得換車。」依米如是說。 大部分三十二歲的台灣年輕人,可能還為人生第一桶金奮鬥著,並且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一籌莫展,甚至連孩子都不敢生;然而,依米不僅已經買了房、生了孩子、換了第三部車,手邊還有三百五十多萬元的股票投資部位。 更難能可貴的是,過去兩年,依米在股市賺進的獲利,已超過薪資與年終獎金收入(六十多萬元),每年平均高達九十幾萬元。這個重要的財富分水嶺,讓他很有成就感,甚至不吝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他的投資歷程與方法。 組讀書會 同好報「明牌」交互辯論除了掌握「小轉折」的套利空間,依米也會尋找更長線的獲利機會。例如,上一次讀書會,有一位成員提出了裕融的簡報,就深深吸引他的注意。依米拿著該位成員準備的簡報檔興奮地說,「裕融國內的租車(格上)與車貸業務(裕隆集團所賣出的新車)今年應可望出現溫和成長,去年稅後EPS五.七元,可望繼續保持。令人期待的是,裕融正在爭取中國東風汽車的車貸,以及中國中古車車貸業務;這不得了,因為中國的車市規模是台灣的好幾十倍大,如果裕融中國新業務的審批拿到,我們認為裕融股價起碼破百元!」「你是在裕融審批拿到的情況下做這樣的預估,如果審批拿不到怎麼辦,連裕融自己也未對外宣稱,進軍中國車貸的新業務批文一定百分之百拿得到;而且什麼時候拿到也是問題,會不會五至十年後才拿到?」記者忍不住澆他冷水。 顯然,這個問題在依米的投資讀書會中已經被拿出來討論過了,他不假思索地說:「所以合理的買進價位很重要,即使審批遲遲拿不到,導致裕融中國新業務落空,但僅台灣的業務就足以支撐裕融每年五.五元以上的稅後EPS。再者,納智捷新車在台銷售量有持續增溫現象,加上裕融在台灣中古車車貸市場市佔率僅六.五%,還有頗大成長空間。照以往派發四元的配息,現在七十六元買進,等於以本益比十三.八倍買進,股息殖利率達五.二%,稱不上便宜,但也不致風險太高。我也把停損點設在六十八元,大概是跌一○%的位置上。」如同依米部落格的名稱──「投資的轉折.邏輯投資法」,他的投資哲學主要在於如何掌握一檔股票股價發動的轉折點。然而,這種投資思惟過程必須建立在專業的分析知識,與繁雜的資料蒐集上才有可能成功,而平凡上班族,下班後還要分攤家事、照顧幼小女兒的依米又是如何做到的? 「我很清楚光靠我一個人辦不到,所以我才需要結合眾人之力,利用大家的腦力與大家的時間,來減輕負擔。」「每個月我們討論時,常常氣氛會有點火爆,因為我鼓勵大家要對簡報者勇於提出質疑;不是有句話說真理愈辯愈明嗎?我們就是秉持這個精神來開投資讀書會。」抓住轉折 靠一檔股票賺八十多萬那麼,依米強調的「投資轉折」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投資邏輯又如何運行? 他解釋道:「所謂轉折,有分大轉折、中轉折與小轉折。上述裕融的例子,因為牽涉中國新業務的開拓,未來對公司影響相當重大,就被我視為是大轉折。」依米注意到友華,是因為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友華公告處分轉投資日本Nano Carrier二千股,扣除成本,獲利二.三六億元,貢獻稅後EPS高達二.七三元。而且,友華賣二千股後,還有六千股的Nano,豈不還有近七億元的獲利可認列!也就是說,股本才八.七億元的友華,Nano潛在投資收益就快逼近一個股本。 依米深入研究友華發現,該股過去三年稅後EPS約在二至三元,代理藥品與奶粉的業務堪稱穩定。以當時生技股動輒二十倍本益比的氛圍,加上友華去年第一季單季稅後EPS一.五九元,全年本業有機會獲利四元以上,股價起碼值八十元。「就算Nano Carrier的轉投資獲利本益比只有兩倍,近一個股本(稅後EPS十元)的轉投資獲利,起碼也將為友華股價額外增加二十元。「所以用這種邏輯思考,我認為當時股價六十元出頭的友華極有機會,而且就在未來一年內股價將漲至百元以上。」依米拿著總計二十五張友華股東會通知書愉快地說:「我在九十幾元出脫友華,加上配息,這檔股票讓我賺進了八十幾萬元(含息);也拜友華之賜,讓我換了一輛Honda SUV。」鎖定潤泰新 做大轉折操作潤泰新也屬於依米眼中的「大轉折」類型,他分析:「潤泰新未來兩年進入新建案入帳的高峰期,加上轉投資高鑫與南山人壽的認列,二○一四年預估稅後EPS約七元;營建業本益比通常給得較低,約在六至七倍,照這樣看,目前五十四元的潤泰新股價應該算合理。」然而,合理的表象下,依米卻有不一樣的思考。「潤泰新持有南山人壽二四%股權,持股張數高達二二九.七萬張,持股成本僅有八.三元;以目前南山人壽未上市價二十八元計算,潤泰新持股的南山股票潛在投資收益高達四五二億元,等於貢獻超過三個股本的水準。「我認為,潤泰新股價並未充分反映南山人壽的價值,就像十年前,潤泰新股價僅二十幾元,沒有充分反映大潤發轉投資價值,等三年或四年後,南山價值慢慢浮現,股價破百元也不是沒可能。」他說:「在股市打工,讓我接觸到不同的行業,懂得評價一家公司,學會如何與別人討論及分工合作,對我的本業幫助頗大;更別提股市打工幫我繳了房子頭期款、購車基金,甚至孩子的奶粉錢。」這個三十二歲的年輕人,似乎已經摸索出一種在工作與投資間保持平衡的生活態度了。 依米 出生:1982年 現職:五金進出口公司業務人員 學歷:大學企管系 根據3 種轉折 變換操作策略── 依米的轉折操作法與檢查項目 小轉折1.短線進出 邏輯:營收尚未反映在季報獲利的時間落差。 適合標的:營收項目單純,產品報價不會因現貨市場起起伏伏、轉投資單純的小型股。 檢查項目 1.每月10日營收公佈後,請下單券商寄送上市櫃公司營收總覽表,挑選年營收成長率或月營收成長率表現突出的小型股(剔除大型股、金融股)。 2.挑營收項目單純,產品價格沒有大幅波動風險的個股(剔除太陽能、面板、DRAM、原物料股)。 3.把前3季每股稅後EPS找出來。 4.用月營收及上一季的稅後淨利率推算下一季單季稅後EPS,得出四個季度的稅後EPS。 用股價除之,如本益比偏低(10倍以下),可伺機買進。 中轉折2.波段操作 邏輯:同類型股票的比價效應、產業環境改善的獲利提升、轉投資效應浮現。 適合標的:當時的強勢族群或熱門族群。 檢查項目 1. 鎖定過去一季股價表現強勢的族群,尋找落後補漲標的。 2. 找出強勢族群的3~5檔指標股,計算平均本益比。 3. 調出落後補漲標過去四季的稅後EPS,並計算其本益比。 4. 搜尋落後補漲標的新聞,查看有無題材性,如轉投資、新訂單、營收成長性等。 5. 推算落後補漲標的全年度稅後EPS及本益比,如果與同族群指標股差距頗大,可伺機買入。 大轉折3.長期投資 邏輯:有新市場、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重大成功的轉投資。 適合標的:不限。 檢查項目 1. 從媒體報導找出具有新市場、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題材的個股。 2. 調出過去3年稅後EPS,以現在股價推算本益比;15倍以下列入追蹤名單。 3. 追蹤其營收狀況,連續3個月出現10%的月營收年成長率狀況,列入關注名單。 4. 推估來年稅後EPS,若預估來年本益比低於13倍,則可伺機買入。 小轉折實戰操作 漢平 1. 2013年前3季稅後EPS為1.94元,第3季單季稅後EPS為0.88元,第3季營收6.58億元。 2. 13年10月營收2.74億元,11月2.67億元,兩月合計5.41億元。 3. 假設12月營收1.1億元,第4季單季獲利將追平第3季。如果12月營收超過2億元,單季稅後EPS可望超過1元;2.5億~2.6億元的話,全年稅後EPS將輕易超過3元。 4. 27元買進,停利價設在35元。 中轉折實戰操作 友華生技 1.第1季稅後EPS已達1.59元,本業有轉佳之勢。 2.4月23日宣佈處分轉投資,對13年EPS貢獻2.73元,加計未處分部分,可貢獻8元EPS。 3. 生技展將於7月展開,生技股平均本益比可拉升至20倍以上。 設算本業13年每股只賺4元,股價即有80元價值;加上一個股本轉投資獲利,設算本益比僅2倍,將為股價額外增20元價值。 4. 62元買進,參與除息,97元賣出。 大轉折實戰操作 裕融 1.看本益比 去年稅後EPS估計5.7元、股價76元,本益比13.3倍屬合理。 2.預估EPS 今年台灣租車與新車貸款業務預估呈穩定成長, 稅後EPS挑戰6元。 3.觀察佈局 積極向中國申請東風汽車新車貸款業務, 同時佈局中國中古車車貸業務。 4. 評估前景 以裕隆集團在中國的經營,裕融在中國的經營成功機會不低。 如果成功打入中國市場,規模是台灣數倍大,將使營收與獲利增添強勁動能。 5.買進 76元買進,目標價設在150元。 |
| ||||||
臉書花天價一九○億美元買WhatsApp,樂天也花兩億美元購併Viber,即時通訊軟體頓時成了當紅炸子雞。然而,在工研院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小團隊,卻研發一款新App,推出不到三個月就有上百萬下載量,它是揪客! 撰文‧顏雅娟 你今天「LINE」了嗎?在台灣,每十名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大概有十一個安裝了至少一個即時通訊軟體;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真實發生的案例,因為不隻手機要用LINE,連桌上的PC也要用LINE。 然而,LINE來自日本、WhatsApp從美國來、微信出身中國,在這些「舶來品」之外,卻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團隊,打造了一個「台版LINE」,上架不到三個月,下載量就衝破一百萬,超過八千家企業申請使用;就連中華電信、遠傳都搶著要技術轉移。它是工研院資通所開發的「揪客(Juiker)」。 避開消費戰場 攻商用市場為什麼會想開發揪客?工研院資通所資訊技術總監黃肇嘉笑著說:「很簡單,就只是想砍掉所有的通訊小卡。」他一邊說、一邊從口袋掏出皮夾裡的通訊錄,「每個人到一家新公司,通常會拿到一張小卡片,甚至是一本小冊子,上面印著公司所有人的聯絡電話與分機號碼;每次要找人,都要看著本子慢慢找,找到了還不能立刻撥號,必須按著通訊錄上的數字,一個鍵、一個鍵輸入手機。」為瞭解決這樣的不便,從二○一二年開始,黃肇嘉帶領一群人研究網路電話相關技術,終極目標就希望能做一款結合室內電話、App,以及智慧型手機的「三合一」通訊軟體。 要達到這樣的技術,工研院不缺,因為多年前,資通所對於網路電話(VoIP)技術研究就已非常成熟;但是,要在市場找到一塊新的需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同於LINE、微信重兵佈局消費市場,揪客為了在強敵之中殺出重圍,除了有傳文字訊息、貼圖等基本功能;還整合企業通訊錄服務,只要企業用戶來申請,一點進App,就能清楚看到公司各部門的分機號碼、行動電話資訊,無論對方是在辦公室座位上,或在外頭奔波,都能透過Juiker聯絡到對方。 就拿已經使用揪客一個多月的台北市資訊局來說,「它最厲害的就是『虛實整合』,不管是在位置上或是行動間,都可以很快找到人。」台北市資訊局主祕潘瓊如說。 初期太耗電 被自家人抱怨「與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不同的是,我們只想把『企業溝通』這件事做深、做透。」工研院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副組長周慧娟不諱言,為了深化企業溝通這項特色,擁有八千名員工的工研院,成了最好的練兵場。 一三年六月,揪客先在工研院內推出測試版,為了確保通話品質,最初的設計是讓App隨時與後端伺服器保持連線,「但這麼一來,手機耗電量便高得嚇人。」掛名團隊技術長、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技術副組長黃崇仁無奈地說。 當時,揪客還一度被評為「噴電揪客」,意指揪客會消耗掉大量的手機電力,這可讓工研院內部員工抱怨不停,甚至解除安裝,這是團隊從來沒遭遇過的空前危機,使用者信心全面崩盤,讓團隊成員都忍不住開始質疑自己,「我們真的做得起來嗎?」確實,誠如黃崇仁所說,「過去,一項技術只要有一%的進步,接著再到實驗室做出雛形,下一步就是開始想怎麼技轉,但揪客打破了這樣的遊戲規則。」這群工研院的工程師,技術研發能力絕對無庸置疑,但要從頭到尾把一個App做出來,甚至找到用戶,大家都是頭一遭。 「要從『技術本位』進展到全方位的服務,真的是很不容易。」無奈全寫在黃崇仁的臉上,「最困難的,就是把電話與簡訊這兩件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服務結合在一起;因為大家已經很習慣講電話這件事,(揪客)只要有一秒延遲,或是在電話裡出現回音,立刻就會被使用者罵翻。」但這群團隊沒被現實打敗,一三年十一月,前後經過十八個月的研發與改版,揪客終於正式上架,揪客團隊形容那真是每天「披星戴月」瘋狂作戰。由於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半,是揪客的使用高峰期,九點一到,所有人都繃緊神經、坐在電腦前嚴陣以待,周慧娟就笑稱團隊是在「看盤」,為的是盯著每台處理器、後台伺服器的效能,就擔心系統超載出包。 「這真的像個震撼教育,完全沒料到揪客會這麼受歡迎。」將近有一個月時間,揪客每天平均有三到四萬次的下載量,那段時間,團隊成員全以辦公室為家,每一則使用者評論,他們也都逐一回覆。 儘管,身體是辛苦的,心裡卻是無比興奮。過去曾在電信產業工作近十年的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理簡嘉宏坦言:「當初進來工研院,也曾擔心是否會像個小工程師、毫無用武之地,可是現在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打敗LINE!」訪談最後,周慧娟感性地說:「揪客從來沒想過要與電信業者爭利,反而希望能夠帶著電信業者走出去。」不久的將來,揪客還會推出PC版、增加多方通話、公告欄等新功能,更重要的,就是強化資料保護。這一切,就希望能把揪客推上國際舞台,成為真正的台灣驕傲。 揪客 開發團隊:台灣工研院 推出日期:2013年11月特點:結合市話分機系統, 主打企業用戶 |
| ||||||
小三通從誕生以來就不是一條正常的貿易之路,它是建立在中國對台灣「讓利」的基礎之上,除了槍、炮、毒品,沒有明文規定哪些貨不能進,效率高、彈性大。 對比國際貿易運費,一個貨櫃航程上千百公里,但金門、廈門不到十公里,僅十小時航程,也要收費四千元,台灣、金門收費更高達一萬一千元到一萬五千元,連經營金門、廈門航線市佔率七成的鴻順興海運負責人李文雄自己都形容「堪稱全球最貴航線」。 這給了兩岸報關業者、貨運承攬業者,以及船運業者長達十三年的好光景,「沒有不能運的貨,只有不會報(關)的人!」一個「專業懂得報關」的員工,是做小三通生意公司盈餘的最大關鍵。 以下是一位遊走兩岸三地(台金廈)航運業者的告白,揭露小三通這行業最晦澀的一面,以及中國嚴厲打擊(簡稱嚴打)灰色貿易背後最真實的一面。 沒投單給海關前,不能算走私大同電鍋報臉盆、茶壺也能報杯子 台灣鼓勵出口,出口不用繳稅金,一票貨物報出口,報關頂多花一、兩千元,到大陸那邊要課稅,有些(貨物關稅)很多,(大家)就會以多報少,以高報低。 按照國際貿易,大陸(規定)是最囉唆的,輸入限制很多,什麼都要批文,批文是北京業管單位批,要花很多時間(最起碼七天時間),小三通就是不用。 拿大同電鍋為例,它要插電,要申請機電證明,要符合規定,插電不會燒掉、引發火災,合格才能進去,要批文的,在這裡(指小三通)報臉盆還是鐵鍋就進去了。 明明是茶壺,就報杯子(指著一桌子雜亂的擺設)。這張桌子上有茶壺、茶杯、茶葉很多,小三通是按貨物公斤算費用,就籠統給它報一個「茶具」,不然按照國際貿易,茶壺是一種稅、茶葉又是另一種稅,虛報就是走私嘛!偷大陸政府的稅金。 小三通和國際貿易最大不同,國際貿易貨物裝船到達目的地之前要申報艙單,就不能變了,大陸海關去驗,驗到不同,就是走私了。但我這個貨物到大陸去,在還沒有投單給海關之前都可以亂報,你不能算我走私,茶壺報杯子,你查到茶壺,但你也不能定罪我走私,所以就是有這個空間在這裡。 這有很多眉角在裡面的,譬如說今天驗關的海關是誰?我有十個貨櫃,可以掩護幾個棧板(不用報稅之意)進去,如果我今天只有五個貨櫃,就只能掩護這麼多貨,要打點海關關係,但有時候會有其他單位去稽查,現場要你打開貨櫃(業者比喻為「擺地攤」,意思是把所有貨櫃裡的貨品攤開來清查),就會比較緊張。 各關口規矩不同,走前要摸透今年新官上任,預計「嚴打」到六月 大陸對小三通口岸有二十幾個,每個關口規矩都不一樣,這個關口對木材製品比較寬鬆,家具類就進去,像東山,是台灣食品進入大陸最大關口。這些大家都摸得很清楚,做久了就知道。 我天天接到電話(指上游的台灣攬貨業者),(他們)問哪一個關口可以走,我們也會到處打聽,不然就去碼頭看,看船,我就知道那艘船走哪一個港口;看載貨量,每一趟都滿載,一定就可以走。 現在高單價的就不能收,3C類一定不能走了,奶粉也不行,這是大陸今年查緝重點;能走的剩下台灣雜貨、水果、漁產,「嚴打」時,大家就回歸正常,賺比較少。 大陸清關公司(即報關行)為生存,現在把價格提高,原本A類(貨物)是(一公斤新台幣)十元,現在漲到十四、十五元,D類由原有的五十五元漲到八十五元,其實漲價繳稅錢也沒有花出去,而是要花在其他地方打點。 最「嚴打」時候已經過了,三月底比較好一點。一個調查局朋友向我打聽,想瞭解為什麼小三通現在(查緝)這麼嚴?是大陸為了服貿嗎?其實,跟服貿沒關係,這種情況每年也會有,但沒有這次嚴重,今年時間比較長,以前維持幾個禮拜,現在都兩個月了,聽說要(嚴打)到六月份。一年「嚴打」兩個月還可以接受,超過三個月以上就要虧錢了。 為什麼要打到六月?因為廈門海關關長換人(編按:原廈門海關關長丁學輝在三月二十七日被免職),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燒一下。丁關長退休了,他是習近平上任前就任的。以前關長要升什麼官,一定要有錢做後盾,官都用錢堆出來,上任當然要賺回來,所以整個廈門關口(過去)查得比較鬆。 新關長叫作柏華冰,聽說身家清白、原本呼聲最高的是廈門關副關長李小敏,大家認為他一定接關長,發佈人事命令(大家)都嚇一跳,追究原來他老婆、小孩在國外,現在大陸講究「裸官」,有家人住在海外是升不了官的。 大陸沿海每個城鎮都有走私,最厲害的是汕頭,海關總長派人去查,汕頭就把海關大樓放火燒掉,消防隊救火還很慢,到了(現場)隨便噴一下,消防局長還陞官,因為他慢到,把所有證據全部燒掉了。 攢錢免雄厚資本,有招牌就行買空、賣空,懂門道就能挖到金礦 小三通很好賺,等於是暴利,但心臟要承受「嚴打」風險,船運的一艘船船員一個月薪水(新台幣)四、五十萬,一個月正常跑八趟,沒有跑,也要付薪水。 台金航線和金廈航線是全球運費最高的(海運路線),國際線一個櫃子才多少錢?路程要跑多遠?這裡才一水之隔而已,從台灣到金門十幾個小時,一個貨櫃收一萬二、一萬三,散客一個櫃有的要兩萬元,收入很可觀。 攬貨業者和報關行,也不用雄厚資金,清完關,客戶都是拿現金去取貨。台灣攬貨業者向客戶也是直接收現金,今天你要寄一盒東西,他秤重後,依類別收費,一張桌子、一支電話、一個磅秤就可以做生意了。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人,租一間辦公室、掛一個招牌就行,他們的角色是「買空、賣空」而已。 你去看,台中大家攬貨公司門前停的都是賓士、保時捷,都是「好野人」(即有錢人之意)啊!清關公司,你懂門道,順利的話,就是挖到金礦! 小三通大陸接下去是要朝向正規化了,現在是一種亂。不過,大陸現在要執行(正規),坦白說,有一點困難度,講難聽一點,海關和清關公司的關係,清關公司和邊防的關係(緊密),上面要執行,不是一、兩天馬上可以解決,要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的。 希望小三通「正規化」嗎?老實說,正規化沒錢賺,賺不了現在這麼多,正規化就是遊戲規則清清楚楚,也沒有現在這些風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