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大學時期,經常與朋輩相討未來的人生大計,眾人有不同的目標,有些希望畢業後先遊歷世界,有些希望盡快投入職場搵真銀,有些希望再取一個碩士學位,充實自己,有些打算乾脆到內地或其他國家發展,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十多年過去了,回望眾多的朋輩,發覺無論當初是抱那一種志向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打拼後,均有不俗的成績,事業家庭均有長足的發展。唯獨當中有少部份,一段日子過去後,似乎到了樽頸地步,不上不下,看不到前景,有點唏噓。原因何在?
除了永恒的「際遇問題」外,筆者嘗試用一個「黃金十年」的理論去解釋這個現象。
一般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平均22-23,到結婚時平均32-33 ,剛好約有10年光景。這十年,一般是職場上最有爆炸力的十年。何謂爆炸力? 即你的精神時間體力意志都是最高能量水平的時期。
大多數人婚後,因應新的家庭環境,父母年紀開始老邁,自己身體機能慢慢減弱,整體能夠投放於工作的時間必然會慢慢地減少,某程度這是一種「不可抗力因素」,除非本身的條件優厚,否則很難對抗。
因此,能否把握畢業後的「黃金十年」,成為了許多人事業上的決定性因素。
筆者的看法是,任何志向都沒有問題,因為這個是個人選擇及個性喜好的問題,而且新世代真的是行行出狀元,但總有方法可以把這個黃金十年規劃得更好。
第一個五年,筆者會視為一個準備週期,這數年,應該是盡力提升自己的視野及個人能力。
舉例,如果是商界的,當盡量爭取出差及不同性質/部門的工作機遇,讓自己不區限於單一的地區或工種發展; 如果是專業類別的,那當然是盡力在專業資格試上過關,以及爭取一些行內要求嚴格的公司的工作機會; 如果目標是自由工作者或自己開公司,那末便可能要爭取在中型公司工作,以得到一定的人脈及「一腳踢」的機會。
如果前五年的準備充足,那27、8 時便多有小成,可以再檢視自己要不要再「修鍊」多五年,還是已經可以放膽衝刺,即是,商界的便應該選定一家可讓自己放手發揮的企業以建立長遠事業; 專業類別的便應該著手建立自己於行內的名聲; 希望成為自由工作者/自己當家的便可能是著手成立自己的小公司。
無論揀選那個方向,經過前後兩個五年計劃,相信十年過後在自己的志向上已經會有一定成就,到了某一個平台階,隨後的節奏快或慢,自己的掌控性便高許多了。
可惜,最近幾年,筆者看到典型的個案,是畢業後數年後「唔知自己想點」,於是每年多兩年便轉工或轉行,重覆幾次後再來個逃避式的散心長假期,如此一來十年黃金歲月過去後,也沒有建立多少的堅實基礎或行內人脈,同時後浪又步步進迫,那自然會感覺唏噓。
五年時間一轉眼便過去了,回想起08-09 時的金融海嘯,不就像是早陣子的事情嗎?
《我是歌手》結束了,筆者喜愛的G.E.M.得到了總決賽的第二名,實在值得慶賀。
G.E.M.因為這個節目而爆紅的程度,相信不用再多提了,筆者想提出的是G.E.M.在初表達想參加《我》時所面對的客觀情況。
1. 在08年出道還未成年時便橫掃各大頒奬禮新人奬,被視為樂壇的明日之星
2. 09年A.I.N.Y.在《超級巨聲》中被翻唱而大紅後,幾年來再沒有代表作
3. 11年開始了個人首次個唱後(筆者都有觀賞),發生了不少爭議是非及與商台關係轉差,聲勢慢慢減弱
這個是不是一個熟口熟面的循環?早幾年的關心研、泳兒、衞蘭等,均是出道時氣勢如虹,火速開個唱,其後因為各類拍拖,醜聞,公司合約等原因影響下,事業沒有再突破便慢慢走下坡。
娛圈從來是一個跟紅頂白,非進則退的鬥獸場。眼看G.E.M.很大機會步前輩後塵下,她反而豁出去衝上了一個更大的真人秀鬥戰場–《我是歌手》。
傳出G.E.M.參賽時,起始時,香港的傳媒及網民都傾向負面評價,不外有2大種原因。
1.認為G.E.M.實力已見底,再北上都不會有好結果
2.認為北上參加真人秀,將會被國內節目矮化做小丑以襯托國內歌手
G.E.M.在當時的回應,(大意)是志在於一個高水平舞台尋求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開拓內地市場,nothing to lose,最終結果及成績亦超出了大部份人的預期,現實的傳媒亦馬上改為天天跟進,晚晚update。
*****
強如G.E.M.這類天才型歌手,在擁抱一個機遇新挑戰時,亦會面對許多閒言閒語,作為普通的職場人,在面對新挑戰時,除了作好200%超級準備,真的要有堅強意志勇往直前。
筆者回想十多年前畢業初業便北上工作,一般的聲音不外「你無工作經驗返大陸做乜?」「你香港又唔係搵唔到工,做乜要委屈自己?」「大陸人工得幾千蚊,點生活呀?」(筆者其實是出香港糧)等等洩氣說話,再難聽都有,然而當下筆者想到的只是自己夠年輕,nothing to lose,何不趁初畢業時便去闖闖開開眼界?
結果,最終也得成正果,在職場中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為其後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無巧不成話,周公子今天「品題」的正是上周五沈大師「品題」的中國汽車內飾(8321)。
其實,這不應該是巧合,應該是有預謀的,不然的話,這種「前後腳」「品題」同一隻股份的情況不可能經常發生得那麼巧合,也許後天(因為明天是假期之故)在《頭條財經報》又可見到另一篇「品題」中國汽車內飾的文章(但願不會又是「聞風至」「品題」)。
上周五沈大師「品題」中國汽車內飾之時,其股價從開市的0.405元抽高至0.445元而跌回0.4元收市,尚可有0.025元的進賬,今年周公子再「品題」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以0.42元開出之後最高只見0.425元就跌至0.385元收市,反而跌了0.015元,今天早上看了周公子的文章就追貨者又要暫時「坐艇」了。
左看右看,處於0.4元水平的中國汽車內飾的確是不應該再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根據沈大師及周公子提供的數據而言),可是萬一日後真的不幸又出現大跌、甚至出事的話,對於今天的相繼「品題」,真是不知道該如何作出解釋了。
但願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這回兩位真的給捧場者「送錢」而不是「搶錢」!
Zone of Control,簡稱”ZOC”,是戰略或戰棋類遊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移動基本規則。ZOC,是指遊戲中可移動的單位,在移動到敵方單位周圍一格的特殊效果,一旦移動到此位置就不能移動。
比如你本來這個部隊最大可以走10步,如果沒有敵軍部隊或者其他建築等東西(牆、陷阱、沒有ZOC),你當然可以走10步。但是一旦出現在你身前,你就只能走到他身邊,他後邊就不能直接走到,而是左-左-前-前-右-右的方式避開對方ZOC繞行,大大浪費了行動力。
一般戰棋類游戲規則中飛行兵種無視ZOC,敵軍進入異常狀態如石化、混亂等的時候自身ZOC消失。三國志11特技中有這些可無視ZOC:飛將(陸地,如呂布),遁走(陸),推進(水)。三國志10也有一個技能:遁走發揮此技能無需行動力,無視ZOC。
其實,人生如遊戲,遊戲如人生,遊戲內的基本規則,其實都是從現實世界轉移到遊戲內的。正如我軍在進軍時,發見路上敵軍的坦克部隊在防守,如果是必經之路,要麼我方必須除去敵方部隊,要麼就必須避開或繞過對方的部隊前進。當然行軍速度就會大大受影響。反之,如果面前的坦克是我軍的,當然就沒有所謂ZOC了,我軍當可直接進軍,不受影響。
而在工作上,ZOC的規則,也可廣泛地應用。例如:不同部門的同事,雖然理論上同一機構的員工,工作中是應該互相幫忙,可是實際上,合作中一定會存在不同的問題。如果合作中,其中一方長期產生問題,那麼合作方,就會由自軍、友軍,慢慢變成不合作的所謂鬆散同盟軍。如情況沒有改善,合作方就會發揮其ZOC效果,對很多事情都「按程序做」,以免工作完成,出力後,還要比人反打一耙。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一方不尊重合作方的Report Line,經常直接私下給予指令合作方人員要求執行。久而久之,合作方的主管必定會設立ZOC,以保護自己的團隊,畢竟,工作是多而廣的,如果一方長期濫用對方的善意,合作方主管對事情公事公辦「按程序做」,也是情理之內。總不能因為一方有需要,就要求對方用全部門的資源,長期優先處理,任何人也不會這樣安排自己團隊的工作吧?
可是要求其他部門「全力優先配合」的要求,在辦公室卻隨處可見。到有一天受到別人的ZOC限制,就不要怪責他人了。
前天,中慧以1.03元開市之後曾經抽上1.12元,之後曾經插於0.93元,其後才升回1.08元收市,算是有驚無險;昨天中慧再抽一抽,見一見1.15元之後已經跌至1.03元收市;今天更糟糕,竟然插至0.94元收市,若然前天聽從肥仔文的話追了貨而貪一貪心未及獲利沽出的話,又要坐艇了。
去年十一月十九日他叫追中慧之時,當日一追就高見1.11元,雖然數日後曾經高見1.38元,可是稍為一貪心而不沽出的話從此坐了艇,於今年的二月四日曾經跌至最低的0.52元,早已經被嚇死了,有誰能夠捱至今天?縱使捱至今天,仍然未見家鄉,這一回不知又要捱到哪一個水平及要捱多久才能翻身了!
且再來作一次肥仔文叫「不問價追」的幾隻股票今天的情況: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叫追利記(637),當日一追就高見1.34元,今天已經跌至0.67元,較之追貨當日的收市價1.31元跌了0.64元,跌幅48.8%;
去年十二月三日叫追金寶通(320),當日一追就高見1.27元,今天已經跌至0.66元,較之追貨當日的收市價1.12元跌了0.46元,跌幅41%;
去年十月十五日叫追的先思行(595),當日一追曾高見1.26元,今天則跌至0.71元,較之當日追貨的收市價0.89元跌了0.18元,跌幅20.2%。
成績最好的算是今年二月十八日叫追東亞(023)了,當日一追又高見32.1元,今天則收32.95元,較之當日收市價的31.35元升了1.6元,升幅5.1%。
由此可見,肥仔文這盞「明燈」的殺傷力是何其大了!
可惜肥仔文仍然未能汲取教訓,仍要繼續叫人「不問價追XX」,簡直是閻羅王在探病--問你死得未?
話說今天周公子又「品題」了星美文化(2366),並聲稱已於昨天早上買了六位數字的股份,但沒有透露買入價。
那邊廂沈大師則「品題」聯夢活力(8100),順便加了一句「昨日提及的星美文化尚算不俗,升浪醞釀中」,原來昨天沈大師已經「品題」星美文化,我真是走漏了眼,沒有留意,即是說,今天「沉舟」雙棍齊出,力捧星美文化。
自從四月初開始為他們做紀錄的我自然非常留意星美文化及聯夢活力今天的股價表現。
受到「品題」的效應影響,星美文化一開市已經由昨天收市的0.86元被推高至0.92元開市,其後上午回軟至0.85元收市,與昨天的收市價相比變化不大,豈料下午三時即「來料」,股價突見「異動」,突然跌破了0.8元的支持位,一計之下,有跌至0.68元的可能,我還笑言不如掛於0.68元買入,踢一踢周公子的屁股。說時遲,那時快,不消半小時已經達標,竟然低見0.65元,憑我的經驗深知不妙,這種跌法有如被斬倉,哪敢入市接貨?更大膽預言會「插」至尾市,隨時連0.5元也不保,勸戒大家莫多手,果然不消一會兒真的被「質」至0.51元才稍見反彈而收0.54元,若然不幸今早一開市就以0.92元搶貨的話,埋單暫時賬面不見了41.3%。至於明天,要嘛就是停牌,要嘛就是再「插一浸」,其後會如何變動就天曉得了!
那邊廂,聯夢活力在「品題」效應之下亦由昨天收市的0.073元跳升至0.08元開出,稍見0.081元之後上午收市已經回落至0.068元,午後三點前還可於0.066-0.068元之間橫行,不知是否受到星美文化急跌的拖累,三點之後亦開始急跌,竟然跌至接近最低曾見0.061元,最後以0.062元收市,要是今早一開市就追賬面又不見了23.4%,稍為沒有星美文化那麼傷,亦沒有星美文化明天可能停牌的疑慮,不過,恐怕又要繼續捱住價位先了。
為什麼「沉舟效應」那麼「應棍」?嚐過苦果的粉絲為什麼仍然未能醒覺?仍然要「前仆後繼」地赴難?
套用曹仁超的口頭禪:真是「木宰羊」了。
這兩周,若然敢於利用「人棄我取」的策略,配合圖表走勢,至少可於八隻股份上獲利,且來回顧一番:
前周三,保利協鑫(3800)披露大股東把股份大量抵押給澳門的中國銀行,難怪股價連跌了五日,連2.38元的支持位亦失了守,圖表顯示有跌至1.96元的可能,果然兩日後於低見1.95元之後迅速反彈,上周二曾經彈至2.39元;
前周四,莎莎(0178)發盈警,股價由6.22元裂口跌至5.57元,圖表顯示有跌至5.35-5.5元的可能,結果上周一跌至5.03元之後就反彈,周五已經彈至5.86元了;而早其一天發盈警的佐丹奴(0709)則曾由5.17元裂口跌至4.3元,周五亦已升至4.61元了;
前周五,長汽(2333)因為宣布無限期延遲推出高檔新車,股價由32.8元急插至26.1元,上周一曾經彈至28.55元;
上周一,統一(0220)因為宣布供股而由上日的6.48元急跌至5.65元,周三已經反彈至6.57元了;
上周三,物美(1025)在大市上升二百多點下曾經創下5.96元的新低,據聞是有人擔心被剔出大摩的指數成份股而沽售,結果次日曾經反彈至6.73元;
周四,信星(1170)及天虹紡織(2678)因為越南反華事件的衝擊而分別低見1.4元及4.81元,周五已經分別彈至1.54元及5.34元了。
由此可見,敢於利用壞消息配合圖表的走勢而低價撈貨的確有利可圖,上述八隻股份中,莎莎我撈不著,長汽及物美則分別於27.2元及5.98元為朋友買到了,後者於6.3元獲了利,賣早了;前者則收了一元股息之後仍在等機會獲利中。
至於上周一在大市大升近四百點而逆市下跌的中國南車(1766)周五果然下補三月中的上升裂口5.61-5.95元,在我預計的範圍之內,於是我於5.58元為朋友以0.055元買了其認購證15991,希望正股反彈至6-6.1元之間獲利。
周五,德昌電機(0179)又因為發出盈警及宣布股份四合一而由上日的7.73元急跌至6.3元,下周一、二將是我幫朋友撈底的目標。
至於旺旺(0151),周五亦由上日的11.96元大跌至11.2元,原因未明,不過,我已入市於0.25元撈其認購證13015,可惜無功而返,惟有周一、二繼續撈了。
上星期四,曾淵滄首先提出了「星美文化(2366)上周三急跌,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近日此股明明同時有多位股評人一齊推介,為甚麼會大跌?難道有人真的想坑害這麼多股評人?目的何在?」的疑慮;昨天,股榮以「財演被碌爆卡」又提出了「質問」;今天,輪到胡孟青在《晴報》有以下這篇文章:
推股勿忘道義 26/05/2014
有謂一粒老鼠屎弄髒一鍋粥,已被貶稱為財演的股評人,在港股持續勁吹無定向風之際,個別疑似殼股及三、四綫細價股竟出現即推即中招之敗象,累及坊間一眾視個別有持牌及冇持牌股評專欄為衣食父母、儼然中了冧把降的既迷信又迷途的「OLD嬋」手損腳爛,哀鴻遍野,奔走求救。港股,尤其個股,人為氣息向來甚濃,只要想深一層,為甚麼芸芸千五隻股票,不同股評會巧合地同時或輪流推介,背後往往少不了免費飯局,難得部分人不分青紅皂白仍勇於推介,似忘記對股民的道義責任,個人不信有免費午餐,未至於要信眾為身己付鈔,股評人如甘心被大戶利用作散貨工具,等同在消耗個人公信力,你雖不殺股民,股民卻因你而死,當市場淪為賭場,賭仔戰勝莊家大戶向來是鳳毛麟角。
看近期有如斬倉式忽然急插水股份,頗集中在某幾人事先曾經即推即炒高,信眾才墮進請君入甕式天仙局內。奉勸股評為保名聲,還是少參與背後明顯充斥陰謀詭計的飯局,除非真係唔食就冇飯開,只因一人犯事,全行遭殃。
看了幾位行家的提問,我輩散戶可有得到什麼啟示嗎?
在股市打滾了那麼多年,我也不知付出了多少代價,累積了多少經驗,才能看穿不少「莊家」坑人的伎倆,所以,凡是存有「疑點」的股份,我一概不碰,避之則吉,只是「隔岸觀火」,抱著「睇戲」的心情面對,縱使眼見其股價暴漲,我亦不會為其所動,因為明白此類股份「不跌則矣,一跌驚人,逃無可逃」,我最相信的還是自己。
自己選股,輸了亦是無話可說,畢竟是自己曾經花過多少心機去分析一番,誤信什麼「內幕貼士」而輸錢那才叫冤枉呢!
話說今天沈大師在《蘋果》說:「今日筆者會吼實華建控股(479),主因技術走勢不俗,近日成交增加似有所動作,加上股價仍處低位,博上0.16至0.17元,止蝕0.12元。」豈料於《AM730》赫然又見到周公子又說:「朋友說起『華建控股』這公司……朋友問:『那麼,這股票會不會炒呢?』我說:『搞了幾個月,剛剛完成了配股,新股到手了,配股價是0.11元,現價(按:星期一的收市價)是0.13元,和配股價的折讓不大。』(編按:該股昨日收市報0.134元,升3%。)朋友追間:『咁即係炒唔炒呀?』我說:『我近來的形勢不好,不方便正面說股票,你咁大個人,自己去諗啦。』」其實又豈不是在曲線「品題」這隻華建控股?
既然沈大師及周公子齊齊發功,我焉能不金睛火眼地「昅實」華建控股?
結果華建控股以0.136元開出之後就挾高至0.146元(又是沉舟即時效應),上午收市回落至0.14元,仍然是相安無事。可是,下午二時半左右又開始「走樣」了,突然一輪急插又低見0.128元,收市又勉強板上0.131元,今早追貨者,又一鑊!
純看圖表,若然此股跌破0.124元的支持則隨時有下見0.1元的可能,如果不幸又出現這種走勢真是無話可說了。
沉舟效應,邪乎?信乎?
話說我對「莊家股」特別敏感,因為其殺傷力很強,要嘛不跌,一跌可以於一天之內大跌六、七成甚至更多,中伏者防不勝防、逃無可逃,而朗力福,正是我所注意的「莊家股」之一。
奇怪的是,去年的九月九日及十一日,沈大師及周公子「前後腳」「品題」此股,我很奇怪他們怎麼會「品題」此股,我並不相信此股會大升,因為當時該股已經從0.385元(以五股合一計算)水平升至0.65元水平,更擔心其股價會跌破0.515元,果然不出我所料,於去年九月十八日開始跌破0.515元,雖然其後於跌至0.335元之後曾經反彈至0.56元,可是,如果沒有把握機會止賺/蝕的話,其股價輾轉跌至去年十二月十九日低見0.188元才見反彈,較之當日他們「品題」的0.65元水平跌了0.462元,跌幅高達71%。
相隔五個月後的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周公子再次「品題」朗力福,當時其股價已經回升至0.325元水平,我心想這回又不知道要困住多少人了,豈料這一回他的功力果然厲害,兩天後其股價曾經升至0.455元,只是,風光的時刻只是那麼的短暫,從二月二十八日高見0.455元之後就開始天天下跌,幾乎連跌九天而跌至0.255元,就算於「品題」當天跟風,怎麼樣都是輸;因為縱使能於0.35元水平買入之後並於0.45元水平獲利,很可能一見跌至0.35元水平又再買回來,結果還是難逃一輸。
轉眼又到了相隔三個月之後的五月三十日,突然又見沈大師再度「品題」改了名字的朗力福,我忍不住給大師留了言:「大師,點解早個輪隻8037跌至0.17元你唔叫人趁低
從朗力福這三個特別明顯的升跌浪中,不難看出一些端倪,「沉舟股」,只宜於大跌後候機短炒,切不可於見報之日高追,否則只有當炮灰的份兒,不信?且又來看看今天沈大師再次「品題」的東方匯財(8001),又是抽高至1.44元之後幾乎打回原形,跌至1.27元收市,若是不幸進一步跌破1.18元的話那就「該煨囉」!隨時跌至0.7元。
這已經是大師於三個月之內第三次「品題」東方匯財了,第一次是四月十一日,當日其股價曾經高見2.25元,隨後跌至1.87元收市;第二次則是五月十九日,當日又於高見1.67元之後跌至1.48元收市;第二次「品題」之時其價位較第一次低了20.8%,今次第三次「品題」則較之上一次的價位低了14.2%,不知道下次「品題」之時又會低幾多呢?
至於今次「品題」,會不會如我所說先跌破1.18元然後再低見0.7元呢?但願我的估計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