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職場點滴(36):職場規劃的重要性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20201

筆者在大學時期,經常與朋輩相討未來的人生大計,眾人有不同的目標,有些希望畢業後先遊歷世界,有些希望盡快投入職場搵真銀,有些希望再取一個碩士學位,充實自己,有些打算乾脆到內地或其他國家發展,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十多年過去了,回望眾多的朋輩,發覺無論當初是抱那一種志向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打拼後,均有不俗的成績,事業家庭均有長足的發展。唯獨當中有少部份,一段日子過去後,似乎到了樽頸地步,不上不下,看不到前景,有點唏噓。原因何在?

除了永恒的「際遇問題」外,筆者嘗試用一個「黃金十年」的理論去解釋這個現象。

一般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平均22-23,到結婚時平均32-33 ,剛好約有10年光景。這十年,一般是職場上最有爆炸力的十年。何謂爆炸力? 即你的精神時間體力意志都是最高能量水平的時期。

大多數人婚後,因應新的家庭環境,父母年紀開始老邁,自己身體機能慢慢減弱,整體能夠投放於工作的時間必然會慢慢地減少,某程度這是一種「不可抗力因素」,除非本身的條件優厚,否則很難對抗。

因此,能否把握畢業後的「黃金十年」,成為了許多人事業上的決定性因素。

筆者的看法是,任何志向都沒有問題,因為這個是個人選擇及個性喜好的問題,而且新世代真的是行行出狀元,但總有方法可以把這個黃金十年規劃得更好。

第一個五年,筆者會視為一個準備週期,這數年,應該是盡力提升自己的視野及個人能力。

舉例,如果是商界的,當盡量爭取出差及不同性質/部門的工作機遇,讓自己不區限於單一的地區或工種發展; 如果是專業類別的,那當然是盡力在專業資格試上過關,以及爭取一些行內要求嚴格的公司的工作機會; 如果目標是自由工作者或自己開公司,那末便可能要爭取在中型公司工作,以得到一定的人脈及「一腳踢」的機會。

如果前五年的準備充足,那27、8 時便多有小成,可以再檢視自己要不要再「修鍊」多五年,還是已經可以放膽衝刺,即是,商界的便應該選定一家可讓自己放手發揮的企業以建立長遠事業; 專業類別的便應該著手建立自己於行內的名聲; 希望成為自由工作者/自己當家的便可能是著手成立自己的小公司。

無論揀選那個方向,經過前後兩個五年計劃,相信十年過後在自己的志向上已經會有一定成就,到了某一個平台階,隨後的節奏快或慢,自己的掌控性便高許多了。

可惜,最近幾年,筆者看到典型的個案,是畢業後數年後「唔知自己想點」,於是每年多兩年便轉工或轉行,重覆幾次後再來個逃避式的散心長假期,如此一來十年黃金歲月過去後,也沒有建立多少的堅實基礎或行內人脈,同時後浪又步步進迫,那自然會感覺唏噓。

五年時間一轉眼便過去了,回想起08-09 時的金融海嘯,不就像是早陣子的事情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