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高端外賣Deliveroo獲1億美元D輪融資,盤點國外著名外賣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5/152943.shtml

導讀 : 英國倫敦的食品外賣創業公司Deliveroo獲得1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同時宣布向歐洲以外的市場進軍。

位於英國倫敦的食品外賣創業公司Deliveroo獲得1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同時宣布向歐洲以外的市場進軍。

該輪融資由DST Global和Greenoaks Capital領投,Accel, Hummingbird Ventures, Index Ventures參投。這家外賣公司發展迅速,它在去年年中才拿到270萬美元的A輪融資,今年1月就融了2500萬美元的B輪,隨後7月是7000萬美元C輪,如今又是1億美元的D輪。

Deliveroo由華裔William Shu和Greg Orlowski於2013年創建,該公司和其他外賣公司的區別在於它專註於高端外賣,其平臺上的很多餐廳原來並不提供外賣服務。發展到現在,該公司的業務已經遍布英國、愛爾蘭、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的幾十個城市。此輪融資後,該公司將進一步向歐洲以外的迪拜、香港、新加坡和悉尼等城市擴張。

現任Deliveroo CEO的William Shu在周末還會自己騎自行車去送披薩,而顧客並不認識這名快遞就是英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CEO之一。在公司創建的前10個月內他幾乎每天都要自己送外賣。

“我送外賣是為了健身,並且這過程很有趣。”Shu這樣說。有一次他給一名對沖基金高管送晚餐,而對方就是他以前做投資銀行經理時的同事。當時這位基金高管看到他的前同事竟然以送外賣來謀生時感到很驚愕。對他說:“你還好吧?”“我還好。”Shu說道,把外賣遞給了這位前同事並收了錢。“你想聊聊嗎?”對方好心問。“不了,我還要去送下一單。”Shu回答,並沒有解釋他並不只是一名披薩快遞員。

該公司承諾的快遞時間是半個小時以內,其收入來自顧客和餐廳兩頭收費。1年前該公司還只有12名員工,如今員工人數已經上升到250人。該公司就類似於外賣版的Uber。

Deliveroo的同城對手Just-Eat去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估值25億美元。Just Eat運行的是平臺模式,它讓數以千計的當地外賣餐廳在其平臺上展示美食,各家自己派送外賣,有點像外賣版的淘寶。而Deliveroo則是與餐廳合作,用自己的快遞隊伍幫它們送外賣,這與國內的餓了麽和美團外賣類似。其在全世界合作的餐廳約有5000家。

現在Deliveroo已經在12個國家的50個城市提供外賣服務,該公司表示將大力推進國際化,打造高端外賣的第一名。

近幾年國外的在線外賣創業公司發展迅猛,多家公司都拿到價值不菲的融資,有的已經上市。國內的餓了麽、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打得火熱,讓我們簡單看一下國外的其他幾家著名外賣公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Grubhub

Grubhub是美國最大的在線外賣平臺,已於去年4月上市,市值約21億美元。用戶可以通過其網站或App,完成在線訂餐。根據自己的位置和喜好進行所在城市的餐館搜索、下單並支付,然後,要求餐館配送外賣(或者自己打包帶走),通過“跟蹤外賣”的功能平臺實時跟蹤外賣的所在位置。它和國內的外賣網站餓了麽等基本相似。而對於餐廳,GrubHub的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商戶統計、安排訂單,甚至可以通過訂單數、利潤率、重複訂餐率等指標為商戶提出相應的建議,這對於在美國市場份額超過6成的個體餐廳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Delivery Hero

成立於德國柏林的外賣點餐平臺Delivery Hero發展不過4年,而僅在今年其完成的融資就近6億美元,融資輪數多得令人難以記清,總額超過10億美元。該公司估值31億美元。

該公司的外賣訂餐平臺覆蓋了34個國家和地區的20萬家餐廳,月處理1000萬筆訂單,每月的平臺交易額達到1.65億美元。它不停收購了韓國、巴西、捷克及斯洛伐克地區的外賣公司,最大的一筆收購是今年斥資5.89億美元收購土耳其Yemeksepeti,此前還以3.5億歐元收購了直接競爭對手pizza.de。大量收購本地餐飲外賣網站成為Delivery Hero快速擴張的奧秘。

Delivery Hero也一度希望將這樣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市場複制,在2013年投資了愛米飯訂餐網,並改名為外賣超人。由於切入時間節點較晚,主攻白領市場的外賣超人發展並不順利。截至2014年12月僅擁有50萬用戶,覆蓋了14個城市的1.5萬家餐廳,擁有212名員工,各項數據均和餓了麽、美團外賣等有較大差距。

FoodPanda

Logo好記的FoodPanda(空腹熊貓)成立於2012年,和Delivery Hero一樣來自柏林,不過來自德國著名的孵化器Rocket Internet,走的同樣也是國際化道路。

今年5月FoodPanda獲高盛投資1億美元,這距離它們今年3月獲得1.1億美元的融資僅過去了兩個月。至此,該公司已經總共融資3.1億美元。

Foodpanda專註於新興市場,用融資收購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巴西、東歐和東南亞的食品快遞公司,和Delivery Hero形成了差異性。它表示將把新一輪資金用於在40個國家和地區擴張和改善服務。

Rocket Internet認準了食品快遞創業公司,Foodpanda只是其旗下的一家。今年2月,Rocket對另一家位於柏林的一家食品快遞公司Delivery Hero投資了5.68億美元。它還對另一家食品快遞公司Hello Fresh投資了1.49億美元,這家公司為訂閱付費用戶快遞配菜原料和菜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91

頂級診所安法西進 打造大老闆「抗衰老」基地 高端健檢夯》收百萬年費 可邊打點滴、邊開會


2015-10-12  TCW

中國經濟起飛,醫療需求增加,尤其是有錢人想活得更久、變年輕,看準這塊高端醫療市場, 年費高達兩萬到五萬美元的上海安法診所,十月二十一日將在上海開幕, 引起大陸媒體與企業家高度關注,預計三年客戶破千人。

從上海虹橋機場出來,不到二十分鐘車程,到達位於長寧區的安法診所,在專人引導下,坐電梯直達八樓。占地七百坪的上海安法診所,是台北安法的兩倍大,裝潢 選用接近大地色系的色調,採環狀設計,一出電梯的右邊,是精巧的日式室內造景,有草皮、碎石、小徑和漂亮的小盆栽。

診所裡,有間簡潔俐落的辦公室,一張長桌配十幾張坐椅,陽光從落地窗灑進來,照在桌上的鮮花,就像電影中華爾街金融大樓的會議室場景,原來這裡提供客戶可以邊打點滴、邊開會,不浪費一分一秒。

另一排則是十五間「治療室」,由一張小沙發、小茶几、鮮花、訂做的小床組成,有的還備有按摩椅,每間擺設與設計風格不同,與其說是治療室,不如說是五星級飯店的房間。

最特別的是天花板上的裝飾被稱為「細胞雲」,是動用二十多個人,夜以繼日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用一條條的鐵絲綁上去的。

上海安法診所,註冊資本額一千萬人民幣,光裝潢就花掉一千五百萬人民幣(約七千八百萬元新台幣),全部家具都是安法診所創辦人王桂良的妻子親自挑選,從歐洲進口,整體空間有說不出來的現代感與精緻感,也是許多企業家保持不老的祕密基地。

客源穩》

不做廣告,靠有錢人口耳相傳這是台灣安法在海外的第一個據點,讓企業家客戶可以多一個保養空間。一位安法老會員、經常往來於世界各地的跨國企業家說:「太 方便了!不用為了看醫生而特別飛回台灣。」安法是國內頂級抗衰老診所,一般人或許並不熟悉,但股東大有來頭,包括投資銀行家胡定吾,以及中國信託、中國化 學、和成、歌林、掬水軒等企業第二代,加上年費六十六萬元的高價,備受矚目。

安法的「抗衰老」,不是健檢或打玻尿酸做醫美,因為安法院長王桂良認為,抗老要從內而外,先要全面檢測基因,了解自身基因弱點,搭配尿液、血液等分析,看 生活環境影響程度,從先天到後天一起綜合評估,給予生活上的建議,再由口服或用針劑方式注射身體所需的營養素,調整體質。

安法副院長陸正鋒說,最有特色的是食物過敏原檢測、新陳代謝檢驗、身體的環境荷爾蒙檢查、重金屬檢測和全面基因篩檢,這些檢測別家醫院雖有提供,但通常不是全面性的,在安法卻是會員們例行性的檢驗項目。

占優勢》

預防醫學走前端,中國亮點產業台北安法從一九九四年設立以來,從不做廣告,都靠客戶口耳相傳。

一位在安法超過十五年的資深會員說,一開始是母親先到安法接受照顧,母親八十八歲時罹患肺癌末期,回到美國接受治療,治療六個月就痊癒,連美國醫生都說「身體怎麼保養得那麼好」,他才跟著加入安法療程,而母親到了九十四歲都還可以自己過馬路,精神很好。

這位會員說,以前他很容易感冒,接受安法抗衰老療程後,已經十年沒感冒。其中生活改變最多則是飲食習慣,盡量選擇蒸、煮方式,而不是吃炒或油炸的食物,不再拚酒,加班再晚,晚上十點過後也不吃油膩食物。

現在台灣安法一年總共服務六、七百人,其中有三成是像這位會員一樣從外國來的企業人士,甚至有幾位客人是乘坐私人飛機到松山機場,或是用私人飛機來載王桂 良到法國南部、義大利、俄羅斯幫他們服務。近來許多陸客卡在簽證過不來,加上台商客戶的需求,多年前安法就在評估是否進軍中國。

直到二○一三年上海自由貿易區設立後,安法才在特區中設立公司,今年正式開設診所,十月二十一日開幕。「現在大陸人民消費得起,是西進好時機。」王桂良說。

台北安法和上海安法的股東胡定吾說,要在中國市場發展得好,「走在前端」很重要,投資者的術語叫做「先發者優勢」,安法走預防醫學領域,中國還沒有,長期來說成功機會大。

至於市場有多大?胡定吾說,沒辦法估算。陸正鋒笑著表示,一五年 《 富比世》雜誌「全球富豪榜」中,中國富豪就占了二一三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六%,中國富豪在全球經濟地位逐漸上升。

根據一四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統計,總共有一二七一位企業家財富達到二十億人民幣以上,這些富豪及其家人都是安法的潛在客戶群。

王桂良評估安法西進之後,第一年預計有二五○到三百位會員加入,希望到第三年達到一千位目標。

如果以上海安法年費兩萬到五萬美元(註:療程不同,收費也不同)的平均數三.五萬美元(約一一五萬元新台幣)來算,三年後安法的年營業額至少三千五百萬美元(約十一.五億元新台幣),相當驚人。

品牌亮》

各地區領導招手開設診所

安法為何如此有信心?原來,還沒登陸,就已經拿到三個「第一」 。首先,它是第一個從上海自貿區出來設立的診所。

王桂良說,自貿區不是用低租稅吸引外資,而是要最好的產業過來,安法靠的就是走在時代尖端的預防醫學,以及豐富的服務經驗。

胡定吾進一步解釋,中國各城市、各區間非常競爭,安法這種在大陸稱為「亮眼」的項目,當地政府就會很積極促成,對該區領導者也有加分作用。

陸正鋒還透露,海南島、杭州等地也積極向安法招手。

安法也是中國第一個全科(家醫)診所。台灣家醫科診所隨處可見,但中國卻只有在醫院才有家醫科。

上海安法診所院長徐惠風說,上海醫療是全中國最難搞的,法規非常嚴格,像有全科執照的門診中心,必須要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和X光科等五科俱全才行,安法抗衰老是全身評估,加上現在大陸正在推行,因此順利拿到執照。

背景佳》

執照、商標搞定,股東皆企業大咖它同時是第一個把商標拿回來的單位。台灣許多知名商標在大陸都有山寨版,安法也面臨此困擾,還沒登陸就一堆安法抗衰老、醫美診所,陸正鋒說,中國國家工商總局主動將安法的商標還給台北安法。

上海安法另一個祕密武器是:股東的背景雄厚。

執行長是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世通華納集團董事長張鎮中,也是國際傳媒界影響力相當大的企業家;董事除胡定吾外,還有恒寶利集團(大陸知名能源集團)創辦人岳欣禹、中睦集團董事長郭亞陶等。這些有錢人之間的口耳宣傳,就是安法最好的廣告。

王桂良未來一個月會往返台北、上海兩地,開拓市場,當地診所經營則請來深耕上海七年的徐惠風擔任院長。

徐惠風分析,上海近幾年積極推廣家醫科制度、預防醫學與高端醫療,三項都與安法不謀而合,因此他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以上海為旗艦店輻射發展,也以上海為培訓中心,做醫療技術的支援。

徐惠風說,中國經濟發展有目共睹,錢賺到了以後,就會開始重視身體健康,只要有效,「錢都是捨得花的。

」高端醫療市場相當大

過去,長庚、明基友達和聯新醫療集團等都是西進搶攻醫療的先發者,但由於與當地醫院競爭激烈,或因特色不明顯,經營得相當辛苦;但安法走頂級路線,自行研發獨特的抗衰老療程,不容易複製,西進之後,是否能夠如魚得水,外界拭目以待。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90

高端市場被蠶食,2016三星手機還有翻身希望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2/153425.shtml

導讀 : 三星11月12日在韓國股市股價上漲4.5%達136.7萬韓元,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高。而一直被唱衰的智能手機業務也被認為開始觸底反彈將走出低谷期,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u=2143291386,863560245&fm=21&gp=0

2016年只差幾天就要來臨,今年智能手機市場可謂驚天巨變。隨著iPhone 6s/Plus銷量一路走高,以前的老對手三星在第三季度盈利之後,似乎又陷入了衰落論之中。早在10月末,三星電子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 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三星公司運營利潤達7.39萬億韓元(約64.6億美元),同比增長82.02%,這也是三星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增長。很顯然,在被唱衰將是下一個諾基亞許久之後,三星這份財報堪稱異常漂亮,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因為在前幾個財季,三星的業績一直不太理想。受財報利好影響,三星11月12日在韓國股市股價上漲4.5%達136.7萬韓元,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高。而一直被唱衰的智能手機業務也被認為開始觸底反彈將走出低谷期,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三星看衰手機業務下調Q4預期

11月,彭博社援引了三星的財報得出一個結論,三星第三季度利潤最強勁推手來自於芯片部門。在第三季度增長走高的情況下,三星對未來的預期相對保守。其實作為三星盈利能力最強的手機業務發展已遇頹勢,三星也承認,由於Galaxy S6未能有力挑戰iPhone,因此將提高資本性支出,導致三星下調了Q4盈利預期。

我們來看下三星第三季度財報的數據構成,第三季度盈利主要得益芯片業務,三星該季度芯片業務同比增長61.95%,三星半導體芯片部門利潤達到3.66萬億韓元,創下自2010年第三季度以來的單季最高紀錄。另外,顯示器業務連續四個季度保持環比增長,並實現14.5倍的同比增長;這兩部分是三星該季度盈利大增的重要推動因素。

此外,三星零組件部門營收同比增加24.68%,利潤同比接近翻番。三星消費電子部門營業收入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環比增長,營業利潤環比增長71.34%,利潤同比增長6.2倍。放眼望去,各產品線並駕齊驅,多方利好促成了高增長。

可看到,三星半導體芯片部門利潤占到整體盈利的一半,而三星芯片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iPhone 6s 新品大賣,另外三星今年發布的高端旗艦機S6、S6 Edge、S6 Edge plus和Note5皆放棄高通驍龍810處理器,采用自發研制的Exynos 7420處理器,也是促進三星芯片業務暴增的主要原因。

然而受制於手機業務的萎縮,芯片業務的不確定性,三星第三季度的盈利增長更像回光返照。首先蘋果去三星化加速,例如今年曝光的蘋果芯片門,10月蘋果iPhone 6s在臺灣開賣,有網友測試後發現,三星處理器的效能和電池續航力比臺積電的要弱,或將加速蘋果未來對三星的依賴降低。另外,三星高端機一直未能超越iPhone,加之國產手機競爭和蠶食,三星高端機市場同芯片增長的勢頭或都將被全面壓制。

iPhone6s蠶食高端市場,三星翻身或無望

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第三季度三星電子仍然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經過了五個季度的交付量下滑之後,三星第三季度實現了交付量第一次增長,為8380萬部。但三星的全球份額仍舊從24.5%下跌至23.7%。

相比之下,蘋果雖然略低三星為全球第二名,第三季度總交付量為4890萬部,在保持手機高利潤的情況下,蘋果的全球市占率卻從12%上升到了14%。可以說,蘋果手機自iPhone 6采用大屏戰略之後,就開始逐漸蠶食三星高端手機的市場。數據顯示,蘋iPhone 6/ 6 Plus正式開售後前3天的銷量就超過了1000萬部。

作為三星應對蘋果戰略轉型沖擊推出的旗艦機,主打曲面屏手機Galaxy S6/S6 Edge並未像此前三星大屏手機那麽廣受歡迎,曲面屏更受極客青睞,對高端機普通用戶的吸引力並未像預期中的那麽受捧。Galaxy S6/S6 Edge 自今年4月上市後,突破千萬部銷量用了幾乎一個月時間,不僅無法同iPhone PK,即使相比此前三星推出的旗艦產品GALAXY S5和GALAXY S4的銷售都要遜色很多。

有消息稱,三星第三季度手機業務實現增長,同三星策略變動將移動設備的平均售價降低14%,至約198美元有關。為了應對來自高端機增長乏力的困境,三星試圖將中心轉移到中低端手機領域,正在計劃為這些機型提供一些高級功能,如三星將為中低端產品加入指紋識別傳感器,還會為Galaxy A3、A5、A7等機型帶來移動支付服務Samsung Pay。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利潤主要集中在高端機領域,主推中低端不僅將加劇三星手機高端市場占有率下滑,並將造成三星盈利能力的進一步下降。臨近元旦,三星第四季度只有幾天時間,但尚未推出旗艦機型,在即將來臨的2016年,多事之秋的三星還有希望翻身,重奪安卓手機之王的寶座嗎?答案似乎並不讓人欣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62

無懼高端餐飲低迷 新加坡Jumbo集團擴張中國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13.html

無懼高端餐飲低迷 新加坡Jumbo集團擴張中國市場

一財網 劉瓊 2016-01-24 15:31:00

珍寶在中國知名度不高,需要商場引流,但商場有營業時間的限制,所以也在考慮未來在中國知名度提升的情況下新的店鋪的選址方向。另一方面,珍寶在新加坡設有中央廚房來保障產品質量。在中國市場考慮到未來的拓展,黃建銘也在籌建中央廚房來進行菜品初加工。

雖然受中國反腐政策影響,中國高端餐飲市場低迷,不過2013年才進入中國的知名新加坡餐飲公司Jumbo Group(珍寶集團)還打算逆市繼續在中國擴張。

中國市場為Jumbo集團提供了新增長動能,其營業額占比已經從2014年的6%,到2015年的9%,黃建銘預計到2016財年,中國區營業額占比將提升到12%。

中國市場拓展計劃

去過新加坡的遊客,大概都被各種新加坡旅遊指南推薦過當地的知名餐廳Jumbo。

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國金中心商場里,2013年進入中國的Jumbo分店之一緊挨DIOR等奢侈品牌店鋪旁邊。目前,Jumbo在華有三家門店,分別以中端、高端、商務定位,相對於其母國新加坡,每年開一家店的開店速度要高出很多。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Jumbo集團總裁黃建銘表示,餐飲業開店成本高,所以開店需要非常謹慎,目前其在中國開設一家新店的成本約為150萬~200萬新幣(約合690萬~920萬人民幣),但其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將利用上市所籌集的資金,積極開發海外及新加坡本地市場,其中預計將在兩年內於上海開設三家新餐廳”。

2015年11月,Jumbo於新加坡當地掛牌上市,對公眾發行200萬股普通股,淡馬錫控股屬下的Orchid 1 Investments與傲勝國際(OSIM International)總裁沈財福此前作為基石投資者,私下認購4000萬股及3210萬股。

根據招股說明書,珍寶餐飲過去三個財年凈利的年複合增長為34.2%,於2014財年達到1378萬元,營收年複合增長13.2%,至1.1240億新元。

創辦於1987年的珍寶集團,最知名的菜肴是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發展至今,集團旗下除珍寶海鮮,還有珍寶火鍋、黃亞細肉骨茶、醉花林品潮軒、J Cafe、博多拉面館(Yoshimaru Ramen),以及新加坡海鮮共和國(Singapore Seafood Republic)等。

最大挑戰是人才

自2012年底中國出臺“八項規定”,“三公”消費受到嚴格控制,這對中國一些著名的俏江南、湘鄂情等高端餐飲品牌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從2013年5月起,中國本土知名高端餐飲品牌湘鄂情就開始尋求改變轉型,在環保、影視、科技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足。

還有高端餐飲品牌在新形勢下逐漸放下高冷格調轉型,如以小南國和凈雅為代表,在收縮高端餐飲業務的同時,積極開發多品牌運營,發力大眾餐飲。

黃建銘說:“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對高端餐飲雖然有一定影響,現在對珍寶最大的挑戰不是反腐政策影響人流量和客單價,而是餐飲業管理人才與員工的吸引與培養。為此我們已經與中國本地的一些餐飲集團開始了一些人才培訓培養等方面的合作。”

54歲的黃建銘於1993年辭去電腦軟件工程師一職,加入父親黃南德一手經營的珍寶餐飲集團,並正式接管了掌舵權。

因為具有鮮明東南亞特色又貼近上海口味,又進行過一些本地化的改良,Jumbo在上海很受歡迎,以環貿廣場店為例,該店300座,客流量平日為240人,雙休假日為400~500人,人均客單價為320元左右。黃建銘表示,雖然對中國的成績滿意,但與新加坡當地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中國銷售占比預計達12%

與在新加坡不同,珍寶在中國都是在商場中開店,這是否會造成租金成本和價格提升?

在價格上,黃建銘說,目前在中國開店的人工成本占到25%左右(生意好占比下降),租金成本20%,菜品成本40%~50%。而在新加坡,其租金成本占比小於10%,但人工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售價基本持平。除了招牌料理原料螃蟹需要從斯里蘭卡進口的螃蟹,因為新加坡是免稅港,而到中國需要增加價格50%左右的稅費,所以價格會比新加坡貴。稅前利潤,由於餐飲也競爭激烈,大約為10%左右。

在開店選址上,黃建銘的考慮是,珍寶在中國知名度不高,需要商場引流,但商場有營業時間的限制,所以也在考慮未來在中國知名度提升的情況下新的店鋪的選址方向。另一方面,珍寶在新加坡設有中央廚房來保障產品質量。在中國市場考慮到未來的拓展,黃建銘也在籌建中央廚房來進行菜品初加工,但是一些招牌菜等所需的特制東南亞特色醬料等還將是在新加坡生產後進口到中國。

由於珍寶是有特色的新加坡及東南亞特色海鮮餐廳,黃建銘近年來收到不少中國相關商場或其他機構的邀請,希望其前往開店,但他卻比較謹慎,盡管也註意到中國不少市場很具吸引力和消費力,但是曾在其他市場有過經驗和教訓的黃建銘表示:“我們在人才與管理方面還沒準備好大幅擴張,出於品質考慮也不打算放開加盟。”

2015財年,珍寶銷售額增長了近10%,中國市場為集團提供新增長動能,其營業額占比已經從2014年的6%,到2015年的9%。黃建銘預計到2016財年,中國區營業額占比將提升到12%。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05

住宅小區不再封閉 高端豪宅怎麽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561.html

住宅小區不再封閉 高端豪宅怎麽辦

一財網 蔡胤 羅韜 吳丹 2016-02-22 22:54:00

多名業內人士紛紛指出,如果小區全部開放,大家只需要購買豪宅旁邊的小區就可以享受此前豪宅的配套,而開放小區對於物業公司也是不利,物業公司或沒有以往那麽大的作用。豪宅未來是否可能會降價?物業公司是否也要轉型?

“如果湯臣一品改為開放小區,我當天晚上立即去那里,燒烤喝啤酒,帶上高音喇叭,喝完了跳小蘋果。到時候,我通知大家。”2月22日,這樣一個段子在一些微信群里熱傳。湯臣一品是上海知名豪宅,目前單價在18萬元/平方米以上。21日頒發的有關街區制的意見,引發廣泛議論。

這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稱,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意見》發布後,各方對此反應強烈。多名業內人士紛紛指出,如果小區全部開放,大家只需要購買豪宅旁邊的小區就可以享受此前豪宅的配套,而開放小區對於物業公司也是不利,物業公司或沒有以往那麽大的作用。豪宅未來是否可能會降價?物業公司是否也要轉型?

考驗開發商產品規劃智慧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高端社區為滿足購房客群的居住品質,除去樓宇內部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以及精致的內部設計之外,社區環境的打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獨享優質的社區環境資源以及保障財富階層居住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也是高端社區的重要價值,如果傳統的圍合式社區不再封閉,這些賣點都可能被打破。

當下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特別是高地價倒逼下,房地產市場中的新增住宅項目正在出現整體高端化的傾向,豪宅供應量增多,各項目之間只有依托於比拼產品、品質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銷售競爭中突破重圍。郭毅預計,雖然《意見》的發布將會促使北京高價拿地的準豪宅開發商們在政策落地的真空期內抓緊報規,有利於加快出讓住宅地塊的開發進度,但從長期來看,將會對豪宅品質感的營造帶來重挫,將充分考驗開發商的產品規劃智慧。

“《意見》一旦開始落地實施,將令高端社區的公共部分由私密到開放,由私屬到共享,業主的安全、私密和公共區域的服務品質均無法得到保障。”郭毅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對本報記者分析稱,街區制住宅項目的推出,將一定程度上和傳統的封閉式社區形成差異,也會對後續房企的產品供應等形成新的影響。在他看來,街區制住宅項目和封閉式住宅項目的最大差異,就是社區內的配套逐漸等同於城市公建配套,這對於一些社區基礎設施的充分利用有利好,也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約土地。

朝節約土地方向演進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類政策調整是希望改變過去封閉式社區的諸多弊端。比如封閉式住宅社區一定程度上使得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隔離,同時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積。通過開放式的街區制度推進,將使得後續城市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規劃能夠融為一體,並且使得城市規劃朝節約土地等方向演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認為,小區封閉是為了安全,何況住宅小區內的道路設置基本都是低速道路,如果開放如何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國外之所以實行街區制,那是因為居民可以合法持有槍支且本來就居住分散,這與國內基本都是高層住宅樓的性質完全不同。

張大偉稱,街區式社區是住宅與商業、服務業混合、與街道結合性強的社區。里面的設施有:銀行、超市、商業街、餐飲、醫院、學校、幼兒園等,街區式社區具有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交通便利,城市景觀豐富,與商業和各種城市活動結合緊密等優點。當它運用在中國城市的居住區中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安全問題、噪聲幹擾問題等。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沿海賽洛城小區就是做類似的街區試點,此外國內由於文化習慣不同少有這樣的小區。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述政策大方向肯定是對的,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可以促進城市的交通緩解,發達國家道路雖然不寬,但是道路密集。目前我國的通勤效率過低,影響到城市的勞動生產率,如果交通變好,對於城市效率提高很有好處。但是,這些改革同時也涉及到物權法,如今國內小區內的公共面積屬於全體業主,未來如何管理是問題;此外,如果未來土地出讓將公共面積剝離,這將大大降低未來土地出讓的收入。”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宏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對媒體表示,很多年前專家學者就在倡導開放式社區,但由於阻力較大一直沒能成功推行。一是在文化理念方面,影響城市規劃和人們的理解,這是問題根源;二是土地在出讓方面,應該小塊出讓,不是大塊出讓;三是治安、管理等方面,“大院封閉的管理給人感覺更安全,需要的安保和物業也會比較少,如果打開會遇到很大阻力”。

物業管理行業面臨洗牌

嚴躍進稱,街區制住宅項目也可能會使得房企的後續社區管理模式發生較大的調整,部分封閉式住宅項目的管理模式可能要得到摒棄,對於開放式社區的管理模式建立應該加快跟進。

歐陽捷也表示,如果未來小區打開,物業保安可能不需要,但是對於政府的公共安全要求變高,政府對於安全的投入可能需要加大。此外,保潔成為了城市公共服務,對於城市的保潔要求也會變高。

花樣年控股董事局主席潘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政有望打破現有社區的片區化格局,使大型社區被網格化分割,社區的物理邊界更加零散和模糊,但這並不意味著社區功能和社區服務需求的消失,反而使得社區管理的形式更加複雜化,對社區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時管理成本會相應增加。

“大型住宅社區被道路物理拆分成若幹小單元,甚至是分棟單體,對管理成本的控制及安保的質量具備較大的挑戰性。”潘軍說。

在他看來,物業管理行業面臨行業重新洗牌,傳統物業管理機構面臨升級換代的需求,率先完成智能社區和智能安保建設的物業公司把握主動權,在基礎服務運營基礎上,尋找新的利潤來源將是關鍵。

“街區制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完成全面鋪開,這是一個挑戰,更是機會。”潘軍說,一些在業務收入多元化、社區管理智能化和社區網絡電商化領域走在前列的行業龍頭企業,有望率先抓住政策機遇,迅速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和先機。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86

不只製造業,台灣高端服務業也西進 勤業眾信「降格」併入中國內幕

2016-04-11  TCW

國內四大會計業者首例,勤業眾信跟中國德勤整併,因股權少,未來恐受制於對岸,背後卻有各取所需的盤算。

今年二月中旬,台灣規模最大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發出了一封公開信,總裁郭政弘對所有員工宣布,將與同屬Deloitte體系的中國德勤全面「策略整合」,於今年六月一日生效。背後反映的正是,除了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已積極往中國發展,仰賴高素質人力的專業服務業,也面臨西進的壓力。

這個整合可不只是策略聯盟,而是扎扎實實的整併。雖然勤業官方表示細節還在洽談中,但內部人士透露,未來兩岸事務所將同屬大中華區董事會,按營收比例派任董事、分配利潤。這創下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先例,與中國同業在股權上合而為一。

然而,由於台灣區員工較少、利潤也較少,董事占比自然居於下風,等於將控制權交給陸方。換句話說,原本與中國德勤是獨立、平行單位的勤業眾信,未來將受制於中國,台灣區總裁也儼然將從「幫主」,變成堂口的「堂主」。

「在全球區域整合的發展趨勢中,企業發展不能局限單一區域思考,」郭政弘在公開信中寫著,這是在雙方合夥人的高度支持下,所做的決定。會計師事務所皆採合夥人制,重要決策必須經過集體投票。勤業眾信的這一步,代表旗下一百四十多位合夥人,大多數投了贊成票。

這群年薪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高薪專業人士,為什麼願意從「幫」降格為「堂」?數字提供了解答。

它想攻中國的三千億市場

中國的會計業務規模由二○一一年的人民幣三百七十五億元,成長到二○一四年的人民幣六百零三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億元),年均成長率高達一二.六%。相較之下,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同期間我國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收入年成長率只有三%左右,二○一四年僅達二百八十四億元。

「台灣市場規模有限,競爭激烈,大打價格戰的結果,是會計師簽證公費平均比香港、大陸低了兩、三倍。」中國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中區市場部主管合夥人劉許友分析。

但是,從台灣想吃中國市場大餅,並不容易。受限於會計業聯盟組織禁止跨國「踩地盤」的默契,及中國會計師執照與法規限制,台灣的會計師向來只能持臨時審計證,赴陸替台灣轉投資公司、海外申請來台掛牌的F股公司查帳。金管會數字顯示,二○一四年台灣會計師在中國執業收入總計只有十一億元,金額並不高。

中國想要它的專業人才

勤業眾信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對中國市場最為積極的一家,輔導超過五成F股回台上市,但這仍填不滿成長需求。郭政弘在信中寫著,整併案著眼兩大點,六月後,旗下會計師在中國跨境執業就沒了踩地盤問題,勤業眾信也將在既有的上海台商服務團隊外,將觸角伸向中國其他地區。

對中國德勤而言,需要的則是台灣人才。「中國會計師人才缺口一直都很大,但倒也不是人才不夠,而是流動性非常高。」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王金來說。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資料呼應了他的觀察,全中國約有二十五萬人擁有會計師執照,但只有十萬人是執業中的註冊會計師,主要原因是企業界挖角頻繁,一胎化政策下長大的年輕人,不願過加班熬夜的查帳日子。

至於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則可藉中國德勤資源,享有中國水準的薪資與機會。劉許友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新鮮人第一年起薪,中國與台灣約略相等,但之後的調薪,中國明顯比台灣幅度高、速度快。

雖然劉許友未主動對台灣同業發出英雄帖,但過去兩年有不少大型事務所的會計師私下找他諮詢,已有人因此轉赴中國畢馬威就職。

這不只反映會計業在台困境,更顯示高素質服務業人力西進已成趨勢。根據經濟部調查,和會計業同樣的專業技術服務業,市場規模已經陷入瓶頸,去年全年營業額二千四百四十五億元,比前一年衰退二.七%,已經長達五年都在這個水準上下打轉。

看來,繼製造業外移,餐飲服務業西進,在台外資企業陸續被位於中國的大中華區總部整併後,現在連主要服務在地客戶、採合夥制的專業服務業,也必須與中國市場越走越近了。

【延伸閱讀】退休金不足,也成了推力?

當詢問勤業眾信跟中國德勤合併到底怎麼回事,不少會計師同業們都暗示:「聽說補撥退休金也是原因之一。」專門幫企業規畫退休金的會計師,竟也有退休金提撥不足問題?是的,由於採合夥人制,利潤總在當年度分掉,通常的做法是,若有會計師退休,將從所有會計師賺的利潤池中,分數年撥出退休金,等於由年輕人負擔老人的退休金。但這幾年屆齡退休人數大增,開始出現會計師的世代正義問題。

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最為人稱道的事蹟,就是在退休前主導結清數億元退休金,犧牲自己的福利與在任期間績效,終結資誠退休金制度,將利潤回歸年輕會計師。

向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求證時,他強調,整併是為了區域綜效,「跟退休金無關啦!」不過,勤業眾信想跟中國德勤順利整併,勢必得一併解決退休金問題。「按國際慣例,要併人的那方,就要拿錢出來解決。」一位不願具名會計師說。

(文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28

香港新鴻基的內地戰略是神馬?投資守住高端住宅和一線城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789.html

在香港,坊間流行著這麽一種說法,“不擁有一套新鴻基的物業,都算不上是香港的富豪”。

自197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新鴻基地產(00016.HK,下稱“新鴻基”)在業內是許多公司的榜樣。也曾吸引了萬科創始人王石的註意,萬科第一個跟隨的目標就是這家香港房地產公司。王石曾說:“萬科曾跟隨新鴻基,定期參觀它的樓盤,比如我們的物業管理好,有一個品牌叫萬科匯,就是跟新鴻基學的。”在2000年萬科管理層重新選擇大股東時,王石甚至一度在華潤與新鴻基地產之間徘徊。

新鴻基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圈外人熟知,但其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大家一定見過。目前香港第一高的ICC和第二高的IFC就是由新鴻基打造,而在上海東方明珠旁的地鐵上蓋物業IFC也是它的作品,作為上海最高端的商場,它擁有超過240間國際頂級品牌店及餐廳,包括Louis Vuitton、Chanel、Prada、MiuMiu、Hermes、Gucci等。此外,緊靠IFC旁的高端住宅-國金匯,則是高端商務人士居家首選。

上海IFC國際金融中心

“未來將繼續以高端發展為主,”新鴻基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副總經理張永順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公司在項目拿地、提供的物業配套服務等方面的成本很高。

據新鴻基中期業績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新鴻基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92.98億港元,同比上升9.9%。物業銷售方面,銷售收入為94.94億港元,毛利潤達24.74億港元,按所占權益計算,期內的合約銷售總額約144億港元。而租金收入方面,連同合作項目租金計算,總租金收入同比增長7%至103.51億港元;凈租金收入同比增長7%至79.43億港元。

新鴻基表示,今年香港物業銷售目標為320億港元,而內地銷售目標則為50億港元。截至2015年12月底,新鴻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為654萬平方米,已落成投資物業占108.7萬平方米,其中約80%位於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

“我們不會貿然進入二三線城市,地產項目的建設及後期的物業管理等都需要人才儲備。”張永順說道。對於內地投資,新鴻基地產認為目前土地儲備足以配合未來發展需求,將繼續采取選擇性策略,在一線城市物色投資機會。

新鴻基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副總經理張永順(左四)

近年來,新鴻基的財務狀況較好,2012年~2015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3.86%、24.66%、24.41%,相比萬科、萬達商業等內地房企7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要低很多;由於新鴻基定位高端,盈利自然不差,在銷售毛利率方面,近年來一直維持在40%左右。

而持續不斷的去庫存和降準降息,導致近兩年來內地樓市市場整體開始出現分化複蘇。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環比漲幅明顯高於其他城市;其余二線城市環比較為平穩。

內地投資物業的發展,將成為新鴻基地產2016年在內地的重點。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連同合作發展項目帶來的收益,新鴻基內地投資物業組合的總租金收入上升11%至人民幣14.4億元。

新鴻基地產全資擁有的上海徐家匯中心項目正在施工。此項目華山路一號地塊寫字樓提供1.67萬平方米樓面,預計租戶可在2017上半年進入,而3.06萬平方米的商場將於2018年開業,項目逐步落成後預計將為集團帶來可觀的租金收入。

位於上海浦江東岸的濱江凱旋門推出的服務式公寓產品“凱旋匯”

短期而言,新鴻基廣州新項目的貢獻將最為明顯。據介紹,其占50%權益的廣州天環商場已於今年3月進行試營業,新鴻基持有33.3%權益的廣州天匯廣場項目的IGC商場亦將於今年下半年開業。

物業銷售方面,新鴻基期內業績已經達成全年(財務核算期間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銷售目標50億港元的一半。按所占權益計算,新鴻基期內內地合約銷售額約人民幣25億元,主要銷售貢獻來自上海濱江凱旋門、天璽、中山奕翠園、廣州花都禦華園以及廣州珠江新城天匯廣場第二幢寫字樓。

近日,位於上海浦江東岸的濱江凱旋門推出服務式公寓產品“凱旋匯”。據張永順介紹,此次推出的服務式公寓共170多套,面積在65平方米~127平方米,戶型為1房及2房,主要是為了滿足高收入人群的租賃、投資需求。

不過,對比內地半年50%的業績達標率,新鴻基在香港的物業銷售達標情況則較為遜色。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其香港物業合約銷售額為113億港元,距離全年320億元港元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除此之外,新鴻基的一項人事任命引發外界關註。4月26日,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之子郭基泓出任執行董事,是繼郭基輝後,第二位正式成為執行董事的郭氏第三代。有分析認為,郭基泓的委任與新鴻基部署逐步交接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65

青島海爾上年凈利降19% 國際化中高端互聯網將成今年增長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683.html

4月28日,青島海爾(600690.SH)公布的2015年財報和2016年一季報顯示,受家電市場低迷及轉型投入增加的影響,青島海爾2015年收入、凈利潤均有所下滑;不過,2016年一季度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同比大幅增長48%,轉型效益初步顯現。

隨著今年青島海爾收購美國GE公司家電業務的順利推進,高端品牌卡薩帝銷售收入的繼續增長,以及互聯網個性化訂制等業務的成長,國際化、中高端產品、互聯網轉型將成為青島海爾今年業績的三大增長點。

市場下行帶來業績壓力

2015年,青島海爾營業收入897.48億元,同比降低7.4%,如果扣除章丘電機、特種電器不再合並報表範圍及裝備部品部分業務經銷模式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同比降低4.5%;凈利潤43.01億元,同比下降19%。

2015年全球白色家電市場呈現下滑態勢。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5年全球冰箱、洗衣機、家用空調零售額分別同比下滑2%、4%、3%。而在國內市場,中怡康數據顯示,2015年空調零售額同比下降4.8%,零售量同比下降1.1%;2015年冰箱零售額同比下滑1.2%,零售量同比下滑4.9%;洗衣機零售額同比增4%,零售量同比微增0.6%。

對此,青島海爾判斷,行業已進入平穩增長期,驅動因素由銷量增長轉變為消費升級。2015年青島海爾的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和差異化轉變,可接入互聯網的“網器”(智能家電)銷量大幅增加,並在此基礎上大力拓展智慧生活生態圈,引進微軟、寶潔等合夥夥伴;渠道方面,青島海爾不向經銷商壓貨;同時,在建設互聯工廠、幫助供應商從零部件供應商轉變為模塊化定制參與設計等方面,增強供應鏈競爭能力。

2015年,青島海爾的毛利率27.96%,同比提升0.35個百分點。同期,青島海爾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加4.15%,主要用於強化卡薩帝品牌、渠道建設以及加大用戶交互投入。

2016年一季度,青島海爾營業收入222.37億元,同比降低8.4%;凈利潤15.97億元,同比增長48.1%;毛利率28.59%,同比提升1.09個百分點,調整的效益初見成效。

中高端和互聯網的轉型

從青島海爾2015年年報看,海爾旗下定位於中高端的“卡薩帝”品牌在2015年收入增速達27%。2015年,卡薩帝建店1440家,其中大中型體驗店153家,整體網絡在一二級市場實現全覆蓋。中高端產品的快速增長帶動了青島海爾毛利率的提升。

與此同時,青島海爾繼續推進互聯網轉型。2015年青島海爾“網器”(智能家電)的銷量達210萬臺,同比增長169%;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海爾優家(U+)APP自2015年4月正式上線後,累計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活躍用戶數超過百萬。

U+雲平臺已與蘋果Homekit、Allseen、google Brillo/Weave、華為hilink等協議實現互聯互通,接入智能硬件品類超過120種;硬件、軟件及服務接口與微軟、華為、魅族等企業進行戰略與業務合作。

借U+的七大生態圈落地,青島海爾從硬件銷售向“網器+應用+服務+平臺”模式轉型。如帶有大觸摸屏的馨廚冰箱可以完成食材管理、影音娛樂、生鮮電商等功能,匯聚蘇寧易購、豆果美食、愛奇藝、蜻蜓FM等提供的電商服務和娛樂服務,組成一個美食生態圈。此外還有空氣、洗護、用水等生態圈。2015年,生態圈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00%。

在互聯網定制方面,海爾定制化產品的數量高速增長,2015年定制化產品訂單量累計達到15萬臺,2016年一季度單季就達到13.3萬臺的訂單量,而這背後的支撐就是海爾已有的7家互聯工廠及整個供應鏈體系,實現用戶定制需求和定制過程的全流程可視化。

順應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青島海爾加快新興渠道建設,2015年電商渠道收入增長近50%。2015年在天貓雙十一活動中,青島海爾零售額達11.7億元,居大家電品牌第一位。

國際化是增長的新動力

繼2015年收購母公司海爾集團的海外白電業務之後,海爾又在2016年初整合GE家電業務。預計在收購完成後,GE與海爾在收入、成本、技術等多方面產生的協同效應將逐步釋放。

在全球家電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2015年青島海爾的海外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86.5億元,同比微降0.2%,降幅明顯低於國內市場銷售收入9%的降幅。

青島海爾積極樹立海外自主品牌,推行立足本土市場的全球化品牌戰略。如,在美國采用斐雪派克、卡薩帝、海爾、GE等品牌;在歐洲采用卡薩帝、斐雪派克、海爾的品牌;在日本、泰國采用AQUA、海爾的品牌;在澳洲采用斐雪派克、海爾的品牌,等等。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青島海爾進一步完善海外基地布局。在歐洲市場,青島海爾在俄羅斯投資建立了冰箱工廠,搭建當地化設計、制造和銷售“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在印度普納建成了16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加快印度與南亞市場的開拓。

談及未來發展戰略,青島海爾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致力於成為互聯網企業,為消費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2016年,青島海爾將繼續推進互聯網企業的轉型和落地,完成對GE家電的收購與交割。

具體而言,首先堅持產品引領,繼續推進卡薩帝業務,充實T型多門冰箱、滾筒洗衣機等中高端產品布局,在中低端市場則提升成本競爭力與市場競爭力;其次,在國內市場推進精準營銷,從大連鎖、自有渠道到線上渠道都繼續發力,將搭建中國首家家電移動端電商平臺“順逛”;同時,在海外市場推進本土化機制落地;此外,擬成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沈澱海爾互聯工廠模式和標準、方法論,叠代形成工業智能雲服務平臺,對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總之,國際化、結構升級、互聯網轉型將是青島海爾未來業績增長的三大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1

51talk推北美外教產品 與vipabc角逐高端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0/155734.shtml

51talk推北美外教產品 與vipabc角逐高端市場
i黑馬 i黑馬

51talk推北美外教產品  與vipabc角逐高端市場

隨著51talk從兒童市場切入北美外教市場,雙方將在高端市場有更加激烈的競爭。

i黑馬訊 5月10日消息 在線外教平臺51talk今日發布平臺戰略,並首次推出針對5至8歲兒童的北美外教產品,角逐高端市場。

據51talk介紹,其平臺戰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課程產品、教師平臺化,51Talk已形成一整套課程產品框架,滿足全年齡段用戶需求提供英語語言學習和服務;二是上課形式多樣化,包括PC端、移動端等渠道,目前30%的課程來自移動端。課程有直播、錄播,課程形式包含1對1和1對多;三是測評平臺化,已與外研社達成戰略合作,打造語言測評體系,與劍橋大學出版社達成共識,將從多個維度開展戰略合作。

“51talk不想只做在線外教的一對一公司,想做一家在線教育的平臺。” 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表示,51talk的外教老師來自菲律賓、歐美和200多名中國老師,外教團隊超過六千人。

當天,51talk重點推出了北美外教小學課程,針對5到8歲的兒童,采用在線外教一對一的學習方式,每堂課25分鐘,授課教師全部來自北美(美國和加拿大)。

眾所周知,51talk的外教以菲律賓老師為主,價格較為便宜,其競爭對手vipabc則以歐美外教為主,走高端路線。不過,隨著51talk從兒童市場切入北美外教市場,雙方將在高端市場有更加激烈的競爭。

51talk 北美外教 平臺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583

沖出亞洲 資生堂全資收購美國中高端美妝品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14.html

日本最大的美妝公司資生堂今日確認旗下美國公司Shiseido Americas Corporation全資收購美國高級化妝品Gurwitch Products的全部股份一事。據悉,這一協議與上周末與Gurwitch Products的母公司Alticor Inc.簽訂。借此,資生堂集團也將取得Gurwitch公司所擁有Laura Mercier和RéVive。但資生堂拒並未對外透露具體收購的價格。

相對於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較為知名的化妝品品牌,Laura Mercier和RéVive在國內的名氣並不算大,但在歐美市場倒是頗有口碑。公開資料顯示,Laura Mercier是彩妝師Laura Mercier在1996年創立的同名化妝品品牌,定位在中高端,底妝產品是它家最有名的產品之一。不少名人都是 Laura Mercier品牌的擁躉,比如《欲望都市》中的Sarah Jessica Parker,樂壇天後Mariah Carey。而RéVive則更加小眾。這個品牌是美國整形外科方面的醫學博士Dr.Gregory BaysBrown創立的品牌,以促進傷疤快速愈合的表皮生長元素EGF為核心,主打修複的護膚功效。外界因為它高昂的售價將其歸類到“貴婦級產品”中。目前Laura Mercier一年的總銷售額可以達到1.6億美元,ReVive銷售總額為1500萬美元左右。

對於已在日本本土以及亞洲市場深耕多年的資生堂來說,如今面對激烈競爭要想擴大集團在世界其它地區的影響力,收購鮮有的有潛力的品牌無疑是上上之選。

資生堂美國總部今日發表聲明稱,通過把在高級化妝品市場具有巨大影響力的Laura Mercier和高級護膚品品牌RéVive納入麾下,公司將在進一步加強資生堂集團內品牌組合的同時,擴大與高級化妝品市場消費群體接觸的機會,進而獲取更大的發展機會,確立穩固的市場地位。資生堂表示,未來還將通過共享美國區域總部所擁有的基礎設施和資源,提高品牌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

目前來看,這樣的並購對雙方都有益處。對於Laura Mercier和RéVive而言,加入資生堂後,它們將可以充分利用後者所擁有的強大的全球平臺,加速在高潛力市場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在包括美國、亞洲在內的全球市場上獲取更多的機會。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目前上述兩個品牌已有中國的網上商城店,但記者今日向資生堂方面確認時得到的回複是目前這兩個品牌並未進入中國內地,僅在香港有設有專櫃。另外,因為後續還需一些必要的手續,上述兩個品牌預計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完成並購後才能正式並入資生堂美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