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 一季度同比增長6.3%

2018年首季,我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繼續高位運行,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701億元,同比增長6.3%。與此同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新動能發展壯大。

在今天(27日)下午舉行的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巡視員毛健表示,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運輸結構持續優化,投資規模高位運行,與宏觀經濟起步向好的運行態勢基本吻合。

毛健介紹,一季度,完成營業性客運量45.3億人,同比下降5.4%。但高速公路私家車出行量同比增長10.3%,使得全國出行總規模繼續呈現增加態勢。營業性客運量分方式看,鐵路客運量較快增長,完成客運量7.8億人,同比增長7.3%。公路客運完成營業性客運量35.4億人,同比下降8.5%。水路客運出現下降,完成客運量0.6億人,同比下降2.2%。民航客運保持快速增長,完成客運量1.5億人次,同比增長11.6%。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102.2億噸,同比增長6.3%。分方式看,鐵路貨運增速有所加快,完成貨運量9.8億噸,同比增長7.7%,占全國營業性貨運量比重為9.6%、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公路貨運繼續較快增長,完成貨運量77.4億噸,同比增長7.4%。

其中高速公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1.9%。水路運輸完成15.0億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民航完成貨運量171萬噸,同比增長8.3%。快遞完成業務量99.2億件,同比增長30.7%。

毛健介紹,一季度,我國港口生產保持增長,集裝箱增速較快。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0.9億噸,同比增長0.6%,其中內、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下降0.4%和增長2.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715萬標箱,同比增長5.5%。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同比增長11.6%,外貿進港量同比增長20.3%。原油外貿進港量同比增長7.5%。液化石油氣外貿進港量同比增長近50%。

廣州港集團南沙海港作業區。攝影/章軻

“我們在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三大攻堅戰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等方面均取得了積極進展。”毛健說,一季度通過采取各項措施累計降低物流費用183億元。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整合零散運力超過50萬輛,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30%左右,"交通運輸+旅遊"進一步融合發展。

在降成本方面,毛健介紹,“綠色通道”政策、貨車通行費優惠、差異化收費試點等措施正在發揮作用,高速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開具功能已經實現,一季度這些措施共降低成本102.6億元。部分工作推進效果明顯。

“比如,今年2月,新增大連、廣州、深圳等3個港口企業調降港口作業包幹費,每年可大體上再減少進出口企業費用9.6億元。”毛健介紹,加快推進營運性貨運車輛安全技術檢測和綜合性能檢測“兩檢合並”,有序推進多式聯運項目,共降低物流成本40億元。這些都實實在在地為廣大企業和業戶降低了成本,提供了便利。一季度,共降低物流成本約為183億元,實現良好開局。

在補短板方面,毛健介紹,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一帶一路”交通建設、支撐鄉村振興戰略、軍民融合戰略實施等工作進展順利。在增動能方面,我國強化了中吉烏、中俄、中國-中東歐間交通運輸國際合作,複制推廣的5項海運試點政策已經納入“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方案”。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介紹,在汙染防治方面,交通運輸部將加大港口和船舶汙染治理力度,推廣岸電使用、淘汰不達標車船,強化港口岸線管理,加強長江生態保護和修複。繼續提升幹線航道通航能力,加快支線高等級航道建設,加大江海直達推進力度,不斷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吳春耕表示,交通運輸部還將加快完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統籌港口群、機場群發展,協調推進沿江鐵路等項目建設,深化運輸結構調整,提高鐵路貨物運輸比例和鐵水聯運比例。開展港口危險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危化品船舶安全風險排查,堅決避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重特大事故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28

6月工業利潤增速高位放緩,專家稱利潤結構分化不容忽視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整體維持了較快增長,新增利潤主要來源於鋼鐵、石油開采等上遊行業,部分中下遊行業利潤增速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利潤結構分化的問題不容忽視。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利潤增長20%,增速比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

上半年,工業企業效益總體改善,盈利能力明顯增強。今年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51%,同比提高0.41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加快,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6.4天,同比減少0.1天。

在盈利增強的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成本和杠桿率繼續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為92.57元,同比下降0.4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

去杠桿方面,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6%,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明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撰文分析,價格上漲是助推6月份利潤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盡管6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落,但價格上漲對利潤增長形成明顯支撐。

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4.7%,漲幅比5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比5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據測算,6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比5月份多0.3個百分點。

何平認為,上半年新增利潤主要來源於鋼鐵、建材和石油開采等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增長3.1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9.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4%。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67%。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整體維持了較快增長,總體向好,但結構分化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從各行業的利潤增速來看,上遊行業,如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等利潤增速較快,平均增速在40%以上,而中下遊行業,如電氣設備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增速低於3%,甚至部分細分行業還存在負增長。

劉哲分析,導致利潤結構失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市場供需關系、競爭格局等,其中最顯著的是,在去產能背景下,原材料價格出現上漲,增厚了上遊企業利潤,但價格向下遊企業傳導並不順暢,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下遊企業利潤的擠出效應。

海通宏觀姜超團隊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利潤改善主要由上遊原材料類行業貢獻,但卻是去產能的主要行業,其產能擴張受到政策約束;中下遊行業利潤改善幅度有限,卻又面臨需求放緩、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雙重約束,產能擴張意願不足,這使得設備投資周期遲遲沒有啟動。因而盈利改善向投資回升的傳導並不順暢,下半年制造業投資或依然偏慢。

關於接下來工業利潤走勢,上述研報分析,社融、名義GDP增速的下行,地產投資下滑、工業價格漲幅趨緩,都將帶動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下行。未來地產投資增速面臨下行壓力,而去產能接近尾聲,意味著下半年工業品價格漲幅將趨於回落。量價兩方面支撐雙雙轉弱,工業利潤面臨下行壓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43

一財研選|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9日目錄

►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申萬宏源)
►7月券商業績環比改善,強者恒強看好龍頭企業!(長城證券)
►以史為鑒,技術成熟+油價高位,布局煤化工正當時(平安證券)
►家裝變革蓄勢待發,看好品牌溢價&輕資產擴張思路(方正證券)
►蘇墾農發受益小麥價格回升,耕地規模望不斷擴大(太平洋證券)

 


1.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申萬宏源)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基建設施領域補短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房地產堅持調控等指導思想,強化了市場對於基建穩增長的預期。2018年1-6月,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27億元,同比增長0.1%。

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原計劃為7320億元,8000億元較年初預算提高了9.3%。申萬宏源指出,根據鐵路投資五年的傳導鏈,2019~2023年我國鐵路的新通車里程和新車采購有望維持高位。我國鐵路運營維護市場的占比在3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60%的平均水平,隨著我國軌交市場的成熟,鐵路投資資金將向機車車輛采購與線路運營維護端傾斜,鐵路投資結構變化成為重要看點。

申萬宏源認為需求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原因,鐵路正由投資驅動轉向需求驅動。2018年上半年,鐵路客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6.20億人,同比增長8.1%;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19.52億噸,同比增長7.4%,其中煤炭增量占總增量的80%左右;全國鐵路日均裝車175207車,同比增長7.8%。下遊需求持續向好,行業景氣度有望維持高位。

申萬宏源認為高鐵采購量符合預期,客車、貨車采購成為增量。高鐵方面,2018年上半年,我國采購“複興號”動車組145列,預計2018年全年動車組采購量將超350列。“複興號”有84%的標準是中國標準,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高,將給國內軌交零部件優勢企業帶來增量;貨運方面,鐵總將實施《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加大“公轉鐵”、“水轉鐵”推進力度,發揮鐵路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汙染小和節能環保的特點,以進一步提升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產品供給,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將達到47.9億噸,較2017年增長30%。未來三年,鐵總將計劃新購置貨車21.6萬輛、機車3756臺,高於申萬宏源此前鐵路貨車、機車采購的預期。2018年上半年,鐵總已經采購鐵路貨車33338輛,機車428臺。預計未來三年鐵總貨車采購量將達6~8萬輛/年,機車采購量不低於1000臺/年。

由於此前軌交行業投資等數據不及預期,行業整體回調較為明顯,目前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的低點,2018年8月7日申萬鐵路設備二級行業的PE(TTM)僅為22倍。申萬宏源建議關註軌交整車領域中國中車(601766.SH);零部件領域永貴電器(300351.SZ)、康尼機電(603111.SH)、鼎漢技術(300011.SZ)


2.7月券商業績環比改善,強者恒強看好龍頭企業!(長城證券)

7月,兩市震蕩,A股整體由小幅震蕩下行轉為小幅震蕩上行,上證指數7月上漲1.02%,滬深300指數上漲0.19%,市場上漲帶動券商板塊。

長城證券指出,7月券商整體單月營收環比上27.08%,凈利潤環比上升75.73%,邊際上呈現一定改善,但仍承壓。強者恒強,市場集中度維持高位,從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CR5和CR10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8.12%、73.12%,基本持平於上月的48.16%、72.86%水平。

目前大券商PB處於1.20倍低位附近,有望成為板塊估值修複行情的重要驅動力。

長城證券看好券商板塊、尤其是龍頭券商。長城證券認為嚴監管常態化、金融市場開放加深,創新業務傾向龍頭券商。首先,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嚴中有寬,利好大盤;其次,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公布,利好龍頭券商;再次,對外開放加深,A股正式納入MSCI,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統一準入標準,放寬準入條件,擴大境外資金投資範圍,市場活躍度有望提升。

綜合來看,長城證券認為,今年以來標準化金融資產搭臺,縱深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自下而上”的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金融創新嚴格限定在資本實力強與公司治理優良的大券商序列,都有利於少數龍頭券商,將開啟黃金年代,並有望享受溢價。

長城證券認為,秉承以業務結構多元化、均衡化來選股,建議關註少數龍頭及逆勢向好的券商,重點推薦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國泰君安(601211.SH)、廣發證券(000776.SZ)及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300059.SZ)等。


3.以史為鑒,技術成熟+油價高位,布局煤化工正當時(平安證券)

從世界煤化工發展史來看,煤化工經歷初創、發展、蕭條和複蘇四個時期。在世界石油供應緊張和價格居高不下的壓力下,煤化工已經成為替代石油供應的重要選擇。

平安證券指出,煤炭氣化技術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39年第一臺煤氣發生爐問世,1880年產生水煤氣發生爐,標誌了煤氣化工業的開始。上世紀70年代Texaco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的工業化,大大推進了大型煤氣化技術的發展。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氣流床氣化爐已在煤化工及GCC技術中得到應用。

近十幾年,我國煤氣化技術引進多,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煤氣化種類最多、煤氣化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德士古水煤漿氣化、殼牌幹粉煤氣化等技術均在國內首次實現大規模的化工生產應用。隨著國內煤氣化領域的經驗積累,國產煤氣化技術開發速度也在加快,國產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平安證券認為,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整體處於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取得成功,關鍵技術實現整體突破,工藝流程打通,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產業初具規模、布局初步形成,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焦油加氫等技術工藝,工藝整體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同時煤制芳烴、煤制乙醇、粉煤熱解等技術正處於工業示範中,有望取得突破。

平安證券認為在60美元/桶及以上油價下,煤化工盈利能力顯著改善,將迎來發展機遇。公司方面,關註煤化工龍頭和具有現代煤化工新增產能的優質公司,中國神華有60萬噸煤制烯烴;華魯恒升依托潔凈煤氣化技術,打造“一頭多線”的循環經濟,產能包括180萬噸尿素、30萬噸複合肥等,新建50萬噸/年乙二醇2018年底前有望投產;中煤能源擁有圖克化肥、榆林烯烴、蒙大工程塑料項目,產能先進,擁有60萬噸烯烴、50萬噸工程塑料、175萬噸尿素等;新奧股份擁有60萬噸甲醇,年產2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已經在試運行中;陽煤化工尿素產能450萬噸,甲醇80萬噸,乙二醇20萬噸,公告擬將壽陽20萬噸產能並入上市公司。

平安證券看好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會,推薦中國神華(601088.SH)、新奧股份(600803.SH),建議關註華魯恒升(600426.SH)、中煤能源(601898.SH)、陽煤化工(600691.SH)等公司。


4.家裝變革蓄勢待發,看好品牌溢價&輕資產擴張思路(方正證券)

2017年家裝市場規模達到2.3萬億元,2012~2017年CAGR為8.7%,市場空間巨大;但從競爭格局看,中國建築裝飾裝修行業企業超過13萬家,行業前50強家裝企業銷售總額為471.4億,占建材家居市場比重僅為1.17%;龍頭東易日盛市占率僅0.2%,小公司、小作坊甚至個體戶仍然是家裝行業的主力軍。

方正證券認為,得益於3D雲設計、BIM建模以及全產業鏈布局等新技術、新思維的運用,新型家裝業務模式對效果不直觀、成本預估不準確、流通環節過多等傳統痛點進行了解決。

根據介入家裝業務的程度,家裝新模式可以劃分為:垂直非標準化家裝模式(以東易日盛A6業務為代表)、垂直標準化家裝模式(以東易日盛速美、愛空間為代表)、平臺模式(以土巴兔、齊家網為代表)以及賦能模式(以尚品整裝雲、歐派家居為代表);根據資本投入的程度,則可以劃分為重資產的傳統家裝(東易日盛、金螳螂等)及輕資產的互聯網家裝(齊家網、尚品整裝雲、愛空間等)。

方正證券認為家裝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呈三大趨勢:

一是行業分散的競爭格局預計仍將長期維持。目前家裝龍頭主要圍繞“信息化&產業鏈”兩方面發力,但對“人”的因素還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使得規模擴張的邊際成本投入依然處於高位,進而導致資本對行業的洗牌作用較弱,集中度難以快速提升;

二是各種家裝新模式齊頭並進。行業競爭格局高度分散的情況下,各模式下的龍頭均能憑借自身綜合實力優勢實現市占率的穩步提升,尤其是專註於平臺及賦能的互聯網家裝公司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第三大趨勢則是家裝與家居龍頭以合作的姿態共同實現全產業鏈的延伸。流量入口&全屋配套成為目前各方發力的重點,而家裝與家居公司由於各自存在業務短板,目前更多通過品牌、渠道、技術等方面的融合,實現共同成長。

方正證券看好兩條成長路線,①深耕產業鏈,主打品質、享受品牌溢價的傳統家裝龍頭,如東易日盛(002713.SZ)、金螳螂(002081.SZ);②主打輕資產模式,通過模式發革和技術創新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的新進入者,如歐派家居(603833.SH)、尚品宅配(300616.SZ)


5.蘇墾農發受益小麥價格回升,耕地規模望不斷擴大(太平洋證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公布,截至7月2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396.9萬噸,同比下降35.2%。目前小麥實際減產幅度未知,但減產預期、優質小麥的缺乏已帶動小麥市場價格上漲。截至8月7日,全國小麥出售均價約2280元/噸,較6月低點上漲71元/噸。

蘇墾農發(601952.SH)依托自有種植基地,主要從事種子加工、原糧種植、大米加工和農資貿易,業務涵蓋糧食產業鏈各個環節,產品主要包括原糧、種子和大米,是目前國內糧食產業縱向一體化經營體系最為成熟的公司之一。同時,作為江蘇農墾集團下屬單位,公司的水稻和小麥種植業務目前僅在江蘇省開展。而江蘇省的小麥種植並未受到嚴重災害。

根據草根調研,受益於資源整合、統一管理帶來的管理效率提升,今年公司的小麥單產同比小幅增長,預計總產量在45萬噸以上,且品質優秀,在銷售時享有溢價。2017年,公司的小麥種植業務的毛利占比約23%、盈利占比約28%。中信證券分析認為,以2017年公司的小麥產量和成本水平做靜態測算,小麥價格每上漲100元/噸,公司的盈利可增厚約4600萬元。未來,公司望受益於種植規模的擴張和單畝盈利的改善而穩步增長。

天風證券指出,公司經營效率高,是國內少有的具有大規模土地經營經驗且能夠實現高盈利的公司;此外,公司資產質地優良,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公司擁有約120萬畝耕地,半年報擁有約6億貨幣資金,6月底理財產品余額17.5億,合計23.5億。為公司未來產業擴張提供了基礎。空間來看,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推進以及土地流轉的加速,公司有望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公司土地經營規模擴張。當前,公司已經流轉的土地面積近22萬畝,公司未來通過流轉獲得的耕地面積將持續增長。

太平洋證券指出,隨著確權的完成,國內農地流轉有望進一步活躍。公司目前擁有儲備耕地120萬畝,未來受益於農地流轉活躍,耕地儲備規模將不斷擴大。農墾板塊其他公司北大荒和亞盛集團對應2018年業績的PE分別為22和58倍,與二者相比,公司估值有優勢。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15

蘇麗珍 高位配股 低位忙回購

1 : GS(14)@2011-06-15 22:28: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60a44db6-684a-4af6-a12b-36e13d6dbcea-712273?query=%E6%8A%95%E8%B3%87%E5%8D%9A%E5%AE%A2%20not%20%E6%8A%95%E8%B3%87%E5%8D%9A%E5%AE%A2%E5%AE%A4,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45

蓋茨高位散貨的技巧 周顯

1 : GS(14)@2012-08-01 09:30:39

都預左他咁寫,Google 都是咁做啦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1154
巴菲特說的,出處忘記了,大約的內容是﹕世界上有兩種天才,一種是特定的才能,像他本人對炒股票,有特殊的才能,但是離開了股票,他便甚麼都不懂了。另一種是全面性的天才,無論幹甚麼行業,就算是賣花生,都會發達,蓋茨就是這種天才。
有人認為,喬布斯比蓋茨更牛,這些人想來都是iPhone粉絲。我則是蓋茨的粉絲,對喬布斯沒有甚麼好感﹕後者頂多不過是特定的天才罷了,怎比得上全面性的天才?
喬布斯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同蓋茨「同場演出」,有像電影的賀歲片爭票房冠軍。結果是,蓋茨勝,喬布斯敗,1985年黯然離開了自己創辦的「蘋果電腦」。
喬布斯重回「蘋果電腦」的第一炮,就是與蓋茨的「微軟」結盟,可知他對蓋茨也是心存畏懼。而當他在2007年發圍兼起啤,推出iPhone時,蓋茨已退出了微軟的前線,主力去搞他的基金會了。所以這兩大高手也沒有對決,假設當年蓋茨全力同喬布斯對決,我會願意以十博一,賭蓋茨再勝一仗。
在股票世界,從來沒有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散貨」,比蓋茨更高明。
對不起,我忘記了,本欄的主題是投資。
蓋茨的「職業」是上市公司老闆,而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最重要的才能是甚麼呢?答案是﹕如何在股價的高峰期,沽出自己手上的股票。
散戶沽股票,易過借火,打個電話可以了。但是,上市公司老闆要沽股票,得通知交易所,全世界都會知道。這豈不是人人都知道主席不看好公司的前景?豈還不雞飛狗走、股票大跌?
蓋茨就是在科網股的高峰期,「微軟」股價的最高點,成立了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說主力做慈善去了。順理成章地,他須得沽出自己的股票去做善事,也是為了避免人家說他在股價的高位沽出股票;所以,他設立了一個客觀的沽出股票制度,叫「定期釋出機制」,以開解投資者的心靈:看,我不是看淡公司而沽出股票,這只是一個定期沽出股票的機制而已!
利用慈善變相減持
股市有一句術語,叫「Exit is always the problem.」要股票升,還不容易?買它,它就升了。可是要散貨、要沽股票,就得需要極高的技巧,還要很懂得騙人、很懂得說謊、很懂得安撫市場,才叫做成功。我在股票世界,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散貨」,比蓋茨散得更高明的。
喬布斯有「魔鬼」之稱,和他的拍檔的感情都不好。而蓋茨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做人態度。
Paul Allen是「微軟」的另一個創辦人,蓋茨佔六成,他佔四成。「微軟」在1975年創立,8年後,Paul Allen因為生病,離開了「微軟」。
如果是一個中國人老闆,拍檔離開了公司,全無貢獻,仲唔飛起他咩!我眼見過的例子,都有很多很多了。最多補給他一筆大錢,高價買起其股份,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心地更壞的,也許會大量發行廉價新股給自己,攤薄對方的股份,有乜做唔出啫。
也許世上只有蓋茨一個人,才會誠實地繼續讓Paul Allen擁有公司的「應份股權」。而在這三十年,Paul Allen是全地球最富有、玩得最開心的花花公子,而努力工作的、被人罵壟斷的,全都由蓋茨去承受。我想,我佩服這個人,並非單單為了他的富有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21

鄭家華:高位迎接來年資金浪

1 : GS(14)@2012-12-08 22:50:47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1203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又來到2012年的12月,也是時候為2013年的大投資大氣候,做個展望了。從經濟增長率而言,中國仍冠絕大型經濟體,最樂觀數字近8.6%,遠較傳聞中新領導班子想維持的7.5%為高。債務危機沒完沒了的歐元區,經濟學者共識竟然還有0.5%的增長,是否刻意唱好,令人懷疑。
金融海嘯始作俑者美國,只要解決得了財政懸崖,2013年亦有近2.1%的增長。本港經濟增長,早已形同成熟國家,約有2.1%。但要了解誰的生活真的較好,我們還要關注通脹。中、港通脹率分別為5%和4.3%,德、法這兩個歐元區大國,則分別為1.6%和2.1%。一直想見通脹升溫,以帶動經濟的美國,來年的通脹率跟經濟增長率看齊,同為2.1%。從實質購買力角度去看,美國有工作人士的生活,似比其他所謂高增長的新興國好得多。
金融海嘯後,全球最盛行投資主題,似乎就只有一個,就是「印鈔」。QE1帶動了股市急速反彈,和各式商品價格飛升。QE2則帶動有避險能力,歐洲大陸和美國以外的國際城市,以及新興國的大城市房產價格炒至天價。而信貸市場回穩,金融機構資金無出路下,爭取債券投資者的孖展市場,亦令債市呈現泡沫。
奈何,當全球主要投資資產均處於高位之際,主要政府並無意放慢印鈔步伐。未計傳聞中的新措施,聯儲局已承諾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直至美國失業率下跌為止。歐洲央行亦早就找盡藉口,並向市場暗示,它會無限量地買入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府債券。粗略估計,計入英、日這兩個沒有那麼顯眼的QE大國,一三年這四個政府透過QE和類QE行為,無中生有的鈔票超過1萬億美元。不過,只要一日大家不想重回以物易物的古代,想對抗這些新印鈔票帶來的財富貶值壓力,只有投資。
大方向方面,美國樓市似乎有可能逐漸回升,但這未必反映在新建屋數字,因為現在只是有很多機構投資者買入二手屋宇,裝修後收取近7%的年租金,並等候升值。但請容我指出,擁有全球最大資產額的挪威主權基金,剛宣布會投資近1,100億美元在美國房地產。而大舉開採頁岩氣近數年後,亦令美國電價和化工原材料價格重拾競爭力,有機會於來年製造大量新工業職位。
這令和美國經濟關係密切的一些出口股,如德昌電機(00179)、創科(00669),甚至乎偉易達(00303)都值得看高一線。但我得強調,從事中介人角色的利豐(00494),則不在看好之列。因為去中介人化,已成全球主流。買利豐,我情願逢低買入全國人民唾棄的A股指數基金,作中長線持有。至於中國頁岩氣概念股,我覺得來年仍有看頭,當中珠江鋼管(01938),近日已有追落後跡象。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2 : 鉛筆小生(8153)@2012-12-09 01:24:48

吳老闆週記寫得幾好
3 : GS(14)@2012-12-09 01:38:20

睇左唔錯
4 : 鉛筆小生(8153)@2012-12-09 01:41:52

3樓提及
睇左唔錯


難怪吳老闆係眾股之皇
TOTAL RETURN 9,043%  
http://webb-site.com/dbpub/alltotrets.as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21

鳳凰無寶不落 高位都要掃貨 周顯

1 : GS(14)@2014-02-21 10:57: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承認我自私,我衰格,因為21控股(1003)我是在星期一和星期二猛掃猛買的,但到了今天才寫出來。第一,我梗係買齊貨,先至同大家講啦;第二,我真的無諗過它升得咁快,簡直是快過直升機,點估呀!


大家可別以為,我是在平價買入這股票的,因為在低位,根本買不到,價位只出現了一秒就消失了,打電話給經紀都打唔切啦。利益申報﹕我也是在它升高1倍之後,才能夠陸續買齊貨的。

大家可別以為,我是收到內幕消息,才去買這股票的。我是研究很久很久,等它有異動,這才追入,完全是散戶的做法。只不過,我買了的數字,是接近兩百萬股,如果不是因為另外有一隻大買緊,還想繼續買更多。

為什麼我要在高位撲入,也要去買這股票呢?因為我預期,這股票還會一直再升下去,升到發癲,會為我帶來好幾百萬元的利潤。這叫做「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也。

報館不怕官府 只怕網民

那天寫了一篇文章(編按:在友報),去討論「驅逐蝗蟲」事件,結果此文被老總修改了「廢青」一詞。其實報館一向都好尊重言論自由,甚少改我的文字,就算是好離譜的內容,都照出不改,為什麼這一次要改這個不算政治敏感的字眼呢?老總的說法妙得令人發笑﹕「我怕惹惱他們,他們來圍報館,就麻煩了!」

我忍不住狂笑,在這個世界,官府不用怕,最怕的就是網民,因為他們的時間最多,真的是鬥不過他們,所以我也從來不敢得罪網民!

[周顯 投資二三事]
2 : wilflo(35306)@2014-02-21 16:48:55

Yes ! Agree !
Genuinely scare of 網民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42

北水極少 港股高位挫500點

1 : GS(14)@2014-11-18 10:45: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昨日首日通車,但是南來買港股的資金少之又少,與市場預期有很大落差。恒指昨日高開226點後,便瞬即回軟,收市更倒跌290點,全日上下波幅達到526點,成交額約830億元,但與市場預期的逾千億成交相差甚遠,與滬港通概念相關的港交所(0388)及A、H價差價更全軍覆沒。不過,德銀及花旗看好內地股市,並預期A股有望短期內納入MSCI指數,為A股進一步向上提供催化劑。


滬港通開通後,南向香港投資的資金未見踴躍,對之前數個月大捧港交所及一眾證券商股份的投資者,有如當頭棒喝。港交所明顯成為被開刀對象,跌了4.4%,低見178.1元。特別是包括證券、銀行在內的中資金融股,均在滬、港兩地齊齊被質低(見表),A股相對H股大抵保持單位數折讓。在港上市的人民幣現貨產品成交則稍為提高至1.63億元人民幣。

葉尚志:換馬後 港交所中移騰訊會再受注意

第一上海首席築略師葉尚志稱,雖然昨日北向上海交易額度盡用,但是以他所見,散戶入市捧滬股不多,港股則出現沽貨換貨的情。他相信待完成換馬後,包括港交所、中國移動(0941)及騰訊(0700)等較有特色的股份,會再獲投資者注意。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形容,滬港通正式推出後出現反高潮,亦未見客戶有興趣購入上海A股。

港股先升後急跌 77隻牛熊證被收回

由於港股先升後急跌,前後共有77隻牛熊證被收回。在外圍新加坡運用與滬港通高相關的新交所富時A50期貨對的需求亦大增,並且創下29.6萬張成交合約張數新高紀錄。

德銀發表報告稱,滬港通因為未有開通深圳市場交易,加上北向額度要先到先得,未能夠完全滿足指數基金的需求,因此未能夠完全解決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不過,一旦滬港通運作暢順,及解決稅務問題,以至增加覆蓋深圳市場,有望推動MSCI於不久將來將A股納入指數內。

同時該行另一份報告預期,未來兩、三個月經港股通資金流入港股的淨額會達1000至2000億元人民幣。花旗則維持中證300指數在2015年底見2750點,並且建議吸購被低估的高息A股。

林偉雄:外圍轉差 恒指或低試23600點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董事林偉雄指出,暫時南向港股交易未見活躍,他相信要多待兩、三個月內地投資者熟習港股通運作後,才會見到效果。不過受到外圍日本經濟轉弱,加上美股超買,港股短期內難以有突出表現,恒指有機會低試23,600點。

(滬港通動向)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4-11-18 10:47: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a_eaa2.htm
首日遇冷 港交所前景仍俏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雷聲大,雨點小,港交所昨天大跌逾4%,之前熱炒的內地券商股今天亦跌3至6%。Jefferies發表報告,維持港交所(0388)買入評級,目標價188元。


Jefferies維持「買入」 目標188元

Jefferies報告以及早前美銀美林的報告,都指出港交所幾個潛在的增值點,包括深港通開車、MSCI指數將A股列入其中等;並指中央政府開放資本市場決心堅定,港交所作為橋樑,必然受惠。美銀美林上周五的報告,將港交所目標價定為195元。有不具名的分析師昨稱,不管是港股通還是滬股通,港交所和上交所都是均分佣金,因此滬股通爆額同樣有利港交所。另外,港股市值25萬億元,滬港通全年南向額度只有2500億元,屬九牛一毛,滬港通現只是實驗,不應因港股通額度遇冷,就拋售港交所。從基本面來說,若看好恒指走高,港交所是不錯的藍籌選擇。

一度炒上的中資券商股昨全線跌,國泰君安(1788)跌7%,海通證券(6837)跌6%, 中國銀河(6881)跌5%。德銀昨發表報告,將多隻股票降級,重新評級後,中信證券(昨日跌3.4%)對應的A股(60030.SS)為此板塊內德銀唯一保持買入評級的股票。該行認為10月以來,中資券商股普遍升勢強勁,對於滬港通開車的期待是其拉升的重要原因,已在股價中反應出來,現正式通車後,股票會走低。廣發證券分析師羅磊指出,海通國際(0665)的客戶六成在香港,四成在內地,滬股通熱爆額度,海通能受益。相對而言,國泰君安有8至9成客戶在香港以外,主要通過其購買港股。今後競爭的關鍵是看誰能爭取到更多客戶。
3 : GS(14)@2014-11-18 10:47: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a_eaa3.htm



人和成港股通寵兒 惹消息不對稱憂慮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早在滬港通開通前,市場已有聲音憂慮中港資訊不平衡。據港交所(0388)昨日公布,不算熱門股份的人和商業(1387)突急升逾一成,並高踞港股通上午第四大成交股份,下午開市前宣布停牌。有市場人士質疑,人和在內地知名度不高,昨日成交異動是否與資訊不平衡有關。


昨升逾一成後停牌 待發公告

人和昨日股價開市報0.5元,較前收市價高19%,其後最高急升超過兩成至0.52元,上午收市仍升逾一成,成交金額達1.05億元,據港交所資料,昨日人和錄得港股通成交近4700萬元,相當於該股昨日近一半成交。該股於下午開市前突然停牌,待發股份價格及成交量不尋常變動公告。人和上周已見異動,股價連日急升超過兩成。

有不願具名美資對基金經理表示,留意到近期人和成交及股價有異動,但對該股成為港股通寵兒之一卻感詫異,「(人和)在中國不算知名,近期亦沒有什麼大動作,卻在滬港通開通首日,獲大量內地資金湧入投資,這實在是很奇怪」。他指出,內地慣常用於交流消息的渠道與香港不同,監管機構不易監察,很可能會造成兩地投資者消息不對稱。
4 : GS(14)@2014-11-18 10:48: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a_eaa4.htm



仍在摸索 兩地散戶冷待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昨天再暗訪上海兩家券商。早上11時在光大證券世紀大道營業部,經紀都沒關注滬港通的情,記者問港股通反響時,他告訴記者「額度全部秒殺」。下午在海通證券福州路營業部,記者看到港股通櫃前門庭冷落,無人問津。


上海股民多持觀望態度。股民戴先生告訴記者,炒了廿年A股,熊市了廿年,有時輸得「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很受傷、很脆弱,對港股「有點怕」,但還是想入市,先研究觀望一下。

申銀萬國證券位於人民廣場的營業部是上海著名的「股民角」,有不少資深股民聚集。80後股民施先生表示,有200萬資產,但不會考慮買港股,因為不了解港股,並且港股有大量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拼不過」。他表示「股民角」的許多人經歷過股票大跌,都被「套牢」,想買港股可能也沒有錢。

嘆A股輸得多 內地散戶怕港股

回來香港,耀才(1428)銷售及客戶服務部林城乾說,昨天主要以中國平安(2318)、建行(0939)等AH折讓股的A股較受客戶歡迎,中午前已接到近百宗交易,上午落盤量較平日多兩三成。他經手的約有8至10名客戶,手筆與買H股相若。

散戶周女士認為,A股代號仍未搞清楚,難以落單,又認為A股不能即日沽售,現時香港人未能熟練。她又指滬港通消息已經披露了一段時間,早前入市的內地人已在出貨,但若香港股民未能接貨,港股將會被拖累下跌。另一位散戶黎女士表示,由於港股是「T+0」,擔心A股行「T+1」會影響股民入市。她昨日仍持觀望態度。她透露,自己對AH折讓股份興趣較大,包括馬鋼(0323),原因是比較熟悉,但坦言對AH差價買賣仍未熟習。

至於在內地從事家電行業的區生及區太,昨日一早來到中銀投資滬港通,在開市不久後以約10萬元人民幣買入中交建(1800)A股。區太表示,過去一直有投資股票,持有約幾百萬元港股,A股方面沒有門路,開通後計劃在組合中會有三成為A股。
5 : GS(14)@2014-11-18 10:48: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a_eaa5.htm



中證監肖鋼:加大跨境執法力度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上交所及港交所(0388)昨迎來歷史一刻。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在上海;特首梁振英、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及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香港。昨日上交所保安嚴密,謝絕記者採訪,工作人員再三提醒記者「不要衝上去」。隨全場一起倒計時,在9點30分整點,上交所與港交所一同敲鑼,滬港通正式上線。


滬港通從技術環節、交易方式、到兩地監管、執法、信息披露等都是全新嘗試,肖鋼致辭時也強調,將與香港證監會密切合作,加大跨境執法力度,確保滬港通試點平穩運行,切實維護市場公平、公開、公正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梁振英昨日在特首網誌上則指出,不應太關注南北資金流向的對比,滬港通的意義在於鞏固香港作為中國投資市場諮詢中心和知識中心的地位。他指出,經由香港北上購買內地股票的資金包含全球的資金,全球投資者如要購買在上海上市的A股股票,可以通過香港這個股票市場。上海掛牌的A股股票要吸引國際投資者青睞,他們也可以使用香港的專業推廣服務,爭取香港的證券分析師、評論界以至財經媒體的垂青。
6 : GS(14)@2014-11-18 12:10: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c_gaa1.htm

【明報專訊】籌備逾7個月的滬港通昨日啟動,中港兩地股民從此可買賣對方市場股票,然而兩地市場反應大相逕庭﹕大批香港的機構投資者湧入內地A股,北向交易的13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在下午2時前已爆滿;內地投資者相對審慎,南向交易的105億元額度全日只用了不足兩成。兩地股市均是先升後回,倒跌收場,沒有以「開門紅」迎接這項重大革新。


特首梁振英在滬港通開通儀式上說,滬港通促進內地與國際股票市場接軌,是金融領域香港連繫作用的升級版。他稱,滬港通亦同時鞏固香港作為主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為日後內地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為香港金融事業的不斷壯大,創造更多及更好條件。

北向甫開市已用一半 2時爆滿

滬港通從公布啟動日子到昨日正式「通車」,只給業界一星期最後準備,結果並沒有出現預期的搶佔額度情。北向交易、即「滬股通」的額度,在昨早9時半剛開市時已用了近70億元;其時南向交易、即「港股通」的額度僅用了5億元。滬股通額度最終在下午1時57分爆滿,投資者「今天請早」;港股通額度則至下午3時收市時,只用了17.68億元,佔全日總額度16.84%。

由於港股通容許「即日鮮」,部分內地投資者昨入市然後沽貨,沽貨時會重新釋放額度,因此額度使用情不完全反映成交金額。根據港交所統計數據,港股通只為港股帶來23.44億港元成交,遠低於滬股通的120.82億元人民幣成交(因有部分額度的落盤最終未能成交)。

高知名股份受追捧

兩地投資者主要買入知名度較高的股份,例如香港上市的騰訊、中移動、友邦保險等,最受內地股民歡迎。A股上市的平安保險、貴州茅台及內蒙古伊利等,則備受境外投資者追捧。

不過,兩地股市初段被買盤推高後,獲利盤隨即湧現,推跌指數,內地上證綜合指數收市倒跌0.19%,恒生指數更跌1.21%,跌幅達290點。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對昨日的情感到滿意,他形容昨日是「冷靜開場,安全運作」,強調滬港通是長期的制度,運作初期最重要是安全,沒人交易或交易過分瘋狂都是他不願意見到的。對於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反應冷淡,他以「煲湯」形容,認為要慢慢來,預期未來資金會逐步增加。但他亦承認,內地投資者不熟習港股市場,需要時間學習。

內地券商:投資者需時學習

由於內地股市長期以散戶投資者為主,投資風格與成熟市場投資者不同,例如較愛炒中小型股份、不太重視上市公司基本因素、資金流轉速度快等。內地銀河證券投資主管吳春龍表示,這次境外投資者的準備較為充分,相反內地散戶對香港市場不熟悉,不單是不認識香港上市公司,甚至連港股可以「即日鮮」、沒有升跌幅限制及其他監管規定等都不甚了解,需要較長時間學習。

兩地額度一冷一熱,李小加表示未有增加總額度的時間表,一來港股通交易量有待提升,二來他估計昨日滬股通部分交易是由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轉過去,撇除此因素,實際新增資金未必很多,活躍程度仍有待觀察。

明報記者 香港—上海連線報道
7 : GS(14)@2014-11-18 12:10: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c_gaa2.htm



指缺小型股 學者:不合內地散戶口味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遙想2007年瘋傳「港股直通車」,推動恒生指數升至歷史高位32,000點;事隔7年,直通車終於開通,但內地投資者首日表現得興趣不大,全日只有23.44億元從內地來港,佔港股昨日總成交額不足3%。內地學者分析,滬港通只開放大、中型股份,不合內地散戶口味,是最主要因素。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習慣炒小型股,市值愈低他們愈喜歡,相反他們認為大型股不易炒作。今次港股通開放的主要是大市值股份,董登新指出,若開放的是「仙股」,港股通額度肯定馬上爆滿,但這亦反映內地股民不成熟的投資理念。

指內地牛市 港股或下調

其次,董登新認為現時內地股市已經步入牛市,而且是長周期的「慢牛」,股民重拾信心,寧願先炒A股,不願另尋渠道。相反美股似乎處在頂點,牛市或隨時終結,大家會認為港股有可能跟隨美股下調。

瑞信﹕有錢人早投資港股

投行瑞信董事總經理陳昌華表示,內地的「有錢人」早在10多年前已通過其他方式投資港股,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開通滬港通對他們影響不大。他預計,「北上」多於「南下」的情甚至會維持幾年時間。瑞銀的報告亦指出,內地很多散戶或已持有規模不小的海外股票,海外投資者以往進入A股市場的渠道卻不多,需求被抑制,因此北向交易資金流在最初可能將更活躍。

港股通需求不高,亦可能與上海交易提供的換匯價有關,因為上交所昨日曾公布港股通買匯參考價,買入價為每1港元兌0.7663元人民幣,賣出價高達0.8137,差價達5.8%。上交所旗下的中國結算其後澄清,這只是極端情的參考匯率,參考到風險管理,而實際結算匯兌比率一般都會優於參考匯率。
8 : GS(14)@2014-11-18 12:13: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18/news/ec_gaa3.htm



傳統基金待批核未參與 滬股通料未來更旺


201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北向買A股的滬股通昨日下午用盡額度,但除了個別對基金表示有以試驗性質使用滬股通,傳統基金包括景順及霸菱均未有參與。他們表示,因為基金內部仍待批核,要稍遲才能入市,故估計未來滬股通交投會更暢旺。


霸菱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回覆本報稱,滬股通為他們北向購A股增加一個渠道,但是他們會在QFII額度爆滿,以及待合規部查核及通知客戶後才正式使用滬股通。有見香港有較多特色的股份可供內地股民選擇,加上可以「即日鮮」,他認為南向交易沒有理由會失色。景順方面表示,沒有在滬港通首日開通時參與買賣。

對基金經理、中環資產投資基金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表示,他們昨日有試驗性質利用滬股通入市。由於以滬股通買A股成本相對較低,若運作成熟,相信可在適當時候將手上QFII及RQFII額度騰空,用以購入債券及定息產品。

較多「北上」料維持幾年

針對滬港通開通首日「南下」和 「北上」交易額度相差大,瑞信董事總經理陳昌華說,外國投資者投資內地已有10多年時間,經驗豐富,相反,內地投資者對港股不熟悉,特別初期散戶投資港股易跟風。他稱,內地基金規模遠不及外資,相信幾年之內「北上」投資多於「南下」的情仍會維持。

陳昌華預料,當局短期內不會調整滬港通額度;而為了回應外資要求,預料深港通會在一年內開通。他較看好上海股市的汽車、消費及部分工業股。他稱,由於內地買港股以散戶居多,未來可能會增加本港細價股的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84

羅家聰:樓價最差由高位斬半

1 : GS(14)@2015-09-19 19:47: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8/news/ea_eab3.htm


【明報專訊】一向有「港版末日博士」之稱的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昨日接受本報訪問,重申無論美國聯儲局這次加息與否,都不改變本港樓市下跌趨勢,最壞情是樓價可能會較高位跌一半。羅家聰認為,美國現時已具備加息條件,因為各項經濟數據都向好,失業率已跌至5%,職位增長多,工資也持續上升。雖然通脹率仍處於低位,但美聯儲早已估計明年會顯著上升,通脹預期良好。因此他認為,利率應該回復正常,即比通脹多2%。

議息前夕,二手出現個別蝕讓或低市價成交,他認為香港樓價與息口走勢的關係不大,下跌是因為基本因素無法支撐高樓價,加上經濟開始轉差。他估計,最壞情是樓價較高位跌一半,但即使如此,亦只回到2011年水平,無法返回2009年水平。他表示,現時樓市的需求是「炒家主導」,建基於價格持續上升預期,一旦樓價下跌,屆時即使實際需求上升,亦無法抵消大幅減少的炒作需求。

港股會借勢反彈

股市方面,羅家聰認為無論加息與否,港股都會借勢反彈,「若然加息,美聯儲亦應該會講清楚日後的加息步伐,消除市場不明朗因素;若不加息,大家更加『拍爛手掌』」。他認為恒指已大跌8000點,應該要有像樣的反彈,只要加息預期明朗化,恒指可上望24,000點。若年底再炒內地政策,更有可能重返28,500點,但之後就會營造雙頂,再次下跌。

明報記者 廖毅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64

4月成功高位沽貨 一年袋近百億 馬化騰再沽騰訊套32億

1 : GS(14)@2015-09-25 00:37: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4/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港股毫無復蘇舻象,上市公司大股東都已經等不及低位拋售為上。今年4月成功捕捉高位沽貨的騰訊控股(0700)主席馬化騰,上周四(17日)起更一連4個交易日減持逾2300萬股,套現32億元,加上去年底及今年4月的數次沽售,馬化騰過去一年內套現近100億元。有分析員表示,今次馬化騰沽貨數量並不多,可能只是個人投資需要資金,目前騰訊發展情理想,投資者毋須過分憂慮。

連續4交易日減持 持股降至9.37%

據聯交所資料顯示,騰訊主席馬化騰於上周四(9月17日)起至本周二(9月22日)連續4個交易日分別減持騰訊600萬股、686.94萬股、493.9萬股以及604.18萬股,合共2385.02萬股股份,每股沽出平均價在133.4元至135.5元之間,共計套現32.04億元,持有股份比例由9.62%降至9.37%。

4月沽貨後即見高位

馬化騰過去一年多次沽貨,其中尤以今年4月份捕捉時機最為準確,當時正逢騰訊持續炒高之時,其在9日和10日分別以159.8元和162.3元高位沽貨,而就在下一個交易日即4月13日騰訊創出年內最高位171元後,股價便開始呈現下行趨勢。6月A股最為瘋狂期,騰訊股價亦無起色,至7月和8月跌勢加劇,至今5個月內市值已蒸發3600億元。

騰訊昨日一度跌2.4%,午後拗腰彈起,跌幅收窄。過往馬化騰沽貨舉動頻繁,去年12月2日至5日期間,亦曾連續減持騰訊,涉及共2511萬股,每股平均價介於118.6至119.97元,套現近32億元,持股由10.13%降至9.87%。市場得知消息當日騰訊股價一度下挫,但翌日即反彈。

易方資本:驚被拖累 阿里解禁前售股

是次馬化騰減持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前,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可能馬化騰預感之後出台的互聯網政策未必有利於騰訊,另外一種可能性是,阿里巴巴的股份解禁期為周一,可能他不看好阿里巴巴解禁後的股價表現,顧慮會拖累騰訊,所以上周開始減持。

另有分析員表示,此前馬化騰與投行有對賭的一些協議,需要沽貨,未知是否又有新的協議。但以持股數來看,沽貨量並非很多,可能只是個人投資需要資金,而進行處理。減持行為短期可能對股價會有一些影響,但若視乎騰訊發展,又不用過於憂慮。

明報記者 武君
2 : GS(14)@2015-09-25 00:37: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4/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雙馬」馬化騰及馬雲(圖)在內地齊名,但兩人行事作風卻南轅北轍;與馬雲的高調行事及引人注目比較,馬化騰在騰訊(0700)以外的投資卻少有受人注意,直至最近一年頻繁沽貨套現,才開始傳出小量私人投資信息。

今年4月份,在內地上市的健康元發公告稱,馬化騰伙拍百仕達(1168)大股東歐亞平以間接方式入股健康元藥業集團,通過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鴻信行持有集團約4.81%的股份,涉資約人民幣10億元。

健康元主要從事「太太口服液」的生產和銷售,有內地媒體報道,健康元董事長朱保國與馬化騰私交很好,去年銀監會批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成立時,朱保國名下的百業源亦是其中一名股東。

4月伙百仕達大股東 10億入股健康元

除了醫藥行業,亦有報道指出,馬化騰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雙馬」均有參與內地保險巨頭平安保險(2318)去年底的「史上最大」配股。當時平保向不超過10名投資者,增發5.94億股股本,預計集資約368億元,以用作補充資本金及營運資金,為發展互聯網金融提前好做好資本準備。而此次配股已是包括平保主席馬明哲在內的「三馬」第三次合作,之前三人曾一同設立互聯網保險公司——泷安在線及共同投資華誼兄弟,惟前兩次馬化騰都是以騰訊名義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