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國政協委員王向朝:要從轉變政策導向上根除“垃圾專利”

“在海外,一個專利往往都很厚,有很多項權利要求。但在國內,有些部門和機構的考核措施往往強調專利數量而忽視專利質量,因而會出現一個專利被拆分成多個專利、為了數量而多申請專利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主任王向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王向朝告訴記者,對於個人而言,有專利在手,在評職稱、拿學位、申請項目時,也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優勢。這種政策導向往往會制造很多“垃圾專利”。

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連續6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6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0.3萬件,首次突破100萬件,我國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雖然在專利數量上,中國已經遠超歐美,但在專利質量上與發達國家尚有不小的差距。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於2015年11月發布的《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2014》顯示,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維持年限5年以上的占49.2%,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只占7.6%。國內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僅為6年。2014年我國失效專利中,國內失效專利占失效總量的94.6%。

王向朝認為,我國專利平均維持年限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大量的“湊數專利”,這種專利技術含量很低,基本沒有轉化價值,專利持有人沒有長期維持專利權的意願。這種專利在走完申請和授權的流程後就已基本完成使命。同時,國家對知識產權的資助項目也助長了很多“垃圾專利”的產生,甚至有部分企業將大量申請“垃圾專利”視為有利可圖的“生意”。

王向朝表示,“垃圾專利”百害而無一利,補貼這種“垃圾專利”是國家財政資源的浪費;為應付各種考核,大量制造這種“垃圾專利”,也浪費科研人員的精力。

為此,在解決“垃圾專利”問題,促進專利質量提升方面,王向朝提出建議。

一是轉變政策導向。相關部門、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專利指標考核應強化專利轉化率指標,專利轉化率與專利數量考核並重;取消政府對專利申請的資助,讓單位和個人不能從申請專利本身獲利,讓市場為專利價值“定價”,從而消除為套取補貼而申請專利的動機。

二是完善評價體系。在對企事業單位進行評價時,不設專利數量的評價指標,引入能夠更合理體現單位創新能力的新標準,通過更合理的方式鼓勵企事業單位創新;對個人評價時,取消盲目考察專利數量的方式,通過專利轉化效果等更合理的方式考察發明人的創新能力。

三是培育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加大專利侵權打擊力度,盡快完善並落實專利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並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讓企業樹立沒有核心專利就沒有市場,就難以生存的意識,進而引導優質專利的產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