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身比你好,比你聰明,還要比你努力(四)


燊哥的兒女眾多,親屬繁衍,為了避免混淆,呢件叫何猷君,1995年出生,是賭王與四太梁安琪的三仔,富二代,有錢固然,同時還要靚仔,有學識,而且他是一位天才兒童,是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輕的碩士。

賭王個個仔都有錢,人生不需要解釋,But,你可知道考到MIT金融碩士課程是什麼概念?

2015年世界大學金融專業排名來看,MIT金融專業僅次於Harvard,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說,何猷君是貨真價實的天才兒童,考上金融碩士不容易,可怕的是何猷君從小就是這種天才Mode。小學六年級,佢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數學天賦,曾參加「世界數學測試精英邀請賽」獲獎,他對數學的喜愛據說是因為陪四太和姐姐逛街。

當他無聊等她們的時候,就會幫她們計算各種不同衣服打完折的價格。所以是因為學會了計算才愛上數學的。中學會考IGCSE中取得十科全 A+的傑出成績,中學考上了英國最負盛名的Winchester College20113月份獲得全英國數學 Olympiad test中以109/120 勝出,更代表學校參加更厲害的Mclaurens數學比賽;然後18歲同時被美國麻省理工和牛津錄取,最後就讀MIT

注意,全港當時考上麻省理工金融碩士的只有他一個人!

天資聰穎、一流教育環境,是何猷君升學路上的助推器。除此之外,就是勤力。他的微博、FB裡大部分都是這種為了讀書不眠不休的論調,名校看似風光,讀起來卻是精神壓力大到壓死人,只能咬牙挺過去



名車、名表、豪宅在他的FB裡幾乎絕跡,最愛曬的就是成績,實習時也是勤勉的態度,全公司都放工,只剩下他在工作;只睡5個小時,眼袋嚴重;為工作奔波到天旋地轉;後來又被MIT的創業精神所感染,想開一家科技公司推出各種高科技產品,把馬雲視作偶像。

19 歲時一手籌辦慈善晚宴Ball,資助青少年留學,從打點到招呼賓客都頭頭是道。201511月,何猷君首次創業,在香港為自己創辦的手機app舉行小型發佈會。他拒絕了媽媽想注資幫忙的好意,想要靠自己起步。

今年1月從麻省理工放假返港,還跑到街頭賣果汁;從他上傳到instagram 的短片中可以看到他穿著白恤衫,站在店內招呼女顧客,並以流利英語對答。期間有女顧客要椰汁,何猷君隨即轉身拿起鎚仔,手起槌落三扒兩撥便成功開了椰子,非常專業,有板有眼。

富二代都要咁搏嗎?還會打掃、做飯、組裝Ikea傢俱、打得一手好網球、還和李娜過過招。


目前何猷君的新女友是新加坡富商林榮福女兒Kim Lim,兩人戀愛過程也是夠閃,情人節巴黎鐵塔下擁吻;還用一條特別的公式向Kimmy示愛,留言:「我們相遇的日期加上生日星座再除以我們的幸運號碼剛好等於520有那麼巧嗎?」

賭王之子、數學天才、MIT、一表人才,智商過人又勤勉沉穩,世界就是咁唔公平,吹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14

你還要楞多久?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2og.html

    臺灣朋友老林早年來到大陸創業,連遭失敗,後來終於起死回生,辦了一家染化料企業,迄今度過了21個年頭。很不容易!

    如今,江浙一帶,乃至全國,印染企業產能嚴重過剩,紛紛停產或倒閉,染化料更加供過於求,老林經營壓力日益增大。昨天,他來我這,又問:“接下去怎麽弄?”

    這是老林十來年碰到我所說的一句固定式問話。

    總體而言,紡織服裝是個靠成本競爭的行業,不然的話,英國、意大利、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紡織業也不會衰退了,是不是?現在,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成本優勢日益失去,我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叫幹這行的朋友們考慮轉移出去,比如,轉到越南。聽的人早已大獲收益,比如,天虹紡織,較早就在越南建廠,獲利豐厚。越南人口眾多(大約有1億人),潛力巨大,政治與文化環境最接近中國,各種政策還都比較優惠,營商環境也不比中國差。當前,各國,特別是中國(大陸與臺灣),許多紡織、印染、服裝、化工等企業紛紛到越南建廠;對於印染廠和化工廠,那里都已開始設限了呢……可見,紡織服裝業很大一部分已經轉移到了東南亞。

    “你還不趕快去那里經營染化料?還要繼續猶豫不決、磨磨蹭蹭地楞多久?”我還是用這句老話答道。

    “這就去!”老林兩手握拳,用力一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43

失控的“學區房”:幾百萬買房入學還要搖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950.html

“500米名校資源,孩子未來不是夢。”

“住XX小區,上XX中學。”

在中國,幾乎每一個樓盤在宣傳推廣時都會傍上一所學校,因為開發商深知中國的父母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會不惜代價,“學區房”因此深得人心。

可是江蘇南京的一些家長最近卻很惆悵。南京河西四大學區房小區銀城西堤國際、萬科光明城市、中海塞納麗舍以及萬達華府的家長們花費幾百萬買的學區房遭到前所未有的資質挑戰。原因是其對口學區新城小學本部今年的實際應該入學的學齡兒童有600人,但學校原定的招生計劃只有240人,整整多出了360人!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建議:600名新生參與搖號,部分學生進入隔壁的建鄴高中“借地方”上學,並承諾學校師資力量不會改變,仍由新城小學本部老師執教。

建鄴區教育局這一舉動卻引起這幾大學區房的業主家長的不滿,幾百萬買的房子,為什麽要被分到別處念書?而這個學區房事件還在不斷發酵,對此家長和教育局依舊在博弈。要知道這些家長們花高價買這幾個小區房子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據說,這些擔心被劃入建鄴高中“借房就讀”的家長們,為了子女的上學權益,將於4月28日向南京建鄴區教育部門提出請求取消搖號入學。

事實上,不同的“學區房”正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上演,這些樓盤因此學區而身價提高,有的甚至一房難求。在這個由房東、家長、中介、學校一起參與的樓市遊戲,究竟又有多少瘋狂與理性交織的故事上演?

網絡資料圖

十分鐘搶房

當張軍(化名)和其他購房者被卷進購買學區房的旋窩以後,他發現買房已經身不由己。

張軍的女兒已經5歲,這個也逼迫他必須考慮學區房的事宜,他買的房子位於上海市虹口區文苑小區,在決定購買的過程他大概花費了十分鐘不到。“我去看這個房子的時候正好有一個購房者看了房子出來,而在房子的樓下還有中介正在催促客戶前來看房,我突然感覺到一種強大的壓力。看了這個房子不到十分鐘時間,我就趕緊要求房東手下我的定金,我擔心如果房東看到市場那麽好繼續漲價。”張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為什麽要買學區房?

張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思考過程,一開始張軍覺得女兒應該開心快樂的成長,但是隨著女兒周圍的小朋友都開始學習英語、學習奧數、學習鋼琴,張軍發現如果女兒不去學習這些技能她就和同齡人無法溝通,將被排斥在同齡圈子外。在女兒的學習之外,學區房也成為張軍及同齡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的朋友為了小孩讀書,賣掉浦東的大房子買了浦西一個小房子,一家人蝸居在一個兩居室里面沒有怨言。周圍的朋友都在為了自己的小孩做出努力,仿佛我們不做這樣的努力就沒不是一個好家長,有點隨大流但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我們也開始購買學區房。”張軍告訴記者。

這像極了電視劇的場景,但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里面的責任和壓力。張軍做為一個父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過的好、得到好的教育。

“選擇這個小區有幾個好處,我們計劃讓女兒去讀上海外國語大學實驗小學,這個學校不但要面試學生還要面試家長,為了讓女兒和我們都提前適應這個小學的要求和周圍的環境,我們要提前搬到這個附近。如果女兒沒有考上這個小學,我們的小區對口是涼城三小,這個小學也還不錯。”張軍坦言。

為此,張軍賣掉了自己在閔行的價值200萬的房子,置換了目前這個價值390萬但是環境卻比之前的小區差不少的學區房,置換的代價是張軍每個月還要付1萬多的月供,這無形增加了張軍家庭的生活壓力。

即便是這樣,張軍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能夠搶到房子已經讓他非常欣慰。

去年11月,張軍就開始看房,但是一猶豫就一直沒有下定決心,隨後張軍趕上了今年上海的一輪瘋長。在2月底他曾看上一套虹口的房源,在最近給房東定金的時候房東臨時漲價120萬。沒有辦法,張軍就只能重新找,而此時他的房子已經賣掉,對於他而言買房就迫在眉睫。

“沒有最好的選擇,做為家長如果我們盡自己最大可能去給孩子提供給好的教育和環境,相信我們的孩子會理解。”張軍笑著說。

10%的溢價空間,沒商量

像張軍這樣的中國家長無處不在,他們為了孩子嘔心瀝血,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使得學區房成為包含了市場價值和人生價值在內的稀缺資源。

朱敏(化名)在2012年9月購買了上海浦東區乳山路的一個48平米的房屋,對口的學校是福山外國語小學本部。當時的購買價格是150萬,目前的市場價格是420萬-450萬。

“當時買的時候有兩個打算,第一是投資,因為位置不錯而且有對口學區,這樣的房子一般價值比較高。同時我們也是為(孩子)掛戶口做準備,如果以後沒有更好的選擇(孩子)可以去那里讀書。”朱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目前,朱敏的這個房子租金每個月5000元,朱敏對於這個投資非常滿意,她也打算繼續持有這個房屋。

像朱敏這樣的投資客也在市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學區房究竟有多大的溢價空間呢?

目前上海靜安區的海防村(小區)因為對口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小學,有學區房已經炒到16萬/平方米。

劉先生此前曾住在大聞麗都苑,這個小區同樣是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的學區房,2014年底他因為缺錢以600萬價格賣掉,而如今這個房子已經超過1000萬元。

“學區房的普遍價格比非學區房貴10%甚至更多,比如海防村的房子大部分都是購房者買來掛戶口讀書使用,購房者根本不會居住的。”中原地產昌平分行經理羅安雲告訴記者。

不均衡的教育資源,使得“學區房”概念像遊戲一樣撲朔迷離。

網絡資料圖

縱然上海有超過100所社會認同的“重點小學”(由於上海並沒有劃定重點小學,但是各大論壇仍然有小學排名),但是對於這個有2400萬的人口大都市而言,顯然還是不夠的。

複旦大學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將“重點小學”的學區樓盤價格進行了統計,並按照市區和郊區歸類,並對比其區域內學區房和所有樓盤的價格中位數,可以看出這些學區房單價比全部房屋單價均高出差不多6000元左右。

上述報告同時提到,所有區域學區房均價都明顯高於該區域房屋均價,學區房單價較全區房屋單價差值最大的是虹口和浦東,其中浦東的學區房單價比全區房單價貴達42%之多。該報告提到,因為教育資源差異,浦東新區的適齡入學兒童數量與“重點小學”招生人數差異最大,其所在區的入學可能性低於20%。

理性還是瘋狂

這場因為學區房產生的博弈遊戲並沒有結束,只要家長有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學區房就會開始自然產生並一直存在。但是南京建鄴區的“學區房事件”則讓更多的人思考,學區房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實施多校劃片。

多校劃片是指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多校劃片會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在具體操作中,實行多校劃片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派位未能進入熱點學校的學生,仍應就近安排至其他學校入學。

學區房何去何從呢?

隨後,上海則表示上海目前已經在大力推行的學區化、集團化政策,正是符合上海實際情況、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的舉措,和“多校劃片”的本質是一樣的。 集團化辦學就是將優質學校與自主發展能力較弱的學校,或者大型居住社區公建配套新建學校等結成辦學聯合體,通過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組織形式。

浙江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浙江教育資源相對均衡,且已實行‘單校劃片’多年,制度比較成熟,效果也較好,浙江近期將不會采用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

網絡資料圖

在北京西城區文昌胡同的一處學區房曾被媒體爆出單價46萬/平方米,當地業內人士更是認為學區房投資價值明顯高於普通住宅。

“我們發現即便市場再差學區房也可以保持向上的價格,其抗跌能力明顯高於其他浦東樓盤。現在的人就是特別重視教育,大家如果有能力還是願意讓小孩獲得更好的教育。此外,這些房屋的租金價格也很高,很多家長為了陪讀也會選擇租房。”中原地產高級研究經理盧文曦告訴記者。

盧文曦同時提到,今年學區房和去年比也是降溫不少。去年很多學區房都有投資客存在,今年上海出臺了325新政,很多投資客都被擋在門外,因此市場開始回歸理性,觀望心態開始嚴重。我們預測今年5月-6月會有一些剛性需求的購房者開始購買學區房,如果沒有投資客,這個市場會相對穩定。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建議,住建部門在項目規劃和審批的時候,必須對此類學校資源進行系統把握,在項目預售前就應該有各類明確的學區教育資源分布情況,以及分配的機制,這樣也可以規範學區房的市場。

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認為,目前學區房依舊具備不錯的保值增值能力。張軍3月買下的這個房子目前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440萬,不到兩個月張軍似乎“賺了”50萬。目前看來,在學區房的遊戲里面,張軍們並未虧本。

附問題調查:

1、你購買了學區房嗎,你家附近的學區房房價比周圍高多少?

2、為什麽要購買學區房?

3、你家的房子出現學區房孩子無法入學的情況嗎?

歡迎爆料,請聯系記者羅韜:[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1

賣掉公司後,創業者還要戰勝這七大心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5/155617.shtml

賣掉公司後,創業者還要戰勝這七大心魔
芭芭拉·B. 羅伯茨 芭芭拉·B. 羅伯茨

賣掉公司後,創業者還要戰勝這七大心魔

成功度過轉型期的關鍵就是,在得到財富之後,要從容緩慢地面對一切變化。

黑馬說:

雷軍在一次訪談中曾說到,(創業公司)做到一個差不多的規模,把公司賣掉,其實也是創業者很好的選擇。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與其在大浪中為企業的生存掙紮,及時將自己的努力和心血賣出變現,不失為一種選擇。但是,創業者賣掉自己的公司,這件事就完了嗎?答案當然不會這麽簡單。

文 / 芭芭拉·B. 羅伯茨   譯 / 蘇西

創業需要創業者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創業者的人生意義和身份認同都維系於公司。然而,當創業者把自己的公司賣掉(如今,這種事情越來越頻繁)之後呢?創業者或許得到了一大筆財富,但也會因此失去方向,茫然無措地面對這個重大的問題——接下來該做什麽?

我們訪問了22名賣掉公司的創業者,這些企業的資產都在1000萬美元以上。每一位創業者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訪談中,我們還是發現了7個共同點。

“上岸者”的七大挑戰

1. 身份的失落 

雖然公司的售出標誌著創業取得巨大成功,但往往也意味著個人身份與社群關系的失落。認識並面對這種損失需要經歷好幾個階段,甚至可能歷時數年。

一些創業者反複說,他們真希望在賣掉公司之前就多想想這些問題,希望有人能預先提醒他們,賣掉公司會讓人如此迷茫。因為創業者最主要的社交圈是圍繞著公司建立起來的,創業主宰著他們的身份認同,也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

公司在創業者身份認同中所占比例越大,售出後,這種悲哀感就越濃重。單身的創業者,或者與員工感情更為深厚的女性創業者通常更難適應這種失落感。多重身份的創業者好像能更容易地適應轉型,比如有家庭、承擔某些公益職責、參與慈善事業、在其他商業機構中任職的人。40歲以下的創業者更願意接受變化,能更加從容地面對重塑自我的挑戰。

2. 如何找到新事業

絕大多數創業者並不以金錢來衡量成功,他們更看重自由的感覺。創業者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運用這全新的自由感,也不知道該如何定義自己的“遺產”。有些人進入慈善行業或政界,有些人培養興趣愛好或追求新知,再度創業。找到下一個充實的、能實現自我的新事業,是所有“上岸者”需要面對的首要挑戰。

得到可觀財富的那一刻,本應歡慶勝利,然而,絕大多數創業者對有些問題還沒想清楚——公司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好處、究竟是自己的哪些能力創造了這個有價值的企業——就開始著手賣掉公司了。由於在這幾個方面缺乏分析和規劃,創業者往往會被錯位、茫然若失和悲傷的心情打個措手不及,一時難以找到滿意的新事業。

3. 適應新關系

成功的創業者在逐步適應新貴的身份,與此同時,家人、朋友們也在重新評估他們與創業者的關系,原來的互動方式可能會發生改變。

有趣的是,新到手的財富帶來的問題基本是個人轉型方面的。極少有創業者會因為這些財富與家人或朋友產生嚴重矛盾。少數人提到,他們與親友的關系偶爾會變得緊張,有些親友希望得到饋贈,有些人不願意收受禮物。然而,絕大多數人與親友的關系都變得更加密切了。

4. 重塑自我

令絕大多數創業者驚訝的是,翻開令人滿意的人生新篇章,以及學習財富管理所需的時間竟然如此之長。他們表示,雖然很喜歡這段自我更新時期中的成長,但在重新找到自我實現的感覺之前,竟然有那麽多事情需要嘗試。二次創業遭遇失敗或其他挫折都是很常見的。

5. 學習理財

創業者之所以會在財富管理上遇到問題,是因為他們不肯放棄控制權。創業者天生就喜歡通過控制局面,不太適應將財務決策交給顧問來做。他們要找的理財顧問應該是這樣的:願意向創業者傳授知識,理解創業人士喜歡積極參與的天性。由於這些需求,創業者們發現,跟資歷相似的人們一道學習理財是個很吸引人的方法。

6. 專註Vs.多元化的挑戰

優秀創業者的素質與優秀投資人的素質並不一致。傑出的創業者需要盯住一個狹窄的領域,專心致誌,並且主動積極地管控風險。而成功的財富管理原則與此大不一樣,它強調的是多元化,還要依靠他人的專業才能。

7. 財務規劃

公司售出之前或剛剛售出之後的財務分析與規劃至關重要。在最成功的轉型例子中,創業者會在售出公司之前,早早就向諸多財務領域的專家們尋求專業意見,例如稅務、慈善、地產規劃、孩子們的財商教育等。

“上岸”之前

在賣掉公司之前,創業者有一大堆事情需要考慮。這些事都圍繞著一個主題——了解自己,看清自己從公司中得到了哪些切實的好處。賣掉公司之前,創業者們應當思考的是:為什麽自己和這家公司能夠成功,自己的能力優勢是什麽,讓公司取得成功的商業模式是什麽?這個模式能夠複制嗎?

有些案例的主人公後悔賣掉公司。就像傑里·塞德拉(Jeri Sedlar)在《不要退休》(Don’t Retire, Rewire)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在金錢之外,工作還能為人提供85種驅動力,比如逃避現實、尋找創意、提升自信、令人興奮、磨練領導力、獲得認可等等。公司為你提供了有意義的人際關系、運用時間的方式還有人生目標,“上岸”之前要想明白這些對你有多重要。

過來人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認真想一想,賣掉公司之後,至關重要的身份認同感會消失不見,所以應當預先做出規劃,趁早尋找替代品。在出售公司之前就應當拓寬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圈,多培養個人興趣。

另一個重要領域是財務方面。在出售公司之前,應當及早與專業財務顧問接洽,在這個過程的初期,你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花費需求、對通貨膨脹、稅率變化以及適度風險下收益的預期。這一階段具體財務建議還包括:

◆在出售公司之前,考慮建立信托與基金;

◆徹底想清楚需要被替代的真實收入是多少;

◆對投資收益的預期要現實,要知道它們是否能夠抵消你的支出;

◆考慮只賣掉公司的一部分;

◆如果交易合同中帶有股票或獲利能力付款(earn-out)的條款,一定要對買家做全面徹底的背景核查。

把這些全部考慮到之後,你如果做出不賣公司或只賣一部分的決定,可以聘請一個新的CEO進入董事會;然後傳授創業心得、做天使投資。如果交易條件中包括持續的收入,或保留職務等軟性的支持就會更好。

“上岸”第一年

即便有所準備,在賣掉公司的頭一兩年里,人們還是會經歷一段很艱難的適應期。創業者在賣掉公司的第一年里,往往會在以下兩條路里選一個:出國旅行、重新裝修房子或買新房,逃離因空虛而產生的失落感。或先經歷一個過渡時期,然後刪掉那些不滿意的活動。看書、休假、找人生教練做咨詢、寫日記等都有助於度過轉型期。

那些已經賣掉公司的創業者建議說,在第一年,除了處理一些急迫的稅務問題和房產規劃之外,不要急著做其他的事,給自己和家人留一點調整時間。財富會讓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感到迷茫,配偶和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可能會被打破。得到財富之後,和真正的朋友以及絕大多數家人的關系都變得更加牢固,然而,由於價值觀不一致,也有人離婚或家里出亂子。

成功度過轉型期的關鍵就是,在得到財富之後,要從容緩慢地面對一切變化。你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麽,否則別急著向朋友、家人或慈善機構饋贈金錢。

在這一年,你需要回答以下問題:

1、下一步和後續的路應該怎麽走?

2、該如何找到它的方向?

3、該如何找到新的人生意義、社交圈和運用時間的方式?

4、現在,什麽能令我幸福?

5、還有哪些有待達成的人生目標?

6、哪些書籍、自我重塑的榜樣、教練項目和研討會能夠幫助我?

7、財富該如何幫助我實現目標?

8、應該如何管理金錢?

播撒新種子

創業者是閑不下來的。在我們采訪過的創業者當中,沒有一個人考慮過長期過清閑的生活。賣掉公司的一年之後,他們差不多都開始認真地做某件事了。在這個階段初期所做的事情未必會一直持續下去,但都是獲取新知的試驗。很多人都開始再度創業或做天使投資。絕大多數創業者很快會投資他人的公司。如果創業者繼續做自己熟知的事情,把這些投資的數量和規模控制住,並付出時間和智慧,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許多創業者夢想著再做一家公司。然而,有些人並不了解自己的獨特長處在哪兒。看不見自己的優勢,就無從發揮。還有些人過於自信,以為自己是賺錢的天才,卻沒有意識到運氣的作用。想要成功地連環創業,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天分。可複制的商業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看清自己的真實能力和天分就去嘗試新的興趣點,二次創業往往會失敗。連環創業者更有可能在第三次或第四次的時候成功。

這個階段的財富管理,最困難的就是領悟到“通過向自己或其他私企投資來賺取回報”有多難。這樣可以慢慢學會更加集中地投資,只投那些自己了解的領域。

重回最佳狀態

采訪的兩個案例中,創業者在賣掉公司一兩年後就找到了滿意的新事業,也都在同一個時間段創立了傑出的非營利組織。有兩個人在6年和9年後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其余創業者在3年或更長的時間內,人生都一直是虛幻而難以捉摸的。在這段所謂的“不夠充實的漫遊期”中,他們出國旅行、寫書、成立基金會、在家工作、掌握複雜的投資理論與實際操作、創立有趣卻失敗的公司。他們都說,除非所做的事能夠吸引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否則就不能說自己找到了充實的新事業。然而矛盾的是,他們中很多人表示,不會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事業中去了,而會一直做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慈善和公益事業、教書、投資等。

在學習財富管理的後期階段,絕大多數人漸漸懂得了保留財產,保守地投資。絕大多數人都找到了值得信賴的顧問,他們會繼續在投資金額中劃出一定的比例,直接投給某些公司,但選擇範圍更為集中,對象也更加精挑細選。在後期,創業者們也已經成立基金,做好了地產計劃。絕大多數受訪的創業者都選擇把大筆金額投入地產和慈善機構,把相對較少的金錢留給子孫。

_username=ceibs-cbr_副本

創業 心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46

小米華為血拼線下店;劉強東1元工資還要拿9年;馬雲說重大決定和錢都沒關系|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9/155671.shtml

小米華為血拼線下店;劉強東1元工資還要拿9年;馬雲說重大決定和錢都沒關系|黑馬早報
i黑馬 i黑馬

小米華為血拼線下店;劉強東1元工資還要拿9年;馬雲說重大決定和錢都沒關系|黑馬早報

不忘初心,方見始終。

169886663724652323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創業初期堅持不懈的創業者們

周一,早安!

創業是個“克堅攻難”的過程。在創業初期,都會面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與挑戰。但只要始終堅持“不忘初心,方見始終”的原則,創業就能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Ok,廢話不多說,下面是今天的黑馬早報。

1、馬雲:中國企業家要贏得全球尊重

昨天,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完成了換屆,柳傳誌卸任俱樂部主席,由馬雲接任新一輪主席。

214430043173388700

在隨後的媒體溝通會上,剛剛就任中企俱樂部主席的馬雲發表演講並舉行了座談會。以下為馬雲溝通會上的部分觀點。

中國企業家群體要擔當起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贏得全球的尊重,必須要處理好四個關系——跟錢的關系,跟政府的關系,跟全球的關系,以及跟過去和未來的關系..

馬雲稱,最怕看到又有誰首富了,有7000億資產真的是社會對你的信任,首富首先是負責人的‘負’,你有資源、你有錢就得擔當這個責任,但是現在社會宣傳的角度、溝通的角度(不正確)。

承認去年浙商大會自己發起“四不”倡議,即不行賄、不欠薪、不逃稅、不侵權。同時,提醒企業家們要處理好政商關系,堅守底線,創造價值。

馬雲稱,每一位有誌於未來的企業家都應該思考,如何在未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如何贏得尊重;不僅在國內贏得尊重,更在全球贏得尊重。

馬雲表示,“我做的重大決定跟錢都沒有關系,跟道德、價值觀有關。企業家群體必須有擔當、有責任。”

@戲子李Lee:反正你有錢,說什麽都有道理。

@火星網友:馬雲牌雞湯,你值得擁有。

@hls001:商人先從守法經營,遵守公德開始吧!

@D竹子CM:你網站上那麽多假貨 讓別人怎麽尊重你

@鐘鴻鈞:沒有說和消費者(客戶)的關系。。。

@紅蓮_KTXP:-怎麽成為受尊重的中國企業家  -靠關系

@石頭的軌跡1985:還掉了一個關系,就是跟假貨的關系!

2、搜索大不同,搜狗搜索上線明醫頻道

昨日晚間,搜狗CEO@王小川 微博中發布公開信稱,搜狗上線全新頻道-明醫搜索,即當用戶發起與醫療相關的搜索請求時,搜狗搜索優先展示非商業的、真實、權威的醫療信息,並引導至搜狗名醫頻道。

906582525201843131

該頻道提供包括維基百科、知乎社區、學術期刊、丁香園等網站的權威內容,以及正規大型醫院、疾控中心、世衛組織及科研機構的專業內容,並與國外知名搜索公司合作提供國際前沿的英文學術論文。

@清華南都: 論做一個真正不作惡不做秀的技術公司的正確姿勢

@龔文祥:醫療搜索不是為了考驗人的判斷力或暫時下線廣告回避問題,搜索引擎的職責是幫助用戶獲取準確權威的內容。試用了一下搜狗明醫搜索,結果很不錯。

@段冬Arthur:用良心做企業。贊~

@王肇輝:小川的誠意!good!

@博派資本鄭蘭: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贊!

@互聯網俊明說:技術驅動型公司搜狗,推出“搜狗明醫”實力回應。試驗過後贊而轉之

@摩拜胡玉蘭:贊,如果這個能做到就真的太厲害了

@貝兒有個殼:有勇氣~這才是我想要的醫療搜索~專業幹凈的醫療搜索

3、小米華為都建門店 線下渠道成為國產手機新戰場

4月30日,“互聯網手機”小米在廣州高德置地開出第一家零售直營店“小米之家”。無獨有偶,從去年底開始,華為發布“千縣計劃”,樂視、360分別與迪信通、愛施德等賣場合作,中興終端CEO曾學忠同樣把今年定義為中興的“門店年”。

從GFK數據上看,2015年到2016年,智能手機在線銷量份額在20%-25%之間,而2016年第一季度在線占比為22%,在線銷售占比經過兩年猛漲進入平緩期,而手機廠商也逐漸把角力場轉移到線下。

@林俊柱:不是不支持國產,而是真的太爛了。用過一次怕了

@金水海灣:線上線下一樣沒貨 有意義嗎?

@芊妍:量產才是王道,沒貨再好不也白搭,希望能像步步高似的遍地開花

4、麥兜旅行網CEO周翔否認跑路

近日,成立於2014年的麥兜旅行網被傳跑路,麥兜旅行網創始人兼CEO周翔當日回應稱此消息為謠言。不過,有媒體指出,周翔的回應回避了資金鏈斷裂問題。

@JiangXY-love:不是跑路,能人去樓空嗎

@火星網友:看來資本寒冬的輻射很大啊,創業者都不易啊。

5、京東股權曝光:劉強東持股16.2% 卻有80.9%投票權

京東集團日前遞交給美國SEC的文件顯示,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京東集團一共擁有2,767,893,260股,而京東集團CEO劉強東通過Max Smart Limited直接持有449,444,989股,占股16.2%。

其中,Max Smart Limited持有投票權為71.5%。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持股2%,有約9.3%的投票權,這部分投票權歸劉強東所有。這使得劉強東共擁有80.9%的投票權。而據此前,京東董事會批準的一項為期10年的薪酬計劃看,劉強東還將繼續領取9年的每年只有1元基本工資的工資。

@過眼雲煙:企鵝是最大贏家……坐享紅利 無須管理成本

@笑多了會懷孕:大股東都是老外,唉。

@魯領學子:這麽大的投票權,隨便都可以股權激勵自己,老劉真是打得好鍵盤!

6、江南春:分眾傳媒回A股很正確

對於江南春而言,“回家”的感覺不錯。

“分眾傳媒(002027)的模式是在中國獨創並成功的,美國投資者沒有這種生活環境很難理解其中的價值,所以分眾傳媒在2015年回歸A股是很正確的決定。”近期,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總結了此次回歸之路。

並認為,中國主流都市的人群和中國投資者對分眾這種被動式生活空間媒體的價值會有更強的認同,同時寫字樓、公寓社區、影院這些核心資源是有限的稀缺的,分眾在份額上是絕對主導的,每天覆蓋2億-3億消費人群,這種價值中國資本市場更容易理解。

@火星網友:唐伯虎點秋香:美女是要對比的。

7、中概股被妖魔化 殼資源遭炒作

自去年以來,中概股頻現借殼A股上市。中概股回歸A股借殼所引起的暴富效應,讓二級市場展開對相關殼標的概念股的瘋狂追捧,背後的理由甚至是僅憑豐富的想象力。

“市值小、低負債、無基本面、實控人為自然人”多是中概股借殼標的的特征。這意味著掀開股價上漲的外衣,多數概念股的內里其實並不堪。而對博題材炒作的散戶投資者而言,風險不言而喻。而殼資源的瘋狂炒作也已被監管層關註。

@火星網友:殼資源的瘋狂炒作足以體現資本的本質。

8、全球首款全息柔性屏智能手機問世 屏幕可彎曲

229891743477363154

近日,加拿大的人體媒體實驗室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全息柔性智能手機,這款名為“HoloFlex”的設備可以將具有運動視差和立體效果的3D圖像呈現給多名用戶,同時還不需要他們戴3D眼鏡。當屏幕被掰彎時,用戶就出現在屏幕上,他們甚至還能看到對方。

@狠好笛琬:這個牛X,科技的力量就是強悍。

@睛幟白懷民應:看來不久之後就可以用3D手機了好棒。

@知萍純棟儒清:這會不會導致手機變得很軟啊?

@朗奇倪映:好期待這樣的手機可以用到生活中

9、蘋果iOS 10系統將增加智能家居功能

據外媒報道,一款“iHome”應用或將預置於iOS 10內,這款應用應該叫HomeKit,是蘋果於2014年發布的智能家居系統。目前蘋果已經測試許多與智能家具有關的設備,而且App Store內也有許多的第三方智能家具應用。

@周水貴:遲了,小米早兩年就布局了。

@Anthony_亦辰願意陪你 :只關心價格和小米比有沒有競爭力

@俊采懿範 :智能家居是個很大的市場,但是普及的話,還需要一段時間…

@只喝Coke的貓 :蘋果說我要做智能家居...小米連忙幫著公測...現在公測結束...該主角登場了哈...

10、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手機和腦癌沒半毛錢關系

外媒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對過去29年的數據進行的研究發現,盡管手機使用量大幅增加,但腦癌發病率卻並沒有增長。由此證明,手機和腦癌之間並沒有關系。

@火星網友:看來以後可以安心玩手機了

@半城花火:照這麽說當年BP機時代一定有不少腎癌

@UnluckyNinja:不會引發癌癥,但會暴露智商...

@樓下的保安:玩手機當然玩不出腦癌嘛,只會玩出頸椎病..

小米 馬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607

華為全面趕超蘋果還要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640.html

對於怎麽做手機,華為一開始是迷茫的。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2012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華為手機業務的轉型與大平臺B2B業務的思維慣性難免沖突,做事情會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和限制。所謂的沖突,產生在傳統思維的B2B領域和互聯網思維的B2C之間。畢竟,把電信產品賣給全球數百家運營商和把手機賣給幾十億消費者是不同的。

但從今天來看,華為似乎已經擺脫了過去的迷茫。在今年的出貨量目標中,華為把智能機全球出貨量定在了1.4億臺,而在第一季度中,華為在“淡季”已完成了2700萬的銷量。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roce最新報告顯示,華為一季度的出貨量維持在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位置。“華為旗下海思生產的麒麟系列主芯片已能與高通、聯發科的高端產品較勁,使華為已成中國品牌手機廠中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上下遊整合最完全及海外出貨阻力最小者。”TrendForce智能手機分析師吳雅婷表示,華為能持續站穩中國第一的市占地位,尚不至於取代蘋果成為全球第二,但兩者距離有望逐年拉近。

但終端市場的競爭遠比想象中激烈,華為如何繼續完成高增長?也許從余承東近日的一系列講話中可一窺究竟。

不再一味追求銷量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被問到“華為如何會在4到5年超越蘋果和三星?”時表示,“這個問題我也問過余承東,他說當時說的是在中國超越蘋果和三星,後來報道卻沒寫‘中國’(意味著是在全球)。但我和任總(華為總裁任正非)堅信不是媒體忘了寫‘中國’,而是他沒說‘中國’這兩個字。”

而余承東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對這一問題做出了進一步解釋,他說,在趕超三星和蘋果的目標中,自己確實把“中國”去掉了,現在希望在兩到三年做到全球第二,五年份額做到第一,“因為去年,華為已經是中國市場份額的第一。”

“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特別追求銷量,但任總提出的五年華為消費者BG要做到1000億美元,意味著我們不做到全球份額第一是不行的,否則哪來的1000億美元。”余承東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雖然華為的高端機占比一直在提升,但實際上今年增長300億美元的目標仍是非常大的挑戰,“這是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長50%,是非常非常難的,但我們會勇於迎接這個挑戰。”

而這背後的機會在於品牌力帶來的市場空間。

“在2015年,消費者業務有接近200億美金的收入,有相當不錯的盈利,應該說在全球差不多有十幾個國家有超過10%的市場空間,這是一個可喜的成績,所以我們要以質量取勝,口碑取勝,做全球最受尊重的品牌。”華為的一名高層表示,2016年,對於華為終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金字招牌”,要占領全球市場。

事實上,可以看到,2015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品牌上的最大變化就是在以往“工科男”的基礎上增加了時尚的元素,力求在人文、時尚、藝術等領域的創新上增加更多的聲音。

比如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女性專屬智能手表,以優雅氣質和高貴品質獲得廣泛贊譽;哈曼卡頓與華為攬閱M2系列完美融合,使得產品音效品質獲得全面提升;谷歌與華為強強聯合的Nexus 6P成為原生安卓的新標桿,全面提升了華為在Android陣營的新高度。還有華為P9配備了全球知名的德國徠卡攝像頭,徠卡是成像行業最好的鏡頭廠商之一,以生產用於低光攝影的大光圈鏡頭聞名。

這種品牌力的投入與合力,讓華為終端業務以及華為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加強。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從65%提升至76%,中國品牌知名度提升至97% ;華為品牌全球凈推薦值上升至47 ;成為唯一一家同時進入全球權威品牌榜Interbrand和BrandZ百強榜的中國企業,分別位列第88、70位。

2016年華為品牌投入仍在加速,今年3月華為宣布簽約頂級巨星梅西作為代言人。外電稱這一合同將近600萬歐元(約合4413萬元人民幣),對華為手機擴展歐洲、南美洲、亞洲市場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至關重要。

補齊短板開拓“全場景”機會

如果說不足之處,對於華為消費者業務來說仍是與消費者的距離,這包括渠道滲透以及本身後端服務鏈的能力問題,可以說,這也是國產手機廠商的通病。

為此,華為2015年開始在終端渠道上全面布陣,數據顯示:與華為直接合作的公開渠道客戶目前達1400家,覆蓋全球135個國家。公開渠道(含電商)收入同比增長130%,占比超過58%。全球零售陣地超過53000家,大幅提升華為品牌的零售體驗。同時,華為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在重點城市打造5公里實體服務中心和全覆蓋的多渠道線上平臺,並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的統一平臺。

但對於華為來說,這些並不夠。

“目前,全國地級市500個左右,縣級市2100多個,鄉鎮4萬多個,而華為2016年的目標只是覆蓋了縣級市的一半,這個目標還不夠。”在一次對話中,華為高層坦言,盡管在中低端市場上的一些機型單品已經過千萬,但實際上,華為在五六線鄉鎮級市場的渠道覆蓋還不夠。“在2016年,以國內市場舉例,華為的重點計劃是要把專賣店覆蓋到至少1000個縣,投資金額達到億元級別。在華為看來,渠道是華為全球銷售增長的重要基礎。”

此外,在去年的多場演講中,余承東都提到了“全場景”這三個字。

余承東向記者透露過,華為對終端的本質認識是,它是個人消費品,有設計感、有材質、文化和時尚的元素,而這其中最普通的是電子消費品,然後是高端品,再往上走就是奢侈品,再往高的走就是藝術品,華為要從中國的廉價電子產品進入到高端品這個領域。

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顯然更為困難,即便蘋果也在推手表、電視、智能家居等周邊項目,但現在看來進度依然緩慢。

不過這里面的市場機會卻是華為看好的。“大家知道終端領域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智能手機是3000多億,平板幾百億,可穿戴設備也有幾百億美元的市場。未來的車載,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都在興起,所以一共是5000多億美元,跟硬件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每年的銷售額也有5000多億美元的蛋糕。其實未來的空間還會更大。”

余承東認為,下一個十年,智能終端全場景時代會到來,圍繞著工作、生活的全場景來展開,這是全行業的大時代、大機會,而華為要做的就是成為這個大時代的挑大梁者。”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增加對高附加值產品的投入。可以說,華為是國內第一家有能力並且讓國內用戶相信國產手機可以站穩中高端價位的廠商。

余承東說:“華為的目標是一定要從中國的廉價電子產品進入到高端品這個領域”,“這也是我們公司內部,我這三年負責華為消費者業務以來,我每年的報告都會重複這一頁PPT。我們要統一對行業的認識,我們不是做廉價的、低端的、同質化的產品。”

可以看到,這幾年華為消費者BG在去低端化、白牌化,以及向高端旗艦產品與高端品牌的成功邁進,而與華為同期的國產手機品牌則呈現出迥異的發展路線。華為消費者BG在2011年的銷售收入為67億美元,2015年增長至199億美元,而2016年這一目標將是300億美元。奔跑中的大象還能加速快跑嗎?對於余承東和華為消費者BG來說,2016年無疑是充滿挑戰、刺激又充滿機遇的關鍵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5

黄光裕减刑11个月 他还要多久才能恢复自由?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6/t20160601_772894.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6/t20160601_772894.htm 5月3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31日发布刑事裁定书,黄光裕减去有期徒刑11个月。减刑后,其应执行刑期至2021年2月16日。至此,2008年入狱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因两次获得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已获两次共21个月的减刑。

  黄光裕曾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在2004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上,黄光裕晋升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昔日首富黄光裕减刑11个月,他还要多久才能恢复自由?

  最快也要三四年才能出狱

  根据北京市二中院作出的裁定显示,经审理查明,黄光裕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对其减去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原判附加刑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2亿元不变(已缴纳),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公开资料显示,黄光裕的14年刑期是从2008年11月17日到2022年11月16日。法律规定,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决刑期的一半。

  去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罪犯黄光裕减刑案件的公示》,公告称,出生于1969年5月9日的黄光裕,2012年已被减刑十个月。2015年12月7日,刑罚执行机关建议将其刑期再减去一年。

  从2008年11月起算,到2015年11月,黄光裕的刑期正好过半。而依照5月31日公布的裁定书,黄光裕第二次减刑最终由建议的一年缩减为11个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减刑次数在法律上没有限制,但两次减刑之间一般要间隔一年以上。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现,一次减刑最多不超过两年。

  如此推算,如果以每间隔一年减刑一年的进展计算,快的话,只要三四年时间,黄光裕即会提前回归国美。

  据公开资料显示,黄光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两亿元。

  国美的业务重整

  此前外界盛传,黄光裕其实从来没有离开国美,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国美重大决策都需要向黄光裕请示。一位探望过黄光裕的匿名人士曾透露,在狱中黄光裕“心非常静”,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思考国美的战略问题。

  在狱中的黄光裕曾指导过几次重要战略决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培育国美的金融产业。自2013年起,国美电器向黄金零售业发起了凌厉的攻势。

  2014年9月,国美出资5亿元成立国美金控,筹谋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2015年1月,国美控股集团金融业务成功落户天津开发区,包括国美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总投资接近15亿元。

  这也证明这位国美的灵魂人物从未离场,因此,资本市场对黄光裕归来充满期待。受去年黄光裕即将回归传闻的影响,国美系上市公司中关村、三联商社、国美电器股价飙升。

  关注国美的人会发现,在国美的历史上,黄光裕之妻杜鹃一直很神秘。然而自去年5月份开始,伴随着国美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国美老板娘杜鹃频频公开亮相,讲述国美未来的整体战略。

  根据杜鹃对外阐释的国美布局,未来国美将以家电零售板块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将原来的业务体系重构为线下零售、互联网、智能家居家电、智能手机、 金融投资、地产六大业务板块,打通各业务板块,实现六大业务板块联动。而近年来,国美系资本运作频繁,似乎已经印证了杜鹃及其背后“影子武士”的全新谋 划。

  而此前,黄光裕将他手上最值钱的资产——578间门店全部注入了国美电器,交易完成后,他在国美电器的持股比例由32.43%跃升至55.34%。至此,黄光裕家族对国美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更加名副其实。

  业内专家认为,国美收购线下渠道的动作,背后实则是为国美在线的“逆袭”铺路。不久前,国美在线CEO李俊涛称,未来三年,国美在线将通过“王者计划”全面发力,实现独立上市。

  眼下,在杜鹃的带领下,国美已在家电、地产、体育、金融等众多产业展露其野心,并提前布局欲再造一个国美,静候黄光裕归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84

中國投資者未來5年還要給美國房市砸1.4萬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967.html

根據交易追蹤機構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中資企業今年以來,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美國商業房地產收購交易達47筆,交易總額為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2億元),讓中國投資者成為了美國房地產最活躍的國際買手。

其實,更讓人驚訝的還在於未來趨勢。根據今年5月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羅森咨詢公司(Rosen Consulting Group)聯合做的《中國在美國房地產的投資報告》,預計2016年~2020年,中國在美國商業地產和住宅上的直接投資(不包括未來新建項目)將累計達到至少2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元。

該報告還稱,2010年~2015年間,不包括機構和信托在內,中國投資者在美國購買房產(包括商業房產和住宅)的支出高達1100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者在美國的住宅上(包括托管公寓、自住和投資)累計花費了至少930億美元,並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

根據海外房地產中文平臺居外網的估計,去年中國買家在美國買房的交易為美國經紀人帶來的傭金就高達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86億元)。

中企大手筆買樓

本報記者梳理了公開資料發現,在今年的5個月里,中企在美國的已經完成或有意向進行的大手筆商業地產收購包括:

5月底,中國人壽聯合美國不動產投資管理機構RXR收購了曼哈頓地標性建築之一——美國大道1285標誌性寫字樓項目,總價為16.5億美元。據稱,曼哈頓美國大道1285寫字樓出租率100%,最大租戶為UBS(瑞銀集團)北美總部,租賃面積超過90萬平方英尺;同月,香港盛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擬斥資5300萬美元,收購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克頓Sixth Avenue的兩個物業;

4月底,信泰資本宣布以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完成對紐約赫莎(Hersha Hospitality Trust)酒店資產包的收購 。據接近交易人士透露,赫莎酒店資產包共包含7家位於紐約時代廣場、華爾街等核心區域中檔酒店,收購後,信泰資本占70%優先股,赫莎占30%普通股;4月初,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以4.63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完成第二棟寫字樓(850 3rd AVE)。該寫字樓位於紐約最黃金地段,總面積61.7萬平方英尺,是海航在美國投資的第一棟A級寫字樓;

3月,中國企業以近4000萬美元拿下好萊塢山上一處位置絕佳的地產,這處地產包括地標性的山城(Yamashiro)餐廳;3月中旬,中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在先決條件達成後,其以3.9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物業事項已經完成;

2月,中國安邦保險同意斥資65億美元收購美國奢侈酒店集團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該交易也將創造史上中國內地買家收購美國房地產的金額之最;

1月,香港豪華酒店文華東方國際(Mandarin Oriental International)宣布擬以1.4億美元收購波士頓文華東方酒店所在的房地產物業。

顯然,算上那些擬收購的項目,中企對於美國商業地產的胃口還要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同一時間,加拿大投資者在美國購置房產的交易總額還不及中企投資額的一半,僅為42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全年中國投資者完成了71樁美國商業房地產交易,交易總額為60億美元。也就是說,今年5個月的交易金額就已經比去年全年的1.5倍還多。

加速湧入背後

事實上,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整體是放緩的。因為美國的商業房地產牛市已經持續六年了。不少投資者已經開始選擇離場,持觀望態度。因為他們認為自2009年以來一直上升的商業房地產市場價值可能趨平,甚至開始下降。

根據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2016年前4個月,投資者購買了總值1359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低於去年同期的1714億美元。

為什麽中國投資者還在加速湧入?

除了對資產多元化的考慮之外,部分投資者也對國內的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市場感到擔憂。

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少投資者認為,國內部分城市的房價已經處於階段性高位,前景難以捉摸。現今的房價看起來也並不適合買進。尤其經過多年的上漲,一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相比而言,海外房地產性價比高,升值空間大。“一方面,隨著海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更多的國人走出國門,來到海外的國人們催生了巨大的房屋需求,不論是移民者購置一套新的房產,還是留學生需要租住一套房屋,都會讓投資者手中的海外房產持續升值。”他表示。與此同時,考慮到匯率的波動,購買國外房產也是一個實現財富保值,避免資產縮水的方式。

然而,趙曉馬提出,雖然相比中國房價,美國房價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間。但在美國,當統計數據顯示房屋庫存增加或減少到一定數量時,新房開工率就會隨之增加或降低,使整個市場的房價始終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再加上美國的土地資源相對豐富,買土地和當開發商都不是特權,因此,想在美國炒房尋求暴利不太可能。他表示:“美國房產目前的出租浄回報率大約在8%-10%之間,如果你能拿到銀行貸款,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取得合理收益是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8

雀巢全球副總裁做阿里獨董 玩轉線上還要攻占線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526.html

“我之前看到一個數據,中國電商銷售的規模發展得很快,這份報告指出到2018年,中國電商銷售規模將會大於美國與歐洲(市場)加起來的總和”,雀巢集團執行副總裁,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總裁龔萬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不到兩年,這種狀況就會出現了。”

龔萬仁曾任雀巢首席財務官,最近又多了一重身份,那便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獨立董事。

“阿里巴巴與雀巢的合作代表了商業互聯網化,它不光是渠道上的合作,而是需要雙方的最高層全力推動的“,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靖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了解,本次合作,龔萬仁將雀巢旗下30個品牌160逾個單品帶上天貓,其中有一半左右是進口產品,有些品牌此前從未在中國市場銷售,比如來自荷蘭的雀巢Nido奶粉,來自土耳其的雀巢Damak巧克力等等,是雀巢在中國第一次大規模進駐電商平臺的舉措。

“阿里巴巴對雀巢來說不光是一個新的渠道,中國消費者變化非常快,他也是我們了解消費者的一個平臺,獲得大數據加以分析了解更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龔萬仁說。

如果只是借著平臺賣貨,其實大可不必與阿里巴巴展開如此高層面的合作,但顯然,雀巢想要獲得的並不僅限於此。靖捷向記者透露,阿里巴巴可以給予雀巢品牌建設、渠道管理、產品創新和供應鏈管理上不一樣的新方式。比如,阿里巴巴擁有4億活躍用戶,能給予雀巢持續增量的消費者市場,同時,讓品牌廠商能夠觸達7億農村消費者市場。

更值得註意的是,靖捷還提到了辦公市場,“在阿里巴巴,擁有著800萬中小商家,還有我們在釘釘上的各種企業,這對雀巢來說,提供了一個企業辦公用品的巨大渠道,還有目前阿里巴巴擁有的零售通,能夠幫助品牌觸達一線企業的小店,優化企業的分銷體系”,靖捷對記者表示,“全球化的公司如何在沒有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將全球產品引進中國,阿里巴巴可以幫這些品牌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消費者”。

雀巢之所以下重註,也跟他們近年在電商渠道嘗到的甜頭有著關系。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國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電商銷售在雀巢已經占了雙位數的比例,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咖啡的增長都很快,現在雀巢中國旗下的每個品牌都在設立電商銷售團隊,有獨立的戰略。他表示,雀巢對電商渠道的期待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64

用1號店換股京東5% 沃爾瑪還要怎麽玩電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952.html

在各種傳言覆蓋了一個周末後,中國時間6月21日早間,京東(JD.NASDAQ)和沃爾瑪(WMT.NYSE)終於宣布達成一系列深度戰略合作,通過整合雙方在電商和零售領域的巨大優勢來發展業務。

沃爾瑪將獲得京東新發行的144952250股A類普通股,約為京東發行總股本數的5%。同時各方將在多個戰略領域進行合作,京東將擁有1號商城主要資產,包括“1號店”的品牌、網站、APP。

業界分析認為,這樣的資本與業務合作是沃爾瑪希望借助京東減少物流成本,而京東則可獲得更多線下資源之舉。不過在競爭激烈,燒錢如流水般的電商領域,沃爾瑪與京東的“牽手”是否能成功,或許還需拭目以待。

謀O2O大計

值得註意的是,沃爾瑪並沒有放棄1號店。

根據計劃,沃爾瑪將繼續經營1號店自營業務,並入駐1號商城。“1號店”將繼續保持其品牌名稱和市場定位,並且京東和沃爾瑪將攜手支持“1號店”加強其品牌影響力和業務增長。

同時,沃爾瑪麾下的“山姆會員商店”將在京東平臺上開設官方旗艦店;京東物流倉儲體系當日達/次日達商品配送服務已覆蓋全國6億用戶。京東和沃爾瑪將在供應鏈端展開合作,包括擴大進口產品的豐富度。

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集團投資的中國最大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和O2O電商平臺“京東到家”,並成為其重點合作夥伴。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包括吸引更多線上客流到沃爾瑪實體門店,以及為“京東到家”的用戶提供沃爾瑪實體門店極為豐富的生鮮商品選擇,為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提供2小時超市生鮮配送到家的服務。

“我們為能夠與京東這樣一家強有力的市場領導者攜手,以及雙方的合作將為中國顧客和我們的業務帶來的新發展機遇而感到由衷高興。我們感謝1號店的員工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和業務,促成了我們與京東的合作機會。”沃爾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表示,京東與沃爾瑪業務互補。

“我們非常興奮地宣布兩大領先零售商之間達成的里程碑式的深度戰略合作。我們堅信此次合作將令中國電商行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並惠及中國億萬用戶。”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1號店在家居用品和食品雜貨等重要品類,以及在華東和華南等重點區域有鮮明的優勢,非常期待通過此次聯手進一步推動1號店的發展。

合作背後與永輝的尷尬

合作背後,其實沃爾瑪有著自己的“算盤”。

有接近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數年前,沃爾瑪為了發展中國區電商業務而入股1號店,之後控股,繼而發展成全資收購。“其實當時有點騎虎難下,因為已經控股了,如果退出則等於毫無意義,也只能選擇全盤收購。然而收購之後,1號店的問題就出現了。”接近人士坦言。

在采訪了部分曾經任職1號店的人員後,記者了解到,所謂的問題,包括1號店與沃爾瑪的經營理念、采購、商品管理等都大相徑庭。1號店更註重爆款和個性化商品,且針對年輕客群,電商的促銷需要大量燒錢,獲客成本極高。而沃爾瑪則註重統一化集中采購、標準化商品管理,且對於成本控制要求很高。雙方在各方面的理念和運作手法都很難融合,這也給沃爾瑪帶來很大的整合難度。此外,電商的高額物流成本也給沃爾瑪造成巨大壓力。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沃爾瑪會出於減壓考慮而出售1號店。但其比較精明的是並未完全放棄1號店,而是借此次合作入股了京東,讓自己在電商領域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陳嶽峰指出,從沃爾瑪角度而言,其可以借助京東的物流體系減少自己的物流成本。

然而,沃爾瑪與1號店的此次“牽手”也出現了一些尷尬問題——此前京東以超過40億元的價格入股永輝超市,如今京東又牽手沃爾瑪,那麽永輝超市的地位就有些尷尬。

“而且沃爾瑪的電商業務中,山姆會員店是獨立的,沃爾瑪中國區還有自己的電商,加上此番與京東合作1號店,還有京東投資的永輝超市,這幾大品牌之間互相關聯但又有所競爭的格局會很微妙。沃爾瑪與京東的體系、運作風格很不同,沃爾瑪的各個業務很獨立,京東與沃爾瑪的融合與合作也具有挑戰性,這些問題都是雙方合作後會遇到的。” 陳嶽峰認為。

沃爾瑪能給京東什麽?

沃爾瑪戰略投資京東的消息宣布之後,對於京東而言,最為直接的利好是京東剛被國外投資者做空、幾乎“腰斬”的股價終於迎來了大漲。

北京時間6月21日淩晨,京東早盤股價大漲,一度漲超8%。截止到收盤,京東報價21.06美元,漲幅為4.62%。

而這背後,沃爾瑪對於投資京東可以說是覬覦已久。

業內廣為流傳的消息是,早在2011年,沃爾瑪就想投資京東,估值等全部談妥,但因京東無法接受逐漸全盤收購的條款而告吹。後來沃爾瑪方面才將投資的目標從京東轉向1號店。

雖然作為京東掌門人的劉強東當時斷然拒絕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爾瑪拋來的全盤買下京東的繡球,但是京東的C輪融資還是接受了來自沃爾瑪家族基金的投資。

幾年後,沃爾瑪和京東最終以這樣的方式正式“牽手”,而京東曾經在日用百貨品類上最為直接的競爭對手1號店也因此被京東收入囊中。於是,1號店在家居用品和食品雜貨等重要品類的優勢,以及在華東和華南等區域的優勢,對京東的電商業務形成最為明顯的互補作用。

劉強東本人對此也並不否認:“1號店在家居用品和食品雜貨等重要品類,以及在華東和華南等重點區域有鮮明的優勢,我們非常期待通過此次聯手進一步推動1號店的發展,我們將發揮京東卓越的物流能力和豐富的品類實力,確保1號店將繼續為其用戶提供越來越好的商品和更優質的服務。”

而這背後是京東在電商業務上近幾年一直在執行的去3C化戰略。

作為3C起家的電商平臺,京東通過價格戰先後在圖書、家電等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之後,日用百貨成為了京東下一個主攻戰場,特別是在天貓超市近來火力全開的進攻之下。

除了強化日用百貨品類的,沃爾瑪的線下資源成為京東O2O嘗試的另一個砝碼。

在獲得沃爾瑪戰略投資帶來的線下資源之前,京東已經在O2O業務上進行不少試水。2015年8月,京東43.1億元投資永輝超市,與其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今年4月,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臺“達達”進行合並,合並後,京東集團將擁有新公司47%的股份並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劉強東此前在內部信透露,合並後的O2O平臺會繼續沿用“京東到家”的品牌,通過與線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多種業態的深度合作,在超市生鮮領域持續深耕。”

這一次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集團投資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和O2O電商平臺“京東到家”,也被業界普遍解讀為京東押寶自家O2O業務。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除了強化供應鏈和加強在O2O商超層面的合作,京東這次對沃爾瑪來說最大的訴求是借力沃爾瑪的資源快速全球化。

不過,全球化的拓展方案這一次並沒有明確地寫在京東和沃爾瑪的目前對外公布的合作方案中。

李成東的觀點是,沃爾瑪與京東的合作短期內不會對阿里產生影響,但是會形成競爭壓力。“沃爾瑪在全球各方面的資源要比阿里強大得多,尤其是在零售方面,長遠來看甚至會對亞馬遜產生影響。”

不過,考慮到此前被京東收編的騰訊自有電商(QQ網購+拍拍網)和易迅開放平臺已經不複存在的現狀,與京東在品類上高度重合的1號店在未來能否保證獨立存在目前依然是一個問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