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0萬起步,勝過中石油,超越四大行,安靜是他的力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0/162483.shtml

50萬起步,勝過中石油,超越四大行,安靜是他的力量!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

50萬起步,勝過中石油,超越四大行,安靜是他的力量!

50萬起步,不到20年,46歲依然面帶羞澀的馬化騰,怎麽就安靜地強大成了這樣子?

本文由華商韜略(微信ID:hstl8888)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畢亞軍

騰訊的奇跡是怎麽創造的?

除了背靠中國市場這個巨大紅利,機緣巧合幹了社交網絡,被媒體充分解讀的得當的戰略、過硬的產品、團隊和管理,對用戶的尊重和體貼這些成功的必須,以及運氣也足夠好,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還有什麽特別一點的經驗和精神?

以下這些或許就是,這也是正被當今的時代所忽略,但依然重要的。

  艱苦奮鬥

關於馬化騰和夥伴們艱苦奮鬥的故事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跡包括:

早年做軟件外包時,馬化騰曾長期隱瞞總經理的身份,“偽裝”成普通“工程師”,以至於客戶拉著他下屬的手說:“馬總你好,歡迎歡迎!”

OICQ時期,馬化騰一邊到處借錢,一邊跳燈夜戰改進產品,甚至以“女生”頭像陪聊,洞察用戶需求。

決定到第一屆高交會融資後,馬化騰連續熬夜,把商業計劃書改了60多個版本,然後親自上陣,頂著冷眼與嘲笑,跑遍每一個展臺。

這期間,他做了兩次腰椎手術,第二次手術後,平躺在床上舉著筆記本電腦爭分奪秒。

第二次融資前的斷糧之危間,一位同事一早去找馬化騰簽字,發現他蓬頭垢面,憔悴萬分。後得知,那一夜,他獨自一人留在了辦公室。

QQ郵箱剛出來很不順,大神張小龍也沒辦法, 馬化騰親自參與為期近兩年的改進,期間QQ郵箱作了400多項改進,近300項是他親自搞定。 

微信剛出來時,馬化騰天天在線上,“說這個怎麽改,那個怎麽改,在產品里調整。”下屬經常在淩晨三、四點,接到他具體到某個符號的改良建議。

至今,騰訊的產品,馬化騰依然一一親自把關。

在知乎關於馬化騰的討論里,有離職的人這樣描述當年的狀態:“Pony的郵件一般在淩晨三點後到達,到淩晨7點左右停止………”

微信圖片_20170410131110_meitu_1

還有人如此還原與馬化騰的交集:

“一次,Pony要我盯個案子。我詢問了技術人員,技術說:這實現不了。於是,我回複郵件告訴他:在技術上不可能實現。

大約兩分鐘之後,他回複了我:你說什麽?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只能回信道歉:抱歉,我們去想辦法。

過一陣他回了一封長信過來:

第一段告誡我,在騰訊不允許說什麽技術做不到。然後,他在信中列舉了三四個部門里的高手,列出他們的名字和GM姓名,要我直接去聯絡他們,請求他們給予技術上的支持。”

現在,似乎不大談艱苦奮鬥了,但即便艱苦不必,奮鬥依然是需要的。騰訊也好,華為也好,富士康也好,高科技,低科技,核心還是那句老話: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這不像是當今互聯網公司的作派,但卻是50萬起步的騰訊走向全球第十大的基因。

和今天一開口就幾億幾十億美金的創業者不同,今天坐擁2萬多億港幣市值的馬化騰和夥伴們,一開始想的只是:“下個月的工資和房租怎麽解決?一年內的收入來自哪里?”

OICQ(QQ)一出生就很受歡迎,用戶幾何級瘋狂增長,但在相當長時間內,帶給騰訊和馬化騰的,只是麻煩。麻煩是:費錢卻不掙錢。

因為采取免費模式,又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OICQ用戶的增長不但沒帶來收入,而且不斷加重運營負擔。當時,也沒有今天這樣的投融資環境。

既不能自己掙錢,也找不到投資,OICQ沒幹多久,騰訊的老本就花光了,嚴峻時刻,落魄到連服務器托管費用都負擔不起。

開工沒多久,馬化騰和其他幾個創始人,每天睜開眼睛,就要為錢操心。山窮水盡後,馬化騰四處找錢,但處處碰壁。

找錢無路,“OICQ”的用戶數量卻一直迅猛增長。據說,那段時間,馬化騰做夢都會因為越來越的用戶維護投入和服務器托管費而驚醒。

騰訊沒錢了,OICQ要收費,甚至停擺的消息盛傳一時。最艱難時刻,馬化騰差一點就跟深圳電信局達成一致,把“OICQ”賣給對方。

條件有限時,馬化騰強調先活下來,再活得好,接受不完美的活法,但只要活著就不斷向完美逼近。

實在沒辦法,馬化騰只得和夥伴們通過做外包項目來養活QICQ,曲線救國。

後來拿到風險資本,如何掙錢也依然是頭等大事,因為當時的資本不像今天,看到一個ppt就給錢,那時大家都還很落後,講究做生意要利潤。

這讓騰訊始終在自力更生,也內生更有力。

拿到投資的半年內,公司就推出了無線增值應用業務,之後,又繼續居安思危,推出會員制、QQ秀、QQ商場……

2001年,騰訊成了中國第一家實現盈利的互聯網公司。完全不同於今天的一些圈錢高手,投資人一斷奶,就可能從估值百億跌到無法生存。

微信圖片_20170410131141_meitu_2

  穩中求進

19年幹成全球第十大,這速度,少人能及。

速度來自穩紮穩打的支撐。即使後來糧草稍足,馬化騰也是心有宏偉,但先從容易做、有把握,見效快的開始,以戰養戰,穩中求進。

“這個業務做起來,需要其他業務養,它成熟後再養別的業務。”這是馬化騰的擴張策略,遇到激進的提議,他的回答是:“我們的希望是穩,長期健康的成長,不一定沖得太高,慢慢走。”

穩中求進的核心策略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騰訊剛成立時,馬化騰就想做門戶,但算盤一打,錢不夠,放棄了。

條件相對成熟,決定創立門戶後,他也是先易後難,從娛樂八卦開始慢慢走,走到今天,走成了中國瀏覽量最大的中文門戶網站。

騰訊的遊戲也是從容易的代理開始,靠代理有了積累,決定自己做時,還是先從難度低、勝算大的棋牌遊戲入手,走出了今天的榮耀。

微信圖片_20170410131146_meitu_3

包括人事安排上,馬化騰也是穩中求進。

現任騰訊總裁劉熾平便是例子。劉熾平因協助騰訊上市與馬化騰相熟,他先是做了騰訊的首席戰略投資官,一年考察之後才被任命為總裁。對比一些大公司常常空降陌生大總裁,這顯然更具穩定性。

結合自己的經歷,馬化騰建議創業者:

“不能指望說要做10億或多少億,如果我們當初這樣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點點細致做出來的。一定把目標放到最低,過完這關再說。

創業中,大多數人都跟你一樣面臨各種小坎,很多人都會分心、貪婪,然後落後。他們貪,等你埋頭過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們前面去了。

改良大師

騰訊是後發制人的典型。

一個大致的共識是,其很多業務、產品都從模仿,甚至抄襲開始,但最終卻成了行業的領導者。

這靠的是改良創新的大本領。

創新大致上分兩種,一是發明、顛覆式的原始創新,一是漸進式的改良創新。即便今天已在很多領域原始創新,但騰訊真正的絕招還是改良。

改良是踩在別人的肩膀前進,往往被質疑為抄襲。

喬布斯曾用畢加索的話解釋這件事:“‘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我們從不為竊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他的這個“偷”應該就是改良。

馬化騰是與喬布斯心意相通的人,騰訊至今都在“竊取奇思妙想”,在前人的基礎上揚長避短,但“竊取”的目標都是為了改良,為了做出自己。

“抄”ICQ開發QICQ時,ICQ的界面是英文的,好友聊天記錄在這臺電腦用了到其他電腦就用不了了,而且只能與在線的用戶聊……

騰訊將它改良:全部中文界面,將用戶信息儲存在服務器,讓“聯系”可以隨時隨地繼續,同時還能給沒有在線的用戶留言……

這些改良讓QQ的大受歡迎,讓騰訊戰勝了微軟的MSN等對手,打贏了爭霸行業的第一場大仗。

靠這場大仗積攢的力量,騰訊才有了資格去升級創新的策略和層次,把遠見化為現實,從PC時代的創新跟隨者成為移動互聯時代引領創新的人。

不夠底氣把改良說成是創新的當年,馬化騰曾這樣回應“抄襲”的質疑:抄,也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吸收,一種取長補短的方法。

今天,騰訊的成功面前,還只把創新局限在發明的人應該認識到,改良也是創新,也有巨大價值,甚至改良也能顛覆,改良還是原創的“母親”。

一旦投入到改良的追求中,改良的過程會為原創催生機會,厘清方向,而改良獲得的“成果”,則有助把機會化為現實。

對絕大多數創業創新者而言,也只有通過更容易上手的改良去累積創新的經驗和成果,才會有條件去挑戰更高門檻的原創。

不只是騰訊,世界上眾多偉大公司也都是從改良到原創,在改良中原創的改良與創新巨匠。蘋果不是第一個做智能手機的,它將其改良;谷歌不是第一個發展搜索業務的,它將其改良;華為、阿里巴巴,也是後來居上的王。

華為都在學習的OPPO、VIVO, 其領路人段永平甚至將“敢為人後”、“只為人後”作為征戰商場的哲學,殺手鐧也是改良,在改良中的差異化原創。

改良有個大缺點,可能失去戰略先機與高地,但也有個大優點,如果市場是對的,可以省掉教育市場和當先行者的學費,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學習和改進;如果市場是錯的,則省得自己去當炮灰。

改良的關鍵是多看,多學習,多思辨,消化,吸收,模仿,借鑒,超越,直到原創。

馬化騰在這方面是大師中的大師,至今,他依然一有時間就泡在網上,研究別人,服務自己的改良和原創。

中國的生意做到今天,很多領域必須要靠大發明、大創新來引領,但也依然有很多改良的必要和機遇。從天上到地下,生老病死,很多生意都有重新做一次的機會,重新做,說學術一點叫轉型升級,通俗一點就是做改良。

只不過,即便是“抄襲”,也要有本事“抄”,但不要把“抄”當成本事。前者是,不要超越法律法規的底線,後者是,“抄”的目的是為了超越。

厚積爆發

厚積爆發,這不是錯別字,而是一個原創的詞。

人們往往以厚積薄發形容那些根基紮實的集大成者,這是錯誤的形容。很多真正的集大成者,都不是薄發,而是厚積之後,必須爆發

厚積是為了爆發,互聯網領域尤其如此。

馬化騰堅信,網絡價值的總和會隨著網絡用戶數以平方的速度增長,在網絡經濟中,成功是自我增強的,遵循的是回報遞增原理。

一旦自我增強的根基牢固,時機成熟,已有厚積的騰訊就會快步大跑,以平方的速度高增長,一年收回好多年,甚至一戰定乾坤。

這是穩中求進的騰訊,不斷在眾多領域悄然稱雄的關鍵。如果沒有穩,快起來容易出問題,如果沒有平方的速度增長,穩也就沒啥意思。

最近,馬雲在湖畔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談到的,微信紅包一夜之間起來,確實一度“打得我們滿地找牙”的閃電出擊,便是騰訊爆發的好例子。

厚積爆發,在很多其他領域也是行得通的路徑。典型者如恒大,如今每年的成就,可能都比前10年,甚至10多年還大。這也是許家印提出三年再造兩個恒大,也就是3年幹出過去兩個18年的底氣。

縱觀歷史,很多偉大的企業,都不是起跑最快最風光,而是起初走得慢,走得難,但卻走得穩,走得好,過完難坎,走到一定程度大爆發,一年贏回過去多少年,甚至幾十年

而且,這種贏,往往贏得更久,更大。

贏的原因,是前面的根基打得好打得穩,這個根基,不光是業務,資本,更包括團隊、人才、管理,以及成為一個偉大公司的其他必須。

遺憾的是,雖然歷史的經驗在這里,很多人還是逃不掉急功近利,恨不得明天醒來就成馬化騰,“會分心、貪婪”,不願耐住寂寞的積累,最終讓耐得住,“埋頭過完坎的,跑到前面去了。”

當然,也還有更大的遺憾,那就是很多有了積累,該要爆發的,依然念著老經,走著老路,沒有爆發,而是薄發,一直陪跑,直到被甩掉。

自己打自己

馬化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危機感。

騰訊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時,他就曾公開說,“心里相當不安。”今天,站在快要3000億美金的門檻,想必是更加如履薄冰了。

這不只是高處不勝寒,更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退可能就再難翻身。

微信的崛起就是一個例子。

馬化騰曾多次說過:“微信如果不是騰訊做出來,不是自己打自己,是在另外一個公司的話,我們可能根本就擋不住。”

“外面給你掌聲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永遠要想到,好多大公司都那麽輕易並且不可預測地倒下了,有些屍體都還溫著。”

而這種“不可預測”,很可能發生就在他的一念之間。何況,他的確有過不少看走眼的案例。

Facebook上市時,馬化騰買過其股票,“熬啊熬啊,還往下掉,都快跌穿拿的那個價錢了。後來終於上來一點,熬不住了,25塊就賣掉了。”現在,Facebook的股價140多塊,市值比騰訊還要大1000多億美金。

除了戰略性的決策,內部的管理也是挑戰日艱。

馬化騰說,一個公司大了,成功了,會有自滿、安逸的情緒,會內鬥。因而,他身體力行,把危機感往下傳遞,用對危機的預演和預防,防止危機的發生,“用多個小地震化解一個大地震”。

為了不被別人打敗,騰訊不斷自己打自己。

微信出來之前,騰訊已經是老大了,而且還有手機QQ,但馬化騰高度危機,自己打自己,防止了“是在另外一個公司”……

即便有了微信,騰訊對QQ的進化依然在持續升級。不少人以為QQ已是過去式,但事實上,QQ活躍帳號比微信還要多。

華商韜略的一個意外體驗是,手機QQ的QQ看點,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以新媒體平臺自居,但我們發布的多篇文章,都在幾小時實現了閱讀1000000+,100000+的傳播,在入駐的超過25個移動新媒體端表現相當優異。

為了自己打自己,騰訊還大搞內部PK制。

手機QQ和微信,WXG(微信事業群)和SNG(社交網絡事業群)是內部PK。做微信時,同時成立幾個團隊,用不同方法往上打,也是內部PK。甚至,這種內部PK還被各事業群應用到各環節。

《孫子兵法》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大意是,過去善於打仗的人總是先讓自己不可被戰勝,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可被戰勝,在於自己怎麽做;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機會。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只能使自己不可被戰勝,不能使敵人一定被戰勝。

自己打自己,讓騰訊越來越不可被別人戰勝。

安靜是他的力量

馬化騰是安靜的。

除了行業內的重量級活動,他很少出現在公開場合,即便出現,也沒有舍我其誰的霸氣,改天換地的壯語,不指點江山,不激揚文字,輕言細語的只是行業、企業、產品和服務之內的事。

相比大談概念和主義,他一直在“多研究些問題”。

包括與同行相處,他也是越來越謹言慎行。

心直口快的馬雲曾公開說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爛了,批評騰訊的收購,老百性都看得懂,這就錯了。面對“怎麽看阿里?”、“怎麽評價馬雲?”馬化騰均以“不評論同行”為由繞開。如果非要說點什麽,那也是,“其實我們私交非常好”。

馬化騰是全國人大代表,潤物無聲地把互聯網+推進成了國家方略,但至今很少聽他對互聯網有過順網者昌,逆網者亡的張揚。

他還是全國青聯副主席,光去年就為慈善事業捐款200多億,但大眾對這些,基本上都不太知道。

至今,馬化騰依然不太喜歡公共交際,一些場合中,他中規中矩甚至羞澀,不太有巨頭風範,也缺乏高談闊論、長袖善舞,一呼百應的領袖氣質。

前段時間的IT領袖峰會上,他和馬雲、李彥宏難得再次同框,還被網民取笑太古板,扣了兩顆扣子,表情僵硬,衣服也沒穿出品味。

人很溫和,沒見過他與誰紅過臉,也沒見過他跟誰拍過桌子,被惹毛了,只跟自己憋勁,生氣但不發脾氣,是身邊人對馬化騰的印象。

據說,公司的一次文藝晚會上,調皮的女主持人求馬化騰抱抱。馬化騰抱了,但也臉紅得厲害。

在互聯網這個喧囂的大舞臺,騰訊和馬化騰一樣安靜。他們專註於業務,保持慎言謹行,除了青澀時期的“3Q”大戰,很少與同行針鋒相對,也不會主動討論高低,炫耀力量。騰訊的其他高管,至今也都還是公眾視線之外的人。

《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當今的世界,越來越喧囂,越來越不安。但越是動蕩不安,越需要定見與定力;外界的聲音越喧囂,“傾聽”便越比“演說”更有力量。

定見、定力、傾聽,都離不開一個靜字。

馬化騰是安靜的,安靜,是他的力量。

騰訊 馬化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27

國開行:將提供1300億資金支持雄安新區起步區相關工作

4月27日據國開行官網消息,國家開發銀行與河北省政府日前在石家莊舉行高層聯席會議並簽署《建設河北雄安新區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雙方將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依法依規的原則,在新區規劃編制、投融資主體組建、體制機制創新和重大項目融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全方位高效務實合作。國開行將發揮“投貸債租證”綜合金融優勢,支持雄安新區對外骨幹交通路網建設、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白洋澱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近期,將提供1300億元資金支持新區起步區相關工作。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袁桐利;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黨委副書記、行長鄭之傑出席會議。

趙克誌感謝國開行長期以來對河北省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河北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先謀後動、規劃引領,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和“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的要求,做好新區規劃、加強區域管控、創新體制機制,穩紮穩打做好新區開局起步工作。希望國開行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的獨特優勢,為新區規劃建設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胡懷邦感謝河北省對國開行的信任和支持,並表示,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開行在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國開行與河北省在雄安新區謀劃建設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目前國開行已成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將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功能和作用,以“規劃先行融智、改革創新融制、市場運作融資”的“三融”方式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為新區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國開行將適時在新區設立分支機構,全力滿足新區建設需求。

據介紹,截至2017年3月末,國開行累計向河北省投放貸款超過8000億元;國開行河北分行非個人中長期貸款余額2379.5億元,位居省內同業首位,繼續保持中長期融資主力銀行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65

公有雲市場天下未定 華為稱起步不晚

“過去一年,我去北京的次數遠遠沒有去歐洲的多,我們的業務一開始就是考慮全球化的布局,不存在出海之類的問題。”作為華為Cloud BU總裁的鄭葉來,在過去一年中除了向媒體回答他的工作範圍外,還需要應對外界對華為雲的各種爭議與噪音,比如說來自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廠商的比較。

整體市場而言,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整體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 2017年上半年整體規模超過1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近七成。2017年上半年,阿里雲IaaS層營收5億美元,占據47.6%中國市場份額;騰訊雲位居第二,營收約1億美元;金山雲位居第三,營收6839萬美元;中國電信位居第四,營收6254萬美元;Ucloud營收5774萬美元,排名第五。

“不能用互聯網跑馬圈地的思維理解2B業務,Cloud 2.0的競爭剛剛開始。”在面對公有雲市場局面基本確立的說法時,鄭葉來在日前舉行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雲計算2.0的變化是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核心的推手是過去十幾年行業數字化帶來巨大的數據紅利,讓訓練變成可能。

“隨著FPGA、GPU、TPU等新興的芯片和雲計算的發展,正在帶來巨大的計算能力,而這是華為的強項。”鄭葉來對記者補充道,華為的短板則在於不會做廣告,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用天天在外面公布概念,但從客戶角度,跨國企業和大企業選擇華為會覺得非常對口。

“短板”在於不會做廣告

無論是今年的華為年報發布會還是全球分析師大會,抑或是華為高管在各種公開場合的演講,華為雲業務都成為被多次提及的對象,而Cloud BU在去年正式獨立後,華為雲是否已經有了挑戰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的實力?跌跌撞撞中找到了哪些經驗?在回答起這些問題時,鄭葉來顯得比去年輕松。

“當時很多人覺得華為做晚了,沒機會了。但2017年的數據出來之後,華為雲增長很快。”鄭葉來對記者說,外界的噪音證明了業務的影響力。

華為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雲銷售收入達到5億美元。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發布14大類超過100個雲服務,60+解決方案,在用戶數、資源使用量方面實現300%的增長,雲服務夥伴超過3000家。這樣的增速讓公司內部頗受鼓舞。

去年8月,華為Cloud BU正式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一層組織,地位僅次於華為三大BG(運營商業務BG、企業業務BG以及消費者業務BG)。同樣,作為戰略業務,它身上的擔子並不輕。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和包括阿里、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競爭的“真槍實彈”中,華為所倚重的生存法則是“槍槍都在向互聯網企業的正面開炮”。

“華為雲此前說下不碰數據、上不做應用,今天再增加一個‘不’,即不做股權投資。在雲這個領域上,華為不投資集成商或應用開發商,不去培養一幫‘親兒子’,不讓親兒子跟合作夥伴競爭。” 去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一場行業大會上表示。

可見,這是華為有意擺出的“姿態”,即願意犧牲部分利益,換取更多合作夥伴的追隨,好處也顯而易見,集結隊伍後的華為在雲市場的份額能夠快速攀升。而比起“什麽都做”的互聯網企業,華為的“三不”政策更像是對互聯網企業主宰的雲計算江湖做出的一次挑戰。

“三不”政策的核心是希望告訴外界,華為希望專註於擅長做的事情,而客戶們也能聚焦其所擅長的事情。

鄭葉來對第一財經表示,華為三十年圍繞ICT基礎設施從芯片到硬件的投資以雲服務方式開放出來,這是重要優勢,而目前Cloud BU的短板在於不會做廣告。“我們做了一個統計,80%的廣告流量都被老余(余承東)吸走了,當然這是玩笑話,ToB和ToC的傳播思維不一樣。”

處於什麽位置才最關鍵

公有雲的市場正迎來井噴期。

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2018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864億美元,漲幅高達21.4%。雲系統基礎設施服務將成為該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預計2018年將增長35.9%。同時,中國公有雲服務支出預計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超大型雲提供商將提升市場主導地位。

而在華為的2017年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也對當下的市場機會做出同樣的預判,“雲業務1.0時期主要以互聯網企業和中小企業為主,2.0時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用雲的方式來完成它們的數字化轉型。”

“對於華為來說,在一個小池塘里當一條大魚還是小魚不重要,未來在大海中處於什麽位置是最關鍵的。”胡厚崑說。

但事實上,全球公有雲市場的競爭遠比區域性競爭來得更為激烈。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便是在新技術、新模式方面探索最積極的美國運營商,現在的結局也是雲市場的全面潰敗,因為它根本無法與AWS、Azure這些真正的雲廠商抗衡。

據了解,目前AWS雲服務是亞馬遜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2017年的增長率達到了43%,去年四季報中,AWS的收入為51億美元。而在一些新技術領域也早有布局,比如兩年前AWS就宣布將開始與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基礎設施。

“華為雲也在上個月發布了區塊鏈服務,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客戶。”鄭葉來表示,對區塊鏈,華為只要做鏈圈,不做幣圈,註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而對於全球雲服務商的技術力比較,鄭葉來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過去,由於電商、門戶網站對業務催生的雲計算已經成為互聯網業務的基礎設施,但走到今天所有新技術的引入,特別是新的互聯網業務、直播、VR、AR的進入,以及在人工智能帶來的訓練和推理所需要的大量的資源消耗正在讓整個雲計算的後端在基礎設施研發中發生變化,同時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對人口的紅利已經發掘到極致了,所以說互聯網業務雲計算基礎設施的2.0時代會到來,企業的數據轉型意識會覺醒。”

鄭葉來認為,互聯網公司需要能力型的雲服務提供商,傳統企業需要懂大企業治理的第三方合作,而這正是華為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19

LBS中国起步:探索空间关系的商业化

1 : GS(14)@2010-11-07 15:02: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4/zOMDAwMDIwNDUzOA.html

       “今天你check in(签到)了吗?”——不久的将来,这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最普及的应用之一。
轻点手机按键“check in”即签到,通过GPS定位系统,手机用户能精准地定位自己的位置信息。基于该位置的相应范围,用户的“好友”将一一显现,你可以方便地邀约一位最近的“好友”喝杯咖啡或共进晚餐。
不止于此,基于用户位置周边的商家信息,会根据用户的过往行为习惯主动的推送至用户眼前——饭后,你和“好友”可以便捷购物。
这一切,只需要你和你的好友成为注册用户。这便是LBS——一项基于位置定位的服务。
在美国Foursquare模式的带动下,中国LBS产业可谓方兴未艾。来自无线互联网研究机构艾媒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类Foursquare模式运营商,已过30余家。
“LBS产业的普及,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爆发点。”盛大游玩网CEO宋铮告诉记者。宋的观点,代表了中国LBS产业开拓者普遍积极乐观的心态。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LBS缺少真正黏性的应用,盈利模式乏善可陈,成为目前发展的一大瓶颈。更为现实的是,包括腾讯在内的传统SNS社区,亦有意布局LBS,其对既有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视。
“LBS就像无线互联网中一片新的大陆,但如何构建它,尚需探索。”多位LBS从业者务实地告诉记者。
抢跑LBS
10月的深秋,北京竞园1号库。首届中国切客(check in)大会现场,超过数十家LBS企业和过百人的“切客”云集于此。
“五年前,您的手机上预装了GPS定位系统的请举手。”主持人面向观众提问,现场应者寥寥。
这正好映射了LBS产业在中国起步的尴尬历程。盛大游玩网CEO宋铮告诉记者,LBS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除了传统的GPS导航业务外,早在2002年开始,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曾先后涉足基于位置定位的增值业务。但彼时,无线互联网应用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启动,在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增长乏力。
时至今日,随着3G市场的启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环境正在悄然生变。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已到42.5亿。
当切客大会主持人再度问到,现场手机用户安装GPS系统的人数?近八成的观众举手回应。
“LBS的应用环境已然成熟。”宋铮告诉记者,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让GPS功能在手机用户中得到迅速普及。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将突破2600万部。据本报记者了解,以目前市场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为例,GPS已经成为系统“标配”。
在此背景下,自2009年开始,基于LBS应用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纷纷上马。除传统的导航应用外,其应用也呈现多样化态势。
首当其冲是类似微博模式,不特别强调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信息的分享,比如街旁网、嘀咕网;其次,偏向于新型的移动媒体,将媒体内容与位置结合,比如玩转四方;再者,提供以位置为核心的交友服务,如开开;第四类是熟人社区,即把现实中的熟人关系映射到移动互联网上,强调“强关系弱联系”。
来自艾媒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位置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98亿元人民币。而预计到2013年,中国LBS个人“切客”应用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70亿元。
“位置”上的商机
“如果说传统的SNS是以人际关系作为维度,那LBS则是以空间关系作为维度。”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分析。
基于LBS应用,相当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构造。IDG资本副总裁李丰看来,这为LBS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差异化的市场环境:“所有的用户关系将以位置为纽带,信息的整合将以空间作为基础。”
以广告模式为例,目前的互联网广告的展现形式,以泛媒介推广为主,基于该模式广告费用偏高,且有效到达率偏低。相比之下,基于LBS应用的位置定位模式,将使其广告推送做到相对精准投放,成本更低。
“过往的网络广告,除了关键词形式外,主要局限在品牌广告和大企业的产品广告。”李丰分析,LBS模式的应用,能让广大中小商户的网络广告诉求得到满足。
CEO宋铮认为,LBS模式将定位于“服务行业的电子商务”。“目前传统互联网广告客户主要集中在消费类产品。相比之下,更为庞大的服务类产业,如餐饮行业等,将是基于LBS广告模式最主要的市场。”李丰分析。
宋铮认为,传统商品电子商务解决的是物流、资金流等问题,而服务业强调的是“人流的导入”——这亦是LBS基于位置应用的核心优势。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LBS运营商与服务业商家的合作已有尝试。譬如,街旁网与北京著名的咖啡店雕刻时光,嘀咕网与FAB唱片连锁店等。
事实上,广告之外,基于LBS的游戏开发将是另一片市场“蓝海”。“区别于传统的网游,完全虚拟的游戏环境。LBS的游戏,其特点要做到‘虚实结合’。”玩转四方CEO谢晓,如何充分利用位置空间坐标开展互动型游戏,将是未来LBS游戏的发展方向。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的LBS仅局限在“签到”获取奖章等简易模式。“‘虚实结合’的互动性游戏尚在探索中,但上线应该指日可待。”谢晓透露。
谁是LBS的赢家?
“LBS相当于发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片新大陆,现在大家都在跑马圈地。”谢晓如此评价中国LBS产业现状。
在LBS业界,“跑马圈地”被称之为“织网”——谁能发展更多的用户,构建更大的社交网络,谁就最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赢家。
但相比较PC互联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LBS存在多个阻力。其一,是手机终端的适配问题。由于目前手机终端,存在多个操作系统并存,如何保证尽可能多的操作系统“兼容”,成为LBS客户端面临的首要难题。
本报记者发现,目前绝大多数LBS客户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配”不足的问题。例如,街旁网仅提供iPhone和android系统的客户端软件,嘀咕网仅提供Symbian系统客户端下载等。
“如何提供兼容性更强的LBS版本,是该行业的一大门槛。”谢晓直言。
此外,在LBS应用的推广上,除了常规的网络推广和与SNS网站捆绑之外,普遍缺少有效的推广手段。这直接导致LBS运营商用户扩展发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LBS运营商的用户数,一般不足30万注册用户,这其中活跃用户更是寥寥。
“缺少真正吸引人的应用,还是目前LBS推广的首要阻碍。”李丰认为,用户规模偏少,反过来又制约了商用的发展。
更令LBS创业者感到压力的是,开心网、人人网等传统互联网SNS社区,迟早将涉足LBS产业的竞争。
“相比较独立的LBS运营商,传统互联网社区运营商如腾讯等,无疑优势明显。”李松并不讳言这种竞争,在他看来LBS目前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门槛,传统SNS巨头的涉足,肯定会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宋铮对本报记者透露,之所以尚未与SNS展开合作,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可能很快会推出自己的(LBS)产品。”
事实上,这还不是独立LBS运营商面临考验的全部。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基于位置定位推送的广告模式,客户更希望采用“后付费”——即产生真实消费后,再从消费金额中按约定比例“返点”给LBS运营商。
但多位LBS运营商私下向记者表示,尽管该模式看上去“最靠谱”,但在执行中仍未被市场接受:“产生了付费,却收不到钱的案例比比皆是。”
李松认为,合理的位置推送模式,应该是将付费通道掌握在LBS运营商手上,以保证收益。但现实中,目前为止各大商家与LBS的合作基本还是免费。当记者提到有无可能将付费通道交付给LBS运营商时,一参与合作的商家果断表示:“这不太现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55

Range Rover起步3秒即爆網民:關Note7事?

1 : GS(14)@2016-09-17 17:32:38

內地網上近日瘋傳一輛Range Rover(內地稱路虎攬勝)在行駛中突然大爆炸的閉路電視影片,引來網民們熱議,紛紛揣測發生了甚麼事,懷疑是有人放炸彈炸爆了?還是三星Note7惹的禍?從畫面可見,事發於上月30日下午6時,當時出事的Range Rover正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未料起步3秒後,就突然爆炸,連車門也被炸飛。隨後有警員到場調查,Range Rover損毀嚴重,地上可見血迹斑斑。影片沒標明發生的地點、事發原因等,也沒有提到後續情況,但有傳司機當場死亡,事發地點疑為河北省三河縣。內地媒體則報道指,警方正調查事件。另有網媒昨日獨家報道,引述官方稱該輛Range Rover實為與保時捷飛車時爆胎,非發生爆炸。不過,報道才出街,就被一眾網民狂轟,紛紛表示:「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誰家汽車爆胎能XX把車門爆爛了?這?轆裡充的是氫氣麼?」網民反應:華晨:拉了一車三星Note7飛樣一子葉像:這都是Note7惹的禍瞬間-Turbo-AMG:突然想起前幾日路虎起步幾秒後爆炸的視頻,難道車主用的NOTE7,在車上充電呢喀納斯之子:讓你?瑟,讓你地板油起步,讓你買三星Note7!麥克TC:路虎攬勝行駛中突發爆炸!感覺像是炸彈謀殺 有知道情況的童鞋嗎?老修-易車365:這個路虎爆炸,是人為放了炸彈?才起步呀,定時的?麥兜3507: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誰家汽車爆胎能XX把車門爆爛了?這?轆裡充的是氫氣麼?淡藍藍天D:冒火還爆胎。文盲。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6/197725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49

十元起步低調富豪普基創辦人陳湖昌 打拼百億地產王國

1 : GS(14)@2017-01-02 16:47:29

2016-12-28 EW

近期,長沙灣一幢名不經傳的單幢樓,基座有批儲物櫃餘貨推售。這位早於十五年前已前瞻迷你倉需求,「起樓時一併起埋迷你倉」的發展商,叫普基發展。

乍看以為普基是老牌家族,原來創辦人陳湖昌,七三年才由廣州來港,身上僅有十元。他在短短十年間,由地盤工人做起,繼而涉足建築業,之後晉身發展商。新世界發展將於明年推售的西貢大型豪宅傲瀧,他佔四成三股份。近年,他更放眼世界,於澳洲黃金地段打造全幢甲廈及豪宅,並於國內投資天然氣、建設公路等等。目前,單計本港及澳洲等物業,保守估計身家逾百億。

他的友人透露:「他就像李嘉誠,憑精準眼光,加上銀行的協助,成就大事業。」由一無所有,至坐擁逾百億王國,這名從沒曝光的富豪謙遜回應:「我入了一個好行業,有好契機,這是天意吧!」

近年迷你倉大行其道,惟租金絕不便宜,觀塘工廈內、體積二十二立方呎的「豆腐潤」文件櫃,月租近三百元,只租不賣,用家被迫捱貴租。

長沙灣順寧道四百八十三號單幢樓順景華庭,大廈一樓有一批儲物櫃推售,每個體積由六十二立方呎起,售價一萬六千元起,只限業主購買,業主趨之若鶩,基於超額認購,管理處只好抽籤決定買家。

幸運買家蔡先生,居於順景華庭約十年。「屋企樓下有『迷你倉』確實方便,放很多大型用品,包括行李箱,嬰兒車、三輪車、玩具、書籍、厚衣服、油畫及風箏等。」他續笑言:「該廈吸引我的,還有單位坐擁露台,卻沒有窗台呀!」

長沙灣單幢盤順景華庭由普基發展,於二○○二年推售,主打實用面積四百多呎單位,入場費約一百六十萬元,每戶附送一個位處一樓的儲物櫃。

有份策劃該項目的一名測量師透露:「普基創辦人陳湖昌,有見區內商場空置多,靈機一觸,將屬商業契的一樓,闢作儲物櫃,等於將大櫃由屋企搬到樓下擺放,間接擴大單位空間!」

前瞻迷你倉需求

該名測量師續說,陳湖昌旗下獨資住宅樓,都擁儲物櫃及露台,堅持不要窗台。「當時,窗台不用計算地積比,零地價,賣樓則計算在內,賣到錢,所以,發展商一窩蜂起窗台,但陳生說,當一個房間只有五、六十呎,窗台會很礙眼的,假如房間面積逾一百多呎,有個窗台放東西則無妨。」

陳氏起樓構思人性化,曾為普基賣樓的一名代理高層,則讚他為人隨和念舊。「當時,陳生再三叮囑,你們身為龍頭代理行,但賣樓時要將就美怡置業(位處何文田的一家小型代理行),讓他們的客戶優先,皆因項目全靠美怡幫忙收樓的。」普基旗下單幢住宅及商廈,皆透過收購舊樓重建而成。

放棄窗台 興建露台

早在起樓前,陳湖昌首先涉足建築業,旗下多家公司專責拆卸、打樁等工程,除了本港外,遠在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利比亞大型工程,都接手來做。而較為本地建築界熟悉的是,七十年代後期,普基為越秀及麗新起過不少樓,包括越秀上環秀平商業大廈、灣仔秀華商業大廈及北角秀平中心等,麗新旗下九龍塘屋苑麗松苑及瑰麗新村等等。

隨着建築業根基逐漸壯大,陳湖昌除了發展單幢樓外,更一心向更高層次進發。「大埔大型住宅海寶花園現址,陳湖昌計過數,計劃競投,最後見規模過大而擱置。與他稔熟、時任中國海外主席孫文傑就憑着這盤數,成功競投建成海寶花園。」

普基則於一九八五年夥拍地鐵、武夷建築等,合作發展筲箕灣大型屋苑峻峰花園,項目於八七年落成,坐擁七百六十伙及四百個車位,普基持股一成二。

一名商界老行尊形容,陳湖昌擁有別人猜不透的精密腦袋。「他人棄我取,把握時間之精準,簡直出神入化!」

尖沙咀河內道普基商業中心全幢,是集團的地標物業,前身為舊樓,樓高四層,普基於八六年開始逐一收購,並於九四年商廈高峰期,將項目百分之四十六點六股權售予商人曾文豪,作價約三億五千萬元,相等於樓面呎價八千四百元,曾文豪於九七年金融風暴投資失利,九八年主動將普基股權售回給陳湖昌,作價僅約一億四千萬元,每呎僅三千三百元,為當年市價水平。

於九○年初,他夥拍麗新購入西貢大埔仔住宅地,作價約二億一千萬元,各佔一半股權,九七年間,陳氏承接麗新持有股權,作價二億六千萬元,及至九九年初,趁樓市小陽春覓得買家,將項目五成七股權,售予新世界及周大福,作價五億九千萬元,這一役買賣,陳湖昌帳面上賺凸,令他手持的四成三股權,變相「零成本」。

陳湖昌曾對友人說:「假如沒有這一次趁勢沽售,相信○三年後的漫長淡市,將非常難捱。」據新世界資料顯示,傲瀧擁有六百八十伙,將於明年首季賣現樓。

陳湖昌另外持有一幅西貢清水灣地皮,鄰近碧水新村,佔地零點九公頃,正計劃與本地某私家醫院合作,興建一間新醫院。

創業路上助陳湖昌一臂之力的,還有大型銀行,早於八十年代初,與陳氏相識微時的,不乏著名銀行家,包括恒生銀行「一姐」李慧敏,以及滙豐銀行首位女性華人總經理梁高美懿。多年來陳湖昌趁市況低潮,進行一個又一個收購,都靠銀行出手協助。

精密腦袋 出神入化

「情況有些像李嘉誠,一九七五年,李嘉誠在滙豐銀行支持下,得以鯨吞當時陷入困境的和記黃埔。在商業決定上,陳湖昌收料快,知道資金走向,市場行業興衰等等,因而進行一宗又一宗大買賣。」

於八八年間,陳湖昌舉家移民澳洲,之後趁着當地經濟低潮,大舉進行收購。目前,普基全資擁有悉尼市內黃金地段的全幢豪宅及甲廈,其中,豪宅Century Tower總樓面逾五十萬呎,現時悉數出租。地標甲廈Westpac Place總樓面更逾百萬呎,全幢由澳洲四大銀行之一的西太平洋銀行承租,並以銀行名稱冠名。近年來,陳湖昌則於中國內地,大舉投資建設公路及天然氣行業等等。

象棋高手 拆解殘局

「他是象棋高手,每次走過油麻地,只要有街邊職業棋手在擺檔,他總是不其然停下來,與之對弈,次次都贏!」陳湖昌友人透露,在生活上,殘局亦難不了他。一九四四年,他生於廣州貧窮家庭,六歲時,當裁縫的父親不幸病逝,他與兩名姐姐,靠母親撫養長大,六二年他考進廣州華南理工大學,主修工業建築及民用建築,然而,大學沒畢業,他已投身社會。

七三年,二十九歲的他,一心來港闖天下,當時身上只有十元,他先在華懋旗下多個葵涌地盤工作,除了做平水測量等工作,還要負責搬運建築材料,月入三百多元,夜間做兼職,在油麻地國際酒樓當侍應,月入約一百元。當年的酒樓總經理見他勤快及計數快,將酒樓的會計工作交予他做。

他憑着敏銳市場觸感,兩年後,透過炒賣紅牌的士牌照,賺來第一桶金,之後,夥拍投資老手樂基地產何秀基等,炒賣過中環甲廈環球大廈,住宅樓包括北角賽西湖大廈等,壯大了實力,才涉足建築界。

在事業成功後,他在內地捐款無數,包括家鄉廣東三水的各項建設,於八八年開始,每年不斷為中國網球隊捐款,培育歷屆網球名將包括李娜、彭帥、晏紫及鄭賽賽等。中國網球隊多次給予他銜頭,他沒有接受,惟他本身是網球愛好者,早已練得一手好波。

陳湖昌:地產業有好契機

記者日前找到陳湖昌,該名低調富豪表示不受訪,然而,友善回應:「很多人都比我有成就,我只是入了一個好行業,有好契機,這是天意吧!」

他證實,自己在畢業前一年,離開華南理工大學。「也許這樣,我反而沒有受專業束縛,以後的路,更加要努力走出來。」

「我剛做生意不久,就明白到,細銀行未必就龐大投資,幫得上忙,拍住大銀行,更有前途。」他更坦言,他當年亦特地使用孖士打律師樓,透過與專業人士交談,才能掌握市場脈搏。

撰文、攝影?地產組設計?美術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01

Ben Sir夫妻同心 西半山買樓收租 91萬元細單位起步 現持2000萬元豪宅

1 : GS(14)@2017-02-02 10:05:1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03&issue=20170202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人稱Ben Sir的歐陽偉豪,近年因為主持《學是學非》等一系列推廣粵語的電視節目而知名度大增,原來他在物業投資亦頗有心得。目前擁有西半山市值逾2000萬元豪宅的Ben Sir,將自己的事業及投資佳績,歸功於1991年與太太積極儲錢以91萬元買入筲箕灣細單位開始,跟着過去20多年兩口子同甘共苦積極向上,細屋換大屋,成功令物業資產不斷「升呢」。

明報記者 葉創成、攝影 劉焌陶

Ben Sir在今年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接受訪問暢談買樓心得,透露他在5年前的2012年農曆新年,決定「扑鎚」以1300萬元買入心儀已久的羅便臣道雍景臺兩房逾千呎單位。他在訪問一開始便向記者講述該單位的優點,「我間屋個圖則好靚,逾千呎的兩房單位,兩間房在廳的旁邊,俗稱『飛機房』;而在主人房套房內,衣帽間、洗手間及衣櫃一條直線排開,即使我在房間內沐浴更衣,也不會嘈住在牀上面休息的太太,從中可見太古當年設計的心思。雍景臺只有少量單位這樣開則,全港亦甚少同類單位,因為罕有,故價錢貴得有道理」。

與太太合力儲錢 畢業3年即買樓

地產代理的數據顯示,上述同類單位近日成交價已突破2000萬元,較Ben Sir於5年前的買入價升逾五成;不過,Ben Sir強調,自己於1988年投身社會工作後,過去20多年與太太兩口子同甘共苦積極向上,一步一腳印、細屋換大屋,近年始能買入西半山太古豪宅這心頭好;目前該單位暫作出租用途,兩人退休後料收回自住。

Ben Sir回憶道,自己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葛量洪教育學院就讀時,認識了當時女友、現任太太Cindy。兩口子於1988年畢業後,於同一小學任教,他專教體育,月薪只有7000元;而兩人都以早日買樓結婚為目標,故暑假也不會像其他教師一樣去長途旅行,儲起大部分收入準備買樓,結果1991年便成功以首期9.1萬元再借九成按揭,作價91萬元買入筲箕灣廣場一個300多呎單位,並且將該物業出租以幫補供樓開支,「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認識一個信得過的人屬十分重要,伴侶如是、朋友如是,我很慶幸自己的另一半都鍾意儲錢買樓」。

金融風暴蝕讓杏花邨 轉戰半山

1995年前結婚前,Ben Sir沽出筲箕灣廣場,轉為買入杏花邨單位,作為兩人婚後的愛巢,他自豪地說:「我們結婚前已安排好晒,不會結婚後還要租樓住,寄人籬下」,婚後他在中文大學修讀英文及中文的學士及碩士學位,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鋪路。

雖然Ben Sir於1995年購入杏花邨單位後,曾錄得可觀升幅,惟受累於亞洲金融風暴,該單位於1999年已跌穿Ben Sir的買入價。當時Ben Sir留意到,雖然西半山住宅樓價期內仍錄得跌幅,惟表現卻遠遠跑贏杏花邨等藍籌屋苑,故他寧願蝕讓沽出杏花邨單位,也要在西半山置業,其間他與太太更曾搬回家人的杏花邨單位暫住數個月,直至同年始以390萬元買入西半山列拿士地臺單幢樓的兩房單位。他笑說,該西半山單幢樓的發展商屬中小型,並且位於橫街窄巷,但能夠進駐心儀地段,亦已心滿意足:「好像追女仔一樣,如果你又要身材好又要靚又要有學歷又要有家底,每樣條件都要求最好,恐怕香港小姐也難符合要求。同樣道理,買樓亦要有取捨,我選擇了西半山地段,在其他方面便不能要求太多」。

樓價料高位橫行 年輕人可入市

Ben Sir於2005年獲香港科技大學語言學博士後,開始在中文大學任教,收入亦大幅提升;2008年金融海嘯後,他把握樓價大跌的良機,以300萬元買入西半山輝煌臺兩房單位,作為收租用途。不過,在2012年買入羅便臣道雍景臺兩房逾千呎的單位前後,他已沽出列拿士地臺單幢樓及輝煌臺單位,以「兩個細單位換一個大單位」。近年不少投資者均以加按借錢再買樓發達,惟Ben Sir卻對此耍手擰頭:「其實我2012年以1300萬元買入雍景臺,已經將所有彈藥都攞晒出來,已經去得好盡。我覺得加按是危險的,因為這是未還清舊債再借新債,本質上等於賭博;萬一樓價掉頭大幅下跌,不止加按者會被迫賣樓,銀行體系亦會有危險」。

過去20多年Ben Sir細屋換大屋一步步致富,惟他預測,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本港住宅樓價料於高位橫行,故「買樓發達」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如此,他仍建議有能力的年輕人目前可入市買樓:「近年政府稅務辣招盡出,壓抑投資需求,惟樓價仍然逼近歷史高位,可見剛性需求很強;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我真的見不到樓價有大跌空間。但樓價畢竟已升抵歷史高位,目前再去買樓並非望樓價升,只是希望有一個自主空間,方便組織家庭及學習進修,等事業有成後再細屋搬大屋」。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02-02 10:05:3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1&issue=20170202
愛徒當補習天王 擁7000萬元物業
文章日期:2017年2月2日
Share  
【明報專訊】年約30歲、年薪達數千萬元的中文科「補習天王」林溢欣,昔日就讀中文大學中文系時,曾是Ben Sir的學生;林溢欣畢業後與Ben Sir仍然密切聯繫,兩人更曾於2012年合資200多萬元買入灣仔商場一舖位收租。

早前有報道指林溢欣擁有物業的市值逾7000萬元,記者在是次訪問中談到此事,Ben Sir笑說,「佢(林溢欣)有咁高收入,買到咁多單位也很正常」;Ben Sir又強調,即使樓價近年大漲小回,惟他任教的眾多學生中,有能力買樓的大有人在,「我覺得對於有質素的後生仔來說,買樓並不是甚麼大問題」。

自問年紀大 難轉行

不過,Ben Sir強調自己安於現狀,無意像林溢欣一樣到補習界發展,「佢(林溢欣)在公開試成績好好(編按: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3A),我個底無佢咁好。我覺得每個人也要有自知之明,我已經一把年紀了,怎會還可以吸引到10幾歲的學生來補習呢?我只會吸引到這些學生的父母收看我的電視節目」。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01

反對率50% 林鄭「起步艱困」

1 : GS(14)@2017-04-06 07:34:51

【港大民調】【本報訊】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特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選舉翌日至30日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林鄭評分為55.6%,支持率為43%,反對率為50%,比董建華及曾蔭權當選時低10幾分,不過仍較梁振英當選時高。梁當選時民望評分為51.5%,支持淨值為負13個百分點。深入分析,年紀越輕市民越反對林鄭出任特首,而且對今年特首產生過程越不滿,認為林鄭起步仍艱困。港大民研計劃3月27至30日以電話訪問逾千名市民,有55%市民認為林鄭出任特首會比梁振英好,認為比較差的有11%。


近八成年輕人不支持

另外有高達50%市民不滿意整個特首產生過程,不過仍較2012年特首選舉的59%為低。值得一提的是,43%市民認為林鄭在參選過程中沒做到面對全港市民,比2012年梁振英仍高6個百分點。深入分析,18至29歲受訪者反對林鄭出任特首高達79%,支持僅16%;而30至49及50歲以上兩個年齡組群,對林鄭支持率分別為41%及54%。民研計劃研究經理李偉健分析,綜合而言,市民對是次特首選舉評價比上屆稍有改善。從民望數字看,林鄭仍然起步艱困,能否迎難而上,則有待觀察。另外,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昨在其網上專欄「鍾言亦議」建議,林鄭要比梁振英更誠實謙厚,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走霸道,帶領香港走出困局。■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06/19981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51

起步仆倒柯文哲自嘲:跑道彈性好

1 : GS(14)@2017-04-08 20:44:02

因為一句「香港很無聊,香港一個小島有甚麼好看的?」繼而引發港台風波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日視察世界大學運動會主場館時,不知是否心不在焉,當他落場試跑時,不料起步3秒就因重心不穩仆倒在地,整個人趴在地下!柯事後自嘲,跑道不錯有彈性,影片掀熱議,其跌倒的畫面更成網民改圖對象。



起身跑完全程 面露不悅

世大運今年8月登場,作為開閉幕主場館、田徑賽事場地的台北田徑場,當局斥資1.7億新台幣(約4,300萬港元)修建,人稱柯P的柯文哲昨前往台北田徑場,視察世大運場館整建進度,其間親身落場試跑,和世大運培訓選手、吉祥物熊讚賽跑。第一次鳴槍起跑時,因熊讚偷步,要重新開始,接着第二次鳴槍,意想不到的事終於發生,柯前腳一腳踏出,就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倒,還趴在賽道上。柯隨後自行起身跑完全程,但表情凝重顯露不悅。他會後打趣說,一切還好,不過這代表跑道還不錯,還滿有彈性的,他接着又說:「做甚麼事情都要好好準備,標準動作應該是先跑一圈暖身過再跑,像這種沒準備要突然跑都會受傷。」跌倒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網民笑稱:「連跌倒都這麼萌,唉呦真受不了」。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8/19983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65

慶委會拒讓場 7.1遊行或分散起步民陣擬申銅鑼灣多處作起點

1 : GS(14)@2017-05-14 10:44:35

■民陣擬申請在銅鑼灣其他地方作7.1遊行起點;圖為去年遊行人士行經銅鑼灣的情況。資料圖片



【本報訊】早前康文署通知民陣,以慈善團體可獲「優先考慮」租場為理由,將今年7.1當日維園6個足球場租予各界慶典委員會,令今年7.1遊行無法在足球場起步。慶委會執行主席鄭耀棠指,他們過去10多年也不獲批租用維園足球場,「我?家批一次喎,畀個公道我啦」,又稱為防衝突,不會在7.1借出部份場地予民陣。民陣召集人區諾軒稱,不排除用「遍地開花」方式,申請銅鑼灣多個地方作7.1遊行起點。記者:莫劍弦慶委會執行主席鄭耀棠出席港台節目時稱,今次慶委會舉辦中國航天科技展覽,規模非常龐大,當中包括一些大型展品如神舟太空船返回艙,又有機械人表演打羽毛球等,所以必須租用維園全部6個足球場,預計有20萬人次到訪。對於民陣批評康文署「屈機」優待慶委會租場,鄭反駁稱過去10多年,慶委會亦曾試過申請租用維園足球場,但一直不獲批准,認為今次康文署做法公道,希望各界可公平看待事件,「(慶委會)10幾年(間中申請),我?家批一次喎!畀個公道我啦,一次都唔畀,冇理由啫!」又稱早前傳媒報道慶委會獲批場地,「同事高興到不得了,『阿媽得咗喇』!」



民陣召集人區諾軒

鄭耀棠︰人雜會打交

但他強調,慶委會仍未正式接獲康文署批出場地通知,他向康文署了解過,得悉目前仍在審批過程中,尚未確定獲批租用場地。對於民陣擬與他們磋商,在7.1當日借出足球場部份時段作7.1遊行起點,鄭耀棠表明不會答應,他擔心不同訴求人士聚集,可能引起衝突,作為主辦機構恐怕難以承擔有關責任,「人一雜起上嚟,打交都有份,邊度負得起呢啲責任」。對於鄭耀棠表示拒絕讓場予民陣,民陣召集人區諾軒回應稱,足球場從不是民陣專利,直言「(慶委會)要用用飽佢」,現時問題是康文署審批制度有漏洞,容許掛慈善羊頭、賣非慈善狗肉而已,而民陣也不強求慶委會「施捨」,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民陣計劃向警方申請在銅鑼灣其他地方作7.1遊行起點,包括東角道、記利佐治街及中央圖書館對出馬路等,讓遊行起點遍地開花,但他承認若以不同地方作7.1遊行起點,遊行效果會受到影響,但他呼籲參與者屆時避免與其他人士發生衝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4/20020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