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o首度調整全天候基金投資策略,風險平價理念遭質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1596月晚些時候,當債券市場經歷了連續兩個月的驚濤駭浪後,Ray Dalio召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的客戶,告訴他們旗下旨在應對各種市場情形的全天候基金(All Weather)的策略對於利率變動過於脆弱。
據當時的參會者向彭博透露,Bridgewater在會上引述其數月的研究,表示其全天候基金所持有的不同資產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被低估,正在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據披露的數據顯示,到了6月底,Bridgewater已經拋售了足夠的美債和Tips,使得該基金對利率最敏感的資產減少了370億美元。
這一舉動對於Bridgewater是非常罕見的。正如名字所顯示的那樣,全天候投資策略本身就是為了能在絕大多數經濟環境下產生回報,避免在經濟前景變化時調整資產配置。據客戶表示,全天候基金二季度8.4%的虧損主要來自於其560億美元的Tips持倉。
關於全天候交易策略的全面介紹,詳見華爾街見聞「逆天的Dalio——全天候交易策略」系列。
全天候基金與類似基金的下跌,包括Cliff Asness的AQR資本和Invesco,顯示出Bridgewater引領的「風險平價(risk parity)」策略會讓投資者暴露在利率走高的風險之下。而Tips的拋售潮更讓一些基金雪上加霜,包括債券之王格羅斯所管理的Pimco Total Return Fund。
華爾街見聞近日報導了瑞銀對風險平價策略的質疑,瑞銀全球資產配置分析師Ramin Nakisa認為:「這只是未來的預演。」他認為6月份的美債和Tips拋售潮只是一次「帶妝綵排」,顯示美聯儲真正開始收縮其購債計劃時所出現的波動性。
知情人士稱,Bridgewater6月份拋售美債和Tips並非是對市場的應激反應,而是長期研究的結果。此次變化是Bridgewater自1996年使用全天候策略以來首度對其作出重大改變。這次修正將在不影響該基金收益目標的情況下,在未來3-5年時間內減少基金約20%的波動,全天候基金的回報目標是超過現金回報5到7個百分點。
據Bridgewater5月份披露的數據,全天候基金自1996年6月啟動以來到今年3月,其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3%。
但如GMO的Ben Inker等一些傳統派的基金經理認為Bridgewater引領的「風險平價策略」的成功主要歸功於30年的債券牛市,因為執行這一投資策略的基金會將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債券和相關的工具。Inker在2010年3月的GMO白皮書中表示這一策略所帶來的「低風險和高回報」基本上「是錯覺」。
Clifton Group的投資經理Thomas Lee認為,多年來,對於風險評價策略最大的質疑就是其過度的利率風險。
而Bridgewater的聯席CIO Robert Prince在今年一月回應這些批評時表示利率走高基本上是由於經濟狀況改善或者通脹走高,在這種情況下,全天候基金在債券上的損失能夠被商品和股票上的收益所抵消。
Prince認為,例外情況可能是諸如美聯儲導致的流動性極端收縮或金融體系崩潰帶來的所有資產下跌等小概率事件。這些事件的影響是短期的。
自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逐步退出QE後,美國的股市和債市在5月和6月同時遭遇拋售。
據5月公佈的數據,Bridgewater的全天候基金在美債和其他名義債券上的敞口相當於其淨資產的48%,對Tips的敞口達到70%,這是由於其槓桿操作所致。該基金在2010至2012年間收益於其Tips持倉,獲得了16%的年化收益。知情人士稱,這促使Bridgewater在今年初啟動了一項研究,分析為何基金收益高於預期,這一研究的成果讓Dalio得出基金對於「真實」收益率的風險敞口過高。
Sorensen向彭博表示:「(Bridgewater)開始對沖的時刻並非是風險真正存在的時刻。如果你一開始就對股票和債券對利率變動的高相關性作出完全的對沖,那你就不可能賺那麼多錢。」
槓桿比率偏低,德意志銀行再遇資本金不足的質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592
在4月份增加30億歐元的資本金後,德意志銀行的聯合首席執行官Anshu Jain聲稱,該銀行已經擺脫了對資金的「渴求」。但4個多月後,德意志銀行再度成為質疑的焦點,並試圖說服投資者和監管者它的資本金充裕。

WSJ稱,德意志銀行新CEO上任後就制定出了一個提高銀行資本比率的計劃,這令該銀行降低權重風險資本超過1000億歐元。在巴塞爾協議III的規則下,算上新增的資本金,德意志銀行的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已經從2012年初的6%上升至10%。
但是,投資者和分析師現在都在關注該銀行的槓桿比率。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在巴塞爾協議III的規則下,德意志銀行的槓桿比率僅約為2%,為同類銀行中最低水平之一。在該規則要求下,德意志銀行需要將槓桿比率增加至3%。
在面對資本金不足和槓桿比率較低批評的時候,德意志銀行並不孤獨。巴克萊也迫於監管壓力通過發行新股增加了資本金。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認為,法國和西班牙一些銀行的資本金同樣不足。
一些分析師認為,銀行業缺乏透明性和監管機構沒有迅速制定出衡量風險的明確方法是導致人們懷疑德意志銀行和其它歐洲銀行的原因。監管機構和投資者指責銀行低估真實風險水平的重點放在了衡量風險的方法上。
銀行業高管也對此頗有怨言。法國興業銀行的CEO Frédéric Oudéa稱:「我認為,針對槓桿比率這個詞,我們就有3、4種定義。因此,這有點混亂。」
雖然巴塞爾協議III規則擁有計算槓桿比率更嚴格的方法,但是歐洲大多數銀行都按照最近批准的方法來計算。德意志銀行上個月稱,根據新批准的規則,它已經滿足了3%的槓桿比率要求。
Union Investment的組合經理Helmut Hipper表示,雖然仍然許多監管還不清楚,但是我對這種情況持樂觀態度。他還補充表示,德意志銀行能夠在不發行更多股票的情況下滿足槓桿比率要求。
巴塞爾協議III從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份分階段落實,但是許多投資者現在就希望它完全實施。自7月末,德意志銀行的股票已經累計下跌了7.3%(截至週三收盤)。
對青蛙王子存貨周轉天數的質疑 天水碧
http://xueqiu.com/1020534698/25718720關於「歲寒知松柏」(歲寒兄)對青蛙王子存貨周轉天數的質疑,我非常不認同。同時也非常不認同Glaucus在做空報告中將青蛙王子的存貨周轉天數與強生的存貨周轉天數做對比。態度認真的投資者可以自己到網上下載強生(NYSE:JNJ)2012年的財務報告,網址為:
http://secfilings.nyse.com/files.php?symbol=jnj&fg=24 …。
報告第4頁的segments and business處明確寫明:強生主營業務由3大塊構成---消費業務、製藥業務和醫療儀器診斷業務。關於消費業務,報告明確寫明:消費業務由以下數個子板塊構成:嬰幼兒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創傷護理、婦女健康護理、營養品、非處方藥品、健康保護。
報告第36-40頁明確寫明了強生消費業務、製藥業務和醫療儀器診斷三大業務收入,其中,如果把消費業務全部加總,其收入也只佔強生總收入的21.5%而已。
由此看來,將青蛙王子與業務大相逕庭的強生作對比實在是100%不合適。歲寒兄將青蛙王子的存貨周轉天數與強生作對比,下結論為:10分鐘就能看出造假,此結論大大的不妥。如果說歲寒是因為不瞭解強生的詳細情況而妄下定論,那麼Glaucus將青蛙王子的存貨周轉情況與強生作對比則完全是為了混淆視聽從中漁利,Glaucus主體機構設在美國,是美國的投資公司,他們會不知道強生的收入組合狀況?
還有一點,我要說明,如果大家硬是認為青蛙王子的存貨周轉天數快了,那麼請大家看看前不久剛被收購的美即控股(HK 1633),同樣是身處競爭激烈的皮膚護理行業,只不過是美即控股針對的女性成人,其2012年存貨周轉天數不到25天。難道美即控股也造假了?
至於歲寒兄所說的「相對於同行而言有很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極高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我們既然知道了不能拿強生出來說事,現在我們來看看上海家化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狀況,其2012年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55%和14%(實際所得稅率為13%)。青蛙王子2012年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45.9%和15%(實際所得稅率為19%)。高嗎?一點也不高!
再讓我們看看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上海家化2012年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6天,青蛙王子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24天。有異樣嗎?考慮到上海家化的毛利率比青蛙王子高出近10%,這樣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差距也就容易理解了。比如美即控股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雖然為58天,但它的毛利率達到76.6%!
如果論及固定資產情況,大家可以仔細看看。2012年,上海家化的固定資產/總收入為4.8%,而青蛙王子的固定資產/總收入為11%。同樣的,美即控股的固定資產/總收入為2.4%!
綜上所述,我認為光從財務數據上看,青蛙王子是沒有問題的。
質疑上市公司的新難題 「天地俠影」PK 廣匯能源案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36一個在互聯網上連續質疑中國股市各種「造假」行為的個人投資者,被以「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刑拘。
汪煒華針對廣匯能源的質疑,往往只是推理,並沒有證據支撐。這也是一直以來質疑上市公司者普遍缺失的地方。曾有網友提出過這點,但汪認為這應該交給證監會去調查。
這種質疑者正在成為一個日益蓬勃的新群體。如何處理他們與公司之間的爭議,成為最新的難題。倘若汪煒華如其所堅稱的那樣並未從中獲得不當利益,則此案的處理結果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風向標。
「警察來了」,2013年10月12日上午10點20分,用手機發了這條連標點都沒打的微博之後,汪煒華失去了自由。
當天下午,警方向汪的家屬出具了「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拘留通知書》。兩天後,汪煒華從中國最東面的上海,被押送至最西面的烏魯木齊,羈押在當地一間看守所裡。
在網絡上,他叫「天地俠影」。這個ID以投資大師朱利安·羅伯遜(老虎基金創始人)一張經典黑白側臉照為頭像,活躍在新浪微博、雪球(一個投資者社區)等社交網站上,對中國股市裡的幾乎所有群體——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券商、小股東、證監會以及股市本身——時常報以尖銳的指責,是小有名氣的「刺頭」。中國股市裡各方的「造假」問題,是其最常抨擊的問題之一。
生活中,43歲的汪煒華,是一位與妻兒安逸地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全職股民」。他此前是墨爾本大學一位網絡通信領域的研究員,過去長年生活在校園裡。三年前辭職,成為個人投資者。
「很宅、書生氣太重」,是家人對他的評價。儘管在澳大利亞生活了十幾年,他堅持拿中國護照,並曾公開說因孩子們拿了澳大利亞護照「很難受」。
汪煒華突然被帶走後,其妹夫於淼已委託律師在烏魯木齊會見了他。被羈押在烏魯木齊的半個多月裡,汪只被提審了兩次。不過,警方對其律師表示,汪的情況不適宜取保候審。
於淼也托律師問他是否同意「低頭認個錯」,以便斡旋和解,但至10月28日,汪堅決拒絕。
「其實我們已在這附近盯了好幾天」
「他這次已回國待了3個月,正好也該回去了,聽說被公司報案後,家裡也提過讓他趕緊回澳大利亞,他不同意,覺得自己沒錯,也沒當回事。」
汪煒華此次被警方帶走,與一家新疆公司廣彙集團有關。在這家公司向其所在地烏魯木齊的警方報案後一個多月,汪煒華因「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被當地警方刑拘。
廣彙集團是新疆最大的民營企業,涉足能源、房地產、汽車服務和機械工業等產業。公司實際控制人孫廣信,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常客,2013年以225.7億元的財富值排在第26位。
2012年10月以來,汪煒華不斷在網上對廣彙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廣匯能源(600256.SH)提出種種質疑,大到其投資項目的價值、財務手法的合規性,小到公司公告裡的筆誤。
廣匯能源是被汪煒華隔三差五「貶損」的上市公司之一。貴州茅台、中國建材和蘇寧云商等幾家上市公司也是他長期質疑的對象。汪煒華亦以此為傲,他的個人博客名就叫「投資,從質疑開始」。
40歲以前,汪煒華先後就讀和工作於五所大學,擁有自動化控制和網絡通信兩個領域的碩士、博士學位。但他卻公開說自己「流著金融的血液」、「投資是我的生命」。
他時常在博客裡提及自己並不算長的資本市場經歷:1990年代在新加坡留學時,他短暫投資過期貨,2006年後開始在澳大利亞股市投資股票,2009年開設博客評論中國股市。在參加了一些模擬炒股活動後,他於2010年進入A股市場,時虧時賺,自稱在摸索從業餘走向專業。
在2013年8月下旬,除了一貫的發帖質疑,汪煒華還通過電子郵件向中國證監會、新疆證監局舉報稱,廣匯能源「曲線買賣自家股票,涉嫌嚴重違規」。
根據汪當時張貼在微博上的郵件截圖,其舉報內容來自對廣匯能源中報內容的分析和推測。這個舉報行為亦曾引來不少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8月27日,一位自稱「廣彙集團督查預警部」的員工,加了汪煒華的QQ,稱集團上下欽佩汪的執著,並試圖與汪交流。
但汪聽到對方提及自己是在「詆毀」廣匯能源後,只是回應說「我只是獨立的投資人,也不曾融券做空廣匯,背後更沒什麼資本的力量」,以及「願意和孫廣信交流」(幾個月前孫曾在股東大會的交流活動中表示願意見見「天地俠影」)。沒待對方表明意圖,便直接把對方刪除。
當晚,廣匯能源發佈澄清公告,列舉了一些自查情況,否認了汪煒華的「推測性言論」。
此後,在廣匯能源官網的投資者互動平台裡,公司對此事回應稱,「已經正式採取相關法律措施與司法程序」,同時還告知媒體:「天地俠影」近兩年來就一直在網絡上發表一些對公司不利的信息,對投資者有誤導作用,公司已向相關部門報案。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在廣匯能源發佈澄清公告之後,多家新聞網站出現了一條沒有作者署名的文章《廣匯能源發佈澄清公告資本圈「秦火火」或遭起訴》,把「天地俠影」與秦火火、網絡造謠等時下熱門詞語聯繫起來。
第二天,8月28日,汪煒華再次向證監會發去郵件,稱有網友告訴他「某些人試圖給我扣一頂敲詐的帽子」,並表示自己「無法接受」廣匯能源在澄清公告裡對自己行為的定義——某些個人利用網絡虛擬身份,屢屢憑藉主觀臆斷對公司進行的惡意評判和謠言惑眾行為。
此時,汪煒華也把這起風波告訴了家人。他2013年6月回國探親,和父母、妹妹一家居住在上海。
「他這次已回國待了3個月,正好也該回去了,聽說被公司報案後,家裡也提過讓他趕緊回澳大利亞,他不同意,覺得自己沒錯,也沒當回事。」於淼說,「我不炒股,根本不知道廣匯是一家很有實力的企業,以前只知道有個籃球隊叫廣匯。」
採訪過汪的一位記者,當時也在QQ上提醒他「說話小心點」,汪只是回答說,沒事,謝謝關心。
此後,汪煒華照常活躍在網上,包括談論廣匯能源。大約是因為這起風波,9月他在微博上提議,證券法理應規定投資者、記者第三方合理質疑上市公司的權利;也抱怨「在中國,如果大膽質疑上市企業存在嚴重問題,上市企業就扣你一個帽子『秦火火』」。
沒有任何徵兆,10月12日上午,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警官和陪同的上海警察,在上海敲開了汪煒華妹妹家的門,並對家裡進行了搜查,帶走汪煒華和家中三台電腦。「其實我們已在這附近盯了好幾天」,一位烏魯木齊趕來的警官對於淼說。
當天下午,警方向汪的家屬出具了「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拘留通知書》。兩天後,他被帶到烏魯木齊。

(李伯根/圖)
「天地俠影」的下落
就在汪煒華被警方帶走的第二天,10月13日深夜,一則《「天地俠影」被抓 廣匯能源「做空」警報解除?》的文章,出現在網上。
此時,外界知情者並不多,一些財經社區網友和財經媒體還在四處打聽「天地俠影」的確切狀況。
就在汪煒華被警方帶走的第二天,10月13日深夜,一則《「天地俠影」被抓 廣匯能源「做空」警報解除?》的文章,出現在網上。
這篇署名為「鄒光祥」的文章稱:13日,人民網記者從新疆有關方面獲悉,因在網絡上大規模發佈報告質疑廣匯能源,一名網名為「天地俠影」的網友12日在上海被新疆警方控制,罪名可能涉及造謠誹謗和破壞邊疆經濟社會穩定。文章還提到,接近廣匯能源的知情人士稱「廣匯能源懷疑有人惡意做空和造謠誹謗」。
不過,這篇文章並沒有出現在人民網上,只是在網絡上流傳。經向內部人士瞭解,鄒光祥並不是人民網記者,而是其附屬機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一位評論員,負責該網站財經頻道一些評論文章的撰寫。
鄒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因為案件還在進行中,人民網並沒有簽發這則稿件,於是他張貼在自己的個人博客和微信公共賬號上了。
此後幾天,鄒又發表了兩篇有關廣匯能源的文章,一篇發在其微信公共賬號上的《熱點直擊:廣匯能源獲准主導開發新疆喀木斯特礦區》,一篇是刊發於人民網的評論《有效監管、依法打擊資本市場網絡謠言》。兩篇文章,均將「天地俠影」事件與「國家層面部署開展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相聯繫。
經南方週末記者檢索,2013年6-9月,鄒在人民網上發表過多條有關廣匯能源的稿件:《廣匯聯手殼牌或重構中國能源格局》、《「哈氣」來襲 廣匯能源海外戰略「結果」》、《市場負面情緒釋放 金融機構力挺廣匯能源尋因》等。
不過,關於這一事件,始終沒有官方信息,烏魯木齊警方始終未就此事發聲。
10月21日,汪煒華的朋友代其將《拘留通知書》照片張貼在汪的微博上,「天地俠影」的下落,才算真正被外界所確知。
與廣匯的恩怨
汪煒華質疑的一種類型,是通過推理提出疑問並判斷其造假。另外一種,則是針對廣匯能源投資項目的真正價值進行事實上的質疑。
因為在社交網站上的發言極為頻繁,汪煒華與廣匯能源「交惡」過程可謂「全程直播」。
汪煒華為什麼會「挑」中廣匯能源,外界無從得知。僅從其網絡發言來看,兩位明星「大佬」對這個公司的關注,可能是某種刺激。
從2009年開設博客以來,汪煒華無數次表達過對「資本大佬」們的不屑。他曾說過,股票是否掙錢是其次,發現問題,挑戰權威,挑戰市場,是股票投資的樂趣所在。
廣匯能源,正是一些「大佬」們的關注所在。2012年10月20日,汪煒華看完網友發佈的一篇廣匯能源分析後評論說,「一直感覺,廣匯能源就是公司和王亞偉一起吹起來的大泡泡。」王亞偉是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廣匯能源曾被其所管理的基金重倉持有。
隨後他在和網友的討論中說道,自己「沒興趣研究」這個公司,但聊著聊著,他就開始分析廣匯能源的產品細節。
第二天一早,他又看到了另一位「明星」私募但斌等人組成調研團前去新疆拜訪廣匯能源,但斌在微博上說此行「大腕云集」。汪煒華稱,沖這四個字,「逼著」自己把廣匯能源的中報看了一遍。
自稱「花了兩個小時」看完中報,他得出的結論是廣匯能源「必死無疑」——這是汪在網絡上一貫的語言風格。在評價其他上市公司時,他用過的詞語有「離破產不遠」、「已經垮了」、「銀行黑洞」……激動起來,證監會也被他痛罵。
這天下午,他在網上張貼了一篇三千多字的分析文章,根據對公司中報等資料上的一些細節的分析,提出了「財務欺詐」的結論。比如,他認為該公司某項目早已竣工,但77億元的在建工程沒有納入固定資產,是公司意圖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來調整公司利潤指標。
這篇文章在雪球網裡引來了稱讚和批評,有人說「有點魯莽」,他連新疆都沒去考察過就「大叫」,也有人建議他「用詞緩和一點,不要用結論性判斷」,但他堅稱自己說的是「事實」。後來,他在微博上解釋過自己的風格:我不喜歡說模棱兩可的話……我喜歡斬釘截鐵,這樣錯也能錯得明白。
在此後一年裡,他多次在各種細節上對廣匯能源的財務問題提出類似這樣的質疑和判斷,亦讓廣匯能源不得不一再澄清應對。比如廣彙集團2013年初發佈的一次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裡,被他留意到公司控制人孫廣信持有的70幅字畫估值高達35億元。
這是汪煒華質疑的一種類型,通過推理提出問題,並判斷指責廣匯存在違規、造假等行為。另外一種,則是針對廣匯能源投資項目的真正價值進行事實上的質疑。
比如,廣匯能源2011年參股了位於哈薩克斯坦東部齋桑地區的一個油氣項目,汪煒華發文說,「哈薩克斯坦東部、北部、中部沒有油氣田分佈」。後來在廣匯能源股吧裡流傳的一篇《「天地俠影」十宗大罪狀》文章裡,這一句話是其罪狀之一。
汪煒華在微博上曾說過,這句話引述自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撰寫的一篇題為《哈薩克斯坦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現狀》的文章。南方週末記者的確在使館網站上找到了這篇文章,不過也發現這一說法的確存在爭議——在另一些石油類專業期刊上,南方週末記者查詢到,也有其他文章提及,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曾勘探過齋桑地區,並認為可能有油氣藏,2005年後新的勘探認為此地區蘊含巨大油氣潛力。
另一個他後來受到指責的說法,是其文章裡提到的,廣匯能源哈密淖毛湖煤田「煤層厚度僅15米,埋藏深度平均130米」。這一涉及資源價值的數字,與廣匯能源的說法並不一致。
汪引述的是全國地質資料信息網上,新疆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2008年完成的《新疆伊吾縣淖毛湖煤田廣匯露天礦勘探報告》,這份資料也曾在廣匯能源公告裡被提及。
根據南方週末記者的查證,這個煤田被多次勘探,其煤層平均厚度數據,還有過19米、25米和30米等多種說法,其中30米的說法來自2012年的新疆煤炭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為廣匯能源出具的一份報告。地質專業人士指出,不同鑽井結果不同,勘探數據之間有差異很正常。
目前廣匯能源在回覆投資者諮詢時使用的是30米這一最大口徑。
而130米埋藏深度的說法,在汪引述的那份勘探報告中並未看到。有可能是他把報告中的「地層厚度」的概念,錯誤地等同於「埋藏深度」。
汪煒華的連續質疑,也曾吸引到財經媒體跟進報導。此後,廣匯能源在官網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對此先後回應稱:
針對部分以不知名媒體及個人名義發佈的各種不實消息及言論,以達到脅迫上市公司獲取不法收入目的的惡劣行徑,公司也決不姑息,保留運用法律手段追溯的權利!
與無知小人針鋒相對,並不能展示公眾公司的投資價值與經營智慧,反倒落入空方陷阱。
不過,在發表第一篇分析廣匯能源的文章中,汪煒華就在開頭寫了條聲明:「本人從不做空,沒有融券賬戶,更不持有任何相關的廣匯能源融券頭寸」。這一年來,他十次以上反覆重申自己只看空,不做空。遇到聊得來的,就多解釋一句「國內融券成本太高了,不想給證券公司打工」。
質疑的缺環
這只是推理,並沒有證據支撐。這也是一直以來汪煒華質疑鏈條的缺環。曾有網友提出過這點,但汪認為這應該交給證監會去調查。
幾番過招,汪煒華算是上了廣匯能源的「名單」,2013年中的股東大會上,廣匯控制人孫廣信表示願意見見「天地俠影」,汪聞訊後也在微博上回應:「下次回國,有可能,我樂意去新疆廣匯看看」。
而研究廣匯能源,也成為汪的日常功課。2013年8月初,他發了條微博說,中報陸續出台,至今一份未讀,今年他最想讀的中報只有兩份。一份是廣匯能源,另一份則是同樣被他持續「貶損」的貴州茅台(那也是資本市場「大佬」們廣為關注的一隻股票)。
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份他所期待的中報,成為了他被拘的導火索。
8月23日晚,廣匯能源發佈了有關十大股東的中報補充報告,一個名列第四大股東的自然人張建國引起了汪的關注。經與其他網友一同「挖掘」,發現了一位新疆商人張建國,其名下公司曾從廣匯能源獲得過1.5億元委託貸款。
借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廣匯能源通過放貸給張的公司,再假手於張個人,通過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融資加槓桿,買進超過5000萬股的廣匯能源股票,也就是廣匯能源曲線炒作自家股票,「嚴重違規」。
不過,這只是推理,並沒有證據支撐,外界也不可能看到廣匯能源的資金流動情況。
事實上,這也是一直以來汪煒華質疑鏈條的缺環。曾有網友提出過這點,但汪認為這應該交給證監會去調查。
起初,廣匯能源並沒有對此進行回應,直到後來汪向證監會舉報。
根據於淼的描述,證監會回郵要求汪向新疆證監局郵寄舉報信,汪嫌麻煩只是找了新疆證監局的電子郵箱發了郵件過去,並沒正式郵寄,「也不知道算不算數」。
至於為什麼要舉報,汪在微博上曾說,「我本沒想過要向證監會舉報……廣匯迷們群起攻擊我本人。」因持續「唱空」廣匯能源,汪煒華早已成為一些廣匯能源小股東的眼中釘,在股吧裡他們稱汪為「天地瞎眼」。
8月27日,廣匯能源發佈澄清公告,確認了第四大股東的確是獲得貸款的新疆商人張建國,但列舉了貸款歸還和股票購買的時間記錄的不吻合,否認存在曲線炒作自己股票的行為。
在此前後,廣匯能源向警方報案。廣匯能源投資者關係部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主要是針對「天地俠影」這個網絡ID發表不實言論的「損譽」行為進行的報案。因為當時只知道「天地俠影」這麼一個匿名網絡ID,無法走民事訴訟渠道,所以選擇報警。
一個多月後,「警察來了」。
10月下旬,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這段風波時,於淼一次次說道,「汪煒華在國外待久了,太不瞭解國情。」
拒絕「低頭認個錯」
家裡建議他「低頭認個錯」,但汪表示拒絕。
「天地俠影」的案情,在個體投資者中引起波瀾。
在雪球網上,一位名為「william頭盔」的網友2012年曾和汪同期質疑過廣匯能源,當時他說汪像一個「黑暗騎士」。但現在,「william頭盔」的頁面上,這些帖子已經看不到了。
另一位網名為「歲寒知松柏」的知名質疑者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以後當然會注意(發言尺度),「我沒人罩著,但上有老下有小」。「歲寒知松柏」是深圳一名財務工作者,2012年他曾對一家食品公司發起過質疑,也曾被汪煒華稱讚為「草根的勝利」。當時,「歲寒知松柏」也曾被公司報警,刊發其質疑的網易公司也一併涉案,但此事再無下文。「歲寒知松柏」和網易方面均表示,一年多來沒有被警方問話。
微博上,網友「釋老毛」給證監會主席發了一封公開信,希望證監會在尊重司法公正的條件下合理干預,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另一位自認為是因天地俠影「做空」遭巨大損失的廣匯能源股東、網友「愛吃肉的一一」發言稱,公開、公正、公平的法制環境是國家必須保證的。
當外面的世界為此爭論不休時,汪煒華已經在看守所裡度過了半個多月。
據律師會面時瞭解,至10月28日,汪煒華在烏魯木齊只被提審過兩次,警方訊問了汪涉及廣匯能源的言論依據,他逐一做了解答,也問及他是否受人指使,他說沒有。除此外,警方並沒向汪提及其他涉案事由。
僅從其刑拘罪名來看,「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指向的是: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最高刑期達五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刑事案件中,刑拘時使用的罪名和最後提請檢察院批捕的罪名,並不一定相同。
也有網友稱汪屬一個「四人團夥」,但放出這一消息的人士稱「不方便談論此事」。而於淼和新疆當地接近警方的人士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尚未聽說有別人同案被拘。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宣傳科,對方稱「不瞭解情況」、「不接受電話採訪」。
汪煒華則將希望寄託在證監會身上。也許是因為曾經向證監會發郵件舉報和求助過,汪煒華提醒律師留意證監會的新聞發佈會,希望有媒體問問證監會是否知情。
10月2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此公開表態說:「目前不掌握此事具體情況……證監會一直以來都支持並且歡迎社會各界對資本市場參與各方加強監督,但這種監督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理性、客觀,避免誤導市場。」
於淼已委託律師詢問了汪煒華是否同意「低頭認個錯」,以便斡旋和解,但汪表示拒絕。
「家裡建議他低頭,是因為擔心一個人在那邊受苦,但我們並不認為他真就犯法了,心裡很矛盾。」於淼說,「如果他真『有問題』,為什麼不在聽聞對方報案後,提前返回澳大利亞呢?」
堅持國際化的物流地產 不畏股東質疑 永聯少東荒地煉金 讓國壽60億買單
|
|
去年商用不動產市場一片不景氣,但國泰人壽卻以重金買進新北市瑞芳物流園區的土地,並鎖定物流倉儲經營,究竟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撰文‧梁任瑋 在亞洲房地產市場風起雲湧的「物流地產」熱潮,也開始吹向台灣了。 去年商用不動產市場一片不景氣,十二月十日,國泰人壽卻砸下六十億元買進新北市瑞芳物流園區土地。一向只鎖定辦公大樓的國壽,這次逆勢投入巨資在偏僻瑞芳獵地,並且鎖定從未經營過的物流地產。國壽這樁生意究竟如何盤算? 「物流地產的優勢是擁有很穩定的收益,舉例來說,單一客戶一次就可承租六千坪樓地板面積,租期又長達六到十年,租金收入非常穩定,不像辦公大樓租客每三年換約一次。」世邦魏理仕投資部總監陳俊逸一語點出國壽心中的盤算。 這塊土地面積高達十四.九萬坪。國泰人壽副總林昭廷表示,在開發期四年內,將打造建物面積超過七.三萬坪的現代化物流園區,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物流倉儲園區。而國泰預估年化租金報酬率將近四%,超過金管會要求壽險業者的二.八七五%規定,是一件難得的投資標的。 而這樁台灣最大物流地產交易案,不僅因買主是國壽而引人注目,土地的賣方也令人好奇。尤其,這塊土地已經閒置三十年,直到永聯開發轉型物流,才得以讓這塊土地解套。 沿著六二快速道路,來到瑞芳永聯物流共和國,一棟主體建築矗立在山上,明亮乾淨的環境、深淺兩色浪板帶出的未來感外觀,打破一般人對傳統倉儲的刻板印象,「我將園區定位為綠建築園區,並申請銀級綠建築指標,是台灣第一座符合環保規範的物流倉儲園區,現在外商公司都很重視節能減碳,若是倉儲也能達到環保標準,更可提高廠商進駐的意願。」賣土地給國壽的地主永聯開發總經理張建泰侃侃而談。 熱潮吹進台灣 三十年荒地終解套 「這裡是存放巧克力、紅酒、香檳的區域,除了冷藏空調,屋頂還有自然換氣功能,可以調節溼度。」走進室內,挑高四層樓,一望無際的無樑柱空間排滿貨架。 張建泰所代表的永聯開發,背後是北台灣老牌營造廠三星營造,持有瑞芳這塊十五萬坪土地已三十年。一直到五年前,這裡仍然是一座被荒煙蔓草包圍的山頭,連一條道路都沒有,由於定位不清、回收遙遙無期,讓股東們一度想放棄。 三十年前,基隆港是全球第七大貨櫃港,當時貨櫃吞吐量大到廠商必須拿現金排隊才能進駐,看好市場需求,張建泰的父親三星營造董事長張登金和幾位股東買下緊鄰基隆港的瑞芳十五萬坪土地。其中,三星營造是單一最大股東,擁有四十%土地持分。 沒想到當初的美夢最後卻成為一場噩夢。原本,三星規畫要經營貨櫃集散場,一九九一年開始申請變更土地,但變更程序長達七、八年,直到一九九九年才變更為工商綜合區。等到變更程序完成,沒想到基隆港卻開始蕭條,貨櫃需求銳減。這一蹉跎已經過了二十年。 十二年前,張登金將土地交棒給一九七三年出生的兒子張建泰接手管理,這塊土地才開始重燃生機。 「所有你想像得到的開發用途都考慮過了,outlet商場、殯葬業,甚至還想過與政府合作蓋監獄。」張建泰說,一開始,只想幫父執輩順利出場,但有興趣的建商一次最多只敢買幾千坪,雖然土地面積夠大,但怕一分割就破壞了土地完整性,讓他陷入兩難。 曾經替永聯銷售過瑞芳物流園區的高力國際協理蘇明俊透露,由於工商綜合區的買方比較少,當初也曾評估引進迪士尼樂園,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到處吃閉門羹的張建泰發現,聚集大量廠房的瑞芳,倉庫設置卻非常簡陋。沒有專業倉儲觀念的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將貨物隨便堆放在鐵皮屋倉庫,這類倉庫沒有工廠登記,環境髒亂、欠缺規畫且衛生條件不足,消防公安措施也不盡周全,這樣的倉儲條件,不僅無法符合法令規範,也無法提高價值。 重回校園 赴美攻讀哈佛MBA 他估計,台灣至今仍有八五%的物流廠房及土地不合法,「許多外商物流業者到台灣找倉儲用地,都很驚訝台灣雖然被譽為科技島,卻沒有國際級的專業倉儲場地。」張建泰說,台灣倉儲物流比中國大陸還落後。 香港利豐物流香港及台灣地區前執行副總裁、現任佰事達物流執行長王潤達說,台灣製造業很強,但倉儲空間的水準跟不上,國際大廠的物流配送講究經濟規模,發送地點往往是跨國、跨區域型的配送,特別需要大面積廠房。現有台灣倉儲多集中在桃園,但早年缺乏整體規畫,土地切割零散,地主各自為政,對於大型國際物流廠商來說,無法將經營效率發揮極致。 市場的需求讓張建泰看見商機,就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中瞥見一道曙光,原本已經擁有國外營建管理碩士學位的他,為了開發這十五萬坪土地為倉儲園區,二○○七年,已三十四歲的他,又重回校園,到美國申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商學院念了MBA與建築碩士。 ○九年,學成歸國的張建泰,為了證明他的想法有可行性,到處去國外參觀物流地產,也去上海拜訪國際物流開發商普洛斯,這才了解,要吸引外商物流業者進駐,首先要與國際接軌、統一標準規格,大至樓地板載重、大跨距空間,小至倉庫的溫度與溼度,一樣都不能少。 根據高力國際一三年全球工業物業重點報告指出,各國對倉儲地產及現代化分銷中心的需求強勁,全球工業貨倉租金最高的五個城市有三個在亞洲,香港及新加坡的貨倉每坪租金都可達一千八百元至一千九百元。 要做台灣最大的物流地產開發商,這個過程走得很辛苦。不僅建造成本高,而且這樣的營運模式,台灣幾乎沒有人做過。 砸三十億元整地 瑞芳物流園區轉型求生 永聯前後投資三十億元整地興建,還得花很大心力向股東解釋。有股東質疑他做得起來嗎?甚至直接嗆他,「不過是活化一塊土地,有必要搞得那麼國際化嗎?」「我當時的想法是,一定要先蓋一棟出來給大家看,這樣才能讓人了解我要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一三年一月,永聯開發結合三星豐富的營造經驗,只用了五個月時間就完成第一棟倉儲大樓,並順利吸引香港利豐集團進駐,一口氣吃下六千坪樓地板面積。 利豐集團的進駐,替默默耕耘物流地產市場十二年的張建泰注入一劑強心針,有了國際第三方物流集團背書保證,去年六月,這十五萬坪土地的轉型升級,也被壽險龍頭國泰人壽看見。 張建泰說,在與國壽接觸的過程中,有幾次機會直接與國壽副總蔡宗翰簡報,「蔡宗翰國際視野廣,他一下子就理解我們的規畫是什麼。」這讓張建泰彷彿遇見伯樂賞識。蔡宗翰親自到瑞芳看過基地後,很快就確認這是他們想要的產品,雙方一拍即合,採「售後租回」方式合作,順利在十二月簽約。 「現在我已經在規畫菸酒倉、恆溫精品倉了。」張建泰難掩興奮地分享藍圖。事實上,瑞芳物流園區轉型求生的故事,靠的不是張建泰的背景,而是他十二年來堅持國際標準的要求,大膽實現夢想,不僅替荒地找到新出路,同時也正悄悄改變台灣物流地產的生態與樣貌。 永聯物流共和國 成立:2013年 負責人:張建泰 資本額:490萬元 基地面積:15萬坪 主要業務:專業倉儲物流園區 主要客戶:香港利豐集團 |
知識貼:傳銷人員通常怎麼回應質疑?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373233.html近日,跨國直銷公司如新集團(Nu Skin Enterprises)(NUS)遭人民日報連續三日發文質疑其在華涉及到傳銷,稱其故意混淆媒體廣告和新聞報導區別為其貼金以及組織大型聚會涉嫌「洗腦」等問題。
昨日,商務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表態,要求核查相關情況。如新公司回應稱,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核查,公司一直在中國依法合規經營。
記者上午探訪朝陽門昆泰國際大廈的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發現,該公司仍正常上班。
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看事態發展了。不過,小編在這整理了一些資料,究竟什麼樣才叫做傳銷?傳銷人員通常怎麼回應質疑?
具備兩種形式的都叫傳銷
定義
1、以繳納各種名目的費用為名;
2、發展下線並獲取利益為目的;
3、凡具備以上形式的都叫傳銷,俗稱老鼠會。
特點
傳銷的危害性: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引發社會刑事案件上升、家破人亡等社會騷亂。傳銷的本質在於通過發展下線實現財務的非法轉移與聚集,並未創造社會價值,這是它與正常營銷的本質區別。
傳銷的特性:主要體大多數消費者或投資者的最終權益得不到保障。下面我們把傳銷與正常營銷逐一對照,供大家辨別。
消費行為與經營行為模糊,傳銷者用一些「伎倆套路」,前期給你宣傳的是投資經營行為,後來你不知不覺成為了消費者;或者宣傳的是消費行為,後來讓你變成了投資者;甚至引用「消費資本化」之類令人模糊的概念,令你迷失在投資與消費之間,這樣給你在法律上的維權帶來很多困難(註:消費行為與投資經營行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適用法律分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經濟合同法》)。
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項目投資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投資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
在《禁止傳銷條例》[2]中,反覆提到層級關係這個概念,一定規律組成層級關係只是眾多傳銷中的一個現象,必須與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行為才有可能涉嫌傳銷,比如:村級社區商店商品,就有五六個級別並且層層加利,這是正常銷售。所以說,傳銷侵犯的客體為複雜客體,傳銷常伴隨偷稅漏稅、哄抬物價等現象,侵犯多個社會關係和法律客體;主要客體要件必須有二項:1.欺詐性(侵犯公民財產所有權);2.擾亂社會管理秩序與經濟秩序。
區別
傳銷就是傳銷組織通過多層次(MLM)、獨立的傳銷來銷售或提供勞務,每個傳銷員除了將貨物銷售以賺取利潤外。還可以介紹、訓練他人為新的傳銷人,並建立新的銷售網絡來銷售公司貨物。在公司獲取更多利潤的同時,每個傳銷員也在自己的銷售網絡中獲取相應的差額。
傳銷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複雜客體,既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公民個人財產,通常是貨幣。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組織、從事傳銷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傳銷行為都構成犯罪,情節一般的,屬於一般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行政處罰;只有行為人實施傳銷行為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另外,要區分傳銷罪與直銷活動中的違規行為。若在直銷行為中出現誇大直銷員收入。產品功效等欺騙。誤導行為,應由直銷監管部門處以行政處罰,而不應視為傳銷罪。
情節嚴重的認定應結合傳銷涉案金額、傳銷發展人員數量、傳銷中使用的手段、傳銷造成的影響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衡量。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本罪追究的主要是傳銷的組織策劃者。多次介紹、誘騙、脅迫他人加入傳銷組織的積極參與者。對一般參加者,則不予追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1999年6月18日《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故對專門從事傳銷行為的公司,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不以單位犯罪論處,而對其組織者和主要參與人以自然人犯罪定罪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為人明知自己實施傳銷行為,為國家法規所禁止,但為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仍然實施這種行為。且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希望和積極追求的態度。
簡而言之,傳銷罪屬於經濟犯罪中的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是牟利性犯罪,也是故意犯罪的一種行為犯。
非法傳銷:是與傳銷幾乎同時產生的一種違法行為,最初表現為組織者假借「特許加盟經營」、「自願連鎖經營」、「網絡資本運作」、「市場營銷」、「連鎖銷售」、「純資本運作」、「民間互助理財」、「人際網絡」、「原始股基金」等名義從事傳銷的行為,逐步演變為借用傳銷組織體系形式和計酬方式,不銷售商品或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幌子,從事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的商業欺詐行為,本質是一種有組織詐騙活動,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為目的。
儘管各種變相傳銷的名字表述不同,但其行為卻如同一轍:1、參加者通過繳納「人頭費」或「資格費」或者以認購商品(含服務)等形式變相繳納「人頭費」或「資格費」取得加入、介紹他人加入的資格;2、通過介紹他人參加發展下線人員,並由此建立具有上下層級內部財富再分配關係的組織體系;3、組織者利用參加者交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參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後順序及其發展人員數量決定,
傳銷是多層次直銷中的一種,主要區別是傳銷收取高額入會費,而多層次直銷一般不收入或少收入入會費。(從這裡可以看出,傳銷收取高額入會費,是一種赤裸裸的詐騙,其危害人們已廣為認識。
連鎖
自願連鎖經營業是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一般人不是很容易理解,需要花上幾天時間通過全方位考察才能更全面的理解與熟知。
自由連鎖是指保留單個資本所有權個店舖的聯合經營,
再繼續看第17代、16代,即使能把自己的本錢撈回來,也多多少少能夠賺點小錢,但這期間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生活費,還有承受的壓力,親情、友情的缺失,早已是得不償失了。
本質
傳銷銷售對象則以自己為主,自己購買公司的產品,並把這種銷售方式推廣給下線,下線其實就主要以自己親朋好友為發展對象,這種銷售模式是損害銷售員利益的,它不會給下線銷售員帶來任何報酬,相反還造成了損失,並且在銷售給自己的過程中是學不到任何銷售技術經驗的,只有把產品推銷給他人才需要技巧。所以這種方式根本不是一種正常的工作,而是一種害人害己、為少數頂級上線牟取暴利的騙術。
傳銷的內部管理是准軍事化的管理,已經實現高度組織化暴力化,傳銷人員暴力抗法或聚眾衝擊國家機關,山西、北京等地相繼發生了傳銷人員衝擊公安機關。
傳銷與直銷的實質區別是:直銷是屬於商業活動,屬於營業範疇,而傳銷是金融活動,是詐騙。
發展形成
傳銷產生於二戰後期的美國,成型於戰後的日本。
人員發展
儘管國家三令五申、嚴厲打擊,可是以暴利為誘餌欺騙他人非法推銷劣質或走私商品、大肆偷逃稅收的傳銷活動,發展到今天,其手段更加隱蔽,危害性也更大。而且還有融入黑社會乃至向經濟邪教發展的趨勢。那麼,非法傳銷的魔力到底在哪裡?日前,中央電視台通過對傳銷培訓教材的曝光,徹底展示了傳銷組織完整的「黑色」欺騙鏈條。這些教材不僅極富煽動性和欺騙性,而且具有很多心理學的要素,極易誘人上當。教材編織的鏈條程序大體是這樣的:要把新人騙進傳銷組織,大致分為:列名單、電話或書信邀約、攤牌、跟進、直至脅迫加盟。
揣摩心理列名單
傳銷組織通過長期的欺騙實踐,總結出了列名單的技法,這些技法通常是傳銷教材第一部分的內容。
所謂列名單,也就是盤算一下,哪些人是可以騙來的對象。傳銷人員的筆記中這樣寫道:「在這裡面包括這樣幾類對象,親戚類:兄弟姐妹;朋友類:五同——同學、同事、同鄉、同宗、同好;鄰居類:前後左右鄰居;其他認識的人,如師徒、戰友等等。」總之,那些急於改變現狀的人,是傳銷組織網羅的主要人選。當然,傳銷組織對這些人的心理作了充分的分析。
比如對退伍軍人分析說:受軍人的熏陶,觀念有很大改變,回到家鄉後,大多不安於現狀,想幹一番大事業或者想急於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分析農民說:焦點在於脫貧致富,指望種糧發家不現實,養殖渠道又不暢通,做生意缺乏本錢,他們渴望找到一條門路,能夠發家致富,在左鄰右舍中揚眉吐氣,風風光光。認為下崗幹部:昔日春風得意、眾人矚目,一旦下崗門庭冷落,有一種嚴重的失落感。還有就是對打工者的引誘,深知打工不容易,賺錢太慢,又急於求成的心理。對網羅對象心理的揣度,反映出傳銷組織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陰暗心理和罪惡本質。
巧言邀約設騙局
列好名單後就該進行第二步——邀約。通過寫信或打電話等方式,邀請別人加入。他們深知傳銷的名聲太壞,在教材中就規定了打電話時的「三不談」,即不談公司、不談理念、不談制度。總之,不談傳銷的真相。只是根據對方的心態、特長、背景等特點,給出一個甜蜜的誘惑。為了提高騙人的成功率,教材上連打電話時的語氣都規定好了。教材上面這樣寫道:談話的時候興奮度要高,語調要高,比平常要高八度。語速要快,但語言要清晰,語氣肯定不含糊,給對方以信任的感覺。說出的話具有一種神秘感,讓對方無據可查。不正面回答對方的提問,不具體解釋自己的話題等。
而且由於傳銷組織已經成了過街老鼠,所以傳銷公司在騙人加入時,變換了很多時髦的說法,比如網絡直銷、加盟連鎖、人際網絡、網絡銷售、框架營銷、連鎖銷售、1040陽光工程、純資本運作、連鎖銷售、人力資源連鎖業、資本運作、網資電子商務等等。
在上述種種遊說和謊言的欺騙下,如果對方被說動了心,願意加入,下一步就是接站。
傳銷組織對接站的整個程序乃至神態和衣著也有明確規定。廣西北海市工商局副局長陸玉寶揭露說:傳銷組織接站人一進車站與對方見面的時候,應該是熱情地跑上去幾步,要先握手。同時,一定要衣著光鮮,比如打著領帶的時候,人家就會感覺到你肯定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者直接叫與你聯繫的親戚朋友去接你,經過漫長的車程一下車能看到親戚朋友,自然會倍感親切。
引導來者上車的時候,首先告訴他們說先洗洗塵,然後,到酒店裡邊或者他們的「家」裡邊吃點便飯,然後僅只花一點點時間帶你參觀新城市,使新來乍到的人覺得這個朋友真好,先入為主給一個很溫暖的感覺。
「魔鬼辭典」出怪論
為了鼓動別人加入,傳銷教材中往往充斥著許多邏輯怪異、但具有較強誘惑力和煽動性的言辭,從某種角度講,無異於一本「魔鬼辭典」。
比如,以暴利相誘惑時說:傳銷可以縮短你成功的歷程,可以使你一兩年內,掙到你幾十年掙不到的錢。你說你沒錢,怎麼回答你呢?因為你沒錢,所以才讓你想辦法賺。再有一個推託,你說你沒時間,正是因為你沒有時間,所以才讓你在很短時間裡面賺到錢,然後濃縮你的生命,擁有更多的時間。
對於欺騙親友的血汗錢這種罪惡行徑,傳銷教材竟拋出這樣的怪論來開脫:這些錢畢竟是自己的親友掏出來的,那麼這個錢該不該賺呢?我看是該賺。因為錢本來就是叫人賺的,具體誰賺本是無多大區別。如果錢印出來都埋入地下,不讓人賺,豈不都成了廢紙。
傳銷教材甚至為謊言這樣辯護:謊言並不一定就是壞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應該說:這個世界因為謊言而美麗。
攤牌翻臉相脅迫
不管前面說得如何天花亂墜,美麗的謊言總要被揭穿,傳銷組織把這叫「攤牌」。
教材上把攤牌的時間規定為聽課前的5分鐘。這時候,對方已無法脫身。攤牌後,就有兩種情況了,如果對方去聽了課,迷迷糊糊,將信將疑時,傳銷組織就進入了第3個階段——跟進。跟進的具體方式是把你圍在屋子裡,一大幫人圍著你講他們怎麼發了財。
北海市工商局副局長陸玉寶說:「住在一塊的時候,他不講別的,沒有電視沒有報紙,即使有電視要麼沒時間看,要麼看的都是些於打擊傳銷不相關的,跟外界可以說是隔絕的,所以他們講來講去,就是說我們每個月要發展多少人,發展到上線後可以有多少獎金,時間長了思想會像入了魔似的。」
如果給對方進行了聽課、跟進這種傳銷組織主要的洗腦思想[3]工作後,對方頭腦仍然清楚,看穿騙局,那麼傳銷組織就會變了一副面孔:進行威脅或跟蹤。
有關人士揭露說:對方如果不願加入,傳銷組織就一直跟著他,上廁所跟著,上街也跟著,而且威脅說,不交錢的話,那麼可能出不了這個房子。所以這種手段是很卑鄙的。在這種情況下,受騙上當的人走投無路,就投入傳銷再欺騙,這樣,下一個惡性循環就又開始了。
吸引對象
他們研究人的心理,處於人生低谷區的人最容易上當。人品好,有點錢,有點閒,有點緣的30~50歲的人在他們看來最適合,這樣的人的社會圈子大。不過一般的農民、單位效益不好、下崗和失業人員、做生意賠錢或因其他原因急需錢的人。因為這些人急需掙錢和改變現狀,所以會被傳銷人員虛幻和急具誘惑的語言所吸引,把自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蓄投入進去。在加入後每個人都要學習一整套的騙人"技巧",在傳銷組織中稱之為"善意的謊言"!
首先要列名單,也就是把自己所要"邀約"人的名字、年齡、什麼樣的性格、做什麼工作及其家人等寫出來,越詳細越好。
然後就是進行分類篩選(一般都是高一級別的人幫助下進行的),篩選過後就開始制定"邀約技巧",根據被邀約人的工作、特點,用一些非常有誘惑力的工作或豐厚工資的"善意謊言"騙過來!一般都是使用電話或QQ進行"邀約",每次只能邀約一個人,打電話也有很多學問,有三談三不,三談是談社會、談理想、談你這裡的優越性,三是每次通話不能超過三分鐘,因為言多必失,會露出破綻;不能一個人去打電話、需要有加入時間長的人陪同;不能第一個電話就"邀約",要經過三、五個電話的交流之後,這是做邀約前的電話"鋪墊"。
當被邀約的人到來的時候,整個行裡的人會行動起來開「會前會」,預先告訴成員"新朋友"的基本情況,和老朋友商量,做好周密安排,密切配合營造溫馨的環境和一種和諧的氣氛,邀請你來的哪個人(多為:親人、朋友、同學、網友…….....因為你對這樣的人信任度高)會包攬你的衣食住行,他之前在家怎麼對你,在這也怎樣對你。不會對你太慇勤,怕你起疑,會叫一堆人陪你吃飯這叫「打配合」,大家對你都客客氣氣,很有禮貌。
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聽課又叫走工作,你的朋友會帶你到所謂你老朋友那去聽工作,多採用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也有二十人左右的授課方式、講授的課程(內容)是:非法傳銷組織普遍採用的,極具誘惑力的---國家的發展前景,西部開發,陽光工程,「幾何倍增」,"五級三階制"。
課程過後還會有所謂的"成功者"傳授經驗,主要反覆灌輸致富觀念,描繪"美好"的前景,說其從事的"事業"是一個投資小、回報大的"光輝事業",改變大家的心態。灌輸其要想致富必須抓住"傳銷"這個機遇,是給老百姓最後一次"暴富"和"翻身的機會"。
直銷立法
並說國家要對直銷立法,馬上要合法化或是國家暗中支持已經合法化,沒有學歷的人就不讓做了,要想成功馬上行動加入進來。還說什麼"能吃苦的人吃一時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輩子苦"!灌輸"新朋友"少量的金錢投入和吃苦受罪、是對美好未來的基礎投資,激起"新朋友"對金錢和成功追求的強烈慾望,以至於加入傳銷組織。
之後還有所謂的"成功者"來解答新朋友的疑惑,在下午還要有一到兩個老朋友帶著"新朋友"到不同的家庭去"轉工作",或者讓一兩個成功朋友到「家」裡來串門,這是通過問答形式,主要消除"新朋友"對"行業"一些問題,解決各種思想障礙,主要教你要學會「逆向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說:
他們會給你解釋謊言有三種,一種是黑色謊言(坑蒙拐騙,欺詐屬於這類),第二種是白色謊言(醫生對癌症病人說你沒事,多運動,多吃清淡的食物屬於這類),而他們的這種是紅色的謊言,是給你一個機會來賺自己的錢,謊言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他們會告訴你,你身處的這個地方是一個像當年深圳一樣,是政府給了很多特殊政策的地方,利用這個所謂的「項目」來吸引外來人口來投資,發展當地經濟。
他們裡邊有「生活經營二十條」用來規範裡面人的行為,讓他們像一個有修養、有素質的合法公民,警察就沒有理由、沒有證據去捉他們,而他們會對新人說警察是在保護他們更好的從事這個「項目」。
隨著國家的打擊力度增大,傳銷打著國家,政府的旗號變著法的來欺騙老百姓,大家要小心!!
傳銷人員通常怎麼回應質疑?
問1.為什麼用"騙"?
答:我們騙你什麼了?沒讓你帶很多的錢來,也沒有讓你帶什麼貴重的東西。所以既沒騙你的錢,也沒騙你的東西,只不過騙你的幾天時間,時間誰都有,看看做什麼?騙你幾天時間主要是向你介紹一個美好的行業而已,做不做在於你,自己看看你想不想掙到這裡的錢就可以了。
問2.我們今天作的這個犯不犯法?
答:我們沒有盜賣槍支和毒品,也沒有涉及國家政治,即不觸犯刑法,也不觸犯憲法,所以何來犯法之說啊!但也不合法,因為直銷法規還沒有出台,沒有什麼法律可符合,就像紅綠燈中間的黃燈一樣。還有一點違法?就是我們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構成非法集會了,但是犯法和違法是不同的,犯法要判刑的,而違法的事情大家天天都做,比如:闖紅燈、隨地吐痰,違反了衛生法和交通法,只不過罰款或警告。
問3.為什麼出入總有人跟著?
答:因為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對這裡的一切都不熟悉,怕你走丟或出現什麼意外的事情,為了你的安全,所以你出入的時候我們會叫人保護你。
問4.是不是親戚騙親戚、朋友騙朋友?
答:謊言是有善意和惡意之分的,我們只不過用一個善意的謊言,讓你來看一個賺錢的事業而已。騙你兩年以後是"百萬富翁"你是不是很高興,所以"善意的謊言"不叫騙!
問5.我們做的是直銷還是傳銷?
答:我們做的是直銷事業。
解釋直銷--商品就一個固定的價格2900元,任何人都不能加價,誰買都是這個價。而且你買的產品只能你自己消費,不能在賣給別人。
解釋傳銷--就是商品層層加價,我賣給你2900元,你再賣你下面的3500元,他再加價往下賣。
問6.為什麼電視裡播的非法傳銷和這差不多啊?
答:電視上播這個,主要是為了保持社會的生態平衡。這麼賺錢的事業,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就都來幹了,別的事業就沒有人做了,那就麻煩了,國家就混亂了。所以國家在電視上播這個,以限制一些個膽小的人不敢來從事今天的事業,你能接觸這個事業是非常幸運的,再好的事業也不能人人都來做啊!
問7.國家以後會不會不允許干啊?
答:我們不涉及中國政府提出的四大禁止行業(毒品、軍火、走私、色情),只是一個普通商品的推銷員。還符合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1.有利於提高國家綜合國力,2.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綜合文化素質,3.有利於搞活市場經濟),給國家提供大量的稅收,解決很多就業,給地方創造很大的效益。再說中國政府在加入世貿的時候,已經承諾對直銷行業立法了,都要立法的行業國家還會禁止嗎?
問8.是不是找人賺錢?
答:在世界上哪個行業不是找人賺錢的?沒有人哪有交易啊!再說我們不是掙你們的錢,而是掙公司給予的60%中間環節費。
問9.為什麼這些人都神神秘秘的?
答:主要是怕擾民,不能因為我們的到來,打擾別人的正常生活。
問10.這麼賺錢為什麼還吃苦?
答:"能吃苦的人吃一時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輩子苦",主要是磨練你的意志,讓你盡快成功。如果給你一個優越的環境,你就會懶惰的,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了。
在每個月末和月初的時候,傳銷組織內部都會召開大型的集體"舞會",一方面慶祝有人晉陞級別,一方面給"新朋友"以感染,讓"新朋友"感覺到從事的人很多。
一般每月傳銷組織中還要舉行一兩次大型的"分享"會,主要是由B級以上的人講述他所謂的成功和輝煌,目的是激起"新朋友"加入的慾望。
三商法與分析
「三商法」是指以人為店舖,無店舖經營,依靠人際網絡這種多層次直銷模式進行銷售的商業模式,被很多直銷或者傳銷人員奉若神明。
分析三商法也就是分析「以人為店舖,無店舖經營的多層次直銷」,它是一種人員銷售。根據分析,這是一種低效率的銷售方式,儘管它有面對面的個性化銷售及良好的售前售後服務,但是,它有一個基本的缺點,就是它的銷售主要依靠人員銷售,我們知道,人的成本是最高的,沒有高利潤(或達到一定利潤額)的產品及良好的相關支持,人的效率相對就比較低。
當然,關於多層次直銷是低效率的銷售方式,可能有人會持有相反的看法。
洗腦大綱
解邀約(解釋謊言騙局)
國家現狀(就業、經濟、地方發展)
區別(區別連鎖銷售傳銷和直銷)
引進行業(闡述五級三階制)
全面分析(總的概況)
高起點(多投資多賺錢)
(綜合騰訊網)
北市長大選前哨戰出身權貴、家住帝寶 領導能力被質疑 連勝文選北市 得先通過市民檢驗
|
|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不太寬敞的台北圓環中庭,硬是塞進數十台攝影機,近百名媒體記者與無數圍觀民眾,忍受著室內騷動悶熱的空氣,引頸期盼即將到來的盛會。 突然間鎂光燈一陣亂閃,一名身著西裝外套與牛仔褲的高大男子走進會場,周圍隨即爆出陣陣歡呼,怎麼看都像是追星粉絲遇見偶像時的場景。 這不是某超人氣韓星的來台見面會,而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兒子連勝文宣佈參選台北市長的日子。 登上講台,連勝文深深吸了一口氣,神色顯得有些緊繃:「這個場合,讓我想起生平第一次演講??」開口之後的他,展現沉穩的颱風,近二十分鐘的不看稿演說,口齒清晰流利、肢體動作充滿自信。 「他的表現真的很沉穩,氣勢也非常好。」在場觀察的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如此評論。 有備而來 展現超高人氣連勝文顯然有備而來。一開始細數連家四代與大稻埕的淵源,接著解釋自己是為確認身體完全健康才遲遲未宣佈參選,隨後暢談歷經槍擊意外後的心情轉折;就連屢遭質疑「權貴子弟」,他也毫不迴避,強調「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只能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談到對台北市的期許,連勝文主張,任何政策與制度都須重視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並且歡迎創新的想法與建議,「我們不會動不動跟你說『NO',一定會問你『HOW',這個城市的未來,靠的是有創意的想法,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固守過去的經驗。」高人氣的連勝文獲國民黨提名幾乎已成定局,社會上卻有另一股聲音,質疑他的家世背景與個人操守能力。連勝文舉行記者會同時,就有綠營民代在場外高舉標語,批評連戰和連勝文父子與北京當局交往甚密;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同步舉行記者會,直指連勝文可能涉嫌多檔股票內線交易案。 而早在二○一三年十二月,《壹週刊》即報導連勝文特權圈購頂新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股票);今年一月,周玉蔻爆料連勝文在美求學生活豪奢,曾參加《花花公子(Playboy)》雜誌舉辦的兔女郎派對;民進黨人多次質疑連家在中國有不當的政商關係,要求公佈連家在對岸資產。前副總統呂秀蓮也批連戰為了兒子參選,先到北京「刈香」領聖旨。 儘管相關爆料未對連勝文造成重大傷害,賴士葆也認為,缺乏具體證據的爆料,無法撼動連勝文的選情。但藍營內部也有人憂心,迄今從未全面接受檢視的連勝文,能否安然度過殘酷的選戰考驗。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連勝文應該回想年少輕狂時,有沒有不適當的行為舉止。如果有,應該評估有多少證據可能被掌握、到時該如何誠實回應。」不願具名的國民黨高層人士指出,選戰到了政黨對決之際,綠營勢必千方百計想找出不利於連勝文的資料,「整個連家的底一定會被攤在陽光下,也許他們真的沒有問題,但絕對不能大意。」除此之外,該高層人士指出,連家與中國政商界關係良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連勝文去年在父親引薦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的畫面更令人印象深刻,「父親介紹兒子給朋友認識本應理所當然,但兩岸關係、尤其是政治問題,在選舉時非常容易被扭曲,連勝文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階級議題在選戰不易發酵 「出身權貴」、「家住帝寶」,更是對手攻擊重點。律師顧立雄在連勝文正式參選後就在臉書揶揄:「為什麼不從帝寶出發?」至於連勝文宣佈若當選將捐出任內薪資所得,則被綠營斥為矯情。網路媒體也報導連勝文助理傳簡訊給政論名嘴,稱帝寶只是「集合住宅」,若消息屬實,更讓人質疑連陣營是否具備庶民百姓視角出發的能力。 但綠營主打的階級議題,並不太讓藍營內部憂心。立委林郁方表示,連勝文待人親和,不會予人紈褲子弟的負面形象;賴士葆也認為,連勝文是在槍擊案後,考量人身安全入住帝寶,並非刻意炫富,帝寶議題不會在選戰中發酵。 但賴士葆觀察到,不少基層藍營支持者對連勝文有「好命仔」的印象,意味著民眾認為連勝文的人生經歷來自家族庇蔭,他必須更積極證明自己的領導能力。不願具名的國民黨高層也直言:「家族人脈對連勝文來說,是助力也是阻力,只要有一、兩個重大錯誤,選情就可能一夕翻轉。」正如連勝文在參選宣言所說:「我的人生將從此走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我將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台北市民對連勝文的疑問與挑戰,隨著選戰鳴槍,才正要開始。 |
2226 老恆和釀造質疑做假分析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4/2226.html2226老恆和釀造質疑做假分析
3月底老恆和版質疑做假
老恆和一封郵件引發的“血案”:股價三日跌40%
主要是質疑毛利率過高....但這是源於市場並不理解公司業務
以下我將會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間公司
以下分析將基於招股書資料及網上資料
招股書:
首先,介紹料酒生產方式,在招股書P.60中寫到
根據適用的中國行業標準,料酒產品可以下列三種方法中的一種進行釀製:(i)以天然釀製的黃酒作為基酒;(ii)以酒精作為基酒;及(iii)以酒精與天然釀製黃酒的混釀作為基酒。以第(ii)及(iii)種方式釀製的料酒被稱為化學生 產料酒,這種料酒一般含有防腐劑、塑化劑、冰乙酸及其他人工香料。天然釀造黃酒的比例越高,料酒的質量越好,因
此在質量方面的順序為(i)、(iii)及(ii)。採用第(i)種方法製造的天然釀製的料酒產品富含多種營養,例如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及多種氨基酸,包括八種無法在人體自身合成而必須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重要氨基酸。天然釀造的料酒產品的定價通常高於化學生產料酒產品。
市場上料酒生產商最大5家是以下5家公司
除了老恆和,成都巨龍,其他都是化學生產
而成都巨龍沒有上市,因此沒有毛利率數據供參考
而王致和,老才臣未有上市,恆順醋有上市
恆順醋(600305)調味品毛利率40.5%...而老恆和接近60%
但生產方式不同,產品結構不同,直接比較是否一家高於另一家就等於另一家有問題??? 那就太不全面
P.64的資料
1 湖州老恒和釀造有限公司 天然釀製
2 王致和集團 化學生產
3 北京市老才臣食品有限公司 化學生產
4 江蘇恆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化學生產
5 成都巨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釀製
我也不是料酒生產專家,我也是與市場上各投資者一樣,首次接觸料酒生產商,由於這一家是第一家上市,以天然釀造料酒的公司,市場上對其認識是零。亦由於這家公司經營歷史短,近年是高增長期,歷史數據參考性少,造成誤解也是有很大可能。
我以個人從招股書上的資料,作一個不專業的分析,看看公司能有高毛利率的原因(我不是料酒專家),但在了解高毛利率前,先看看公司高增長的原因
有人質疑公司增長急速,這個是十分可笑,當騰訊,慧聰網高增長,難道他們也是造假嗎? 公司高增長的原因,如果有看過招股書,一定會了解原因
公司2010年-2013年,收入分別是3,630萬,1.09億,3.37億及5.3億
增長原因,離不開是銷量增加,價格提高...
銷量增長原因,要參考公司發展歷史,可看P.78
主席陳先生,本身是經營一家醬料公司(其實佢由細到大都係做醬料廠,幫佢伯父手),可參考以下主席的故事
本身佢有間公司,叫中味,1995年成立
到2005年時,老恆和已經瀕臨破產,而作為陳其業(老恆和擁有人)族人的陳衛忠認為自己有義務也有責任將老祖宗的產業傳承下去
因此接手左,買左老恆和,由文中估計,其實佢整個家族都是做醬料,而且係做左過百年醬料既家族
但各有各自己的生意,所以其中一個家族成員攪唔掂,所以他去收購,中間都用左好多時間將公司起死回生
由招股書中看到,陳先生主要靠自己中味公司的銷售網,銷售老恆和產品讓更多人認識公司
因為中味當時已經是國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浙江省農業科技型企業”、“湖州市十佳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連續6年被浙江省工商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連續5年被評為“信用AAA級企業”。
在淅江省有一定規模,憑著中味銷售,公司發展很快,但由2011年開始已經不再靠中味銷售,而是自己找經銷商,至2012年銷售給中味的比例已經跌至只有2%
P.79 二零一零年年底,中味終止生產「中味」牌醬油產品
公司主席由2010年開始,連自己已經做得很好的中味品牌放棄,以老恆和品牌取代,將宣傳,推廣資源由中味轉投老恆和身上
因為主席認為老恆和發展高端產品上更有優勢
陳衛忠在以下文章曾說:「2008年我們也做出了一個比較痛苦的決定,“中味”品牌推出全國市場,由“老恆和”接替“中味”的全國市場。當時是想“老恆和”作為一個中華老字號,我們有責任義務去發展它,去發揚光大。我們讓“中味”全部退出市場的話,等於前面花得進場費,花的那些宣傳費用都打了水漂。“中味”那個時候是中國馳名商標、浙江省名牌、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當中味退出,主席集中發展老恆和,不斷推出新產品,經銷商擴展至全國
招股書P.99,由公司產品變化可見,2010年高端特級產品是沒有的
2011年有特級產品,但相信只是只賣了數個月,所以收入只有6百幾萬
2012年特級增至8千幾萬收入,同時開始賣高端產品,同樣地賣不足一年只有24XX萬收入,2013高端收入增至9千幾萬,另外醬油產品是2013年大力發展的,收入由2012年只有12XX萬增至2013達1億...高增長的原因就是公司本身產品少,當發展高價產品,量及價同時大增,收入爆發力強是正常的,沒什麼好質疑,除非你在超市看不到他的產品...當一家公司由中低價產品為主再加上高特價產品,毛利率上升也不需覺得奇怪,其他公司產品主要是中低價,毛利率低也是合理
很多人印像中,燒菜的料酒也就是幾塊錢的東西。但在杭州世紀聯華華商店,有種老恆和廚用花雕,要賣38元一瓶。引得馬大嫂們驚嘆:料酒也要這麼貴嗎?
一壇61年“老恆和”賣了7萬多
高毛利率的原因,可從以上兩篇文章找到,老恆和有一些產品是很貴,原因同紅酒一樣,基酒越舊,賣得越貴,平常化學合成的料酒,賣幾塊錢,老恆和是他們幾倍價錢,原因是天然造需要額外成本,就是時間,化學合成不需要,因此賣得便宜,而時間就是額外的毛利率,假設5年前,大米成本佔售價3元,料酒賣10蚊,但5年後因通漲售價上升,因用5年前基酒生產5年後的料酒,現時賣12蚊一支既料酒,計大米成本可能仍是3元,應該是以FIFO去計算,所以酒存得越久,毛利率更高,再加上天然造既競爭對手極少,5大公司之中,只有2家,而老恆和是最大那一家,定價能力一定高,而對於消費者而言,一支幾蚊化學合成同一支十幾蚊天然老恆和(中低價類)既料酒,差距不大(差十蚊),對於現時著重健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的消費者而言,貴十蚊買支更好味,更安全的料酒,是合理的,所以毛利率高的疑慮是多餘...
至於存貨問題,在P.123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存有0-20年以上的基酒作為生產準備,由於全天然不加酒精及其他物料,公司必需有大量基酒作為存貨才能生產料酒,存有100公升的基酒,才能生產及銷售100公升料酒,如果要保持高增長,及應付未來需求,大幅增加存貨是有必要,因此有報導話有人質疑公司存貨大增是表示他完全不了解公司營運
基本上,所有傳言都不成立...
以我的見解,公司仍然是一間十分好而且值得投資的公司
以上全屬個人見解,並非提供投資建議,投資者考慮投資前,請了解投資當中所涉及的風險
馬航連遭重創 家屬憤怒質疑“馬航是白癡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048
馬航飛機在烏克蘭被擊,不敢相信的家屬在吉隆坡機場聚集,要求獲得相關信息,但尚未得到明確回複。
搭載295人的馬來西亞航空播音777客機原定於北京時間今早6:10從阿姆斯特丹抵達吉隆坡。該航班在烏克蘭俄羅斯邊境處被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機上乘客家屬對此表示難以置信。許多機上乘客飛回馬來西亞,參加一年一度的穆斯林傳統節日開齋節(Eid al-Fitr festival)。
乘客家屬Noor稱,
我們本來計劃一起慶祝開齋節。
Noor的姐姐在日內瓦生活超過30年。這次是她五年來第一次回馬來西亞。
烏克蘭稱,是親俄恐怖份子擊毀了這架飛機。
馬航MH-17事件是馬航今年的第二次災難。此前,搭載239名乘客的馬航MH-370航班神秘失蹤。
家屬對航空公司尚未公布乘客名單感到憤怒。
一名家屬斥責馬航。
馬航是白癡嗎?我們只想從馬航處獲得乘客名單。
他說,他的姐夫和一名兩歲大的嬰兒可能在該航班上。另一位乘客家屬稱,Facebook都比馬航的媒體網絡有效率。
這真是可笑,我們只是要乘客名單,僅此而已。
英國央行行長質疑:要獨立,蘇格蘭錢夠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81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周三(9月10日)表示,如果蘇格蘭獨立後,選擇在不與英國其他構成國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繼續使用英鎊作為貨幣,則新的蘇格蘭央行將需要龐大的英鎊儲備。
卡尼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表示,蘇格蘭的央行可能需要至少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25%的英鎊儲備。這是根據波羅的海諸國的情況估算得出,這些國家的金融系統較為簡單,經濟狀況與歐元區國家趨同。
卡尼指出,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系統比較複雜,則需要的外匯儲備會更多。他拿擁有龐大金融行業和高密度跨境活動的香港舉例,且港元與美元掛鉤,香港的外匯儲備是其GDP的110%。根據被北海石油的收入計算蘇格蘭的GDP應在1300億~1480億英鎊之間,顯示蘇格蘭政府需要準備320億至1630億英鎊的外匯儲備。
要達到這樣的外匯儲備規模蘇格蘭政府將用大量財政赤字作為代價,這要求新政府在支出與稅收之間做出選擇,而新政府的口號卻是反對削減福利保障的。
卡尼表示,若蘇格蘭不發行貨幣,則央行不一定是可信的最後貸款人。若蘇格蘭獨立,則其需要有英鎊儲備準入渠道才能成為可信的最後貸款人。
兩項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蘇格蘭獨立兩派難分伯仲,英國議員周三就一旦蘇格蘭獨立,英國央行的應急方案及蘇格蘭可能面臨的金融壓力逼問卡尼。卡尼表示,英國央行準備了支持短期金融穩定的措施。
卡尼說道:“儲備規模是決定公信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是事實,儲備不僅要夠央行這個最後貸款人用,而且要支持流通中的紙幣的公信力。”
格拉斯哥大學經濟學教授Ronald MacDonald也曾指出,外匯儲備的建立可能會問題重重,這會讓民族主義者關於公共支出的承諾受到質疑。
MacDonald表示,類似規模的北歐國家平均持有約400億英鎊的外匯儲備,而蘇格蘭可以分得的英國外匯儲備僅值60億英鎊,“要迅速建立外匯儲備就需要政府財政緊縮。”
主導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Alex Salmond)多次一廂情願的堅持,蘇格蘭一旦獨立成功,將繼續使用英鎊,但英國保守黨、工黨及自由民主黨3個主要政黨都明確表示,反對獨立的蘇格蘭繼續使用英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