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通城鄉“毛細血管”,成都探索內貿流通改革

在成都武侯區黌門街社區有三個院落設立了獨立的生鮮速遞櫃, 通過點擊"嗨社區”APP平臺"菜宅送”商家, 社區居民可以輕松選擇新鮮的蔬菜, 下單以後就有"E菜市”直通車將居民選定的蔬菜投遞到小區院落的生鮮櫃, 下班後居民可以順利提走。

黌門街社區一直沒有菜市場, 買菜難是比較頭疼的事情。 社區通過搭建"嗨社區”的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 線上引進"菜宅送”等商家破解了這一難題, 實現了"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品質提高、生活成本降低、生活環境更加安全”。

而在成都新都區清流鎮的駱燕超市, 成都郵政將其打造成綜合便民服務站, 通過線上"郵樂購”系統和倉配體系的打造, 將質優、價廉的快銷商品傳遞到鄉村, 同時又疊加農產品返城業務, 打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通道。

成都在統籌城鄉發展基礎上, 總結近年來推進"萬村千鄉”、"家電下鄉”、"連鎖超市進鄉鎮”等重大工程的經驗成果, 聚焦城鄉社區市場發展短板, 重點抓準農村市場這一痛點, 通過夯實社區"微基礎”、升級社區"微治理”, 打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和農資配送渠道, 為城鄉社區市場發展註入了活力。

這些都是成都創新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的經驗, 2015年8月, 成都獲批國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成都圍繞城鄉統籌多年來探索形成的思路和經驗, 在試點城市中獨樹一幟地提出了建立城鄉一體的內貿流通體系, 以城鄉統籌的思路來推進內貿流通體系改革。

破解城市"最後一百米”

黌門街社區範圍內有包括華西醫院在內的四所三甲醫院、三所學校, 常住人口有1.8萬人, 流動人口4萬余人, 人流量高峰期達10萬人。由於歷史的原因, 這些地方無法建設大型菜市場, 導致居民買菜難, 生活成本高。

在此之前, 黌門街社區曾經努力解決這一個問題, 與兩個農村村委會對接, "因為渠道不暢, 比如萵筍在農村幾毛錢一斤, 甚至爛在地里沒人要, 而在城里卻要賣兩三塊一斤。 ”黌門街社區居委會主任申民輝說, 因此想到與農村專業合作社合作, 解決農民增收和城市居民買菜難的問題。

黌門社區的移動菜市——便民直通車

去年開始, 作為成都便民服務體系試點社區之一商務部門與黌門街社區大膽創新結合互聯網技術, 打造"1+5+N”的便民綜合服務體系。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搭建了"嗨社區”統一信息服務平臺, 線上線下融合, 建立生鮮、養老、醫療、便利店、服務站基礎服務, 覆蓋生活、公共、政務、商務等特色服務。

生鮮櫃在三個院落設立, 得到了居民的認可。申民輝介紹, 現在已經有半數居民通過"菜宅送”買菜, 打通了農產品到餐桌的通道, 因此, 不用興建大型菜市場, 節省了政府成本, 同時, 這又不影響交通、環境等, 便利了居民生活, 降低了生活成本。

類似的模式也在成都郫縣雙柏社區出現。 這個社區都是新建商品房, 周邊也缺乏大型菜市場, 雙柏社區采取了黌門街社區的做法, 建成社區e菜店, 打造"APP+基地配送+保鮮自提櫃”生鮮配送體系, 通過冷鏈配送服務體系解決農產品進社區"最後一百米”問題。

打通農村"最後一公里”

而在農村, 農民為農產品賣不出去以及購買不到正牌工業品而犯難。 因此, 成都內貿流通體制改革重點抓農村市場這一痛點。

一些地方農產品賣不出去, 渠道不暢, 工業品下鄉環節很多, 農用生產資料供應不及時, 流通也不暢。

因此, 要解決農村市場的短板, 成都通過盤活供銷和郵政等傳統流通組織資產、廣泛整合各類資源, 引導大型流通企業進入農村, 形成國有、集體、民營等多種所有制主體共同發展格局。

前述新都區清流鎮的駱燕超市, 原本只是鄉鎮上的普通超市, 成都郵政選擇與其合作, 將其打造成統一標識的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 疊加很多業務, 更重要的是通過郵政新建立的批銷平臺售賣正品, 營業額迅速攀升。

新都區清流鎮黃龍村的"便民服務站”, 解決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 暢通"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渠道

按照傳統模式, 商品從廠家到一級批發商再到二級批發商, 駱燕超市只能從二級甚至三級、四級批發商那里進貨, 而且進貨產品中不乏雜牌或者山寨產品, 而郵政的批銷平臺直接與廠家對接, 省掉了中間批發環節, 駱燕通過網上下單, 郵政就可以送貨上門。

這樣的站點將會迅速鋪展開來。中國郵政成都分公司渠道平臺部經理張榜文表示, 2016年計劃在成都郊縣範圍內新建800個"統一綜合便民服務站形象、統一服務規範、統一便民意識”的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 到2018年綜合便民服務站總數將突破3000個。

截至2016年7月31日, 已經完成1034個便民服務站的建設。到2016年年底, 平臺服務項目包括了郵政業務至、便民繳費、票務業務, 還有"商易通”、"移動展業”等農村金融類業務, 以及線上代購、農產品銷售與配送業務, 以及政務服務。

2016年1~7月, 已經完成配送152期以上, SKU(單品)上線數已達4000個(儲備SKU量已達10000種), 一線品牌占比80%以上, 月均批銷金額近期將突破260萬元. 張榜文表示, 希望達到規模效應, 明年爭取達到1億元, 未來將會是幾何倍數增長。

成都通過解決長期以來農村社區流通主體缺位的問題, 引導流通組織"跨界經營、疊加服務”, 綜合發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農資配送等多種業務, 並疊加各類便民服務、政務服務等, 增加盈利點, 形成可持續盈利機制。

城鄉市場雙向融通

在城市和農村兩個末端疏通的同時, 成都還重點打造雙向流通渠道. 比如, 郵政體系在促進工業品下鄉的同時, 又推動農產品進城。打造了農產品返城的"一縣一品”項目, 主推金堂臍橙、浦江不知火、龍泉枇杷、都江堰獼猴桃, 累計銷售額達510萬元。

成都郫縣12個蔬菜種植合作社與2家流通企業共同組建了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 擁有錦寧韭黃、紅專生姜、雲橋蘿蔔等十余個特色蔬菜基地2萬畝, 同時又成立了生態農產品配送中心, 向大專院校、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飯店酒店直供優質農產品。

這種模式也減少了流通環節和成本, 原來蔬菜需要通過經紀人收購到一級批發, 再到二級批發然後到零售商, 而現在由生產基地直接可以到餐桌。

成都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理事長馬誌惠說, 比如大白菜, 傳統模式經紀人從農戶手里收購價為0.1元/斤, 而賣到消費者則是1元/斤, 現在模式是收購價0.3元/斤, 終端價0.8元/斤。 通過這種模式, 農民增收, 居民降低生活成本, 現在每年為約10萬人提供3000萬斤蔬菜。

這正是成都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的方向之一, 成都通過出臺<關於加快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發揮專項資金引導作用, 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向流通領域發展。

同時, 發揮京東、蘇寧等大型企業帶動作用, 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引導紅旗連鎖等連鎖企業統籌布局城鄉網點, 均衡發展城鄉社區市場. 優化升級城鄉社區末端配送網絡, 將社區配送末端設施納入公建配套項目, 通過創新聯合配送模式、雙向配送模式和眾包配送模式, 推動配送網絡往社區末端下沈。

金堂縣政府就推動成立金堂縣電子商務寄遞協會, 成立快遞聯盟, 大力推進鄉村公共配送服務體系建設. 協調組織申通快遞、韻達快遞、天天快遞、百世快遞、國通快遞、卡行天下物流等7家寄遞物流公司成立成都金鄉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解決農村快遞渠道下沈和農特產品網上銷售, 實現"農產品進城”。

黃澤洋就是金鄉運的負責人, 他原本是國通快遞金堂公司經理。 黃澤洋說, 以前每家公司到鄉鎮的業務都是虧損的, 現在幾家快遞公司整合在一起, 大大節省了費用, 而且以前都是由副食店代收, 往往造成快遞積壓一兩天才發貨, 現在當天就可發貨, 隔天就能收到。

現在金鄉運在各個鄉鎮開設直營配送服務站, 實現代買代賣、代收代發、便民繳費, 並開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特色農副產品銷售、鄉村旅遊推廣和電子商務創業培訓. 這大大促進了農村網購市場的發展, 也推動了農村電商和農民創業的興起, 實現"工業品下鄉, 農產品進城”。

金堂商務局賴強表示, 現在金堂的快遞量以20%的速度增長, 而電商產品則以40%的速度增長. 去年金堂臍橙網上銷售就達到了5000萬元. 黃澤洋說, 很多人想做電商, 但是快遞時效性不突破電商就無法發展, 現在快遞配送網絡建好, 節省了費用, 對電商的推廣起到很大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